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公藤甲素与双氢青蒿素配伍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免疫学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易剑峰 吕爱平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49-51,共3页
目的:从病理及免疫学的角度观察小剂量的雷公藤甲素与双氢青蒿素配伍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影响,探讨能否通过减少雷公藤甲素的用量而降低药物的毒性。方法: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甲素高、低剂量组,雷公藤... 目的:从病理及免疫学的角度观察小剂量的雷公藤甲素与双氢青蒿素配伍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影响,探讨能否通过减少雷公藤甲素的用量而降低药物的毒性。方法: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甲素高、低剂量组,雷公藤甲素双氢青蒿素高、中、低剂量组)。动物模型用弗氏完全佐剂于SD大鼠右后足跖皮内诱导关节炎发生。给药组治疗1个月后取血并处死动物,取关节进行病理学分析,并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踝关节软骨上的IL-6、TNF-α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甲素双氢青蒿素配伍可明显抑制AA大鼠的关节病理损伤,能显著降低外周血CD4+、CD4+/CD8+水平及降低踝关节软骨上的IL-6、TNF-α的表达(P<0.01),且与雷公藤甲素高剂量组比较则无差异(P>0.05),优于雷公藤甲素低剂量组(P<0.05)。结论:通过与双氢青蒿素配伍可以减少雷公藤甲素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双氢青蒿素 配伍 佐剂性关节炎 实验研究 免疫学
下载PDF
青蒿琥酯在奶牛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与代谢 被引量:8
2
作者 霍继曾 夏文江 +1 位作者 薛明 周宗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25-227,共3页
青蒿琥酯(artesunate,AS)是抗疟新药青蒿素的一个活性衍生物。近年来我国兽医工作者将其用于治疗牛羊泰勒氏焦虫病及双芽、巴贝斯焦虫病、鸡球虫病和耕牛血吸虫病,也收到了满意的效果。AS在大白鼠、兔、狗及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已见... 青蒿琥酯(artesunate,AS)是抗疟新药青蒿素的一个活性衍生物。近年来我国兽医工作者将其用于治疗牛羊泰勒氏焦虫病及双芽、巴贝斯焦虫病、鸡球虫病和耕牛血吸虫病,也收到了满意的效果。AS在大白鼠、兔、狗及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已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药代动力学 代谢
下载PDF
蒿甲醚、蒿琥酯及其代谢产物双氢青蒿素在血浆中的薄层扫描定量法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来舜 曾衍霖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75-78,共4页
报道了用薄层密度扫描定量法同时测定血浆中蒿甲醚(MDA)和双氢青蒿素(DHA)(A);蒿琥酯(AS)和DHA(B)以及单独测定DHA (C)的分析方法。线性范围除B法中AS为0.1至3.5μg外,余均为0.1至4.0μg(r均大于0.99,p<0.005)。检测限A法均为0.03μ... 报道了用薄层密度扫描定量法同时测定血浆中蒿甲醚(MDA)和双氢青蒿素(DHA)(A);蒿琥酯(AS)和DHA(B)以及单独测定DHA (C)的分析方法。线性范围除B法中AS为0.1至3.5μg外,余均为0.1至4.0μg(r均大于0.99,p<0.005)。检测限A法均为0.03μg;B、C法均为0.01μg。MDA和DHA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2.8和92.2%;AS和DHA分别为95.5和89.2%;DHA为96%(c.v.均在6%以内)。并进行了大鼠DHA,MDA和DHA及AS和DHA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各自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甲醚 蒿琥酯 双氢青蒿素 测定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醚化法制备蒿甲醚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雪芳 夏都灵 +2 位作者 刘国柱 李颉 李元勋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8年第2期36-38,共3页
采用正交试验法和HPLC分析技术,对蒿甲醚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以蒿甲醚收率和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双氢青蒿素醚化的因素进行研究,其醚化的最佳条件为A2B3C4D1,即甲醇与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1∶2;双氢青蒿素与三氟乙酸的量之比为10∶1;反... 采用正交试验法和HPLC分析技术,对蒿甲醚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以蒿甲醚收率和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双氢青蒿素醚化的因素进行研究,其醚化的最佳条件为A2B3C4D1,即甲醇与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1∶2;双氢青蒿素与三氟乙酸的量之比为10∶1;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1.5h。该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醚化作用 蒿甲醚 正交试验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密度泛函方法研究双氢青蒿素的分子光谱与药物活性 被引量:3
5
作者 龙威 黄银飞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1期39-48,共10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和6-311+G(d,p)基组,对双氢青蒿素分子的UV-Vis,ECD,IR,拉曼,1HNMR和荧光光谱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模拟绘制,并获得了分子的热力学性质参数.自然原子电荷(NBO)的计算表明,28C、10O、43O、44O等原子很可能是亲...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和6-311+G(d,p)基组,对双氢青蒿素分子的UV-Vis,ECD,IR,拉曼,1HNMR和荧光光谱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模拟绘制,并获得了分子的热力学性质参数.自然原子电荷(NBO)的计算表明,28C、10O、43O、44O等原子很可能是亲电试剂的活性位点,而亲核试剂的主要活性位点为2C、32C,整个分子也可以作为亲电试剂去进攻其他分子.Fukui函数计算表明43O、44O、2C、10O、3C等是双氢青蒿素分子中发挥药效的活性中心.分子的结构决定药效的发挥,这种特殊的三环结构协同作用,为新型药物分子性质的理论解释提供了新的科学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密度泛函 电子光谱 量子化学
下载PDF
高效液相-柱后衍生化法同时测定双氢青蒿素和哌喹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婧 王锐利 +1 位作者 申薇薇 张淑秋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双氢青蒿素和哌喹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柱后衍生化-紫外检测法,流动相为乙腈:甲醇:醋酸钠缓冲液(65:20:15,pH4.0),流速0.8ml/min;衍生化试剂为1mol/LKOH的90%乙醇溶液,流速0.3ml/min;衍生化反应体系包括三通阀...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双氢青蒿素和哌喹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柱后衍生化-紫外检测法,流动相为乙腈:甲醇:醋酸钠缓冲液(65:20:15,pH4.0),流速0.8ml/min;衍生化试剂为1mol/LKOH的90%乙醇溶液,流速0.3ml/min;衍生化反应体系包括三通阀和6m长的聚醚醚酮管以及超级恒温水浴,流动相所载药物在柱后与衍生试剂经过三通实现混合后在70℃水浴的聚醚醚酮管中反应1min,然后进入检测器;柱温35℃,检测波长289nm。结果双氢青蒿素在3.0~300μ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以峰面积对双氢青蒿素浓度进行线性回归,方程为A=3544.3C+3846.4,r=0.9999;同时,哌喹在6.8~680μ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以峰面积对哌喹浓度进行线性回归,方程为A=7217.1C+28115,r=0.9996;对两种药物测定的日内、日间精密度相对平均偏差(RSD)均小于2%;平均回收率均在98%~102%之间。结论该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准确性及重现性均符合药典要求,可为各种复方制剂中双氢青蒿素及哌喹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制剂 色谱法高效液相 双氢青蒿素 哌喹
下载PDF
用SYBR green Ⅰ法和流式细胞术体外评价3种青蒿素类药物的抗疟活性 被引量:2
7
作者 薛丹 程慧芳 +3 位作者 毋海兰 赵青 王锐利 张淑秋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18-222,共5页
目的 用SYBR green Ⅰ法和流式细胞术评价3种青蒿素类药物对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的抗疟活性. 方法 采用SYBR green Ⅰ法观察不同浓度的青蒿素(arteminisinin,ART)、蒿甲醚(artemether,AM)及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对... 目的 用SYBR green Ⅰ法和流式细胞术评价3种青蒿素类药物对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的抗疟活性. 方法 采用SYBR green Ⅰ法观察不同浓度的青蒿素(arteminisinin,ART)、蒿甲醚(artemether,AM)及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对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增殖的抑制作用.ART、AM、DHA的抑制浓度依次为6、6×10^-1、6×10^-2、6×10^-3、6×10^-4 μmol/L,4、4×10^-1、4×10^-2、4×10^-3、4× 10^-4 μmol/L及3×10^-1、3×10^-2、3×10^-3、3×10^-4、3×10^-5 μmol/L,设空白组与对照组.体外药物作用72 h后,SYBR green Ⅰ法测得其抑制率,用50%抑制浓度(50% inhibitory concentraton,IC50)及95%抑制浓度(95% inhibitory concentraton,IC95)反映其抑制作用,并与流式细胞术所测得的疟原虫DNA含量的变化进行比较. 结果 SYBR green Ⅰ法结果显示其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ART、AM与DHA的IC50值分别为11.29、3.32、0.66 nmol/L,IC95值分别为42.55、17.89、4.02 nmol/L;流式细胞术结果中其DNA含量随药物浓度的降低而增加,与SYBR green Ⅰ法结果一致且更具直观性. 结论 SYBR green Ⅰ法的灵敏性与流式细胞术的直观性可以满足体外测定抗疟药对疟原虫抑制作用的需要,均可适于抗疟药物体外活性评价;ART、AM与DHA的体外抗疟活性由高到低的次序为DHA>AM>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BR green Ⅰ法 流式细胞术 青蒿素 蒿甲醚 双氢青蒿素 恶性疟原虫
原文传递
双氢青蒿素通过下调NICD-1抑制胶质瘤生长 被引量:2
8
作者 皮雳 徐忠烨 程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445-1451,共7页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e,DHA)对人神经胶质瘤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人胶质瘤U251细胞株传代培养,设置空白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DAPT组和DHA(10、20、40、80μmol/L)实验组,应用CCK-8和FCM检测细胞增殖、周期...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e,DHA)对人神经胶质瘤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人胶质瘤U251细胞株传代培养,设置空白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DAPT组和DHA(10、20、40、80μmol/L)实验组,应用CCK-8和FCM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Western blot检测Notch1的胞内区域(NICD-1)及其下游靶蛋白Hes1的表达水平。建立裸鼠皮下胶质瘤模型(n=20),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MSO组、DAPT组、DHA(50、100 mg/kg)治疗组,每组5只,根据时间体积曲线计算各组抑瘤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NICD-1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DMSO组相比,实验组U251细胞增殖率显著下降,G1期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上升,S期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下降,早期凋亡率显著上升(P<0.05),NICD-1及Hes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均呈浓度依赖关系;DHA各治疗组的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速率及移植瘤组织内NICD-1表达显著低于DMSO对照组(P<0.05)。结论 DHA有效抑制人神经胶质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下调NICD-1表达抑制Notch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细胞 双氢青蒿素 NOTCH信号通路 NICD-1 增殖 凋亡 裸鼠
下载PDF
青蒿琥酯活性代谢产物双氢青蒿素的牛体代谢动力学 被引量:2
9
作者 薛明 夏文江 +1 位作者 霍继曾 周宗田 《中国兽药杂志》 2004年第7期1-3,共3页
健康奶牛与黄牛各 5头 ,分别单剂量静注 5mg/kg和 10mg/kg青蒿琥酯 ,用TLC法测定青蒿琥酯的活性代谢产物双氢青蒿素在牛血中的浓度。经统计矩方法计算分析双氢青蒿素的主要药动学参数 。
关键词 青蒿琥酯 活性代谢产物 双氢青蒿素 代谢动力学
下载PDF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青蒿琥酯及其代谢产物双氢青蒿素的含量 被引量:2
10
作者 江静舟 姚蓝 +5 位作者 张梦琪 茅晓寅 贾晶莹 陆川 刘罡一 余琛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70-974,共5页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青蒿琥酯及其代谢产物双氢青蒿素的浓度。方法以稳定同位素化合物氘4-青蒿琥酯和碳13,氘4-双氢青蒿素为内标,血浆样品经甲醇蛋白沉淀后进样分析。色谱柱为反相C18一体柱(4.0 mm×3.0 mm,5μ...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青蒿琥酯及其代谢产物双氢青蒿素的浓度。方法以稳定同位素化合物氘4-青蒿琥酯和碳13,氘4-双氢青蒿素为内标,血浆样品经甲醇蛋白沉淀后进样分析。色谱柱为反相C18一体柱(4.0 mm×3.0 mm,5μm),柱温为室温,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溶液,以1.5 mL·min-1的流速等度洗脱,进样量15μL。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扫描分析,青蒿琥酯和双氢青蒿素离子通道分别选择为m/z 402.2→267.2和m/z 302.2→267.2,内标氘4-青蒿琥酯和碳13,氘4-双氢青蒿素离子通道分别选择为m/z 406.2→267.2和m/z 307.2→272.2。结果青蒿琥酯和双氢青蒿素分别在1~1 000μg·L-1和3~3 00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分别为1μg·L-1和3μg·L-1。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9%,平均提取回收率在85.5%~96.0%范围内。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专一性好、操作简单,可用于人血浆中青蒿琥酯和双氢青蒿素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双氢青蒿素 同位素内标 色谱法 高压液相 串联质谱法
原文传递
应用PCR技术评价抗弓形虫药物的疗效 被引量:1
11
作者 严笠 甘绍伯 +1 位作者 齐志群 李爽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4-67,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PCR技术对药物治疗小鼠急性弓形虫感染的疗效进行了考核评价。方法 小鼠腹腔内感染RH株弓形虫速殖子 2× 10 3 ,8h后给予双氢青蒿素 75mg/kg d和双氢青蒿素 75mg/kg d联合磺胺嘧啶钠 10 0mg/kg d每日两次灌胃小鼠治... 目的 探讨应用PCR技术对药物治疗小鼠急性弓形虫感染的疗效进行了考核评价。方法 小鼠腹腔内感染RH株弓形虫速殖子 2× 10 3 ,8h后给予双氢青蒿素 75mg/kg d和双氢青蒿素 75mg/kg d联合磺胺嘧啶钠 10 0mg/kg d每日两次灌胃小鼠治疗 ,疗程 15d ,观察小鼠存活率 ,并于感染后第 9、15、31d取小鼠腹水及肝、脾和脑进行弓形虫PCR检测 ;于停药后5个月取存活小鼠脑再行弓形虫PCR检测。结果 双氢青蒿素联合磺胺嘧啶钠组小鼠存活率达 93% ,明显高于磺胺嘧啶钠组 (6 8 3% )及双氢青蒿素组 (0 % )。PCR检测可见小鼠腹水中除联合治疗组外 ,其余各组均可检测出特异弓形虫DNA ;但只有对照组和双氢青蒿素组小鼠的肝脏和脑中可检测出虫体DNA ,而脾脏中只有对照组可检出虫体DNA。结论 小鼠腹水的PCR检测结果与存活率和腹水虫体镜检结果一致 ,并弥补了镜下检查由主观造成的不足 ;肝、脾、脑等脏器的PCR检测也取得与存活率基本一致的结果 ;总之 ,本研究中的PCR检测结果较客观地反映药物对小鼠的疗效情况 ,为动物实验性弓形虫病的药物疗效考核提供了一个较为简便、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双氢青蒿素 药物治疗 PCR 弓形虫病
下载PDF
自制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涂药板有效期的考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政 陈沛泉 +1 位作者 符崇威 符林春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17-218,237,共3页
目的考察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涂药板对恶性疟原虫药敏作用的有效期。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Rieckmann体外微量法,用体外连续培养的FCC-1/HN株恶性疟原虫,定期对涂药板进行检测。结果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涂药板在存放0个月、6个月... 目的考察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涂药板对恶性疟原虫药敏作用的有效期。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Rieckmann体外微量法,用体外连续培养的FCC-1/HN株恶性疟原虫,定期对涂药板进行检测。结果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涂药板在存放0个月、6个月、1年和2年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89、7.23、5.82、7.49nmol/L和5.35、7.15、6.34、4.85nmol/L;完全抑制裂殖体形成的平均浓度(CIMC)分别为20.00、20.00、16.67、30.00nmol/L和20.00、20.00、16.67、15.00nmol/L。结论自制涂药板存放在4℃冰箱2年药效是基本稳定的,且使用方便,适合于现场应用,可作为恶性疟原虫对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敏感性的检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双氢青蒿素 青蒿琥酯 有效期 体外检测
下载PDF
还原青蒿素合并呋喃双胺的遗传毒性研究
13
作者 吴玲娟 宣尧仙 +2 位作者 李美春 李振发 李思温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4期208-212,共5页
口服预防血吸虫病药物青蒿-双胺的遗传毒理研究证明,小鼠分别口服青蒿-双胺、还原青蒿素和呋喃双胺,剂量为各自的1/50~1/5LD_(50),其微核出现率均<3‰,与阴性对照组无差异(P>0.05)。Ames试验表明,青蒿-双胺和呋喃双胺测试浓度为... 口服预防血吸虫病药物青蒿-双胺的遗传毒理研究证明,小鼠分别口服青蒿-双胺、还原青蒿素和呋喃双胺,剂量为各自的1/50~1/5LD_(50),其微核出现率均<3‰,与阴性对照组无差异(P>0.05)。Ames试验表明,青蒿-双胺和呋喃双胺测试浓度为0.1μg/皿以上时,对TA_(100)菌株出现阳性诱变性;而还原青蒿素没有发现阳性。致畸胎试验提示,药物有明显胚胎毒性。青蒿-双胺剂量为26.25~210mg/kg时,其死亡胚胎率为47.2—100%,但对存活胎鼠无致畸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青蒿素 呋喃双胺 变异性 致癌因素
下载PDF
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青蒿素最佳氢化条件
14
作者 韦国锋 黄祖良 +1 位作者 何有成 李振中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 优选青蒿素氢化最佳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 ,以双氢青蒿素收率及含量为考察指标 ,对影响青蒿素氢化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青蒿素最佳氢化条件为A1B2 C2 。结论 氢化温度 <10℃ ,还原剂用量为 1∶1,反应时间为 2h。
关键词 中草药 青蒿素 氢化作用 双氢青蒿素 温度 时间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治疗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疗效的进一步观察 被引量:27
15
作者 严笠 甘绍伯 +1 位作者 齐志群 李爽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70-75,共6页
本实验对双氢青蒿素治疗小鼠急性弓形虫感染的疗效进行了进一步考察。小鼠腹腔内感染 RH株弓形虫速殖子 2× 1 0 3,8h后给予单独双氢青蒿素 75mg/kg· d和双氢青蒿素 75mg/kg· d联合磺胺嘧啶钠1 0 0 mg/kg· d灌喂小... 本实验对双氢青蒿素治疗小鼠急性弓形虫感染的疗效进行了进一步考察。小鼠腹腔内感染 RH株弓形虫速殖子 2× 1 0 3,8h后给予单独双氢青蒿素 75mg/kg· d和双氢青蒿素 75mg/kg· d联合磺胺嘧啶钠1 0 0 mg/kg· d灌喂小鼠治疗 ,每日 2次 ,疗程 1 5天 ,观察小鼠存活率 ,并于感染后第 9、 1 5、 3 1天取小鼠腹水及肝脏进行虫体 PCR检测。双氢青蒿素联合磺胺嘧啶钠组小鼠存活率达 93 % ,与单独磺胺嘧啶钠 ( 2 0 0mg/kg·d)组存活率 ( 69.3 % )及单独双氢青蒿素 ( 75mg/kg·d)组存活率 ( 0 % )都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P<0 .0 1 )。 PCR检测可见小鼠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除联合治疗组外 ,其余各组均可检测出虫体DNA,但只有对照组和单独双氢青蒿素组小鼠的肝脏中可检测出虫体 DNA。结论 ( 1 )双氢青蒿素联合磺胺嘧啶钠以上述方式治疗小鼠急性弓形虫感染产生了协同作用 ,比两药单独治疗对小鼠的保护作用更好 ,能更快地清除腹腔中的弓形虫 ,并更有效地防止停药后的复发。( 2 )单独双氢青蒿素采用以上方案疗效不理想 ,只能延长小鼠存活时间。( 3 )以上各种治疗方案除单独双氢青蒿素组外 ,都可较好地清除小鼠肝脏中的虫体。( 4)本研究为双氢青蒿素临床治疗急性弓形虫感染提供了更具体、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双氢青蒿素 药物治疗 PCR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对AA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易剑峰 易少波 雷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外周血T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佐剂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将体重160~180 g的SD大鼠随机设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氨蝶呤对照组(1 mg.kg-1)、双氢青蒿素高、中、低剂量(11.2,5.6,2....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外周血T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佐剂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将体重160~180 g的SD大鼠随机设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氨蝶呤对照组(1 mg.kg-1)、双氢青蒿素高、中、低剂量(11.2,5.6,2.8 mg.kg-1)组,造模2周后灌胃给药,连续给药28 d,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结果:相较于正常组,模型组外周血CD4+T,CD4+T/CD8+T和血清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IL-4水平显著降低(P<0.01),CD3+T,CD8+T则无明显变化;高、中剂量双氢青蒿素组CD4+T所占百分比分别是(34.81±3.80)%,(34.92±5.14)%,CD4+T/CD8+T分别是2.21±0.43,2.27±0.48,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P<0.01);双氢青蒿素高、中、低剂量组血清INF-γ水平分别是(15.90±2.05),(16.27±2.11),(18.15±2.15)ng.L-1,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IL-4水平分别是(40.21±4.89),(40.04±4.56),(34.81±4.02)ng.L-1,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其调节作用在2.8~5.6 mg.kg-1范围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双氢青蒿素能有效改善AA大鼠T细胞功能紊乱状况,为其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T淋巴细胞 佐剂性关节炎
原文传递
双氢青蒿素对棘阿米巴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智群 姜超 +4 位作者 张晓玉 张阳 曲景灏 田磊 孙旭光 《眼科》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86-390,共5页
目的评价双氢青蒿素对棘阿米巴的体外抑制作用。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临床患者角膜分离的阿米巴虫株。方法体外培养阿米巴虫株,加入不同稀释浓度(3.2%、1.6%、0.8%、0.4%、0.2%、0.1%、0.05%、0.025%和0.0125%)的双氢青蒿素(DHA)共同... 目的评价双氢青蒿素对棘阿米巴的体外抑制作用。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临床患者角膜分离的阿米巴虫株。方法体外培养阿米巴虫株,加入不同稀释浓度(3.2%、1.6%、0.8%、0.4%、0.2%、0.1%、0.05%、0.025%和0.0125%)的双氢青蒿素(DHA)共同孵育,同时以洗必泰(CHG)和聚六甲基双胍(PHMB)做对照药物,通过转种阿米巴培养基和LIVE/DEAD染色观察药物对阿米巴活性的抑制作用。主要指标光学显微镜观察药物作用后虫体形态变化;LIVE/DEAD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阿米巴活性情况,计算最小杀包囊浓度(MCC)和最小杀滋养体浓度(MTAC)值,以及各MTAC和MCC水平下阿米巴虫株的累计分布率,即MTAC50或MCC50和MTAC90或MCC90。结果药物抑制后的阿米巴包囊干瘪皱缩,LIVE/DEAD法观察,受抑制的包囊呈红色,无活性。DHA组MTAC和MCC值范围均为0.05%~1.6%。MTAC50和MCC50值均为0.4%,MTAC90和MCC90值均为1.6%;CHG组MTAC值范围0.0125%~1.6%,MCC值范围0.0125%~0.8%,MTAC50和MCC50值分别为0.05%和0.1%,MTAC90和MCC90值均为0.8%。PHMB组MTAC值范围0.00625%~0.4%,MCC值范围0.00625%~0.2%,MTAC50和MCC50值均为0.025%,MTAC90和MCC90值均为0.2%。三组药物对不同阿米巴菌株的MCC和MTAC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342、0.459、0.469)。三组MTAC值总体比较DHA组最高,CHG组次之,PHMB组最低(F=3.813,P=0.035)。其中,DHA组高于PHMB组(P=0.011);DHA组和CHG组以及CHG组和PHM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和0.297)。三种药物组的MCC值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72,P=0.004),DHA组比CHG组高,DHA组比PHMB组高(P=0.017和0.001);CHG组与PHMB组无差异(P=0.325)。结论双氢青蒿素在体外对棘阿米巴有抑制作用,其临床治疗阿米巴性角膜炎的作用仍待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棘阿米巴 抑制作用
原文传递
青蒿琥酯片在健康人体中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晓芳 郝光涛 +9 位作者 张媛媛 高洪志 刘泽源 董瑞华 李媛媛 刘霏霏 田芳 张楠 戴冰 曲恒燕 《中南药学》 CAS 2016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评价2种剂型的青蒿琥脂片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双周期、自身交叉的试验设计。36例健康男性志愿者单次口服试验制剂(青蒿琥脂片,每片含青蒿琥酯100mg)或参比制剂(青蒿琥酯片,每片含青蒿琥酯50 mg),血... 目的评价2种剂型的青蒿琥脂片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双周期、自身交叉的试验设计。36例健康男性志愿者单次口服试验制剂(青蒿琥脂片,每片含青蒿琥酯100mg)或参比制剂(青蒿琥酯片,每片含青蒿琥酯50 mg),血浆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计算两者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青蒿琥酯和双氢青蒿素的线性范围均为2-1000 ng·m L-1,最低定量浓度为2 ng·m L-1,批内及批间精密度RSD&lt;15%;服用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后血浆中青蒿琥酯的Cmax分别为(321.36±148.23)、(321.3±182.34)μg·L-1;tmax分别为(0.59±0.69)、(0.77±0.65)h;t1/2分别为(0.72±1.57)、(0.35±0.24)h;AUC0-∞分别为(226.2±99.57)、(214.63±93.1)μg·h·L-1;AUC0-t分别(207.88±79.17)、(206.12±91.67)μg·h·L-1;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t、F0-∞分别为(108.11±54.6)、(96.01±45.97)%;双氢青蒿素的Cmax分别为(1068.17±424)、(1118.75±545.02)μg·L-1;tmax分别为(0.9±0.43)、(1.09±0.62)h;t1/2分别为(1.47±0.48)、(1.38±0.42)h;AUC0-∞分别为(2187.26±683.78)、(2110.23±509.82)μg·h·L-1;AUC0-t分别(2179.14±683.03)、(2100.42±509.72)μg·h·L-1;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t、F0-∞分别为(101.9±29.85)、(101.96±29.71)%。结论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片 青蒿琥酯 双氢青蒿素 HPLC-MS/MS法 生物等效性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对体外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毒性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智群 张晓玉 +2 位作者 张阳 曲景灏 孙旭光 《眼科》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评价双氢青蒿素对体外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体外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方法体外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加入不同稀释浓度(1.6%、0.8%、0.4%、0.2%、0.1%、0.05%和0.025%)的双氢青蒿素共同孵育,同时... 目的评价双氢青蒿素对体外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体外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方法体外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加入不同稀释浓度(1.6%、0.8%、0.4%、0.2%、0.1%、0.05%和0.025%)的双氢青蒿素共同孵育,同时以洗必泰和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做对照药物。在培养后2、6、24小时,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LIVE/DEAD染色观察药物作用后兔角膜上皮细胞的活性改变。主要指标细胞形态改变。结果培养后2、6小时,0.4%双氢青蒿素作用后的细胞出现圆化,细胞间隙加宽;0.0125%洗必泰作用后的细胞开始出现细胞间隙加宽,边界不清;0.003%PHMB作用后的细胞开始出现细胞边界不清,细胞内颗粒样改变。培养后24小时,0.1%的双氢青蒿素作用的角膜上皮细胞尚存在活性,0.025%的双氢青蒿素对角膜上皮细胞无明显影响。0.006%洗必泰和0.003%PHMB可导致角膜上皮细胞的死亡。结论双氢青蒿素对体外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的毒性较低,其对活体角膜细胞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角膜上皮细胞 细胞毒性
原文传递
对硝基苯甲酰还原青蒿素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作用
20
作者 张中建 宣尧仙 +2 位作者 俞少勇 徐潘生 吴玲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5期267-269,321,共4页
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后第7d,1次灌服对硝基苯甲酰还原青蒿素300mg/kg。结果表明:给药后4h童虫皮层即有变化,8h已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表皮水肿,皮层褶嵴融合,形成大量球状物或小泡。12h后皮层糜烂破溃剥落,并有白细胞附着于皮层损害处。... 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后第7d,1次灌服对硝基苯甲酰还原青蒿素300mg/kg。结果表明:给药后4h童虫皮层即有变化,8h已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表皮水肿,皮层褶嵴融合,形成大量球状物或小泡。12h后皮层糜烂破溃剥落,并有白细胞附着于皮层损害处。从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计算看,7~12d龄童虫生长基本停滞,而第13d又趋恢复。此结果为本药预防血吸虫病的最佳疗程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硝基苯甲酰还原青蒿素 日本血吸虫童虫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