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松及氮肥深施对超高产春玉米根系生长、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9
1
作者 于晓芳 高聚林 +4 位作者 叶君 王志刚 孙继颖 胡树平 苏治军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4-119,共6页
以内单314为材料,研究深松及氮肥深施对超高产春玉米生育后期根系生长、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散粉后生育进程的推进,玉米单株根重、根系体积逐渐下降,且在同一生育期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加深呈递减的趋势。0~60 cm土... 以内单314为材料,研究深松及氮肥深施对超高产春玉米生育后期根系生长、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散粉后生育进程的推进,玉米单株根重、根系体积逐渐下降,且在同一生育期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加深呈递减的趋势。0~60 cm土层单株根系表面积自散粉期开始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灌浆期。各处理根系活力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总体上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随着散粉后生育进程的推进,根系活力的峰值出现下移。深松30 cm根重、根系体积及根表面积明显增加,根系活力显著提高;深松30 cm及氮肥深施15 cm可促使根系下移,明显提高深层根系特别是20~40 cm根系活力及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超高产 深松 氮肥深施 根系生长
原文传递
秸秆还田与深松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5
2
作者 徐永刚 马强 +2 位作者 周桦 姜春明 宇万太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8-432,共5页
研究了秸秆还田、深松两项技术及其交互效应对土壤肥力、玉米产量及其养分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秸秆还田和深松措施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同时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其中,深松耕作对表层土壤(0~20 cm)作用大于深层土壤(20~4... 研究了秸秆还田、深松两项技术及其交互效应对土壤肥力、玉米产量及其养分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秸秆还田和深松措施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同时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其中,深松耕作对表层土壤(0~20 cm)作用大于深层土壤(20~40 cm)。秸秆还田措施明显增加土壤养分含量,而深耕措施对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影响。另外,秸秆还田和深耕措施都能显著提高玉米籽实和秸秆产量,但是深松只在干旱年份能提高玉米的养分利用率。因此,秸秆还田配施NPK肥+深耕措施可成为该地区的提高产量和地力的推广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深松 玉米 土壤养分
原文传递
深松与施氮方式对春玉米子粒灌浆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3
3
作者 刘明 齐华 +5 位作者 张卫建 张振平 李雪霏 宋振伟 于吉琳 吴亚男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5-119,130,共6页
在等氮量条件下研究深松与施氮方式对玉米子粒灌浆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使玉米灌浆后期百粒重增加,隔行深松(T1)对灌浆后期百粒重的增加作用大于行行深松(T2);追氮处理最大灌浆速率(Gmax)、平均灌浆速率(G)、灌浆后期... 在等氮量条件下研究深松与施氮方式对玉米子粒灌浆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使玉米灌浆后期百粒重增加,隔行深松(T1)对灌浆后期百粒重的增加作用大于行行深松(T2);追氮处理最大灌浆速率(Gmax)、平均灌浆速率(G)、灌浆后期百粒重与灌浆活跃生长期(P)均大于一次性基施氮肥处理,且随追氮次数的增加灌浆后期百粒重增加;深松使Gmax增加,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天数(Tmax)提前,对灌浆速率的增加作用T1处理大于T2处理;各施氮处理对灌浆速率的影响表现为拔节期、灌浆期分别追施氮肥>拔节期追施氮肥>一次性基施氮肥。追氮对子粒灌浆的促进作用大于深松措施。灌浆后期百粒重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G和Gmax与灌浆后期百粒重的相关系数较大,其他灌浆参数相关性较小。子粒蛋白质含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淀粉含量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油分含量与产量间的相关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深松 施氮方式 子粒灌浆
原文传递
深松方式与施氮量对玉米茎秆解剖结构及倒伏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明 齐华 +5 位作者 张卫建 张振平 李雪霏 宋振伟 于吉琳 吴亚男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63,共7页
以不同深松方式和施氮量下玉米茎秆解剖结构的变化为研究内容,从微观角度研究玉米倒伏机理及调控措施。结果表明,茎秆表皮厚度、维管束的数量和面积、木质部和韧皮部面积与倒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深松及适量施氮均可调节维管束结... 以不同深松方式和施氮量下玉米茎秆解剖结构的变化为研究内容,从微观角度研究玉米倒伏机理及调控措施。结果表明,茎秆表皮厚度、维管束的数量和面积、木质部和韧皮部面积与倒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深松及适量施氮均可调节维管束结构。对倒伏率的影响,维管束面积表现为大维管束大于小维管束;维管束内部结构表现为韧皮部面积大于木质部面积。深松和施氮均提高了维管束的输送效率。玉米倒伏率与茎秆中含氮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含磷量和含钾量的关系不密切。玉米茎秆的抗折强度与倒伏率呈负相关关系,适量增施氮肥可提高茎秆的抗折强度。施氮量为225 kg/hm2时结合隔行深松,玉米茎秆维管束内部结构发达、输送效率最高、抗折强度最大、倒伏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深松 施氮量 茎秆 倒伏
原文传递
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根系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刘朝巍 谢瑞芝 +2 位作者 张恩和 刘武仁 李少昆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0-123,共4页
通过根钻法研究了宽窄行种植模式下玉米根系干重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生育时期宽窄行深松处理根系干重高于宽窄行未深松处理,且在吐丝期和乳熟期达到显著水平。
关键词 玉米 宽窄行 深松 根系分布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松耕作业机具的探讨 被引量:11
6
作者 孔德军 王世学 高焕文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4-186,共3页
松耕作业能打破犁底层、恢复土壤结构,形成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土体构造,是提高地表积温和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探讨了在秸秆覆盖条件下各种松耕作业机具的工艺特点及机具在保护性耕作播前作业中的适应性。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松耕作业机具 秸秆覆盖 工艺特点 浅松 深松
下载PDF
深松免耕种植对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孙贵臣 冯瑞云 +4 位作者 陈凌 穆志新 张瑞军 阎晓涛 闫贵云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9-132,共4页
针对山西旱作玉米田,采用行间深松免耕作业,研究了玉米深松免耕种植土壤容重、土壤水分等的量化指标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玉米深松免耕种植模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促进玉米生长与产量提高。0—... 针对山西旱作玉米田,采用行间深松免耕作业,研究了玉米深松免耕种植土壤容重、土壤水分等的量化指标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玉米深松免耕种植模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促进玉米生长与产量提高。0—60cm土壤容重深松免耕比旋耕平作分别降低了5.45%(2008年)、3.47%(2009年);生育期平均蓄水量深松免耕比旋耕平作分别增多5.43%(2008年)、5.88%(2009年);玉米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优于对照;先玉335产量深松免耕比旋耕平作分别提高6.15%(2008年)、8.77%(2009年),富友9号产量深松免耕比旋耕平作提高7.05%(2009年)。试验结果表明,深松免耕种植是适合旱作地区推广的一种保护性耕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深松 免耕 土壤含水量 产量
原文传递
1ZML-210深松型联合整地机的研制 被引量:13
8
作者 赵大勇 许春林 +1 位作者 刘显耀 李连豪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12-14,共3页
为了解决传统联合整地机不能完成超深松的问题,在研究分析传统联合整地机的基础上,研制出可与大马力拖拉机配套的新型耕整地机具1ZML-210深松型联合整地机。该机具在灭茬刀轴和旋耕刀轴中间增加一组超深松装置。从而可以打破犁底层,提... 为了解决传统联合整地机不能完成超深松的问题,在研究分析传统联合整地机的基础上,研制出可与大马力拖拉机配套的新型耕整地机具1ZML-210深松型联合整地机。该机具在灭茬刀轴和旋耕刀轴中间增加一组超深松装置。从而可以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透气、透水性能,提高土壤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该机具一次作业能够完成垄上灭茬、深松、旋耕、起垄、镇压等多项作业,使田面状况达到待播状态。通过田间试验表明:1ZML-210深松型联合整地机的保墒效果明显好于没有深松装置的联合整地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整地 深松 灭茬 旋耕
下载PDF
深松对土壤蓄水保墒效果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传友 何润兵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8-112,共5页
深松技术可有效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其中0-100cm土壤含水量增加了3.2%-5.9%,土壤稳定入渗率增加了62.5%-224%,累计入渗量提高58%-264%,0-30cm植物易效水提高了5.2%-14.9%,而0-30cm土壤容重降低了2.8%-15.1%;深松时间的选择也是影响深... 深松技术可有效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其中0-100cm土壤含水量增加了3.2%-5.9%,土壤稳定入渗率增加了62.5%-224%,累计入渗量提高58%-264%,0-30cm植物易效水提高了5.2%-14.9%,而0-30cm土壤容重降低了2.8%-15.1%;深松时间的选择也是影响深松效果的重要因素,播前深松要好于苗期深松;行距变化对土壤蓄水保墒效果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 推广 蓄水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根分布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冬梅 郭华 +3 位作者 朱海燕 刘明 陈涛 齐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5-119,共5页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通过传统耕作(CK)、隔行深松(T1)和行行深松(T2)研究耕作方式对春玉米根系空间分布与地上部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与CK相比,T1、T2处理根总量较大,根系空间分布合理,利于根系吸收深层土壤的水分及养分;...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通过传统耕作(CK)、隔行深松(T1)和行行深松(T2)研究耕作方式对春玉米根系空间分布与地上部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与CK相比,T1、T2处理根总量较大,根系空间分布合理,利于根系吸收深层土壤的水分及养分;叶面积在前期T1、T2处理优势不明显,生长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均高于CK;深松处理(T1、T2)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加快,达到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的日期(Tmax)推迟,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Wmax)增大,生长活跃天数(p)延长,单株干物质积累潜力(Dwp)明显升高。深松处理明显增加玉米产量,T1、T2处理较CK产量分别提高4.72%和5.46%。深松增产的主要因素在于千粒重的提高,两个深松处理(T1、T2)之间产量未达到显著差异;相对于T2处理,T1处理节约动力、经济效益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根系 深松 产量
原文传递
深松与压实对红壤坡耕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尚书 钟义军 +7 位作者 叶川 黄欠如 武琳 李小飞 张昆 成艳红 孙永明 杨小华 《土壤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47-1353,共7页
以红壤坡耕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深松和机械压实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改善了除土壤最小持水量和毛管孔隙度外的土壤物理性质,并对表层土壤的改善效果较好,进而提高了红薯产量;机械压实则对除土壤紧实度和最小持水量外的... 以红壤坡耕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深松和机械压实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改善了除土壤最小持水量和毛管孔隙度外的土壤物理性质,并对表层土壤的改善效果较好,进而提高了红薯产量;机械压实则对除土壤紧实度和最小持水量外的土壤物理性质产生了负面影响,影响深度达30 cm左右,造成红薯产量降低。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及土壤持水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与土壤紧实度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相关性,土壤持水量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见,避免机械压实并对深松耕作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是缓解红壤坡耕地农业生产与生态破坏的突破口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坡耕地 深松 机械压实 土壤物理性质
原文传递
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佳倩 李福 +5 位作者 孙峰成 刘亚楠 王丽芳 张婷婷 且天真 张德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59-772,共14页
【目的】研究旨在解决大兴安岭东麓地区黑土地耕地质量下降,秸秆资源过剩和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那吉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田设立了秸秆还田条件下深翻+重耙(SDH)、深松+重耙(S... 【目的】研究旨在解决大兴安岭东麓地区黑土地耕地质量下降,秸秆资源过剩和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那吉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田设立了秸秆还田条件下深翻+重耙(SDH)、深松+重耙(SSH)、深松浅翻+重耙(SSS)、重耙(SH)、旋耕(SRT)、免耕(SZT)和传统耕作(CK)7个耕作处理,其中秸秆不还田传统耕作(CK)为对照组,探究2年内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以确定提升大兴安岭东麓地区黑土地地力和优化土壤结构的最佳耕作方式,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深松浅翻+重耙处理在0~60 cm土层均能够有效增加土壤大团粒结构。各处理土壤容重在0~60 cm土层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孔隙度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在40~60 cm土层,深翻+重耙、深松+重耙和深松浅翻+重耙处理较为显著的降低耕地容重,分别降低了11.00%、9.00%和5.00%,同时提高了土壤总孔隙度。两年内各处理土壤质量含水量随时间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并在灌浆期达到峰值。【结论】在设置的7个耕作处理中深松+重耙和深松浅翻+重耙较其他处理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地力能力强,为此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可优先选用深松及深松浅翻作为试验地玉米种植的耕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耕作方式 土壤 物理性状 深松 深松浅翻
下载PDF
新型玉米免耕播种机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云岭 齐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3-76,共4页
研制了一种小型适用于小麦玉米两茬平作区的具有深松、播种、施肥功能的玉米免耕播种机,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该机施肥播种共用一个窄幅开沟器,化肥点施于两穴种子之间,可一次完成深松、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工序。生产试验... 研制了一种小型适用于小麦玉米两茬平作区的具有深松、播种、施肥功能的玉米免耕播种机,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该机施肥播种共用一个窄幅开沟器,化肥点施于两穴种子之间,可一次完成深松、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工序。生产试验表明,各项技术性能满足农业种植要求。本机被农业部选为全国首批推荐精少量播种机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播种机 施肥 深松 玉米
下载PDF
深松铲对砖红壤扰动行为影响的仿真与试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彬 张喜瑞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7-161,共5页
针对香蕉地深松作业相关研究较少,深松铲-土壤耦合机理尚未明确等问题,结合海南热区香蕉地砖红壤土的物理特性,利用离散元虚拟仿真试验,堆积生成了耕作层、犁底层和心土层3层土壤模型,建立了滑切深松铲-土壤耕作模型,并通过对比虚拟仿... 针对香蕉地深松作业相关研究较少,深松铲-土壤耦合机理尚未明确等问题,结合海南热区香蕉地砖红壤土的物理特性,利用离散元虚拟仿真试验,堆积生成了耕作层、犁底层和心土层3层土壤模型,建立了滑切深松铲-土壤耕作模型,并通过对比虚拟仿真试验,研究了滑式深松铲和国标深松铲对海南香蕉地土壤的扰动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作业条件下,滑式深松铲作用下的土壤颗粒在x、y和z方向的最大运动速度均明显大于国标深松铲对土壤颗粒的作用,且滑式深松铲的扰动轮廓要明显大于国标深松铲作业的扰动轮廓,同时滑式深松铲作用下土壤蓬松度和土壤扰动系数均大于国标深松铲作用产生的深松效果,进一步验证了所设计的滑式深松铲更适用于海南香蕉地的深松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式深松铲 土壤扰动 深松 离散元法
下载PDF
深松与秸秆覆盖还田对半干旱区土壤碳组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15
作者 高盼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7-11,共5页
为促进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土壤固碳和玉米增产,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与秸秆长期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以CK(常规种植)、NFG(秸秆覆盖还田)、SFG(深松+秸秆覆盖还田)3种处理对土壤有机碳、不同粒径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玉米... 为促进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土壤固碳和玉米增产,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与秸秆长期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以CK(常规种植)、NFG(秸秆覆盖还田)、SFG(深松+秸秆覆盖还田)3种处理对土壤有机碳、不同粒径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深松与秸秆覆盖还田对半干旱区土壤碳组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本试验中,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顺序均为SFG>NFG>CK。(2)<0.053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0.250 mm和0.053~0.250 mm粒级,在0~10 cm土层,SFG、NFG处理土层>0.250 mm、<0.053 mm和0.053~0.250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比对照CK提高10%以上。(3)在10~20 cm土层,SFG处理>0.250 mm粒级和NFG处理0.053~0.250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增加较为明显。(4)不同处理之间玉米穗长、穗粗和穗行数差异不显著,穗粒数和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SFG和NFG处理分别较CK产量提高了28.57%和15.10%。产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团聚体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 秸秆覆盖还田 土壤有机碳 团聚体有机碳 水溶性有机碳 产量
下载PDF
深松对黑土物理特性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16
作者 杨彦明 周祎 +3 位作者 王庆宇 董津蒙 吴菲 刘景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5,共13页
为阐明不同深松方式对黑土耕层物理特性与真菌群落结构影响,于2018‒2020年开展大田试验,以旋耕为对照,设3个深松年限(1,2,3 a)和3个深松深度(25,35,45 cm)共10个处理,分析0~20 cm耕层物理特性及玉米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 为阐明不同深松方式对黑土耕层物理特性与真菌群落结构影响,于2018‒2020年开展大田试验,以旋耕为对照,设3个深松年限(1,2,3 a)和3个深松深度(25,35,45 cm)共10个处理,分析0~20 cm耕层物理特性及玉米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相较于旋耕,深松可使0~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温度、容重降低,土壤毛管孔隙度增加。从深松深度来看,深松45 cm(CS)处理对0~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影响最大,深松25 cm(QS)处理土壤温度整体降幅最大,深松35 cm(SS)处理土壤容重最小;各处理可使1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容重升高,使毛管孔隙度降低,这一规律与0~10 cm土层相反。同时,深松后土壤结构指数(generalized soil structure index,GSSI)、土壤三相结构距离指数(soil three-phase structure distance,STPSD)与土壤容重分别呈极显著正、负相关。Ace指数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温度提高有利于真菌群落丰富度提升。相较于旋耕处理,深松处理导致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丰度大幅降低,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大幅增加。这表明剧烈的土壤扰动在影响耕层水热状况的同时,也改变了真菌群落结构,使其向新群落结构发展。从属水平看,各深松处理较CK(旋耕)提高双极霉属(Bipolaris)、葡萄状穗霉属(Stachybotrys)、附球菌属(Epicoccum)、Dioszegia和Papiliotrema相对丰度,降低Myrmecridi⁃um、帚枝霉属(Sarocladium)、Plectosphaerella(织球壳菌属)、枝鼻菌属(Cladorrhinum)和尾孢菌属(Cercophora)相对丰度。根据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alysis of similarities,ANOSIM),各处理间真菌群落差异显著(R=0.253,p=0.002)。深松深度相较于深松年限更易使真菌群落产生差异,而深松年限增加会减小不同深度造成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 黑土 物理特性 真菌 群落结构
下载PDF
华北平原小麦新型耕作施肥播种方式增产增效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萍 杨宪杰 +6 位作者 冯佐龙 孙彦玲 杨震 张西群 邓学斌 史家益 张正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31-841,共11页
华北平原是我国夏玉米-冬小麦主产区,但长期大面积免耕播种玉米和旋耕播种小麦,导致耕层普遍变浅,增产增效幅度下降,同时华北平原又是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和现代节水农业发展重点区。为了打破犁底层、提高水分和养分等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耕... 华北平原是我国夏玉米-冬小麦主产区,但长期大面积免耕播种玉米和旋耕播种小麦,导致耕层普遍变浅,增产增效幅度下降,同时华北平原又是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和现代节水农业发展重点区。为了打破犁底层、提高水分和养分等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耕种作业次数、降低生产成本并增产增效,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前茬设置免耕玉米播种和遁耕分层施肥玉米播种2个处理,免耕玉米播种主区里设置人工施肥-旋耕-小麦条播(T1)、人工施肥-旋耕深松-小麦条播(T2)2个副区;玉米遁耕分层施肥处理主区后茬为人工施肥-旋耕-小麦条播(T3)、旋耕深松分层施肥小麦宽幅匀播(T4)2个副区处理,在分蘖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对小麦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差异比较;最后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偏氮肥生产力、玉米-小麦周年总产及产出/投入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4处理模式明显能够降低0~40 cm耕层土壤容重,增加深层土壤含水率,同时优化了耕层养分分布,增加了小麦株高、分蘖、地上部干物质重量、0~40 cm耕层的根干重,进而提高了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实现节水高产;籽粒产量表现为T4(8333.75 kg∙hm^(−2))>T3(8222.63 kg∙hm^(−2))>T2(7778.17 kg∙hm^(−2))>T1(7000.35 kg∙hm^(−2));T4、T3、T2处理分别比T1处理显著增产19.05%、17.46%和11.1%;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和偏氮肥生产力;T4处理累计全年粮食总产达19469.7 kg∙hm^(−2),超过了吨粮田(15000 kg∙hm^(−2)),产出/投入比达3.76,是华北平原玉米-小麦周年节水绿色提质增产增效的耕作模式。本文揭示了不同耕作施肥播种条件下,小麦产量形成的生长发育特征和增产要素及玉米-小麦周年增产增效特征。建议加快在华北平原示范推广“小麦旋耕深松分层施肥宽幅匀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旋耕 深松 分层施肥 播种方式 增产增效
下载PDF
朝阳地区玉米机械化耕种模式效益分析
18
作者 吕东山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4年第2期36-37,共2页
为了适应朝阳市保护性耕作的发展需要,针对朝阳地区的玉米机械化耕种模式进行了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模式平均增产64.5 kg/667 m^(2),单位面积节约成本34.71元/667 m^(2),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对扭转半干旱地区旱灾频... 为了适应朝阳市保护性耕作的发展需要,针对朝阳地区的玉米机械化耕种模式进行了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模式平均增产64.5 kg/667 m^(2),单位面积节约成本34.71元/667 m^(2),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对扭转半干旱地区旱灾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不利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阳地区 保护性耕作 免耕 深松 效益分析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及深松深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丽红 梁志翠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7期27-29,共3页
在控制等量投入的情况下,以玉米品种良玉99和东科909为试材,设置玉米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深松深度等6种田间种植模式试验,研究种植密度、深松深度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并基于试验结果作出描述统计与回归分析,总结出不同密植条件与深松深... 在控制等量投入的情况下,以玉米品种良玉99和东科909为试材,设置玉米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深松深度等6种田间种植模式试验,研究种植密度、深松深度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并基于试验结果作出描述统计与回归分析,总结出不同密植条件与深松深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种植密度增加和增加深松深度会显著加增春玉米产量。因此,合理密植和适度深松两者有机结合可有效提高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 密植 玉米 产量
下载PDF
农机深耕 深松 旋耕作业对比试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磊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6期33-36,共4页
为进一步探索适宜临泉县的耕整地模式,在临泉县单桥镇郭寨村开展了深翻、深松、旋耕耕作模式对比试验。试验分析了土壤性状与产量、对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程度的影响、小麦生育进程和苗情动态方面的数据。土地深耕、深松后,土壤持续供肥能... 为进一步探索适宜临泉县的耕整地模式,在临泉县单桥镇郭寨村开展了深翻、深松、旋耕耕作模式对比试验。试验分析了土壤性状与产量、对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程度的影响、小麦生育进程和苗情动态方面的数据。土地深耕、深松后,土壤持续供肥能力提高,有利于小麦中后期灌浆,增加产量10%左右。深耕、深松改变了土壤团粒结构和田间小气候,减轻了赤霉病的发病和危害程度,减少了小麦DON毒素,改善了小麦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 深耕 模式 对比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