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化与纪实的融合——对第四代导演电影美学风格的再界定 被引量:6
1
作者 董广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81-86,共6页
通过对电影稳定性与多样性美学风格形成原因及纪实美学风格形成的分析,指出第四代导演的影片更多的是寻找和挖掘历史底蕴,反映和记录现实社会生活,捕捉和表现历史与现实、民族文化与现代意识的融合点,呼唤和推崇人道主义复归。他们的美... 通过对电影稳定性与多样性美学风格形成原因及纪实美学风格形成的分析,指出第四代导演的影片更多的是寻找和挖掘历史底蕴,反映和记录现实社会生活,捕捉和表现历史与现实、民族文化与现代意识的融合点,呼唤和推崇人道主义复归。他们的美学风格并不仅仅是学界一般认定的纪实美学,更确切地说,这种纪实美学又往往带有淡淡的诗化美学风格。无论从平民意识还是文艺批判视角看,其美学风格都应界定为"诗化与纪实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代导演 诗化 纪实 美学风格
下载PDF
西方纪录片的风格演变与本土创作策略 被引量:5
2
作者 施为民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85-89,共5页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作为与剧情片相区别的纪录片,在近一个世纪的演变中形成了类型多元、流派繁多的风格模式,为现代纪...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作为与剧情片相区别的纪录片,在近一个世纪的演变中形成了类型多元、流派繁多的风格模式,为现代纪录片的创作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对西方纪录片风格演变的历史进行描述和特征分析,提出本土纪录片创作策略,以期为本土纪录片创作者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风格演变 创作策略
下载PDF
电视纪录片中的音乐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彭飞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30-132,共3页
由于科学技术的更新,音乐这一原始的艺术也脱离了背景烘托的作用而在电视纪录片中起到了更为广泛的效果,由画面与音乐的契合产生了纪录片作品独特的艺术韵味,而音乐在形式上对于叙事空间的转换则产生了纪录片的节奏样式,其表达效果上的... 由于科学技术的更新,音乐这一原始的艺术也脱离了背景烘托的作用而在电视纪录片中起到了更为广泛的效果,由画面与音乐的契合产生了纪录片作品独特的艺术韵味,而音乐在形式上对于叙事空间的转换则产生了纪录片的节奏样式,其表达效果上的多义性给纪录片作品带来了不同的风格。本文结合多部电视纪录片作品,从三个方面分析阐述音乐在电视纪录片中的特性,旨在说明音乐在电视纪录片作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纪录片 纪录片音乐 韵味 节奏 风格
下载PDF
纪录片类型与风格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图景 被引量:4
4
作者 牛光夏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6-100,126,共6页
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都可能催生出新的纪录片形态。文章从早期纪实影片中以写实主义为主流的最初探索、弗拉哈迪的人类学纪录片对浪漫主义传统的确立、前苏联和欧洲不同的现代主义诗意传统、格里尔逊式纪录片为时... 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都可能催生出新的纪录片形态。文章从早期纪实影片中以写实主义为主流的最初探索、弗拉哈迪的人类学纪录片对浪漫主义传统的确立、前苏联和欧洲不同的现代主义诗意传统、格里尔逊式纪录片为时代鼓与呼的现实主义潮流、法国真实电影和美国直接电影两大不同创作理念和美学风格下的新写实主义、西方新纪录电影及其后纪录片类型与风格的多元与开放等几个历史时期,检视一个世纪以来纪录片发展与嬗变中类型与风格的历史演进和兴衰更迭,在此基础上描述其多元共生的现实图景和新的数字技术条件下纪录片推陈出新的不同风貌,以全球化视野梳理和构建纪录片类型学的谱系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电影创作 艺术形态 纪录片 类型与风格 演进
下载PDF
隐于故事之中的影像——与赵小丁谈《狙击手》的摄影创作 被引量:4
5
作者 梁丽华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1-135,共5页
从《狙击手》的人物原型和故事风格出发,摄影指导赵小丁选择了回归初心,以朴素至真的手法进行影像创作。从《悬崖之上》到《狙击手》,影像致力于写实魅力的塑造,成为隐藏于故事之中的存在。为故事而创造影像,赵小丁以此为原则再现了抗... 从《狙击手》的人物原型和故事风格出发,摄影指导赵小丁选择了回归初心,以朴素至真的手法进行影像创作。从《悬崖之上》到《狙击手》,影像致力于写实魅力的塑造,成为隐藏于故事之中的存在。为故事而创造影像,赵小丁以此为原则再现了抗美援朝战场上一群平凡而伟大的狙击手士兵。本文从影像构思、雪景拍摄的技术实现等方面,探索《狙击手》的影像创作方法以及赵小丁的影像美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狙击手》 电影摄影 雪景拍摄 纪实风格 影像美学
原文传递
论徐浩峰武侠电影的美学特质与精神意蕴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振礼 王永收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58-61,共4页
徐浩峰的《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师父》三部作品,以鲜明的美学品质与精神蕴藉在武侠电影中独具特色,有着明显作者化电影倾向。本文从其作品的情节人物设置、纪实风格、诗意江湖三个方面分析徐浩峰电影的美学特质与精神追求... 徐浩峰的《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师父》三部作品,以鲜明的美学品质与精神蕴藉在武侠电影中独具特色,有着明显作者化电影倾向。本文从其作品的情节人物设置、纪实风格、诗意江湖三个方面分析徐浩峰电影的美学特质与精神追求,展现"徐氏硬派武侠"的独特之处,并指出其美学风格对当前中国武侠电影多元化发展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派武侠 纪实风格 诗意精神
下载PDF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写作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3
7
作者 徐燕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52-54,共3页
解说词是电视专题片,尤其是表现型电视专题片主要的叙事手段,起着叙事、抒情、议论、刻画、转接等作用,有着画面语言所没有的优势,同时也是电视画面重要的补充和印证。就如何写好电视专题片,结合工作实际,从标题的创作,文学性、艺术性... 解说词是电视专题片,尤其是表现型电视专题片主要的叙事手段,起着叙事、抒情、议论、刻画、转接等作用,有着画面语言所没有的优势,同时也是电视画面重要的补充和印证。就如何写好电视专题片,结合工作实际,从标题的创作,文学性、艺术性对解说词的提升,纪实风格在解说词中的应用,细节对解说词的提升等方面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题 艺术性 纪实风格
下载PDF
浅谈电视专题片稿件的再创作与配音技巧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钧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63-65,共3页
一部电视专题片能否给观众带来视听震撼,除了电视专题片内容与画面的精良之处,能让观众耳目一新的精湛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也尤为重要。电视专题片配音工作者必须要具备扎实的配音基本功,做好配音前的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配音表达样式,调... 一部电视专题片能否给观众带来视听震撼,除了电视专题片内容与画面的精良之处,能让观众耳目一新的精湛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也尤为重要。电视专题片配音工作者必须要具备扎实的配音基本功,做好配音前的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配音表达样式,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努力实现配音解说与电视音乐画面的完美结合,从而以配音者的"声"动达到观众"心"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专题片 配音解说 口语化 语言表达方式
下载PDF
故事化:电视纪实作品的双刃剑 被引量:2
9
作者 曹恒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7-10,共4页
电视纪实作品中的故事化就是将故事与电视节目相融合,以电影或电视剧的结构形式和表述手段来展开叙述,从而使节目更加生动鲜活,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长镜头、同期声、人物叙述和解说词、情景再现无疑成为叙事的主要手段。故事化... 电视纪实作品中的故事化就是将故事与电视节目相融合,以电影或电视剧的结构形式和表述手段来展开叙述,从而使节目更加生动鲜活,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长镜头、同期声、人物叙述和解说词、情景再现无疑成为叙事的主要手段。故事化叙事既有其显著优势,也有其弊端,最显著优势就是让作品生动鲜活,弊端就在于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电视作品真实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题片 纪录片 故事化 真实性 发展趋势
下载PDF
“网生纪录片”的人本叙事与风格创新——以《一百年很长吗》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志红 王佳佳 《传媒观察》 2020年第1期58-63,共6页
纪录片作为一种影像表达方式,经历了从电影媒介到电视媒介再到网络媒介的变迁历程,每一种媒介都塑造了其不同的叙事特点和影像风格。当它来到网络观看的环境和氛围中,必然要因为网络媒介的"新尺度"的影响而发生某些改变。本... 纪录片作为一种影像表达方式,经历了从电影媒介到电视媒介再到网络媒介的变迁历程,每一种媒介都塑造了其不同的叙事特点和影像风格。当它来到网络观看的环境和氛围中,必然要因为网络媒介的"新尺度"的影响而发生某些改变。本文通过对"网生纪录片"的考察和解读,发现这些改变正在其叙事和风格方面展开,尤其叙事话语中的"人本化"倾向和幽默、网感及互文性的风格,正在成为网生类纪录片的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生纪录片” 人本叙事 风格 网感
原文传递
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情景再现”手法的影像风格--以纪录片《中国》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黎扬 《服装论丛》 2022年第1期36-41,共6页
“情景再现”手法在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中通过再现历史史实的方式参与纪录片叙事,发挥着重要作用.过去,为避免影响纪录片的真实,“情景再现”的影像风格往往不受重视.针对“情景再现”的影像风格是否影响纪录片的真实性的问题,本文从纪录... “情景再现”手法在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中通过再现历史史实的方式参与纪录片叙事,发挥着重要作用.过去,为避免影响纪录片的真实,“情景再现”的影像风格往往不受重视.针对“情景再现”的影像风格是否影响纪录片的真实性的问题,本文从纪录片的情景再现手法、影像风格化、真实性底线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在影像的构图、光线处理和色彩风格方面对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中国》中“情景再现”手法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和梳理.笔者认为,影像风格的运用不会影响纪录片的真实性,反而可以增强画面的视觉表现力,为创作者提供更多叙事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情景再现 风格化 影像风格
下载PDF
时光深处 有风徐徐——与赵小丁谈《一秒钟》的摄影创作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丽华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9-113,共5页
有别于以往影像的精致和犀利,对于张艺谋导演的《一秒钟》,摄影指导赵小丁选择了一种真实、朴素的手法进行影像创作,舍去了美的形式感,却呈现出特殊年代的诗意影像,将技术、细节与情感融为一体,于无声处见真技。本文从影像构思、氛围营... 有别于以往影像的精致和犀利,对于张艺谋导演的《一秒钟》,摄影指导赵小丁选择了一种真实、朴素的手法进行影像创作,舍去了美的形式感,却呈现出特殊年代的诗意影像,将技术、细节与情感融为一体,于无声处见真技。本文从影像构思、氛围营造、数字摄影运用等方面探索《一秒钟》的影像创作方法和赵小丁的影像美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摄影 《一秒钟》 赵小丁 纪实风格 返璞归真
原文传递
滚烫的生命,冰冷的死亡——接受美学视阈下的《南京!南京!》 被引量:1
13
作者 安悦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55-56,共2页
作为纪录片风格的爱国主义电影,《南京!南京!》展现的是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历史事件。其纪录片般真实的美学风格承载着真实的巨大力量,却又带给观众几乎痛苦的观影体验。文章从接受主义美学的视角,对于电影《南京!南京!》的美学风格、叙... 作为纪录片风格的爱国主义电影,《南京!南京!》展现的是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历史事件。其纪录片般真实的美学风格承载着真实的巨大力量,却又带给观众几乎痛苦的观影体验。文章从接受主义美学的视角,对于电影《南京!南京!》的美学风格、叙事视角等方面展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主义 纪录片风格 叙事视角
下载PDF
新世纪中国纪实动画的图像风格研究
14
作者 李雅宁 孙亮 《丝网印刷》 2023年第16期115-117,共3页
近年纪实动画数量日益增多,且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文章主要探索纪实动画在角色造型、图形设计、色彩运用等图像风格上的呈现,以期为纪实动画扩展创作、为主流媒体“破圈”拓宽创新思路。
关键词 纪实动画 图像风格 色彩
下载PDF
纪实与艺术:贝叶挂毯图像与风格探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牛天越 杨锦华 《艺术生活》 2022年第5期50-55,共6页
贝叶挂毯是一幅长约70m,宽约0.5m的绣花布,这件作品讲述了诺曼底征服英格兰这一历史事件,以及最著名的黑斯廷斯战役,其中约有70个场景。它是由威廉的兄弟奥多主教于1070年委托在英国制造,现存于法国诺曼底贝叶市博物馆。挂毯本身作为图... 贝叶挂毯是一幅长约70m,宽约0.5m的绣花布,这件作品讲述了诺曼底征服英格兰这一历史事件,以及最著名的黑斯廷斯战役,其中约有70个场景。它是由威廉的兄弟奥多主教于1070年委托在英国制造,现存于法国诺曼底贝叶市博物馆。挂毯本身作为图像史的一种载体,同时也是一件艺术品,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挂毯本身作为盎格鲁-萨克逊艺术和诺曼艺术风格的交融的重要见证,揭示了中世纪匠人对于历史事件的态度和艺术形式的处理。西方后世艺术批评家对挂毯的态度,见证了从古物研究转向多元的、开放的、趣味的艺术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挂毯 纪实 艺术风格 审美价值
下载PDF
语文美育风格选择的积极效应与局限性——以20世纪80年代中语教材题材选择为中心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岚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1期67-72,共6页
受时代社会主体和主流文化投影进去的审美倾向的影响,中学语文教材题材内容集中表现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的时代主调,其美学形态就是崇高—壮美,这在纪实性文体上表现尤为明显。中学纪实文学题材自身的祟高、壮美的审美属性,以... 受时代社会主体和主流文化投影进去的审美倾向的影响,中学语文教材题材内容集中表现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的时代主调,其美学形态就是崇高—壮美,这在纪实性文体上表现尤为明显。中学纪实文学题材自身的祟高、壮美的审美属性,以及作家对先进思想意义的着意开掘,服从于伟大历史实践的要求,服从于现实性很强的审美教育目的。中学纪实文学的英雄肯定、壮美祟尚,预期着综合性的美感效应,也就是希望通过文学的艺术魅力,感染教育对象,激起审美反应,在特定的审美场中建立起一种审美关系,以达到潜移默化地陶冶和教育青少年学生的目的。中学语文纪实文学相对集中的主题、明显的审美倾向,反映了先进阶级的审美理想,也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然而,中学纪实文学的题材有待拓宽,主题有待丰富和深化,风格有待多样化,艺术手段有待现代化,这些都是语文美学亟待解决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 纪实文学 语文美育 风格选择 壮美—崇高 审美预期 片面性
下载PDF
论影视艺术真实性标准的美学细化
17
作者 常勤毅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23-28,共6页
将有关影视艺术(电影、电视剧)真实性的笼统、空泛、缺少可操作性的所谓标准从美学角度进一步细化。将影视作品分为纪实型、叙事型、浪漫型和现代型;作为反映一种完整运动过程的艺术活动应该涵盖生活的真实境、艺术家的真实情、作品... 将有关影视艺术(电影、电视剧)真实性的笼统、空泛、缺少可操作性的所谓标准从美学角度进一步细化。将影视作品分为纪实型、叙事型、浪漫型和现代型;作为反映一种完整运动过程的艺术活动应该涵盖生活的真实境、艺术家的真实情、作品的真实性和观众的真实感这四个层次;而在四类影视作品的横向比较和四个艺术活动层次的纵向考察中,将纪实性与叙事型影视作品进行异同性标准细化,将纪实型、叙事型与浪漫型影视作品进行差异性标准细化、将浪漫型与现代型影视作品进行区别性标准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艺术 真实性标准 美学细化 纪实型 叙事型 浪漫型 现代型 异同性 差异性 区别性
下载PDF
浅析电视纪录片的文学属性
18
作者 周京辉 郑宏如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63-65,70,共4页
围绕电视纪录片的自身特点,剖析了电视纪录片与其它新闻类电视节目最突出的不同之处——强烈的文学属性,从观念、风格、语言、结构、题材、创作方法等方面,阐述了电视纪录片是如何表现其文学属性的,以及电视纪录片与真正的文学作品之间... 围绕电视纪录片的自身特点,剖析了电视纪录片与其它新闻类电视节目最突出的不同之处——强烈的文学属性,从观念、风格、语言、结构、题材、创作方法等方面,阐述了电视纪录片是如何表现其文学属性的,以及电视纪录片与真正的文学作品之间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纪录片 文学属性 观念 风格 创作方法
下载PDF
夏德的汉语研究:对欧洲语言研究的传承与反思
19
作者 龚婧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5-123,156,157,共11页
在18-19世纪欧洲的语言、哲学研究领域,汉语被看做是停滞、低级的语言,也因为其语言系统与欧洲语言的重大差别被欧洲学者判定为难学。19世纪下半叶开始,更多欧人来华,遵循欧洲语言研究方法,学习和研究实际使用中的汉语。夏德从语言事实... 在18-19世纪欧洲的语言、哲学研究领域,汉语被看做是停滞、低级的语言,也因为其语言系统与欧洲语言的重大差别被欧洲学者判定为难学。19世纪下半叶开始,更多欧人来华,遵循欧洲语言研究方法,学习和研究实际使用中的汉语。夏德从语言事实出发,用欧洲语法框架来分析和归纳“文件”体汉语的用法规律,体现了历史比较语言学拟构和描写的视角与方法。夏德通过考察“文件”体汉语深入思考汉语的特性,强调汉语与印欧语一样具有自身的语法规则,并处在发展变化中。夏德同时强调汉语与欧洲语言的异质性,反对在深入了解汉语特点之前,在历史与比较框架中简单、生硬地套用语法规则。这也注定了夏德的汉语及中国研究观点无法被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主流学术界所承认和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德 汉语研究 “文件”体
原文传递
严摒“戏说”与“编造”的帝王画卷——评萧重声《隋炀大帝》的审美风范
20
作者 傅德岷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4-27,共4页
《隋炀大帝》以纪实文学的手法,严摒“戏说”与“编造”,再现了隋炀帝矛盾复杂的性格和鲜为人知的本来面目,既肯定了他在统一中国、建设国家方面的功绩,又批判了他凶残荒淫等劣行。作品宏伟壮阔,厚重深刻,具有融文、史、哲于一体的审美... 《隋炀大帝》以纪实文学的手法,严摒“戏说”与“编造”,再现了隋炀帝矛盾复杂的性格和鲜为人知的本来面目,既肯定了他在统一中国、建设国家方面的功绩,又批判了他凶残荒淫等劣行。作品宏伟壮阔,厚重深刻,具有融文、史、哲于一体的审美风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炀大帝 纪实文学 文史哲 审美风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