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仁学》与中国伦理的近代转换 |
吴凡明
|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
2
|
作为一种唯物主义方案的承认伦理学 |
让.菲利普.德兰
余永林
|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
2007 |
1
|
|
3
|
“破名者的姿态”--评金理《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名教批判:以章太炎、鲁迅与胡风为中心》 |
何亦聪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1 |
1
|
|
4
|
礼法断层在近代的发生学——兼论礼与法的接轨 |
顾涛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5
|
文化象征·伦理困境·道德重建——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野中的张翎小说 |
张俊琦
|
《河池学院学报》
|
2021 |
0 |
|
6
|
初唐史家的文学伦理学批评 |
李海燕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7
|
论陈映真的现代名教批判--重读《唐倩的喜剧》 |
易文杰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2 |
0 |
|
8
|
伦理环境与小说《觉醒》的拒绝与接受 |
刘红卫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8
|
|
9
|
文学与伦理学:文学伦理学批评发展的“自由空间” |
龙云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4
|
|
10
|
伦理选择·伦理身份·伦理意识:《慈悲》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
尚必武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2
|
|
11
|
《米德尔马契》:伦理关怀与道德寓言 |
袁英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12
|
从伦理学批评的角度重审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的翻译论争 |
熊辉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13
|
《蓝色的海豚岛》的伦理解读 |
关合凤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14
|
德波的景观生产批判伦理观 |
孙全胜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15
|
马克思“空间生产”生态批判伦理的三重理论形态 |
孙全胜
|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
2020 |
5
|
|
16
|
中国近二十年来文学道德批评述评 |
贺根民
|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3
|
|
17
|
论马克思“空间生产”生态批判伦理的路径及启示 |
孙全胜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18
|
《恶龙的兄弟》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
柏灵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9
|
希利斯·米勒与美国解构主义批评的“伦理转向” |
李石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20
|
论知青叙事的两种文学记忆——兼及陶东风的文化批评伦理 |
夏中义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