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被引量:45
1
作者 柯平 胡娟 刘旭青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19,共10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社会各界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文化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主体,发展文化事业是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要深入分析新时代我国文化事业面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社会各界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文化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主体,发展文化事业是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要深入分析新时代我国文化事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法治化与政策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与社会化,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化、标准化与均等化,做中华民族文化的守望人和传播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事业 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自信 公共文化服务政策 十九大
下载PDF
公共文化发展模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构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立旭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41,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领域经历了由政府"大包大揽"的"文化事业",到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区分开实行分类发展的变化。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央又进一步把"公益性文化事业"表述为"公共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领域经历了由政府"大包大揽"的"文化事业",到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区分开实行分类发展的变化。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央又进一步把"公益性文化事业"表述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文化事业"到"公益性文化事业",再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仅是名称上的一种变化,更重要的是文化发展理念上的转变和公共文化发展模式的重构。这一重构过程乃是与经济体制转换、市场与政府各自"优势"和"失灵"的显示或暴露过程相伴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事业 公益性文化事业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下载PDF
试论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杰 陈静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7-21,共5页
文化产业作为继文化工业之后的新兴产业经济形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蓬勃的发展。2 0世纪90年代以来,面临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与扩大,中国也逐步意识到了文化产业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文化产业作为继文化工业之后的新兴产业经济形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蓬勃的发展。2 0世纪90年代以来,面临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与扩大,中国也逐步意识到了文化产业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方面的重大作用,提出一系列的政策与发展方针,以指导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广西的文化产业还存在着产业规模小、地域分布不均衡、文化和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应加快文化制度改革,调整文化产业结构,重点挖掘、培育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文化事业 产业经济
下载PDF
社会地位补偿与海外移民捐赠——广东五邑侨乡与海南文昌侨乡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黎相宜 陈杰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1年第4期1-10,共10页
论文从社会学视角,对广东坎镇与海南文镇两个移民群体公共文化事业的捐赠活动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海外移民对于侨乡公共文化事业的捐赠与其社会地位补偿密切相关,提出了"社会地位补偿"的解释范式。广东坎镇移民流向主要为美... 论文从社会学视角,对广东坎镇与海南文镇两个移民群体公共文化事业的捐赠活动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海外移民对于侨乡公共文化事业的捐赠与其社会地位补偿密切相关,提出了"社会地位补偿"的解释范式。广东坎镇移民流向主要为美国、加拿大等经济发达国家,移民群体社会地位落差较大。他们的捐赠活动,不仅能够补偿他们某种身份及归属感的缺失,而且还能够获得一种额外的社会声誉。这种移民的补偿心态使得坎镇侨乡的公共文化事业出现了繁荣发展的盛况;而海南文镇移民流向主要是东南亚国家,经历了从"华侨"到"华人"的身份转变,祖籍地与移居地的经济差距缩小导致移民补偿成本升高,侨乡地方社会所构建的补偿体系对移民的吸引力在逐渐减弱,从而导致文镇公共文化事业出现衰落的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侨乡 华人捐赠 公共事业 文化事业 社会地位 补偿心态
下载PDF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杰 宗同惠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5-307,318,共4页
目的探索城市发展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策略。方法结合城市公共设施的构成及其与城市、居民的紧密联系和价值作用,就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必要性进行探讨,指出当前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方向,然后从实际出发,结合整体发展,分别从整体性... 目的探索城市发展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策略。方法结合城市公共设施的构成及其与城市、居民的紧密联系和价值作用,就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必要性进行探讨,指出当前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方向,然后从实际出发,结合整体发展,分别从整体性、多功能性、人文性、绿色化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分析与论证,细化出城市公共设施面对环境、对象、功能、未来发展等因素时的实践尝试,总结相关的设计经验。结论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其不仅满足着城市居民的各种生活需求,还对城市的内涵与未来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将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各个方面进行完善,能够使人们得到心理慰藉和情感关怀,同时让整个城市更加宜居,更具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 文化事业 情感关怀
下载PDF
建立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被引量:6
6
作者 裴俊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6-147,共2页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充分认识到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培育农民的文化主体意识,建立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才能使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实效。
关键词 长效机制 社会主义新农村 文化建设
下载PDF
文化的出路就是经济转型升级之路 被引量:6
7
作者 周文彰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5-11,共7页
"文化经济"既包括文化产业,也包括文化事业的投入和产出以及大众文化消费,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最佳选择。由此,拉动文化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政府发展文化事业、大众提高文化消费和加大文化贸易出口。文化经... "文化经济"既包括文化产业,也包括文化事业的投入和产出以及大众文化消费,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最佳选择。由此,拉动文化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政府发展文化事业、大众提高文化消费和加大文化贸易出口。文化经济发展的思路主要是围绕民生办文化,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围绕市场办文化,引导促进文化消费;围绕出口办文化,重视扩大文化贸易出口;围绕繁荣办文化,扶持规范文化产业;围绕项目办文化,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经济 经济转型 文化事业 文化消费 公共文化 文化交易
下载PDF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田伟 齐文安 魏均民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我国科技期刊工作者必须深刻把握其主要内涵,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重要意义,并在实践中自觉贯彻落实。科技期刊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科技期刊工作者要学习并应用好习近平...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我国科技期刊工作者必须深刻把握其主要内涵,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重要意义,并在实践中自觉贯彻落实。科技期刊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科技期刊工作者要学习并应用好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在办刊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宣传践行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贡献科技期刊的一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科技期刊 文化事业 期刊发展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规律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资博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5年第10期122-127,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一般规律主要包括:文化传承、借鉴与创新有机统一变迁律;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展两翼结构律;政府、市场与社会对文化的三维功能律;建设、建成、保持以及发展文化强国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一般规律主要包括:文化传承、借鉴与创新有机统一变迁律;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展两翼结构律;政府、市场与社会对文化的三维功能律;建设、建成、保持以及发展文化强国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特殊规律主要包括: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律;党的领导、群众主体、人才创造有机统一律。这些规律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内在联系,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肯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下载PDF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模式与实践 被引量:6
10
作者 方晓彤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7年第5期97-102,共6页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关乎农村社会现代化的全局。伴随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政策实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了多种创新性的建设模式,比较典型的有政府主导、精英引导、市场驱动...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关乎农村社会现代化的全局。伴随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政策实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了多种创新性的建设模式,比较典型的有政府主导、精英引导、市场驱动等模式。这些实践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了农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应理性地评估每种模式的价值,实现多元动力的有效组合,再造一种更有效率、更具活力的复合型文化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文化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下载PDF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改革论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曙光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73-78,共6页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的改革与发展,是期刊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既给高校文科学报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性质决定体制,高校文科学报应划归公益性的文化事业,由国家有关部门给予财政支持。只有...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的改革与发展,是期刊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既给高校文科学报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性质决定体制,高校文科学报应划归公益性的文化事业,由国家有关部门给予财政支持。只有把高校文科学报作为非营利性的公益性事业,才能让高校文科学报免费向社会提供学术成果,以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文科学报数字化、国际化的难题。高校文科学报的主管、主办制度造成了学报所谓全、小、散、弱的特点,规模化、集团化是否是学报改革方向值得认真研究。包括高校文科学报在内的学术期刊,是对整个国家学术水平、学术状况的一种生动、客观的反映。要提高高校文科学报质量,就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科学报 文化事业 数字化 期刊发展规律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路径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席珍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6-83,共8页
作为国家文化、民族精神、社会制度与价值观、民众内部凝聚力等因素的集中体现,文化软实力在一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随着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 作为国家文化、民族精神、社会制度与价值观、民众内部凝聚力等因素的集中体现,文化软实力在一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随着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决定,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已迎来重要机遇期。鉴于目前存在的核心价值观的整合凝聚力不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偏低、公共文化发展不足以及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将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文化产业 文化事业 文化建设
下载PDF
西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基于微观视角的解读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克岭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5-149,共5页
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要提升文化产业发展中市场的地位。基于政府职能创新与发展的视角,结合长期追踪研究的文化单位,分经营性文化单位、混合性文化单位和公益性文化单位,分类研究政府在其中的定位和作用机制,探索性地提出一些对... 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要提升文化产业发展中市场的地位。基于政府职能创新与发展的视角,结合长期追踪研究的文化单位,分经营性文化单位、混合性文化单位和公益性文化单位,分类研究政府在其中的定位和作用机制,探索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建议,最后借鉴波士顿矩阵思想,基于"营利性"和"行业准入限制"两个变量,归纳总结了在激活西部民族地区四类市场主体方面政府的定位和作用机制:即政府在文化主体的产业发展中应"选择性作为",而在其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应"积极性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 文化产业 文化事业 政府作用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文化场馆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莉莉 张凯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8期95-99,共5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迈入新阶段。公共文化场馆是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今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其...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迈入新阶段。公共文化场馆是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今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对于促进文旅融合有着重要意义。该文立足于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以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作为研究对象,沿着时间和空间脉络梳理其发展过程,明晰文旅融合后公共文化场馆的职能变化,分析概括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如“文旅融合”意识不到位,多元参与机制不健全,融合要素支撑力量弱。最后,从深化文旅融合理念、优化管理工作机制、强化融合要素支撑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事业 旅游产业 文旅融合 公共文化场馆 职能变化 发展策略
下载PDF
推进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改革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少新 张立勇 张远为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25-30,共6页
要努力实现将文化产业发展为国家战略支柱产业的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突破种种束缚我国文化生产力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投融资方面的体制性障碍为突破口,通过综合配套改革,推动文化投融资机制改革,争取逐步建... 要努力实现将文化产业发展为国家战略支柱产业的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突破种种束缚我国文化生产力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投融资方面的体制性障碍为突破口,通过综合配套改革,推动文化投融资机制改革,争取逐步建立以国有资本为主导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机制市场化、投资准入区别化为特点的文化投融资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文化事业 投融资 机制
下载PDF
从“文化工业”到“文化产业”——一个批判理论概念的中国话语革新
16
作者 王彦丁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4年第1期83-96,473-474,共16页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理论,但因其无法剥离的“法西斯语境”而在当今时代越发显得不合时宜。通过考察“文化工业”理论在中国走向衰落的外因与内因,可见“文化工业”无法与中国现实接合的基点在...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理论,但因其无法剥离的“法西斯语境”而在当今时代越发显得不合时宜。通过考察“文化工业”理论在中国走向衰落的外因与内因,可见“文化工业”无法与中国现实接合的基点在于对“大众”的纯粹否定理解:从“大众”作为“被动客体”这一定位出发,注定导向对“大众文化”的消极解读,这使得“文化工业”必然成为充满悲观色彩的精英主义学说。而在中国语境下,“文化产业”直至20世纪末方才逐步从“文化事业”中独立,以“人民主体”为出发点,实现了对“大众/人民”“工业化/产业化”“意识形态性”的彻底颠覆,生成了一套基于中国现实的肯定性话语。随着中国文化市场经济建设日渐成熟,“文化产业”通向对“文化工业”的辩证发展,将成为这一批判理论概念的肯定性话语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兰克福学派 文化工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事业
原文传递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中的筹资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批改 李牡丹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27,50,共7页
改革开放后,资金稀缺制约着农村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为:地区间文化事业筹资能力极不平衡,城乡间文化事业筹资能力日益悬殊和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总体资金不足。农村文化事业在筹资过程中面临着政府财政的越位和缺位,农村文化市... 改革开放后,资金稀缺制约着农村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为:地区间文化事业筹资能力极不平衡,城乡间文化事业筹资能力日益悬殊和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总体资金不足。农村文化事业在筹资过程中面临着政府财政的越位和缺位,农村文化市场发展滞后,社会支持短缺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加快我国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构建和谐农村,有必要对我国农村文化事业的筹资方式进行改革,建立起筹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筹资机制市场化的具有农村特色的多渠道筹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农村文化 文化市场 筹资方式
下载PDF
文化经济也是新质生产力
18
作者 杨生平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4期5-12,共8页
新质生产力是通过对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在内的生产力内在系统三大要素提升与改造以及对它们之间关系优化组合而形成的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质”的变化,但它又不同于生产力“质变”,前者是就具体生产力性质而言... 新质生产力是通过对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在内的生产力内在系统三大要素提升与改造以及对它们之间关系优化组合而形成的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质”的变化,但它又不同于生产力“质变”,前者是就具体生产力性质而言的,而后者则是针对国家或地区生产力整体现状与发展特点来说的。当前我国整体生产力发展处于“跨越式”发展状态,因此,必须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指导,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制定政策,有步骤地推动我国整体生产力质变。生产力内在系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但其外在系统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其中,自然科学与人文文化的作用尤其突出。虽然文化经济也是新质生产力,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不能直接以发展一般新质生产力的方式推进,而必须按文化建设的规律推动其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质变 文化经济 文化事业
下载PDF
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文化路径与策略 被引量:4
19
作者 陶希东 《科学发展》 CAS 2018年第12期100-108,共9页
文化是卓越全球城市的核心功能之一,也是提升城市吸引力、软实力、城市魅力的重要依托。上海卓越全球城市的建设,进入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为引领的崭新文化发展阶段。充分借助和发挥... 文化是卓越全球城市的核心功能之一,也是提升城市吸引力、软实力、城市魅力的重要依托。上海卓越全球城市的建设,进入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为引领的崭新文化发展阶段。充分借助和发挥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桥头堡作用,进一步激活城市文化核心功能,促发全球城市的活力和动力,是新时代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有效路径和战略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全球城市 文化事业 文化功能建设
下载PDF
文化融合的起点、轨迹与演绎 被引量:3
20
作者 田丽 邹丽萍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10期72-77,共6页
文化融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本质上是文化的变迁和发展,它的内在逻辑在文化内部、不同文化之间以及文化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展开。文化内部超越性与自在性之间的张力和平衡,在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变迁中被打破,经历了一番文化的解体和重... 文化融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本质上是文化的变迁和发展,它的内在逻辑在文化内部、不同文化之间以及文化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展开。文化内部超越性与自在性之间的张力和平衡,在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变迁中被打破,经历了一番文化的解体和重构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一种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潮流的崭新的文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融合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