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据安全刑法保护扩张的合理边界 被引量:29
1
作者 田刚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6-75,共10页
《数据安全法(草案)》的发布是数据安全作为独立法益的立法宣示,基于数据安全对个体利益、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价值,刑法有必要将其纳入保护范围。现行刑法对数据安全的保护是通过制裁信息犯罪间接实现的,由于刑法视阈下的信息和... 《数据安全法(草案)》的发布是数据安全作为独立法益的立法宣示,基于数据安全对个体利益、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价值,刑法有必要将其纳入保护范围。现行刑法对数据安全的保护是通过制裁信息犯罪间接实现的,由于刑法视阈下的信息和数据存在着本质性差异,未来刑法必然要建立新的数据犯罪罪名体系,实现数据安全领域刑法保护的大规模扩张。为了避免刑法扩张演化成违背谦抑性的公权力滥用,必须进行"合边界性审视",确保其不会突破刑法自身的边界。由于数据安全法益自身无法通过"法益原则"实现刑法边界划定功能,有必要引入"广义危害性原则",在数据安全领域的刑法保护扩张之前,划定扩张的合理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安全 刑法保护 刑法扩张 刑法边界 危害性原则
原文传递
尖端医疗行为的刑法挑战及应对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建利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134,共8页
尖端医疗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可以让不治之症被早期发现甚至获得治愈,其在为人类带来巨大恩惠的同时也对生命伦理、传统犯罪构成理论以及对正当医疗行为与医疗犯罪界限的认定提出了挑战。刑法规制尖端医疗行为的根据在于尖端医疗技术的研... 尖端医疗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可以让不治之症被早期发现甚至获得治愈,其在为人类带来巨大恩惠的同时也对生命伦理、传统犯罪构成理论以及对正当医疗行为与医疗犯罪界限的认定提出了挑战。刑法规制尖端医疗行为的根据在于尖端医疗技术的研究与滥用会对个人尊严和人类尊严带来侵害与危险。尖端医疗行为从法律规制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应当鼓励促进的、应当全面禁止的以及应当附条件许可的三种类型。关于规制模式,我国应该采取刑法加行政法加指针的混合模式。具体到刑法,我国刑法应当从加强解释和完善立法两个层面针对与尖端医疗相关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体系性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端医疗 人格尊严 刑法规制
原文传递
处理已公开个人信息的刑法边界 被引量:10
3
作者 宋伟卫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82,232,233,共14页
已公开个人信息具有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功能,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对象。刑法保护已公开个人信息的理论基础来自“信息自决”原则。虽然处理公开的个人信息不适用知情同意规则,但并不意味着信息处理者可以任意处理已公开个人信息。信... 已公开个人信息具有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功能,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对象。刑法保护已公开个人信息的理论基础来自“信息自决”原则。虽然处理公开的个人信息不适用知情同意规则,但并不意味着信息处理者可以任意处理已公开个人信息。信息主体的默示同意以合理的范围为界,如果信息处理超出了合理范围,违背一般理性人对于已公开个人信息之利用限度的理解,就侵犯了个人信息权益。已公开个人信息处理是否合理应该从形式与实质两方面进行判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行为方式包括获取、出售和提供。单纯收集已公开个人信息行为并不具有非法性,没有超出信息主体合理的预期范围,也不会对信息主体的信息权益造成侵害,不应承担刑事责任。后续提供、出售行为的刑法性质要依据“合理处理的范围”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合理处理 刑法边界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原文传递
网络诽谤行为的刑法边界——兼评“两高”有关司法解释 被引量:7
4
作者 张道许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83-89,共7页
网络成为大众的舆论场,网络诽谤行为日渐增多,对现有法律制度形成了挑战。但由于其涉及到个人权利,应谨慎处之。信息化是网络诽谤行为泛化的背景,国外对网络诽谤行为并非一味放纵。界定好网络诽谤的刑法边界是关键问题,同时也应注意到... 网络成为大众的舆论场,网络诽谤行为日渐增多,对现有法律制度形成了挑战。但由于其涉及到个人权利,应谨慎处之。信息化是网络诽谤行为泛化的背景,国外对网络诽谤行为并非一味放纵。界定好网络诽谤的刑法边界是关键问题,同时也应注意到司法实践中的难点。"两高"治理网络有关司法解释近期出台,显为应时之举,仍有完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诽谤 刑法边界 司法解释
下载PDF
“刑法观”概念何以证立与发展
5
作者 杜小丽 刘艳红 《地方立法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29-46,共18页
刑法观是我国刑法理论界创设的一个本土化概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刑法观理论相关研究的整体态势是由盛而衰,即“逐渐繁荣—竞相争鸣—理论淡化—背景式适用”。我国刑法观概念的发展过程,存在主观化过剩、客观化... 刑法观是我国刑法理论界创设的一个本土化概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刑法观理论相关研究的整体态势是由盛而衰,即“逐渐繁荣—竞相争鸣—理论淡化—背景式适用”。我国刑法观概念的发展过程,存在主观化过剩、客观化不足、概念不明确、理论定位不清晰等问题,影响了刑法观理论的规范化和持续化发展。刑法观概念,应是对刑法基本问题的综合性和全面性把握,并兼具刑法哲学和刑法方法论的属性。在回应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多地抽象出刑法观概念的基本内核,进一步明确刑法观概念的理论任务,剔除其中不符合基本标准的刑法观概念,推动适格刑法观概念的共识达成和持续发展,以助力中国式刑事法治现代化发展的自主体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观 犯罪化边界 风险社会 刑法哲学
下载PDF
试论网络传播秩序治理的刑法界限 被引量:5
6
作者 冯建华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7-49,125,126,共15页
随着网络违法信息传播形势日益复杂,刑法介入网络传播秩序治理已成必然趋向。为防止刑法作为"管制不安全性"工具向网络空间扩张,刑法介入网络传播秩序治理不能突破公共性界域,进而沦为实现"特定目的"之手段,更不能... 随着网络违法信息传播形势日益复杂,刑法介入网络传播秩序治理已成必然趋向。为防止刑法作为"管制不安全性"工具向网络空间扩张,刑法介入网络传播秩序治理不能突破公共性界域,进而沦为实现"特定目的"之手段,更不能以实质剥夺人的基本需求与基本权利为代价。从长远来看,刑法介入网络传播秩序治理并非意在依靠外在支配力量构建"人造的秩序",而是旨在从内部促长"自生自发秩序",以最大程度保障网络公众享有的意思自治和个体自由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 公共秩序 网络传播秩序 刑法界限
原文传递
共同侵权与共同犯罪界限论 被引量:2
7
作者 于改之 吴玉萍 《当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44,共7页
共同侵权与共同犯罪分别属于侵权法与刑法中的两项不同的制度。由于法律规定的模糊性、个案的复杂性、个人主观认识的差异性以及共同侵权与共同犯罪各自领域内理论学说的纷争,导致两者间的界限模糊。应从立法目的、本质、构成要件、法... 共同侵权与共同犯罪分别属于侵权法与刑法中的两项不同的制度。由于法律规定的模糊性、个案的复杂性、个人主观认识的差异性以及共同侵权与共同犯罪各自领域内理论学说的纷争,导致两者间的界限模糊。应从立法目的、本质、构成要件、法律责任等方面界分共同侵权与共同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侵权 共同犯罪 侵权法 刑法 界限
原文传递
恶意爬取数据行为的刑法规制边界——以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为视角
8
作者 曹岚欣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0-138,共9页
爬取数据行为的刑事风险逐渐扩张,根本原因在于未厘清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法益的实质内涵。考虑到作为本罪行为对象的“数据”所具有的动态流转功能及其背后的重要利益价值,应将本罪保护的法益界定为“数据的控制与操作自由—... 爬取数据行为的刑事风险逐渐扩张,根本原因在于未厘清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法益的实质内涵。考虑到作为本罪行为对象的“数据”所具有的动态流转功能及其背后的重要利益价值,应将本罪保护的法益界定为“数据的控制与操作自由—传统信息内容安全”。这一阶层式法益成功跨越事实和规范之间的“鸿沟”,保证了刑法罪名体系之间的协调与功能上的合理配置。在厘清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法益内涵的基础上,能够为恶意爬取数据的行为划定合理的刑法边界。爬取开放数据一律不构罪;恶意爬取半开放数据不构成本罪,但不排除构成传统信息类犯罪的可能性;恶意爬取不开放数据,若其无法被还原为刑法类型化保护的传统信息,则不构罪;如果能够被还原,根据刑法类型化保护的信息内容是否公开再次判断,若公开则不构罪,反之则构罪,并且可能与传统信息类犯罪发生法条竞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爬虫 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法益 刑法边界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加强人脸识别信息刑法保护的困境与完善建议
9
作者 徐韩榆 《市场周刊》 2024年第13期158-161,共4页
目前刑法中并未明确人脸识别信息的行为规制,难以为针对其侵权行为的量刑提供明确规范,不利于社会对人脸识别信息的严格保护,并可能削弱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保障。刑法应适时修订增加关于人脸识别技术所涉及的个人信息的专门条款,以... 目前刑法中并未明确人脸识别信息的行为规制,难以为针对其侵权行为的量刑提供明确规范,不利于社会对人脸识别信息的严格保护,并可能削弱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保障。刑法应适时修订增加关于人脸识别技术所涉及的个人信息的专门条款,以确保法律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保护。健全对合法获取后非法使用行为的规制,指明非法使用的范围,并在立法层面上进一步明确人脸识别信息犯罪行为的独立性与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信息 刑法保护 入罪界限 行为类型
下载PDF
网络“恶搞”行为的刑法规制边界
10
作者 孙宇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3-95,共13页
随着网络技术与新媒介的融合发展,网络“恶搞”行为呈现泛化与异化趋势。网络“恶搞”由反文化向亚文化演进,其被赋予了表达与传播的功能并逐渐从个体向大众流变。网络“恶搞”的中性化、传播化、大众化使刑法对网络“恶搞”行为的介入... 随着网络技术与新媒介的融合发展,网络“恶搞”行为呈现泛化与异化趋势。网络“恶搞”由反文化向亚文化演进,其被赋予了表达与传播的功能并逐渐从个体向大众流变。网络“恶搞”的中性化、传播化、大众化使刑法对网络“恶搞”行为的介入与规制面临着现实困境。从法益类型化的视角来看,网络“恶搞”行为涉及的犯罪可以分为侵害国家法益犯罪、侵害社会法益犯罪与侵害个人法益犯罪。在刑法介入网络“恶搞”行为时,其行为涉及的内容应为刑法所禁止的内容;在主观层面,行为人应当具有实际恶意与不法目的;在客观层面,网络“恶搞”行为须具有法益侵害的危害结果;在法律后果方面,以“没收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为代表的保安处分应当谨慎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恶搞” 刑法边界 法益 类型化 表达传播
下载PDF
新型网络支付的刑事风险与刑法应对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燕玲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3-98,共6页
新型网络支付应运而生,但也潜藏各种类型的刑事风险。当代刑法适时介入有其必要。立足现代刑法保障机能及其基本理念,既要尊重行政法的一般性规制作用,也应统合刑法谨慎介入立场和预防性刑法思维。对于利用网络支付实施盗窃的,应以盗窃... 新型网络支付应运而生,但也潜藏各种类型的刑事风险。当代刑法适时介入有其必要。立足现代刑法保障机能及其基本理念,既要尊重行政法的一般性规制作用,也应统合刑法谨慎介入立场和预防性刑法思维。对于利用网络支付实施盗窃的,应以盗窃罪论处;对于利用网络支付平台转移银行卡内资金的,应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对于利用新型网络支付实施非法融资的,应区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的适用边界。对于利用新型网络支付实施洗钱犯罪的,应明确刑事制裁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支付 刑事风险 刑法立场 制裁逻辑
原文传递
冲突与平衡:和谐视野中刑事政策的法治边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之六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慧明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79-82,共4页
基于刑事政策自身功能和结构的考量,刑事政策的政策性与法律性的内在紧张始终存在。刑事政策游走于政策和法律之间,对其法治边界的扩张或紧缩,应关注对犯罪反应的有效性和正当性。以和谐法治为统领,架构权力(权利)的法治化博弈机制,在... 基于刑事政策自身功能和结构的考量,刑事政策的政策性与法律性的内在紧张始终存在。刑事政策游走于政策和法律之间,对其法治边界的扩张或紧缩,应关注对犯罪反应的有效性和正当性。以和谐法治为统领,架构权力(权利)的法治化博弈机制,在冲突中寻求平衡,于平衡处保持和谐。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通过法治要素的不断提升,根据宪法和"良法之刑法",在立法和司法两个场域实现刑事法治和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和谐法治 博弈 边界
下载PDF
积极的刑法立法及其边界
13
作者 戴小强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5-20,56,共7页
晚近20年来,犯罪化是我国刑事立法的一个重要特征,积极的刑法立法观在我国确立。这主要表现在我国不断扩大刑法的处罚范围,以及加重了某些罪名的法定刑两个方面。社会现实不断发展,司法权和立法权配置失衡是我国采取积极的刑法立法观的... 晚近20年来,犯罪化是我国刑事立法的一个重要特征,积极的刑法立法观在我国确立。这主要表现在我国不断扩大刑法的处罚范围,以及加重了某些罪名的法定刑两个方面。社会现实不断发展,司法权和立法权配置失衡是我国采取积极的刑法立法观的主要原因。积极的刑法立法并不违背刑法的谦抑性;但是,对积极的刑法立法应当有所限制,使其处于一定的边界之内。这要求刑事立法应当理性对待民意,对行使宪法权利的行为入罪应当慎重,加强对风险的预测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的 刑法立法 犯罪圈 刑法谦抑性 边界
下载PDF
刑法解释与刑法修改的界域划分:规范溯源至本
14
作者 项婷婷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7-93,共7页
刑法解释与刑法修改功能的有序发挥是刑法规范有效适用的前提和保障。司法实践中,刑法解释与刑法修改的适用存在界分不清、界限模糊的冲突,如何划分两者的界域成为刑法规范适用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从规范溯源的角度划分刑法解释与刑... 刑法解释与刑法修改功能的有序发挥是刑法规范有效适用的前提和保障。司法实践中,刑法解释与刑法修改的适用存在界分不清、界限模糊的冲突,如何划分两者的界域成为刑法规范适用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从规范溯源的角度划分刑法解释与刑法修改的界域,不仅缘于刑法规范与经验事实的脱嵌,而且基于刑法解释与刑法修改的同质关系。基于此,提出规范溯源下重构刑法解释与刑法修改界域划分的新路径,即:明确功能定位、区分评价性类型化与事实性类型化种类倾向、按解释先于修改适用和立法代替解释的位阶原则适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解释 刑法修改 规范溯源 界域划分
下载PDF
论我国网络言论自由的刑法边界——由“鸿茅药酒”事件引发的思考
15
作者 姜娇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66-71,共6页
在"鸿茅药酒"事件中,谭医生的行为不宜动用刑法手段予以规制,因为其行为不符合刑法规制的前提与必要。在处理公民网络言论的刑法边界问题时,需考虑言论自由是公民的宪法权利这一特殊要素,即认定言论行为是否符合特定犯罪的构... 在"鸿茅药酒"事件中,谭医生的行为不宜动用刑法手段予以规制,因为其行为不符合刑法规制的前提与必要。在处理公民网络言论的刑法边界问题时,需考虑言论自由是公民的宪法权利这一特殊要素,即认定言论行为是否符合特定犯罪的构成要件时,还需对刑法解释及其结论进行合宪性考量,运用比例原则与利益衡量原则指导与实践刑法解释,从而在互竞或冲突的解释中实现理性结论之证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论自由 犯罪化原则 刑法边界
下载PDF
法社会学视角下经济刑法的处罚边界
16
作者 臧金磊 《西南法律评论》 2020年第1期169-185,共17页
以经济自由、刑法谦抑性以及经济刑法保护的法益为由认为我国经济刑法存在过度犯罪化,并拒绝扩张处罚边界的观点,背离刑事罚则确立的内在社会机理。刑法学研究不是纯粹的概念构造、逻辑推演,以及对刑法犯罪构成、机理的分析,从功能角度... 以经济自由、刑法谦抑性以及经济刑法保护的法益为由认为我国经济刑法存在过度犯罪化,并拒绝扩张处罚边界的观点,背离刑事罚则确立的内在社会机理。刑法学研究不是纯粹的概念构造、逻辑推演,以及对刑法犯罪构成、机理的分析,从功能角度揭示刑法制定、运行、实效等问题,同样也是刑法学研究的重点。从法社会学角度分析,我国经济刑法边界范围基本合理,规制缓和、市场经济自由呼唤经济刑法宽松的刑事政策,要求局部除罪化的同时,也伴随着局部犯罪化的必要。社会事实变化决定了犯罪化是主要发展方向。经济刑法应当根据市场机制、科学技术、市场习俗等基本社会事实的变化,重新审视法益侵害的有无以及大小,并由此动态调整自身功能定位和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刑法 边界 市场机制 科学技术 市场习俗
原文传递
涉民族因素煽动言论刑法规制边界
17
作者 司海燕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3-189,共7页
涉民族因素煽动言论刑法规制边界不清晰的根本原因是自由与安全的冲突。厘清边界的思路是在满足社会治理的急迫需要基础上最大限度保护公民自由。具体路径是以社会治理的急迫需要为方向统领,先通过比例原则的适用进行技术管控,再通过形... 涉民族因素煽动言论刑法规制边界不清晰的根本原因是自由与安全的冲突。厘清边界的思路是在满足社会治理的急迫需要基础上最大限度保护公民自由。具体路径是以社会治理的急迫需要为方向统领,先通过比例原则的适用进行技术管控,再通过形式要素划定犯罪圈:行为方式必须是思想外化的行为,主观意图必须具备实质恶意,言论内容必须属于不受保护的类型,危害结果必须造成了明显而立即危险或明显而顽固危险,以此达到自由与安全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因素 煽动言论 刑法规制 边界
原文传递
论互联网时代版权刑法保护的完善 被引量:8
18
作者 梅传强 黄铱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6-84,共9页
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给版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版权的刑法保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现有法律在面对互联网背景下版权侵权目的多样化、行为方式新型化、保护对象复杂化,以及危害结果难以估量等问题时明显力不从心。为了在现有法... 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给版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版权的刑法保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现有法律在面对互联网背景下版权侵权目的多样化、行为方式新型化、保护对象复杂化,以及危害结果难以估量等问题时明显力不从心。为了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对相关版权犯罪的规定契合网络时代背景的重构和完善,应当在坚持谦抑性原则、利益平衡原则和国际保护原则的前提下,适用"非营利目的"模式,适当扩大刑法规制的侵权行为范围,赋予更多侵权对象被刑法保护的可能性,以实际损失代替违法所得作为犯罪数额的计算标准。同时,实现对版权犯罪处罚范围的概括式规定,通过提高现有入罪数额标准、设置多样化的入罪情节来严格把握社会危害程度,明确版权刑法保护的边界,完善版权的刑法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侵权 刑法规制 制度构建 保护边界
下载PDF
论刑民界限的公众认同 被引量:7
19
作者 童春荣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115-122,共8页
刑民界限之公众认同可以增进刑民界限与公民预期的一致性,避免违背公意之立法,增加公民行为的预测可能性,是一种保证刑民界限正当性的行之有效的举措。刑民界限的公众认同具有中外历史文化传统,其内涵是立法须符合常识、常理和常情,其... 刑民界限之公众认同可以增进刑民界限与公民预期的一致性,避免违背公意之立法,增加公民行为的预测可能性,是一种保证刑民界限正当性的行之有效的举措。刑民界限的公众认同具有中外历史文化传统,其内涵是立法须符合常识、常理和常情,其实现表现在立法环节和司法环节,均需依据公意进行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民界限 公众认同 司法建设 立法基础 法律权威 公意
下载PDF
法庭言辞入罪评析——兼论《刑法修正案(九)》第三十七条第三款之适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平 《政法学刊》 2017年第2期71-79,共9页
法庭言论入刑固然有其必要性,但也不是毫无逻辑和底线。"明显而即刻危险原则""真实性抗辩原则""公共利益原则"等,英美国家精心设计的致力最大限度保障言论自由的方案,为厘清法庭言论的刑法边界提供了有... 法庭言论入刑固然有其必要性,但也不是毫无逻辑和底线。"明显而即刻危险原则""真实性抗辩原则""公共利益原则"等,英美国家精心设计的致力最大限度保障言论自由的方案,为厘清法庭言论的刑法边界提供了有益借鉴。划分刑民边界,明晰要件要素,扩展阻却事由,保护善意言论;高配入罪门槛,区分善意和恶意、公益和私利,等等,在审慎扩权的同时严格限权,是新条款施行平行不悖的两条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九)》 法庭言辞入罪 刑罚边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