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assification and Denominationof Flow Units for Clastic Reservoirsof Continental Deposit
1
作者 常学军 唐跃刚 +2 位作者 郝建明 张凯 郑家朋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2004年第2期209-214,共6页
On the basis of other researchers' achievements and the authors' understanding of flow units, a proposal on classification and denomination of flow units for clastic reservoirs of continental deposit is put fo... On the basis of other researchers' achievements and the authors' understanding of flow units, a proposal on classification and denomination of flow units for clastic reservoirs of continental deposit is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need of oilfield development and relevant theories. The specific implications of development and geology are given to each type of flow units, which has provided a scientific basis for oil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 units of RESERVOIRS CLASSIFICATION DENOMINATION clastic RESERVOIRS of CONTINENTAL DEPOSIT development and geology
下载PDF
地质调查所沿革诸问题考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学通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2003年第4期351-358,共8页
地质调查所是中国近代科技史上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科学机构之一,然而关于该所的历史沿革仍有不少语焉不详之处。文章依据历史文献尤其是政府公报,论证了地质调查所成立日期应从1913年算起,而不是1916年;详细考察了该所隶属关系及内部机... 地质调查所是中国近代科技史上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科学机构之一,然而关于该所的历史沿革仍有不少语焉不详之处。文章依据历史文献尤其是政府公报,论证了地质调查所成立日期应从1913年算起,而不是1916年;详细考察了该所隶属关系及内部机构的历次演变情形;考证了所长翁文灏、黄汲清等人的任职时间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地质调查所 地质学史 近代史 科学机构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地质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69
3
作者 鲁新便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08-512,共5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油藏类型十分特殊。有利的油气储层主要分布在奥陶系风化面以下0~120m范围内,油藏开发地质特征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严重的非均质性。通过对该油藏开发特征的分析和认识,指出了该油藏目前开...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油藏类型十分特殊。有利的油气储层主要分布在奥陶系风化面以下0~120m范围内,油藏开发地质特征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严重的非均质性。通过对该油藏开发特征的分析和认识,指出了该油藏目前开发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与此同时,对此类油藏开发研究中一些理论概念和相关认识诸如岩溶缝洞系统的概念、储层非均质性、双重介质的界定、储层随机建模以及开发动态研究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 开发地质 塔河油田
下载PDF
油气藏开发地质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5
4
作者 李阳 吴胜和 +1 位作者 侯加根 刘建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9-579,共11页
阐述了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的主要科学问题、学科内涵、研究进展与发展展望。油气藏开发地质学以油气藏连通性、可流动性及时变性为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油气藏开发地质控制因素的成因机理与分布模式、地质因素对油气开采的控制作用机理... 阐述了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的主要科学问题、学科内涵、研究进展与发展展望。油气藏开发地质学以油气藏连通性、可流动性及时变性为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油气藏开发地质控制因素的成因机理与分布模式、地质因素对油气开采的控制作用机理及油气藏动态演变规律、油气藏表征与建模技术,在高含水油藏,低渗、致密、页岩油气,缝洞型油气藏开发地质理论和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随着油气田开发在深层、深水、非常规油气领域的扩展及高含水油藏开发难度的增大,需进一步发展油气藏开发地质理论和技术,以更好地支撑油气田的经济高效开发及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地质学 科学问题 研究进展 开发地质因素 油气藏开发
下载PDF
煤系气聚集系统与开发地质研究战略思考 被引量:38
5
作者 秦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87-2399,共13页
我国煤系天然气(简称“煤系气”)“增储上产”空间巨大,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价值显著,然而目前资源探明率及动用率极低,反差极大。鉴于此,分析了煤系气地质内涵和基本特点,论述了近年来生产实践揭示的重大研究需求,思考了新一轮地质科技攻... 我国煤系天然气(简称“煤系气”)“增储上产”空间巨大,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价值显著,然而目前资源探明率及动用率极低,反差极大。鉴于此,分析了煤系气地质内涵和基本特点,论述了近年来生产实践揭示的重大研究需求,思考了新一轮地质科技攻关战略方向,提出了亟待突破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我国煤系气成藏与开发地质研究近期核心进展体现在3个方面:揭示了煤系气六大基本地质特点,发现了煤系气成藏作用“深度效应”,初步建立了煤系气勘查-开发工程一体化地质技术系列。同时,近年来勘探开发实践展示出正反2方面典型实例:煤系气合采井产气量并非随产(储)层组的层数增多、累计厚度增大而增高,“1+n”<n乃至<1的产气效果较为普遍;某些深部煤层气井长期稳定在较高产气水平,颠覆了深部煤储层产能低、产气量衰减快的传统认知;薄互层煤系具有更高的产气潜力,而我国业界长期对此关注甚少。分析认为,我国煤系气目前开发效果不理想的地质原因在于4个方面:①煤系气地质条件特殊性认识尚待深化;②业界多年来陷入煤系气的非常规属性思维定势,忽略了其常规地质属性,导致新领域新层系探索力度不足;③可形成超大型聚集及大规模生产的薄互层煤系气总体上属于常规天然气,开发潜力巨大;④对非常规煤系气地质属性了解相对较多,但对常规煤系气地质条件特殊性仍知之甚少。建议围绕“煤系天然气共生聚集系统与有序开发地质原理”这一主题开展研究:①揭示深煤层天然气赋存态与解吸机制,形成深部煤层气优质储层预测理论与技术体系;②阐明煤系气聚集过程与成藏效应,形成煤系气开发地质条件预测理论体系,完善煤系气甜点区段优选方法;③研究薄互层煤系气成藏特点与优质开发层段地质控制,建立薄互层煤系气聚集与配分理论体系,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气 聚集系统 开发地质 战略方向 科学问题
下载PDF
地下储层表征的不确定性及科学思维方法 被引量:27
6
作者 吴胜和 杨延强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72-80,共9页
由于地质的复杂性和资料的不完备性,地下储层表现为"灰箱"系统,表征结果存在着不确定性。基于系统论和科学哲学的方法,探讨了地下储层表征中不确定性的成因类型、内涵及解决方案,并论述了地下储层表征过程中所应重视的科学思... 由于地质的复杂性和资料的不完备性,地下储层表现为"灰箱"系统,表征结果存在着不确定性。基于系统论和科学哲学的方法,探讨了地下储层表征中不确定性的成因类型、内涵及解决方案,并论述了地下储层表征过程中所应重视的科学思维方法。地下储层表征中存在两类基本的不确定性类型:①随机不确定性,主要由局部预测整体(如应用多井资料进行井间储层预测)以及第二性资料的非完全映射(如应用地震资料预测储层)所致;②模糊不确定性,主要由储层概念模式认知不足所致。为了使表征结果逼近地质实际,除了正确应用和创新相关理论和方法外,需要具备科学的表征理念和思维,包括总体把握、分级约束,多科一体、地质为核,发散求索、聚焦论证,辩证思维、综合分析;同时,应正确理解和处理宏观与微观、绝对与相对、静态与动态、映射与多解、局部与整体、模糊与置信、确定与随机、个别与一般、复杂与简约、手工与自动等矛盾统一体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地质 储层表征 开发地质学 不确定性 随机 模糊 科学思维方法 矛盾统一体
下载PDF
剩余油研究方法及其特点综述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东 胡廷惠 《复杂油气藏》 2009年第3期48-51,共4页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准确地估算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对于估算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的可采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的核心是剩余油饱和度的精度。目前,确定剩余油尚无一种最佳的方法,通常应用多种方法研究,以便达到提高剩余油饱和度精度的目...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准确地估算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对于估算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的可采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的核心是剩余油饱和度的精度。目前,确定剩余油尚无一种最佳的方法,通常应用多种方法研究,以便达到提高剩余油饱和度精度的目的。各种方法确定的剩余油饱和度反映不同范围内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布。在总结了开发地质学、地震、测井、岩心分析、物质平衡、水驱特征曲线、数值模拟法等剩余油的研究方法后,对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研究方法 开发地质 物质平衡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含水后期双河油田开发地质工作方向 被引量:9
8
作者 敬国超 陈程 《河南石油》 2005年第3期20-23,26,i002,共6页
双河油田已全面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急需明确高含水后期开发地质工作内容和方向。回顾了双河油田开发地质工作历程,指出了开发地质工作必须紧密围绕认识开采对象而展开。总结了高含水后期双河油田开采的剩余潜力特征,从而提出了细分薄单... 双河油田已全面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急需明确高含水后期开发地质工作内容和方向。回顾了双河油田开发地质工作历程,指出了开发地质工作必须紧密围绕认识开采对象而展开。总结了高含水后期双河油田开采的剩余潜力特征,从而提出了细分薄单层,在成片水淹区内找出众多含剩余油小片;加强基础研究,深化剩余油三维特征认识;推动精细油藏描述的计算机化进程,尽快投放矿场应用;积极探索剩余油挖潜方法,提高老油田水驱采收率的开发地质工作方向。只有按油田生产的规律开展各项基础工作,才能保持老油田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河油田 开发地质 高含水 精细油藏描述 剩余油
下载PDF
基于煤层气产出的煤岩学控制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许浩 汤达祯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0-145,158,共7页
为给煤层气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对煤层气开发地质理论和基于煤层气产出的煤岩学控制机理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由于煤储层煤岩组成及本构关系差异显著,当前煤岩学主控的煤储层储渗空间特征及其与产能耦合关系研... 为给煤层气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对煤层气开发地质理论和基于煤层气产出的煤岩学控制机理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由于煤储层煤岩组成及本构关系差异显著,当前煤岩学主控的煤储层储渗空间特征及其与产能耦合关系研究远不能满足煤层气开发需求,表现为:对煤储层非均质发育特征及其开发动态效应认识不够;储层改造及煤层气排采的针对性不强;生产过程中无法有效地从地质角度规避各种层内(间)矛盾。阐明煤岩制约下的储层有效孔渗空间发育特征、层内(间)本构关系变化及煤层气开发过程储层物性响应成为亟待探索的科学问题。通过研究形成适配的层内—层间、宏观—微观、初始—动态煤岩描述理论和方法将成为促进煤层气开发地质理论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岩学 开发地质 储层物性
下载PDF
大庆油田油藏工程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攻关方向
10
作者 袁庆峰 李斌会 +5 位作者 赵云飞 兰玉波 王天智 张继风 朱丽莉 陆会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124,共9页
简要回顾了大庆油田开发65 a来油藏工程技术的进步历程,梳理了大庆油田立足油田开发实践创新形成的开发地质、数值模拟、水驱开发、化学驱油、油田开发规划编制方法5项综合研究体系;总结了在油藏工程领域创新发展的小层对比、精细储量... 简要回顾了大庆油田开发65 a来油藏工程技术的进步历程,梳理了大庆油田立足油田开发实践创新形成的开发地质、数值模拟、水驱开发、化学驱油、油田开发规划编制方法5项综合研究体系;总结了在油藏工程领域创新发展的小层对比、精细储量计算、注水倍数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规律、全国第一条相渗透率曲线研制、小井距注水全过程开发试验、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类型、高含水期稳油控水系统工程、聚合物黏弹性驱油理论和低酸值原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三元复合驱油理论10项行业领先的关键理论技术;提出了大庆油田持续开发面临的5大难题和需要进一步攻关的高含水区精细挖潜、天然气高效开发、CO_(2)驱油、微生物驱油、非常规油藏开发、地热能源开发、智能油田和高效优质驱油剂研制8项技术。研究成果为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工程 水驱开发 化学驱 开发地质 数值模拟 开发规划 大庆油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缘白马地区常压页岩气开发地质评价
11
作者 刘超 包汉勇 万云强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1,共9页
涪陵气田是我国第一个实现商业开发的页岩气田,近几年年产气量稳定在70亿m^(3)以上,开发效果良好。随着开发需求不断增大,开发对象由焦石坝等高压页岩气藏逐步转向了白马常压页岩气藏。2021年白马地区提交探明储量1048.83亿m^(3),地质... 涪陵气田是我国第一个实现商业开发的页岩气田,近几年年产气量稳定在70亿m^(3)以上,开发效果良好。随着开发需求不断增大,开发对象由焦石坝等高压页岩气藏逐步转向了白马常压页岩气藏。2021年白马地区提交探明储量1048.83亿m^(3),地质资源基础得到夯实,而开发地质评价与目标优选是实现储量有效动用第一环。以分析化验、测井解释、地震预测、压裂试气资料为基础,开展白马地区常压页岩气开发有利层段与有利目标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白马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发育深水陆棚相富有机质页岩,其中深水陆棚硅质页岩是开发最有利层段。明确了地层压力系数、孔隙度、天然裂缝、应力性质是常压页岩气开发地质评价的关键参数。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白马常压页岩气藏开发选区地质参数体系,优选白马向斜南部为开发建产第一目标,实现了规模效益建产,对常压页岩气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地区 页岩气 常压 开发地质 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 深水陆棚硅质页岩
下载PDF
油气藏开发地质学学科定位及教学内容体系建构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胜和 徐怀民 +2 位作者 侯加根 徐樟有 岳大力 《中国地质教育》 2012年第1期92-95,共4页
本文论述了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的学科内涵、归属与教学内容体系。该学科为广义的石油地质学的一个分支,为一门研究油气田发现后至开发结束全过程中的地质问题的应用地质学科。研究对象为油气藏地质系统,包括静态系统(格架—储层—流体)和... 本文论述了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的学科内涵、归属与教学内容体系。该学科为广义的石油地质学的一个分支,为一门研究油气田发现后至开发结束全过程中的地质问题的应用地质学科。研究对象为油气藏地质系统,包括静态系统(格架—储层—流体)和动态系统(油藏性质变化及剩余油分布)。该学科为地质与油气田开发的交叉学科,但核心为地质。学科的课程包括基础、核心、外延三大类的系列课程,其中核心课程为油矿地质学,教学内容以油气藏地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地质学 油矿地质学 油气藏地质
下载PDF
精细解释技术在苏仁诺尔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淑芬 张海翔 +1 位作者 周冰冰 许玲玉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89-1193,共5页
文中以苏仁诺尔油田为例,分析了主要产油层南屯组精细解释技术的应用效果.苏仁诺尔油田处在北东向苏仁诺尔构造带上,南屯组顶底界面及内部分界面(T23)为区域标准等时面,精细对比研究时参考局部等时面,可获得高精度地层格架.油田内断裂... 文中以苏仁诺尔油田为例,分析了主要产油层南屯组精细解释技术的应用效果.苏仁诺尔油田处在北东向苏仁诺尔构造带上,南屯组顶底界面及内部分界面(T23)为区域标准等时面,精细对比研究时参考局部等时面,可获得高精度地层格架.油田内断裂关系复杂,精细断层解释结果阐明了苏仁诺尔油田内部储层不连通、注采关系不对应等现象原因,以及对油田油气聚集规律产生的影响.采用多级次断裂空间配比关系来解决开发地质问题,同时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反过来验证地质问题,对于油田开发过程中注采关系调整,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仁诺尔油田 南屯组 断裂 开发地质
原文传递
流体活动性属性分析剩余气预测技术在孟加拉T气田的应用
14
作者 李艳静 魏小东 +3 位作者 李建林 陈建功 王茜 李佳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05-111,共7页
处于开发中、后期的孟加拉国T气田地质储量采出率仅为56%,最新钻井显示主要储层段为水层,揭示边水向气藏内部侵入且气、水界面非均匀抬升,因而急需准确预测剩余气的分布,指导下一步井位部署。为此,提出基于叠后三维地震数据,尝试应用流... 处于开发中、后期的孟加拉国T气田地质储量采出率仅为56%,最新钻井显示主要储层段为水层,揭示边水向气藏内部侵入且气、水界面非均匀抬升,因而急需准确预测剩余气的分布,指导下一步井位部署。为此,提出基于叠后三维地震数据,尝试应用流体活动性地震属性技术直接预测剩余气。该方法在分析已钻井气层和水层频谱特征的基础上沿层提取流体活动性属性,进而开展流体预测,落实剩余气的分布特征,预测结果与已钻井的吻合率达到85%。为了更好地验证所提方法的可靠性,进一步应用开发地质分析和油藏数值模拟方法预测剩余气,对比发现三种方法的预测结果高度一致,表明基于流体活动性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T气田剩余气预测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预测结果能够直接用于指导井位部署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流体活动性 剩余气 开发地质 油藏数值模拟
下载PDF
沉积微相图的自动绘制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耀忠 柳世成 +2 位作者 龚蔚青 王延忠 于金彪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4期226-229,共4页
沉积微相研究是开发地质研究的重要环节,准确的沉积微相是储层物性展布模型接近油藏实际的重要保证。论文在推广的地质建模软件Earthvision深度开发的基础上,提出了沉积微相图自动绘制的技术方法,并应用用户自主开发语言完成了软件模块... 沉积微相研究是开发地质研究的重要环节,准确的沉积微相是储层物性展布模型接近油藏实际的重要保证。论文在推广的地质建模软件Earthvision深度开发的基础上,提出了沉积微相图自动绘制的技术方法,并应用用户自主开发语言完成了软件模块的编制。实例应用检测效果良好,这表明提出的方法实用性较强,克服了目前开发地质研究过程中沉积微相图件制作仅根据储层厚度的大小来简单划分造成的精度不够,无法满足储层分布模型要求的缺陷,对于改善开发地质的研究手段、提高模型建立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模型 方法 应用 开发地质
下载PDF
永安油田永66块油藏精细开发地质研究及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利凯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1年第5期124-127,共4页
针对胜利油田的大多数区块已处于开发中后期的现状,寻求通过对老区进行精细的开发地质研究以达到增储上产的目的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通过对永66块的详细解剖,提出了地层等时精细化—构造微型化—储层针对化的开发地质研究方法。首先以小... 针对胜利油田的大多数区块已处于开发中后期的现状,寻求通过对老区进行精细的开发地质研究以达到增储上产的目的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通过对永66块的详细解剖,提出了地层等时精细化—构造微型化—储层针对化的开发地质研究方法。首先以小层划分为基础对地层进行细分,对沉积时间单元进行分析,充分对研究区内的地层进行研究;通过开发三维地震的解释,对砂层组顶面构造进行分析,再利用开发井分层数据,对小层顶面微构造进行研究;通过针对沉积微相、隔夹层以及储层非均质性的分析对储层进行研究,并在永66断块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66断块 开发地质 微构造 储层特征 沉积微相
下载PDF
石油开发地质方法论(一) 被引量:85
17
作者 裘亦楠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3-47,共5页
石油开发地质学以正确描述油气藏开发地质特征为主要任务,是正确管理油气藏的基础,已逐渐成熟为与石油勘探并列的、石油地质学的两大分支学科之一。石油开发地质学的研究有特定的任务和目的,尽管技术手段可以不断更新,从方法论的角... 石油开发地质学以正确描述油气藏开发地质特征为主要任务,是正确管理油气藏的基础,已逐渐成熟为与石油勘探并列的、石油地质学的两大分支学科之一。石油开发地质学的研究有特定的任务和目的,尽管技术手段可以不断更新,从方法论的角度,有其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把握这些原则,是搞好开发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本文从不同方面探讨石油开发地质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学 石油开发 油藏描述 石油勘探
下载PDF
我国油藏开发地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18
作者 李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5-79,共5页
我国东部油田已普遍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因此,以剩余油形成的主要地质控制因素为线索,深化油藏开发地质研究已成为研究的重点。以胜利油区高含水油田为例,在低级序构造、储层精细刻画和剩余油定量描述等开发地质研究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我国东部油田已普遍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因此,以剩余油形成的主要地质控制因素为线索,深化油藏开发地质研究已成为研究的重点。以胜利油区高含水油田为例,在低级序构造、储层精细刻画和剩余油定量描述等开发地质研究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陆相水驱油藏剩余油富集区主要受低级序断层、夹层和物性差异等油藏非均质性的控制,因而重点形成了低级序断层精细描述与预测、河流相储层构型、夹层描述与预测、储层优势通道描述与预测等先进技术,并且建立了分割性约束的精细数值模拟模型,增加了空间流体拟合条件,使得剩余油富集区的定量描述更加符合油藏实际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开发地质 剩余油富集 控制因素 低级序断层 河流相储层 油藏描述
下载PDF
当代铁跨隧道发展趋势及地质灾害防治 被引量:20
19
作者 石文慧 《铁道工程学报》 EI 1996年第2期55-62,共8页
本文根据大量的工程实践资料,全面地分析了当代国内外铁路隧道工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述了铁路隧道修建、运营中所遇及的主要地质灾害的类型、机理及危害;进而论证了对铁路隧道地质灾害应采取的区域稳定性研究、选线原则、超前预报... 本文根据大量的工程实践资料,全面地分析了当代国内外铁路隧道工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述了铁路隧道修建、运营中所遇及的主要地质灾害的类型、机理及危害;进而论证了对铁路隧道地质灾害应采取的区域稳定性研究、选线原则、超前预报、整治技术等防治对策及在当代发展趋势下应重点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发展趋势 地质灾害 防治对策
下载PDF
中国大气田科学开发的内涵 被引量:27
20
作者 邹才能 郭建林 +4 位作者 贾爱林 位云生 闫海军 贾成业 唐海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2,共12页
大气田是指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过300×10^8 m^3、天然气峰值年产量在10×10^8 m^3以上且具有一定稳产期的气田。其是中国天然气储产量快速增长和未来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我国供气安全的关键。通过对国内外260余... 大气田是指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过300×10^8 m^3、天然气峰值年产量在10×10^8 m^3以上且具有一定稳产期的气田。其是中国天然气储产量快速增长和未来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我国供气安全的关键。通过对国内外260余个大气田开发实践的系统分析和典型气田的解剖模拟,综合研究了大气田科学开发的内涵、核心技术以及全生命周期指标体系。大气田科学开发的内涵包括:①提出以"识别水、控制水、治理水"为技术体系的天然气开发理念,即常规气田"控水开发"、非常规气田人工压裂"注水开发",根据气藏类型和气藏特征,确定合理的采气速度;②综合评价气田开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障气田长期稳产;③根据气井生产特征和储层发育特征,选取适用的气田稳产方式;④依据对常规与非常规气藏不同开发阶段的精细描述、气藏开发特征和生产动态的监测,确定气田可采储量、气田水与人工注水开发规律、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气田效益稳产期与发展战略。大气田科学开发的核心技术包括:规模优化技术、科学布井技术、均衡开采技术和深度挖潜技术。进而综合优选出产量、压降、采出程度、单位压降产量等多个参数作为评价大气田科学开发的关键指标,建立了高压、低渗透-致密、裂缝-孔隙型和页岩气等4类气藏的全生命周期指标体系。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指导不同类型大气田的科学开发,进一步促进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大气田 天然气开发地质学 分布特征 科学开发 全生命周期 核心技术 开发指标 开发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