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人文背景下“远距离可视化阅读”探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胡悦融 马青 +3 位作者 刘佳派 梁书涵 何流 王晓光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共9页
"远距离阅读"是一种新型文献阅读和理解方式,主张通过计算机处理原文,生成新的概要性内容,以支撑读者理解或学术研究。文章介绍文学类文本的"远距离可视化阅读"理论与实践,结合案例分析远距离可视化阅读面临的问题... "远距离阅读"是一种新型文献阅读和理解方式,主张通过计算机处理原文,生成新的概要性内容,以支撑读者理解或学术研究。文章介绍文学类文本的"远距离可视化阅读"理论与实践,结合案例分析远距离可视化阅读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距离阅读 文本可视化 数字人文 文本挖掘
下载PDF
数字人文视域下文化遗产图像远读可视化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侯西龙 王晓光 段青玉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4-64,共11页
[目的/意义]文化遗产图像是人类文化记忆的重要资源载体和表现形式,是人文学科研究的关键研究材料和重要研究对象。数字人文视域下,对文化遗产图像远读可视化开展系统性调研,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远读的概念,推动对海量文化遗产图像的数... [目的/意义]文化遗产图像是人类文化记忆的重要资源载体和表现形式,是人文学科研究的关键研究材料和重要研究对象。数字人文视域下,对文化遗产图像远读可视化开展系统性调研,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远读的概念,推动对海量文化遗产图像的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实现对其价值的挖掘。[方法/过程]首先,从数字人文的远读理念出发分析文化遗产图像远读可视化的基础理论;其次,提出文化遗产图像远读可视化的构成框架,采用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开放编码等方法,从远读可视化任务、可视化交互、图像视觉特征与属性、用户以及视觉呈现等维度对文化遗产图像远读可视化进行较为全面的剖析;再次,探讨文化遗产图像远读可视化的阅读路线与阅读结构;最后,总结梳理文化遗产图像远读可视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结果/结论]远读已经运用在对文化遗产图像资源的分析与展示等方面,同时注重远读与细读的结合。对文化遗产图像远读可视化的阅读可以分为扁平型和递进型两种结构。文化遗产图像远读可视化仍具有较强的实验性质,在理论指导、智能化技术与方法应用、可视化交互与支撑人文研究等方面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图像资源 远读 数据可视化 数字人文
原文传递
世界文学、距离阅读与文学批评的数字人文转型——弗兰克·莫莱蒂的文学理论演进逻辑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晓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4-124,共11页
莫莱蒂是当今最具争议的世界文学学者之一。与他人相较,其世界文学不是"实存性"的,而是"观念性"的。从观念性出发,莫莱蒂将世界文学视作全球化时代整体性思考文学演化的思维方式,也是亟需新的批评方法予以解决的问... 莫莱蒂是当今最具争议的世界文学学者之一。与他人相较,其世界文学不是"实存性"的,而是"观念性"的。从观念性出发,莫莱蒂将世界文学视作全球化时代整体性思考文学演化的思维方式,也是亟需新的批评方法予以解决的问题本身。作为莫莱蒂破解世界文学难题的方法,"距离阅读"以其"二手阅读"、大规模阅读、协作阅读和计算批评的症候,表征了阅读对象、阅读主体和阅读方法的范式革命,从而促成文学批评的数字人文转型。从世界文学、距离阅读到数字人文,莫莱蒂不仅展现出清晰的理论演进逻辑和理想色彩,而且构建了新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克·莫莱蒂 世界文学 距离阅读 数字人文
下载PDF
论莫莱蒂的远读及其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都岚岚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9-193,共15页
自美国意大利裔学者弗兰科·莫莱蒂2000年在其论文"世界文学的猜想"中提出"远读"概念以来,远读在西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成为大数据时代文学研究的新范式。本文从莫莱蒂的世界文学观入手,对莫莱蒂为什... 自美国意大利裔学者弗兰科·莫莱蒂2000年在其论文"世界文学的猜想"中提出"远读"概念以来,远读在西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成为大数据时代文学研究的新范式。本文从莫莱蒂的世界文学观入手,对莫莱蒂为什么提出远读的方法、其主要贡献是什么、在哪些地方引发了争议,以及目前远读在数字人文领域的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评析,认为莫莱蒂的研究尽管引发了争鸣,但他所作的概念和实践上的创新具有引领世界文学研究前沿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科·莫莱蒂 远读 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数字人文的理论与方法之争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点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5,共5页
"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作为新世纪的一门新兴研究领域代表着人文学者对我们所处的数字化时代的理性认可。数字人文既是方法,即使用数字化的手段来研究传统人文学科的课题,同时又是理论,因为数字人文学者的立场和目... "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作为新世纪的一门新兴研究领域代表着人文学者对我们所处的数字化时代的理性认可。数字人文既是方法,即使用数字化的手段来研究传统人文学科的课题,同时又是理论,因为数字人文学者的立场和目的反映了价值的选择。数字人文的未来是科学知识与非科学知识的糅合,离不开数字人文学者的创造性批评,而创造性批评离不开从传统人文领域发展而来的理论的启发和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理论 主体性 叙事知识 远读 创造性批评
下载PDF
贫困地区基层图书馆服务农村儿童阅读实践研究与策略建议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建华 张小雨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0,共7页
[目的/意义]深入到贫困地区村图书室开展农村儿童阅读服务实验研究,有利于发现促进基层图书馆建设的有效策略。[方法/过程]研究者以志愿者身份,利用寒假,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村图书室为返乡过春节的中小学生开展作业辅导和系列阅读活动... [目的/意义]深入到贫困地区村图书室开展农村儿童阅读服务实验研究,有利于发现促进基层图书馆建设的有效策略。[方法/过程]研究者以志愿者身份,利用寒假,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村图书室为返乡过春节的中小学生开展作业辅导和系列阅读活动。[结果/结论]志愿者介入能够有效激活基层服务点,建议贫困地区基层图书馆:①因地制宜建设基层图书馆阅读服务体系,重点抓好乡镇分馆的专业化建设、管理和运行,引进专业人才指导全县的阅读服务;②设置相对独立的阅读空间,以利于管理和运行;③为村图书室配置符合农村儿童需要的阅读资源;④组织高校学生在寒暑假期间担任乡镇分馆和村图书室的阅读服务志愿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基层图书馆 农村儿童阅读服务 阅读推广 专业阅读服务人才
原文传递
数字人文研究方法争议浅析——以宋词流派特征远距离阅读项目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苏文成 卢章平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28,43,共8页
文章以笔者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信息学院泰德·安德伍德教授的数字人文课程上开展的宋词流派特征远距离阅读项目为例,综合调研国内外文献,总结数字人文方法应用中的争议点,探讨算法机械性、研究方法与主题互动性弱、人文学科属... 文章以笔者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信息学院泰德·安德伍德教授的数字人文课程上开展的宋词流派特征远距离阅读项目为例,综合调研国内外文献,总结数字人文方法应用中的争议点,探讨算法机械性、研究方法与主题互动性弱、人文学科属性遭削减等现阶段数字人文方法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研究方法 争议 宋词流派 远距离阅读
下载PDF
从概念模型到计算批评:数字时代的“世界文学”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赵薇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66,共19页
本文以弗朗科·莫莱蒂等人的探索为中心,尝试用"世界文学"问题来检视"莫莱蒂道路"的得失,发现其早期实证化探索所面临的悖论和难度,追踪它随后汇入数字人文大潮的轨迹。从世界文学最棘手的方法论问题入手,可以... 本文以弗朗科·莫莱蒂等人的探索为中心,尝试用"世界文学"问题来检视"莫莱蒂道路"的得失,发现其早期实证化探索所面临的悖论和难度,追踪它随后汇入数字人文大潮的轨迹。从世界文学最棘手的方法论问题入手,可以发现"远读"这一自法国年鉴学派的书籍史研究中舶来的观念,是如何被视为解决比较文学危机的有效手段却终究搁浅的;而其后具备了"文化分析学"面向的数字人文,则有可能将"世界文学"这一抽象而雄心勃勃、或停留在经验层面的观念,发展成为可付诸生产性实践的计算批评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远读 实证化 数字人文 计算批评
原文传递
“远读”的原意:基于《远读》的引文和原文的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向帆 何依朗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4-48,43,共6页
近来《远读》一书在中国被大量论文所引用。从大部分论文来看,"远读"概念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介入文本分析的重要方法和理论。相当多的引用存在不严谨问题,令人怀疑《远读》中"远读"的原意是否与中文学者的理解相一... 近来《远读》一书在中国被大量论文所引用。从大部分论文来看,"远读"概念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介入文本分析的重要方法和理论。相当多的引用存在不严谨问题,令人怀疑《远读》中"远读"的原意是否与中文学者的理解相一致。文章比对涉及《远读》的中文论文与《远读》英文原文,在辨明正误的过程中追寻真意。研究发现:《远读》可以被理解为量化分析在文学研究中的早期实践形成过程;但《远读》中的"远读"不包括对计算机数字技术处理的内容,也不是一个成熟的理论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读 莫莱蒂 莫雷蒂
下载PDF
细读、粗读与远读:从传统阅读到数字人文的范式演变
10
作者 夏明宇 《图书与情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6,共9页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文化与接续文明的重要手段。技术、物质、思想等的瞬息万变,使得阅读主体、阅读载体及阅读媒介也发生变革,由此而引发了阅读方法的范式演变。在传统纸媒阅读时代,崇尚逐字逐句的“细读”,同时辅以概览式的“粗读”。...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文化与接续文明的重要手段。技术、物质、思想等的瞬息万变,使得阅读主体、阅读载体及阅读媒介也发生变革,由此而引发了阅读方法的范式演变。在传统纸媒阅读时代,崇尚逐字逐句的“细读”,同时辅以概览式的“粗读”。但在屏幕阅读时代,随着计算技术的突飞猛进,开展大数据阅读的“远读”方法,不知不觉地影响了大众的阅读生活。文章拟就细读、粗读与远读的关系与内涵进行梳理与探讨,试图揭示阅读范式生成与演变的内在逻辑,以及如何在数字人文语境下理性应对阅读方法的时代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读 粗读 远读 数字人文 范式
下载PDF
媒介构造与范式生产:“远读”方法的演变及其前景 被引量:5
11
作者 郑楠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4-112,共9页
弗朗科·莫莱蒂所提出的“远读”对西方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学者多将之归结为数字人文研究的一部分,而鲜有人指出远读单独作为研究方法的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以“阅读媒介”的概念来理解远读方法的演变过程。阅读媒介是一种信息... 弗朗科·莫莱蒂所提出的“远读”对西方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学者多将之归结为数字人文研究的一部分,而鲜有人指出远读单独作为研究方法的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以“阅读媒介”的概念来理解远读方法的演变过程。阅读媒介是一种信息反馈装置,具有改变读者文本认知的功能。远读方法的演变实则是不同的阅读媒介对研究者认知能力的改变:他人研究将文本转变为专家意见,量化分析将文本转变为数据,建构模型则在量化的基础上将数据转变为文学模型。一系列认知变化带来了研究方法的变化,远读方法在演变过程中融合了多学科的思维方式,具备了成为新文科研究范式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读 阅读媒介 量化分析 建模 新文科
下载PDF
科学技术与人文学术的辩证关系--兼论远读与细读的对立与互补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8-97,177,共11页
在不少人看来,科技与人文天然就是对立的,因而他们便对数字人文抱有偏见。毫无疑问,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数字人文带给我们的研究诸多便利,使我们摆脱了繁琐的资料追踪和检索,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研究对象的深入思考和理论阐释... 在不少人看来,科技与人文天然就是对立的,因而他们便对数字人文抱有偏见。毫无疑问,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数字人文带给我们的研究诸多便利,使我们摆脱了繁琐的资料追踪和检索,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研究对象的深入思考和理论阐释。用于世界文学研究,大数据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使我们得出世界文学发展的概貌,这已被美国学者莫瑞提提出的远读方法所证明。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远读方法的运用虽然有自己的长项,但在具体深入研究世界文学经典作家及其作品时,还必须辅之以细读方法,因此这两种方法可以形成一种互补关系。总之,数字人文并没有截然排斥人文,特别是那些文化和美学含量很高的优秀文学作品和人文学术著作,它们都是优秀的作家和学者倾心创作出来的,任何才华稍逊于他们的人都无法替代他们。翻译也是如此,即使机器和人工智能翻译也不能取代高级的文学和人文学术翻译。理想的文学研究应该是将远读与细读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互补关系,因为科技与人文本身就有着某种互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远读 细读 人文学术 世界文学研究
下载PDF
数字人文时代外国文学批评实践研究
13
作者 刘丽萍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5期224-227,共4页
数字人文,作为一种新兴的跨学科研究方法,融合了数字技术、人文科学与文学研究,为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人文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历程,随后分析了数字人文时代的外国文学批评实践策略,如... 数字人文,作为一种新兴的跨学科研究方法,融合了数字技术、人文科学与文学研究,为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人文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历程,随后分析了数字人文时代的外国文学批评实践策略,如远读法、文本数据挖掘、常量分析与定量辅助定性分析等,进一步讨论了数字人文如何帮助研究者更深入地探索外国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主题演变等,并反思当下数字化文学研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外国文学 跨学科 远读
下载PDF
何为数字人文教育?——以文学教育为中心的思考
14
作者 郑焕钊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13,共11页
数字人文教育围绕“数字环境与数字文明建构中的人文教育”这一中心议题,是围绕数字环境中人文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新形态与新问题而开展的教育教学实践,它寻求数字环境与人文价值的融合,是一种探索性和实验性的教育形式,将采取基于项目制... 数字人文教育围绕“数字环境与数字文明建构中的人文教育”这一中心议题,是围绕数字环境中人文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新形态与新问题而开展的教育教学实践,它寻求数字环境与人文价值的融合,是一种探索性和实验性的教育形式,将采取基于项目制的开展为中心的跨学科、实践性的教育路径。具体在文学教育中,数字人文教育将落实在基于数字文化经验的文学教育内容体系建设、“远读”与“细读”相结合的文学阅读方法的建构、加强数字叙事实践能力的培养三个层面。基于数字人文主义的教育宗旨,提升学生对数智技术的反思能力,以及对数字人文研究范式及其技术乐观主义立场的价值批判精神,将是数字人文教育深层次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环境 人文价值 远读 数字叙事能力 工具批判
下载PDF
从细读到远观:数智时代人文研究的新路向
15
作者 刘海涛 隆蝉忆 《当代修辞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50,共14页
新一代人工智能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改变着世界,并用不同于人类数千年习惯的方式在重新定义知识,特别是有关人类“软件”系统运作的知识。本文聚焦数智时代的人文研究,首先讨论人文学科的内涵与本质,通过探讨人文学科与数字技术的关系,... 新一代人工智能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改变着世界,并用不同于人类数千年习惯的方式在重新定义知识,特别是有关人类“软件”系统运作的知识。本文聚焦数智时代的人文研究,首先讨论人文学科的内涵与本质,通过探讨人文学科与数字技术的关系,旨在进一步厘清数字人文的根本任务。以作者团队研究成果为主线,展示了数字人文视角下的人文研究实践,并深入探讨数智时代下人文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如果人文的根本任务也在于发现“模式”,那么数字人文可能就不仅仅是把一本书或一幅画数字化到计算机里,而须从“细读”向“远观”迈进。文科工作者要抓住时代机遇,通过“数据+可视化”的透镜发现人文规律,为人工智能及现代化建设贡献人文学者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数字人文 远观 模式 知识
原文传递
数字人类学视域下的产品创新设计
16
作者 李秋华 唐林涛 《设计》 2024年第5期70-72,共3页
应用大数据思维为产品创新设计探索新方法,旨在推动大数据与产品创新设计理论的发展。运用跨学科的方法,归纳了数字人类学视域下大数据对产品创新设计的启发与价值。提出了大数据从生活方式、全景图和远读3个方面驱动了产品创新设计。... 应用大数据思维为产品创新设计探索新方法,旨在推动大数据与产品创新设计理论的发展。运用跨学科的方法,归纳了数字人类学视域下大数据对产品创新设计的启发与价值。提出了大数据从生活方式、全景图和远读3个方面驱动了产品创新设计。产品创新设计将从对物的设计转向对数字化生活方式的设计,大数据驱动产品创新设计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创新设计 人类学 生活方式 全景图 远读
下载PDF
莫莱蒂的文学地图学与“远读”
17
作者 陆扬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34,共11页
莫莱蒂近年倡导以“远读”的方法,来推行他的“世界文学”构想。在《欧洲小说地图:1800-1900》中,他提出走向一种文学地理学,确切地说,应该是文学地图学。莫莱蒂认为地图可将地理与文学之间的隐藏脉络彰显出来,使读者在文学中见前所之... 莫莱蒂近年倡导以“远读”的方法,来推行他的“世界文学”构想。在《欧洲小说地图:1800-1900》中,他提出走向一种文学地理学,确切地说,应该是文学地图学。莫莱蒂认为地图可将地理与文学之间的隐藏脉络彰显出来,使读者在文学中见前所之未见。这一凭借地图给文学作微观量化分析的使命感,受皮尔士和布罗代尔的影响明显。依据查尔斯·布斯的伦敦地图来读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依据罗伯特·帕克的巴黎地图来读巴尔扎克的《幻灭》,是其中两例。在《远读》中,莫莱蒂提出“远读”可让读者聚焦较文本小得多或大得多的单元,诸如方法、主体、修辞手法,或文类和体系。这是针对英美文学批评的细读传统,通过量化分析的方法,来解释庞大文本体系中的类别因素和各式各样形式元素的相互作用,进而建构一种“数字人文”。很大程度上,毋宁说它也是后结构主义鼓吹主体消失之后的另一种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莱蒂 地图 吕西安 远读 现代小说
下载PDF
远读与元数据:大数据时代翻译知识传播研究
18
作者 耿强 王瑶 《外国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95,共14页
大数据时代翻译知识生产在数量和时间两个维度给翻译知识的跨语言传播带来了挑战:一方面,它使得传统翻译书评这种优选个别文本进行细读的质性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值得怀疑;另一方面,翻译知识生产所产生的大量元数据乏人问津。本文强调指出... 大数据时代翻译知识生产在数量和时间两个维度给翻译知识的跨语言传播带来了挑战:一方面,它使得传统翻译书评这种优选个别文本进行细读的质性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值得怀疑;另一方面,翻译知识生产所产生的大量元数据乏人问津。本文强调指出,元数据是大数据时代翻译知识生产的副文本,必须使用技术手段才能将其转化为信息和知识。基于此,本文以远读作为途径和方法,结合现代数字技术手段和质性分析的方法,对近6年国外英语翻译学术论著的元数据进行采集、整理与分析,以便在研究途径、方法和结论方面为研究翻译知识的国际生产与跨文化传播提供一种认知参照和路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读 大数据时代 翻译知识传播 元数据 翻译书评
原文传递
世界文学的“计算批评”——莫莱蒂的远距离阅读新论
19
作者 高树博 《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5,共12页
莫莱蒂批判“细读”以神圣方式对待少数经典文本,倡导以“远距离阅读”把握世界文学的大量财富和多样性。远距离阅读致力于文本关系,并将其转变为数据,以建构抽象模型。莫莱蒂试图通过掌控庞大的数据材料,实现更大规模的知识生产,从而... 莫莱蒂批判“细读”以神圣方式对待少数经典文本,倡导以“远距离阅读”把握世界文学的大量财富和多样性。远距离阅读致力于文本关系,并将其转变为数据,以建构抽象模型。莫莱蒂试图通过掌控庞大的数据材料,实现更大规模的知识生产,从而在更大的地理规模和历史系统中观察文学的运行状况。由此,世界文学在远距离阅读中被图表化了:数量图表、空间图表、形态图表等。某种程度上,莫莱蒂的文学社会学是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的回应。同时,在阅读理论的革新中,远距离阅读可谓独树一帜:莫莱蒂拒绝被划入“数字人文”这一“伞状术语”的阵营,而称自己的研究路径为“计算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莫莱蒂 远距离阅读 数据 形式唯物主义
原文传递
“焦点+上下文”可视化分析:数字历史集合的关联与探索——兼谈数字人文的演进与实践 被引量:5
20
作者 曹进军 《情报资料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48,共10页
文章针对数字人文研究现状,进一步论述其演进历程、特征与实质,以实证的方式践行数字人文的研究。综述数字人文的演进过程:从第一波的定量研究到第二波的定性、解释、经验、情感和特征生成;以及第三波的探索试验路径,集中在计算媒介中... 文章针对数字人文研究现状,进一步论述其演进历程、特征与实质,以实证的方式践行数字人文的研究。综述数字人文的演进过程:从第一波的定量研究到第二波的定性、解释、经验、情感和特征生成;以及第三波的探索试验路径,集中在计算媒介中形态的优先计算;在解读"数字人文宣言2.0"的基础上,探究数字人文边界领域的多样性;最后以"数字历史集合的关联与探索——二战中的荷兰"实证数字人文的历史研究实践:使用开源框架,以"时间引用-隐式事件"关联不同的历史集合,通过"焦点+上下文"可视化分析的方法来进行历史观点的泛读与精读。案例展示了数字历史研究的一般性方法与活动:发现、评注、比较、引用、抽样统计、表征,图示与可视化系统构建,为数字人文的实践提供了可实现的思路;同时提出了数字人文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边界领域 跨学科 泛读 开源 可视化 历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