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先进表面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晋勇 张健全 高清 《电子工艺技术》 2006年第3期129-134,共6页
先进表面工程技术是当代材料科技、真空科技与高科技的交叉领域和发展前沿,成为现代高新技术领域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前沿之一,在高性能防护涂层和功能薄膜方面应用广泛。对表面技术中的热喷涂技术和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的主要内容及... 先进表面工程技术是当代材料科技、真空科技与高科技的交叉领域和发展前沿,成为现代高新技术领域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前沿之一,在高性能防护涂层和功能薄膜方面应用广泛。对表面技术中的热喷涂技术和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其技术特点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技术 热喷涂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
下载PDF
工业纯铁表面离子W、Mo、Co多元共渗扩散行为 被引量:7
2
作者 张艳梅 徐重 +2 位作者 李忠厚 张平则 张高会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2-115,共4页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工业纯铁表面进行W、Mo、Co多元共渗,分别采用0.5、1、2和3h等渗金属时间,研究了合金层中W、Mo、Co含量随渗金属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渗金属初期,合金层中W含量>Co含量>Mo含量;渗金属后期,合金...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工业纯铁表面进行W、Mo、Co多元共渗,分别采用0.5、1、2和3h等渗金属时间,研究了合金层中W、Mo、Co含量随渗金属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渗金属初期,合金层中W含量>Co含量>Mo含量;渗金属后期,合金层中Co含量>W含量>Mo含量。理论分析认为:在渗金属初期,W、Mo、Co扩散主要受各元素原子与空位交换难易程度以及基体表面各元素活性原子量的控制;在渗金属后期,W、Mo、Co扩散主要受各元素在基体中的溶解度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 W、Mo、Co多元共渗 工业纯铁 扩散行为
下载PDF
纯钨表面等离子Ta合金层耐腐蚀性能研究
3
作者 薛海龙 赵鹏飞 +1 位作者 剌玲敏 秦林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99,104,共4页
利用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纯钨表面制备Ta合金化改性层以改善材料的耐腐蚀性。研究不同温度工艺参数对Ta合金层组织结构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工艺参数下均制备出连续致密的Ta合金化改性层,且随温度升高,... 利用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纯钨表面制备Ta合金化改性层以改善材料的耐腐蚀性。研究不同温度工艺参数对Ta合金层组织结构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工艺参数下均制备出连续致密的Ta合金化改性层,且随温度升高,合金层的厚度增加。合金层主要由纯Ta相组成。Ta合金层的自腐蚀电位高于基材的,而自腐蚀电流密度较低,即Ta合金层更难以发生电化学腐蚀反应且腐蚀速率更低。900℃合金层的耐蚀性能最佳,腐蚀速率降至8.45×10^(-3)g·m^(-2)·h^(-1),表现出优良的耐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钨基材 Ta合金化改性层 双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 耐蚀性
下载PDF
γ-TiAl合金表面TiC渗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洪孔 郑可 +3 位作者 高洁 于盛旺 黑鸿君 贺志勇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8-34,共7页
为了改善γ-TiAl合金摩擦学性能不理想的问题,采用双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γ-TiAl合金表面制备了TiC渗镀层,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辉光放电光谱成分分析仪(GDOE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TiC渗镀层的形貌、化学成分和物相结构进... 为了改善γ-TiAl合金摩擦学性能不理想的问题,采用双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γ-TiAl合金表面制备了TiC渗镀层,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辉光放电光谱成分分析仪(GDOE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TiC渗镀层的形貌、化学成分和物相结构进行分析,借助显微硬度计、划痕仪和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渗镀层的表面硬度、结合强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γ-Ti Al合金表面形成了纳米结构的Ti C渗镀层,其中,沉积层厚约7μm,扩散层厚约15μm。渗镀层硬度比基体显著提高,达到2200 HV0.2。渗镀层的摩擦因数和比磨损率都比基体大幅降低,摩擦因数从基体的0.7下降为0.37,比磨损率仅为基体的6.5%,表明制备的TiC渗镀层有效提高了γ-TiAl合金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TIAL合金 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 TiC渗镀层 摩擦磨损
下载PDF
新型双向硬密封大口径旋球阀性能实验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雷吉平 鄂加强 陈健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49-1854,共6页
为提高新型双向硬密封大口径旋球阀的密封性能,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使其球密封面硬化,并对其球密封面的抗擦伤性能和静压寿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硬化后的新型双向硬密封大口径旋球阀球密封面的硬度较高,测量各点的硬度均在4... 为提高新型双向硬密封大口径旋球阀的密封性能,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使其球密封面硬化,并对其球密封面的抗擦伤性能和静压寿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硬化后的新型双向硬密封大口径旋球阀球密封面的硬度较高,测量各点的硬度均在42以上,其中,硬度为56的硬化厚度达到0.2 mm,硬度为51的硬化厚度达到0.3 mm,硬度为46的硬化厚度达到0.6 mm;该技术能够同时有效确保其球密封面的硬度和硬化层厚度,能够使其球密封面的抗擦伤性能和静压寿命得到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双向硬密封大口径旋球阀 球密封面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 硬度 静压寿命
下载PDF
W Mo Co多元共渗扩散交互作用规律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艳梅 李忠厚 徐重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3-286,共4页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分别对工业纯铁进行了单元渗W、W-Mo二元共渗、W-Mo-Co三元共渗。通过相同渗金属工艺条件下合金层厚度对比,利用扩散热力学、扩散微观理论以及渗入原子的空位占有率等理论,揭示了渗金属条件下W、Mo、Co三种...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分别对工业纯铁进行了单元渗W、W-Mo二元共渗、W-Mo-Co三元共渗。通过相同渗金属工艺条件下合金层厚度对比,利用扩散热力学、扩散微观理论以及渗入原子的空位占有率等理论,揭示了渗金属条件下W、Mo、Co三种合金元素的扩散交互作用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多元共渗过程中,共渗元素之间会对彼此的化学势、元素的空位浓度、元素的空位占有率等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元素的扩散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 扩散热力学 扩散微观理论 渗入原子的空位占有率 W MO Co扩散交互作用
下载PDF
316L不锈钢表面Ta涂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曹岩 高洁 +4 位作者 郑可 张孟 于盛旺 吴玉程 贺志勇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9-36,共8页
为改善316L不锈钢在体液中的生物相容性,采用双辉等离子体表面合金化技术在其表面制备了Ta涂层,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Ta涂层的形貌、成分分布和物相结构进行分析,借助划痕仪、往复摩擦磨损试验... 为改善316L不锈钢在体液中的生物相容性,采用双辉等离子体表面合金化技术在其表面制备了Ta涂层,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Ta涂层的形貌、成分分布和物相结构进行分析,借助划痕仪、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涂层的结合强度、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的耐磨性及耐蚀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Ta涂层由厚度均为2μm左右的沉积层和扩散层组成,主要物相为α-Ta,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良好,发生破裂的临界载荷达到111 N。Ta涂层的比磨损率仅为基体的12.5%,自腐蚀电位比基体提高234 mV,腐蚀电流密度则降低2个数量级,磨损前后涂层样品的腐蚀速率分别为基体的1.9%和3.6%。表明Ta涂层能显著提升316L不锈钢在PBS溶液中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Ta涂层 双辉等离子 表面合金化 生物相容性 耐磨性 耐蚀性
下载PDF
316L不锈钢表面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制备Cr_2O_3涂层 被引量:4
8
作者 高强 陶杰 +3 位作者 骆心怡 刘红兵 李转利 徐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9期212-216,共5页
为改善不锈钢的阻氚渗透性能,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316L不锈钢表面渗铬渗氧制备出了氧化铬涂层,对涂层的组织特征、相组成和合金元素成分分布及渗入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渗铬后表面主要形成Cr的沉积层和Cr在-αFe中的固溶... 为改善不锈钢的阻氚渗透性能,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316L不锈钢表面渗铬渗氧制备出了氧化铬涂层,对涂层的组织特征、相组成和合金元素成分分布及渗入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渗铬后表面主要形成Cr的沉积层和Cr在-αFe中的固溶体相,渗层厚度可达21μm,铬含量最高可达92%,且由表及里呈梯度分布;随后对渗铬层进行渗氧处理,表面形成以Cr2O3为主的陶瓷层,其有效厚度约为45μm,渗层与基体结合牢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 316L不锈钢 氧化铬涂层 扩散渗铬
下载PDF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制备Al-Y-Si氧化物涂层 被引量:2
9
作者 陈腾飞 林岳宾 +1 位作者 沈一州 陶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0-536,569,共8页
本文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316L不锈钢表面进行Al-Y-Si共渗后氧化处理,制备致密的氧化物阻氚渗透涂层。通过XRD、SEM和EDS分析制备涂层的组织和结构,通过划痕试验、电化学测试和抗热震实验对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Y、Si元... 本文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316L不锈钢表面进行Al-Y-Si共渗后氧化处理,制备致密的氧化物阻氚渗透涂层。通过XRD、SEM和EDS分析制备涂层的组织和结构,通过划痕试验、电化学测试和抗热震实验对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Y、Si元素的掺入能够生成连续致密的Al2O3涂层。用Y含量为10%的靶材制备的氧化涂层的组织和性能最佳,结合力为70.5N,涂层有很强的耐腐蚀性能,热震实验后表面无裂纹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氚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 316L不锈钢 Al-Y-Si氧化涂层
下载PDF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制备Al-Cr-Si氧化物阻氚涂层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磊 陶杰 +2 位作者 苏新清 刘红兵 徐江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65-770,共6页
本文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316L不锈钢表面进行Al-Cr-Si共渗后氧化处理,制备致密的氧化物阻氚渗透涂层。用SEM、TEM和XRD分析制备涂层的组织结构,用划痕法和抗热震实验对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r、Si元素的掺入使涂层生成连... 本文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316L不锈钢表面进行Al-Cr-Si共渗后氧化处理,制备致密的氧化物阻氚渗透涂层。用SEM、TEM和XRD分析制备涂层的组织结构,用划痕法和抗热震实验对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r、Si元素的掺入使涂层生成连续致密的Al2O3氧化膜;在外层富铝区,Al2O3和少量Fe、Cr的氧化物反应生成了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Fe(AlCr)2O4。氧流量为0.01L/min时制得的氧化涂层的组织和性能最佳,其结合力达68N,热震实验后表面无裂纹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氚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 316L不锈钢 Al-Cr-Si氧化涂层
原文传递
γ-TiAl合金表面辉光等离子渗Cr-W层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11
作者 郭勇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558-2560,共3页
利用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渗金属技术(DGPSAT)在γ-Ti Al合金表面进行等离子渗Cr-W处理,采用扫描电镜、硬度分析、X-射线及磨损试验,研究了Cr-W共渗合金层对γ-Ti Al合金组织结构、成分、硬度及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γ-Ti Al与... 利用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渗金属技术(DGPSAT)在γ-Ti Al合金表面进行等离子渗Cr-W处理,采用扫描电镜、硬度分析、X-射线及磨损试验,研究了Cr-W共渗合金层对γ-Ti Al合金组织结构、成分、硬度及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γ-Ti Al与共渗合金层表面结构均匀,结合处连接紧密,无孔洞、裂纹等缺陷;共渗合金层硬度比基体高近2倍,且至少可承受65 N垂直载荷;在室温和500℃下含有Cr-W共渗合金层的γ-Ti Al合金的摩擦系数、磨损率和磨损失重均小于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辉光等离子渗金属法 γ-Ti Al金属间化合物 Cr-W合金层 微观结构 磨损性能
下载PDF
T8钢表面W-Mo-Co多元共渗层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艳梅 李忠厚 +1 位作者 张平则 徐重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7-429,共3页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T8钢表面进行了W—Mo—Co多元共渗,研究了表面合金层的组织、相组成、成分、硬度、脆性以及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结果表明,舍金层由MeC+MC型碳化物层和W、Mo、Co固溶体扩散层组成。碳化物层硬度很高,渗...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T8钢表面进行了W—Mo—Co多元共渗,研究了表面合金层的组织、相组成、成分、硬度、脆性以及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结果表明,舍金层由MeC+MC型碳化物层和W、Mo、Co固溶体扩散层组成。碳化物层硬度很高,渗金属态HV0.025硬度高达1200~1400,固溶、时效处理后硬度升高至1400~1600左右;固溶体扩散层在渗金属态硬度较低,HV0.025硬度只有400~550,固溶、时效处理后硬度升高至800~1000。碳化物层与基体之间为冶金结合,不存在膜基结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 表面舍金化 W—Mo-Co多元共渗 组织 性能
下载PDF
Corrosion property of copperized layer on Zr formed by double glow plasma surface alloying technique
13
作者 Jian-Qing Wang Hong-Bo Yang +3 位作者 Bing Zhang Han-Long Lin Bao Chen Qin Jing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711-717,共7页
Zr and its alloys have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as new structural material,but in specific application environment,its corrosion resistance still needs to be further explored.In this work,double glow plasma sur... Zr and its alloys have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as new structural material,but in specific application environment,its corrosion resistance still needs to be further explored.In this work,double glow plasma surface alloying technique was used for copperizing on pure Zr surface.Besides,X-ray diffraction(XRD),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and energy dispersion spectrum(EDS) were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 samples.Furthermore,research was also conducted on the polarization curve of the samples in different solutions.Copperizing on surface can improv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pure Zr in 3.5 % Na Cl and 0.5 moláL-1Na OH solutions.Especially in 0.5 moláL-1Na OH solution,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can achiev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However,copperizing has no influence on the improvement of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pure Zr in 0.5 moláL-1H2SO4 solution.The results may provide new insight into way for improving the corrosion property of zirconium allo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 double glow plasma surface alloying technique Copperizing Polarization curve Corrosion resistance
原文传递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沉积氮化钛薄膜的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首部 韦世良 +1 位作者 何翔 孙奉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66-70,共5页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硬质合金基体表面上制备了氮化钛(TiN)薄膜,通过微观结构和显微硬度分析,研究了基体温度对TiN薄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有TiN样品均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并且薄膜生长的择优取向、晶粒尺寸、晶面间距...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硬质合金基体表面上制备了氮化钛(TiN)薄膜,通过微观结构和显微硬度分析,研究了基体温度对TiN薄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有TiN样品均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并且薄膜生长的择优取向、晶粒尺寸、晶面间距、晶格常数和微观硬度等都与基体温度密切相关.当基体温度为650~780℃时,TiN薄膜具有最小的晶粒尺寸(26.9 nm)和最大的显微硬度(2204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 氮化钛薄膜 微观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