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竞技体育活动中恶意伤害行为的刑法评价 被引量:19
1
作者 石泉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67-71,共5页
竞技体育领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学系统,其中的犯罪问题并不罕见,但往往由于其特殊的商业化、行业化发展而导致脱离法律,特别是刑法的正式控制。尤其是竞技体育中的恶意伤害他人行为,难以与正当业务行为相区分。因此应从其与正当行为的区... 竞技体育领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学系统,其中的犯罪问题并不罕见,但往往由于其特殊的商业化、行业化发展而导致脱离法律,特别是刑法的正式控制。尤其是竞技体育中的恶意伤害他人行为,难以与正当业务行为相区分。因此应从其与正当行为的区分、恶意伤害行为违法性的内涵和识别等角度进行分析,以期依靠刑法的规制手段保护竞技体育活动的正常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体育活动 恶意伤害行为 人身权利 《刑法》 行为无价值 危害行为 犯罪构成 体育比赛
下载PDF
我国刑法中紧急避险本质理论反思与完善——兼论对社会连带责任说之摒弃 被引量:7
2
作者 梅传强 董为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7-86,共10页
基于美国立法和司法界对功利主义作为紧急避险正当化依据的排斥,部分美国学者主张紧急避险正当化的依据是社会连带责任或社会团结义务。此学说近来被我国一部分学者所推崇。他们认为其有利于维护法的安定性和法秩序,并主张于反思我国通... 基于美国立法和司法界对功利主义作为紧急避险正当化依据的排斥,部分美国学者主张紧急避险正当化的依据是社会连带责任或社会团结义务。此学说近来被我国一部分学者所推崇。他们认为其有利于维护法的安定性和法秩序,并主张于反思我国通说,改变我国从利益衡量角度理解紧急避险本质理论的立场,转向于支持社会连带责任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严格紧急避险制度的适用条件。此主张并不符合我国实际,其本身的正确性值得商榷。在类似新冠疫情等重大灾害面前,此观点更是显得苍白无力。摒弃社会连带责任说,坚持和发展传统法益衡量说,进一步肯定对生命的紧急避险,既有助于发挥紧急避险制度存在之价值,又能够在紧急灾害中更合理地保证国家、社会及多数人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社会连带责任 法益衡量 紧急避险 生命权
下载PDF
《刑事诉讼法》有关鉴定问题的修改与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郭华 《中国司法鉴定》 2012年第2期12-16,共5页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就鉴定意见作为证据的名称、省政府指定医院、鉴定人出庭的法律后果、鉴定人人身保障以及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协助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就鉴定意见提出意见等方面作出了修改,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同时...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就鉴定意见作为证据的名称、省政府指定医院、鉴定人出庭的法律后果、鉴定人人身保障以及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协助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就鉴定意见提出意见等方面作出了修改,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同时,由于修改的内容在前瞻性上不明显,有些重要的问题,如鉴定启动权、强制鉴定等没有涉及,仍需要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予以进一步完善与弥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鉴定修改 评价
下载PDF
论我国刑事诉讼客体内容的确定——案件事实及其法律评价的双重确定 被引量:6
4
作者 刘仁琦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7-94,共8页
作为刑事诉讼基本要素之一的刑事诉讼客体理论内容系统庞杂,但我国理论界对刑事诉讼客体的内容素有争论,时至今日也并未达成一致,这阻滞着公诉变更、法院变更罪名、"一事不再理"等问题的解决。应结合刑法与刑事诉讼法规范的目... 作为刑事诉讼基本要素之一的刑事诉讼客体理论内容系统庞杂,但我国理论界对刑事诉讼客体的内容素有争论,时至今日也并未达成一致,这阻滞着公诉变更、法院变更罪名、"一事不再理"等问题的解决。应结合刑法与刑事诉讼法规范的目的,并以刑事实体法与刑事程序法为双重基础,确立包含实体内容与程序内容在内的案件事实、对案件事实的法律评价为刑事诉讼客体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法事实 程序法事实 法律评价
原文传递
刑事证据法的价值结构 被引量:6
5
作者 喻名峰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49,共10页
借助价值结构这个哲学概念研究刑事证据法的价值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刑事证据法的价值结构是由客体价值、主体价值和价值评判标准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刑事证据法的客体价值强调刑事证据法本身所具有的客观功能。考虑到刑事证据法的法... 借助价值结构这个哲学概念研究刑事证据法的价值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刑事证据法的价值结构是由客体价值、主体价值和价值评判标准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刑事证据法的客体价值强调刑事证据法本身所具有的客观功能。考虑到刑事证据法的法律属性,其客体价值实际上就是其规范作用。刑事证据法的主体价值是国家在制定刑事证据法时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如惩罚犯罪、保障人权、司法公正、司法效率等。刑事证据法的价值评判标准是以再现案件事实真相的准确性与正当性来衡量客体价值对于主体价值的满足关系。在上述价值存在冲突的情况下,应该以兼顾原则和权衡原则予以价值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证据法 价值结构 主体价值 客体价值 价值评判标准
原文传递
刑法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被引量:5
6
作者 钱叶六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19-120,共2页
刑法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刑事法治理念,重视案例教学与课外教学,重视比较刑法、国际刑法的教学与研究,推行开放式、多元化考核评估体系,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关键词 型法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考核评估
下载PDF
被害人承诺语境下专断医疗行为的刑法评价
7
作者 李学良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9-96,共8页
被害人承诺被认为是一项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在医疗行为中患者的知情同意承担了这一角色,阻断了正当医疗行为的违法性。但专断医疗行为是未履行或未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在没有取得患者有效同意的情况下实施的治疗行为,该行为不具有适法性... 被害人承诺被认为是一项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在医疗行为中患者的知情同意承担了这一角色,阻断了正当医疗行为的违法性。但专断医疗行为是未履行或未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在没有取得患者有效同意的情况下实施的治疗行为,该行为不具有适法性。从规范评价的角度专断医疗行为确实为法秩序所认可的正当行为,但从事实层面出发专断医疗行为是医护人员未取得患者同意施加的伤害他人身体的存有故意的行为,专断医疗行为结果的正当、合理并不能够改变其行为性质的非法性。事实上,医疗行为本身是一个“被评价过”的规范概念,其内涵是经患者同意的治疗行为,医疗行为与专断医疗行为是相对立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断医疗行为 刑法评价 知情同意 被害人承诺
下载PDF
民刑模糊案件界分——以非法取回自己所有而为他人占有的财产类案例为例
8
作者 王海燕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6-11,共6页
公安实务亟需厘清与解决的问题之一即为民刑交叉案件。本文选取典型涉访案件,用以解读公安实务之疑难:民刑模糊案件。首先,运用民法和刑法,分别进行定性解析。进而民刑并用,进行民刑综判。从而厘清案件关系及属性,进而对案件性质及相应... 公安实务亟需厘清与解决的问题之一即为民刑交叉案件。本文选取典型涉访案件,用以解读公安实务之疑难:民刑模糊案件。首先,运用民法和刑法,分别进行定性解析。进而民刑并用,进行民刑综判。从而厘清案件关系及属性,进而对案件性质及相应处理作出系统研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刑模糊案件 民法评价 刑法评价 民刑综判
下载PDF
对教唆、帮助自杀行为的刑法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楚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36-41,共6页
我国对教唆、帮助自杀行为并无法律上的明文规定,司法实践通常将其作为情节较轻的故意杀人罪处理。根据行为人主观是否为恶意、客观是否造成了死亡后果为标准,将实践中教唆自杀的情况分为三种进行甄别。可以认为,对于主观上出于恶意、... 我国对教唆、帮助自杀行为并无法律上的明文规定,司法实践通常将其作为情节较轻的故意杀人罪处理。根据行为人主观是否为恶意、客观是否造成了死亡后果为标准,将实践中教唆自杀的情况分为三种进行甄别。可以认为,对于主观上出于恶意、客观上造成被害人死亡的教唆自杀行为应受到刑事处罚,建议针对此类情形在立法中增设教唆自杀罪;对于帮助自杀行为,应当认为其社会危害性较小,尚未达到动用刑法处罚的程度,故而将此行为作非罪化处理更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唆自杀 帮助自杀 刑法评价
下载PDF
“刑事诉讼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2
10
作者 卢颂馨 徐俊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21期1-4,共4页
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积极推进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以“刑事诉讼法”课程为例,分析其思想政治本质、理念及表现形式,从挖掘思政元素出发,在内容上设计“刑事诉讼法”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积极推进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以“刑事诉讼法”课程为例,分析其思想政治本质、理念及表现形式,从挖掘思政元素出发,在内容上设计“刑事诉讼法”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并且从教学方法上提出将课程思政融入“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的现实路径,最后通过建立“刑事诉讼法”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体系以反馈教学实施的效果,从而实现“刑事诉讼法”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刑事诉讼法 价值引领 效果评价
下载PDF
艾滋病人卖淫嫖娼行为的刑法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弟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32-35,87,共5页
艾滋病群体属于特殊的弱势群体。卖淫、嫖娼行为则常常为道德所不耻,在中国法律体系中,一般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特殊主体与一般违法行为的不当结合,产生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也使其进入了刑法的视野。但是对这一行为在刑法上应当如何评... 艾滋病群体属于特殊的弱势群体。卖淫、嫖娼行为则常常为道德所不耻,在中国法律体系中,一般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特殊主体与一般违法行为的不当结合,产生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也使其进入了刑法的视野。但是对这一行为在刑法上应当如何评价,在理论和实务中却存在着各种争论与冲突。总结各种观点,大多认为其可能构成传播性病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当然也有学者提出增设传播艾滋病毒罪的主张。笔者则认为该类行为宜认定为危害公共安全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人 卖淫嫖娼行为 刑法评价
下载PDF
论我国军事刑法的价值均衡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志平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44-48,共5页
法条竞合是刑法立法中的常见现象。法条竞合的本质是法益保护的竞合。军事刑法与普通刑法之间存在着普遍的竞合关系 ,这种竞合关系体现着如下的价值判断 :军事刑法所保护的法益比普通刑法所保护的法益一般而言更为重要 ;军事职责行为较... 法条竞合是刑法立法中的常见现象。法条竞合的本质是法益保护的竞合。军事刑法与普通刑法之间存在着普遍的竞合关系 ,这种竞合关系体现着如下的价值判断 :军事刑法所保护的法益比普通刑法所保护的法益一般而言更为重要 ;军事职责行为较之一般的公务职责行为于国家、社会的安全更为重要 ;军人较之一般的公务人员负有更严格的职责义务。我国现行的军职罪法在贯彻上述立法价值判断上存在着三个缺陷 :一是法定刑的设计不尽合理 ;二是对军费军产的保护存有重要疏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刑法 价值均衡 法条竞合 竞合关系 价值判断 刑法立法 法益保护 公务人员 职责 法定刑 行为 国家 疏漏 犯罪
原文传递
以过程评价为主要考核标准的刑法案例辩论实训教学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刚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14-119,共6页
自2013年开始,我院法学部为了落实学校实训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开展了刑法案例辩论实训教学改革方案设计与教学实践活动,改变以往以结果评价为主的考核标准,重点突出实训活动的过程评价,经过认真的设计和三年的实训教学改革摸索及经验总... 自2013年开始,我院法学部为了落实学校实训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开展了刑法案例辩论实训教学改革方案设计与教学实践活动,改变以往以结果评价为主的考核标准,重点突出实训活动的过程评价,经过认真的设计和三年的实训教学改革摸索及经验总结,实训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实训方法及评价标准予以呈示,以期同行们借鉴与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实训 改革 过程评价
下载PDF
交通肇事罪中自首的认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婷 陈祺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10-112,共3页
自首制度能否适用于交通肇事案件中的争议,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在法律规定的沿革上也存在不同的规定。文章指出,对于交通肇事罪加重犯中可以适用自首几乎没有争议,争论主要是在交通肇事基本犯范围内,其原因主要在于行政法... 自首制度能否适用于交通肇事案件中的争议,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在法律规定的沿革上也存在不同的规定。文章指出,对于交通肇事罪加重犯中可以适用自首几乎没有争议,争论主要是在交通肇事基本犯范围内,其原因主要在于行政法的特定义务不合理介入到刑法评价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肇事罪 自首 道路交通安全法 刑法评价
下载PDF
论规范构成要件要素的谦抑认定
15
作者 孔祥参 徐启明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95-101,共7页
刑法在罪状的描述中采用了大量的需要司法者价值判断的规范构成要件要素,主要包括法律评价要素、经验法则评价要素及社会评价要素等三类,对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的司法诠释决定了具体案件事实和刑法规定的符合性判断。由于语言的限制,规... 刑法在罪状的描述中采用了大量的需要司法者价值判断的规范构成要件要素,主要包括法律评价要素、经验法则评价要素及社会评价要素等三类,对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的司法诠释决定了具体案件事实和刑法规定的符合性判断。由于语言的限制,规范构成要件要素中可能包含不值得科处刑罚的行为,因此必须秉持谦抑理念,采用实质解释的立场限制对规范构成要件要素的解释。对法律评价要素要限制法律法规的范围,对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法益是否与刑法保护法益相同做实质判断;对经验法则评价要素要注重专业的判断;对社会评价要素要以法益保护为导向,根据社会发展而相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规范构成要件要素 法律评价要素 经验法则评价要素 社会评价要素
下载PDF
新型民法权利实证化及其刑法评价——兼论新型民法实证权利的刑法法益化路径
16
作者 郑颖 杜嘉雯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5期57-64,共8页
《民法典》规定了诸多新型权利,“法益”概念是新型权利刑法保护的连接点。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应当坚持“法律—经济的财产说”,坚持相对“民法从属性”。新型权利被“法益”概念评价的路径可以分为形式路径和实质路径,前者是选取已经... 《民法典》规定了诸多新型权利,“法益”概念是新型权利刑法保护的连接点。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应当坚持“法律—经济的财产说”,坚持相对“民法从属性”。新型权利被“法益”概念评价的路径可以分为形式路径和实质路径,前者是选取已经被确证的新型权利重要的侧面进行保护,后者则是一种彻底的从头思考之方式,对于新型权利的刑法评价应当坚持形式路径。《民法典》对个人信息权的规定方式并不影响刑法财产犯罪不予规制各类针对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对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的规定方式虽然对目前的刑法评价不具影响,但应当注意与人格属性相关的财产权;对虚拟财产的规定方式,刑法不应当注重权利概念之争,而是其符合财产之内核的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权利 《民法典》 法益 刑法评价
下载PDF
社会危害评价的博弈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正祥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5-22,共8页
犯罪的社会危害评价始终是刑事政策、刑法立法、刑事司法关注的焦点。博弈模型的展开及模拟运行结论,描述了人们在刑法制度环境下如何评价行为的社会危害以及导致的结果,可以为社会危害评价提供新的思维模式和经济学上的支持。在被害人... 犯罪的社会危害评价始终是刑事政策、刑法立法、刑事司法关注的焦点。博弈模型的展开及模拟运行结论,描述了人们在刑法制度环境下如何评价行为的社会危害以及导致的结果,可以为社会危害评价提供新的思维模式和经济学上的支持。在被害人及其亲属与犯罪人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博弈的均衡是认罪、谅解;在中止犯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最优均衡是中止、减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社会危害评价 博弈
下载PDF
数字版权技术措施规避行为的刑法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弟 《昆明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77-82,共6页
规避技术措施行为可以分为直接规避行为和间接规避行为。我国《著作权法》未加以区分地将规避技术措施行为全部规定为侵权行为,但并不意味着刑法上应当全部入罪化。现阶段直接规避行为缺乏刑事制裁必要性,但间接规避行为应单独认定为犯... 规避技术措施行为可以分为直接规避行为和间接规避行为。我国《著作权法》未加以区分地将规避技术措施行为全部规定为侵权行为,但并不意味着刑法上应当全部入罪化。现阶段直接规避行为缺乏刑事制裁必要性,但间接规避行为应单独认定为犯罪。规避技术措施行为的后续行为触犯刑法的,应以侵犯著作权罪论处。为实现法益的契合,应当增设新的罪名规制间接规避行为,同时应当将"以营利为目的"作为主观要件,实现犯罪圈的限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避技术措施 直接规避 间接规避 刑法评价
下载PDF
也论刑法中的严格责任
19
作者 吴太轩 叶明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2期47-49,共3页
在当前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中都不存在严格责任,而且将来也不应采用严格责任。罪过责任始终是我国刑事责任的原则,严格责任与我国刑法的性质格格不入,应予否定。
关键词 严格责任 刑法 罪过责任 司法 刑事立法 刑事责任 中国 原则 性质 否定
下载PDF
被害人样态刑法地位之证成——以中国传统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为切入点
20
作者 佘杰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37-143,共7页
在中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下,四要件与阻却事由是并列关系,由于但书的存在,犯罪成立甚至需要进行3次评价,加之四要件只是符合与否的判断而没有程度的考量,导致被害人过错、被害人同意、被害人特殊状况等被害人样态被散布于四要件、阻却事... 在中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下,四要件与阻却事由是并列关系,由于但书的存在,犯罪成立甚至需要进行3次评价,加之四要件只是符合与否的判断而没有程度的考量,导致被害人过错、被害人同意、被害人特殊状况等被害人样态被散布于四要件、阻却事由、但书、酌定量刑情节中讨论,无法统一在四要件体系中找到其应有的地位,其影响刑法评价的根据变得扑朔迷离。实际上,如果对四要件体系的内涵做实质性和扩张性解释,把违法阻却事由、社会关系破坏程度、主观恶性大小等内容涵摄于客观方面、客体、主观方面,那么被害人样态在犯罪构成体系中就拥有相应的地位,其影响刑法评价也就有了统一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样态 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 违法阻却事由 刑法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