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齿轮式排肥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0
1
作者 顿国强 于春玲 +3 位作者 郭艳玲 纪文义 ISLAM K R 杜佳兴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7-96,共10页
为了提高颗粒肥料的施肥均匀性,设计了双齿轮式排肥器。利用离散元软件对排肥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以排肥轮压力角、排肥轮间隙为试验因素,以排肥均匀度变异系数为排肥效果评价指标,分析因素对指标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排肥轮压力角... 为了提高颗粒肥料的施肥均匀性,设计了双齿轮式排肥器。利用离散元软件对排肥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以排肥轮压力角、排肥轮间隙为试验因素,以排肥均匀度变异系数为排肥效果评价指标,分析因素对指标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排肥轮压力角在15°~25°,排肥轮间隙在4~6 mm,排肥效果较好;通过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建立了两个因素与评价指标的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随排肥轮压力角、排肥轮间隙的增大,排肥均匀度变异系数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排肥轮压力角为19.52°、排肥轮间隙为4.7 mm时,排肥器具有最优的排肥效果,此时理论计算和仿真试验的排肥均匀度变异系数分别为15.30%和14.58%,两者偏差为0.72个百分点,说明回归模型准确。最优结构参数组合下双齿轮式排肥器的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排肥量可通过排肥轮转速线性调节,排肥均匀度变异系数为15.42%,与仿真值及理论值基本一致;同等条件下外槽轮排肥器的排肥均匀度变异系数为20.29%,试验排肥器排肥均匀度变异系数提高了31.58%,排肥均匀性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肥器 双齿轮式 渐开线齿轮 排肥均匀性 离散元
下载PDF
双渐开线齿轮振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樊智敏 张光辉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20-823,共4页
在电功率流封闭式齿轮试验台上对渐开线齿轮、双渐开线齿轮进行了同参数、同工况下的性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及振动特性分析显示 ,双渐开线齿轮具有优良的动力学特性 ,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齿轮 。
关键词 双渐开线齿轮 振动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双渐开线齿轮传动稳态温度场模拟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樊智敏 王瑞雪 周万峰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8-203,共6页
双渐开线齿轮传动是一种新型齿轮传动。融合摩擦学、传热学和齿轮啮合原理,将轮齿之间摩擦接触所释放的热能视为热源,计算出稳态条件下双渐开线齿轮的摩擦热通量和对流系数;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双渐开线齿轮传动进行稳态温度场有限... 双渐开线齿轮传动是一种新型齿轮传动。融合摩擦学、传热学和齿轮啮合原理,将轮齿之间摩擦接触所释放的热能视为热源,计算出稳态条件下双渐开线齿轮的摩擦热通量和对流系数;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双渐开线齿轮传动进行稳态温度场有限元分析;通过对不同阶梯参数下双渐开线齿轮的温度场仿真计算,得到轮齿最大温度值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渐开线齿轮 稳态温度场 摩擦 有限元法 热分析
下载PDF
双渐开线齿轮的模态与振动响应 被引量:9
4
作者 唐勇 张志强 +1 位作者 唐胜利 许焰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1-64,共4页
由任意转角位置的双渐开线齿轮齿面数学模型,在Pro/E中建立了高精度的参数化双渐开线齿轮模型.分析计算了双渐开线齿轮参数对固有频率的影响,对频率响应作了分析.所得结论反映了齿轮的动力学性能,为双渐开线齿轮设计提供了振动特性数据.
关键词 双渐开线齿轮 有限元 固有频率 模态振型 振动响应
下载PDF
双渐开线齿轮传动的啮合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樊智敏 张汝琦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79-781,共3页
从双渐开线齿轮基本齿廓的定义出发 ,基于包络曲面法原理 ,导出双渐开线齿轮各部分齿面方程通用表达式 ,应用啮合理论 。
关键词 双渐开线齿轮 啮合 齿面方程
下载PDF
双压力角非对称齿廓齿轮的啮合机理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肖望强 李威 韩建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9-173,共5页
设计了双压力角非对称渐开线齿条刀具,并推导了刀具齿廓参数的几何关系、非对称齿轮全齿廓坐标方程、轮齿任意圆周上的弧齿厚计算公式,并对齿轮齿顶变尖情况进行了探讨。给出了非对称齿轮第2种齿根过渡曲线方程,描述并对比了对称齿轮与... 设计了双压力角非对称渐开线齿条刀具,并推导了刀具齿廓参数的几何关系、非对称齿轮全齿廓坐标方程、轮齿任意圆周上的弧齿厚计算公式,并对齿轮齿顶变尖情况进行了探讨。给出了非对称齿轮第2种齿根过渡曲线方程,描述并对比了对称齿轮与非对称齿轮的4种过渡曲线,同时建立了非对称齿轮共轭齿形的坐标变换矩阵以及轮齿在各自局部坐标系旋转矩阵。编写程序求得非对称齿轮与对称齿轮仿真结果,最后通过电火花线切割法加工制造了2种类型的齿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压力角 非对称渐开线齿轮 啮合机理
下载PDF
双渐开线齿轮传动摩擦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明凯 樊智敏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6-133,148,共9页
为研究双渐开线齿轮传动摩擦学与动力学之间的耦合作用,根据齿轮动力学、载荷分担及弹流润滑理论,建立双渐开线齿轮传动摩擦动力学模型,研究混合弹流润滑特性与动力学之间的耦合作用。将动力学模型求解的动载荷应用于混合弹流润滑模型,... 为研究双渐开线齿轮传动摩擦学与动力学之间的耦合作用,根据齿轮动力学、载荷分担及弹流润滑理论,建立双渐开线齿轮传动摩擦动力学模型,研究混合弹流润滑特性与动力学之间的耦合作用。将动力学模型求解的动载荷应用于混合弹流润滑模型,求解摩擦因数等参数;将摩擦因数重新代入动力学模型,研究双渐开线齿轮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考虑摩擦学与动力学耦合作用对齿轮动力学行为影响较显著;低转速时,动载荷作用下摩擦因数及油膜厚度分布与稳态载荷作用时近似,转速增大时,摩擦因数及油膜厚度分布波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渐开线齿轮 齿轮动力学 载荷分担 弹流润滑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双渐开线齿轮接触应力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樊智敏 张秀文 马永东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0-156,共7页
综合考虑接触面粗糙度、材料特性等因素对齿轮接触应力的影响,基于分形理论和经典Hertz接触理论建立双渐开线齿轮分形接触模型.该模型中,影响载荷和实际接触面积的主要因素包括分形维数、粗糙度幅值和材料特性参数.理论分析表明:分形维... 综合考虑接触面粗糙度、材料特性等因素对齿轮接触应力的影响,基于分形理论和经典Hertz接触理论建立双渐开线齿轮分形接触模型.该模型中,影响载荷和实际接触面积的主要因素包括分形维数、粗糙度幅值和材料特性参数.理论分析表明:分形维数一定时,真实接触面积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增大;载荷一定时,接触面积随着粗糙度幅值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材料特性参数值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软材料轮齿承载能力,同时会使得微凸体由弹性变形到塑性变形的临界面积减小.对比分形接触模型和有限元模型两种计算双渐开线齿轮轮齿接触应力方法,结果证明了分形接触模型计算双渐开线齿轮接触应力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渐开线齿轮 接触强度 分形理论 HERTZ接触理论 有限元
下载PDF
三维参数化造型技术在圆柱齿轮方面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汝琦 樊智敏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5-27,共3页
以双渐开线斜齿轮为例,着重介绍了圆柱齿轮三维参数化造型的两种方法-扫描成型及范成法。对这两种方法在原理、步骤、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场合。
关键词 双渐开线齿轮 范成法 扫描成型法 参数化造型
下载PDF
基于Ideas的渐开线-双渐开线齿轮强度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光辉 陶凌峰 刘文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共4页
利用Ideas软件的建模与仿真模块,建立了具有精确齿廓的渐开线齿轮副与分阶式双渐开线齿轮副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这两种齿轮在相同设计参数和相同加载力矩下的啮合情况进行有限元接触分析,求解出了这两种齿轮传动在不同啮合位置下的接... 利用Ideas软件的建模与仿真模块,建立了具有精确齿廓的渐开线齿轮副与分阶式双渐开线齿轮副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这两种齿轮在相同设计参数和相同加载力矩下的啮合情况进行有限元接触分析,求解出了这两种齿轮传动在不同啮合位置下的接触应力和弯曲应力,并作了对比分析.同时着重分析了分阶式双渐开线齿轮由于齿腰分阶对接触应力和弯曲应力的影响情况,为分阶式双渐开线齿轮这种新型传动应用于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渐开线齿轮 齿腰分阶 有限元 应力
下载PDF
双渐开线齿轮齿面摩擦力对接触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樊智敏 周万峰 王瑞雪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共5页
建立双渐开线齿轮有限元模型,分析齿面摩擦力对接触应力的影响,并与渐开线齿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同摩擦状态下,双渐开线齿轮与渐开线齿轮的最大等效接触应力的数值差别不大,但接触应力分布不同,渐开线齿轮节点附近接触应力比较高,... 建立双渐开线齿轮有限元模型,分析齿面摩擦力对接触应力的影响,并与渐开线齿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同摩擦状态下,双渐开线齿轮与渐开线齿轮的最大等效接触应力的数值差别不大,但接触应力分布不同,渐开线齿轮节点附近接触应力比较高,双渐开线齿轮节点以下靠近齿根处接触应力比较高;齿面摩擦力对接触应力分布的影响不大,但对接触应力数值的影响很大,因此在进行接触应力分析时,必须考虑齿面摩擦力的影响;通过改变齿面间的润滑条件,减小齿面摩擦力,是提高齿轮抗点蚀能力和接触疲劳寿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渐开线齿轮 齿面摩擦力 接触应力 渐开线齿轮
下载PDF
齿面摩擦和啮合刚度对双渐开线齿轮传动动态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樊智敏 许君君 《机电工程》 CAS 2016年第9期1039-1043,1056,共6页
针对双渐开线齿轮传动动态特性问题,通过建立双渐开线齿轮的有限元模型,综合考虑齿面摩擦与齿轮啮合刚度二因素,对双渐开线齿轮传动系统进行了有限元模态分析,运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齿面摩擦与齿轮啮合刚度对双渐开线齿轮振动变形和模态... 针对双渐开线齿轮传动动态特性问题,通过建立双渐开线齿轮的有限元模型,综合考虑齿面摩擦与齿轮啮合刚度二因素,对双渐开线齿轮传动系统进行了有限元模态分析,运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齿面摩擦与齿轮啮合刚度对双渐开线齿轮振动变形和模态频率的影响;选取不同模态阶数对双渐开线齿轮传动系统进行了动态特性研究,分析了不同模态阶数下双渐开线齿轮的振动变形与模态频率变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齿面摩擦因数与齿轮啮合刚度的增加,不同模态阶数下双渐开线齿轮传动系统各阶振动变形与模态频率均显著增加,齿面摩擦与齿轮啮合刚度对双渐开线齿轮传动动态特性有一定影响,在对齿轮传动系统进行动态特性研究时,必须对齿面摩擦与齿轮啮合刚度进行充分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渐开线齿轮 摩擦 啮合刚度 振动变形 模态频率
下载PDF
双渐开线齿轮最小齿数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樊智敏 张光辉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8年第6期1-6,共6页
从端截面出发研究双渐开线齿轮不产生根切的极限齿数,指出在界点切齿啮合时,啮合线并不通过刀尖椭圆中心,进而导出不产生根切的最小齿数计算式,并把齿顶变尖问题与不产生根切的极限齿数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展现了双渐开线齿轮的优... 从端截面出发研究双渐开线齿轮不产生根切的极限齿数,指出在界点切齿啮合时,啮合线并不通过刀尖椭圆中心,进而导出不产生根切的最小齿数计算式,并把齿顶变尖问题与不产生根切的极限齿数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展现了双渐开线齿轮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 根切 双渐开线齿轮 最小齿数 齿轮传动
下载PDF
基于载荷分担理论的双渐开线齿轮混合弹流润滑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明凯 樊智敏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0-77,共8页
根据双渐开线齿轮齿廓啮合特点,基于载荷分担、弹流润滑理论,建立双渐开线齿轮混合弹流润滑模型,研究双渐开线齿轮齿廓参数对混合弹流润滑特性的影响。采用对比法分析双渐开线齿轮与同参数普通渐开线齿轮啮合特性及润滑性能差异,并研究... 根据双渐开线齿轮齿廓啮合特点,基于载荷分担、弹流润滑理论,建立双渐开线齿轮混合弹流润滑模型,研究双渐开线齿轮齿廓参数对混合弹流润滑特性的影响。采用对比法分析双渐开线齿轮与同参数普通渐开线齿轮啮合特性及润滑性能差异,并研究双渐开线齿轮齿廓参数对润滑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双渐开线齿轮由于轮齿分阶的影响,其啮合特性及润滑性能与普通渐开线齿轮相比有较大差异;稳态载荷作用下,双渐开线齿轮在除接触线全部位于齿顶啮合区之外的位置,润滑性能优于普通渐开线齿轮;双渐开线齿轮中心膜厚随齿腰高度系数增大而减小,摩擦因数随齿腰高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中心膜厚在齿顶啮合区随齿腰切向变位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在齿根啮合区中心膜厚变化规律与齿顶啮合区相反,摩擦因数随齿腰切向变位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渐开线齿轮 载荷分担 混合弹流润滑 摩擦因数 渐开线齿轮
下载PDF
双渐开线齿轮分阶参数对弹流润滑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樊智敏 王明凯 +1 位作者 尹兆明 哈振骞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3-119,共7页
针对双渐开线齿轮分阶参数对弹流润滑特性影响的问题,根据双渐开线齿轮齿廓啮合特点及弹流润滑理论,推导出了双渐开线齿轮接触线长度及当量曲率半径计算公式。建立了双渐开线齿轮弹流润滑模型,研究了双渐开线齿轮分阶参数对弹流润滑特... 针对双渐开线齿轮分阶参数对弹流润滑特性影响的问题,根据双渐开线齿轮齿廓啮合特点及弹流润滑理论,推导出了双渐开线齿轮接触线长度及当量曲率半径计算公式。建立了双渐开线齿轮弹流润滑模型,研究了双渐开线齿轮分阶参数对弹流润滑特性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得出了最小油膜厚度及摩擦系数在啮合周期内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得出的最小油膜厚度与已有算例及经验公式得出的数值结果偏差较小;与双渐开线齿轮齿腰高度系数相比,齿腰切向变位系数对最小油膜厚度的影响较小,最小油膜厚度随高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摩擦系数随齿腰高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齿腰切向变位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渐开线齿轮 弹流润滑 分阶参数 油膜厚度 摩擦系数
下载PDF
圆柱齿轮三维参数化造型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樊智敏 徐俊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340-343,共4页
针对圆柱齿轮三维参数化造型的两种方法———范成法及扫描成型法,以双渐开线斜齿轮为例,对这两种方法在原理、步骤、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应用场合。
关键词 范成法 扫描成型法 双渐开线齿轮 参数化造型
下载PDF
基于乏信息理论的双渐开线齿轮随机振动误差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樊智敏 任孟成 《机电工程》 CAS 2017年第9期953-958,共6页
针对目前双渐开线齿轮传动特征数据少、概率分布未知、缺乏先验知识等问题,基于乏信息理论对该齿轮传动在随机振动过程中的误差预测进行了研究,结合灰色GM(1,1)模型和Bootstrap抽样原理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乏信息动态估计的预测方法,... 针对目前双渐开线齿轮传动特征数据少、概率分布未知、缺乏先验知识等问题,基于乏信息理论对该齿轮传动在随机振动过程中的误差预测进行了研究,结合灰色GM(1,1)模型和Bootstrap抽样原理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乏信息动态估计的预测方法,并在乏信息数据样本中,建立了动态灰色自助模型。利用试验所得样本数据对双渐开线齿轮振动误差进行了评估预测,并将模型预测值与原始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及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同时与灰色GM(1,1)模型和蒙特卡罗模型的预测值进行了对比,以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精度较高,能有效地缩短试验时间,节约试验成本,较好地解决了双渐开线齿轮随机振动误差的预测问题,该预测方法也可用于其他齿轮传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信息 双渐开线齿轮 动态灰色自助模型 振动误差
下载PDF
双渐开线齿轮传动模态及谐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志远 李海燕 许君君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19年第5期11-14,共4页
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双渐开线齿轮传动进行了有预应力和无预应力两种情况的自由模态分析和约束模态分析,得到其固有频率范围,并进行谐响应分析。通过分析得到了双渐开线齿轮极易发生共振的频率范围,并与普通渐开线齿轮的固有频率进行了对... 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双渐开线齿轮传动进行了有预应力和无预应力两种情况的自由模态分析和约束模态分析,得到其固有频率范围,并进行谐响应分析。通过分析得到了双渐开线齿轮极易发生共振的频率范围,并与普通渐开线齿轮的固有频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双渐开线齿轮振动性能略好于渐开线齿轮,其振动幅度也略小于普通渐开线齿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渐开线齿轮 模态分析 谐响应分析 振动频率
下载PDF
双渐开线齿轮参数对啮合刚度的影响
19
作者 李海燕 方志远 许君君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12期186-188,共3页
齿轮时变啮合刚度是最为重要的动态激励源之一,同时也是齿轮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关键性参数,采用累积势能法,通过建立啮合刚度的计算模型,分析双渐开线齿轮参数(如模数、齿宽等因素)对啮合刚度具体的影响,得到啮合刚度的波动程度会随着齿... 齿轮时变啮合刚度是最为重要的动态激励源之一,同时也是齿轮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关键性参数,采用累积势能法,通过建立啮合刚度的计算模型,分析双渐开线齿轮参数(如模数、齿宽等因素)对啮合刚度具体的影响,得到啮合刚度的波动程度会随着齿轮模数的增大而增加,而啮合刚度会随齿宽的增加而减小,这不仅提出了一种更为简单的双渐开线齿轮刚度计算方法,也是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积分势能法 双渐开线齿轮 啮合刚度
下载PDF
双渐开线齿轮齿廓参数方程研究
20
作者 张志强 唐勇 +1 位作者 贺静 戴娟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2-296,共5页
基于加工原理提出的双渐开线齿轮齿廓参数方程,表述简单,无须坐标变换,能真实地描述双渐开线齿轮轮齿在任一转角位置时端面齿廓上的任一点,实现了双渐开线齿轮齿廓的简单、准确、快捷计算。该研究结果为双渐开线齿轮数字化设计、啮合分... 基于加工原理提出的双渐开线齿轮齿廓参数方程,表述简单,无须坐标变换,能真实地描述双渐开线齿轮轮齿在任一转角位置时端面齿廓上的任一点,实现了双渐开线齿轮齿廓的简单、准确、快捷计算。该研究结果为双渐开线齿轮数字化设计、啮合分析、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渐开线齿轮 端面齿廓 坐标变换 任意转角位置 参数方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