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血管造影与DSA诊断肺隔离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梁欣 李卉 +2 位作者 张国滨 李明华 赵俊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16-820,共5页
目的评估64排CT血管造影(CTA)对肺隔离症(PS)的诊断价值。方法 43例疑似肺隔离症患者在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或手术前接受64排CTA检查。从患者及异常供血动脉方面评估CTA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 目的评估64排CT血管造影(CTA)对肺隔离症(PS)的诊断价值。方法 43例疑似肺隔离症患者在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或手术前接受64排CTA检查。从患者及异常供血动脉方面评估CTA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肺隔离症在CT平扫显示为囊性(5例)、实性(25例)或囊实性病灶(13例),病灶从1.5 cm至12 cm不等。CTA诊断37例患者为肺隔离症,6例为非肺隔离症。DSA和(或)手术显示37例患者为肺隔离症,6例为非肺隔离症。从患者方面评估,CTA诊断肺隔离症的准确率为97.7%,敏感度为97.3%的,特异度为100%,PPV为100%,NPV为85.7%。从异常供血动脉方面评估,CTA诊断肺隔离症的准确率为98.0%,敏感度为97.8%,特异度为100%,PPV为100%,NPV为85.7%。从患者、血管两方面比较,CTA与DSA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可以替代DSA用于术前诊断肺隔离症。CTA不仅能显示异常的供血动脉,而且可以提供异常肺实质、气管及周围肺气肿等具体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隔离症 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栓塞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娟 王蔚蔚 熊娟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58-260,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限制因素。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52例疑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DUS观察49条下肢深...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限制因素。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52例疑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DUS观察49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部位与DSA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96%,行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73(>0.65)。结论 CDUS具有无创、实时、安全可靠的特点,是诊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较为理想的方法。对CDUS结果阴性患者需动态观察、定期超声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肢深静脉血栓 急性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与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洪生 赵佩林 +4 位作者 王长卿 杨昭伟 吕国士 李庆春 李政明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11期1613-1615,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64排螺旋CTA、3D-DSA和手术资料,以手术为标准判定CTA和3D-DSA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39例患者共发...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64排螺旋CTA、3D-DSA和手术资料,以手术为标准判定CTA和3D-DSA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39例患者共发现44个动脉瘤,其中35例为单个动脉瘤,3例为2个动脉瘤,1例为3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最小2.2mm,最大直径27mm。3D-DSA检出动脉瘤44个,与手术结果一致。3D-DSA能清晰显示所有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瘤颈宽度、瘤顶指向,发现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为100%。64排螺旋CTA检出动脉瘤43个,漏诊1个,假阳性1个,64排螺旋CTA所显示的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结构关系与手术治疗所见一致,对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7.7%和97.4%。结论 64排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准确性,绝大部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可以直接依据64排螺旋CTA结果进行手术治疗,在指导动脉瘤治疗方面可对3D-DSA起到重要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CT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颅内动脉瘤
下载PDF
三种方法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谢珊珊 程敬亮 +2 位作者 张勇 徐浩文 管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4月—2013年3月收治4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先后行MRA、HRMRI及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结合MRA分析HRMRI对不同程度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4月—2013年3月收治4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先后行MRA、HRMRI及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结合MRA分析HRMRI对不同程度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47例患者有45支大脑中动脉在MRA、HRMRI和DSA上均发现管腔狭窄。HRMRI和DSA的符合率为82%;MRA较HRMRI诊断高估率为84%;HRMRI、DSA及MRA测得的狭窄率分别为0.75±0.16、0.71±0.17和0.93±0.13,HRMRI与DS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3,P=0.15),与MRA间的狭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1,P=0.027)。以DSA为金标准,HRMRI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κ值为0.78。结论HRMRI在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方面与DSA具有良好一致性,且能避免MRA高估血管狭窄程度的缺陷,能较真实的反映脑动脉狭窄情况,有望成为诊断脑动脉狭窄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狭窄 大脑中动脉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夹闭腹主动脉和腰动脉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俐 安国尧 +2 位作者 陈凯 李长征 张文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难点,目前已有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造模方法较多,制备方法一直在不断的改进,但至今尚没有一个模型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文中采用血管铸型技术分析家兔脊髓血管分布,确定脊髓的血液供应情况... 目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难点,目前已有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造模方法较多,制备方法一直在不断的改进,但至今尚没有一个模型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文中采用血管铸型技术分析家兔脊髓血管分布,确定脊髓的血液供应情况,应用数字减影技术鉴定夹闭腹主动脉和夹闭腰动脉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确定模拟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最佳模型。方法①家兔行升主动脉近心端插管后灌注铸型剂,制成动脉血管铸型标本后摄像,分析脊髓血管走形及分布规律。②夹闭腹主动脉或夹闭腰动脉造成家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数字减影技术在各时段摄像、分析、鉴定不同方法制成的模型。③取鉴定成功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脊髓,行HE染色,对比分析2种模型的差异。结果①家兔动脉血管铸型标本能充分显示家兔全身动脉血管。②通过数字减影技术证实2种方法均可以造成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③夹闭腹主动脉组造成脊髓组织神经元肿胀,神经元间隙增大;夹闭腰动脉组脊髓组织神经元损伤较轻。结论①血管铸型技术是清晰显示家兔全身动脉的方法。②数字减影技术能成功鉴定2种模型。③夹闭腰动脉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优于夹闭腹主动脉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铸型 数字减影 腰动脉 腹主动脉 动物模型 脊髓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冀勇 丁璇 王志刚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2488-2490,共3页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脑动静脉畸形(AVM)血管构筑特征,分析探讨脑AVM合并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预测脑AVM出血的危险性。方法对2004至2010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的87例脑AVM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脑动静脉畸形(AVM)血管构筑特征,分析探讨脑AVM合并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预测脑AVM出血的危险性。方法对2004至2010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的87例脑AVM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顾性分析,对畸形血管团的大小、位置、供血动脉类型、引流静脉数目、引流静脉路径、有无合并动脉瘤、有无合并静脉瘤等因素与畸形血管团破裂出血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AVM大小、位置、供应动脉类型、引流静脉支数、是否合并动脉瘤是畸形血管团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畸形血管团破裂出血独立危险因素是AVM大小、引流静脉支数、合并动脉瘤。结论脑AVM大小、部位、供血动脉的类型、引流静脉的数目及合并动脉瘤与脑AVM出血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脑出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伴眼部症状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眼科漏诊、误诊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晓明 魏世辉 宋鄂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分析伴眼部症状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眼科漏诊、误诊情况,眼科临床特点及CVST确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伴眼部症状的眼科漏诊、误诊CVST患者的眼科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19例... 目的分析伴眼部症状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眼科漏诊、误诊情况,眼科临床特点及CVST确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伴眼部症状的眼科漏诊、误诊CVST患者的眼科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19例伴眼部表现的CVST患者均伴双侧视盘水肿。所有患者均伴有颅内压增高,13例高于300mmH2O,双眼视力下降18例,双眼复视7例,一过性黑矇1例。其中,10例误诊为双眼视盘炎,5例误诊为双侧视盘血管炎,误诊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伴外展神经麻痹、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双侧外展神经麻痹各1例。19例患者中,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12例,经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共振血管成像确诊6例,经MRI确诊1例。结论伴视力下降、复视、视盘水肿等眼部表现的CVST易被漏诊或误诊为其他眼科疾病。MRI+磁共振血管成像可做为确诊CVST首选检查方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CVST更为准确。眼科医师遇到伴双侧视盘水肿的患者应考虑到CVST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视盘水肿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磁共振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高分辨核磁检查在颅内动脉血管疾病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宽 孟凯龙 田志勇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0期1207-1210,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核磁检查(HRMRI)在颅内动脉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邯郸市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2例颅内动脉血管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HR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计算HRMRI诊断颅内... 目的:探讨高分辨核磁检查(HRMRI)在颅内动脉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邯郸市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2例颅内动脉血管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HR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计算HRMRI诊断颅内动脉血管疾病类型的符合率,并采用Kappa检验二者的一致性;以DSA为金标准计算HRMRI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符合率,并采用Kappa检验二者的一致性。结果:62例患者中DSA诊断出44例动脉粥样硬化、11例血管炎、7例动脉夹层;HRMRI诊断出43例动脉粥样硬化、13例血管炎、6例脉夹层,符合率90.32%(56/62),一致性较高(Kappa值=0.864)。DSA检查结果显示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26例、重度狭窄27例;HRMRI显示轻度狭窄7例、中度狭窄24例、重度狭窄31例,符合率83.87%%(52/62),一致性较高(Kappa值=0.812)。结论:HRMRI可清晰显示管壁与管腔,对颅内动脉血管疾病类型的鉴别与狭窄程度的评估均与DSA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在颅内动脉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血管疾病 狭窄程度 高分辨核磁检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管壁 管腔
下载PDF
3.0T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在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中对阻塞血管的评估 被引量:6
9
作者 夏风飞 魏宁 +5 位作者 祖茂衡 徐浩 顾玉明 张庆桥 王文亮 吕墩涛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93-797,共5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在布加综合征(BCS)患者介入治疗中对阻塞血管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于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首次诊治的40例BCS患者,所有患者均于3.0TMRV检查后1周内行介入治...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在布加综合征(BCS)患者介入治疗中对阻塞血管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于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首次诊治的40例BCS患者,所有患者均于3.0TMRV检查后1周内行介入治疗。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MRV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观察BCS阻塞血管方面的差异,评估3.0TMRV在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价值。结果40例患者介入治疗均成功完成。MRV与DSA显示下腔静脉节段性狭窄分别为5例/5例、下腔静脉膜性带孔3例/3例、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25例/24例、肝静脉数量100支/42支、副肝静脉数量21支/7支、下腔静脉伴有血栓6例/5例、下腔静脉闭塞端形态10例/24例、闭塞端伴有危险交通支3例/16例。在观察肝静脉各支、副肝静脉、下腔静脉节段闭塞端形态及危险交通支方面MRV优于DSA(P〈0.05);在观察下腔静脉节段狭窄、下腔静脉膜型带孔、下腔静脉闭塞及血栓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MRI扫描中发现肝内结节病灶,术中均行肝动脉造影。其中2例诊断BCS合并肝细胞癌,予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1例考虑肝硬化再生结节。结论3.0TMRV可为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资料,弥补了DSA造影图像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了BCS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磁共振静脉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3.0T 3D-TOF MRA对颅内动脉瘤检出率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红阳 李澄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2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评价3.0 T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0 T 3D-TOF 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5例有颅内动脉瘤相关症状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57岁。对其3.0 T 3D-TOF MRA诊断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磁共振资... 目的评价3.0 T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0 T 3D-TOF 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5例有颅内动脉瘤相关症状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57岁。对其3.0 T 3D-TOF MRA诊断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磁共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照。结果3.0 T 3D-TOF MRA共显示28个动脉瘤,其中单发22例,3例为多发动脉瘤,起自颈内动脉系统25个;起自基底动脉系统3个;DSA检查共显示27个动脉瘤。结论3.0 T 3D-TOF MRA虽然对于直径≤3 mm的微小动脉瘤的诊断存在一定的误诊及漏诊率,但其诊断颅内动脉瘤时能比较全面地显示动脉瘤,三维信息对临床确立治疗方案有很大帮助。3.0 T 3D-TOF MRA不失为高危人群或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筛查及随诊观察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脑血管成像 颅内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评估 被引量:5
11
作者 邵晓军 杨静 +1 位作者 王遐 张晨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11期1005-1009,共5页
目的探讨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1年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筛选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存在单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6例,随访1年,将卒中事件作为终点事件... 目的探讨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1年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筛选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存在单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6例,随访1年,将卒中事件作为终点事件。分析颅内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Cox回归模型分析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 CRP)、动脉狭窄数目、动脉狭窄程度、前后循环狭窄、缺血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缺血性脑血管病史等对终点事件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颅内动脉狭窄好发于大脑中动脉(35.51%),8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完成1年随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危险比(risk ratio,RR)2.62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66~6.478,P=0.036]、女性(RR 2.645,95%CI 1.133~6.178,P=0.02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1(RR 3.644,95%CI 1.280~10.369,P=0.015)和多发性颅内动脉狭窄(RR 2.712,95%CI 1.048~7.019,P=0.040)是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性别、NIHSS评分和颅内动脉狭窄数目可能是颅内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年内再发卒中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血管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硬脑膜动静脉瘘导致双侧丘脑病变(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2
作者 章悦 初曙光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8年第3期301-306,共6页
目的报道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导致的双侧丘脑病变病例。方法收集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的DAVF导致的双侧丘脑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病例1,男性,63岁,因反应迟钝、懒言少动近2个月就诊,头... 目的报道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导致的双侧丘脑病变病例。方法收集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的DAVF导致的双侧丘脑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病例1,男性,63岁,因反应迟钝、懒言少动近2个月就诊,头颅MRI见双侧丘脑异常信号。DSA见直窦区域DAVF,行动静脉栓塞术,每年随访反应迟钝依然存在,但生活基本能自理。病例2,男性,63岁,因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1个月收治入院。头颅MRI见直窦内少许条状等信号,考虑直窦血栓,伴大脑深静脉梗死可能,继发左侧丘脑出血。DSA见直窦-窦汇区DAVF,予瘘口栓塞术,术后2个月随访,生活自理能力已完全恢复。结论 DAVF导致丘脑病变临床少见,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或影像学表现相似的疾病较多,诊断困难。遇有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且影像学检查有双侧丘脑病变伴有肿胀出血者,应考虑DAVF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瘘 双侧丘脑病变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双能CTA与DSA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郝永 宋云龙 +1 位作者 王东 孟利民 《中国医疗设备》 2013年第10期147-150,134,共5页
目的利用双能去骨方法与传统去骨方法相比较,研究双能CT血管成像(CTA)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36例疑患有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的患者行下肢双能CTA检查,并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A数据用两种方法进行处理:双... 目的利用双能去骨方法与传统去骨方法相比较,研究双能CT血管成像(CTA)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36例疑患有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的患者行下肢双能CTA检查,并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A数据用两种方法进行处理:双能去骨方法及传统自动去骨方法,所有数据皆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进行评价,两种方法去骨时间皆被记录。每侧下肢血管被分成7个节段并与DSA进行比较。结果共对363个血管节段进行了分析,与金标准DSA进行比较,双能去骨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基本达到了90%以上,而传统自动去骨方法以上各数值皆明显下降;两种重建方法对下肢动脉(小腿及大腿)狭窄程度>50%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6.1%及93.4%、83.3%及68.8%、92.2%及86.1%;对小腿部动脉狭窄程度>50%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4.2%及91.9%、77.5%及59.0%、88.9%及81.6%。结论双能CTA重建所得MIP图像在评估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方面与DSA有非常好的一致性,明显提高了小腿部血管诊断的准确性,是针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的一种可靠的、准确性高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 双能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最大密度投影
下载PDF
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布加综合征副肝静脉开口方向及夹角检测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慧婷 徐凯 +5 位作者 何鹏 张庆桥 代岳 路莉 李曾 孙景敏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96-599,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对布加综合征副肝静脉(AHV)开口方向及AHV与下腔静脉长轴远端夹角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就诊的20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分别用CE-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直径≥5mmAHV开口方向并测量...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对布加综合征副肝静脉(AHV)开口方向及AHV与下腔静脉长轴远端夹角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就诊的20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分别用CE-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直径≥5mmAHV开口方向并测量AHV与下腔静脉长轴远端夹角。采用Kappa检验分析两种检查方法显示AHV开口方向的一致性。以DSA为金标准,采用混合线性模型评估两种检查方法测量夹角的差异性。结果202例患者中,139例患者MRA测出直径≥5mmAHV199支,123例患者DSA测出152支。MRA显示AHV开口在下腔静脉右侧、前方、左侧分别为135、51、13支,DSA显示AHV开口在下腔静脉右侧、前方、左侧分别为108、34、10支,Kappa值为0.6。拟合AHV与下腔静脉远端夹角空模型得到截距项的方差(σ2μ0)为166.6,残差的方差(σ2ε)为377.1,P值皆小于0.05,组内相关系数为0.3。混合线性模型得出两种检查测量AHV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P〉0.05)。结论CE-MRA可清楚显示布加综合征AHV开口方向,准确测量AHV与下腔静脉长轴远端夹角,对制定介入治疗方案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肝静脉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肝癌并下腔静脉癌栓行肝动脉造影及栓塞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骆江红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及栓塞对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肝癌并下腔静脉癌栓的重复肝动脉造影和栓塞的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意义。结果l0例均在肝动脉造影及栓塞前后显示下腔静脉癌栓血管,16例在栓塞后l一3月内... 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及栓塞对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肝癌并下腔静脉癌栓的重复肝动脉造影和栓塞的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意义。结果l0例均在肝动脉造影及栓塞前后显示下腔静脉癌栓血管,16例在栓塞后l一3月内造影显示下腔静脉癌栓的供应血管增多,癌栓增大,其中4例累及心房。4N下腔静脉癌栓血管不显影。栓塞后癌栓内均见碘油沉积.部分癌栓缩小。结论原发性肝癌之下腔静脉癌栓由肝动脉主要供血.造影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栓塞对癌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不排除有促进癌栓生长的可能。治疗上宜采用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下腔静脉 癌栓 栓塞 DSA
下载PDF
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病变部位与MRI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晓明 叶静 兰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2-15,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病变部位的硬脑膜动静脉瘘的MRI表现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89例经DSA确诊的DAVF患者的MRI表现。收集病例资料,分为侵袭性和良性、MRI特征以及根据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后的病变位置及临床分型。结果不同部位的DAVF临... 目的分析不同病变部位的硬脑膜动静脉瘘的MRI表现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89例经DSA确诊的DAVF患者的MRI表现。收集病例资料,分为侵袭性和良性、MRI特征以及根据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后的病变位置及临床分型。结果不同部位的DAVF临床表现不同,MRI的表现与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不同部位的DAVF的MRI检查阳性率不同。结论 MRI作为一种非创伤的检查手段,虽然能够提供较高的诊断敏感性,但是这种敏感性与DAVF的病变部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瘘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临床症状
下载PDF
320排容积CTA与DSA诊断颅内小动脉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连冬 《首都医药》 2013年第14期57-59,共3页
目的评价320排动态容积CTA与DSA在检出颅内小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同时行320排动态容积CTA检查和DSA检查,回顾性分析两者影像特点,分别记录小动脉瘤发生部位、数目、大小,用统计学方法分析320排动态容积CT... 目的评价320排动态容积CTA与DSA在检出颅内小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同时行320排动态容积CTA检查和DSA检查,回顾性分析两者影像特点,分别记录小动脉瘤发生部位、数目、大小,用统计学方法分析320排动态容积CTA与DSA分别检出颅内小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23例患者中有20例在CTA上检出小动脉瘤,并为DSA检查证实;21例在DSA上检出小动脉瘤;2例患者未被CTA和DSA检出动脉瘤。320排动态容积CT脑血管成像检出颅内小动脉瘤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95、1.00、0.95。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A检出颅内小动脉瘤准确性近似DSA,基本上可以替代DS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检出颅内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排容积CT 颅内动脉瘤 CT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开放与脑微出血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军 赵娴 +3 位作者 曹献国 宋哲 刘惠钦 李献军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24期3777-3780,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开放与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关系。方法选取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6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按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分为A组(前交... 目的探讨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开放与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关系。方法选取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6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按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分为A组(前交通动脉开放组61例)、B组(后交通动脉开放组35例)、C组(非前、后交通动脉开放组40例)。采用3. 0 T Philips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扫描并计算6个月及12个月时新增CMBs的数目。结果 6个月时,A组新增CMBs 14个,B组新增CMBs 9个,C组新增CMBs 13个,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12个月时,A组新增CMBs 19例,B组新增CMBs 11例,C组新增CMBs 22例,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与C组,B组与C组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6个月与12个月相比,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或B组均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急性脑梗死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侧支循环的开放,尤其是前、后交通动脉的开放,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CMBs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微出血 侧支循环 血管造影 颈内动脉狭窄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CTA与DSA对照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陶庆玲 龚承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8,共3页
摘 要: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椎- 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临床诊断为椎- 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患者行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CTA对椎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与DSA呈高度相... 摘 要: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椎- 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临床诊断为椎- 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患者行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CTA对椎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与DSA呈高度相关(r= 0.826,P<0.001),对发育不良、血管扭曲的判断与DSA完全一致,对椎动脉起始端钙化和开口位置的显示优于 DSA。结论 CTA能清晰地显示全程推一基底动脉系统,是诊断椎- 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一项较实用的客观可靠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螺旋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CTA DSA 比较
下载PDF
表面遮盖重建进行的头部CT血管成像去骨成像技术与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汤化民 林伟 +2 位作者 张波莉 汪俐杉 陈宝 《华西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1080-1083,共4页
目的探讨表面遮盖重建(SSD)进行的头部CT血管成像(CTA)去骨成像技术(SSD-CTA技术)与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提供的2013年4月-2014年11月期间35例利用VCTDSA技术... 目的探讨表面遮盖重建(SSD)进行的头部CT血管成像(CTA)去骨成像技术(SSD-CTA技术)与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提供的2013年4月-2014年11月期间35例利用VCTDSA技术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资料,将其原始数据导入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CT工作站,进行SSD-CTA技术去骨重建,并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另收集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4年11月期间27例同时进行了SSD-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资料,将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虽然SSD-CTA的重建图像质量评分较VCTDSA稍差,但两种技术对动脉瘤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SA相比,SSD-CTA对于颅内动脉瘤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为100%。结论 SSD-CTA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的检查、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CT血管成像 表面遮盖重建 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