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road pollutant emission and fuel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uses in Beijing 被引量:20
1
作者 Aijuan Wang Yunshan Ge +5 位作者 Jianwei Tan Mingliang Fu Asad Naeem Shah Yan Ding Hong Zhao Bin Li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3期419-426,共8页
On-road emission and fuel consumption (FC) levels for Euro Ⅲ and Ⅳ buses fueled on diesel and compressed natural gas (CNG) were compared, and emission and FC characteristics of buse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appro... On-road emission and fuel consumption (FC) levels for Euro Ⅲ and Ⅳ buses fueled on diesel and compressed natural gas (CNG) were compared, and emission and FC characteristics of buse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approximately 28,700 groups of instantaneous data obtained in Beijing using a portable emissions measurement system (PEM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ed that NOx and PM emissions from CNG buses were decreased by 72.0% and 82.3%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Euro IV diesel buses. Similarly, these emissions were reduced by 75.2% and 96.3%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Euro III diesel buses. In addition, CO2, CO, HC, NOx, PM emissions and FC of Euro IV diesel buses were reduced by 26.4%, 75.2%, 73.6%, 11.4%, 79.1%, and 26.0%, respectively, relative to Euro Ⅲ diesel buses. The CO2, CO, HC, NOx, PM emissions and FC factors all decreased with bus speed increased, while increased as bus acceleration increased. At the same time, the emission/FC rates as well as the emission/FC factors exhibited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vehicle specific power (VSP). They all were the lowest when VSP 〈 0, and then rapidly increased as VSP increased. Furthermore, both the emission/FC rates and emission/FC factors were the highest at accelerations, higher at cruise speeds, and the lowest at decelerations for non-idling buses. These results can provide a base reference to further estimate bus emission and FC inventories in Beij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hicle specific power PEMS driving modes fuel consumption factors
原文传递
Real-world vehicle emission factors in Chinese metropolis city—Beijing 被引量:8
2
作者 WANGQi-dong HEKe-bin +1 位作者 HUOHong JamesLent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319-326,共8页
The dynamometer tests with different driving cycles and the real-world tests are presented. Results indicated the pollutants emission factors and fuel consumption factor with ECE15+EUDC driving cycle usually take the ... The dynamometer tests with different driving cycles and the real-world tests are presented. Results indicated the pollutants emission factors and fuel consumption factor with ECE15+EUDC driving cycle usually take the lowest value and with real world driving cycle occur the highest value, and different driving cycles will lead t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vehicle emission factors with the same vehicle. Relative to the ECE15+EUDC driving cycle, the increasing rate of pollutant emission factors of CO, NOx and HC are -0.42—2.99, -0.32 —0.81 and -0.11—11 with FTP75 testing, 0.11—1.29, -0.77—0.64 and 0.47—10.50 with Beijing 1997 testing and 0.25—1.83, 0.09—0.75 and -0.58—1.50 with real world testing. Compared to the carburetor vehicles, the retrofit and MPI+TWC vehicles' pollution emission factors decrease with different degree. The retrofit vehicle(Santana) will reduce 4.44%—58.44% CO, -4.95%—36.79% NOx, -32.32%—33.89% HC, and -9.39%—14.29% fuel consumption, and especially that the MPI+TWC vehicle will decrease CO by 82.48%—91.76%, NOx by 44.87%—92.79%, HC by 90.00%—93.89% and fuel consumption by 5.44%—10.55%. Vehicles can cause pollution at a very high rate when operated in high power modes; however, they may not often operate in these high power modes. In analyzing vehicle emissions, it describes the fraction of time that vehicles operate in various power modes. In Beijing, vehicles spend 90% of their operation in low power modes or decelera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l-world testing vehicle emission factors driving cycle power modes
下载PDF
双电机耦合驱动电动汽车驱动模式划分与优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林歆悠 伍家鋆 魏申申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4-430,共7页
为充分发挥一款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电动汽车(DMCP-EV)多驱动模式的节能优势,制定了基于系统效率最优的驱动模式控制策略。根据该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的结构特点,定义了电机4种驱动模式并分别建立其动力学驱动模型和系统效率模型。在满足... 为充分发挥一款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电动汽车(DMCP-EV)多驱动模式的节能优势,制定了基于系统效率最优的驱动模式控制策略。根据该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的结构特点,定义了电机4种驱动模式并分别建立其动力学驱动模型和系统效率模型。在满足动力性要求的前提下,分析并划分了各驱动模式的工作范围,以系统效率为优化目标,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优化,获得最佳的驱动模式切换控制和转矩分配策略。开展了Matlab/Simulink仿真和硬件在环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经系统效率优化的驱动模式在满足动力性要求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的经济性,能耗降低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汽车 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 驱动模式 粒子群优化算法 效率优化
下载PDF
基于CVT的混联式电动汽车动力切换平稳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余群明 周健 +2 位作者 黄伟 喻伟雄 王耀南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6-219,共4页
针对四轮驱动越野车提出了一种基于金属带式无级自动变速器(CVT)的混联式结构,其动力切换平稳性是这种混联式电动汽车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发动机、电机、离合器和CVT的协调控制可以使系统在驾驶员发出加速命令时快速响应以及... 针对四轮驱动越野车提出了一种基于金属带式无级自动变速器(CVT)的混联式结构,其动力切换平稳性是这种混联式电动汽车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发动机、电机、离合器和CVT的协调控制可以使系统在驾驶员发出加速命令时快速响应以及在模式切换时平稳,这将保证驾驶员在车辆切换过程中没有异常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联式电动汽车 驱动模式 动力切换
下载PDF
不同驾驶模式对油耗影响研究
5
作者 周延瑞 伍俊 +1 位作者 丛日振 李强 《时代汽车》 2024年第10期21-23,共3页
文章通过对一款搭载2.0L排量增压汽油机轿车在ECO和Normal两种模式下进行油耗仿真和实测,对比分析了发动机运行工况点、换挡线和油门开度差异,结果表明:ECO模式较Normal模式整车油耗在WLTC循环实测降低0.06L/100km,模拟用户实际工况降低... 文章通过对一款搭载2.0L排量增压汽油机轿车在ECO和Normal两种模式下进行油耗仿真和实测,对比分析了发动机运行工况点、换挡线和油门开度差异,结果表明:ECO模式较Normal模式整车油耗在WLTC循环实测降低0.06L/100km,模拟用户实际工况降低0.13 l/00km,ECO模式油门踏板开度相对更大,ECO模式下顾客主观感受会动力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模式 燃油经济性
下载PDF
典型城市轻型汽油车尾气排放模式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殷子渊 张凯山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71,共8页
为建立典型城市机动车驾驶模式并量化其尾气排放,研究选取成都市内26辆满足国Ⅴ排放标准(GB 18352.5—2013《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的轻型汽油车,利用便携式尾气测量系统测量其现实条件下的行驶工况及尾气... 为建立典型城市机动车驾驶模式并量化其尾气排放,研究选取成都市内26辆满足国Ⅴ排放标准(GB 18352.5—2013《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的轻型汽油车,利用便携式尾气测量系统测量其现实条件下的行驶工况及尾气排放,并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分类回归树方法构建本地化的驾驶模式并分析各模式的尾气排放。结果表明:划分的加速、减速、匀速、怠速、停走5种驾驶模式,可以反映车辆行驶过程中尾气排放和油耗特征。不同驾驶模式间的尾气排放有显著差异。通常情况下,以加速最大,其次为匀速、停走、减速,以怠速最小。根据污染物不同,不同模式间的尾气排放差异可达到12倍。此外,现实条件下车辆尾气超标排放的情况严重,且存在间歇性高排放的现象。这说明构建典型城市驾驶模式并分析其模式排放特征有助于估算小尺度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清单,并为交通管理和尾气排放控制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尾气排放测量系统 轻型汽油车 分类回归树 驾驶模式 排放特征
原文传递
大跨度高低塔斜拉桥车-桥动力响应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俊新 周建庭 +2 位作者 吴月星 陈兆玮 李轩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1-357,399,共8页
针对大跨度高低塔斜拉桥刚度非对称将导致车-桥空间耦合振动过程更为复杂这一现象,以主跨480 m的高低塔钢箱叠合梁斜拉桥——重庆南纪门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基于车-桥动力相互作用理论,采用自编程建立车-桥耦合动力模型,分析不同行车模... 针对大跨度高低塔斜拉桥刚度非对称将导致车-桥空间耦合振动过程更为复杂这一现象,以主跨480 m的高低塔钢箱叠合梁斜拉桥——重庆南纪门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基于车-桥动力相互作用理论,采用自编程建立车-桥耦合动力模型,分析不同行车模式(列车运行速度、编组数量、运行方向)和高低塔侧刚度差异对车-桥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车-桥系统振动增大;随着列车编组数量的增加,列车振动无明显变化,桥梁振动逐渐增大;桥梁主跨跨中竖向动位移对列车编组数量更敏感,跨中竖向加速度对列车运行速度更敏感;列车运行方向对列车振动影响较小,对桥梁振动则有较大影响;低塔侧主梁各位置处的振动较高塔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低塔斜拉桥 车-桥动力相互作用理论 行车模式 动力响应 刚度差异
下载PDF
中国IT企业国际化成长动因及模式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谢光亚 杨瑛 《国际经贸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18,共5页
全球化的加快对我国IT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要实现IT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努力增强IT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文章在对IT产业市场结构的分析基础上,提出我国IT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动因框架,并通过分析得出:我国IT企... 全球化的加快对我国IT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要实现IT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努力增强IT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文章在对IT产业市场结构的分析基础上,提出我国IT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动因框架,并通过分析得出:我国IT企业的国际化成长是基于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成长,通过国际化谋求某种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我国IT企业的国际化利用生物学的相关理论,可采取国际化成长的合作繁殖、复制繁殖和个体进化三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企业 国际化成长 动因 模式
下载PDF
刮板输送机驱动方式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赵磊 王义亮 +1 位作者 张文龙 刘混举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17年第6期201-203,共3页
介绍了目前比较常用的刮板输送机驱动方式和它们的工作原理,并分析了其各自的优缺点。最后对几种驱动技术做了相关比较,为煤矿刮板输送机软启动方式的选型提供依据。
关键词 刮板输送机 驱动方式 工作原理
下载PDF
LED的混联阵列及驱动方式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明轩 张达 师少飞 《灯与照明》 2012年第2期53-55,共3页
为满足在不同场合对LED光源照度的需求,常将多个LED通过混联方式组合成一个阵列。混联方式有多种,不同的混联方式不仅影响着光源的发光效率、可靠性、成本、寿命等,而且还直接关系到驱动电路的选择。所以,根据实际照明需要选择不同的LE... 为满足在不同场合对LED光源照度的需求,常将多个LED通过混联方式组合成一个阵列。混联方式有多种,不同的混联方式不仅影响着光源的发光效率、可靠性、成本、寿命等,而且还直接关系到驱动电路的选择。所以,根据实际照明需要选择不同的LED混联阵列,并配置不同的驱动电路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混联阵列 驱动
下载PDF
Dynamics of a self-propelled particle under different driving modes in a channel flow
11
作者 Zhenyu Ouyang Jianzhong Lin Xiaoke Ku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260-266,共7页
In this paper, a model that combines th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with the singularity distribution method is proposed to simulate a self-propelled particle swimming(exhibiting translation and rotation) in a channel... In this paper, a model that combines th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with the singularity distribution method is proposed to simulate a self-propelled particle swimming(exhibiting translation and rotation) in a channel flow.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for a self-propelled particle swimming deviates from a Maxwellian distribution and exhibits highvelocity tails. The influence of an eccentric potential doublet on the translation velocity of the particle is significant. The velocity decay process can be described using a double exponential model form. No large differences in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were observed for different translation Reynolds numbers, rotation Reynolds numbers, or regular interv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singularity distribution method self-propelled particle driving modes
下载PDF
Diffusion Mode Transition between Gaussian and Non-Gaussian of Nanoparticles in Polymer Solutions
12
作者 Yi Ye Han Qin +1 位作者 Ming Tian Jian-Guo Mi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7期719-728,共10页
The dynamic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is applied to study the diffusion of nanoparticles in polymer solutions, in which different diffusion modes have been identified by exploiting the density and free energy evolutio... The dynamic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is applied to study the diffusion of nanoparticles in polymer solutions, in which different diffusion modes have been identified by exploiting the density and free energy evolution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ow polymer concentration, diffusion is controlled by particle free motion with a normal Gaussian type. As the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the non- Gaussian behavior can be observed when the particle size is comparable to the correlation length of polymer chain. Particles need to penetrate through a cage and overcome an entropic barrier, where the hopping and the model-coupling diffusion coexist. Further increase of polymer concentration can result in complete restriction of the particle by surrounding polymer segments. In this case, the non-Gaussian process fades away, and particle diffusion is controlled by Rouse dynamics of polymer chains with the generalized Gaussian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PARTICLE Polymer solution DIFFUSION modes driving FORCE Dynamic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原文传递
敲击间隔对GDP微球表面Al涂层的影响
13
作者 孙书兵 何智兵 +3 位作者 何小珊 李力 王锋 刘艳松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58,共9页
金属涂层作为惯性约束聚变空心微球的保护层,对提高靶丸的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和旋转与敲击相结合的驱动方式,在辉光放电聚合物微球表面溅射铝涂层,探究改变敲击间隔时长对微球涂层的影响。利用X射线照相机、白光干涉... 金属涂层作为惯性约束聚变空心微球的保护层,对提高靶丸的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和旋转与敲击相结合的驱动方式,在辉光放电聚合物微球表面溅射铝涂层,探究改变敲击间隔时长对微球涂层的影响。利用X射线照相机、白光干涉仪、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微球铝涂层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空心微球表面的铝涂层厚度为(2±0.1)μm,表面粗糙度控制在75 nm以下,涂层表面光滑、无裂缝,呈柱状晶生长,(111)晶面为择优取向晶面,试验重复性好。同时发现:敲击能有效改善微球涂层生长过程中的阴影效应,增加涂层的壁厚均匀性并影响微球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当敲击间隔为15 s时,微球铝涂层的综合质量最佳,壁厚均匀性达93.5%,表面粗糙度为30.43 nm,优晶面的晶粒尺寸为13.66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敲击间隔 微球 铝涂层 驱动方式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近10年的沙质荒漠化 被引量:51
14
作者 李宝林 周成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7-315,共9页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位于欧亚大陆中纬度巨型沙带的东部边缘 ,为我国沙质荒漠化土地的东缘 ,是我国自然环境最好的沙区。随着经济的发展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沙质荒漠化景观日益明显 ,尤其是南部的科尔沁沙地 ,沙质荒漠化已十分严重 ,...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位于欧亚大陆中纬度巨型沙带的东部边缘 ,为我国沙质荒漠化土地的东缘 ,是我国自然环境最好的沙区。随着经济的发展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沙质荒漠化景观日益明显 ,尤其是南部的科尔沁沙地 ,沙质荒漠化已十分严重 ,已经超过与其相邻的西部环境条件更差的沙区。利用 RS和 GIS,根据 NOAA/ AVHRR数据建立的沙质荒漠化监测指标 ,对东北平原西部沙地沙质荒漠化现代过程进行了动态监测 ,在此基础上利用 TM数据对沙质荒漠化的发展方式与成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平原 沙地 沙质荒漠化 动态变化 驱动因子 发展方式 防治对策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驾驶风格识别算法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吴振昕 何云廷 +2 位作者 于立娇 付雷 陈盼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15,共6页
开展了基于大数据识别驾驶员驾驶风格的方法,建立驾驶风格识别数据库,包含80名驾驶员并覆盖不同性别、年龄、驾龄、驾驶习惯等属性,从数据库中提取能够反映驾驶风格的工况,包括换道、转弯、跟车等7种工况总计万余条工况数据,最后利用K... 开展了基于大数据识别驾驶员驾驶风格的方法,建立驾驶风格识别数据库,包含80名驾驶员并覆盖不同性别、年龄、驾龄、驾驶习惯等属性,从数据库中提取能够反映驾驶风格的工况,包括换道、转弯、跟车等7种工况总计万余条工况数据,最后利用K均值聚类方法和D-S证据理论决策融合方法进行聚类分析,训练并测试了驾驶风格识别模型。经过验证,所提出的驾驶风格识别方法查准率达到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风格识别 工况辨识 机器学习 决策融合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模糊直接转矩控制 被引量:8
16
作者 付主木 高爱云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24,5,共6页
为了提升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动汽车行驶模式切换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模糊直接转矩控制策略。在分析电动汽车行驶模式的基础上,对传统PMSM直接转矩控制(DTC)系统进行了改进,采用模糊控制器... 为了提升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动汽车行驶模式切换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模糊直接转矩控制策略。在分析电动汽车行驶模式的基础上,对传统PMSM直接转矩控制(DTC)系统进行了改进,采用模糊控制器取代传统DTC系统中的滞环比较器和电压矢量选择器。针对不同的行驶模式,分别设计了相应的模糊控制规则和控制器。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PMSM模糊DTC系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PMSM模糊DTC策略与传统DTC相比,PMSM驱动系统不仅转矩动态响应速度快,转矩脉动小,而且其高速运行时的稳态效率提高了10.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直接转矩控制 模糊控制 行驶模式切换
下载PDF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电机容错控制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新磊 何洪文 +1 位作者 王喜明 彭剑坤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2-155,共4页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由于采用多个电机独立驱动汽车行驶,电机发生故障时,将会导致汽车失去行驶稳定性而造成人员伤亡。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直线行驶过程中整车对电机故障容错的优化控制策略,可保证行驶稳定安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分布...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由于采用多个电机独立驱动汽车行驶,电机发生故障时,将会导致汽车失去行驶稳定性而造成人员伤亡。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直线行驶过程中整车对电机故障容错的优化控制策略,可保证行驶稳定安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直线行驶时两电机发生完全故障而失效的容错控制策略,建立了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直线行驶下的七自由度的动力学模型,列出了两电机失效的模式以及相应的容错控制策略,并利用MATLAB/simulink对两电机故障下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电机容错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结果证明改进的控制策略能够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为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 直线行驶 双电机故障 容错 控制策略
下载PDF
单极性SPWM逆变桥驱动方式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潘文诚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00-204,共5页
在工程实践中,单极性正弦脉宽调制(SPWM)逆变桥路具有多种驱动方式。理论分析、样机实验及软件仿真发现,不同的驱动方式造成了逆变桥臂单端输出波形、双端输出谐波上的差异。单臂斩波驱动时,桥臂中点的响应Ua为正半波不变、负半波抬高... 在工程实践中,单极性正弦脉宽调制(SPWM)逆变桥路具有多种驱动方式。理论分析、样机实验及软件仿真发现,不同的驱动方式造成了逆变桥臂单端输出波形、双端输出谐波上的差异。单臂斩波驱动时,桥臂中点的响应Ua为正半波不变、负半波抬高一个幅值的变异正弦波形,Ub为调制波频率的方波波形。双臂斩波驱动时,Ua和Ub呈现互差调制波半周期的正弦半波波形。就总的谐波系数(THD)而言,带同臂互补的驱动方式要优于不带同臂互补的驱动方式。通过研究这些差异,对在工程上正确合理地选择桥路的驱动方式无疑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弦脉宽调制 逆变桥驱动方式 单臂斩波驱动 双臂斩波驱动 同臂互补
下载PDF
基于3种驱动方式的镁合金覆盖件柔性砂模拉深试验与仿真研究
19
作者 韩昕宇 王鸿雨 +1 位作者 吕关想 王欣雨 《模具工业》 2024年第3期13-18,共6页
选择砂子作为柔性介质,通过砂子摆放位置的不同实现不同驱动方式,并针对复杂镁合金覆盖件进行研究。采用有限元模拟与拉深试验对比验证的方法,针对差异化驱动方式探究了拉深温度、板厚以及填砂高度对镁合金板材成形结果的影响,并采用宏... 选择砂子作为柔性介质,通过砂子摆放位置的不同实现不同驱动方式,并针对复杂镁合金覆盖件进行研究。采用有限元模拟与拉深试验对比验证的方法,针对差异化驱动方式探究了拉深温度、板厚以及填砂高度对镁合金板材成形结果的影响,并采用宏微观协同验证的方法对有限元模拟进行验证。针对复杂镁合金覆盖件,最终提出了能够改善其拉深性能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 覆盖件 砂模拉深成形 差异化 驱动方式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实测数据驱动的自动驾驶道路测试驾驶模式辨别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涂辉招 刘芳丽 +4 位作者 崔航 鲍胜 赵瑜 曹寅 曹建永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1-239,共9页
自动驾驶道路测试中车企驾驶模式数据具有一定保密性,导致自动驾驶能力难以被客观评估。为此,提出了实测数据驱动的自动驾驶道路测试驾驶模式辨别方法。首先选取数据特征值构建K近邻估计、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随机森林和BP神经网络5种... 自动驾驶道路测试中车企驾驶模式数据具有一定保密性,导致自动驾驶能力难以被客观评估。为此,提出了实测数据驱动的自动驾驶道路测试驾驶模式辨别方法。首先选取数据特征值构建K近邻估计、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随机森林和BP神经网络5种机器学习监督分类模型;其次通过非参数秩和显著性检验确定驾驶模式持续时长阈值,持续时长大于阈值的数据段记录为准确的驾驶模式数据,小于等于阈值的数据段则为驾驶模式待分类数据集;随机选取70%记录准确的驾驶模式数据作为监督分类模型训练数据集,剩余30%作为测试数据集;最后利用正确率、精确率和召回率3个指标评价5种监督分类模型,并选取表现最佳的分类模型用于待分类数据的驾驶模式辨别。基于上海市城市道路和快速路2个道路测试场景共约43.6万条数据,验证驾驶模式辨别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随机森林监督分类模型辨别道路测试驾驶模式的效果最佳;城市道路场景和快速路场景待分类数据驾驶模式记录有误率分别达到42.3%和39.4%。实测数据驱动的驾驶模式的辨别与修复,可显著提升评估自动驾驶道路测试驾驶能力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驾驶模式辨别 机器学习 监督分类 自动驾驶 道路测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