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药物警戒观试析《伤寒论》的“误下及下法禁忌”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炯华 王永炎 +1 位作者 谢雁鸣 申春悌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9-152,共4页
为从中医药学经典理论中挖掘、研究中药不良反应,并结合现代"药物警戒"观点,就仲景《伤寒论》"误下、下法禁忌"条文,且针对其"变证"的临证特点、分类、机理及救治方法作了分析和探讨,初步归纳了"下... 为从中医药学经典理论中挖掘、研究中药不良反应,并结合现代"药物警戒"观点,就仲景《伤寒论》"误下、下法禁忌"条文,且针对其"变证"的临证特点、分类、机理及救治方法作了分析和探讨,初步归纳了"下法禁忌"12种。本研究表明深入研究经典有助于提高中医药疗效、防止中药不良反应,警示医者不能以药试病,错投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下 变证 下法禁忌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以水为引论述《伤寒论》太阳经辨证思维方式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双龙 尹笑丹 王瑞平 《河南中医》 2020年第5期649-652,共4页
水字有一,形有三,却病千万。水致病,于不同形态、不同生理机制、不同身体部位皆可发生不同的症状。或渴、或汗、或利、或噎、或咳、或喘、或悸、或烦、或眩、或呕逆、或痞满。足太阳经为阳经之长,循肩背属阳,如天日昭彰司水。太阳病分... 水字有一,形有三,却病千万。水致病,于不同形态、不同生理机制、不同身体部位皆可发生不同的症状。或渴、或汗、或利、或噎、或咳、或喘、或悸、或烦、或眩、或呕逆、或痞满。足太阳经为阳经之长,循肩背属阳,如天日昭彰司水。太阳病分为太阳经证、太阳腑证和太阳变证,太阳经证主要有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治疗方剂为麻桂类方,代表方为麻黄汤、小青龙汤和桂枝汤;太阳腑证分为蓄水证与蓄血证,治疗方剂为苓桂剂,代表方为苓桂枣甘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变证分为烦证、结胸证与痞证,热与水结于胸膈,形成热结无水的状态,为虚烦的栀子豉汤证,热携水气互结于胸膈,则为结胸,形成结胸证,结胸证方剂主要为大陷胸汤(丸)、小陷胸汤(丸)、十枣汤;痞证方剂主要为泻心汤类方,代表方剂有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太阳病可致病于经腑,内传于少阴,当治以亢其害,使不克伐,承乃制,使生相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太阳经 太阳经证 太阳腑证 太阳变证 张仲景
下载PDF
从络病理论解析小儿支原体肺炎及其变证 被引量:24
3
作者 姜永红 虞坚尔 姜之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5期27-28,共2页
从络病理论解析小儿支原体肺炎及其变证的病机,认为肺络痹阻为小儿支原体肺炎之中医病机实质;提出小儿支原体肺炎初期当重视清热解毒、散血通络,使邪在卫分而解,止于气络。
关键词 络病 支原体肺炎 变证
下载PDF
《伤寒论》误治生变证浅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关玉龙 王小琴 《河南中医》 2021年第12期1783-1785,共3页
《伤寒论》误治生变证的病机有表里不明、虚实不辨、寒热不分、高下不论、不判邪形、不探病因、以偏概全、不遵先后、治失其度、误施药剂。太阳病本当解表,误用攻下,轻则损伤正气,表邪不除而致下利,重则内迫阳明,协热而利;表证误下,邪... 《伤寒论》误治生变证的病机有表里不明、虚实不辨、寒热不分、高下不论、不判邪形、不探病因、以偏概全、不遵先后、治失其度、误施药剂。太阳病本当解表,误用攻下,轻则损伤正气,表邪不除而致下利,重则内迫阳明,协热而利;表证误下,邪气不祛,内陷胸中,水湿不运,与热互结而致结胸;邪居少阳,本应和解,误用攻下,正气内伐,邪气内陷而成阳明之证。若发汗过度,或误用温针则致汗出过多或大汗淋漓,气随津脱,卫阳亏虚,失于固摄。心阳耗损,汗出过多,阳随汗泄,不仅损耗心阳,亦伤心阴。若过于吐下,损伤中阳,致中阳亏虚。若发汗太过或以温针迫汗,致阳随汗泄,不仅损伤卫气,且穷必及肾,致元阳受损。《伤寒论》中,过汗以伤阳为主,过吐、过下以伤阴为主,亦有阴随阳脱、阳从汗泄而致阴阳两虚者。临证中应注意相同症状的鉴别,探析病机的差异;立足整体,着眼主证和兼证;谨守病机,权衡正邪,以平为度;以常衡变,变证之中揣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变证 误治 张仲景
下载PDF
伤寒论评话 第28章 变证形成重在病人体质 风湿相搏亦属太阳表证——变证及风湿表证的辨证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梁华龙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94-497,共4页
①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说明表证经过汗、下后,如果表证已去,就不能再用解表的方法治疗;误治后的变证,并不取决于误治的方法,而是取决于病人的体质。汗出与无大热两者为共同伴随症状,因为汗出时体温会随汗弥散,故凡是汗出的就一定不会... ①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说明表证经过汗、下后,如果表证已去,就不能再用解表的方法治疗;误治后的变证,并不取决于误治的方法,而是取决于病人的体质。汗出与无大热两者为共同伴随症状,因为汗出时体温会随汗弥散,故凡是汗出的就一定不会有大热,凡是有高烧的就一定不会有汗出;太阳经主表,太阴肺经主皮毛,太阳篇中,凡咳、喘、短气等均涉及到太阴肺病,太阳病的证候概括了太阴肺经。②综合《伤寒杂病论》全文,太阳表证应有五种:大致可分为伤寒、中风、温病、风湿和中暍。而大多医家在讨论太阳表证时,多局限在伤寒、中风和温病,甚至一些医家只认为伤寒和中风是太阳表证。③炙甘草汤组方具有三大特色:重用大枣、重用地黄、清酒煎煮,临床运用该方时必须注意到这三大特色,否则就很难收到相应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表证 变证 太阳表证 风湿相搏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炙甘草汤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下载PDF
《伤寒论》太阳病辨误救误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薇 朱红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4期850-852,共3页
结合《伤寒论》中有关误诊误治的具体条文,从辨证失误、治法失误、体质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太阳病篇中误治变证的产生原因、变局转归,总结出《伤寒论》中以脉测证、以症求证、以治定证、溯史断证、无中辨证等救误辨证方法。原文条文以明.... 结合《伤寒论》中有关误诊误治的具体条文,从辨证失误、治法失误、体质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太阳病篇中误治变证的产生原因、变局转归,总结出《伤寒论》中以脉测证、以症求证、以治定证、溯史断证、无中辨证等救误辨证方法。原文条文以明.赵开美复刻的宋本《伤寒论》为蓝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太阳病 误治原因 变证 救误辨证
下载PDF
基于太阳病误下变证论“膈病”
7
作者 张克克 王祥麒 《河南中医》 2024年第8期1140-1144,共5页
太阳病涵盖了伤寒由表到里的整个演变过程,由于患者禀赋强弱、感邪轻重、就诊是否及时等原因,在此阶段可能出现表里证,所以太阳病可用到下法,但由于对表里先后顺序及整体病势把握不准确而误下产生变证者不少。太阳病下之后结局有两种:(1... 太阳病涵盖了伤寒由表到里的整个演变过程,由于患者禀赋强弱、感邪轻重、就诊是否及时等原因,在此阶段可能出现表里证,所以太阳病可用到下法,但由于对表里先后顺序及整体病势把握不准确而误下产生变证者不少。太阳病下之后结局有两种:(1)下之愈。(2)下之不愈,而不愈者又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误治后邪气仍在表者,当以汗解之;二是有表里证者,表解乃可攻里,否则引邪入里,为逆;三是误下影响了太阳病自然发展轨迹,导致表证几无,而邪气入膈,从而产生变证。无论太阳病正常转归还是误下发为变证,“膈”均是邪气入里之“首站”。膈病主要是邪气侵扰使其失去阻隔、分界作用,导致清浊易位,上下隔拒,典型特点为清浊不分,“上逆”与“下趋”症状并见,治疗首当察其在膈上、膈下,遵循“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的治疗原则,观其脉证,随证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病” 太阳病 误下变证 下法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