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4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治理有效 被引量:52
1
作者 胡红霞 包雯娟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10期24-32,共9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从中国乡村发展的历程和现实来看,治理有效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所在。鉴于此,文章以国内外研究动态回应中国乡村治理发展与变迁的基础上,提出了&qu...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从中国乡村发展的历程和现实来看,治理有效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所在。鉴于此,文章以国内外研究动态回应中国乡村治理发展与变迁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有效"逻辑体系与分析框架。同时,新时代中国乡村治理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若干新问题、新挑战需要解决,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治理问题能力、治理判断能力、治理选择能力及治理行动能力。长远来看,积极回应村民新要求新期待、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健全"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及协调好乡村振兴中的几对关系是推进新时代中国乡村治理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治理有效 乡村治理 管理民主 制度重构
下载PDF
“人民的法院”与陪审制度——经典作家眼中的司法民主 被引量:40
2
作者 胡玉鸿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6-156,共11页
司法民主的重要内容就是保障人民能够直接参与司法审判,而陪审制度正是作为由人民参与法庭审判,从而保证人民的观念与社会的良心在司法中得以实现的必要制度设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陪审制度与宪政关联的论述,阐明了陪审制度的性... 司法民主的重要内容就是保障人民能够直接参与司法审判,而陪审制度正是作为由人民参与法庭审判,从而保证人民的观念与社会的良心在司法中得以实现的必要制度设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陪审制度与宪政关联的论述,阐明了陪审制度的性质、地位以及在确保司法公正、制约司法权力、保障人民自由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我国当前的司法改革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审制度 司法民主 法院 司法权力
原文传递
中国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议题与挑战 被引量:34
3
作者 谈火生 于晓虹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0-39,共10页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将中国协商民主的制度化置于比较的视野中来加以观察,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及其面临的挑战。本文认为,近年来各协商渠道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将中国协商民主的制度化置于比较的视野中来加以观察,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及其面临的挑战。本文认为,近年来各协商渠道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思想误区妨碍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动力不足;中国协商民主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但公共领域发育不充分成为协商民主制度化的一个短板;功能添加型的制度创新使协商制度与其他政治制度之间可以实现无缝衔接,但社会组织协商与既有制度安排之间的衔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制度化 制度创新 协商民主体系
下载PDF
“三社联动”机制下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三个阶段分析 被引量:34
4
作者 曹海军 薛喆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1-46,共6页
作为社区公共服务的一种机制创新,"三社联动"有力地推动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模式创新以及基于政社协作的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网络的形成。本文以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为背景,着眼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服务需... 作为社区公共服务的一种机制创新,"三社联动"有力地推动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模式创新以及基于政社协作的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网络的形成。本文以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为背景,着眼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服务需求问题,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为研究对象,以"三社联动"机制为分析视角,分析购买服务的前中后三个阶段。购买服务前,重在社区居民自治框架下通过基层协商民主和社区组织有序引导居民需求的识别;购买服务中,统筹设计服务项目,支持社会组织承接的项目化运作;购买服务后,依托社区平台,引导专业社会工作队伍提供专业服务以及在社会组织运作下的居民有序化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社联动 跨部门协作 政府购买服务 协商民主 项目制
原文传递
中国改革进程与民主话语体系的变迁 被引量:24
5
作者 佟德志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34,共12页
对《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进行民主话语的文本分析,我们发现,中国改革进程中的民主话语体系包含了五个核心要素,即社会主义、人民、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国,形成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发展为目标而坚... 对《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进行民主话语的文本分析,我们发现,中国改革进程中的民主话语体系包含了五个核心要素,即社会主义、人民、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国,形成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发展为目标而坚持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中国改革进程中民主话语体系的变迁也表现为由革命话语向改革话语的渐进转变,确定了"革命-执政""斗争-和谐""专政-法治"等一系列替代性创新。中国改革进程中的民主话语体系既因为高度共享的核心词表现出了薪火相传的继承性,也因为一些具有鲜明特征的独立词而表现出与时俱进的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 民主 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20世纪中美两国“专家政治”的缘起与演变——科学介入政治的一个历史比较 被引量:16
6
作者 邓丽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4-79,共6页
20世纪 3 0年代专家政治的浪潮在美国达到一个峰巅。技术统治论的思潮与运动以物理学原理深刻反思资本主义制度 ,罗斯福新政时期也大量吸收专家参与政权。在此前后 ,《东方杂志》、《国闻周报》等将技术统治论作为新的思潮与运动加以介... 20世纪 3 0年代专家政治的浪潮在美国达到一个峰巅。技术统治论的思潮与运动以物理学原理深刻反思资本主义制度 ,罗斯福新政时期也大量吸收专家参与政权。在此前后 ,《东方杂志》、《国闻周报》等将技术统治论作为新的思潮与运动加以介绍 ,一些参政知识分子则更多地从美国政府的政策调整中吸取经验。南京政府一定程度地吸收专家参政 ,在行政技术化、立法科学化等方面有一定改进 ,但未改变蒋介石专制政权的性质。美国的技术统治论经历复杂的转变 ,其中一部分为主流社会所吸收 ,一部分则趋向偏激 ,进一步产生对美国社会的深刻怀疑 ,成为当今美国社会的另类选择。美中两国历史发展说明 ,科学进入政治领域 ,有利于技术层面的科学化 ;科学主宰政治 ,却是技术乌托邦之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政治 民主 能量 价格体系
下载PDF
从分散到整合:协商民主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0
7
作者 马奔 程海漫 李珍珍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4-72,共9页
协商民主对主体和过程设定了严格条件,但在实践中,分散的协商民主形式无法满足协商民主的理想标准,尤其体现在规模和协商这两项价值之间的冲突。因此,协商民主理想的实现,除了每一种协商民主形式发挥作用外,还必须从系统化的视角来考虑... 协商民主对主体和过程设定了严格条件,但在实践中,分散的协商民主形式无法满足协商民主的理想标准,尤其体现在规模和协商这两项价值之间的冲突。因此,协商民主理想的实现,除了每一种协商民主形式发挥作用外,还必须从系统化的视角来考虑,从分散的协商民主形式走向整合的协商民主体系,形成协商民主的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分散 整合 价值 协商形式 体系
原文传递
高质量协商如何达成:在要素-程序-规则中发展协商系统——兼对5个农村社区协商实验的评量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大维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46,共12页
新发展阶段需要有新发展理念,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增强社区治理效能需要提高协商质量。国际上好的协商标准是不断演进的,第二代在第一代拓展的基础上逐步走向趋同化和共识性。通过对5个首批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协商样板案例的流... 新发展阶段需要有新发展理念,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增强社区治理效能需要提高协商质量。国际上好的协商标准是不断演进的,第二代在第一代拓展的基础上逐步走向趋同化和共识性。通过对5个首批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协商样板案例的流程和内容呈现的分析,发现其协商过程的运行都是在要素、程序和规则中来展开的。结合国际理论和本土实践建构基于“要素-程序-规则”的协商系统评量指标体系,高质量协商达成总体上需要具备三个基本要件构成的协商系统:第一,营造协商系统所含有的6个要素标准,大致包括协商主体、协商场所、协商实体、传播过程、转化过程和执行过程;第二,构成协商系统所具有的8个程序标准,大致包括提出议题、确定议题、组织协商、环境配套、人员赋能、沟通传播、协商监督和结果运用;第三,符合协商系统所规约的9个经典要件拓展出的规则标准,大致包括尊重、去权、平等、理性、共识、趋善、公开、问责、真诚等9个经典指标的包容性拓展。其可以为即将开展的全国1000个左右的村级议事协商实验,以及通过协商全面开展乡村振兴和提升社会治理实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协商 协商质量 协商民主 协商系统
下载PDF
包容性协商:中国社区的协商系统模式与有效治理趋向——以天长市“11355”社区协商共治机制为例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大维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5-112,共8页
包容性协商概念是从中西学术争论和中国实践困境中提出,并在已有五种理论源流基础上结合中国实践建构的。作为现代治理新理念的包容性协商扬弃了包容性民主和协商系统论,是在治理中由多元主体尤其是公众通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平等表达方... 包容性协商概念是从中西学术争论和中国实践困境中提出,并在已有五种理论源流基础上结合中国实践建构的。作为现代治理新理念的包容性协商扬弃了包容性民主和协商系统论,是在治理中由多元主体尤其是公众通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平等表达方式参与协商以解决利益关联性问题的过程,其最大的特点是协商的主体、场所、实体、传播、决策、执行等要素和过程都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在社区协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的群众性表达方式和参与性治理方式。基于对全国第一批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天长市"11355"社区协商共治机制的剖析发现,无论是"1+N+X"的协商组织架构,还是"五步五单"的协商议事流程等都具有鲜明的特点,而从国际上最新概括的协商系统六要素出发识别,其社区协商具有整体的包容性。包容性协商既是对西方相关民主模式的超越,也是对中国协商系统经验模式的概括;既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中国一些地方的城乡社区会产生协商共治和有效治理的局面,也将成为我国城乡社区有效治理的模式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协商 社区 协商民主 协商系统 有效治理
原文传递
超越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哈贝马斯的程序民主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钢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6-53,共8页
哈贝马斯在《事实与有效性》一书中重新对民主进行了反思。他既不满意自由主义建立在立宪民主政体的政治正义观念之上的民主理论,也不满意以伦理的价值同一性原则为依据的共和主义的民主理论。在他看来,这两种民主理论都是片面的,前者... 哈贝马斯在《事实与有效性》一书中重新对民主进行了反思。他既不满意自由主义建立在立宪民主政体的政治正义观念之上的民主理论,也不满意以伦理的价值同一性原则为依据的共和主义的民主理论。在他看来,这两种民主理论都是片面的,前者在政治实践中赋予民主的规范意义太弱,后者赋予民主的规范意义则太强。为了对民主在政治实践中的作用做出恰当的解释,他提出了一种程序民主的思想。该思想的宗旨是,通过对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的民主思想进行调和,制定出一种既能顾及保护个人自由的人权原则,又能够使公民在伦理和政治上的自由权利得到切实维护的民主实践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 人民主权 民主原理 权利体系 商议政治
下载PDF
农民协商能力与农村社区协商系统质量关系研究——基于乡村建设行动中三个农村社区协商实验的比较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大维 张航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0-77,共8页
农民协商能力的欠缺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发展与协商系统高质量运转的制约因素。提高农民的协商能力,有必要构建相应的分析框架。在吸纳国际已有协商能力要素标准的基础上,扎根于中国协商治理情景,可以构建包括参与意识、规则... 农民协商能力的欠缺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发展与协商系统高质量运转的制约因素。提高农民的协商能力,有必要构建相应的分析框架。在吸纳国际已有协商能力要素标准的基础上,扎根于中国协商治理情景,可以构建包括参与意识、规则掌握、沟通互动、技术技能、包容决断等五种要素的协商能力框架,这一框架分别对应着基础性、主动性、秩序性、专业性、公共性等特点。协商能力框架构成一种阶梯模型,阶序层层递进意味着协商能力依次提高。而协商能力与协商系统质量呈正相关关系,高质量的协商系统离不开高层次的协商能力。基于协商能力框架,三个“国家级”农村社区围绕乡村建设行动开展的协商实验展现出了不同的协商能力与质量类型,三个协商案例实践各异,形成了咨询型协商、回应型协商与包容型协商三种类型。因此,应为农民协商能力的培育创造条件,并通过系统化路径提升农村社区的协商质量,进而为实现乡村振兴积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协商民主 协商系统 协商能力阶梯 协商质量
下载PDF
协商民主与政党制度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庆兵 《学术探索》 2007年第3期11-15,共5页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以来西方社会兴起的一种新型民主理论,尽管目前其实际运行的经验还不是很多,但是已经引起了众多中外学者的关注。协商民主关怀的核心是立法和决策达成的形式,而政党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是立法和决策形成的重...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以来西方社会兴起的一种新型民主理论,尽管目前其实际运行的经验还不是很多,但是已经引起了众多中外学者的关注。协商民主关怀的核心是立法和决策达成的形式,而政党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是立法和决策形成的重要参与者。因此,协商民主情境下必然涉及政党和政党制度,现有的政党制度虽然不能按照协商民主的路径行进,但是无论是竞争性还是非竞争性政党制度,都能够从协商民主的理念中获得知识资源而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 协商民主 政党 政党制度
下载PDF
论财政收入绩效评价 被引量:14
13
作者 郑方辉 廖逸儿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8,共8页
财政收入绩效评价是政府(财政)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预算民主的价值理性及工具理性。评价旨在检验及评判财政收入规模、结构、过程的民主性与科学性。在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决定评价的公信力,指向本级人大、政府,或上级部门,或... 财政收入绩效评价是政府(财政)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预算民主的价值理性及工具理性。评价旨在检验及评判财政收入规模、结构、过程的民主性与科学性。在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决定评价的公信力,指向本级人大、政府,或上级部门,或社会第三方等,评价对象为征税或收费的责任主体。建立由人大作为评价主体、第三方实施,以及由前期准备、过程监管、目标实现与社会满意四项一级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具有现实可行性。其中:核心是引入纳税人满意度,以社会力量遏制各种乱收费,降低公众税负痛苦指数,提高公共财政的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收入 政府绩效评价 预算民主 指标体系 纳税人满意度
原文传递
协商治理:中国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被引量:13
14
作者 胡象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6-72,306,共7页
深化公共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行政体制乃至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中国式的协商治理模式,因为协商治理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治理模式,是一种以中国式民主即协商民主为基础的公共治理模式。要实现以协商治... 深化公共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行政体制乃至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中国式的协商治理模式,因为协商治理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治理模式,是一种以中国式民主即协商民主为基础的公共治理模式。要实现以协商治理为目标模式的公共治理,必须深化改革,以期实现从传统的行政管理向现代公共治理的转变;完善政府主导下的多方参与的协调共治体制;理顺政府内部的职能关系,完善政府内部上下级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共治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治理 协商治理 协商民主 体制改革
下载PDF
公共财政与财税法律制度的构建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剑文 《政法论丛》 CSSCI 2012年第1期23-29,共7页
公共财政是构建财税法律制度的基石。公共财政的核心,是满足社会公共之需要,其本质是纳税人有权在国家经济活动中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参与监督。推进和完善财税法律制度建设,应当重视财政民主、财政法定、财政平等、财政健全等原则,从... 公共财政是构建财税法律制度的基石。公共财政的核心,是满足社会公共之需要,其本质是纳税人有权在国家经济活动中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参与监督。推进和完善财税法律制度建设,应当重视财政民主、财政法定、财政平等、财政健全等原则,从而实现财税法律制度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财政 财政民主 制度建构
下载PDF
论人的尊严:一种政治学的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俞可平 《北大政治学评论》 2018年第1期3-24,307,共23页
人的尊严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也是人的最高价值和基本权利。本文首先回顾了从传统尊严观转为现代尊严观的简要历史,分析了传统尊严观与现代尊严观的主要区别,然后着重从价值、权利和制度三个维度对'人的尊严'作了全面深... 人的尊严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也是人的最高价值和基本权利。本文首先回顾了从传统尊严观转为现代尊严观的简要历史,分析了传统尊严观与现代尊严观的主要区别,然后着重从价值、权利和制度三个维度对'人的尊严'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作者认为,对人的尊严的认识,集中表明了人类对自身价值和命运的认识;人类在维护自身尊严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集中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深刻进步。认识到人的尊严,是与生俱来的人的内在价值,是人类自身认识史上的重大飞跃;把人的尊严视为人权的'第一原则',并在宪法和法律中加以明确的规定,是人类政治发展史特别是人权历史的重大突破。不再依赖任何形式的'救世主',而是依靠人类自己,并通过具体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来维护和保障人的基本权利,进而维护人的尊严,是人类终于找到的、实现自我解放的唯一正确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尊严 人的价值 人的权利 民主政治 共享经济 福利制度
原文传递
司法如何民主:人民司法的历史阐释与反思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洪杰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6-139,共14页
在残酷的革命斗争年代,出于取得合法性的政治紧迫性,大众化司法成为人民政权展示其民主实践成就的重要政治象征。然而,司法的大众化实践却存在与生俱来的政治技术难题:如果允许缺乏政治觉悟的普罗大众完全自主地广泛参与司法决策,则有... 在残酷的革命斗争年代,出于取得合法性的政治紧迫性,大众化司法成为人民政权展示其民主实践成就的重要政治象征。然而,司法的大众化实践却存在与生俱来的政治技术难题:如果允许缺乏政治觉悟的普罗大众完全自主地广泛参与司法决策,则有可能导致"法意"被"民意"所裹挟,这并不利于人民政权"改造社会"之目标达成。尽管"马锡五审判方式"成功塑造出一种"法意"兼顾"民意"的实践典范,但这种政治化典范所能起到的道德示范效应与实践应用价值是有限的。对于那种有可能影响政治宣传效果的"非典型性"实践,必须以相对于公众而言"不可视"的方式掩藏起来。在唯有"讲政治"的"典范"才具有"可视性"的二元体制中,"个体"的主体性价值与意义难以得到自我呈现,这反而在事实上压制了司法的民主决策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民主 马锡五审判方式 群众路线 二元体制 政治典范
原文传递
我国的政党协商:实践、挑战与前景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家刚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31-35,45,共6页
政党协商是我国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等进行直接协商的政治形式。政党协商始终坚持政治、制度、价值等基本原则,在制度建设、实践探索、程序设计和观念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政党协商是我国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等进行直接协商的政治形式。政党协商始终坚持政治、制度、价值等基本原则,在制度建设、实践探索、程序设计和观念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条件下,政党协商依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在民主和法治的轨道上,既注重挖掘既有的存量资源,又注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积极推动政党协商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协商 协商民主 制度建设
下载PDF
农村公共品融资:状况与机制观察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伟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0-103,共4页
建立完善的农村公共品融资体制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山东农村地区公共品融资情况,区域差异,资金来源和融资方式,公共品融资决策、管理、监管机制,以及公共品融资效果与民主参与程度的调查表明.完善村民委员会选择制度和村... 建立完善的农村公共品融资体制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山东农村地区公共品融资情况,区域差异,资金来源和融资方式,公共品融资决策、管理、监管机制,以及公共品融资效果与民主参与程度的调查表明.完善村民委员会选择制度和村民自治是实现村级财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的基础,有必要进一步提高村民在公共品融资政策制定和财务运作监督中的参与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融资机制 民主制度 村级财务管理
下载PDF
西方民主测量的理论局限与政治反思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卫涛 张树华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57,126,共12页
二战结束后,伴随着一大批新兴民族国家的诞生,民主化成为西方政治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与战后西方学界兴起的行为主义革命相同步,关于民主测量与评估的研究与实践也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壮大。然而,囿于行为主义本身的理论缺陷与西方... 二战结束后,伴随着一大批新兴民族国家的诞生,民主化成为西方政治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与战后西方学界兴起的行为主义革命相同步,关于民主测量与评估的研究与实践也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壮大。然而,囿于行为主义本身的理论缺陷与西方固有的意识形态偏见,西方在民主测量及其指标体系构建方面虽取得一些成果,但却掩盖不了其打着科学的幌子垄断国际民主话语权乃至对外输出民主的本质。无论是从概念、方法论等理论角度,还是从冷战结束后国际民主化的实践角度来看,当今西方民主测量都面临难以克服的理论迷思和现实困境。对此,我们不仅要认清西方民主测量的实质与目的,而且还应将国际局势变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实践相结合,积极推动国际民主议程的转向,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化 民主测量 政治评估 指标体系 政治反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