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服务政府:洛克有限政府理论及其启示 被引量:10
1
作者 彭金冶 杜忠连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0-55,共6页
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国政府治理模式经历了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洛克有限政府理论在保护公民权利、实现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互动等方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有限政府不一定等同于服务政府,在面对不同时期、不同国... 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国政府治理模式经历了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洛克有限政府理论在保护公民权利、实现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互动等方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有限政府不一定等同于服务政府,在面对不同时期、不同国情下的市场失灵问题以及权衡德治与法治、自由与平等、作为与不作为等现实问题时,有限政府理论具有自身的局限性.而服务型政府必然是一个有限政府,洛克所提出的自然权利、社会契约以及权利让渡所构成的有限政府理论,对于新时代构建服务政府仍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克 有限政府 实践理性批判 服务政府
下载PDF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浅解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德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16-124,共9页
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确立了人的行为应当的“绝对命令”,并勾划了人类走向至善的基本途径。康德的研究成果,具有现实意义:实践是理性的;人的实践活动是自由的,但是这种自由是以道德律为前提的;实践理性的目标,是达到至善境界;重视道... 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确立了人的行为应当的“绝对命令”,并勾划了人类走向至善的基本途径。康德的研究成果,具有现实意义:实践是理性的;人的实践活动是自由的,但是这种自由是以道德律为前提的;实践理性的目标,是达到至善境界;重视道德教育。有两点值得商榷:割裂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过分地突出“形式”的地位和理论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实践理性批判 实践
下载PDF
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问题及其实践理性批判 被引量:5
3
作者 唐魁玉 张旭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16,共7页
贺建奎宣布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诞生的消息,再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引爆了对于科学研究伦理的批判性探讨。从分析贺建奎研究的伦理问题入手,讨论当前基因编辑研究的伦理困境及伦理前路,进而探求基因编辑技术成为未来医疗手段... 贺建奎宣布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诞生的消息,再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引爆了对于科学研究伦理的批判性探讨。从分析贺建奎研究的伦理问题入手,讨论当前基因编辑研究的伦理困境及伦理前路,进而探求基因编辑技术成为未来医疗手段的途径,对维护人类共同体的利益来说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也具有迫切性。深入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前研究从技术层面上降低了研究风险,而健全的伦理审查制度及监管制度则在进一步降低研究风险的同时也为基因编辑研究的前路铺平了伦理道路。对此问题进行实践理性批判,具有重要的技术认识论和技术伦理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伦理问题 伦理审查 实践理性批判
原文传递
一以贯之的康德哲学——我这几年学习康德哲学的一些体会 被引量:3
4
作者 叶秀山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34,共7页
对于做学术工作来说,"博"和"约"的"结合"要有一个"过程"。哲学家康德,却是一位"吾道一以贯之"的大哲,他的思想严密到具有"不可撼动性",他50岁以后各种著作、思路之间的照... 对于做学术工作来说,"博"和"约"的"结合"要有一个"过程"。哲学家康德,却是一位"吾道一以贯之"的大哲,他的思想严密到具有"不可撼动性",他50岁以后各种著作、思路之间的照应和应对都严丝合缝,这样"过得硬"的思想学风,是我们效仿的楷模。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是一个内在关联的哲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哲学 《纯粹理性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 《判断力批判》
原文传递
从“应当”到“目的”再到“历史”——对康德价值思想的批判性解读与借鉴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曙光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9-21,共13页
康德作为近代德国古典哲学或观念论哲学的创始人,其哲学是接着休谟提出的问题"往下讲"。康德基于现代人及其社会的分化与整合,从理性的两种不同的运用即"理论运用"与"实践运用"所面对和解决的不同问题,... 康德作为近代德国古典哲学或观念论哲学的创始人,其哲学是接着休谟提出的问题"往下讲"。康德基于现代人及其社会的分化与整合,从理性的两种不同的运用即"理论运用"与"实践运用"所面对和解决的不同问题,强调了(道德)价值的独立性和对于人的生活实践的范导作用,其理论的具体展开,是通过"应当""目的"或"合目的",最后走向人类"历史"的合目的性。康德价值哲学思想对于习惯于实用理性和整体主义思维,而又置身于现代化运动并正在经历着社会分化与整合的中国人,具有特别值得省思、重视和借鉴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哲学 合目的性 历史理性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 现代价值与文化哲学
下载PDF
对康德批判哲学中“纯粹理性”概念之内涵发展的分析与梳理
6
作者 程培英 《理论界》 2017年第3期15-25,共11页
"纯粹理性"作为康德批判哲学的关键概念,随着康德哲学思考的深入发展,它的内在涵义也在不断地拓展和深化。故本文以康德三部批判著作内在思路的不断深入为背景,在阐明康德思想变化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梳理"纯粹理性"... "纯粹理性"作为康德批判哲学的关键概念,随着康德哲学思考的深入发展,它的内在涵义也在不断地拓展和深化。故本文以康德三部批判著作内在思路的不断深入为背景,在阐明康德思想变化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梳理"纯粹理性"这一关键概念之具体内涵的拓展和深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粹理性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 《判断力批判》 纯粹知性 纯粹理性 纯粹判断力
原文传递
论康德三部伦理学著作中的义务论 被引量:2
7
作者 舒远招 《云梦学刊》 2020年第4期79-88,共10页
康德把自己的伦理学叫做义务论,其对立面主要是幸福论。他的义务论立足于人的意志的有限性和非神圣性,认为道德法则对于人而言是一种"命令"。康德很早就在其《伦理学讲义》中阐发了有关义务的思想,但直到《道德形而上学奠基》... 康德把自己的伦理学叫做义务论,其对立面主要是幸福论。他的义务论立足于人的意志的有限性和非神圣性,认为道德法则对于人而言是一种"命令"。康德很早就在其《伦理学讲义》中阐发了有关义务的思想,但直到《道德形而上学奠基》(1785年)才首先公开发表。在《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中,他进一步论述了有关义务的思想。在《道德形而上学》(1797年)中,他最终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义务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形而上学奠基 实践理性批判 道德形而上学 义务论
下载PDF
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初探
8
作者 许博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74-77,共4页
康德对未来形而上学的设想是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自然形而上学,一部分是道德形而上学。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实践理性批判》的研究愈发深入,其中有关自由、道德和幸福的分析极具创造性。康德为后人研究形而上学和伦理学开辟了新的思... 康德对未来形而上学的设想是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自然形而上学,一部分是道德形而上学。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实践理性批判》的研究愈发深入,其中有关自由、道德和幸福的分析极具创造性。康德为后人研究形而上学和伦理学开辟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实践理性批判》 德国古典哲学
下载PDF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对自由实在性的演绎
9
作者 李扬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44-49,共6页
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把道德律看成是一个"理性的事实",它不需要任何演绎和论证,自身就具有客观必然的有效性。这个"理性的事实"可以充当对自由能力进行演绎的起点,从它出发首先经由对纯粹实践法则与自由的交... 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把道德律看成是一个"理性的事实",它不需要任何演绎和论证,自身就具有客观必然的有效性。这个"理性的事实"可以充当对自由能力进行演绎的起点,从它出发首先经由对纯粹实践法则与自由的交互关系的论证,可以推导出自由的实在性;继而通过知性世界与感性世界的二重设定,可以解决自由和必然性的冲突,使自由有了通向现实世界的孔道。由此不仅扩展了凭借思辨理性不可能获得的知识,而且沟通了两大批判,实现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实践理性批判》 理性的事实 自由 道德律 交互关系 感性世界 知性世界
下载PDF
康德道德哲学中准则、法则与命令的含义辩证
10
作者 王凯立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53-60,共8页
胡志博士在《求索》杂志2016年第4期发表文章,认为《实践理性批判》中"所以准则虽然是一些原理,但并不是命令"一语存在文本疑误,应将句中的"命令"一词改为"定言命令"。胡志博士的论证存在着"形式逻... 胡志博士在《求索》杂志2016年第4期发表文章,认为《实践理性批判》中"所以准则虽然是一些原理,但并不是命令"一语存在文本疑误,应将句中的"命令"一词改为"定言命令"。胡志博士的论证存在着"形式逻辑层面"与"实践层面"的混淆,并由之造成了对康德文本难以避免的解释困难。康德原来的语句并非文本疑误,它在形式逻辑上将"准则"与"命令"明确为概念之间的对立关系,原文并不能依据"准则"与"假言命令"在实践上的对应关系而作出修改。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形式逻辑层面"与"实践层面"是两条并行不悖的论述线索。这两个层面的区分可以建立起一个理解康德道德哲学的思维模式,这不仅有利于澄清康德道德哲学中诸多关键性的概念,还有利于实现对康德道德哲学逻辑推理结构的准确刻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实践理性批判》 准则 法则 命令
下载PDF
康德论“道德狂热”
11
作者 费尚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4-60,共7页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认为,道德狂热表现为逾越人类纯粹实践理性所确立的界限,妄想作为有限存在者的主体完全摆脱感性欲望和冲动,从而达到一个神圣性的道德理想。而作为不完美和有限的生灵,人类所能达到的道德等级层次就是对道德法...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认为,道德狂热表现为逾越人类纯粹实践理性所确立的界限,妄想作为有限存在者的主体完全摆脱感性欲望和冲动,从而达到一个神圣性的道德理想。而作为不完美和有限的生灵,人类所能达到的道德等级层次就是对道德法则的敬重。康德对道德狂热的斥责,在反对人类作为有限的理性存在者的过度自负和自大的同时,并没有贬损人类对道德价值和崇高精神的追求。在他看来,义务和敬重感既使人类找到了唯一能够给自己奠定价值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也让我们找到了人类本性中彰显高贵的根源,以及其可能的获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实践理性批判》 道德狂热 义务 道德理想
下载PDF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的“结论”句读
12
作者 邓晓芒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82,共8页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的最后"结论"通常认为是全书的结论,但通过仔细阅读文本可以看出,它只是对于该书第二部分"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的结论,也就是在与理论理性即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比较中并以此作为榜样而建立起...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的最后"结论"通常认为是全书的结论,但通过仔细阅读文本可以看出,它只是对于该书第二部分"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的结论,也就是在与理论理性即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比较中并以此作为榜样而建立起纯粹实践理性本身的方法论,即道德教育的方法论,这就是首先以榜样的力量激发起学习者内心的赞叹和敬畏,但随即就应该对这些榜样进行分析,从它的各种要素中提取出纯粹实践理性的"实践智慧"并建立起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科学"来,才能避免陷入独断和狂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康德 《实践理性批判》 方法论
下载PDF
康德理性神学初探
13
作者 王文旭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23-26,共4页
以"三大批判"为代表的康德哲学对人类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其批判不仅停留在哲学层面,并且对宗教存在的根据也进行了颠覆性地审查,动摇了传统神学的根基。康德对传统神学的批判并不是要否定上帝的存在,而是要把上帝的存在建立... 以"三大批判"为代表的康德哲学对人类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其批判不仅停留在哲学层面,并且对宗教存在的根据也进行了颠覆性地审查,动摇了传统神学的根基。康德对传统神学的批判并不是要否定上帝的存在,而是要把上帝的存在建立在确定的先验道德论的基础之上。表面上看,康德似乎剥离了理性与信仰,使二者完全分开,但实际上在康德那里二者却在"人"的身上得到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实践理性批判 理性神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