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通气病人气管导管的气囊压力与吸气峰压的关系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泽葵 邓健祥 杨智学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3年第2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时应用最小闭合容量技术注气的气管导管的气囊压力与气道吸气峰压之间的关系。方法:37例用高容低张气囊气管导管插管的机械通气病人,应用最小闭合容量技术注气,并同步测定气囊压力和记录同一时间的气道吸气峰压,用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时应用最小闭合容量技术注气的气管导管的气囊压力与气道吸气峰压之间的关系。方法:37例用高容低张气囊气管导管插管的机械通气病人,应用最小闭合容量技术注气,并同步测定气囊压力和记录同一时间的气道吸气峰压,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气囊压力和气道吸气峰压之间的关系。结果:应用最小闭合容量技术注气的气囊压力为13+6 mmHg(4—26 mmHg),气道吸气峰压为23+7 am H2O(15-40 cm H2O);气囊压力与气道吸气峰压之间呈直线正相关(r=0.762,P<0.001,n=37)。结论:应用最小闭合容量技术的气囊压力水平与气道吸气峰压有关,并随后者的增高而增高,当气道吸气峰压较高时,有可能对气管造成缺血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气管导管 气囊压力 吸气峰压 人工气道 临床资料
下载PDF
不同体位对人工气道患者气管套管气囊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37
2
作者 杨晶 何莺 +2 位作者 尹建敏 侯惠如 杨丽 《护理学报》 2010年第19期51-52,共2页
目的通过测量人工气道患者不同体位时的气囊压力,为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适宜的气囊压力提供科学临床依据。方法 2008年1—10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病房行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患者共51例,采用自身对照设计方案,应用气囊压力表... 目的通过测量人工气道患者不同体位时的气囊压力,为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适宜的气囊压力提供科学临床依据。方法 2008年1—10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病房行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患者共51例,采用自身对照设计方案,应用气囊压力表于呼气末分别测量患者在平卧位、半卧位(床头抬高45°)、右侧卧位、左侧卧位时气管导管的气囊内压力,并进行比较。结果不同体位气囊压力由低到高依次为:半卧位(23.0±7.6)cmH2O、平卧位(25.0±9.1)cmH2O、左侧卧位(28.0±9.0)cmH2O、右侧卧位(28.0±9.9)cmH2O。半卧位时气囊压力显著低于平卧位及左、右侧卧位时的气囊压力(P<0.01或P<0.001)。结论人工气道患者尽量采取半卧位,以减轻气囊压力对气管黏膜的影响,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道 气管套管 气囊压力 体位
下载PDF
4种临床因素对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34
3
作者 吴彦烁 宿桂霞 +1 位作者 尹彦玲 高鹏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34-937,共4页
目的探讨吸痰、翻身、口腔护理及吞咽对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影响,为更好地进行气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压力传感器持续监测气囊压力,观察吸痰、翻身、口腔护理过程中气囊压力的变化,记录活动前、活动时、活动后5 min、15 min、30 min... 目的探讨吸痰、翻身、口腔护理及吞咽对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影响,为更好地进行气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压力传感器持续监测气囊压力,观察吸痰、翻身、口腔护理过程中气囊压力的变化,记录活动前、活动时、活动后5 min、15 min、30 min的气囊压力值;另外观察吞咽对气囊压力的影响,观察时间点为吞咽前、吞咽时、吞咽后1min、5 min、10 min。结果吸痰时、吸痰后5 min气囊压力高于吸痰前,翻身时、翻身后5 min气囊压力高于翻身前,口腔护理时气囊压力高于口腔护理前,吞咽时气囊压力高于吞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痰、翻身、口腔护理、吞咽会导致气囊压力出现短暂性升高,瞬时的压力增高可能会误导医务人员对气囊安全性的判断,建议在此期间不可盲目调整气囊压力,以免增加漏气和误吸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道 气囊压力 临床因素
原文传递
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在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4
作者 朱艳萍 潘红 +3 位作者 孙艳阳 何静 钱淑媛 马璐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23-1125,共3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在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入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患者11例,将人工气道气囊连接三通,三通一端连接气囊压力表,另一端接一次性压力... 目的探讨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在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入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患者11例,将人工气道气囊连接三通,三通一端连接气囊压力表,另一端接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并连接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气囊压力。每小时记录两种监测方法所测得的气囊压力值,比较两者差异。分别将压力传感器置于气囊水平,高于气囊10cm、20cm、50cm及低于气囊10cm、20cm、50cm,监测气囊压力,分析压力传感器位置对监测的气囊压力的影响。结果一次性压力传感器监测的气囊内压力略低于气囊压力表监测的气囊压力。一次性压力传感器位置在气囊上下50cm内对测得的气囊压力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可以准确、持续监测人工气道的气囊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压法 呼吸 人工 气囊压力
原文传递
持续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控制联合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3例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杰 徐英 江金桐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1838-1841,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控制联合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气管插管病人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的先后次序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 目的探讨持续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控制联合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气管插管病人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的先后次序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予以持续声门下吸引。对照组予以德国VBM气囊压力测量表,每4小时测量气囊压力并予以调节;观察组予以持续气囊压力控制装置进行气囊压力监控。比较两组气囊压力达标率、声门下引流量、痰液胃蛋白酶、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气囊压力达标率99.37%高于对照组60.38%(P<0.05);观察组在第1、2、3天声门下引流量(41.15±7.23)、(46.58±5.43)、(47.00±7.71)mL/24 h多于对照组(24.71±5.25)、(30.32±6.18)、(31.81±4.68)mL/24 h(P<0.05);插管后48 h、72 h观察组痰胃蛋白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予以持续气囊压力监测联合声门下吸引可降低病人误吸和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但对病死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 气囊压力 声门下吸引 误吸
下载PDF
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咽喉部干痛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彭婷 罗爱林 韩东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6-578,共3页
目的研究影响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咽喉部干痛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女性患者29例,年龄24~67岁,BMI 18~30kg/m2,ASA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后将套囊充气至20mm Hg,采用压力传感器持续动态监测气管导管套囊压力,每... 目的研究影响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咽喉部干痛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女性患者29例,年龄24~67岁,BMI 18~30kg/m2,ASA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后将套囊充气至20mm Hg,采用压力传感器持续动态监测气管导管套囊压力,每间隔5分钟记录实时数据,并于术后24h评估患者咽痛评分和咽干分级。结果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值呈离散分布。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麻醉时间、套囊压力对咽痛评分均无明显影响;决策树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手术套囊平均压力≥29 mm Hg时,患者咽干分级为Ⅳ级的几率较高。结论甲状腺手术患者咽干的发生可能与手术操作导致气管导管的套囊压力增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套囊压力 咽痛 咽干 动态监测
下载PDF
机械通气病人气管导管套囊压力监测值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彭雅君 郑碧霞 李文燕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6年第6期1456-1457,共2页
[目的]探讨3种气管导管套囊压力监测方法的差异性[方法]对32例入住ICU的机械通气病人分别采用常规手指捏感法、最小闭合容量法、专用套囊测压表法各测气管导管囊内压1次,进行注气量及囊内压关系的比较。[结果]手指捏感法测压值较压力表... [目的]探讨3种气管导管套囊压力监测方法的差异性[方法]对32例入住ICU的机械通气病人分别采用常规手指捏感法、最小闭合容量法、专用套囊测压表法各测气管导管囊内压1次,进行注气量及囊内压关系的比较。[结果]手指捏感法测压值较压力表法及最小闭合容量法明显偏高(P均<0.05),专用套囊测压表与最小闭合容量测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指捏感法所测压力值偏高,专用套囊测压表法与最小闭合容量法可以相互取代,测压表法操作简便,测压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套囊压力 监测值 差异性
下载PDF
套囊充气方法选择的探讨 被引量:19
8
作者 魏宏建 付春来 +1 位作者 荣令 朱晓琳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三种套囊充气方法的效果比较,总结出理想的套囊充气方法。方法应用Portex专用套囊测压计,对44例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的病人分别实施手指捏感法、固定注气法和最小容积阻塞法充气,于充气末... 目的通过对三种套囊充气方法的效果比较,总结出理想的套囊充气方法。方法应用Portex专用套囊测压计,对44例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的病人分别实施手指捏感法、固定注气法和最小容积阻塞法充气,于充气末测定套囊内压力。结果入ICU首次套囊压力为(52.40±8.08)cmH2O。手指捏感法、固定注气法和最小容积阻塞法的套囊内压力分别为(53.27±7.00)cmH2O、(62.00±8.24)cmH2O和(12.41±2.29)cmH2O,最小容积阻塞法与前两种方法充气后其套囊内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气道峰压为30cmH2O时前两种方法病人气道无漏气情况,最小容积阻塞法则有4例出现少许气道漏气。结论采用套囊压力计监测套囊内压力是一种科学、理想的方法。手指捏感法和固定注气法均不尽理想,而最小容积阻塞法其套囊内压力稍低于正常。在没有压力计时,可在最小容积阻塞法充气的基础上,再注气0.5~1mL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囊压力 测定
下载PDF
人工气道气囊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9
作者 汪明灯 王元元 +4 位作者 黄建安 钮金英 李胜军 沈继龙 姜东辉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53-1056,共4页
人工气道气囊可以起到固定、维持封闭压、防漏气、防渗漏等作用,但同时也容易导致误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气管黏膜缺血坏死,甚至气道狭窄、穿孔等并发症。近年来,对人工气道气囊的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临床应用... 人工气道气囊可以起到固定、维持封闭压、防漏气、防渗漏等作用,但同时也容易导致误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气管黏膜缺血坏死,甚至气道狭窄、穿孔等并发症。近年来,对人工气道气囊的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气囊压力受体位改变、呼气末正压(PEEP)等影响而处于动态变化中,大大增加了研究难度,即使最新研究的锥形超薄聚氨酯气囊也不能减少气道渗漏、误吸、VAP等并发症的发生。现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人工气道气囊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气囊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道气囊 气囊压力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误吸
原文传递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对患者术后咽喉痛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胡静宜 耿桂启 +1 位作者 李泓 黄绍强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2-223,共2页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变化,以及对术后咽喉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的妇科患者各25例,进行全身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后将套囊充气至25mmHg。分别于气管插管后5min、15min、30mi...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变化,以及对术后咽喉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的妇科患者各25例,进行全身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后将套囊充气至25mmHg。分别于气管插管后5min、15min、30min、45min、60min记录套囊压力及气道峰压,于手术后2h及24h评估患者咽喉痛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患者套囊压力及气道峰压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增加。开腹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后各时间点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及气道峰压未见明显变化。患者气管导管套囊压力与气道峰压具有显著相关性,同开腹手术患者相比,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2h及24h咽喉痛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腹及头低脚高位会导致气道压及套囊压力升高,增加了患者术后咽喉疼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气管内 压力 咽喉痛 套囊压力
原文传递
持续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控制对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么颖 刘艳存 +2 位作者 余慕明 祝鹏英 陈琪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年第13期1734-1738,共5页
目的 观察气囊压力(Pcuf)的控制方法对经口气管内插管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口气管内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80例,按照入院后行经口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编号为奇数者设为... 目的 观察气囊压力(Pcuf)的控制方法对经口气管内插管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口气管内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80例,按照入院后行经口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编号为奇数者设为干预组,偶数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40例.干预组采用艾瑞特持续Pcuf控制装置,进行持续Pcuf控制;对照组采用德国VBM Pcuf测量表,每日3次间断测量Pcuf并予调节.分别于气管插管时、机械通气后48 h和96 h留取痰液标本,进行痰液标本胃蛋白酶水平检测;比较两组患者Pcuf的差异、痰液标本胃蛋白酶水平和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结果 机械通气后96 h内,干预组检测Pcuf在理想范围(20~30 cmH2O)的次数为479次,对照组为38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30,P〈0.01).干预组机械通气后48 h及96 h胃蛋白酶水平分别为(617.32&#177;67.13)、(653.13&#177;71.32)ng/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217、-14.500;P〈0.01).干预组患者VAP发病率25.0%,对照组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1,P〈0.05).结论 持续Pcuf控制装置可较好控制Pcuf于理想范围,减少机械通气患者的胃内容物误吸,从而降低VAP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肺炎 胃蛋白酶 误吸 持续人工气道 气囊压力
原文传递
对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套管气囊压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岩 申雪琴 武强 《南方护理学报》 2004年第5期40-41,共2页
目的 判断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套管气囊压力和注气量是否合适。方法 对30例机械通气老年患者的气管套管气囊压力和注气量的实际值和理想值进行精确测量。结果 53.3%的患者气囊实际压力和注气量过高,大于理想值。其中气囊实际注气量大于理... 目的 判断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套管气囊压力和注气量是否合适。方法 对30例机械通气老年患者的气管套管气囊压力和注气量的实际值和理想值进行精确测量。结果 53.3%的患者气囊实际压力和注气量过高,大于理想值。其中气囊实际注气量大于理想注气量3-5ml,气囊压力超过理想压力2-26 cmH2O(0.2-2.6 kPa)。结论 临床大部分气管套管气囊压力和注气量偏高,应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气管套管压力和注气量定期进行精确测量和调整,以减少气管套管对气管粘膜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压力 气管套管 机械通气
下载PDF
体位改变对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气囊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宇霞 夏欣华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年第9期698-700,共3页
目的通过测量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不同体位时的气囊压力,为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正确的气囊测压时机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 方法40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采用自身对照设计方案,应用一次性压力传感器测压,每位患者从初始位置... 目的通过测量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不同体位时的气囊压力,为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正确的气囊测压时机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 方法40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采用自身对照设计方案,应用一次性压力传感器测压,每位患者从初始位置半卧位30°开始,气囊压力调整为25 cmH2O(1 cmH2O=0.098 kPa),按顺序半卧位45°,左侧卧位30°,左侧卧位45°,右侧卧位30°,右侧卧位45°,平卧位,测量通气末的气囊压力。 结果气囊压力值在半卧位30°时是25 cmH2O,半卧位45°时、左侧卧位30°时、左侧卧位45°时、右侧卧位30°时、右侧卧位45°时、平卧位时分别是(28.55 ± 5.41)、(31.43 ± 7.42)、(32.20 ± 6.85)、(29.43 ± 5.84)、(29.20 ± 6.42)、(27.15 ± 4.05)cmH2O。半卧位30°时,气囊压力最低,虽然与平卧位气囊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P=0.09),但平卧位时也有8例患者气囊压力〉30 cmH2O。半卧位30°与左侧卧位30°和右侧卧位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3.51,P〈0.01)。半卧位30°与左侧卧位45°和右侧卧位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1、-3.33,P〈0.01)。当半卧位30°气囊压力调整为25 cmH2O时,改变体位后其他体位均有部分患者气囊压力〉30 cmH2O。 结论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体位改变可以造成气囊压力的变化,这需要我们在临床护理中患者体位改变后及时测量和调整气囊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人工 体位 人工气道 气囊压力
原文传递
应用最小漏气法确定人工气道气囊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滕洪云 程秀玲 +3 位作者 杨万杰 左艳蕾 化宁 魏秀华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9-442,共4页
目的对比最小漏气法与囊压表法给气管插管气囊注气后的气囊压力和呼吸机漏气量以及患者相关并发症,为临床气管插管患者获得合适的气囊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重症医... 目的对比最小漏气法与囊压表法给气管插管气囊注气后的气囊压力和呼吸机漏气量以及患者相关并发症,为临床气管插管患者获得合适的气囊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0例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成人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气管插管成功后,所有患者均取平卧位,床头抬高30°。试验组应用最小漏气法给气囊注气,并应用气囊测压表获得气囊压力值;对照组应用囊压表法注气使气囊压力达到25~30 cmH2O(1 cmH2O=0.098 kPa)。比较两组患者初次充气时(0 h)和充气4 h、8 h气囊压力及呼吸机漏气量等参数,以及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气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00例重症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23~87岁,平均(68.53±8.46)岁;气管导管留置时间1~16 d。①两组患者4 h和8 h时气囊压力均较初次充气时降低,呼吸机漏气量均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各时间点气囊压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mHg(1 mmHg=0.133 kPa):0 h为33.72±9.14比25.68±5.26,4 h为30.54±7.81比24.35±4.93,8 h为26.57±5.64比22.42±4.14,均P<0.05〕,呼吸机漏气量均小于对照组(mL:0 h为25.57±8.51比34.65±9.47,4 h为40.54±8.51比60.34±7.85,均P<0.05)。②试验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比10%,P<0.05),其他气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气道黏膜水肿为14%比12%,溃疡为8%比6%,气管食管瘘为0%比0%,声音嘶哑为4%比6%,咳嗽为30%比34%,咽喉痛为28%比32%,气管软化为0%比0%,气囊破裂为10%比8%,均P>0.05)。结论最佳的气囊压力对预防VAP及减少气道并发症十分重要,最小漏气法使临床获得的气管插管气囊压更加精准,漏气量少,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漏气法 气管插管 气囊压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原文传递
袖带与肢体的力学关系及其对血压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鹏巨 杨原茂 《中华物理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75-178,共4页
为探讨袖带几何参数对间接血压测定的影响,采用物理模型研究了袖带内压与被测肢体内压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一定的袖压,肢体内压上升的高度与袖带气囊的宽度和长度正相关,而与肢体的周径负相关.经临床实验进一步证明,对于同一组... 为探讨袖带几何参数对间接血压测定的影响,采用物理模型研究了袖带内压与被测肢体内压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一定的袖压,肢体内压上升的高度与袖带气囊的宽度和长度正相关,而与肢体的周径负相关.经临床实验进一步证明,对于同一组病人,选用的袖带越窄、越短,血压读数越高,与物理模型所显示的规律相符合.这一结果提示,在血压测定中,袖带是一个重要的误差来源.我们建议研究一种“自适应”袖带,以克服传统袖带的这一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血压测定 袖带 袖压 肢体内压
原文传递
不同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患者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瑶 吴赞情 董补怀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987-989,99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患者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H组即高压组(套囊压力为30 cmH2O),L组即低压组... 目的:观察不同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患者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H组即高压组(套囊压力为30 cmH2O),L组即低压组(套囊压为20 cmH2O)。麻醉诱导依次给予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5μg/kg、依托咪酯0.3 mg/kg,待意识消失后给予罗库溴铵1 mg/kg,1.5 min后行气管插管,确认气管导管位置正确后将气管套囊注气,用压力表测定套囊压力,L组压力控制在20 cmH2O,H组压力控制在30 cmH2O。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维持PETCO2在35~45 mmHg,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手术结束停药,静脉注射阿托品0.1 mg/kg、新斯的明20μg/kg。分别记录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时(T1),气管拔管时(T2),气管拔管后3 min(T3)的心率变异性(HRV)、收缩压(SD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并计算收缩压与心率的乘积(RPP)及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点比较,两组T1、T2时点的SBP、DBP、HR、RPP增加(P<0.05),T3时点的SBP、DBP、HR、R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T1、T2时点的HR较L组同时点升高(P<0.05),H组T1、T2时点的RPP较L组同时点升高(P<0.05)。结论:降低气管导管套囊压力有助于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套囊压力 气管拔管 心血管反应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人工气道套囊压力监测频率对长期机械通气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韩晓红 郑瑞云 +3 位作者 杨玲瑗 廖燕如 黄艳 陶艳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16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人工气道套囊压力监测频率对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3年1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需机械通气大于7d的76例重症患者。将所有研究对象按随机化... 目的:探讨不同人工气道套囊压力监测频率对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3年1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需机械通气大于7d的76例重症患者。将所有研究对象按随机化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试验组采用每4小时监测及调整人工气道套囊压力,对照组采用每8小时监测及调整人工气道套囊压力。对比试验组及对照组气道黏膜损伤情况,对比试验组及对照组每次监测时的套囊压力,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生气道黏膜损伤的情况;(2)试验组与对照组调整前的套囊平均压力分别为(25.62±3.15)、(18.21±3.16)cmH2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6,P<0.01);(3)试验组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5.21%、31.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33,P=0.02)。结论:增加调整套囊压力次数,可使人工气道套囊压力维持在预期范围,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而不增加气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道 套囊内压力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下载PDF
低套囊压力下ProSeal或Supreme喉罩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 被引量:9
18
作者 曹江北 王鹏 +2 位作者 冯雪辛 米卫东 张宏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36-1238,共3页
目的 评价低套囊压力下ProSeal和Supreme喉罩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择期仰卧位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70岁,体重50~80 kg,随机分为ProSeal喉罩组(P组)和Supreme喉罩组(S组),每组30例.喉罩... 目的 评价低套囊压力下ProSeal和Supreme喉罩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择期仰卧位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70岁,体重50~80 kg,随机分为ProSeal喉罩组(P组)和Supreme喉罩组(S组),每组30例.喉罩置入成功后,用手持测压计监测套囊充气压力并维持其为35 cm H2O,记录气道密闭压及气腹前后机械通气时气道压峰值和平均气道压,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气腹后机械通气时气道压峰值高于气腹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气腹前后均无漏气现象发生;两组气道密闭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除喉罩后表面带有血丝及术后咽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套囊压力(35 cm H2O)下ProSeal和Supreme喉罩通气效果均较好,可安全地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气道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面罩 呼吸 人工 腹腔镜检查 套囊压力
原文传递
吸痰时咳嗽强度对气囊压力不达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9
作者 项丽君 曹猛 +4 位作者 宋学梅 王园 罗彦嗣 高贺发 张晓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吸痰时咳嗽强度对气囊压力不达标的预测价值,旨在为个性化校正气囊压力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便利选取某院5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采用半定量咳嗽强度评分法(semi-quantitative cough strength score,SCSS)评估... 目的探讨吸痰时咳嗽强度对气囊压力不达标的预测价值,旨在为个性化校正气囊压力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便利选取某院5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采用半定量咳嗽强度评分法(semi-quantitative cough strength score,SCSS)评估吸痰时咳嗽强度,分析咳嗽强度与气囊压力不达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预测气囊压力不达标的咳嗽强度临界值。结果SCSS 5分组吸痰时(最大值)的气囊压力为(88.67±8.04)cmH_(2)O(1 cmH_(2)O=0.098 kPa)。SCSS 4~5分组吸痰后20 min时气囊压力均低于正常范围,5分组平均损失8.50 cmH_(2)O,不达标率为92.68%。吸痰时咳嗽强度对气囊压力的影响存在组别、时间和交互效应(P<0.001)。吸痰时咳嗽强度与气囊压力不达标呈中度正相关(r=0.563,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820(P<0.001),最佳界值3.5,灵敏度0.716,特异度0.847。结论吸痰时咳嗽强度对气囊压力不达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当SCSS评分≥4分时,建议吸痰后10 min重新校正气囊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压力 吸痰 咳嗽强度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一种便携式电子气囊压力监测装置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书鹏 李维 +5 位作者 李雯 宋德婧 陈德生 段军 李晨 李刚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1-555,共5页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的电子设备用于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研究它在持续和间断气囊压力监测方面的优势。方法①设计发明一种便携式电子气囊压力监测装置(电子压力表),它可将压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用于气囊压力监测,同时优化鲁尔接头和...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的电子设备用于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研究它在持续和间断气囊压力监测方面的优势。方法①设计发明一种便携式电子气囊压力监测装置(电子压力表),它可将压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用于气囊压力监测,同时优化鲁尔接头和仪器内部设计以最大限度保证测量过程中不出现压力泄漏,如果气囊压力超过正常值范围可通过声光进行报警。②用6个传统机械式手持式气囊压力表(手持压力表)分别对6根气管导管进行气囊压力测定,先将气囊压力固定在30 cmH2O(1 cmH2O=0.098 kPa),然后每30 s测定1次,共4次。③连续性测压:将6根气管导管、6个手持压力表和6个电子压力表分别随机编为1~6号,相同编号的固定为一组;再将这6组随机分为先用手持压力表监测和先用电子压力表监测两组,每种方法监测气囊压力的初始压力均设定为30 cmH2O,均每4 h监测1次,共6次。④间断性测压:连续性测压后,再按上述分组继续测定气囊压力,但每次测压完毕后,断开气囊压力表与气管导管。结果用手持压力表测压会导致气囊压力下降(F=728.2,P=0.000),平均每次测量值降低2.9 cmH2O。在连续性气囊压力监测中,用电子压力表每次测得的气囊压力值均明显高于手持压力表测量值。用手持压力表测得的气囊压力于8 h时均已低于20 cmH2O,而电子压力表在24 h内未出现压力值低于20 cmH2O的情况。在间断气囊压力监测中也得到了类似结果,用手持压力表所测气囊压力随时间延长呈明显下降趋势(F=61.795,P=0.000),8 h起均已低于20 cmH2O;而用电子压力表测得的气囊压力在24 h内均稳定在基础值左右(F=0.511,P=0.796)。结论新型便携式电子气囊压力监测装置与传统手持式气囊压力表相比,无论在连续还是间断气囊压力监测方面均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且设备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压力 测压计 电子 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