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踝关节在连续纵跳下落阶段中的表现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英媛 陆阿明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73,共6页
目的:探索在连续纵跳下落阶段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踝关节的运动学、地面反作用力差异。方法:采用13名健康男性作为受试者,每名受试者进行连续纵跳5次,以起跳时的重心高度作为标准,选取5次中最好成绩动作的下落阶段进行分析。运动过程中采... 目的:探索在连续纵跳下落阶段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踝关节的运动学、地面反作用力差异。方法:采用13名健康男性作为受试者,每名受试者进行连续纵跳5次,以起跳时的重心高度作为标准,选取5次中最好成绩动作的下落阶段进行分析。运动过程中采集两侧下肢的地面反作用力以及两侧踝关节的运动学数据,利用配对t检验对所采集的两侧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连续纵跳的下落阶段,优势侧踝关节的背屈方向和外旋方向上的角速度、垂直方向上的地面反作用力均大于非优势侧(P<0.05),但踝关节的其他运动学、动力学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连续纵跳的下落阶段,与优势侧相比,非优势侧可能在屈伸与外旋方向有较大的运动限制,而与非优势侧相比,优势侧在下落着地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优势侧 非优势侧 连续纵跳
下载PDF
不同高度下两侧单腿下落过程中的下肢对称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阳 宋旭 郑小凤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2期53-58,共6页
目的:研究高度和侧别对单腿下落过程中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踢球法选取20名右足为优势侧的男性正常人为受试者,运用Vicon红外高速运动捕捉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对这些受试者分别进行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不同高度(20cm、40cm... 目的:研究高度和侧别对单腿下落过程中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踢球法选取20名右足为优势侧的男性正常人为受试者,运用Vicon红外高速运动捕捉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对这些受试者分别进行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不同高度(20cm、40cm和60cm)的单腿下落实验测试,采集落地过程中触地侧下肢的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及运动学数据,用3×2混合多元方差分析检测高度和侧别对单腿下落过程的影响,检验水准选α=0.05。结果:各方向GRF峰值、膝屈踝伸峰值角度及缓冲时间在不同下落高度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侧别间的差异整体无统计学意义,单变量检验中向外方向GRF峰值除外。结论:(1)在单腿下落过程中,随着下落高度的增加,落地后各方向GRF峰值、踝内翻峰值角度和膝屈踝伸峰值角度则逐渐增大,并且下肢的缓冲时间也在逐渐延长。(2)在一定下落高度范围内,除优势侧单腿落地后向外方向GRF峰值显著大于非优势侧,两侧单腿下落间的生物力学特征差异不大,整体表现出一定的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 单腿下落 优势侧 非优势侧 对称性
下载PDF
症状性优势侧椎动脉非急性期闭塞介入开通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孟庆斌 刘朝 +1 位作者 魏森 管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2-437,共6页
目的探讨介入开通治疗症状性优势侧椎动脉非急性期闭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治疗的14例症状性优势侧椎动脉非急性期闭塞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目的探讨介入开通治疗症状性优势侧椎动脉非急性期闭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治疗的14例症状性优势侧椎动脉非急性期闭塞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治疗前后、随访期患者神经功能和残疾改善情况,同时观察围术期和随访期并发症和预后。结果介入开通椎动脉闭塞11例,开通成功率为78.6%(11/14)。中位随访145(92~198)d,术后、随访期NIHSS评分,随访期mRS评分均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和随访期并发症少,无死亡及术后再狭窄发生。结论介入开通治疗症状性优势侧椎动脉非急性期闭塞患者手术成功率较高,术后和随访期患者症状可予改善,但尚需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研究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侧椎动脉 非急性期 闭塞 介入再通
下载PDF
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不同侧起病对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杨文学 李绍旦 +3 位作者 李敏 李明伟 齐小荣 杨明会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30-1134,共5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不同起病侧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和运动功能的差异,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单侧起病的帕金森病患者共156例,其中左侧起病组和右侧起病组各78例。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采用“帕金森病证候要素量表(PD-PES...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不同起病侧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和运动功能的差异,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单侧起病的帕金森病患者共156例,其中左侧起病组和右侧起病组各78例。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采用“帕金森病证候要素量表(PD-PES)”判定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要素,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UPDRS-Ⅱ、UPDRS-Ⅲ)评分、肌肉张力检测仪检测肌张力[包括上肢、下肢曲线下面积(AUC)]、10米步行实验(10MWT)并计算步长、“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评价两组患者运动功能。结果左侧起病组患者血瘀、阳亢证候要素频次为75(96.2%)、15(19.2%),血瘀证候要素积分为[14.0(10.0,16.0)]分,高于右侧起病组的59(75.6%)、3(3.8%),[11.0(7.0,14.0)]分;右侧起病组气虚、痰浊证候要素频次为55(70.5%)、42(53.8%),气虚证候要素积分为[8.4(6.0,13.1)]分,高于左侧起病组的42(53.8%)、24(30.8%),[7.4(4.7,1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他证候要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起病组的UPDRS-Ⅲ评分为[27.5(18.0,38.0)]分,TUGT为[17.5(13.0,20.0)]s,显著高于右侧起病组的[25.0(15.0,34.0)]分、[15.0(13.0,18.0)]s,右侧起病组的下肢AUC(14.2±2.8)高于左侧起病组(13.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UPDRS-Ⅱ评分、上肢AUC、10MWT、步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左侧起病患者多见血瘀、阳亢证素,右侧起病者多见气虚、痰浊证素,且左侧起病的患者运动障碍程度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症状 证候要素 运动功能 肌张力 偏侧化发病
原文传递
下肢优势侧评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英媛 王国栋 陆阿明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3-88,共6页
目的:探索在5种评定方法下下肢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侧别差异。方法:采用26名健康男性作为受试者,每名受试者进行5种评定方法下下肢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评定,对5种评定方法下下肢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利用相关分析对所采集... 目的:探索在5种评定方法下下肢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侧别差异。方法:采用26名健康男性作为受试者,每名受试者进行5种评定方法下下肢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评定,对5种评定方法下下肢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利用相关分析对所采集的下肢优势侧和非优势侧数据进行分析。结果:5种评定方法在进行下肢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评定时均具有有效性,其中单腿前跳对称指数和单腿纵跳对称指数在评定下肢优势侧和非优势侧时呈显著性正相关,向心/向心180°/s时膝关节屈肌力量对称指数和伸肌力量对称指数呈显著性负相关,单腿纵跳对称指数和向心/向心180°/s时膝关节屈肌力量对称指数呈显著性负相关,其余两两指标之间均未表现出相关性。结论:在进行下肢优势侧和非优势侧划分时,使用不同的评定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划分结果,因此在进行下肢优势侧与非优势侧对运动影响方面的研究时要合理的选择评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定方法 下肢 优势侧 力量评定 单腿前跳 10 m连跳
原文传递
下肢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相同负重往返跑对青年学员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马继政 王增刚 +4 位作者 胡斐 赵彦 叶强 黄强年 徐盛嘉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0-354,共5页
目的:本研究评定运动强度相同,不同运动量下肢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相同负重往返跑对青年学员平衡能力产生的影响。方法:1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平均年龄(20.80±2.04)岁,身高(173.99±2.87) cm。采用随机交互设计,10名受试者分别完成4... 目的:本研究评定运动强度相同,不同运动量下肢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相同负重往返跑对青年学员平衡能力产生的影响。方法:1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平均年龄(20.80±2.04)岁,身高(173.99±2.87) cm。采用随机交互设计,10名受试者分别完成4次单侧负重往返跑:优势侧20 m×5、非优势侧20 m×5、优势侧20 m×10和非优势侧20m×10,分别在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20 min进行平衡能力测试,并记录R-R间期。结果:与安静状态相比,运动后,HR、EPOC和TRIMP值均显著增加(P<0.01),优势侧和非优势20 m×10 EPOC和TRIMP值显著大于20 m×5 (P<0.01)。与安静值相比,优势侧和非优势侧20 m×5和20 m×10运动后即刻,整体、前后和左右方向摆动均显著增加(P<0.05),20 m×10优势侧和非优势侧左右方向摆动程度均显著高于20 m×5 (P<0.05),但优势侧和非优势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出对称性的变化;此外,恢复期20 min内均迅速回落到安静值(P>0.05)。结论:运动后即刻平衡能力受到干扰;运动量增加,左右方向损害程度增加;优势侧和非优势侧平衡能力的变化相似,可能存在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能力 优势侧 非优势侧 往返跑 交互效应 单侧负重
下载PDF
经侧裂-岛叶入路对优势侧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语言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程志华 程宏伟 +4 位作者 雍成明 杨代明 宣家龙 徐兵 王方发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4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清除优势侧基底核区脑出血(ICH)对患者语言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2018年12月入院的优势侧基底核区脑出血61例患者随机分为经侧裂-岛叶入路30例(观察组),经颞中、上...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清除优势侧基底核区脑出血(ICH)对患者语言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2018年12月入院的优势侧基底核区脑出血61例患者随机分为经侧裂-岛叶入路30例(观察组),经颞中、上回入路3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语言功能及预后。术后3个月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量表(BDAE)对患者语言功能进行评估,并采用格拉哥预后评分(GOS)对患者预后进行评分。结果术后3月观察组失语程度分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流畅、复述及命名的恢复均好于对照组(P<0.05),理解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率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清除优势侧基底核区脑出血,可减轻患者失语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优势侧 基底核区 脑出血 语言
下载PDF
青年男性佩戴护膝跑步优势侧和非优势侧下肢关节的运动学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邵洋洋 张峻霞 +3 位作者 姜美姣 刘泽龙 高昆 于淑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32-837,共6页
背景:伴随下肢运动损伤事件频发,人们对预防运动损伤的关注度持续增加,全面了解青年男性佩戴护膝跑步时优势侧和非优势侧下肢关节的运动学特征变化,对预防下肢损伤有着重要作用。目的:从步态特征变化的角度分析护膝对膝、踝、髋关节的影... 背景:伴随下肢运动损伤事件频发,人们对预防运动损伤的关注度持续增加,全面了解青年男性佩戴护膝跑步时优势侧和非优势侧下肢关节的运动学特征变化,对预防下肢损伤有着重要作用。目的:从步态特征变化的角度分析护膝对膝、踝、髋关节的影响,并为健康青年人选择护膝提出建议,预防运动带来的关节损伤。方法:共招募15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在特定的试验路径中佩戴3种典型护膝(髌骨带、开口式、套筒式)跑步,使用红外摄像和生物力学测力台设备采集膝、踝、髋关节的运动学数据,使用Matlab、Minitab等软件通过编写特定程序对运动学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与结论:(1)佩戴开口式护膝使膝关节的屈曲伸展运动活动范围显著减小,踝关节内旋外旋活动范围显著增加,髋关节屈曲伸展活动范围显著减小;(2)佩戴套筒式护膝使膝关节内旋外旋的活动范围、优势侧踝关节的内翻外翻和内旋外旋的活动范围、优势侧髋关节的屈曲伸展范围显著减小;(3)提示佩戴护膝不但对膝关节产生影响,还对踝、髋关节产生了影响;佩戴不同类型护膝,对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踝关节和髋关节的影响不同;建议青年人佩戴套筒式护膝运动预防关节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膝 跑步 下肢 步态 膝关节 踝关节 髋关节 优势侧 非优势侧
下载PDF
跆拳道运动员前横踢动作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生物力学偏侧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林 马勇 +5 位作者 蔺世杰 彭骞 邓凌凌 熊俊 郑伟涛 贾孟尧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3-81,共9页
目的:探索跆拳道运动员前横踢动作下肢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差异性。方法:采用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Kistler三维测力台和Deado电子护具计分系统,采集13名跆拳道运动员前横踢动作下有效得分时髋、膝、踝关节的运动学和... 目的:探索跆拳道运动员前横踢动作下肢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差异性。方法:采用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Kistler三维测力台和Deado电子护具计分系统,采集13名跆拳道运动员前横踢动作下有效得分时髋、膝、踝关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使用Visual3D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逆向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并对结果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1)进攻腿:髋关节屈曲力矩峰值、膝关节伸展力矩峰值优势侧大于非优势侧(p<0.05),膝关节屈曲最大角度优势侧大于非优势侧(p<0.01),髋关节伸展力矩峰值、外展最大角度非优势侧大于优势侧(p<0.01)。(2)支撑腿:髋关节屈曲幅度、屈曲功率峰值、外展功率峰值优势侧大于非优势侧(p<0.05),髋关节外展力矩峰值、膝关节伸展力矩峰值优势侧大于非优势侧(p<0.01),髋关节伸展角速度峰值、踝关节跖屈力矩峰值非优势侧大于优势侧(p<0.05),髋关节外展角速度峰值、膝关节屈曲力矩峰值、踝关节旋外角速度峰值非优势侧大于优势侧(p<0.01)。(3)进攻腿击打力度值及进攻腿和支撑腿垂直地反力峰值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攻腿击打速度优势侧大于非优势侧(p<0.01)。结论:在选取的评价指标中差异性p<0.05占13.5%、p<0.01占19.2%。优势侧进攻腿膝关节具有更好的运动表现,而非优势侧则进攻腿的不足需要支撑腿进行动作补偿。训练中可通过补偿性锻炼来提高双侧下肢的对称性,加强非优势腿的进攻和左右两侧腿交替击打协调性训练。在电子护具判罚计分下前横踢动作的击打力度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性,运动员可有目的性地控制击打的力量,降低单次击打的体能消耗,确保在比赛过程中保持最高效的身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跆拳道 前横踢 优势侧 非优势侧 生物力学 偏侧性
下载PDF
健美操运动员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玉 黄鹏 +1 位作者 王宏 王安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2-236,共5页
背景:全面评估膝关节肌力、膝关节屈伸肌力比(H/Q)以及双侧膝关节肌力的对称性有利于预防膝关节损伤。目的:分析运动员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膝关节肌力特点及双侧肌力的对称性。方法:用IsoMed 2000等速测试/训练系统,选取60,180(°)/s... 背景:全面评估膝关节肌力、膝关节屈伸肌力比(H/Q)以及双侧膝关节肌力的对称性有利于预防膝关节损伤。目的:分析运动员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膝关节肌力特点及双侧肌力的对称性。方法:用IsoMed 2000等速测试/训练系统,选取60,180(°)/s的角速度,对22名健美操运动员(有氧组8名及竞技组14名)膝关节进行等速肌力测试。结果与结论:①两组运动员双侧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屈伸肌相对峰力矩随角速度增加而递减(P<0.001),H/Q随角速度增加而增加(P<0.001);②两组对象优势侧屈肌肌力极显著高于非优势侧(P<0.05),伸肌肌力和H/Q在60(°)/s角速度时显著高于非优势侧(P<0.05);③180(°)/s时有氧组运动员非优势侧膝关节H/Q高于竞技组(P<0.05);④60(°)/s和180(°)/s时有氧组对象优势侧屈肌峰力矩均优于非优势侧(P<0.05),伸肌指标无显著性差异;⑤60(°)/s和180(°)/s时竞技组对象优势侧屈肌峰力矩均极高于非优势侧(P<0.05);伸肌峰力矩、相对峰力矩[60(°)/s]及H/Q[180(°)/s]显著高于非优势侧(P<0.05);⑥结果提示,两组对象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膝关节肌力不对称,需加强非优势侧膝关节力量;H/Q较低,膝关节屈伸肌力不均衡,需加强膝关节屈肌力量训练,尤其是快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优势侧 对称性 运动损伤 预防 力量训练
下载PDF
高水平太极拳运动员下肢功能不对称与蹬脚动作表现关联性研究
11
作者 吕福祥 张泽根 +1 位作者 黄雪晴 马勇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96,共8页
目的:探究高水平太极拳运动员下肢功能不对称与蹬脚动作表现的关联性。方法:采用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测试单脚纵跳(Single-Leg Countermovement Jump,SLCMJ)、前跳(Single-Leg Broad Jump,SLBJ)、侧跳(Single-Leg... 目的:探究高水平太极拳运动员下肢功能不对称与蹬脚动作表现的关联性。方法:采用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测试单脚纵跳(Single-Leg Countermovement Jump,SLCMJ)、前跳(Single-Leg Broad Jump,SLBJ)、侧跳(Single-Leg Lateral Jump,SLLJ)和蹬脚动作,对下肢关节角度、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重心位移量与不对称指数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1)不对称指数为SLCMJ(5.64)>SLBJ(4.2)>SLLJ(3.44);(2)优势侧与非优势蹬伸腿在提膝时刻的髋关节屈曲和膝关节旋内角度、在蹬伸时刻的髋关节屈曲和旋内角度、在蹬伸时段的膝关节屈伸、旋转ROM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3)优势侧与非优势蹬伸腿在提膝时刻的髋关节旋内角度、在蹬伸时刻的膝关节屈曲角度、在提膝时段的膝关节旋转ROM、在屈收时段的膝关节屈伸和旋转ROM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优势侧与非优势支撑腿在屈收时刻的膝关节屈曲角度、在落脚时段的踝关节旋转ROM和重心位移量在蹬伸时段的左右方向呈显著性差异(p<0.05);(5)下肢不对称指数与蹬伸腿和支撑腿的髋关节和膝关节旋内角度、非优势侧重心位移量左右方向呈极显著中度正相关;下肢不对称指数与蹬伸腿的髋关节屈曲角度、支撑腿髋关节屈曲角度、优势侧重心位移量前后方向呈极显著中度负相关。结论:高水平太极拳运动员优势侧相较于非优势侧支撑腿在蹬脚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平衡控制能力,非优势侧相较于优势侧蹬伸腿在提膝与蹬伸阶段髋、膝关节技术表现更好。因此,高水平太极拳运动员下肢功能不对称与蹬脚动作表现具有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侧 非优势侧 重心 关节活动度 关联性
下载PDF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教学设计对运动技能两侧性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波 何敏学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4-79,共6页
以学习足球运动中的正脚背内侧踢球为实验任务,探讨不同的教学设计对运动技能两侧性迁移的影响。40名被试依据不同的教授方式和练习方案被随机分成4组:学习示范型+传统练习组、学习示范型+传统练习附以自我解释组、示范指导型+传统练习... 以学习足球运动中的正脚背内侧踢球为实验任务,探讨不同的教学设计对运动技能两侧性迁移的影响。40名被试依据不同的教授方式和练习方案被随机分成4组:学习示范型+传统练习组、学习示范型+传统练习附以自我解释组、示范指导型+传统练习组和示范指导型+传统练习附以自我解释组。对4组被试分别进行实验后即刻、迁移测试和24小时迁移保持测试,结果表明:练习侧肢体操作绩效测试中,教授方式和练习方案的主效应及交互作用显著,示范指导型+传统练习附以自我解释组的练习侧肢体运动技能操作绩效优于其他组;迁移和保持测试中教授方式和练习方案的主效应及交互作用显著,示范指导型+传统练习附以自我解释组的运动技能迁移和保持效果优于其他组。结论: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采用示范指导型教授方式和增加学习者练习的自我解释有助于促进运动技能的学习,并且能促进运动技能的迁移和迁移后绩效的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负荷理论 教学设计 运动技能 两侧性迁移 优势侧 非优势侧 足球
下载PDF
跖趾关节屈肌力量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雪 《体育科研》 2014年第6期64-67,共4页
采用特制的足-跖趾关节力量测试仪,对跖趾关节屈肌100%最大随意收缩力量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了16名田径运动员与16名普通大学生在该力量上的区别,为跖趾关节在下肢运动中的重要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跖趾关节屈肌力值约位于300~500 N之间... 采用特制的足-跖趾关节力量测试仪,对跖趾关节屈肌100%最大随意收缩力量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了16名田径运动员与16名普通大学生在该力量上的区别,为跖趾关节在下肢运动中的重要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跖趾关节屈肌力值约位于300~500 N之间,优势侧与非优势侧无显著性差异;该值在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运动员是普通大学生的1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趾关节屈肌力量 优势侧 非优势侧 下肢运动
下载PDF
跳落方向对下肢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生物力学影响
14
作者 杨海琪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第14期46-48,共3页
对12名健康女性受试者进行下肢优势侧与非优势侧在正向、斜向(45°)、侧向跳落的实验。采用运动分析与数理统计的方法,选取与跳落有关的运动学数据膝、髋、踝峰值角;动力学数据x、y、z方向峰值力;运动学数据下肢髋、膝、踝的最大屈... 对12名健康女性受试者进行下肢优势侧与非优势侧在正向、斜向(45°)、侧向跳落的实验。采用运动分析与数理统计的方法,选取与跳落有关的运动学数据膝、髋、踝峰值角;动力学数据x、y、z方向峰值力;运动学数据下肢髋、膝、踝的最大屈曲角,以及载荷率作为研究指标,总结出相关生物力学规律。结果发现,不同方向跳落膝关节屈曲角度、x和y轴反作用力差异明显;载荷率侧向与正向差异明显;相同方向下,非优势侧跳落的髋关节和踝关节屈曲角度都表现为侧向与正向差异明显。得出踝关节和髋关节在不同方向跳落下具有缓冲作用,增强非优势侧力量有助于增强平衡控制稳定性,踝关节周围的肌群对跳落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运动生物力学 优势侧 非优势侧 多方向跳落
下载PDF
优势半球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艳芳 张佳 +1 位作者 陈胜云 赵性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7期21-25,共5页
目的本研究评价基于社区筛查的40岁及以上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重点研究优势半球斑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入排标准,共有861例40岁及以上既往无脑血管病、能配合完成颈动脉超声和认知测评、且数据齐全... 目的本研究评价基于社区筛查的40岁及以上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重点研究优势半球斑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入排标准,共有861例40岁及以上既往无脑血管病、能配合完成颈动脉超声和认知测评、且数据齐全的对象纳入本研究。研究对象来自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北京市顺义区空港医院筛查点的非城镇居民,在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参与中国国家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China National Stroke Screen Survey,CNSSS)项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优势半球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中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病率为59.2%(510例),认知障碍患病率为60.3%(519例),右利手占92.0%(792例),左利手占8.0%(69例)。对右利手人群分析发现,多因素调整后,无症状左侧(优势半球)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与低Mo CA评分有关(2个及以上斑块的OR值为1.60,95%CI:1.01~2.53,P=0.044)。结论本研究发现,在40岁及以上非城镇人群中,优势半球的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认知功能减退相关。加强对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筛查及管理,对预防及延缓认知功能减退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无症状 认知功能减退 右利手 颈动脉超声 认知功能障碍 优势半球
下载PDF
躯干运动控制对落地过程中膝关节生物力学指标的影响
16
作者 马彬 谢地 +7 位作者 陈卉芳 张甜甜 贾毓栋 谷鹏松 孙景毅 王海妹 刘海斌 李晓铭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63-969,共7页
目的明确躯干运动控制对单腿落地过程中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招募20名健康男性篮球运动员,采用Vicon运动捕捉系统、Kistler三维测力台、Noraxon表面肌电测试系统测量在躯干控制条件下单腿落地过程中膝关节运动学、动力学和表面肌... 目的明确躯干运动控制对单腿落地过程中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招募20名健康男性篮球运动员,采用Vicon运动捕捉系统、Kistler三维测力台、Noraxon表面肌电测试系统测量在躯干控制条件下单腿落地过程中膝关节运动学、动力学和表面肌电的参数。结果深吸气落地和带杆落地与自然落地比较在触地时刻膝关节屈曲角、峰值屈曲角、峰值屈曲力矩有统计学差异,触地时刻膝关节屈曲角、峰值屈曲角显著增大,峰值屈曲力矩显著减小;深吸气落地和带杆落地膝关节峰值外翻角、峰值外翻力矩及膝关节腘绳肌、股四头肌肌肌电活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深吸气或带杆落地降低了篮球运动员落地运动中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风险,研究结果为篮球运动员落地运动中ACL损伤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躯干控制 优势侧 单腿落地 前交叉韧带
下载PDF
基于电网互联的IPC参数选取问题研究 被引量:37
17
作者 刘修宽 刘彦 +3 位作者 李娟 曲祖义 纪延超 柳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64-67,共4页
该文运用向量分析的方法解析了电网等值参数和相间功率控制器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对控方主导系数K值进行计算分析,提出了控方主导与运行制约协调选取参数的原则和步骤。以IPC240电路模型为载体,东北电网为控方电网,华北电网为受控方电... 该文运用向量分析的方法解析了电网等值参数和相间功率控制器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对控方主导系数K值进行计算分析,提出了控方主导与运行制约协调选取参数的原则和步骤。以IPC240电路模型为载体,东北电网为控方电网,华北电网为受控方电网,假设在东北-华北联络线绥中端口处装设相间功率控制器(IPC)。东北电网以绥中为等值端口,华北电网以姜家营为等值端口,运用戴维南等值对两侧电网进行处理。探讨了东北、华北电网互联IPC参数优化问题,并给出了IPC参数的取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互联 IPC参数 功率控制器 电力系统 电能质量
下载PDF
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下肢关节力量研究—非优势侧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陆爱发 戴军 刘善德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1-138,共8页
选取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男子羽毛球运动队的14名基本资料和运动成绩相近的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对照组与实验组各7名,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技术训练和下肢整体力量训练,实验组对下肢关节肌肉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非优势侧的力量训练)。通过biode... 选取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男子羽毛球运动队的14名基本资料和运动成绩相近的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对照组与实验组各7名,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技术训练和下肢整体力量训练,实验组对下肢关节肌肉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非优势侧的力量训练)。通过biodex仪器对下肢膝、踝主要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进行监测分析羽毛球运动员各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的均值。结论:1)有针对性的训练可改变两侧下肢的差异水平,训练可以减小两侧下肢差距,使两侧下肢肌肉工作能力更加接近。2)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在2种角速度下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伸肌峰力矩都比屈肌峰力矩大,但都随角速度的增快而逐渐下降,说明青少年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很小,经过非优势侧力量训练能提高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力量耐力。3)运动员经过训练后优势与非优势侧关节的屈伸肌群肌力矩的平衡有很大的改善。4)训练前后两侧膝关节等速收缩屈伸肌群峰力矩差异对比分析:对非优势侧的力量加强可减缓下肢肌肉持续的受力过程。5)通过与实验数据发现,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爆发力很难通过短期的训练得到显著的效果,但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和灵敏性训练在青少年时期是可以提高的,但训练中的负荷和频率要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球 青少年运动员 力量训练 非优势侧 屈伸肌群
原文传递
回流优势侧乙状窦相关性血管搏动性耳鸣的外科技术与疗效
19
作者 闫艳 韩嘉为 +3 位作者 张淼 刘日渊 李晓雨 刘阳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43-746,共4页
目的:探讨回流优势侧乙状窦相关性搏动性耳鸣的临床外科技术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2023年11月由同一位医生收治的43例回流优势侧搏动性耳鸣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治疗的疗效。术式:应用“盖帽法”乙状窦骨壁缺损修复技术... 目的:探讨回流优势侧乙状窦相关性搏动性耳鸣的临床外科技术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2023年11月由同一位医生收治的43例回流优势侧搏动性耳鸣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治疗的疗效。术式:应用“盖帽法”乙状窦骨壁缺损修复技术建立隔声屏障,不改变乙状窦血管壁和血流流变状态。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随访3个月~6.9年,43例患者痊愈14例(32.6%),显效18例(41.9%),有效4例(9.3%),无效7例(16.3%),手术前后耳鸣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盖帽法”乙状窦骨壁缺损修复技术建立隔声屏障,有效地规避了对血液流变学状态及血管壁的干扰,从而避免了优势回流侧静脉管壁狭窄及血栓形成的风险,手术方法容易掌握,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优势 乙状窦 搏动性耳鸣
原文传递
加强非优势侧肢体锻炼在篮球教学训练中的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洪强 《价值工程》 2012年第4期304-305,共2页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并汇总了两侧性迁移的概念及机制学说,简单介绍了其实施的具体措施及其教学训练的意义。根据两侧迁移原理,利用优势侧的迁移技能提高非优势侧的运动能力,又有利于优势侧技术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有利于两侧肢体运...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并汇总了两侧性迁移的概念及机制学说,简单介绍了其实施的具体措施及其教学训练的意义。根据两侧迁移原理,利用优势侧的迁移技能提高非优势侧的运动能力,又有利于优势侧技术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有利于两侧肢体运动能力和运动技术的平衡发展,为篮球教学和训练提供一种短时间内提高两侧肢体运动能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两侧迁移 非优势侧 体育锻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