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C-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丹红 高海燕 +6 位作者 张斌 吴琼 丁国梁 张婧 侯彩艳 艾建红 陈虎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78-381,共4页
目的评价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34例采用DC-CIK细胞治疗可评价的晚期NSCLC患者... 目的评价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34例采用DC-CIK细胞治疗可评价的晚期NSCLC患者,评价其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DC-CIK细胞治疗晚期NSCLC 1-3月后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20.6%,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67.6%。近期疗效与远处转移无关(P>0.05)。患者细胞治疗的ORR与治疗次数无关(P>0.05),DCR与治疗次数有关(P<0.05)。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DC-CIK治疗晚期NSCLC安全、有效,可减缓病情进展,为晚期NSCLC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治疗 免疫疗法 方法 树突细胞 免疫学 杀伤细胞 淋巴因子激活 免疫学 治疗结果
下载PDF
DC-CIK联合FOLFOX6化疗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对血清hCAP18和APE1自身抗体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臧晔 丁丽芳 姜藻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49-453,共5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s/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 adoptive immunotherapy,DC-CIK)联合FOLFOX6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对人类阳离子抗菌蛋白18(...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s/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 adoptive immunotherapy,DC-CIK)联合FOLFOX6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对人类阳离子抗菌蛋白18(human cationic antimicrobial protein 18,hCAP18)和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 ap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自身抗体的影响。方法纳入9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DC-CIK联合FOLFOX6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FOLFOX6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血清hCAP18和APE1自身抗体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9%vs 68.9%,P=0.020)。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水平以及hCAP18和APE1自身抗体水平均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和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C-CIK联合FOLFOX6方案化疗可改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下调血清hCAP18和APE1自身抗体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药物疗法 树突细胞/免疫学 细胞因子类/免疫学 杀伤细胞 天然/免疫学 脱嘌呤核酸 抗菌药/血液 肽生物合成 免疫组织化学 自身抗体/血液
下载PDF
DC-CIK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朱理辉 霍继荣 +2 位作者 张琍 李国庆 廖文秋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74-179,共6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DCCIK)过继性免疫治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DCCIK)过继性免疫治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10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两组,TACE组58例,DC-CIK联合TACE组47例。TACE组行≥1次TACE,DC-CIK联合TACE组在TACE的间歇期给予≥1次的DC-CIK治疗,分析2种方法在中位生存期、肝功能及甲胎蛋白定量、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及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DC-CIK联合TACE组的中位生存期高于TACE组(18月vs 12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得出患者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组方案(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Child-Pugh分级、门静脉癌栓和是否联合应用DC-CIK治疗是影响肝癌患者总的中位生存期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得出BCLC分期、Child-Pugh分级、甲胎蛋白(alpha feto protein,AFP)定量是影响DC-CIK联合TACE组总生存期的危险因素。治疗后3月观察两组的AFP均下降,肝功能好转,DC-CIK联合TACE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C-CIK治疗后只有2例次发热,1例次皮疹,经对症处理后患者无不适感。结论 DC-CIK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能延长中位生存期,改善肝功能,降低AFP,且安全可靠;术前分析BCLC分期、Child-Pugh分级、AFP定量等因素对预测疗效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治疗 肝动脉/外科学 化学栓塞 治疗性/方法 免疫疗法 过继 杀伤细胞 淋巴因子激活/免疫学 树突细胞/免疫学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DC-CIK治疗前的免疫状态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蒋琦 徐增辉 +3 位作者 王颖 孙保木 金华君 钱其军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cytokine induced killers,DC-CIK)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CD3+CD56+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cytokine induced killers,DC-CIK)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CD3+CD56+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s)、CD4+/CD8+T细胞比值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45例晚期NSCLC患者DC-CIK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CD127-TRegs、CD3+CD56+CIKs、CD4+和CD8+T细胞,并与患者临床特征进行相关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治疗前CD4+CD25+CD127-TRegs、CD3+CD56+CIKs、CD4+/CD8+T细胞比值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晚期NSCLC患者DC-CIK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减少,CD8+T细胞增多,CD4+/CD8+T细胞比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原发病灶瘤体最长直径越大,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Regs越多,CIKs越少(均P<0.05);生存分析显示,治疗前TRegs越多,患者预后越差,生存期越短,且TRegs>7×109/L影响患者的生存(P<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TRegs是判断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治疗 免疫疗法/方法 树突细胞/免疫学 杀伤细胞 淋巴因子激活/免疫学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治疗结果 预后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瘤苗的制备与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邹征云 刘宝瑞 《肿瘤防治杂志》 2004年第11期1205-1209,共5页
树突状细胞瘤苗可诱导荷瘤动物的保护性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 ,这一发现使肿瘤治疗领域倍受鼓舞。就肿瘤免疫治疗中树突状细胞瘤苗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免疫学 癌症疫苗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肿瘤细胞裂解物致敏的树突状细胞对大鼠卵巢上皮癌免疫治疗的体内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乔宝丽 张震宇 +1 位作者 刘晋玮 翟妍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与肿瘤细胞裂解物致敏的树突状细胞(tumor-associated antigen/dendritic cells,TAA/DC)对荷瘤大鼠的免疫治疗效果。方法:建立大鼠卵巢癌皮下移植瘤模型;于成瘤后2周分别用PBS、DC或TAA/DC进行...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与肿瘤细胞裂解物致敏的树突状细胞(tumor-associated antigen/dendritic cells,TAA/DC)对荷瘤大鼠的免疫治疗效果。方法:建立大鼠卵巢癌皮下移植瘤模型;于成瘤后2周分别用PBS、DC或TAA/DC进行免疫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TAA/DC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转移,对荷瘤大鼠治疗后8周,局部肿瘤无明显增长,P=0.355,无转移灶出现;TAA/DC可明显改善大鼠免疫状况,对荷瘤大鼠治疗后3周,使已经下降的CD8+T细胞百分比又明显上升,P=0.000;TAA/DC对荷瘤大鼠单次免疫治疗的效果具有时限性,在对荷瘤大鼠治疗后8周,CD8+T细胞百分比再次出现明显下降,P=0.000。结论:TAA/DC可改善荷瘤大鼠的细胞免疫状态,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治疗 免疫疗法 树突细胞/免疫学
下载PDF
肾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免疫状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闫东 袁超英 +4 位作者 袁杰 黄苏溪 肖华平 海拉提 丁国富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4期5810-5812,共3页
目的探讨肾癌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功能状态变化及其与肾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40例临床确诊的中晚期肾癌患者作为实验组,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相同条件下分别进行外周血DC的培养,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1a... 目的探讨肾癌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功能状态变化及其与肾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40例临床确诊的中晚期肾癌患者作为实验组,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相同条件下分别进行外周血DC的培养,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1a、CD83表达水平。结果肾癌患者DC表面CD1a及CD83表达水平分别为55.6±1.3、71.2±1.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5.0±1.1、81.3±1.6),P<0.05。结论肾癌患者DC存在免疫功能缺陷可能是肾癌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免疫学 肾肿瘤/免疫学
原文传递
CCR7基因修饰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耐受 被引量:2
8
作者 周琨 高晓唯 +4 位作者 蔡岩 李文静 胡裕坤 田丽丽 付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02-908,共7页
背景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高危角膜移植.延长高危角膜移植术植片的存活时间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受体7 (CCR7)基因重组腺病毒(Ad)体外转染供体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 背景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高危角膜移植.延长高危角膜移植术植片的存活时间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受体7 (CCR7)基因重组腺病毒(Ad)体外转染供体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取1只雄性Wistar供体大鼠股骨骨髓分离和培养骨髓源imDCs,用携带大鼠CCR7基因的重组Ad转染imDCs,收集1&#215;107个imDCs重悬于500μl含体积分数1%胎牛血清的PBS中.将60只受体SD大鼠以角膜碱烧伤法建立高危角膜移植模型,并用30只Wistar大鼠角膜作为供体进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PBS组、未修饰imDCs组、imDCs+ Ad空载体组和imDCs+ Ad-CCR7组,每组15只,按照分组不同分别于术前7d和术后3d经尾静脉注射相应溶液.术后每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植片存活情况,术后14d每组任意处死6只大鼠,取角膜植片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辅助性T细胞1(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PBS组、未修饰imDCs组、imDCs+Ad空载体组和imDCs+Ad-CCR7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0.44±1.88)、(16.00±2.18)、(15.11±2.03)和(23.67±2.83)d,4个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005,P=0.000);与PBS组比较,未修饰imDCs组、imDCs+ Ad空载体组和imDCs+ Ad-CCR7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均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20、4.385、12.423,均P=0.000);imDCs+Ad-CCR7组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较未修饰imDCs组和imDCs+Ad空载体组均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04、8.039,均P=0.000).RT-PCR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未修饰imDCs组、imDCs+Ad空载体组、imDCs+Ad-CCR7组大鼠IFN-γ m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植片存活/免疫 免疫耐受 辅助T淋巴细胞/免疫 树突状细胞/免疫 受体 趋化因子受体7/代谢
下载PDF
含未甲基化CpG寡脱氧核苷酸对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艳 杨宁 +2 位作者 黄少萍 刘方舟 尹兰珍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232-235,共4页
目的 :研究含未甲基化CpG寡脱氧核苷酸 (CpGODN)对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分化、成熟及其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 :分离正常人外周血DC ,透射电镜观察CpGODN刺激组和未刺激组DC的超微结构 ,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面HLA DR... 目的 :研究含未甲基化CpG寡脱氧核苷酸 (CpGODN)对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分化、成熟及其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 :分离正常人外周血DC ,透射电镜观察CpGODN刺激组和未刺激组DC的超微结构 ,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面HLA DR、CD86的表达 ,MTT法检测其对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ixed lymphocytereactor ,MLR)中T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调节T细胞杀伤肿瘤的能力。结果 :与未刺激组相比 ,CpGODN刺激组DC表面突起细、长且规则 ,粗面内质网增多 ,空泡减少甚至消失 ;同时DC表面HLA DR、CD86的表达上调 ,能明显促进MLR中T细胞的增殖 ,增强DC调节T细胞杀伤肿瘤活性。结论 :CpGODN可诱导人外周血DC分化成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甲基化 CPG 寡脱氧核苷酸 外周血 树突状细胞 肿瘤 免疗疗法
下载PDF
不同来源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静琦 曾波航 《肿瘤防治杂志》 2003年第8期877-880,共4页
不同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S)均来源于人骨髓髓系和淋巴系造血干细胞。综述了脐血、成人外周血、类风湿关节炎 (RA)来源的DCS 迁移机制 ,以及树突状细胞的分化途径、功能状态。
关键词 树突细胞/免疫学 血液和免疫系统 免疫 细胞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肾脏树突状细胞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陈瑞玲 潘建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4-588,共5页
肾脏树突状细胞(DC)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肾脏DC在某些肾脏疾病中可表现为抗炎作用,而在另一些肾脏疾病中表现为促炎作用,甚至在某一疾病过程中其作用可发生变化,提示肾脏微环境对肾脏DC的分化和功能具有重要的影... 肾脏树突状细胞(DC)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肾脏DC在某些肾脏疾病中可表现为抗炎作用,而在另一些肾脏疾病中表现为促炎作用,甚至在某一疾病过程中其作用可发生变化,提示肾脏微环境对肾脏DC的分化和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就肾脏DC的来源、种类和分布,肾脏DC在狼疮性肾炎和肾盂肾炎等肾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对DC功能调节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免疫学 肾盂肾炎/免疫学 肾疾病/免疫学 树突细胞/免疫学 综述
下载PDF
用免疫组化法对食管癌组织中抗原呈递细胞的研究
12
作者 李启明 肖湘 +3 位作者 邹桂华 杨光娅 吴绮明 熊华淇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4-6,2,共3页
用抗S100蛋白和溶菌酶抗体,对37例中晚期食管癌和5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DC)和巨噬细胞(MΦ)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和分析。肿瘤实质中的DC数量,癌组织侵犯管壁全层和管周组织组较侵犯肌层组明显增多(P<0.05);上中段组较... 用抗S100蛋白和溶菌酶抗体,对37例中晚期食管癌和5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DC)和巨噬细胞(MΦ)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和分析。肿瘤实质中的DC数量,癌组织侵犯管壁全层和管周组织组较侵犯肌层组明显增多(P<0.05);上中段组较下段组明显增多(p<0.05)。肿瘤间质中的DC多聚集在淋巴细胞较密集的区域。肿瘤实质中的MΦ数量,分化较好组比分化较差组明显增多(P<0.02),而癌组织侵犯管壁肌层组较侵犯管壁全层和管周组织组明显增多(P<0.03)。结果揭示DC和MΦ数量变化受肿瘤组织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但两者在局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功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巨噬细胞 食管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对免疫活性细胞抑癌效应的非限制性增强作用
13
作者 刘宝瑞 钱晓萍 +2 位作者 邹征云 王立峰 葛少华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14期1055-1057,共3页
目的研究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对免疫活性细胞抑癌的增强作用。方法在建立PC体外扩增的基础上,将抗原负载的DC作用于单个核细胞及高聚金葡素活化的单个核细胞,观察其对人肺癌GLC-82和A549细胞的体外和裸鼠体内抑癌... 目的研究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对免疫活性细胞抑癌的增强作用。方法在建立PC体外扩增的基础上,将抗原负载的DC作用于单个核细胞及高聚金葡素活化的单个核细胞,观察其对人肺癌GLC-82和A549细胞的体外和裸鼠体内抑癌效应。结果抗原负载的DC能显著增强单个核细胞及高聚金葡素活化的单个核细胞对GLC-82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当效靶化为10∶1时,抗原负载的DC-单个核细胞对GIC-82及A549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00%和94.2%;而对照组分别为16%和8%。该作用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基因(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限制。结论抗原负载的DC对免疫活性细胞的抑癌作用有MHC非限制性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免疫学 肿瘤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与病程的关系
14
作者 陈显兵 邓明会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74-87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局部免疫状况与患者病程的关系。方法:选取64例慢性肝炎患者的肝脏石蜡标本。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T、CD8+T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分析免疫细胞的类型、数目及分布与病程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4+T...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局部免疫状况与患者病程的关系。方法:选取64例慢性肝炎患者的肝脏石蜡标本。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T、CD8+T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分析免疫细胞的类型、数目及分布与病程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4+T细胞多见于汇管区,CD4+T细胞数量少于CD8+T细胞数量。树突状细胞形态不规则,绝大部分分布于坏死灶和汇管区间质中与淋巴细胞伴行。淋巴细胞浸润越多的病例中树突状细胞也越多。CD4+T、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与病程具有相关性。慢性乙型肝炎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的加重,即G1-G4、S1-S3的发展中,肝脏组织中CD4+T、CD8+T、DC的数量逐渐增加,但当发生肝硬化时(S4),三者的数量减少。结论评价慢性肝炎肝脏免疫微环境状况应当综合评价免疫细胞的类型、亚型和功能状态及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在分析、判断疾病进程和治疗上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病理学 树突细胞/免疫学 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疫苗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源 梁寒 郝希山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2期151-154,共4页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是人体内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是肿瘤免疫反应中不可缺少的辅助细胞。未成熟DC可摄取抗原,当有危险信号刺激时可迁徙至淋巴器官,并递呈抗原给T细胞进而激发免疫应答。目前普遍采用的获取DC的方...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是人体内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是肿瘤免疫反应中不可缺少的辅助细胞。未成熟DC可摄取抗原,当有危险信号刺激时可迁徙至淋巴器官,并递呈抗原给T细胞进而激发免疫应答。目前普遍采用的获取DC的方法是对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进行体外诱导和培养。证据显示DC浸润与许多恶性肿瘤的预后有关。DC数量减少和功能缺陷,也是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机制之一。用于装载DC的抗原包括肿瘤细胞或肿瘤细胞提取物、肿瘤抗原蛋白、肿瘤抗原肽、肿瘤抗原DNA/RNA等。肿瘤抗原经脂质体介导在体内转染DC,也可激发特异性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免疫学 癌症疫苗 综述文献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瘤内注射联合放疗对小鼠肾癌组织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建华 吕海燕 +5 位作者 张爱群 王瑶 郭佳 扬军 马林 李峤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研究放疗增强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小鼠肾癌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应用Renca肾癌细胞制作BALB/c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单纯放疗组、单纯DC组和DC联合放疗组共4组进行治疗.皮下荷瘤的 BALB/c小鼠,在接种瘤细胞后第12~16天... 目的:研究放疗增强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小鼠肾癌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应用Renca肾癌细胞制作BALB/c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单纯放疗组、单纯DC组和DC联合放疗组共4组进行治疗.皮下荷瘤的 BALB/c小鼠,在接种瘤细胞后第12~16天,连续5 d接受肿瘤局部放射治疗,7 Gy 6 MeV/次,并于第11、15、19和22天分别4次在肿瘤部位直接注射未负载肿瘤抗原的DC细胞,1×10^6/次,第28天处死小鼠.检测各组肿瘤生长速度和质量.利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的相关凋亡蛋白表达.结果:接受不同治疗的小鼠体内肿瘤质量明显不同,未治疗组为(5.3±0.8) g, 单纯DC组(4.5±0.7) g,单纯放疗组(2.8±0.3) g, DC联合放疗组(1.1±0.7) g, 经Wilcoxon-Mann-Whitney秩和检验,DC联合放疗组与单纯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C联合放疗组肿瘤组织中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上调.结论:瘤内注射DC联合放疗比单一方法明显提高抑制Renca肾癌细胞在BALB/c小鼠的生长,其增效作用涉及肿瘤细胞的凋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免疫学 树突细胞/免疫学 疾病模型 动物 原癌基因蛋白质类 免疫印迹法
下载PDF
产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新生儿脐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秀娟 张剑白 《中国校医》 2012年第10期763-764,766,共3页
目的观察产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新生儿脐血中树突状细胞亚群(dendritic,DC)的变化,揭示慢性乙型肝炎宫内感染发生机制,为将来早期阻断儿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集28名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产妇新生儿及12名健康产妇所生新生... 目的观察产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新生儿脐血中树突状细胞亚群(dendritic,DC)的变化,揭示慢性乙型肝炎宫内感染发生机制,为将来早期阻断儿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集28名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产妇新生儿及12名健康产妇所生新生儿新鲜脐带血,用三色分析法进行免疫荧光标记,24 h内上流式细胞仪进行树突状细胞的检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新生儿脐血中DC1,DC2相对数均高于正常新生儿,但无统计学意义;DC1/DC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新生儿脐血中树突状细胞亚群DC1、DC2相对数较健康产妇新生儿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免疫学 脑血/细胞学 肝炎 乙型 慢性 产妇卫生保健服务
原文传递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型与免疫状态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朴炳奎 郑红刚 +4 位作者 林洪生 熊露 花宝金 祁鑫 周雍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25-428,共4页
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C)数量和功能的下降,与疾病的进展和预后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NSCLC患者外周血DC亚型(CD11c+DC和CD123+DC)和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荧光三标记流式细胞... 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C)数量和功能的下降,与疾病的进展和预后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NSCLC患者外周血DC亚型(CD11c+DC和CD123+DC)和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荧光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NSCLC患者外周血CD11c+DC和CD123+DC、T细胞亚型及NK细胞含量,并以1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结果NSCLC患者外周血CD11c+DC百分率为(0.38±0.18)%,比对照组[(0.66±0.24)%]明显降低(P<0.01),CD123+DC百分率[(0.28±0.17)%]与对照组[(0.27±0.11)%]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癌患者与健康人比较,CD3+T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1),CD4+/CD8+比值亦下降(P<0.05),CD8+T细胞及NK细胞含量均增高(P<0.05);CD3+T细胞数量同CD123+DC百分数呈正相关性(P<0.05),NK细胞的含量与CD123+DC百分数呈负相关(P<0.01);DC亚型百分率同患者的卡氏评分、化疗史有关联(P<0.01)。结论NSCLC患者DC低表达,而机体免疫功能显著下降。DC亚型与患者免疫状态之间以及它们与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都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树突状细胞亚型 免疫状态
下载PDF
磁转染MUC1/Y基因入树突状细胞抗膀胱肿瘤的免疫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璇 周四维 +2 位作者 庄乾元 管维 叶章群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7年第5期379-382,共4页
目的:研究体外磁转染人MUC1/Y基因至人树突状细胞(DC)的可行性,以及在体外诱导特异性抗MUC1/Y膀胱癌的免疫效应。方法:以葡聚糖磁性纳米颗粒(DMN)作为载体,在多聚赖氨酸(PLL)的辅助下,通过静电作用结合MUC1/Y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 目的:研究体外磁转染人MUC1/Y基因至人树突状细胞(DC)的可行性,以及在体外诱导特异性抗MUC1/Y膀胱癌的免疫效应。方法:以葡聚糖磁性纳米颗粒(DMN)作为载体,在多聚赖氨酸(PLL)的辅助下,通过静电作用结合MUC1/Y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MUC1/Y,在铜-硼-锡磁块的固定磁场作用下转染至人DC中,荧光显微镜下以及流式细胞仪观察其转染效率;再将这种转基因DC与自体T细胞共培养,观察其致敏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MUC1/Y特异性抗膀胱癌(膀胱肿瘤BIU87细胞系)的杀伤活性,即分别用LDH释放法检测CTL杀伤活性和透射电镜观察CTL诱导靶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测定基因修饰后的DC刺激自体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结果:pEGFP-C1/-MUC1/Y转染效率为15%左右,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明显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与自体T细胞混合培养后能诱导出显著的MUC1/Y特异性的CTL,对BIU87细胞的杀伤实验表明T-DC-MUC1的杀伤活性约为52%,显著高于对照组T-DC诱导的CTL;在透射电镜下也可以清楚的观察到部分BIU87膀胱肿瘤细胞出现了细胞核核仁消失,染色质浓集于核膜周围等早期凋亡表现;基因修饰后的DC能刺激自体T细胞分泌高水平的IFN-γ,与未转染的D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聚糖磁性纳米颗粒(DMN)在固定磁场的作用下成功将MUC1/Y基因转入DC,并可有效诱导出特异性的抗MUC1/Y膀胱癌的免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1/Y基因 膀胱癌 人树突状细胞 免疫效应 葡聚糖磁性纳米颗粒 转染
下载PDF
补体攻膜复合物C5b-9处理后的树突状细胞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佩泽 华树成 杨雪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研究补体攻膜复合物C5b-9处理后的树突状细胞(DC)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作用。方法:于DC表面组装C5b-9,并用免疫磁珠分离CD4+T、CD8+T细胞,DC/T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的活化标志,ELISA定量检测细胞因子的释放。结果:免疫... 目的:研究补体攻膜复合物C5b-9处理后的树突状细胞(DC)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作用。方法:于DC表面组装C5b-9,并用免疫磁珠分离CD4+T、CD8+T细胞,DC/T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的活化标志,ELISA定量检测细胞因子的释放。结果:免疫磁珠成功分离出的高纯度的CD4+T、CD8+T细胞分别与补体攻膜复合物C5b-9处理后的DC混合培养72h后,CD4+T的CD25和CD69的表达率明显上升(P<0.05),分别为26.31%和52.73%;IFN-γ、IL-2分别由混合培养前的126.3ng·L-1和156.7ng·L-1上升为409.2ng·L-1和471.5ng·L-1(P<0.05);IL-10变化不明显,混合培养前后分别为104.3ng·L-1和107.1ng·L-1;CD8+T表达CD25、CD69和分泌细胞因子变化均不明显。结论:C5b-9可以调节DC的功能,进而调节T细胞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B-9 树突状细胞 T细胞 免疫排斥 免疫耐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