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顾颉刚与“古史辨”神话学——纪念《古史辨》出版80周年
被引量:
11
1
作者
刘锡诚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16,共12页
以《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1923年)为起点,顾颉刚所代表的“古史辨”派古史研究和神话学,以“疑古”“辨伪”为思想武器、“古史即神话”为理念,把与古史纠缠为一体的古神话剥离出来。他的“层累的造成的古史观”亦即神话观和“历史...
以《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1923年)为起点,顾颉刚所代表的“古史辨”派古史研究和神话学,以“疑古”“辨伪”为思想武器、“古史即神话”为理念,把与古史纠缠为一体的古神话剥离出来。他的“层累的造成的古史观”亦即神话观和“历史演进法”,开了系统地梳理与研究中国古神话(古史传说)的先河,为中国神话学的创立铺设了一块基石,成为中国神话学初创时期西方人类学派神话学之外的又一重要学术渊源和流派。“古史辨”神话学的特点,在神话学研究中被概括为“古史的破坏、神话的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辨》
疑古
辨伪
层累的造成的古史观
历史演进法
神话的还原
神话的历史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论中国古典学重建问题——以列子时代考订与《列子》八篇真伪之辨为例
被引量:
4
2
作者
周书灿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3-133,140,共12页
自1935年5月冯友兰陆续阐发的"信古、疑古、释古"说,曾在中国学术界引发长期的争议,并直接影响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古典学理论的建构。从中国学术史上有关列子时代考订和《列子》八篇的真伪之辨,可以清晰地看出,除了明清...
自1935年5月冯友兰陆续阐发的"信古、疑古、释古"说,曾在中国学术界引发长期的争议,并直接影响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古典学理论的建构。从中国学术史上有关列子时代考订和《列子》八篇的真伪之辨,可以清晰地看出,除了明清民国时期,存在极端疑古的不良倾向外,总体而论,从信中有疑到考而后疑与考而后信两种倾向并存,"信"与"疑"始终没有呈现出绝对的分离状态。简单地将"信"和"疑"对立起来,注定很难准确揭示出纷繁复杂的古史、古书的历史实际,自然也很难谈到在真实可信的史料基础上进行古典学重建问题。新时期学术界关于浙大简、清华简、北大简真伪的激烈论辩,为新时期中国古典学的重建问题提出一极有价值的启示:对古史古书的审查,是重建古典学的基础,不对新旧史料进行科学的"澄滤",曲解与割裂信古、疑古、释古之间的关系,必会将中国古典学重建引向新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古
疑古
释古”说
信古之过
疑古之过
古典学重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顾颉刚与“古史辨”神话学——纪念《古史辨》出版80周年
被引量:
11
1
作者
刘锡诚
机构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理论研究室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16,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03BZW055)
文摘
以《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1923年)为起点,顾颉刚所代表的“古史辨”派古史研究和神话学,以“疑古”“辨伪”为思想武器、“古史即神话”为理念,把与古史纠缠为一体的古神话剥离出来。他的“层累的造成的古史观”亦即神话观和“历史演进法”,开了系统地梳理与研究中国古神话(古史传说)的先河,为中国神话学的创立铺设了一块基石,成为中国神话学初创时期西方人类学派神话学之外的又一重要学术渊源和流派。“古史辨”神话学的特点,在神话学研究中被概括为“古史的破坏、神话的还原”。
关键词
《古史辨》
疑古
辨伪
层累的造成的古史观
历史演进法
神话的还原
神话的历史化
Keywords
ancient
History
Discrimination
doubt
the
ancient
distinguish
the
false
view
of
ancient
history
in
accumulative
way
evolution
principle
revivification
of
mythology
historification
of
mythology
分类号
I276.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论中国古典学重建问题——以列子时代考订与《列子》八篇真伪之辨为例
被引量:
4
2
作者
周书灿
机构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3-133,140,共12页
文摘
自1935年5月冯友兰陆续阐发的"信古、疑古、释古"说,曾在中国学术界引发长期的争议,并直接影响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古典学理论的建构。从中国学术史上有关列子时代考订和《列子》八篇的真伪之辨,可以清晰地看出,除了明清民国时期,存在极端疑古的不良倾向外,总体而论,从信中有疑到考而后疑与考而后信两种倾向并存,"信"与"疑"始终没有呈现出绝对的分离状态。简单地将"信"和"疑"对立起来,注定很难准确揭示出纷繁复杂的古史、古书的历史实际,自然也很难谈到在真实可信的史料基础上进行古典学重建问题。新时期学术界关于浙大简、清华简、北大简真伪的激烈论辩,为新时期中国古典学的重建问题提出一极有价值的启示:对古史古书的审查,是重建古典学的基础,不对新旧史料进行科学的"澄滤",曲解与割裂信古、疑古、释古之间的关系,必会将中国古典学重建引向新的误区。
关键词
“信古
疑古
释古”说
信古之过
疑古之过
古典学重建
Keywords
the
say
of
belief
in
doubt
or
interpretation
the
ancient
classics
belief
in
the
ancient
classics
doubt
the
ancient
classics
reconstruction
of
ancient
classics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顾颉刚与“古史辨”神话学——纪念《古史辨》出版80周年
刘锡诚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再论中国古典学重建问题——以列子时代考订与《列子》八篇真伪之辨为例
周书灿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