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AgCl和碳纤维海洋电场电极的探测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申振 宋玉苏 +1 位作者 王烨煊 李红霞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1-217,共7页
使用烧结法制备了Ag/AgCl固态不极化海洋电场电极,利用聚丙烯腈碳纤维T300制备了电容型海洋电场电极。研究了不极化电极和电容型电极探测海洋电场的原理,提出了两种电极的使用方法并研究了其探测性能。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对两种电极进了... 使用烧结法制备了Ag/AgCl固态不极化海洋电场电极,利用聚丙烯腈碳纤维T300制备了电容型海洋电场电极。研究了不极化电极和电容型电极探测海洋电场的原理,提出了两种电极的使用方法并研究了其探测性能。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对两种电极进了循环伏安测量和电极对极差跟踪;使用低频低噪声放大器对两种电极的自噪声稳定速度和大小进行对比测量;在自制水槽中测试了两种电极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电极均可测量1 m Hz以上的交变海洋电场;相比于Ag/AgCl电极,碳纤维电极具有极差小和自噪声稳定速度快的特点;稳定后两种电极的自噪声均为1 n V/√Hz@1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AgCl 碳纤维 海洋电场电极 循环伏安 自噪声
下载PDF
铬掺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VPO_4F的制备以及电化学行为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宇展 周震 +2 位作者 任俊霞 高学平 阎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7-482,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2步合成了掺Cr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V1-xCrxPO4F(x=0,0.01,0.03,0.05,0.07),XRD测试表明LiV1-xCrxPO4F属三斜晶系。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实验表明:掺Cr后LiVPO4F正极材料更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和嵌出,材... 采用高温固相法2步合成了掺Cr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V1-xCrxPO4F(x=0,0.01,0.03,0.05,0.07),XRD测试表明LiV1-xCrxPO4F属三斜晶系。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实验表明:掺Cr后LiVPO4F正极材料更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和嵌出,材料的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进一步提高,例如,铬掺杂的LiVPO4F样品在室温、0.2C倍率下充放电,循环50周后容量在110mAh·g-1以上。文中还讨论了充放电容量随掺Cr量的关系,nCr含量为0.03的LiV1-xCrxPO4F有着较高的放电平台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VPO4F 铬掺杂 循环伏安(cv)
下载PDF
聚苯胺/聚吡咯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抗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徐惠 王新颖 刘小育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7-131,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不锈钢表面电聚合聚苯胺/聚吡咯复合薄膜.利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法和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聚苯胺/聚吡咯复合薄膜的耐蚀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3.5%NaCl溶液中,不锈钢表面覆盖复合膜以后,其自腐蚀电位比无膜和纯聚苯胺...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不锈钢表面电聚合聚苯胺/聚吡咯复合薄膜.利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法和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聚苯胺/聚吡咯复合薄膜的耐蚀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3.5%NaCl溶液中,不锈钢表面覆盖复合膜以后,其自腐蚀电位比无膜和纯聚苯胺膜时提高,耐蚀性能增强,且复合膜的耐蚀性受电解液浓度、扫描次数、扫描速率及扫描上限等因素的影响.电解液中苯胺和吡咯的浓度比及硫酸浓度的高低,都会影响膜的致密度,从而影响膜的耐腐蚀性.电化学参数的改变会影响复合膜的聚合速率,使得复合膜的抗腐蚀能力不同.当苯胺和吡咯浓度比为7:3时,硫酸浓度为1.1 mol/L,扫描次数为25次,扫描速率为60 mV/s,扫描上限为1.2 V时,采用循环伏安法共聚合苯胺和吡咯,可形成沉积致密度高、耐蚀性好的复合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伏安法 苯胺 吡咯 共聚合 动电位极化曲线 电化学阻抗
原文传递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l-doped LiVPO_4F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被引量:7
4
作者 ZHONG Shengkui YIN Zhoulan +1 位作者 WANG Zhixing CHEN Qiyuan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45-449,共5页
Al-doped LiVPO4F cathode materials LiAlxV1-xPO4F were prepared by two-step reactions based on a car-bothermal reduction (CTR) process. The properties of the Al-doped LiVPO4F were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 (... Al-doped LiVPO4F cathode materials LiAlxV1-xPO4F were prepared by two-step reactions based on a car-bothermal reduction (CTR) process. The properties of the Al-doped LiVPO4F were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and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XRD studies show that the Al-doped LiVPO4F has the same triclinic structure (space group p-↑1 ) as the undoped LiVPO4F. The SEM images exhibit that the particle size of Al-doped LiVPO4F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undoped LiVPO4F and that the smallest particle size is only about 1 μm. The Al-doped LiVPO4F was evaluated as a cathode material for secondary lithium batteries,and exhibited an improved reversibility and cycleability,which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addition of Al^3+ ion by stabilizing the triclinic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ion batteries cathode material LIVPO4F Al-doping carbothermal reduction method cyclic voltammetry cv
下载PDF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carbon nanotube-modified LiFePO_4 cathodes for Li-ion batteries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召勇 朱华丽 +2 位作者 朱伟 张建利 李奇峰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4期614-618,共5页
Carbon nanotubes (CNTs) and acetylene black (AB) were dispersed synchronously or separately between LiFePO4 (LFP) particles as conducting agents during the course of manufacture of LiFePO4 cathodes. The morphology and... Carbon nanotubes (CNTs) and acetylene black (AB) were dispersed synchronously or separately between LiFePO4 (LFP) particles as conducting agents during the course of manufacture of LiFePO4 cathodes. The morphology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as-prepared LiFePO4 were evaluated by means of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charge-discharge test,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e (EIS) and cyclic voltammetry (CV). CNTs contribute to the interconnection of the isolated LiFePO4 or carbon particles. For the CNTs-modified LiFePO4, it exhibits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both specific capacity and cycle life. The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is 147.9 mA·h/g at 0.2C rate and 134.2 mA·h/g at 1C rate, keeping a capacity retention ratio of 97% after 50 cycles. The results from EIS indicate that the impedance value of th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decreases. The cyclic voltammetric peak profiles is more symmetric and spiculate and there are fewer peaks. CNTs are promising conductive additives candidate for high-power Li-ion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4 carbon NANOTUBES cyclic voltammetry (cv)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LI-ION batteries
下载PDF
Pt和Sb、S吸附原子修饰的Pt电极上正丙醇氧化的CV和EQCM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国良 林珩 +2 位作者 郑杏红 陈声培 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7-151,共5页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了正丙醇在Pt电极和以Sb、S吸附原子修饰的Pt(Pt/Sbad和Pt/Sad)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从电极表面质量变化角度指出正丙醇的氧化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Pt电极表面Sb吸附原子能...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了正丙醇在Pt电极和以Sb、S吸附原子修饰的Pt(Pt/Sbad和Pt/Sad)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从电极表面质量变化角度指出正丙醇的氧化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Pt电极表面Sb吸附原子能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可显著提高正丙醇电催化氧化活性,与在Pt电极上相比较,正丙醇氧化的峰电位负移了0.29V,峰电流增加了近2倍.相反,Pt电极表面S吸附原子的氧化会消耗表面氧物种,饱和吸附S原子的Pt电极上正丙醇的电氧化受到抑制.本文从表面质量变化提供了吸附原子电催化作用的新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晶体微天平 EQCM PT电极 修饰电极 正丙醇 循环伏安 cv 氧化 电催化反应机理 吸附原子
下载PDF
Au_(core)Co_(shell)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鲍芳 崔颜 +2 位作者 姚建林 任斌 顾仁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7-629,共3页
AucoreCoshell nano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shell thicknesse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cyclic voltammetry(CV). The results reveal t... AucoreCoshell nano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shell thicknesse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cyclic voltammetry(CV).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prepared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were covered by Co shell and exhibited the similar electrochemistry property with the Co nanoparticles surface.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 activities of these nanoparticles were studied by using pyridine as a probe molecule. It was found that the SERS intensity depended on the Co shell thickness of the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and was weakened with the increasing shell thickness. The SERS intensity of these AucoreCoshell nanoparticles is found to be about twenty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btained on an electrochemically roughened cobalt electr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 CORE CO shell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循环伏安
下载PDF
米吐尔在离子液体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 被引量:6
8
作者 张亚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33-1236,共4页
用离子液体1-庚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HMIM][PF6])作修饰剂制备了离子液体修饰碳糊电极(IL/CPE)。在0.5 mol/L HAc-NaAc(pH=4.8)缓冲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方波伏安法(SWV)研究了米吐尔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测定... 用离子液体1-庚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HMIM][PF6])作修饰剂制备了离子液体修饰碳糊电极(IL/CPE)。在0.5 mol/L HAc-NaAc(pH=4.8)缓冲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方波伏安法(SWV)研究了米吐尔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测定米吐尔的新方法。研究表明,米吐尔在IL/CPE上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差比其在裸碳糊电极(CPE)上的小,而峰电流却显著增加,说明IL/CPE对米吐尔有电催化作用;共存物对苯二酚干扰米吐尔的测定,通过方波伏安法可以消除其干扰。在方波伏安曲线上,米吐尔的还原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7~2.0×10-5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0×10-8mol/L。该法可用于照相废液中米吐尔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碳糊电极 米吐尔 循环伏安法 方波伏安法
下载PDF
LiMn_2O_4薄膜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6
9
作者 吴显明 李新海 +2 位作者 许名飞 张云河 何则强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6-378,共3页
以醋酸锂、醋酸锰、乙二醇甲醚和乙酰丙酮为原料,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薄膜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LiMn2O4薄膜。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析了薄膜的物相和表面形貌,用循环伏安法、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薄膜的电化学性能。结... 以醋酸锂、醋酸锰、乙二醇甲醚和乙酰丙酮为原料,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薄膜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LiMn2O4薄膜。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析了薄膜的物相和表面形貌,用循环伏安法、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薄膜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该法制备的LiMn2O4薄膜均匀、无开裂,750℃退火5min得到的薄膜的首次放电容量为36μAh/(cm2·μm),经100次循环后每次循环的容量损失为0.037%,薄膜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锂离子蓄电池 LiMn2O4薄膜 溶胶-凝胶法 制备 电化学性质 正极材料
下载PDF
锂离子蓄电池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的性能表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禹筱元 余仕僖 +2 位作者 胡国荣 彭忠东 刘业翔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55-658,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层状Li1.05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以C为负极,在1C、2.75~4.2V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达145.5mAh·g-1,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8.4%。并采用X光电子能谱(XPS)、循环伏安法(CV)和交流阻抗法(EIS)对层状LiNi1/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层状Li1.05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以C为负极,在1C、2.75~4.2V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达145.5mAh·g-1,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8.4%。并采用X光电子能谱(XPS)、循环伏安法(CV)和交流阻抗法(EIS)对层状LiNi1/3Co1/3Mn1/3O2材料中的各元素氧化态分布和嵌/脱锂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XPS实验结果表明LiNi1/3Co1/3Mn1/3O2中Co,Ni,Mn的主要氧化态分别为+3,+2,+4价,还有少量的Ni3+和Mn3+,并从晶体场理论解释了其氧化态分布机制。而LiNi1/3Co1/3Mn1/3O2的循环伏安曲线上主要存在3.95V氧化峰和3.69V还原峰,分别对应于Ni2+/Ni4+的氧化还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 X光电子能谱 循环伏安法 交流阻抗法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检测阿特拉津的酪氨酸酶传感器的研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智慧 应淑华 +2 位作者 史汶灵 范小雪 黄杉生 《化学传感器》 CAS 2010年第3期35-40,共6页
采用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酪氨酸酶传感器,运用循环伏安法探讨了该传感器的电化学特性,研究了阿特拉津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在该修饰电极上具有良好的电流响应。阿特拉津在8.7×10-7~8.2×10-5mol/... 采用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酪氨酸酶传感器,运用循环伏安法探讨了该传感器的电化学特性,研究了阿特拉津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在该修饰电极上具有良好的电流响应。阿特拉津在8.7×10-7~8.2×10-5mol/L范围内,电流与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p=-0.328c(Atr)+4.414,相关系数为0.9934,检出限为5.4×10-7mol/L(信噪比为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 阿特拉津 酪氨酸酶 循环伏安法
下载PDF
醋氯芬酸在nano-TiO2/[BnMIM]PF6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及电分析方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段成茜 高作宁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5-369,共5页
目的:研究了醋氯芬酸(Aceclofenac,AC)在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与离子液体1-苄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nMIM]PF6)复合修饰碳糊电极(nano-TiO2-[BnMIM]PF6/CPE)上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动力学性质,建立了AC电化学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目的:研究了醋氯芬酸(Aceclofenac,AC)在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与离子液体1-苄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nMIM]PF6)复合修饰碳糊电极(nano-TiO2-[BnMIM]PF6/CPE)上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动力学性质,建立了AC电化学定量测定方法。方法: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流法(CA),计时库仑法(CC),方波伏安法(SWV)以及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结果:在nano-TiO2-[BnMIM]PF6/CPE上AC发生了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电化学氧化过程。测得AC在nano-TiO2-[BnMIM]PF6/CPE上的电极反应过程动力学参数。用SWV法测得AC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0×10-5~1.0×10-3mol·L-1呈线性关系,检测限(S/N=3)为1.20×10-7mol·L-1。采用本方法对市售醋氯芬酸片进行了电化学定量测定,RSD在1.9%~3.0%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8.6%~103.7%之间。结论:nano-TiO2-[BnMIM]PF6/CPE对AC电化学氧化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该方法可用于市售醋氯芬酸含量的电化学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 醋氯芬酸 电化学定量 电催化氧化 碳糊电极 离子液体 纳米二氧化钛 循环伏安法(cv) 计时电流法(CA) 计时库仑法(CC) 方波伏安法(SWV) 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
原文传递
曲克芦丁在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洪涛 周群 +3 位作者 段德良 武云 曹秋娥 丁中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76-982,共7页
研制了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SWCNTs-COOH/GCE)。用交流阻抗谱法(EIS)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电极膜性能,应用循环伏安法(CV)考察了曲克芦丁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SWCNTs-COOH修饰电极对曲克芦丁的氧化有良好的... 研制了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SWCNTs-COOH/GCE)。用交流阻抗谱法(EIS)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电极膜性能,应用循环伏安法(CV)考察了曲克芦丁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SWCNTs-COOH修饰电极对曲克芦丁的氧化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其氧化反应为单电子单质子过程,结合恒电位电解实验产物推测其氧化过程可能为曲克芦丁分子上的酚羟基被氧化为羰基。电极反应的扩散系数及速率常数分别为1.10×10-6 cm2.s-1、9.87×10-3 mol.L-1.s-1。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氧化峰(0.85V)电流与曲克芦丁浓度在8.04×10-7~6.41×10-4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检出限达5.01×10-7 mol.L-1,相对标准偏差为3.1%,方法可用于曲克芦丁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 化学修饰电极 曲克芦丁 循环伏安 电催化氧化
下载PDF
铜表面三唑硫酮衍生物的自组装及其抗盐酸腐蚀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琴 刘广义 +1 位作者 牛晓雪 曲肖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2-1117,共16页
采用交流阻抗(EIS)、塔菲尔(Tafel)极化曲线和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铜表面3-己基-4-氨基-1,2,4-三唑-5-硫酮(HATT)和5-己基-1,2,4-三唑-3-硫酮(HXTT)自组装膜抗0.5 mol/L盐酸溶液腐蚀的电化学性能。通过接触角、吸附热力学和X射线光电... 采用交流阻抗(EIS)、塔菲尔(Tafel)极化曲线和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铜表面3-己基-4-氨基-1,2,4-三唑-5-硫酮(HATT)和5-己基-1,2,4-三唑-3-硫酮(HXTT)自组装膜抗0.5 mol/L盐酸溶液腐蚀的电化学性能。通过接触角、吸附热力学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探究HATT和HXTT在铜表面的自组装机理。结果表明:HATT和HXTT在铜表面的自组装单层膜都能很好地延缓铜的腐蚀。铜表面经5×10^-5 mol/L HATT和HXTT处理24 h,后所生成的自组装膜对铜在0.5 mol/L盐酸溶液中的缓蚀效率分别达到97.33%(HATT)和95.51%(HXTT),HATT的效果更佳。HATT和HXTT都通过其分子中的氮、硫原子与Cu原子结合生成Cu(I)络合物而化学吸附于铜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自组装单层膜,阻隔溶液中Cl等腐蚀粒子扩散至铜表面,起到缓蚀作用。与此同时,自组装膜中烷基朝外面向溶液,使铜表面由亲水性转化成疏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基三唑硫酮 自组装单层膜 交流阻抗 Tafel曲线 循环伏安 铜防腐
下载PDF
几种负极添加剂对铅蓄电池低温充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裕卿 李海平 +1 位作者 吴三械 杨兰生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3-57,共5页
为了解决铅酸蓄电池在低温下(0℃以下)充电接受能力差、充电效率低的问题,我们采用向负极中加入不同添加剂的方法。由电池的实验结果(充电接受能力,恒电流充电实验,恒电压充电实验)筛选出对低温充电有益的两种负极添加剂——木... 为了解决铅酸蓄电池在低温下(0℃以下)充电接受能力差、充电效率低的问题,我们采用向负极中加入不同添加剂的方法。由电池的实验结果(充电接受能力,恒电流充电实验,恒电压充电实验)筛选出对低温充电有益的两种负极添加剂——木素+C和NNO。在低温下木素+C电池的充电电量要多于加NNO的电池,10h率充电电量多于5h率,恒电压充电要强于恒电流充电。用循环伏安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负极添加剂使负极的放电过程加强,而使充电过程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剂 铅酸蓄电池 蓄电池
下载PDF
氧氟沙星在聚L-色氨酸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 被引量:6
16
作者 范向明 何晓英 张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5-338,共4页
氧氟沙星(ofloxacin,OFL)又名氟嗪酸,是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通过作用于细胞DNA螺旋酶的A亚单位,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导致细菌死亡,具有高效广谱抗菌作用,是治疗呼吸道、泌尿道、肠道、皮肤、关节及软组织等感染的有效药物,而大... 氧氟沙星(ofloxacin,OFL)又名氟嗪酸,是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通过作用于细胞DNA螺旋酶的A亚单位,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导致细菌死亡,具有高效广谱抗菌作用,是治疗呼吸道、泌尿道、肠道、皮肤、关节及软组织等感染的有效药物,而大剂量的服用可发生结晶尿,若不调整剂量,会使肝、肾功能减退、血药浓度增高等,因此测定药物中OFL的含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L-色氨酸 氧氟沙星 玻碳电极 循环伏安
下载PDF
基于Nafion/硫堇/纳米金的副溶血性弧菌无试剂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的研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广英 吴淑春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0-124,共5页
利用静电吸附和自组装技术将Nafion、硫堇、纳米金和anti-VP修饰到电极表面形成敏感膜,制得副溶血性弧菌无试剂电流型免疫传感器。实验中无需酶标抗体和复杂操作,根据Ag-Ab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使敏感膜有效扩散截面积减小,从而... 利用静电吸附和自组装技术将Nafion、硫堇、纳米金和anti-VP修饰到电极表面形成敏感膜,制得副溶血性弧菌无试剂电流型免疫传感器。实验中无需酶标抗体和复杂操作,根据Ag-Ab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使敏感膜有效扩散截面积减小,从而抑制硫堇氧化还原来实现对VP的检测。研制出了一种具有好的特异性、重现性、稳定性和准确性的用于VP快速筛选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快速检测 电流型免疫传感器 纳米金 NAFION 硫堇 循环伏安法
下载PDF
一种新型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薇 苏媛 +2 位作者 叶英植 唐明生 郭益群 《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3期79-83,共5页
利用相转移催化剂改善反应条件合成一种新型电致发光材料1(4甲氧基) 苯基2[4′(4甲氧基) 三苯胺基]乙烯( T P S) .产品经熔点、质谱、紫外及红外光谱测定证实为该产物.该合成方法具有反应温度低、反... 利用相转移催化剂改善反应条件合成一种新型电致发光材料1(4甲氧基) 苯基2[4′(4甲氧基) 三苯胺基]乙烯( T P S) .产品经熔点、质谱、紫外及红外光谱测定证实为该产物.该合成方法具有反应温度低、反应时间短、总产率高、制备简单的优点,并优化了反应条件.也同时被给出该化合物的循环伏安工作曲线图和用 T P S 制成的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移催化 循环伏安 电致发光材料 合成 TPS
下载PDF
西草净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昱安 顾丽莉 +5 位作者 师君丽 朱潇 李子怡 佟振浩 杜康 孔光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3-492,共10页
为了解决大型检测仪器在检测过程中的局限性,利用分子印迹技术,以西草净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采用原位引发聚合法,在玻碳电极表面进行热聚合成膜,制备出西草净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并将其用于样品中西草净含量的检测。采... 为了解决大型检测仪器在检测过程中的局限性,利用分子印迹技术,以西草净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采用原位引发聚合法,在玻碳电极表面进行热聚合成膜,制备出西草净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并将其用于样品中西草净含量的检测。采用循环伏安法(CV)对印迹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对测试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滴涂量为10μL、60℃下热聚合制备出的西草净电化学传感器(SMT-MIP/GCE)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复性和稳定性,其线性范围为0.5~1μmol/L(1)和2~30μmol/L(2),对应的线性关系分别为I1=−3.33c+39.03,I2=−0.75c+35.52,相关系数分别为r1=0.985,r2=0.997,检出限(LOD)分别为LOD1=0.13μmol/L和LOD2=0.89μmol/L。将所建立的西草净分子印迹电化学检测方法用于烟叶添加样品提取液中西草净的检测,该印迹电极能够在8 min内完成对烟叶添加样品提取液中西草净的吸附,回收率为76%~88%,相对标准偏差为2.7%~7.6%,该方法能够初步满足烟草中西草净快速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草净 分子印迹聚合物 电化学传感器 原位引发聚合法 循环伏安法(cv)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下载PDF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单电极Mn^(3+)/Mn^(2+)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4
20
作者 米常焕 夏熙 张校刚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4,7,共4页
采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恒流充放电技术,对作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正极的电对Mn3+/Mn2+在未处理石墨、热浓硫酸加超声清洗处理石墨以及光谱纯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电对在光谱纯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可逆性、... 采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恒流充放电技术,对作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正极的电对Mn3+/Mn2+在未处理石墨、热浓硫酸加超声清洗处理石墨以及光谱纯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电对在光谱纯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可逆性、充放电效率最优,在处理石墨上次之,而在未处理石墨上的表现不理想。分析其原因认为:一方面与光谱纯石墨电极的制备条件有关;另一方面,与未处理石墨电极相比,处理石墨表面含氧官能团—OH、—COOH明显增多,而且超声清洗又使其表面杂质含量减少。提出解释Mn3+/Mn2+在三种石墨电极上阻抗谱不同的反应机理,说明光谱纯石墨和处理石墨均可以作为Mn3+/Mn2+正极电对的惰性工作电极,从而为选择合适的惰性工作电极材料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单电极 Mn^3+ MN^2+ 电化学行为 循环伏安 恒流充放电 石墨电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