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汉朝文化对秦朝文化的继承、革新与提升 被引量:7
1
作者 黄栋法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97-100,共4页
秦朝文化以其博大精深和富有创造性,对汉朝文化产生了直接的深刻的影响。汉朝文化对秦朝文化既有全方位的继承和接受,又有一定程度的革新、整合和提升。在继承方面,除了秦朝的物质文化自然而直接地传承到汉朝外,秦朝的行政制度文化被汉... 秦朝文化以其博大精深和富有创造性,对汉朝文化产生了直接的深刻的影响。汉朝文化对秦朝文化既有全方位的继承和接受,又有一定程度的革新、整合和提升。在继承方面,除了秦朝的物质文化自然而直接地传承到汉朝外,秦朝的行政制度文化被汉朝全面承袭,秦朝强烈的集权主义倾向直接延伸到汉朝,秦朝文化中的积极进取精神在汉朝文化中得以延续;在改良、整合方面,汉朝法律对秦朝苛细的法律进行了缓释,汉朝将秦朝传下来的文字进行了全面的调整,汉朝统治者进一步丰富了从秦朝传承下来的帝王陵寝文化;在提升方面,汉朝将秦朝"大一统"的实践及理念提升到更高的思想层面上,汉朝以德治为主的统治思想取代了秦朝以法治为主的统治思想,汉朝以"以儒为教"取代了秦朝的"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教化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朝文化 汉朝文化 制度文化
下载PDF
试论汉代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重视孝道与《孝经》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玉德 《孝感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65-68,共4页
孝道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迄今为止的学者在谈到汉代文化时,往往忽略汉代的孝道与《孝经》。文章认为,汉代文化的突出特点是孝道,汉代是《孝经》最流行的时期,《孝经》在汉代受到空前绝后的重视。与先秦、秦朝相比,汉代的孝道之... 孝道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迄今为止的学者在谈到汉代文化时,往往忽略汉代的孝道与《孝经》。文章认为,汉代文化的突出特点是孝道,汉代是《孝经》最流行的时期,《孝经》在汉代受到空前绝后的重视。与先秦、秦朝相比,汉代的孝道之风出现了新的动向:一是汉代皇帝高度重视孝道;二是《孝经》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三是汉代研究《孝经》的学者颇多;四是汉代对《孝经》的作用有所夸大。为什么当代学术界忽略了对汉代的孝道与《孝经》的研究呢?主要原因在于:历代学者的视野被风行于汉代的"五经"遮掩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文化 孝道 《孝经》 民风 以德治国 社会基础 学术思想
下载PDF
汉代云气纹样的形成因素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林崇华 梁栋 +1 位作者 逯欢欢 张世斌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7年第11期140-142,共3页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不但政治、经济发展迅速,文化领域更是上升到了全新的高度,汉代云气纹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汉代云气纹浪漫、奇幻、生动、随性、飘逸,在汉代装饰艺术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不但政治、经济发展迅速,文化领域更是上升到了全新的高度,汉代云气纹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汉代云气纹浪漫、奇幻、生动、随性、飘逸,在汉代装饰艺术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其产生的原因,与汉代文化特点以及汉代人民思想形态密切相关。文章对汉代云气纹样的艺术特点总结归纳,就其产生原因作出分析,探究汉代云气纹样蕴含的独特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云气纹样 汉代文化 装饰风格 成因
原文传递
江西汉墓出土建筑明器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吴元 万幼楠 +2 位作者 刘畅 高劲松 向曲梦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7-155,共9页
建筑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体,是了解社会面貌的重要符号。江西地区出土较多汉代建筑明器,相关研究还明显欠缺。本文通过对江西汉代建筑明器的梳理和初步研究,认为江西汉代建筑明器随葬葬俗来自北方汉文化,表现为重农业工具、轻居住类模型... 建筑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体,是了解社会面貌的重要符号。江西地区出土较多汉代建筑明器,相关研究还明显欠缺。本文通过对江西汉代建筑明器的梳理和初步研究,认为江西汉代建筑明器随葬葬俗来自北方汉文化,表现为重农业工具、轻居住类模型的特征。其原因与本地土地资源、土地制度、人口结构有密切联系,并与大一统国家汉文化的传播背景及进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汉墓 建筑明器 汉文化
原文传递
廊·趣——徐州汉文化景区汉画像石长廊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潮 祁斌 《城市建筑》 2011年第1期105-107,共3页
文章通过对汉画像石长廊设计理念的阐述,强调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探讨以地域文化为背景的建筑表达手法。
关键词 徐州汉文化景区 两汉文化 展示空间 环境 心理学
下载PDF
高句丽冬寿夫妇像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歆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5-7,共3页
本文简述了冬寿墓的墓葬时间、地点及墓主人物、墓室结构。重点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冬寿墓墓室壁画的内容和形式、壁画中人物服饰、发髻、绘画理论等都是对汉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可以确定冬寿不是高句丽人,冬寿墓壁画也不是高一丽人所绘。
关键词 冬寿墓 墓室壁画 高句丽壁画 冬寿夫妇像 汉代文化
下载PDF
《春秋繁露》与汉代文化的人间性 被引量:1
7
作者 成松柳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48-153,共6页
两汉儒学的发展,沿着荀子的儒学路径,杂糅了法家与道家思想。与先秦儒家相比,更着眼于社会与国家的治理,强化了其现实意义,也更具备了人间性。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是解读两汉儒学变化发展的重要文本。"仁义"虽然是《春秋繁... 两汉儒学的发展,沿着荀子的儒学路径,杂糅了法家与道家思想。与先秦儒家相比,更着眼于社会与国家的治理,强化了其现实意义,也更具备了人间性。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是解读两汉儒学变化发展的重要文本。"仁义"虽然是《春秋繁露》以及董仲舒思想的出发点,但董仲舒又将君王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强化了专制集权体制的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的政治运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繁露》 汉代文化 现实意义
下载PDF
徐州旅游纪念品设计与开发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源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11期40-41,47,共3页
徐州拥有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其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开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徐州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旅游纪念品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探讨了徐州旅游纪念品设计开发的具体思路,以推动徐州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旅游纪念品 两汉文化 地域特色 设计开发
下载PDF
徐州汉文化的发展及其价值研究
9
作者 沈思芹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第21期72-74,共3页
徐州汉文化源于东夷,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吸收、融合了与之接触的中原文化、楚文化、齐鲁文化等文化因素,形成了多元的徐州汉文化。在两汉四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徐州文化在思想、艺术、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 徐州汉文化源于东夷,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吸收、融合了与之接触的中原文化、楚文化、齐鲁文化等文化因素,形成了多元的徐州汉文化。在两汉四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徐州文化在思想、艺术、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徐州汉文化,对两汉文化的繁荣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其诸多开创性的学术研究启示、引领着后世文化的发展。对徐州汉文化发展及其价值的研究对于中国文化史、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华夏文脉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 两汉文化 文化史
下载PDF
扬雄《方言》中的文化词语探析
10
作者 王彩琴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73-76,共4页
汉语方言及地域文化差异,在扬雄《方言》中就有反应。结合前人的研究,《方言》中的文化词语大体表现在物质文化词、制度文化词和心理文化词等几个方面。深入辨析有关语料,结合传世文献、民俗文化对《方言》中的相关语词进行剖析,对于研... 汉语方言及地域文化差异,在扬雄《方言》中就有反应。结合前人的研究,《方言》中的文化词语大体表现在物质文化词、制度文化词和心理文化词等几个方面。深入辨析有关语料,结合传世文献、民俗文化对《方言》中的相关语词进行剖析,对于研究和了解汉代的文化情况以及社会面貌,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 文化词 汉代文化
下载PDF
体制宏大 精思独到——评杨树增教授《汉代文化特色及形成》
11
作者 邵炳军 刘挺颂 《甘肃高师学报》 2010年第3期40-41,共2页
杨树增教授《汉代文化特色及形成》打通了汉代文、史、哲各领域的通道,以科学的唯物史观和严密的辨证思维对汉代的主体文化进行了综合考察,得出了令人信服、经得起考验的结论。此书考镜流源,体制宏大,精思独到,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汉代文... 杨树增教授《汉代文化特色及形成》打通了汉代文、史、哲各领域的通道,以科学的唯物史观和严密的辨证思维对汉代的主体文化进行了综合考察,得出了令人信服、经得起考验的结论。此书考镜流源,体制宏大,精思独到,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汉代文化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文化 特色 形成 体制 精思
下载PDF
“美”的对流:汉代边疆文化风景
12
作者 王子今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24,F0002,共13页
汉代边疆作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前沿空间,不同民族文化在这里碰撞与交融。除了物质交易、技术传播之外,精神文化层面的双向交流或许也可以称为“对流”,影响了“胡”“汉”双方的生活和艺术。不同民族的人们对于可以产生美感的文化存... 汉代边疆作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前沿空间,不同民族文化在这里碰撞与交融。除了物质交易、技术传播之外,精神文化层面的双向交流或许也可以称为“对流”,影响了“胡”“汉”双方的生活和艺术。不同民族的人们对于可以产生美感的文化存在的共同追求,促成了汉代不同民族文化“对流”的实现。通过丝绸之路,中原的“采缯”向西传布,西域的“采罽”东输,也满足了内地的消费需求。除“胡乐”影响中土艺术生活之外,中原“音乐”也传入胡地。一方面汉地女子以其包括美容方式的妆饰,通过“和亲”及其他跨民族情爱和婚姻关系沟通了不同民族的情感;另一方面,“胡粉”和西域“异香”也传入中原,美化了汉地社会生活。趋于共同的美学追求,使得民族关系亲近融合,成就了多彩的汉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边疆文化 采缯 采罽 胡乐 中原音乐 胡粉 香料
下载PDF
中国古建筑文化与当代建筑文化的结合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善华 徐雪宁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6期42-43,共2页
中国古建筑是古代匠师们与劳动人民在持续积累经验与探索改造的进程中建造起来的,它不但凝聚了古代人民的劳动与智慧,而且发散传播着属于我们民族的风格与光彩。是中国建筑宝库里一份非常宝贵的遗产。然而面对当代文明的发展速度与辉煌... 中国古建筑是古代匠师们与劳动人民在持续积累经验与探索改造的进程中建造起来的,它不但凝聚了古代人民的劳动与智慧,而且发散传播着属于我们民族的风格与光彩。是中国建筑宝库里一份非常宝贵的遗产。然而面对当代文明的发展速度与辉煌成就,我们应把古建筑里的精髓完美地融入到当代建筑文化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文化 汉代建筑文化 当代建筑文化结合
下载PDF
浅谈徐州汉文化输出的显性路径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芳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4期141-142,共2页
两汉文化已经成为徐州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探讨如何使徐州的汉文化不断向外延伸、拓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试从品牌包装,用现代科技再现汉代文化元素,多元输出等方面论述徐州汉文化输出的显性路径及其合理性。
关键词 徐州汉文化 对外输出 显性途径 品牌包装 多元输出
下载PDF
汉代园林审美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
15
作者 周均平 潘芳 《中国美学》 2022年第2期107-122,共16页
汉代园林审美文化承前启后,实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样态、审美趣尚和审美理念的丰富发展,成为日后数千年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文化沿革的重要范式。汉代园林审美文化是汉代审美文化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汉代审美文化息息相关,它沿着情... 汉代园林审美文化承前启后,实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样态、审美趣尚和审美理念的丰富发展,成为日后数千年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文化沿革的重要范式。汉代园林审美文化是汉代审美文化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汉代审美文化息息相关,它沿着情趣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是汉代审美走向自觉的佐证。汉代园林作为物质实体虽然早已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但是其通过各种形式展现出的审美样态、审美趣尚、审美理念和审美精神则在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文化史上影响深远,且早已渗透到现代园林与当代审美文化之中,对于增强我国园林审美文化自信、提高世人审美境界、建构人与自然更高层次的和谐具有诸多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园林审美文化 审美自觉 审美文化自信 人与自然和谐
原文传递
尊重历史文脉 创造时代精神──徐州博物馆设计评述
16
作者 莫修权 《华中建筑》 2001年第1期46-49,共4页
该文从较高的层面提出了建筑创作中在尊重历史文脉的同时,又要创造时代精神的观点,且对这二者的辩证统一加以阐述,进而对新近落成的徐州博物馆在尊重历史文脉,创造时代精神方面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加以评述。
关键词 博物馆 建筑创作 建筑设计 徐州市
下载PDF
徐州历史文化的典型特征及对后人的重大影响——简论汉代文化的基础与轴心(二)
17
作者 张志光 《彭城职业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16-20,共5页
刘邦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皇帝,他所代表的汉代文化,即刘邦文化,体现了两汉文化的基础与核心。他非凡的领导才能,卓越的政治才干,聚集人才的人格力量,勾画出刘邦文化的特色是:智谋韬略是日后发迹的起点,仁爱宽厚奠定民心社... 刘邦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皇帝,他所代表的汉代文化,即刘邦文化,体现了两汉文化的基础与核心。他非凡的领导才能,卓越的政治才干,聚集人才的人格力量,勾画出刘邦文化的特色是:智谋韬略是日后发迹的起点,仁爱宽厚奠定民心社会基础,重用英才治理天下,利用矛盾化解矛盾,重视皇储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市 历史文化 汉代 刘邦 文化史
下载PDF
徐州市域的“两汉建筑文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学鹰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9-33,112,共6页
本文论述了徐州市域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两汉文化”的演变,研究进行徐州市域“汉风建筑”设计的有关原则。
关键词 两汉文化 建筑
下载PDF
西北屯戍汉简所见复姓辑考
19
作者 黄艳萍 黄晨洲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8,共8页
西北屯戍汉简绝大多数是文书性质的简牍,姓名资料非常丰富,是研究汉代姓名学的重要史料。西北屯戍汉简所见姓氏以单姓为主,目前所见复姓34个。通过结合秦汉印章、封泥中的复姓资料,对西北屯戍汉简中的复姓进行辑考与统计。
关键词 西北屯戍汉简 汉代姓氏 复姓
下载PDF
地动仪复原模型的造型设计 被引量:4
20
作者 武玉霞 王培波 +5 位作者 冯锐 李先登 朱晓民 李辉 田凯 吴健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3-90,共18页
地动仪复原模型的造型设计是科学复原的一个重要部分,既是实现仪器功能的需要,也是展现汉代文化和艺术的一种方式,涉及到结构造型和艺术造型两方面的研究。文章回顾了史料和考古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了筒状、钟状和卵状三类现有的造型。基... 地动仪复原模型的造型设计是科学复原的一个重要部分,既是实现仪器功能的需要,也是展现汉代文化和艺术的一种方式,涉及到结构造型和艺术造型两方面的研究。文章回顾了史料和考古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了筒状、钟状和卵状三类现有的造型。基于中国地震局和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所完成的新复原模型,分析了结构基形、悬挂点位置、调整结构和仪器稳定性等结构问题,对新模型的造型设计和研究思路做了具体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衡地动仪 汉代文化和艺术 结构造型 艺术造型 设计复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