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府规模、法治水平与服务业发展 被引量:198
1
作者 汪德华 张再金 白重恩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64,118,共15页
本文利用跨国横截面数据,计量检验了政府规模、法治水平与一国服务业比重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以一国法治水平来衡量的契约维护制度的质量,与其服务业比重显著正相关;政府规模与其服务业比重显著负相关;其中法治水平对服务业比重的影... 本文利用跨国横截面数据,计量检验了政府规模、法治水平与一国服务业比重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以一国法治水平来衡量的契约维护制度的质量,与其服务业比重显著正相关;政府规模与其服务业比重显著负相关;其中法治水平对服务业比重的影响在中低收入国家更重要。进一步检验表明,统计上无法发现私人财产保护制度对服务业比重的显著影响,而政府支出规模和政府投资规模对服务业比重都有负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规模 法治水平 服务业发展 契约维护制度
原文传递
社会管理创新引论 被引量:184
2
作者 应松年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共5页
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社会管理创新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给社会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与挑战。当前的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从这些问题入手,在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社会管理创新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给社会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与挑战。当前的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从这些问题入手,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基础和框架内,完善社会管理的体制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建设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原文传递
“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的“法治”进路 被引量:46
3
作者 徐婧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63,共11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其中,"法治"作为"三治融合"的中坚力量,在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的"自治...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其中,"法治"作为"三治融合"的中坚力量,在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的"自治"与"德治"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乡村法治体系在立法、执法、守法等方面均存在客观局限性,使得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存在"法治"薄弱化、虚置化、边缘化的困境。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法律体系,提高乡村治理主体法治能力,加强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法治"的衔接作用,实现"三治融合"的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三治融合 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法治 法治建设
下载PDF
论“发展导向型”的税收立法 被引量:43
4
作者 张守文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17,共10页
随着税制改革的深化和税收法治建设的进步,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导向的税收立法日显重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导向型"的税收立法应融入协调、永续和共享等发展理念,并通过税种和课税要素的变动实现制度调整,以更充分地保... 随着税制改革的深化和税收法治建设的进步,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导向的税收立法日显重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导向型"的税收立法应融入协调、永续和共享等发展理念,并通过税种和课税要素的变动实现制度调整,以更充分地保障各类主体的经济发展权,这对于解决以往"收入导向型"税收立法带来的诸多问题、促进"发展法学"和税法学研究的深化、实现税收法治的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立法 发展 改革 法治
原文传递
论领域法学研究的动态演化与功能拓展——以美国“领域法”现象为镜鉴 被引量:30
5
作者 吴凯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7-86,共10页
以环境法、航空法、娱乐法、酒法等为代表,美国法律体系中交叉研究充分、分工精密但是理论范式提炼不足的"领域法"现象体现了法律体系对于新兴社会问题积极应对的努力,但其"精密型"与"应急型"领域法学研... 以环境法、航空法、娱乐法、酒法等为代表,美国法律体系中交叉研究充分、分工精密但是理论范式提炼不足的"领域法"现象体现了法律体系对于新兴社会问题积极应对的努力,但其"精密型"与"应急型"领域法学研究之间存在转化与反哺的动态互动不足。相比之下,我国领域法学研究范式提供了领域法发展中可操作、程式化的方法与作业流程,为领域法学研究成果反哺法律实践以应对具体的社会问题提供了快速通道与行动指针。领域法学研究范式能够实现对类型化方法的弥补与超越、提供去中心化的立体法律发展模式、通过主体间互动的多元共治提供全面而高效的具体问题解决方案,进而实现其功能拓展。尽管可能还存在与传统部门法学研究的关系以及研究启动时点选取等需进一步研究的命题,领域法学研究范式的提出是中国法律学者对于世界法律文明的实质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域法学 美国法 比较法 法学方法论 法治发展
下载PDF
法治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化解--用法治方式满足公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于法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断思 被引量:24
6
作者 陈金钊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4,共13页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有多种化解方式,法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随着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有多种化解方式,法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随着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公民表现出旺盛的法治需求,渴望通过法治获得更多的民主和自由,并希望权利受到伤害时,能够通过法治得到及时救济实现公平正义。现实中,由于法治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使得自由、平等获得、权利实现及保障、公平正义的需求也不能够充分地实现。这要求我们认真研究法治发展的平衡与不平衡的问题,在对平衡的追求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要矛盾 法治发展 法治方式 权利保障 法治中国
原文传递
税制结构的优化及其价值引领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守文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7-158,共12页
税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居于重要地位,其重要路径是税制结构的优化。为此,应通过"价值—规范"与"结构—功能"分析,探寻我国税制结构在制度目标、制度功能、制度分权层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揭示直间结构、税类结构与... 税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居于重要地位,其重要路径是税制结构的优化。为此,应通过"价值—规范"与"结构—功能"分析,探寻我国税制结构在制度目标、制度功能、制度分权层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揭示直间结构、税类结构与央地结构的内在关联,并优化基础性的税种结构。基于"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的税制改革基本目标,应兼顾效率与公平、自由与秩序等多元价值,以体现税制的合理性;同时,应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坚持法治原则和法治精神,以体现税制的合法性。鉴于我国的"减税降费"和"营改增"等税制结构优化措施,都是在兼顾多元价值的基础上体现发展价值的引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发展阶段,应将我国既往的"收入导向型税制"转变为"发展导向型税制",从而构建更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包容性税制",持续形成税收领域的良法善治,推进税收治理的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制改革 结构优化 价值引领 发展导向 税收法治
原文传递
逻辑与进路:新发展理念如何引领法治中国建设 被引量:20
8
作者 周佑勇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39,共11页
新发展理念作为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引领着法治中国的建设。如何理解"引领",则是整个命题的核心。"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维护的目标统一"、"‘以人民为中心’与‘权... 新发展理念作为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引领着法治中国的建设。如何理解"引领",则是整个命题的核心。"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维护的目标统一"、"‘以人民为中心’与‘权利保障’的价值趋同"三个方面的逻辑连接点,为"引领"提供了可能性。在具体的方法论上,借助法律价值的媒介作用、法律适用中的解释和论证中的修辞两条路径,是实现"引领"比较适当的方案。在通过方案实现"引领"的同时,也需要警惕政治替代和倾轧法律的倾向,使新发展理念亦受到法治话语的拘束和规范,这完全符合中央强调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政治要求,是对法治规律的一种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法治中国 话语体系 逻辑证成 实现进路
原文传递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制建设 被引量:14
9
作者 顾华详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13-123,共11页
法治精神与法制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法制建设必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和谐社会的法制建设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重视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得到进一步充分发展,立足于使社会公平与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 法治精神与法制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法制建设必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和谐社会的法制建设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重视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得到进一步充分发展,立足于使社会公平与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重视规范诚信友爱行为,充分体现对创新与创造行为的保护,维护好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积极规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行为,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法制建设 法治 依法执政 依法治国
下载PDF
论我国乡村振兴的生态化发展及其法治保障 被引量:18
10
作者 许胜晴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3-150,共8页
在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背景下,我国的乡村振兴是经济、社会、生态等全方位的振兴。生态化发展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统一,是发挥乡村生态资源优势和提升环境生产力的重要选择。当前我国乡村生态化发展面临着... 在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背景下,我国的乡村振兴是经济、社会、生态等全方位的振兴。生态化发展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统一,是发挥乡村生态资源优势和提升环境生产力的重要选择。当前我国乡村生态化发展面临着激励机制不足、治理机制不健全和工业环境侵权救济机制不完善等体制机制挑战,迫切要求加强生态化发展法治建设,以经济激励措施调节乡村发展行为,以多元共治模式提升治理效能,以严厉措施提高农村环境违法成本,以环境污染受害者援助机制增强法的实效,从而确保乡村振兴遵循生态化、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实现农业农村生态现代化,进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化发展 法治 转型治理
下载PDF
国家治理、生存权发展权改进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杨建军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22,共9页
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和国际治理模式,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因具有很强的国际道义,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同和支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复杂的过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需... 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和国际治理模式,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因具有很强的国际道义,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同和支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复杂的过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需要改进人权发展的国际惯习,树立生存权、发展权优先的理念,也需要改进国际治理秩序,更需要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稳定,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国家治理能力,长远来讲,也应注意发展中国家的民主法治化水平的提升。中国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应当注意国内义务与国际义务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生存权 发展权 国家治理 法治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的法治意义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占荣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5,M0002,共16页
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历史自在、初步自觉和完全自觉三个阶段。中华民族的法律表现是:“中华”与“中国”具有法律上的可通约性;《宪法》中的“中华”实质上是指“中华民族”这个主权民族;法律法规中的“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我国56... 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历史自在、初步自觉和完全自觉三个阶段。中华民族的法律表现是:“中华”与“中国”具有法律上的可通约性;《宪法》中的“中华”实质上是指“中华民族”这个主权民族;法律法规中的“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我国56个民族多元一体,代表中国,以及代表全国各族人民三重涵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法治价值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范畴对中国法治的人民主体性效应上,即中华民族是落实人民主权原则的基本介质,“中华民族认同”是构建新时代法治秩序的前提,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是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基本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国法治的重要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历史发展 法律表现 法治价值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下统筹数据安全与发展的法治路径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陈兵 胡珍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4-93,共10页
数字经济在我国的快速增长,成为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和核心动能。随着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统筹数据安全与发展成为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和重心。在有效保障各类数据主体所享有的动态数据权益的同时,推动数... 数字经济在我国的快速增长,成为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和核心动能。随着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统筹数据安全与发展成为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和重心。在有效保障各类数据主体所享有的动态数据权益的同时,推动数据价值的增进与共享已经成为当前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正所谓“界定清、配置准、流转畅、保护好”已成为数据安全与发展的法治主线。为此,亟待搭建多维度、多主体共同参与数据安全与发展“共建共治共享”的法治框架,加快建设统筹数据安全与发展动态平衡的法治路径,实现两者的融合共进,以此推动新时代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据安全 数据发展 法治路径
下载PDF
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法治保障 被引量:15
14
作者 周良君 赵毅 王强强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2,共6页
从国外3大湾区发展的经验来看,法治对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至关重要。当前阻碍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法律问题,主要由体育产业整体法律供给不足及粤港澳大湾区特殊体制引起。研究建议:在国家体育产业大环境背... 从国外3大湾区发展的经验来看,法治对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至关重要。当前阻碍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法律问题,主要由体育产业整体法律供给不足及粤港澳大湾区特殊体制引起。研究建议:在国家体育产业大环境背景下,加快体育产业立法,创造法治化的体育产业营商环境,提升体育产业的行政执法能力和司法公信力;在粤港澳区域体育产业的法治合作上,加强财税政策、融资政策、对外投资政策、信用体制、纠纷解决方式等5方面的协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体育产业 协同发展 法治保障
下载PDF
论新发展理念下监管科技法治化的融合路径 被引量:14
15
作者 许多奇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45,共14页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内涵和逻辑枢纽。随着金融科技的跨界经营、跨业经营和跨域经营,监管科技的法治化是新发展理念下金融科技及其监管发挥长效机制的过程。具体内容包括监管科技与金融科技共同创新发展,监管科技中技术和...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内涵和逻辑枢纽。随着金融科技的跨界经营、跨业经营和跨域经营,监管科技的法治化是新发展理念下金融科技及其监管发挥长效机制的过程。具体内容包括监管科技与金融科技共同创新发展,监管科技中技术和法律协调融合,开放包容表现为监管空白的技术弥合,算法规制与责任设置则保障了共享发展。站在关键的十字路口上,监管科技的模式不再只是涉及金融科技本身,行业驱动的新需求和技术驱动的新能力将会密切结合,进阶解决关涉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新时代关键议题,监管科技必将转变成以创新为动力,金融监管、平台竞争、数据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相互作用的协同共治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经济思想 新发展理念 监管科技 金融科技 监管俘获 法治化
下载PDF
论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经济发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守文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9,共12页
经济发展与法治建设,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两大基本路径,基于两者之间的紧密关联,应结合当前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经济发展。法治轨道包括“有形之轨”和“无形之道”两个层面,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形成有助... 经济发展与法治建设,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两大基本路径,基于两者之间的紧密关联,应结合当前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经济发展。法治轨道包括“有形之轨”和“无形之道”两个层面,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形成有助于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法善治”。鉴于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既要强调经济发展应依循法治轨道,又应通过法治轨道的持续优化来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此,尤其应处理好“法治与现代化”“法治与发展”的关系,构建“发展导向型法治”,从而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这既有助于丰富经济法治理论,深化整体法治理论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发展法学”乃至整体法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轨道 经济发展 统一大市场 营商环境 法治理论
原文传递
新发展理念: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战略引领 被引量:14
17
作者 公丕祥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7年第1期22-36,共15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鲜明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崭新认识,深刻表达了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的内在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发展理念的本体论根据,彰显着历史唯物...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鲜明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崭新认识,深刻表达了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的内在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发展理念的本体论根据,彰显着历史唯物主义法哲学的理论品格,构成了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基本准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践行新发展理念,必须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际,着力创设催生创新发展的法治基础,建构推动协调发展的法治机制,健全保障绿色发展的法治体制,塑造推动开放发展的法治格局,弘扬实现共享发展的法治价值。因之,我们要在新发展理念的战略引领下,统揽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的战略全局和时代走向,深刻把握这一革命性进程的环境条件、功能定位、价值取向和总体格局,坚定地走出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质的自主型的法治现代化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法治现代化 当代中国 战略引领 自主发展
下载PDF
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法治逻辑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祥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2-77,共6页
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法治逻辑意指从法治视角探寻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其实质就是回答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法治目标和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法治路径两个基本问题。探究教育治理现代化法治逻辑对调节教育利益关系、规范公共教育权力、推进教... 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法治逻辑意指从法治视角探寻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其实质就是回答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法治目标和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法治路径两个基本问题。探究教育治理现代化法治逻辑对调节教育利益关系、规范公共教育权力、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适应教育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法治逻辑认识教育治理现代化问题,更关注教育发展秩序的优先性、治理路径的可行性、治理方式的规范性以及治理目标的人本性。遵循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法治逻辑,要用法治思维深化教育改革,在目标上追求教育制度正义,在着力点平衡教育自由与教育秩序关系,在落脚点通过教育法治实现教育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治理现代化 教育发展 法治逻辑
下载PDF
中国法治发展道路与中国法治实践学派 被引量:11
19
作者 邱本 徐博峰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44,共12页
中国有自己的法治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在对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是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法治实践的探索中走出来的。中国法治实践是中国法治理论最重要的源泉,中国法治发展道路必将催生中国法治... 中国有自己的法治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在对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是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法治实践的探索中走出来的。中国法治实践是中国法治理论最重要的源泉,中国法治发展道路必将催生中国法治实践学派。中国法治实践学派旨在从学术流派的角度对中国法治发展道路和中国法治理论进行理论概括和学术阐述。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梳理中国法律发展历史,总结当代中国法治发展实践,在国际视野下开拓创新中国法治发展道路,为人类法治建设走出一条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治实践学派 法治发展 法治实践
下载PDF
中国在依法治国中实现跨越的法治意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立民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6-93,共8页
中国在最近三十余年的依法治国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实现多个跨越,其中主要是"法制"向"法治"、"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依法治国"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三大跨越。形... 中国在最近三十余年的依法治国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实现多个跨越,其中主要是"法制"向"法治"、"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依法治国"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三大跨越。形成这些跨越的深层原因主要有,人民对国家安定和生活幸福的期待、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法治自身发展的规律等。这种跨越具有重要的启示:一是证明依法治国可以在中国生存和发展;二是说明中国已具备总结依法治国经验和教训的条件;三是预示中国依法治国的任务仍很艰巨。往后,中国的依法治国还要向前发展,还会出现跨越,直至达到成熟法治国家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法治发展 法治国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