根据光温对作物叶面积的影响,提出了辐热积(product of the rma leffectiveness and PAR,TEP)的概念。根据试验资料构建了利用辐热积模拟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叶面积动态的数学模型,并将其与已有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生产...根据光温对作物叶面积的影响,提出了辐热积(product of the rma leffectiveness and PAR,TEP)的概念。根据试验资料构建了利用辐热积模拟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叶面积动态的数学模型,并将其与已有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生产模拟模型相结合,构建了温室番茄干物质生产动态模型。利用不同品种、基质和地点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比叶面积法和有效积温法相比,辐热积法显著提高了温室番茄叶面积的预测精度,提高了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生产的模拟精度。辐热积法对番茄叶面积的预测结果与1:1直线之间的决定系数R2和统计回归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0.9743和0.0515m2·株-1,对植株总干物质量的预测结果与1:1直线之间的R2和RMSE分别为0.9360和522.7104kg·ha-1;采用辐热积法对植株总干物质量的预测精度比有效积温法和比叶面积法分别提高56%和72%。展开更多
在大田条件下比较了5个超级稻品种和对照汕优63的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超级稻物质生产与积累优势始于拔节期,并随着生育进程而扩大,抽穗以后的干物质量积累优势明显。超级稻对氮素的吸收积累总量达196.5(184.3-200.8...在大田条件下比较了5个超级稻品种和对照汕优63的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超级稻物质生产与积累优势始于拔节期,并随着生育进程而扩大,抽穗以后的干物质量积累优势明显。超级稻对氮素的吸收积累总量达196.5(184.3-200.8)kg hm^-2,较对照的176.5kg hm^-2增加20.0kg hm^-2,其中拔节前与对照相当,拔节至抽穗期增加9.2kg hm^-2,抽穗至抽穗后25d增加4.9kg hm^-2,抽穗后25d至成熟期增加4.3kg hm^-2。氮素吸收速率拔节至孕穗阶段达最高峰,超级稻为3.68(3.44-3.96)kg N hm^-2d^-1,对照为3.55kg N hm^-2d^-1;孕穗期以后吸氮速率随着生育进程而逐渐下降,抽穗25d以后,对照基本不具再吸收能力,而超级稻仍具一定吸收能力(0.36kg N hm^-2d^-1)。超级稻生育中、后期氮素吸收利用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抽穗和灌浆结实期植株特别是叶片含氮率的提高,孕穗期、抽穗期、抽穗后25d、成熟期叶片含氮率均与相应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相关,与最终总生物量极显著相关。超级稻在10.5t hm^-2产量水平下的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在1.83kg左右。展开更多
文摘根据光温对作物叶面积的影响,提出了辐热积(product of the rma leffectiveness and PAR,TEP)的概念。根据试验资料构建了利用辐热积模拟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叶面积动态的数学模型,并将其与已有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生产模拟模型相结合,构建了温室番茄干物质生产动态模型。利用不同品种、基质和地点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比叶面积法和有效积温法相比,辐热积法显著提高了温室番茄叶面积的预测精度,提高了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生产的模拟精度。辐热积法对番茄叶面积的预测结果与1:1直线之间的决定系数R2和统计回归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0.9743和0.0515m2·株-1,对植株总干物质量的预测结果与1:1直线之间的R2和RMSE分别为0.9360和522.7104kg·ha-1;采用辐热积法对植株总干物质量的预测精度比有效积温法和比叶面积法分别提高56%和72%。
文摘在大田条件下比较了5个超级稻品种和对照汕优63的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超级稻物质生产与积累优势始于拔节期,并随着生育进程而扩大,抽穗以后的干物质量积累优势明显。超级稻对氮素的吸收积累总量达196.5(184.3-200.8)kg hm^-2,较对照的176.5kg hm^-2增加20.0kg hm^-2,其中拔节前与对照相当,拔节至抽穗期增加9.2kg hm^-2,抽穗至抽穗后25d增加4.9kg hm^-2,抽穗后25d至成熟期增加4.3kg hm^-2。氮素吸收速率拔节至孕穗阶段达最高峰,超级稻为3.68(3.44-3.96)kg N hm^-2d^-1,对照为3.55kg N hm^-2d^-1;孕穗期以后吸氮速率随着生育进程而逐渐下降,抽穗25d以后,对照基本不具再吸收能力,而超级稻仍具一定吸收能力(0.36kg N hm^-2d^-1)。超级稻生育中、后期氮素吸收利用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抽穗和灌浆结实期植株特别是叶片含氮率的提高,孕穗期、抽穗期、抽穗后25d、成熟期叶片含氮率均与相应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相关,与最终总生物量极显著相关。超级稻在10.5t hm^-2产量水平下的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在1.83kg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