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药物载体在中药制剂研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易承学 余江南 徐希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936-1940,共5页
纳米药物载体通常由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制成,大小在10—1000nm,因其具有靶向性、缓释性、载体材料可生物相容和降解等显著优点,已在药物制剂研发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中药纳米制剂发展迅速,作者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重点围绕... 纳米药物载体通常由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制成,大小在10—1000nm,因其具有靶向性、缓释性、载体材料可生物相容和降解等显著优点,已在药物制剂研发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中药纳米制剂发展迅速,作者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重点围绕毫微粒、脂质纳米粒、纳米乳、纳米胶束、纳米脂质体等几种典型的纳米载体的特性、制备及其在中药制剂研发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药物载体 中药 应用 制备方法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的剂型改进及给药方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
作者 余雅婷 朱卫丰 +2 位作者 金晨 陈丽华 管咏梅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59-1362,共4页
雷公藤甲素是从传统中药雷公藤中提取出来的环氧二萜内酯类化合物,具有显著调节免疫、抗炎、抗生育及抗肿瘤等作用,但雷公藤甲素自身水溶性差,治疗窗窄,对消化、泌尿和血液系统等都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而将... 雷公藤甲素是从传统中药雷公藤中提取出来的环氧二萜内酯类化合物,具有显著调节免疫、抗炎、抗生育及抗肿瘤等作用,但雷公藤甲素自身水溶性差,治疗窗窄,对消化、泌尿和血液系统等都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而将雷公藤甲素通过纳米化改造,包合等方式进行剂型改进,经皮和注射改变给药的方式,结构修饰制备成前体药物在一定程度上都降低了雷公藤甲素对机体造成的毒副作用。本文就近期雷公藤甲素剂型改进、给药方式及结构修饰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以期为雷公藤甲素的新药开发和剂型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剂型改进 外用制剂 给药方式 前体药物
原文传递
双嘧达莫缓释微丸体内血药浓度及体外溶出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文刚 崔光华 +3 位作者 赵玉兰 廖杰 王睿 周筱青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05-608,共4页
目的 测定自制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的血药浓度 ,通过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的体外溶出度实验 ,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其体内外参数的相关性并提供质控方法。方法 采用改进的HPLC测定血浆药物浓度 ,释放度实验按中国药典 2 0 0 0年版附录中有关转... 目的 测定自制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的血药浓度 ,通过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的体外溶出度实验 ,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其体内外参数的相关性并提供质控方法。方法 采用改进的HPLC测定血浆药物浓度 ,释放度实验按中国药典 2 0 0 0年版附录中有关转篮法规定进行 ,以美国HansonResearch全自动溶出测定仪进行操作。结果 以药物累积吸收百分率Y与相应时刻的体外累积释放百分数X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 =1 0 .90 0 6 +1 .1 792X (r =0 .90 3 6) (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嘧达莫缓释微丸 血药浓度 体外溶出度 相关性
下载PDF
药物经鼻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的试验方法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陶涛 陈庆华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5-309,共5页
综述了药物经鼻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的机理、试验方法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 鼻腔给药 中枢神经系统 试验方法
下载PDF
不同给药方法对高血压患者疗效及血压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关长征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17期106-108,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方法对高血压患者疗效及其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将90例2级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不同给药方法:A组每天7:00口服缬沙坦80 mg和非洛地平5 mg;B组每天早7:00口服缬沙坦80mg,晚7:00口服非洛地平5 mg;...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方法对高血压患者疗效及其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将90例2级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不同给药方法:A组每天7:00口服缬沙坦80 mg和非洛地平5 mg;B组每天早7:00口服缬沙坦80mg,晚7:00口服非洛地平5 mg;C组每人早7:00口服非洛地平5 mg,晚7:00口服缬沙坦80 mg。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疗效及血压控制稳定性。结果 3组患者血压控制疗效明显,无显著差异,B、C组患者血压控制稳定性优于A组。结论早晚分次给药对于夜间血压的控制效果更为稳定,可以避免清晨血压峰值对于靶器官的损害,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的口服给药方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药方法 缬沙坦 非洛地平 疗效 稳定性
下载PDF
生理参数及药物注射方式对球形实体肿瘤中药物输运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浏丹 许世雄 +3 位作者 Collins M.W. 蒋雨平 王坚 林原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研究球形实体肿瘤中生理参数对药物输运的影响,以及探讨有较好效果的药物注射方式。方法设肿瘤中毛细血管网成球对称分布,肿瘤中的毛细血管表面积和肿瘤体积之比为半径的函数。肿瘤间质为多孔介质,化学药物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肿瘤间... 目的研究球形实体肿瘤中生理参数对药物输运的影响,以及探讨有较好效果的药物注射方式。方法设肿瘤中毛细血管网成球对称分布,肿瘤中的毛细血管表面积和肿瘤体积之比为半径的函数。肿瘤间质为多孔介质,化学药物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肿瘤间质,在肿瘤间质中输运满足扩散方程。肿瘤外正常组织富含血管和淋巴,药物能被淋巴管吸收,药物输运采用改进的药代动力学模型。用肿瘤中各部位药物浓度维持在最小药物浓度MEC水平以上的时间曲线面积(AUC)来衡量药物的效果。结果增大肿瘤间质中毛细血管对药物的通透性P,提高药物在肿瘤间质的扩散系数D,AUC的值均增大。在给出的六种给药方式中,分时段连续滴注和等时间间隔一次性注射的给药方式,它们的AUC值最大。结论增大肿瘤间质中毛细血管对药物的通透性,提高药物在肿瘤间质的扩散系数,以及采用分时段连续滴注和等时间间隔一次性注射的给药方式,有利于肿瘤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肿瘤 药物输运 药物注射方式 最小有效药物浓度
下载PDF
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卓新雨 张艾立 +3 位作者 马菲 崔志磊 刘臻 谢恬 《广东化工》 CAS 2022年第10期85-87,共3页
纳米载药系统是指由无机或高分子材料形成的纳米级微观范畴的亚微粒药物载体输送系统。纳米载药系统具有改善药物性能、增强药物靶向性、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等优势,正成为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热点,至今已经开发了纳米颗粒... 纳米载药系统是指由无机或高分子材料形成的纳米级微观范畴的亚微粒药物载体输送系统。纳米载药系统具有改善药物性能、增强药物靶向性、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等优势,正成为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热点,至今已经开发了纳米颗粒、纳米脂质体、纳米胶束及纳米乳液等。本文对纳米载药系统近10年来的发展状况做如下整理和分析,以供后续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载药系统 靶向性 低毒性 制备方法
下载PDF
经皮给药制剂中物理促渗透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林静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40-42,49,共4页
经皮给药制剂是一种有着广阔市场前景的给药途径,但皮肤使多数药物难以渗透吸收。促渗方法的发展对于经皮给药的研究意义重大。经皮给药促渗透方法有很多种,文章主要就近年来经皮给药制剂中物理促渗透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经皮给药 促进渗透 物理方法
下载PDF
聚合物纳米粒应用于透皮给药及促渗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谌林清 陈爱政 王士斌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8-45,共8页
透皮给药系统因具有避免肝脏首过效应、血药浓度稳定、局部靶向性及给药方便等优势而备受青睐。然而角质层作为一种生物屏障限制了很多药物,特别是亲水性药物的经皮渗透,因此采用有效的方法促进药物经皮渗透成为透皮给药的关键。聚合物... 透皮给药系统因具有避免肝脏首过效应、血药浓度稳定、局部靶向性及给药方便等优势而备受青睐。然而角质层作为一种生物屏障限制了很多药物,特别是亲水性药物的经皮渗透,因此采用有效的方法促进药物经皮渗透成为透皮给药的关键。聚合物纳米粒因具有药物包封率高、减小酶降解、可控释性能好、比表面积大等优势,易于在皮肤表面富集,从而促进药物渗透,其作为药物载体用于透皮给药逐渐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纳米粒在促进药物渗透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纳米粒促进药物渗透的机制,以及纳米粒联合主动透皮给药方式在促进药物经皮渗透中的应用,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皮给药 聚合物纳米粒 促渗机制 主动渗透方式
原文传递
硬膜外阻滞麻醉对异丙酚的增强作用及对脑电监测可靠性的影响
10
作者 黄施伟 李士通 +2 位作者 葛圣金 王莹恬 何日辉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对异丙酚全麻诱导用量的影响及相应脑电监测参数的变化。方法  3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硬膜外复合全麻组 (GE)和全麻组 (G) ,每组 15例。异丙酚输注通过TCI系统(Diprifusor)进行 ,以预期血浆药物浓度...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对异丙酚全麻诱导用量的影响及相应脑电监测参数的变化。方法  3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硬膜外复合全麻组 (GE)和全麻组 (G) ,每组 15例。异丙酚输注通过TCI系统(Diprifusor)进行 ,以预期血浆药物浓度为靶控目标 ,最初设定目标血药浓度为 1.0 μg/mL ,以后每 3min递增0 .2μg/mL ,直至OAA/S(镇静 /醒觉评分 )从 5分 (清醒 )降至 1分 (对轻推无反应 )。每次调整目标血药浓度前行OAA/S评分 ,并记录即时的异丙酚预期效应室浓度 (ce)、BIS、AAI、MAP、HR和SPO2 。结果 OAA/S评分从 5分到 1分时所需异丙酚预期ceGE组较G组为低 ,在 1分水平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AAI和BIS值随着镇静程度的加深逐渐下降 ,与OAA/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较好 ;在相同OAA/S评分水平时 ,两组的AAI和BIS值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 .0 5 )。AAI和BIS值与异丙酚预期ce之间呈直线负相关。结论 硬膜外阻滞可以增强异丙酚的镇静催眠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麻醉 异丙酚 增强作用 脑电监测 可靠性 听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纳米粒子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云翠 刘肖莹 +1 位作者 李明慧 彭海生 《医学综述》 2019年第20期3980-3984,3990,共6页
心肌梗死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药物治疗和抗血栓治疗等并不能恢复心脏血流和修复受损的心脏组织。纳米粒子(NPs)因具有缓释性、靶向性和高选择性等特点,已经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NPs可以递送小分子药物、多肽、显像剂、核苷酸以及蛋白... 心肌梗死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药物治疗和抗血栓治疗等并不能恢复心脏血流和修复受损的心脏组织。纳米粒子(NPs)因具有缓释性、靶向性和高选择性等特点,已经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NPs可以递送小分子药物、多肽、显像剂、核苷酸以及蛋白质等到达目的器官或细胞,缓慢释放药物,增加病理区药物浓度,持续发挥治疗作用。由于心脏病理区的通透性和滞留作用或靶向作用增强,NPs可通过梗死心肌内局部注射或静脉注射后到达心脏。目前正致力于研究NPs用于心脏组织修复、再生和成像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纳米粒子 药物递送系统 靶向性 给药方式
下载PDF
中药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及其新剂型的应用 被引量:72
12
作者 庞晓晨 成睿珍 +1 位作者 赵静 李玥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6-291,共6页
作为当今药物传输系统研究的热点,中药透皮给药系统避免了口服给药产生的肝脏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同时提高患者的顺应性,以其显著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方便等独特的优势日益受到患者的青睐及研发人员... 作为当今药物传输系统研究的热点,中药透皮给药系统避免了口服给药产生的肝脏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同时提高患者的顺应性,以其显著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方便等独特的优势日益受到患者的青睐及研发人员的重视。通过查阅近年来中英文相关文献,作者总结出目前常用的中药透皮给药促渗透技术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以及体内外评价方法,并对其新剂型的应用进行综述。文章对近年来中药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展望了中药透皮给药系统的发展前景,以期为后续中药透皮吸收的研究和中药透皮给药系统新剂型的开发提供参考,为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透皮给药系统 促渗方法 体内外评价方法 新剂型
原文传递
口腔给药系统中口感的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鑫 张定堃 +4 位作者 林俊芝 韩丽 杨明 韩雪 王玲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167-2172,共6页
口感是口腔给药系统(oral drug delivery system,ODDS)制剂处方研究设计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感官评价结果严重受制于受试者的个体差异,重现性较差,难以客观量化。鉴于此,介绍了其他学科领域口感评价的一些新技术、新方法,重点对药物在口... 口感是口腔给药系统(oral drug delivery system,ODDS)制剂处方研究设计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感官评价结果严重受制于受试者的个体差异,重现性较差,难以客观量化。鉴于此,介绍了其他学科领域口感评价的一些新技术、新方法,重点对药物在口腔中的味觉、黏附性、黏膜刺激性、沙砾感等新型评价方法进行了评述,以期为中药ODDS的质量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方法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给药系统 口感 评价方法 新技术 感官评价
原文传递
经皮给药系统促透方法及其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超 韩丽 +2 位作者 张定堃 张芳 郝月莆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31-235,共5页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经皮给药系统的文献,介绍纳米载体和物理促透法的作用机制,及各种促透方法联用研究进展。透皮促透方法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改善了药物的皮肤渗透性差,克服了皮肤角质层屏障等问题。而且几种促透方法联用可发挥...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经皮给药系统的文献,介绍纳米载体和物理促透法的作用机制,及各种促透方法联用研究进展。透皮促透方法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改善了药物的皮肤渗透性差,克服了皮肤角质层屏障等问题。而且几种促透方法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使促透效果更佳,推动了经皮给药系统的发展。经皮给药系统具有无首过效应、血药浓度稳定、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近年来多种促透新方法和新技术被用于经皮给药系统,提高药物的渗透能力,使得大部分药物经皮制剂的开发成为可能,今后应加强对透皮促透方法联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有望推动经皮给药制剂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给药系统 纳米载体 物理方法 促透机制 联合应用
原文传递
结肠靶向给药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詹璐璐 尹东东 +1 位作者 王杏林 王转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868-1874,共7页
结肠因具有特殊的生理环境而特别适于作为某些特殊疾病和药物治疗的靶向器官。近年,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在制剂学和靶向材料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制备技术主要可分为生物黏附技术、前体药物技术、包衣技术、... 结肠因具有特殊的生理环境而特别适于作为某些特殊疾病和药物治疗的靶向器官。近年,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在制剂学和靶向材料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制备技术主要可分为生物黏附技术、前体药物技术、包衣技术、胶囊化技术、微粒技术、骨架技术等。本文综述了结肠靶向给药制备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结肠靶向给药制剂的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靶向给药 生物黏附技术 前体药物技术 包衣技术 胶囊化技术
原文传递
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洁 朱小宁 +2 位作者 张艺 周欣 崔元璐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0-394,共5页
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因能提高局部给药浓度、降低用药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等优点而备受研究者关注。本文从口服结肠定位系统的设计原理、分类以及体内外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结肠定位释药系统 制备工艺 评价方法
原文传递
15-羟基硬脂酸聚乙二醇酯胶束对盐酸特比萘芬滴眼液角膜吸收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天洋 夏慧芸 +1 位作者 何继军 张俊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09-1013,共5页
背景 15-羟基硬脂酸聚乙二醇酯(HS15)是一种低毒性的新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于难溶性药物的增溶,载药量高并能够促进上皮组织对药物的吸收,有助于难溶性抗真菌药物眼部局部用药后的角膜传递,但目前其对抗真菌药物盐酸特... 背景 15-羟基硬脂酸聚乙二醇酯(HS15)是一种低毒性的新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于难溶性药物的增溶,载药量高并能够促进上皮组织对药物的吸收,有助于难溶性抗真菌药物眼部局部用药后的角膜传递,但目前其对抗真菌药物盐酸特比萘芬(TH)眼部应用后的促吸收作用及其对眼组织有无刺激性尚不清楚。 目的 研究HS15胶束(HNMs)对TH的促角膜吸收作用及局部刺激性。 方法 采用共溶剂法制备质量分数0.5%TH-HNMs,用光散射粒度分析仪测定胶束的粒径及Zeta电位,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胶束的形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TH包封率及不同pH条件下胶束中TH的累积释放量。取普通级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5只,用0.5%TH-HNMs点眼后行兔眼刺激性试验。另取新西兰白兔9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以右眼作为用药眼。实验组用50 μl TH-HNMs点右眼,对照组用50 μl 0.5% TH油剂点右眼。分别于点眼后5、15、30、60、90、120、180、240和360 min经兔耳缘静脉注射过量质量分数4%戊巴比妥钠溶液处死实验兔,剖取角膜组织后采用HPLC法测定角膜组织中TH质量分数。 结果 制备的TH-HNMs平均粒径为13.32 nm,多分散系数为0.046,Zeta电位为-0.133 mV。TH-HNMs药物包封率为100%。TH体外释放速度呈pH依赖性,6 h后在pH 5.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累积释放量达(95.20±3.20)%,在pH 7.4的缓冲液中累积释放量仅为(0.17±0.01)%。0.5%TH-HNMs点眼后兔眼组织刺激性评分均低于2分,眼部组织未发现任何损伤。0.5%TH-HNMs点眼后角膜中药物达峰时间均为5 min,达峰质量分数为(20.26±2.26)μg/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0±0.44)μ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26,P=0.000)。实验组兔眼给药后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360 min为1 292.25 μg/(g·min),是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药物制备 药物传递系统/方法 聚乙二醇/药代动力学 微胶粒 盐酸特比萘芬/药代动力学 15-羟基硬脂酸聚乙二醇酯 角膜吸收
下载PDF
微球给药系统及其质量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红艳 杨元娟 +3 位作者 杨宗发 陈立书 江尚飞 张继芬 《中国药业》 CAS 2012年第13期1-2,共2页
目的为开展药物新剂型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专业文献,对微球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及质量评价进行综述。结果微球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有溶剂挥发法、喷雾干燥法、乳化交联法。微球给药系统的质量评价包括形态及粒径分布、载药量及包... 目的为开展药物新剂型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专业文献,对微球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及质量评价进行综述。结果微球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有溶剂挥发法、喷雾干燥法、乳化交联法。微球给药系统的质量评价包括形态及粒径分布、载药量及包封率、微球的释放速率、稳定性等。结论微球给药系统作为一种新剂型,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给药系统 制备方法 质量评价
下载PDF
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的体内外评价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少静 张学顺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98-1401,共4页
本文介绍近年来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的评价方法。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结肠定位的体内外评价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随着新机制和新辅料的不断出现,其评价方法缺乏统一的标准,所得数据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研究新的完善的评价方法... 本文介绍近年来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的评价方法。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结肠定位的体内外评价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随着新机制和新辅料的不断出现,其评价方法缺乏统一的标准,所得数据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研究新的完善的评价方法是相关工作者人员以后努力的方向,有必要多种方法联合应用研究体内外的释药行为。完善的评价方法是结肠定位给药系统释药机制和体内相互作用的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定位给药系统 评价方法 释药机制
原文传递
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晓燕 孙婉莹 《西部中医药》 2019年第2期139-142,共4页
对近年来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制剂学手段和评价方法等最新研究成果时行梳理,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靶向给药 制剂方法 评价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