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对文化变迁研究的意义——以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民族文化变迁研究为例 被引量:133
1
作者 宗晓莲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25,共4页
布迪厄用“实践”调和了传统人类学有关结构与行为、文化与人之间的二元对立观。以实践理论考察社会文化现象 ,布迪厄提出了“文化再生产”理论 ,认为文化处于一个不断的生产、再生产过程中 ,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变迁。用布迪厄的文化再... 布迪厄用“实践”调和了传统人类学有关结构与行为、文化与人之间的二元对立观。以实践理论考察社会文化现象 ,布迪厄提出了“文化再生产”理论 ,认为文化处于一个不断的生产、再生产过程中 ,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变迁。用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分析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文化变迁现象 ,可以使我们得到许多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旅游资源开发 文化再生产 文化变迁 习惯 布迪厄
下载PDF
英汉旅游篇章的跨文化对比分析 被引量:66
2
作者 杨敏 纪爱梅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31-35,共5页
本文以齐鲁旅游篇章(QTT)的英译文本和英美两国的旅游篇章(BTT/ATT)随机采样为主要样本,对比分析了英汉旅游篇章在语势及篇章结构和句式形态、场、元信息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英汉篇章跨文化对比分析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佐证,同时在理论... 本文以齐鲁旅游篇章(QTT)的英译文本和英美两国的旅游篇章(BTT/ATT)随机采样为主要样本,对比分析了英汉旅游篇章在语势及篇章结构和句式形态、场、元信息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英汉篇章跨文化对比分析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佐证,同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我国旅游文化的英语表达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篇章对比分析 语势特性 元信息
下载PDF
“躺平主义”的文化构境、叙事症候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77
3
作者 令小雄 李春丽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4-139,共16页
"躺平"现象是一种世界性的青年亚文化现象,近期在国内已成为网络流行语。"躺平主义"是指面对变幻莫测的外界和社会"内卷化"的加速节奏,"躺平主义"者内心依旧保持平静与坚守,并按照"自己... "躺平"现象是一种世界性的青年亚文化现象,近期在国内已成为网络流行语。"躺平主义"是指面对变幻莫测的外界和社会"内卷化"的加速节奏,"躺平主义"者内心依旧保持平静与坚守,并按照"自己的理念"过好"慢生活"的一种态度与行为。"躺平主义"的媒介兴起反映了青年亚文化社会心理结构的变迁特质,"躺平主义"在媒介发酵、流行的过程中成为一种"话语场"的"次生文化现象",激发话语叙事空间的"广场效应",催发人们的话语参与意识。"躺平主义"也体现了弱势青年对社会"内卷化"的一种软性反抗。"我躺故我在"对接"我思故我在",呈现对物质主义宰制下"资本逻辑"加速节奏的反思,同时在反对高消费主义的"物朴"满足感及叙事框架中实现"自我超越"。"躺平主义"者要克服消极懈怠的一面,其在生活压力和工作困难面前伪装的"无奈的积极主义",实质是"消极的自由主义"。其声称"躺平"不动可以减少消费的同时有助于减少浪费,减少"碳足迹",有利于"碳排放"目标的实现,是用一种话语叙事的戏谑风格掩饰自己行动力和执行力的缺失。要加强对"躺平青年"的价值引导和文化引领,助推"躺平主义"变为"起来主义",合力推动青年一代成为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担当者,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和精彩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躺平 内卷 躺平主义 青年亚文化 文化构境 话语场
下载PDF
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的文化基因与教育场域 被引量:40
4
作者 孙杰远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1-96,共6页
国家认同是人类社会一种普遍结群意识和归属的需要,而文化基因是维系国家认同的基本纽带;人的自我意识与生命意识是国家认同的逻辑前提;想象的共同体是文化基因的价值表征,多元与一体则是其基本特征。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的教育场域的... 国家认同是人类社会一种普遍结群意识和归属的需要,而文化基因是维系国家认同的基本纽带;人的自我意识与生命意识是国家认同的逻辑前提;想象的共同体是文化基因的价值表征,多元与一体则是其基本特征。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的教育场域的构建是推进社会、个体、国家认同由自在走向自觉的重要途径。应当从多元互动文化场域的构建、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符号的凝练及其在教育场域中的渗透、国家治理取向的内化与教育导引三个方面着手构建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的教育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学生 国家认同 文化基因 教育场域
原文传递
三七根腐病发生与环境条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王朝梁 崔秀明 +3 位作者 李忠义 贺承福 喻盛甫 罗文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714-716,共3页
目的:了解三七根腐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为综合防治积累资料。方法:采用田间小区定点定期观察与分析进行研究。结果:文山地区三七根腐病普遍发生,每年有两次发病高峰期,第1次出现于3~4月,第2次出现于7~8月,气温2... 目的:了解三七根腐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为综合防治积累资料。方法:采用田间小区定点定期观察与分析进行研究。结果:文山地区三七根腐病普遍发生,每年有两次发病高峰期,第1次出现于3~4月,第2次出现于7~8月,气温20℃,相对湿度大于95%有利于病害发生和蔓延。透光率过大(>30%),发病严重。连作地较轮作地和新栽地发病重,且连作年限越长病情越重。田间管理水平也影响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结论:三七根腐病的发生、发展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根腐病 环境条件 荫棚透光率 种植制度
下载PDF
文化视野中的大学体育——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审思 被引量:19
6
作者 马卫平 张传燧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4-117,121,共5页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大学体育课程价值取向进行审思。研究表明,大学体育课程的价值在于建构体育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新型科学文化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大学体育课程应具有的文化品性。
关键词 大学体育课 课程设计 课程价值取向 体育文化 文化视野 专家访谈 科学文化 调研 促进 和谐发展
下载PDF
文化心理学的兴起及其研究领域 被引量:22
7
作者 钟年 彭凯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16,共5页
文化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新分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将注意力放到文化问题上,因为他们逐渐认识到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都受到文化的影响。本文在学科互动交融的背景下分析了文化心理学的理论发展,并讨论了文化心理学的兴起和研... 文化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新分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将注意力放到文化问题上,因为他们逐渐认识到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都受到文化的影响。本文在学科互动交融的背景下分析了文化心理学的理论发展,并讨论了文化心理学的兴起和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心理学 文化 理论发展 研究领域
下载PDF
旅游对龙脊梯田文化景观影响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吴忠军 《旅游论坛》 2012年第6期114-118,共5页
文化景观及其保护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以龙胜龙脊梯田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从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影响感知、人口社会学特征与影响感知的差异性以及影响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和方式。研究发现:(1)旅游对梯田... 文化景观及其保护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以龙胜龙脊梯田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从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影响感知、人口社会学特征与影响感知的差异性以及影响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和方式。研究发现:(1)旅游对梯田文化景观的感知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主要原因是旅游开发后,发生了旅游与梯田争夺水源、劳动力的问题,以及旅游利益分配不协调;(2)被调查者的人口社会学特征与梯田的旅游影响感知存在差异,主要是年龄与建筑用地占用梯田用地程度问题的感知。最后提出旅游影响下龙胜龙脊梯田文化景观发展对策,实现龙脊旅游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影响 文化景观 梯田 龙胜龙脊
下载PDF
文化场域视角下蒙古包文化基因图谱构建与设计转译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畅 雷青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6-301,310,共17页
目的旨在以文化基因理论为基础,从文化场域视角下分析、构建蒙古包文化基因图谱,传承蒙古包文化基因及进行现代设计转译。方法通过显性与隐性因子结构化分析,从造型、色彩、纹样、材料、工艺、环境、行为与语义8个要素出发,构建基于“... 目的旨在以文化基因理论为基础,从文化场域视角下分析、构建蒙古包文化基因图谱,传承蒙古包文化基因及进行现代设计转译。方法通过显性与隐性因子结构化分析,从造型、色彩、纹样、材料、工艺、环境、行为与语义8个要素出发,构建基于“人、事、物、场、景”文化场域视角下的蒙古包文化基因谱系图与文化基因评价模型树。结论文化场域视角下的蒙古包文化基因图谱构建,更能全面、全貌地反映蒙古包文化特征,以其为背景的设计转译也更具高度的场景与文化代入感,从而成为连接文化与造物间的桥梁,也为民族文创产品创新提供可借鉴的设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包 文化场域 文化基因 文创产品设计
下载PDF
权力与时尚再生产 布迪厄文化消费理论再考察 被引量:19
10
作者 朱伟珏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8-103,共16页
本文从权力与权力关系的角度出发,对布迪厄文化消费理论的核心之一——时尚再生产理论进行考察。该理论基于以下两大主张:(1)时尚是生产场域与消费场域这两个相互独立的场域共同"协作"的结果;(2)权力关系贯穿于时尚与流行再... 本文从权力与权力关系的角度出发,对布迪厄文化消费理论的核心之一——时尚再生产理论进行考察。该理论基于以下两大主张:(1)时尚是生产场域与消费场域这两个相互独立的场域共同"协作"的结果;(2)权力关系贯穿于时尚与流行再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布迪厄指出,不论是生产场域还是消费场域都是斗争的场所,行动者在此为争夺合法性与卓越化而展开激烈的竞争。一方面,时尚生产场域具有相对自主性,权力斗争并不直接表现为阶级或阶层间的对立,并以迂回的方式参加社会权力的合法化和再生产斗争。另一方面,消费场域即指阶级场域或支配阶级场域。消费者在该场域中进行着无休止的分类斗争(阶级斗争)。权力关系直接反映了阶级关系。而且只有支配阶级才有权参加时尚与流行的再生产,中下阶层是无法加入此类卓越化游戏的,他们至多只能作为反衬而存在。反映统治阶级合法品味的时尚被广泛用来对下层阶级实施符号暴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迪厄 文化消费 时尚再生产 生产场域 权力关系
下载PDF
客家研究的文化人类学思考 被引量:16
11
作者 周建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13-117,共5页
客家文化既是一种地域文化 ,又是一种族群文化 ,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运用。由于客家研究起源于历史学 ,而且客家研究的学者及其研究理论与方法均多出自于历史学科 ,因此文化人类学在客家研究中远不如历史学为人们所重视。实际上 ,文... 客家文化既是一种地域文化 ,又是一种族群文化 ,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运用。由于客家研究起源于历史学 ,而且客家研究的学者及其研究理论与方法均多出自于历史学科 ,因此文化人类学在客家研究中远不如历史学为人们所重视。实际上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是深入认识客家文化的重要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 族群 文化人类学 田野调查
下载PDF
坚定优秀传统文化自信需厘清三大关系--基于文化场域视角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健 郭淑新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4-215,共12页
随着文化多样性的持续推进,多元文化场域的存在是客观现实。在多元文化场域下,传统文化场域与主流文化场域、现代文化场域、域外文化场域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明晰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文化、域外文化之间的关系,是... 随着文化多样性的持续推进,多元文化场域的存在是客观现实。在多元文化场域下,传统文化场域与主流文化场域、现代文化场域、域外文化场域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明晰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文化、域外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国人坚定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前提与基础。然而,文化复古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文化中心主义机械、片面、静止地认识传统文化与其他三者间的关系,破坏了多元文化场域共生共荣的格局,阻碍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影响了国人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形成与确立。因此,唯有厘清关涉传统文化发展创新的三大关系,纠正其中的思想偏向,化解人们对于多元文化场域的分歧,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彰显时代风采,成为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思想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场域 传统文化 现代文化 马克思主义 域外文化 文化自信 文化复古主义 文化虚无主义 文化中心主义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翻译规划与国家形象构建 被引量:16
13
作者 吴贇 蒋梦莹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22,共7页
文学翻译作为文化外交的重要机制,能够帮助文化产品输出国提升国家的形象和软实力。这种出于政治诉求的主动译出行为既依靠输出国合理有效的政策规划,也取决于译入语文化环境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我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对外翻译规划体现... 文学翻译作为文化外交的重要机制,能够帮助文化产品输出国提升国家的形象和软实力。这种出于政治诉求的主动译出行为既依靠输出国合理有效的政策规划,也取决于译入语文化环境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我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对外翻译规划体现了文学翻译作为文化外交机制的运作特点和实践途径,是输出国为传播自身文化所做出的有益尝试。从历时角度来看,中国对外翻译规划在实践主体和政策战略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本文以21世纪为界,探讨对外翻译规划从国家机构主导到"借帆出海"的转变,从自我视野中的国家形象建构到他者视野的过渡,在文化外交的理念下结合中国文学翻译场域的变化,思考中国对外翻译规划如何动员各方力量扩大社会网络、结合市场需求丰富自身实践,如何适应不同时代的传播方式,如何更好地了解接受国的期待、提升输出效果,以期能为我国对外翻译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对外翻译规划 文化外交 国家形象建构 翻译场域
原文传递
文学艺术场域学术话语的自主、开放、表征与竞争——布尔迪厄的文化场和艺术再生产理论探微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陶水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4,共10页
布尔迪厄文化场理论认为,文化生产是资本、习性和场域的交互作用。作为区隔、关系和竞争的社会空间,场域具有能动性、再生产性与动态变迁性。任何特定文化场的生产和再生产,都遵循自主性优先的原则,但这种自主性并非内在本质的,而是历... 布尔迪厄文化场理论认为,文化生产是资本、习性和场域的交互作用。作为区隔、关系和竞争的社会空间,场域具有能动性、再生产性与动态变迁性。任何特定文化场的生产和再生产,都遵循自主性优先的原则,但这种自主性并非内在本质的,而是历史建构的。特定文化场内的文化实践除了遵循场域自主性之外,又受到更大的权力场域的深刻影响,因而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在场域活动中,符号表征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符号表征使得其他各种资本得以合法化和神圣化,因而成为一种符号权力或象征资本。场域行动者之间争夺文化资本的竞争,是推动文化生产和创新发展的动力。布尔迪厄的知识社会学和美学社会学把一部文学史、艺术史和美学史描绘为区隔和竞争的历史,既揭示了文化再生产的奥秘,又消解了传统美学和艺术理论的诗情画意与审美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尔迪厄 文化场 自主性 区隔 竞争
下载PDF
从对象到场域:一种文化景观的保护与整合策略 被引量:15
15
作者 周小棣 沈旸 肖凡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共6页
文化景观概念的提出使得遗产地的保护从对单一对象的保护扩展为对"场所"的保护,从静态保护转变为活态保护,这种转变充分彰显了文化景观遗产的时空特性。以我国大多数风景名胜类的文化景观为例,由于其发展演变的时期较长,地域... 文化景观概念的提出使得遗产地的保护从对单一对象的保护扩展为对"场所"的保护,从静态保护转变为活态保护,这种转变充分彰显了文化景观遗产的时空特性。以我国大多数风景名胜类的文化景观为例,由于其发展演变的时期较长,地域分布广阔,逐渐形成了要素多元、结构分散的特征。如何整合庞杂而分散的文化景观资源是在对风景名胜区进行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以太原市太山龙泉寺风景区文化景观的保护为例,通过对文化景观遗产相关理论的解析以及对"场域"理念的应用,建构更加完善的文化景观价值评估体系,并针对景观资源整合、景观风貌呈现进行策略层面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化景观 场域 整合 多层次 系统性
下载PDF
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认同问题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陆玉林 《当代青年研究》 2012年第5期1-5,共5页
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认同问题,可以从历史的、社会的、心理的等多维视野和知识学架构来把握。青年事实性文化认同中的差异和矛盾以及建构性认同中的关系性特征是当前青年文化的重要议题,当代中国的青年文化认同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并不... 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认同问题,可以从历史的、社会的、心理的等多维视野和知识学架构来把握。青年事实性文化认同中的差异和矛盾以及建构性认同中的关系性特征是当前青年文化的重要议题,当代中国的青年文化认同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并不存在各种青年群体共有的、贯穿诸领域的实质性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文化认同 社会场域
下载PDF
海尔的创新型"文化场"——全面创新管理研究系列文章 被引量:11
17
作者 许庆瑞 朱凌 王方瑞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2,共6页
全面创新管理(TIM:TotalInnovationManagement)是由浙江大学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RCID)首次提出的创新管理新范式。其实践背景是发生在我国大多数企业里"技术创新的两难境地",该理论认为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中,成功的技术创新应... 全面创新管理(TIM:TotalInnovationManagement)是由浙江大学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RCID)首次提出的创新管理新范式。其实践背景是发生在我国大多数企业里"技术创新的两难境地",该理论认为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中,成功的技术创新应该是包含全部技术因素和所有相关的非技术因素在内的全面创新。基于对我国海尔集团的成功经验模式的案例研究,本文将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全面创新管理的研究,提出个人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建议企业重视人本管理,推行在提高员工创新素质基础上的企业成长模式。本文将分析海尔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每个人都是创新者!--及其管理和运作机制。并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创新型文化是如何通过"全员创新"的运作机制将企业全面创新管理的各创新要素--战略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成功地融合为一的。基于"场效应"理论,本文首次提出了"文化场"概念。本研究认为正是在创新型的"文化场"和全面创新管理架构的作用下,企业才能够融合所有创新能量来推动企业绩效的整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创新管理(TIM) 全员创新 文化场
下载PDF
论教师发展文化场及其构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徐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6-121,共6页
文化场是指特定的时空中各文化元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综合场,它是一个有向心力的、动态的、有机的系统。教师发展文化场是文化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由文化各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意义的网络。该网络由层层递进的文化圈所构成,它依某... 文化场是指特定的时空中各文化元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综合场,它是一个有向心力的、动态的、有机的系统。教师发展文化场是文化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由文化各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意义的网络。该网络由层层递进的文化圈所构成,它依某一地区或者某一种文化为中心,向外扩散,形成整个文化场的不同"次场"。教师发展文化场的构成可从空间的叠置性、时间的连贯性以及民族文化的种类三种角度进行审视。教师发展文化场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跨文化性。从文化场视角分析教师发展,有助于更进一步把握教师发展过程中与文化环境之间的动态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场 教师发展文化场
下载PDF
作为“文化方法”的媒介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孙信茹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3-120,156,共9页
对研究人们使用和理解媒介技术,以及围绕媒体社会实践做出文化阐释的媒介人类学来说,从研究方法上继承了人类学中田野作业和民族志的工作方式,并形成媒介人类学的'文化方法'。所谓'文化方法',既表明观察、访谈、田野笔... 对研究人们使用和理解媒介技术,以及围绕媒体社会实践做出文化阐释的媒介人类学来说,从研究方法上继承了人类学中田野作业和民族志的工作方式,并形成媒介人类学的'文化方法'。所谓'文化方法',既表明观察、访谈、田野笔记、叙事等过程背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性,又强调方法和文化阐释的关联性。这种文化方法,提出媒介人类学的研究者需要进入到特定社会和文化情境中,或深入研究对象的生活世界中,采用田野和民族志的方法,进而完成阐释人们媒介实践活动和文化意义的任务。对这些研究方法的重新讨论和认识,是让研究者回归到媒体、传播与人们社会生活互构关系研究中的一种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人类学 文化方法 观察 访谈 田野笔记 叙事
原文传递
文化场域中的教育与教学活动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长恩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81,共5页
文化场域就其作为一种客观性社会存在而言,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他教育参与者相互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以知识的生产、传承、传播和消费为依托,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的客观关系。教育与教学活动的根本指向是受教育者的身心全面发展。新媒... 文化场域就其作为一种客观性社会存在而言,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他教育参与者相互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以知识的生产、传承、传播和消费为依托,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的客观关系。教育与教学活动的根本指向是受教育者的身心全面发展。新媒体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场域,日益具有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我们要直面教育的现实问题,回归教育的原点,探寻当下教育的深层机理,构筑现代教育的思想根基,努力让师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的文化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场域 教学活动 教育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