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梦境、死亡、爱情:鲁迅《野草》的驳杂性
1
作者 杜宇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8-82,共5页
《野草》作为鲁迅自剖性的文本,承载鲁迅的主体危机感。在《野草》中,鲁迅通过梦境这一情感能量场,凝视和反思矛盾的、多维度的自我,而梦中“梦者——观客”的身份转变,使鲁迅有了重新审视自己的权利,并增加主体“分裂”的可能。鲁迅接... 《野草》作为鲁迅自剖性的文本,承载鲁迅的主体危机感。在《野草》中,鲁迅通过梦境这一情感能量场,凝视和反思矛盾的、多维度的自我,而梦中“梦者——观客”的身份转变,使鲁迅有了重新审视自己的权利,并增加主体“分裂”的可能。鲁迅接受死亡生命向力的指引,在死亡的逼视中洞察爱的内涵。“我梦见”背后是关于死亡和爱情的真理发现,使鲁迅得以抵达更为本真的自我。梦境、死亡和爱情三者相互勾连,显示《野草》的驳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梦境 死亡 爱情
下载PDF
现实与幻境——《水浒传》梦境描写的文化现象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永祥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6期62-65,共4页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写梦较多的作品之一 ,而其中宋江的三个梦普遍被认为怪异离奇、荒诞不经 ,特别是“遇九天玄女”的梦更是如此。如果我们从梦文化的角度去考察 ,便会发现这是在佛教的基础上 ,折射出的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写梦较多的作品之一 ,而其中宋江的三个梦普遍被认为怪异离奇、荒诞不经 ,特别是“遇九天玄女”的梦更是如此。如果我们从梦文化的角度去考察 ,便会发现这是在佛教的基础上 ,折射出的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融合 ,为读者传递了丰富多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 幻境 《水浒传》 梦境描写 文化现象 佛教 中国文化 印度文化
下载PDF
超现实风格的数字游戏艺术特征解析
3
作者 徐镜惠 蔡潇 《设计艺术研究》 2023年第6期89-94,共6页
玩家能通过数字游戏的交互性获得沉浸式剧情的情感体验,从画面与空间语言中获得美术性质的视觉体验。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与有机的超现实主义是视觉艺术在超现实主义运动中的两大支柱,如今这两大风格通过数字化技术在游戏设计中焕发出... 玩家能通过数字游戏的交互性获得沉浸式剧情的情感体验,从画面与空间语言中获得美术性质的视觉体验。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与有机的超现实主义是视觉艺术在超现实主义运动中的两大支柱,如今这两大风格通过数字化技术在游戏设计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将数字游戏设计的关键总结为画面表现、空间特征、情绪表达期望几方面,结合超现实主义的背景、应用与艺术特征,分析当下数字游戏案例,以此阐述超现实风格在数字游戏中的演变与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现实风格 梦境 数字游戏 空间
下载PDF
从拟真到致幻——“一镜到底”的美学探索 被引量:3
4
作者 曹桐 曹红军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自巴赞提出长镜头理论以来,长镜头一直作为纪实类电影手法而被广为认知与应用。由此诞生的"一镜到底"电影,以更为极致的完整镜头逼近现实知觉,展现与人视觉感知相一致的连续时空。其从拟真出发对制作工艺和艺术形态的极致追求... 自巴赞提出长镜头理论以来,长镜头一直作为纪实类电影手法而被广为认知与应用。由此诞生的"一镜到底"电影,以更为极致的完整镜头逼近现实知觉,展现与人视觉感知相一致的连续时空。其从拟真出发对制作工艺和艺术形态的极致追求,呈现出了独特的沉浸性、游离性与绵延性特征。由于电影语言的形象符号是一种凭借本能对现实物象进行视觉读解的语义系统。长镜头下的物象作为主观的符号能够呈现丰富的下意识、非理性的内涵,这在长镜头与诗电影、运动镜头与超现实穿越以及梦境营造等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一镜到底"在商业电影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字技术下的共情,使得虚拟现实与物质现实的界限越发模糊,在虚拟的造梦幻觉中呈现更深层的物我两忘的沉浸效果,这从"凝视"与自我投射、物质与精神的相融、"一镜到底"与游戏化电影等视角可以得到较为充分的解读。从长镜头美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一镜到底"的长镜头美学,诞生于好莱坞成熟的电影工业,壮大发展于数字影像时代,前人所应用过的长镜头美学语境,逐步呈现出从拟真向致幻的嬗变,诠释着沉浸式影像的美学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镜到底 纪实 巴赞 梦境 超现实 德勒兹 游戏化
下载PDF
仙境、梦境与诗境——王维《桃源行》重绎
5
作者 陈才智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120,共9页
《桃源行》源自《桃花源记》,在涂上仙境色彩的同时,建构起充满惊喜和意外的梦境与词秀调雅、声韵清朗的诗境,含蕴着文史哲及政治学、社会学等丰富内涵。在某种程度上,由桃源而辋川的转化和嬗变,可视为王维一生的诗化寓言;既承传着传统... 《桃源行》源自《桃花源记》,在涂上仙境色彩的同时,建构起充满惊喜和意外的梦境与词秀调雅、声韵清朗的诗境,含蕴着文史哲及政治学、社会学等丰富内涵。在某种程度上,由桃源而辋川的转化和嬗变,可视为王维一生的诗化寓言;既承传着传统诗学的蒹葭意境,也有道教洞天福地的影子,以及佛教净土思想的影响,同时折射出少年王维对山水田园、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开元时代世人希求和平、宁静生活的愿望,这对后代桃源母题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愧千秋绝调,堪称七言歌行之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桃源行》 仙境 梦境 诗境
下载PDF
乾隆御制瓷枕诗的文化叙事与器物之喻
6
作者 李兴华 刘海楠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3年第2期94-97,共4页
乾隆一生以诗歌为伴,在乾隆的几万首诗中,咏瓷诗有近200首,写瓷枕的诗计21首。瓷枕诗的描写多与梦境有关,梦里出现的人物皆为华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乾隆通过梦境表达了对良贤的渴望,也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人生世事的思考。从器物叙事... 乾隆一生以诗歌为伴,在乾隆的几万首诗中,咏瓷诗有近200首,写瓷枕的诗计21首。瓷枕诗的描写多与梦境有关,梦里出现的人物皆为华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乾隆通过梦境表达了对良贤的渴望,也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人生世事的思考。从器物叙事的角度表现了乾隆对中华文化的熟知和对华夏文化的高度认同。同时,乾隆从审美角度对瓷枕进行描绘,赋予瓷枕质朴的品德并抒发自己的情感,给后人以警示。在乾隆诗中,瓷枕作为幻化的媒介,不仅能沟通天地,也是进行文化叙事的物质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 瓷枕诗 梦境 文化叙事
下载PDF
古诗词艺术歌曲《如梦令》创作和演唱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屈琳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93-194,共2页
由当代作曲家王超根据宋代才女李清照词作创作的《如梦令》,是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优秀代表,以音乐的形式对原词的情感和内涵进行了全新的诠释与表现。鉴于此,本文从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作谈起,就该曲的创作和演唱进... 由当代作曲家王超根据宋代才女李清照词作创作的《如梦令》,是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优秀代表,以音乐的形式对原词的情感和内涵进行了全新的诠释与表现。鉴于此,本文从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作谈起,就该曲的创作和演唱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歌曲 《如梦令》 创作和演唱
下载PDF
呓语中的“似乎之物”——探析象征手法在《无名的裘德》中的运用 被引量:2
8
作者 何时瑜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86-91,共6页
象征手法的运用使现实主义作品《无名的裘德》更加有力地揭示了主人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生存困境。象征语言和一系列意象共同营造的诗意梦境中,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本我”之间呈现出疏远和对立的状态,反映了当时西方社会日益浮现... 象征手法的运用使现实主义作品《无名的裘德》更加有力地揭示了主人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生存困境。象征语言和一系列意象共同营造的诗意梦境中,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本我”之间呈现出疏远和对立的状态,反映了当时西方社会日益浮现水面的异化问题。象征手法引领读者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作家身上深刻的人文情怀——既哀叹人性的丧失,又呼吁人性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 梦境 呓语 异化
下载PDF
招贴设计的方法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曹昊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34-137,共4页
招贴设计的方法论研究是平面设计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支系,由于招贴设计自身的复杂性,与之对应的方法论研究不应等同于一般的设计方法论。文章突破了旧有的研究体系,尝试从哲学、图像学、潜意识等多个角度去剖析创意生成的奥秘,进而引导... 招贴设计的方法论研究是平面设计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支系,由于招贴设计自身的复杂性,与之对应的方法论研究不应等同于一般的设计方法论。文章突破了旧有的研究体系,尝试从哲学、图像学、潜意识等多个角度去剖析创意生成的奥秘,进而引导初学者完成创意的构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贴 设计方法论 联想 梦境 逆反 循环 创意
下载PDF
浅析《西厢记》与《长生殿》的异同 被引量:2
10
作者 余琳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95-97,共3页
《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是古典戏曲写“情”三部曲,历来将前两者或后两者进行观照的较多,本文尝试对前后两者加以文本层面上的比较,侧重从写情理想的差异、团圆结局之前的悲喜转化和实质上的悲喜交织、“惊梦”和“雨... 《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是古典戏曲写“情”三部曲,历来将前两者或后两者进行观照的较多,本文尝试对前后两者加以文本层面上的比较,侧重从写情理想的差异、团圆结局之前的悲喜转化和实质上的悲喜交织、“惊梦”和“雨梦”的异同三大方面加以比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长生殿 爱情 团圆 梦境
下载PDF
幻: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审美形态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迎辉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1-125,共5页
从中国小说的起源上看,源自于民间神仙信仰的"幻化生成"使古代小说包含了"幻"的特质,后经佛教文化的浸染,其想象空间得以拓展和深化。"幻"如同一种文化因子,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和演变历程中从未消失。... 从中国小说的起源上看,源自于民间神仙信仰的"幻化生成"使古代小说包含了"幻"的特质,后经佛教文化的浸染,其想象空间得以拓展和深化。"幻"如同一种文化因子,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和演变历程中从未消失。从以神仙妖怪的传说幻境为主的普泛叙事,逐渐衍化为一种情节类型和文学结构手段,"幻"成为贯穿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叙事传统和审美形态。这种形态在经典的史传"信实"传统之外,一直本真地存在于中国古代小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小说 幻境 审美形态 叙事传统
下载PDF
“边城”裂缝:幻境与幻境解体——论沈从文的《边城》 被引量:2
12
作者 向吉发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40-45,共6页
去历史、去商业、去时间、去意义的"边城"是沈从文"德性"想象下美丽、清洁、智慧的幻境。"人"的长成将"边城"拉回到时间、意义、价值、归罪交织而成的现实,幻境转而解体,其原因则是"湘行&... 去历史、去商业、去时间、去意义的"边城"是沈从文"德性"想象下美丽、清洁、智慧的幻境。"人"的长成将"边城"拉回到时间、意义、价值、归罪交织而成的现实,幻境转而解体,其原因则是"湘行"途中湘西的常与变使沈从文既有的湘西记忆、乡土经验被冲击、被刷新,想象视域下的为"德性"倾心继而转向贴近血肉人生的"俗气"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幻境 德性 俗气 湘行 《边城》 幻境解体
下载PDF
试论晏几道词作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海洋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75-77,共3页
晏几道,北宋纯情词大家,大起大落的人生体验让他独钟情为歌姬写一首首凄美、哀怨、悲凉的恋歌,于“梦境”、“沉醉”中流露出其独特的生命意识——挚爱留恋生命。“爱情”是他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他的心灵家园,但不幸的是,“爱情”也是... 晏几道,北宋纯情词大家,大起大落的人生体验让他独钟情为歌姬写一首首凄美、哀怨、悲凉的恋歌,于“梦境”、“沉醉”中流露出其独特的生命意识——挚爱留恋生命。“爱情”是他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他的心灵家园,但不幸的是,“爱情”也是他心灵的束缚,这是他永远都无法排解的矛盾。在这种矛盾的撞击下,小山词本身就是进行“形而上”的思索,苦苦追问生命的本体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小山 梦境 生命意识 文学价值
下载PDF
论沈宜修词的人生感怀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峰 《晋阳学刊》 CSSCI 2011年第5期123-127,共5页
晚明吴江闺秀词人沈宜修的词作格调清雅,文采斐然。其词擅绘自然风景,刻画人物情态,描摹梦境尤其缥缈朦胧;命运的摧折,令其身心俱疲,其词表达人生衰残之叹、相思怨别之苦、痛悼亲人之悲,产生了感人至深的悲剧力量。作为明清闺秀词的代表... 晚明吴江闺秀词人沈宜修的词作格调清雅,文采斐然。其词擅绘自然风景,刻画人物情态,描摹梦境尤其缥缈朦胧;命运的摧折,令其身心俱疲,其词表达人生衰残之叹、相思怨别之苦、痛悼亲人之悲,产生了感人至深的悲剧力量。作为明清闺秀词的代表,沈宜修的鹂吹词呈现出秀雅婉丽、沉静蕴藉的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宜修 梦境 鹂吹词
下载PDF
3D营造实验室——建筑学科新型实验室的探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先友 葛志煜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3年第1期113-114,117,共3页
建筑学学科"手工、CAD、模型"三位一体教学方式的提出和素质教育的提倡,推动着现代建筑学实验室的转变。"3D营造实验室"以其独有的大空间,汇集模型制作、环境控制、建筑CAD和摄影等多样实验手段,以"营建"... 建筑学学科"手工、CAD、模型"三位一体教学方式的提出和素质教育的提倡,推动着现代建筑学实验室的转变。"3D营造实验室"以其独有的大空间,汇集模型制作、环境控制、建筑CAD和摄影等多样实验手段,以"营建"为核心,将"二维空间"(图形)、"三维虚拟空间"(CAD)、"三维实物空间"(实物模型)、"三维实体空间"多元形态一体化,创造一个"真景"与"幻境"相融合的新型建筑实验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学学科 素质教育 建筑实验教学 教学方式 3D技术
下载PDF
试论阮籍作品中时空体系的幻化与重构
16
作者 胡兴华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年第4期25-27,共3页
在阮籍大量的诗、文、赋中存在着一种借游仙形式幻化时空的现象,这既是对现实时空的憎恶、反抗与超脱,同时也通过物理时空的无限延伸,为无限放大的自我精神与唯美人格提供一个无限自由、诗意栖居的终极家园。
关键词 阮籍 时空体系 游仙形式 自我精神 唯美人格 诗歌 文章
下载PDF
古典诗词梦境的营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玺吾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5-29,共5页
梦是古典诗词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意象范畴。在具体的诗词作品中,其表现形态尽管纷繁复杂,但仍严格遵循着文学表现现实的基本原则,即对生活的真实反映。这一点,从古典诗词梦境的具体营构方式和相应的情感抒发模式上可以分明见出。因此,当... 梦是古典诗词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意象范畴。在具体的诗词作品中,其表现形态尽管纷繁复杂,但仍严格遵循着文学表现现实的基本原则,即对生活的真实反映。这一点,从古典诗词梦境的具体营构方式和相应的情感抒发模式上可以分明见出。因此,当我们解读古典诗词的梦境时,就不仅是在探寻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同时也是在还原那一个个独特的时代,而这正是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及艺术价值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梦境 营构 价值
下载PDF
“酒神精神”的狂欢和“日神精神”的规约——马拉美《牧神午后》的阐释一种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艳丹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年第2期114-116,共3页
马拉美的《牧神午后》中,牧神的醉境象征了人类的原始欲望,牧神的梦境暗示了人类的文化理性。"牧神精神"也就等同于"酒神精神"加"日神精神"。诗歌一方面展示和肯定了人类原始欲望的狂欢,另一方面,牧神的... 马拉美的《牧神午后》中,牧神的醉境象征了人类的原始欲望,牧神的梦境暗示了人类的文化理性。"牧神精神"也就等同于"酒神精神"加"日神精神"。诗歌一方面展示和肯定了人类原始欲望的狂欢,另一方面,牧神的梦境、自责和罪孽感象征了人类的理性对原欲的制约。诗歌暗示了人性、西方文化中的两极即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这一生命二元的永恒对立和冲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神午后》 牧神精神 醉境 梦境 酒神精神 日神精神
下载PDF
梦境的模拟写作与心理镜像的折射——格非小说《褐色鸟群》再解读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燕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89-91,共3页
在格非看来,先锋文学不仅仅是写作形式上的一场革命,同时必然伴随着重新认知世界与人生的内容的革命。他的《褐色鸟群》颇具现代主义色彩过于炫目的形式文体,掩盖了作者希望传达的对于世界、人类真实性的深入探讨,"形式大于内容&qu... 在格非看来,先锋文学不仅仅是写作形式上的一场革命,同时必然伴随着重新认知世界与人生的内容的革命。他的《褐色鸟群》颇具现代主义色彩过于炫目的形式文体,掩盖了作者希望传达的对于世界、人类真实性的深入探讨,"形式大于内容"是诸多论者对它的评价。事实上,格非通过对梦境的模写,运用心理分析的模式,深入探讨了人类自身极力隐藏的真实的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非 《褐色鸟群》 梦境 模拟 心理 分析
下载PDF
《左传》梦境记载的史官文化特色 被引量:1
20
作者 夏继先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212-216,共5页
梦境记叙与描写是《左传》记事一大特色,其复杂多样在先秦著作中绝无仅有。占梦记梦是早期史官的重要职责,《左传》对今人看来不可思议的梦境记载,由巫史文化特色所决定。《周易》的变通思想使得史官能够改变梦境神秘性的思维,从而以正... 梦境记叙与描写是《左传》记事一大特色,其复杂多样在先秦著作中绝无仅有。占梦记梦是早期史官的重要职责,《左传》对今人看来不可思议的梦境记载,由巫史文化特色所决定。《周易》的变通思想使得史官能够改变梦境神秘性的思维,从而以正视现实的态度看待"高岸为谷"的历史巨变。周代史官不仅参与礼的制作,还是礼的管理者和执行者,通过特殊的"书法"方式捍卫礼是他们的职责,因此,《左传》梦境记载还深受"礼"的影响、具有"礼"的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梦境 史官文化 周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