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ing a 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risk index for adult and pediatr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Shirin Elizabeth Khorsandi Emmanouil Giorgakis +11 位作者 Hector Vilca-Melendez John O'Grady Michael Heneghan Varuna Aluvihare Abid Suddle Kosh Agarwal Krishna Menon Andreas Prachalias Parthi Srinivasan Mohamed Rela Wayel Jassem Nigel Heaton 《World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 2017年第3期203-212,共10页
AIM To identify objective predictive factors for donor after cardiac death(DCD) graft loss and using those factors, develop a donor recipient stratification risk predictive model that could be used to calculate a DCD ... AIM To identify objective predictive factors for donor after cardiac death(DCD) graft loss and using those factors, develop a donor recipient stratification risk predictive model that could be used to calculate a DCD risk index(DCD-RI) to help in prospective decision making on organ use.METHODS The model included objective data from a single institute DCD database(2005-2013, n = 261). Univariate survival analysis was followed by adjusted Cox-regressional hazard model. Covariates selected via univariate regression were added to the model via forward selection, significance level P = 0.3. The warm ischemic threshold was clinically set at 30 min. Points were given to each predictor in proportion to their hazard ratio. Using this model, the DCD-RI was calculated. The cohort was stratified to predict graft loss risk and respective graft survival calculated.RESULTS DCD graft survival predictors were primary indication for transplant(P = 0.066), retransplantation(P = 0.176), MELD > 25(P = 0.05), cold ischemia > 10 h(P = 0.292) and donor hepatectomy time > 60 min(P = 0.028).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ed DCD-RI score three risk classes could be defined of low(DCD-RI < 1), standard(DCD-RI 2-4) and high risk(DCD-RI > 5) with a 5 years graft survival of 86%, 78% and 34%, respectively.CONCLUSION The DCD-RI score independently predicted graft loss(P < 0.001) and the DCD-RI class predicted graft survival(P < 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TRANSPLANT donor after cardiac death PEDIATRIC ADULT Survival
下载PDF
心脏死亡供肾肾移植1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洵 宋永琳 +2 位作者 赵永恒 王丽军 郑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102-107,共6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DCD供者肾肾移植后的恢复情况及DCD供体对受者及移植物术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19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DCD捐献后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前、术后的诊疗及血肌酐(sCr)、移植物及受者存活...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DCD供者肾肾移植后的恢复情况及DCD供体对受者及移植物术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19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DCD捐献后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前、术后的诊疗及血肌酐(sCr)、移植物及受者存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手术全获成功.术后无1例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PNF)病例发生.供体sCr正常的6例,供给11例受体中7例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为63.6%;供体sCr(184~504μmol/L)异常的8例,供给的8例受者均发生DGF,发生率为100%;19例受体中有1例(5.3%)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丢失;有2例术后分别出现严重尿瘘和严重骨髓移植.18例受者接受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7个月,移植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结论DCD是目前我国器官来源的重要部分,是解决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器官短缺的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办法,并且有着较好的短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效果
下载PDF
建立小型猪可控型心脏死亡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毕见龙 蔡明 +2 位作者 袁清 邹凡 和安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705-708,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小型猪可控型心脏死亡供者模型.方法 采用2~4个月龄的五指山小型猪.静脉及呼吸全身麻醉后,开胸手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使供猪出现心脏骤停,同时中断呼吸机及药物支持,由此制备可控型心脏死亡模型.在心脏停搏前后监测循环... 目的 建立一种小型猪可控型心脏死亡供者模型.方法 采用2~4个月龄的五指山小型猪.静脉及呼吸全身麻醉后,开胸手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使供猪出现心脏骤停,同时中断呼吸机及药物支持,由此制备可控型心脏死亡模型.在心脏停搏前后监测循环衰竭前血流动力学、血液气体分析及死亡时间等.经腹主动脉插管,在心脏停搏时间分别为0、15和30 min时进行灌注,并获取各不同时间灌注组供猪的肝脏和肾脏,采用HE染色观察肝、肾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结扎冠状动脉及停止呼吸机后(7&#177;0.17)min时各组供猪的心脏完全停搏,期间供猪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分压均发生明显变化;与0 min灌注组相比,15min灌注组供猪肝、肾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加重,30 min灌注组供猪的肝、肾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进一步加重.结论 小型猪可控型心脏死亡模型具有呼吸循环衰竭时间稳定、可控制、无药物不良反应等优点,造成的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复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小型猪 心脏死亡供者 缺血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心脏死亡供肾肾移植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韩利忠 刘致中 李建新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59-462,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脏移植治疗的经验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于2007年9月至2012年1月完成的9例心脏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移植的临床资料。根据"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和"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确诊为供体脑死...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脏移植治疗的经验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于2007年9月至2012年1月完成的9例心脏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移植的临床资料。根据"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和"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确诊为供体脑死亡,待心脏停止跳动后,按常规方法整块切取器官。其中7例接受4例院内脑死亡后心脏死亡(DCD)患者的无偿供肾,2例患者接受1例院外脑死亡后心脏死亡患者的无偿供肾。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4例受者术后第5天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受者术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给予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冲击治疗并辅以血液透析。4例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所有受者随访3个月~5年。2例术后死于重症感染及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死亡时肌酐431.6μmol/L和105.3μmol/L。结论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是扩大器官来源的有效途径,近期移植效果可靠可以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心脏死亡供者 肾脏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九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5
作者 安玉玲 易小猛 +8 位作者 吕海金 陆平兰 刘剑戎 魏绪霞 黎利娟 范明明 杨扬 易慧敏 郭煜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26-429,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肝移植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治的36例DCD供者及26例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供者男29例,女7例;年龄11~65岁,中位年龄39岁;原发病:重型...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肝移植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治的36例DCD供者及26例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供者男29例,女7例;年龄11~65岁,中位年龄39岁;原发病:重型颅脑外伤14例,脑血管意外16例,缺血缺氧性疾病6例。根据是否接受ECMO支持,将供者分为ECMO组(9例)和非ECMO组(27例)。ECMO组9例均存在明显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所有受者均为初次肝移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供者均符合《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工作指南》,按标准成功完成肝脏和肾脏捐献。两组热缺血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肝肾功能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ECMO组1例供者因ECMO机械故障导致肝、肾丢弃,非ECMO组2例因热缺血时间过长导致肝、肾丢弃。ECMO组供肝热缺血时间(4.8±0.4)min,明显少于非ECMO组的(24.1±8.0)min(t=-7.89,P<0.05)。ECMO组肝移植受者术后5、7 d ALT,术后7 d Scr明显低于非ECMO组(Z=-2.10,-2.14,-2.03;P<0.05)。结论ECMO支持可使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DCD供者肝肾热缺血时间缩短,肝移植受者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肝移植 体外膜肺氧合 预后
原文传递
心脏死亡供体肝移植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邓斐文 朱晓峰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2年第6期420-423,共4页
供肝短缺是目前肝移植发展的全球性难题。近年来,心脏死亡供体肝移植数量明显增加,因此,心脏死亡供体可能是拓展肝脏捐献来源的重要途径。较高的胆道并发症、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肝动脉栓塞是影响心脏死亡供体肝移植术后生存质量的... 供肝短缺是目前肝移植发展的全球性难题。近年来,心脏死亡供体肝移植数量明显增加,因此,心脏死亡供体可能是拓展肝脏捐献来源的重要途径。较高的胆道并发症、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肝动脉栓塞是影响心脏死亡供体肝移植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缩短热缺血时间、体外膜肺技术、体外低温机器灌注是改善心脏死亡供体肝移植术后生存质量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供体 肝脏移植 生存质量 体外膜肺技术 机械灌注
原文传递
心脏停跳1h猪供肺与正常猪供肺经体外肺灌注4h后肺功能比较
7
作者 刘晓飞 丁志丹 +3 位作者 秦智 赵凯 廖秋明 赵高峰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12期1215-1218,共4页
目的比较失血性休克心脏停跳1h猪供肺与正常猪供肺经体外肺灌注4h后肺功能。方法6只健康瑞典家猪随机分为心死亡组和对照组各3只,心死亡组开放颈动脉制备失血性休克心脏停跳模型,动脉收缩压<10mm Hg后开始计时,26℃室温静置1h后正中... 目的比较失血性休克心脏停跳1h猪供肺与正常猪供肺经体外肺灌注4h后肺功能。方法6只健康瑞典家猪随机分为心死亡组和对照组各3只,心死亡组开放颈动脉制备失血性休克心脏停跳模型,动脉收缩压<10mm Hg后开始计时,26℃室温静置1h后正中开胸,4℃Perfadex plus灌注液灌注后获取供肺。对照组全身肝素化后正中开胸,4℃Perfadex plus灌注液灌注后获取供肺。应用X-VIVO体外肺灌注系统配合无细胞Steen灌注液进行离体后肺灌注维持4h,记录2组供肺灌注1、4h时肺动态顺应性、肺动脉压、肺循环阻力、氧合指数。结果心死亡组供肺灌注4h时肺动态顺应性[(39.60±1.73)L/cm H_(2)O]、肺动脉压[12(11,12)mm Hg]、肺循环阻力[182(182,182)(dyn·s)/cm^(5)]均低于灌注1h时[(50.77±1.64)L/cm H_(2)O、14(13,15)mm Hg、430(430,468)(dyn·s)/cm^(5)](P<0.05),肺氧合指数[419(419,423)mm Hg]与灌注1h时[418(418,422)mm 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24,P=0.261)。对照组供肺灌注4h时肺动态顺应性[(39.03±1.27)L/cm H_(2)O]、肺循环阻力[186(180,186)(dyn·s)/cm^(5)]均低于灌注1h时[(50.23±1.29)L/cm H_(2)O、456(430,476)(dyn·s)/cm^(5)](P<0.05),肺动脉压[11(11,13)mm Hg]、肺氧合指数[423(419,432)mm Hg]与灌注1h时[14(13,14)、420(418,432)mm H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供肺灌注1、4h时肺动态顺应性、肺动脉压、肺循环阻力、肺氧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血性休克心脏停跳后猪供肺在26℃室温静置1h,经体外肺灌注4h后供肺功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心死亡供体 体外肺灌注 家猪
原文传递
中国Ⅲ类和Ⅰ类心脏死亡供体在肝移植应用中的近期效果
8
作者 邓斐文 陈焕伟 +6 位作者 甄作均 计勇 陈应军 王峰杰 李杰原 胡健垣 梁丽姬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25-230,共6页
目的 总结中国Ⅲ类和Ⅰ类心脏死亡供体在肝移植应用中的近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4年6月在广东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的中国Ⅰ类心脏死亡捐献供体(DBD组)和Ⅲ类心脏死亡捐献供体(DBCD组)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DBD组... 目的 总结中国Ⅲ类和Ⅰ类心脏死亡供体在肝移植应用中的近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4年6月在广东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的中国Ⅰ类心脏死亡捐献供体(DBD组)和Ⅲ类心脏死亡捐献供体(DBCD组)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DBD组和DBCD组分别有12例和21例受体,两组术前供、受体年龄、原发病、肝功能指标ALT、TBIL、ALB、供肝冷缺血时间、受体MELD评分无明显差异,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无肝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D组和DBCD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8.8个月和20个月,两组肝移植受体和移植物累积生存率均为100%,术后ICU住院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早期并发症、急性排斥反应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Ⅲ类心脏死亡供体(DBCD)肝移植能取得与中国Ⅰ类心脏死亡供体(DBD)肝移植一样的近期效果,详细的供体评估、规范的供体器官获取流程、缩短冷供肝缺血时间、保护供肝胆管周围微血管网、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和长期随访是提高中国Ⅲ类心脏死亡供体肝移植受体生存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供体 组织供者 肝移植 心脏
原文传递
不同时间低温机械灌注对猪DCD模型胰岛提取质量影响研究
9
作者 富大智 宋文卿 +2 位作者 王越 程颖 刘永锋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33-535,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低温机械灌注对提取胰岛质量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于2010-2013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进行。制备DCD猪模型并切取胰腺,检测并分析不同时间(0、120、180、240 min)低温机械灌注后提取胰岛的各评估指标...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低温机械灌注对提取胰岛质量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于2010-2013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进行。制备DCD猪模型并切取胰腺,检测并分析不同时间(0、120、180、240 min)低温机械灌注后提取胰岛的各评估指标(胰岛当量、纯度、活性及胰岛素释放指数)的变化。结果在胰岛当量、活性及纯度方面,低温机械灌注组(120 min组、180 min组、240 min组)均高于非灌注组(0 min组),其中机械灌注180 min组与0 min组间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胰岛素释放方面呈现与其他指标相同趋势,机械灌注180 min组胰岛素释放指数为最高,且与0 m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灌注后提取胰岛质量明显提高,且在机械灌注180 min时胰岛质量达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机械灌注 心脏死亡供者 胰腺移植 胰岛移植
下载PDF
“中国二类”和“中国三类”供者相关因素对肝移植预后的影响
10
作者 陈新国 张庆 +9 位作者 尹利华 李威 吴凤东 邹卫龙 王毅 朱雄伟 陈虹 岳扬 邓永林 沈中阳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287-291,共5页
目的 探讨“中国二类”和“中国三类”供者相关因素对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1月连续实施的215例“中国二类”和“中国三类”供者供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排除3例术后失随访病例,共211例病例纳入研究.统计... 目的 探讨“中国二类”和“中国三类”供者相关因素对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1月连续实施的215例“中国二类”和“中国三类”供者供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排除3例术后失随访病例,共211例病例纳入研究.统计供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原发病、体重指数(BMI)、既往病史(脂肪肝、高血压)、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供肝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捐献前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Kaplan-Meier方法、Log-rank检验及多因素Cox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受者术后存活的风险因素.结果 211例受者术后6个月、1年和3年总体存活率分别是88%、84%和8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供者血清Na+水平<136 mmol/L(P=0.018)、供肝冷缺血时间>9 h(P=0.013)与受者术后存活相关,供者BMI>30kg/m2(P=0.011)及供者年龄>60岁(P=0.025)与受者术后并发症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供者血清Na+水平(P=0.011)是肝移植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筛择合适的供者及控制供者风险因素有助于改善“中国二类”和“中国三类”供者供肝移植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死亡供者 肝移植 受者 预后
原文传递
每搏量变异率在DCD肾移植术中容量管理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庞文广 杜兴承 +2 位作者 王刚 丁梅 喻文立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5年第6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讨每搏量变异率(SVV)指导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患者术中容量管理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DCD肾移植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心静脉压(CVP)组和SVV组各30例。两组患者常规行心电图、... 目的探讨每搏量变异率(SVV)指导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患者术中容量管理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DCD肾移植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心静脉压(CVP)组和SVV组各30例。两组患者常规行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有创动脉血压、CVP监测,SVV组另外通过Flo Trac/Vigileo监测SVV、心排血量(CO)等参数。患者术中全程乳酸林格液或聚明胶肽2~5 ml/(kg·h)维持输液;CVP组遵照《米勒麻醉学》(第7版)补液原则,通过调控输液速度控制CVP在10~15 mm Hg。记录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时间、失血量、输液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见尿时间、术中尿量、术后24小时尿量、术后并发症、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移植肾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移植肾脏成活率、肾功能恢复情况、术中尿量、术后24小时尿量、术后并发症、移植肾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未见统计学差异。与CVP组相比,SVV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加平稳,液体输注量显著减少(ml:3 327±205比3 550±229,P<0.01),术后ICU停留时间少于CVP组(h:16.4±2.3比18.1±2.7,P<0.05)。结论 SVV较CVP可以更准确地反映肾移植患者术中循环容量状态,且可以预测液体反应性可以减少术中液体输入量、缩短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搏量变异率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容量管理 肾移植
下载PDF
Overview of Kidney Transplantation: A Single Centre Report from China
12
作者 Kiran Jang Kunwar Li Heng +1 位作者 Fuqing Zeng Zhendi Wang 《Open Journal of Organ Transplant Surgery》 2016年第2期7-11,共5页
Introduction: Worldwide, 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 is one of the leading disease with prolong morbidity. Kidney transplantation offers the best solution for the problem. The shortage of donor kidney is even bigge... Introduction: Worldwide, 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 is one of the leading disease with prolong morbidity. Kidney transplantation offers the best solution for the problem. The shortage of donor kidney is even bigger problem due to transplantation being one of the routine procedures. The use of deceased donor definitely increases the pool of donor with excellent immediate and long-term follow-up proven results. Aim: The aim is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outcome of Kidney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 Materials: A total of 78 cases of Kidney Transplantation were selected for the study and categorized as: Group I—41 (living Donor), Group II—23 (DCD) & Group III—15 (DBD). Perspective study was done with clean data recorded & maintained pre-operatively, post-operatively and follow-up from Jan 2011 to Dec 2015 in our hospital. Post-operative graft status, complications and at least 1-year follow-up were area of main focus. Result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successful kidney transplantation. In Group I, the number of living donor kidney transplantation is 41 whereas in Group II (DCD) & III (DBD), the number of deceased donor transplantation is 23 and 15 respectively. The Normal functioning of graft (NGF) was 38 (87.8%), 16 (69.6%) & 11 (73.3%) in Group I, II & III respectively along with Poor Graft function (PGF) in Group I—4 (9.7%), II—5 (21.7%) & III—2 (13.3%) managed by continuing dialysis. Delayed graft function (DGF) was noted I-1 (2.4%), II-2 (8.6%) & III-1 (6.6%) in respective group, which returned to normal function post intervention. Therefore, 1<sup>st</sup> year graft survival was >93% [(Group I (97.6%), Group II (95.6%) & Group III (93.3%) respectively]. Manageable surgical complication were found in Group I—8 (19.5%), Group II—5 (21.7%) & Group III—2 (13.3%) like hematoma, hydronephrosis, leakage except one emboli related nephrectomy of transplanted kidney & one pneumonia led death in Group II. The overall survival was greater than 90% [(Group I (97.6%), Group II (91.3%) & Group III (9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dney Transplantation (KTx) ESRD—End Stage Renal Disease Deceased donor (DCD—donor after cardiac death DBD—donor after Brain death)
下载PDF
低温机械灌注对大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肝移植的保护作用
13
作者 程楚红 范林 +3 位作者 付贞 王彦峰 熊艳 叶殷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8-1010,共3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低温机械灌注后肝移植模型,探讨低温机械灌注(HMP)对大鼠DCD供肝移植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分为3组,HMP组DCD30min后的肝脏用4℃HTK液冷保存(SOS)2h、低温机械灌注2h后...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低温机械灌注后肝移植模型,探讨低温机械灌注(HMP)对大鼠DCD供肝移植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分为3组,HMP组DCD30min后的肝脏用4℃HTK液冷保存(SOS)2h、低温机械灌注2h后行同种异体肝移植,SCS组DCD30min后的肝脏用4℃HTK液冷保存4h后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正常对照组供肝不经过热缺血经灌洗后用4℃HTK液保存45min后行同种异体肝移植,观察低温机械灌注与冷保存对大鼠DCD供肝移植的影响。结果HMP组肝移植术后16h血清ALT含量为(2.04±0.41)IU/gliver,低于SCS组(4.51±1.07)IU/gliv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MP组肝移植术后16h血清AST含量为(2.61±0.59)IU/gliver,低于SCS组(6.35±1.21)IU/gliv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MP组低温机械灌注2h后Krtipple样转录因子2(KLF2)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较灌注前明显增多,SCS组在后2h冷保存前后KLF2和eNOS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低温机械灌注可使KLF2和eNOS蛋白表达增加,保护大鼠肝细胞,有利于提高供肝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肝 低温机械灌注 冷保存 肝移植
原文传递
新型携氧纳米粒人工灌注液用于猪心死亡后供肝常温灌注保存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鸣 陈显成 +5 位作者 王经琳 任昊桢 曹科 程旻桦 虞文魁 丁义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7-706,共10页
目的:探讨以全氟萘烷白蛋白纳米粒作为携氧物的人工灌注液用于猪心死亡后供肝常温机器灌注(NMP)保存的效果。方法:制备全氟萘烷白蛋白纳米粒,按照5%白蛋白(w/v)配成人工灌注液并测试其载氧能力。16只长白猪的肝脏在热缺血1h后取出,随后... 目的:探讨以全氟萘烷白蛋白纳米粒作为携氧物的人工灌注液用于猪心死亡后供肝常温机器灌注(NMP)保存的效果。方法:制备全氟萘烷白蛋白纳米粒,按照5%白蛋白(w/v)配成人工灌注液并测试其载氧能力。16只长白猪的肝脏在热缺血1h后取出,随后均分为四组,用不同的保存方法连续保存24h:UW液冷保存(静态冷保存组)及动物自体血(全血NMP组)、含5%白蛋白(w/v)的平衡盐液(非携氧纳米粒NMP组)和全氟萘烷白蛋白纳米粒灌注液(携氧纳米粒NMP组)保存。灌注开始后每4h监测血流动力学、代谢、灌注液和胆汁的生化指标。在保存前、保存12和24h后分别收集肝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TUNEL检测观察。结果:每100mL人工灌注液中全氟萘烷白蛋白纳米粒的载氧能力为6.94μL/mmHg(1mmHg=0.133kPa)。灌注过程中携氧纳米粒NMP组和全血NMP组肝动脉和门静脉循环阻力保持稳定,且携氧纳米粒NMP组循环阻力低于全血NMP组;两组灌注液乳酸浓度均在8h内降至正常范围;灌注开始后各监测时间点携氧纳米粒NMP组和全血NMP组灌注液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和累计胆汁产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灌注24h后全血NMP组和携氧纳米粒NMP组的肝组织Suzuki评分均低于静态冷保存组和非携氧纳米粒NMP组(均P<0.05),灌注12、24h后全血NMP组和非携氧纳米粒NMP组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携氧纳米粒NMP组和静态冷保存组(均P<0.05)。结论:含全氟萘烷白蛋白纳米粒的人工灌注液可以满足NMP保存时猪心死亡后供肝的氧耗需求,其保存效果与血液相当,在改善组织微循环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可能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机器灌注 人工灌注液 携氧纳米粒 心死亡供肝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