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是”、“我能”、“我愿”——员工创新心理因素与员工创新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9
1
作者 杨晶照 杨东涛 +2 位作者 赵顺娣 姜林娣 秦伟平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5-172,共8页
员工创新行为产生是综合心理影响的结果,作者对员工参与创新的心理过程进行了归纳,从角色认同理论、自我概念理论和行为规划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员工创新心理因素由创新的角色认同("我是")、创新自我效能感("我能&quo... 员工创新行为产生是综合心理影响的结果,作者对员工参与创新的心理过程进行了归纳,从角色认同理论、自我概念理论和行为规划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员工创新心理因素由创新的角色认同("我是")、创新自我效能感("我能")和创新意愿("我愿")三个因素构成。并提出假设,认为它们与员工创新行为正向相关。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149家企业中的497位员工数据,分别验证了员工创新角色认同、创新自我效能感及创新意愿三者与创新行为的正向相关关系。最后提出管理方面建议:组织应当在组织文化、领导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员工创新角色的形成;同时,培养员工创新的能动性;并且通过必要的激励措施,提高员工的创新意愿。通过三方合力,促进组织中不断涌现出创新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员工创新行为 创新的角色认同 创新自我效能感 创新意愿
原文传递
基于优势的心理氛围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42
2
作者 丁贺 林新奇 徐洋洋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8,共11页
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试图构建基于优势的心理氛围、创新自我效能感、创新意愿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链式中介模型。通过来自5家科研设计单位的214个样本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优... 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试图构建基于优势的心理氛围、创新自我效能感、创新意愿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链式中介模型。通过来自5家科研设计单位的214个样本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优势的心理氛围对创新自我效能感、创新意愿均具有正向影响,但对员工创新行为不存在直接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新意愿均中介基于优势的心理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影响;基于优势的心理氛围还通过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新意愿的链式中介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优势的心理氛围 计划行为理论 创新 自我效能感 创新意愿 创新行为
下载PDF
准社会关系、创作意愿与新兴品牌成长
3
作者 袁微 王新新 李震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11,共15页
从品牌购买意愿视角,以准社会关系作为切入点,构建用户在社交网站上的创作分享行为与品牌购买意愿之间的模型,并利用问卷调查法,结合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解析新兴品牌的成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准社会关系对用户的新兴品牌购买意愿具有显... 从品牌购买意愿视角,以准社会关系作为切入点,构建用户在社交网站上的创作分享行为与品牌购买意愿之间的模型,并利用问卷调查法,结合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解析新兴品牌的成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准社会关系对用户的新兴品牌购买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是促使用户从内容消费者转变成为内容生产者,并最终转化为品牌购买者的主要因素。此外,数字自我呈现和创作意愿在准社会关系对新兴品牌购买意愿影响中发挥着显著的链式中介作用,线上积极反馈对该中介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品牌 准社会关系 数字自我呈现 创作意愿 线上积极反馈
原文传递
基于游戏引擎技术视角下的电影影像创作表述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曲维元 《现代电影技术》 2021年第3期16-21,共6页
对于影视创作者而言,虚拟图像不再是对目标场景的再现与模拟,更多是依据虚拟与现实环境的对应逻辑关系建立创作主体与创作对象的直接或间接表述机制。游戏引擎技术与电影影像制作观念的结合,使电影影像的创作表述不再是以影像内部空间... 对于影视创作者而言,虚拟图像不再是对目标场景的再现与模拟,更多是依据虚拟与现实环境的对应逻辑关系建立创作主体与创作对象的直接或间接表述机制。游戏引擎技术与电影影像制作观念的结合,使电影影像的创作表述不再是以影像内部空间为中心的“预演化”判定,转而围绕整体创作空间与创作空间中所有可见的造型元素之间的电影影像创作机制下的视觉化作用。借助游戏引擎技术带来的视觉表述的便捷性,形成的创作意图与创作观念的表述机制。创作表述所依据的更多是个体媒介在虚拟空间中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作用结果的视觉化呈现,从而形成更直观、可被显性感知的表述机制,与建立与创作行为对应的视觉化行为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引擎 表述机制 创作意图 创作观念 视觉化呈现
下载PDF
基于使用后评估的建筑创作回溯研究--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改扩建项目为例
5
作者 侯帅 滕心如 +1 位作者 任中龙 张鹏举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84-192,共9页
在国内使用后评估的研究基础上,探索面向建筑师创作意图回溯的焦点评估方法,以期拓展使用后评估的应用场景,并为建筑师提供获取客观反馈信息的技术工具。基于“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后评估”模板,结合调查与访谈方法回溯建筑师创作意图,构... 在国内使用后评估的研究基础上,探索面向建筑师创作意图回溯的焦点评估方法,以期拓展使用后评估的应用场景,并为建筑师提供获取客观反馈信息的技术工具。基于“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后评估”模板,结合调查与访谈方法回溯建筑师创作意图,构建特定后评估指标框架、对应关系与评估路线,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为例,对该模式进行了应用探索。从“集体记忆留存”“建筑教育氛围”“室内气候环境”“整体气质延续”“公共活动领域”5个层面进行后评估,验证了建筑师创作意图的达成效果与不到之处,并以此阐述了后评估方法为建筑创作提供有针对性反馈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用后评估 创作意图 建筑馆
下载PDF
元好问《续夷坚志》“作意”辨正 被引量:1
6
作者 元伟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0-103,共14页
古人对《续夷坚志》"作意"的解读,主要有存"一代之迹"、实录以劝惩、书写灾异以警人事、记录神怪四种观点,前三种可归入"存史"说。今人多沿用"存史"说,亦有学者认为《续志》"作意"是... 古人对《续夷坚志》"作意"的解读,主要有存"一代之迹"、实录以劝惩、书写灾异以警人事、记录神怪四种观点,前三种可归入"存史"说。今人多沿用"存史"说,亦有学者认为《续志》"作意"是"遣兴娱乐"。从文本形态、说理方式细析文本,可知《续志》确有"存史"寓意。《续志》选择金至元初事件著录,大定、泰和、贞祐和正大年间最多,泰和至贞祐间最频繁;偏重记录史事、人事和灾异果报题材,纯粹神怪内容很少;坚持实录态度。元好问有感于金亡丧乱而以志怪题材记录,融入了格物和劝惩意识。"格物"即洞悉灾变异动、奇人异物之机理,认知世界;"劝惩"即引导人在遭逢时变时如何趋避、规范行为。《续志》是元好问解释世界、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夷坚志》 作意 存史说 娱乐说 辨正
下载PDF
谈学报编辑主创意旨的独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勇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85-86,92,共3页
学报编辑主创意旨有其独特性。就其服务对象而言,他只面向商等教育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者;就其办刊要求而言,他必须追求科学创新的学术性;就其奉献精神而言,他必须比其他行业的编辑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就其文化素质而言,他的编辑专业知识... 学报编辑主创意旨有其独特性。就其服务对象而言,他只面向商等教育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者;就其办刊要求而言,他必须追求科学创新的学术性;就其奉献精神而言,他必须比其他行业的编辑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就其文化素质而言,他的编辑专业知识必须是学者化,在其他学科知识上也应有较高的修养;就其前瞻意识而言,他必须经常关注国内外学术界与教育教学的热点和生长点,并把这些信息及时转给自己的作者群和读者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报 编辑 主创意旨 独特性 科学创新 奉献精神 文化素质 知识修养
下载PDF
三国魏周斐《汝南先贤传》考述 被引量:1
8
作者 鲍远航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73-80,共8页
《汝南先贤传》是较早成书的地方人物传,其书今已亡佚,但所存佚文,吉光片羽,价值不菲。《后汉书》很多列传,都取材于《汝南先贤传》。其书所记民俗、史事,堪与正史记载相表里,可补史之不足,可校典籍之讹误,体现了重要史料价值。其书生... 《汝南先贤传》是较早成书的地方人物传,其书今已亡佚,但所存佚文,吉光片羽,价值不菲。《后汉书》很多列传,都取材于《汝南先贤传》。其书所记民俗、史事,堪与正史记载相表里,可补史之不足,可校典籍之讹误,体现了重要史料价值。其书生动的人物记述、曲折的情节、言简意丰的语言,也体现了很强的文学性,对后世小说、笔记的写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汝南先贤传》 创作意图 史料价值 文学价值
下载PDF
《张协状元》与《琵琶记》比较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魏偲 《职大学报》 2018年第3期79-84,共6页
早期南戏曲词过于俗化,结构过于松散,虽有广大的观众群,但在艺术品质上却很难提高。文人参与创作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琵琶记》使南戏的艺术价值得以显现,地位得以提高。明中叶之时的传奇,经过文人的雅化后,无论是结构体制还是曲词宾... 早期南戏曲词过于俗化,结构过于松散,虽有广大的观众群,但在艺术品质上却很难提高。文人参与创作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琵琶记》使南戏的艺术价值得以显现,地位得以提高。明中叶之时的传奇,经过文人的雅化后,无论是结构体制还是曲词宾白,都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张协状元》有其独特的文学研究价值,作为早期南戏,从中可以得知很多文献资料。与《琵琶记》相比,两者在脚色体制、创作意图、艺术特色以及思想内涵等方面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协状元 琵琶记 脚色体制 创作意图 思想内涵
下载PDF
论现代(主义)艺术的意图
10
作者 弗雷德·奥顿 常宁生 《艺术探索》 2010年第6期39-47,共9页
关于现代或现代主义艺术作品,"意图"是决定性的愿望或力量,也是制作一个将对其观看者产生某种意义的客体的建构过程。但这并不等于说意图和含义是一回事。意图与含义是语言企图要联合起来的两个对立面。意图永远都是指向含义... 关于现代或现代主义艺术作品,"意图"是决定性的愿望或力量,也是制作一个将对其观看者产生某种意义的客体的建构过程。但这并不等于说意图和含义是一回事。意图与含义是语言企图要联合起来的两个对立面。意图永远都是指向含义,但它不等于含义。含义无论如何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关乎意图的,但它不可能被限制在造成其物质符号的意图范围内。创作一件现代或现代派艺术作品的意图就是要开始一种建构性制作方法的意图,通过并依靠这种制作方法,解释性的自我意识符号得以出现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艺术 创作意图 作品含义
下载PDF
《史记・赵世家》中的神异之事
11
作者 彭兴帅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47-53,共7页
对于《史记·赵世家》一篇,前人本着求实征信的态度,认为其史料多采传说异闻,乃司马迁妄作。其记事又多与《左传》《史记·晋世家》不合,不足为信史,这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史家的共识。然这样的考证,无法解释《赵世家》多载神异梦... 对于《史记·赵世家》一篇,前人本着求实征信的态度,认为其史料多采传说异闻,乃司马迁妄作。其记事又多与《左传》《史记·晋世家》不合,不足为信史,这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史家的共识。然这样的考证,无法解释《赵世家》多载神异梦幻之事的原因,也无法弥合《晋世家》和《赵世家》之间的差异。故结合《晋世家》中的相关材料,来探讨《赵世家》,进而解释《赵世家》多录神异梦幻之事的原因,理应成为解读《赵世家》的一个角度。如此可以发现《赵世家》中的神异记载不仅体现了司马迁"尚奇"的倾向,而且也体现了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创作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赵世家》 司马迁 创作意图
下载PDF
无处不在的张力——《芳华》叙事新探
12
作者 田莉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41-46,共6页
《芳华》是严歌苓的又一力作,是一部张力十足的小说,语言、叙事节奏、创作意图等张力贯穿文本:比喻、戏访、反讽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极具张力;自由直接引语和动词的使用使叙事节奏呈现"张"的一面,叙述者的直陈心声与场景... 《芳华》是严歌苓的又一力作,是一部张力十足的小说,语言、叙事节奏、创作意图等张力贯穿文本:比喻、戏访、反讽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极具张力;自由直接引语和动词的使用使叙事节奏呈现"张"的一面,叙述者的直陈心声与场景化叙事使叙事节奏呈现"弛"的一面;真实与虚构之间的悖论让创作意图尽显张力。"张力"构成小说丰富的审美意蕴,体现了严歌苓新的叙事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华 严歌苓 张力 语言 叙事节奏 创作意图
下载PDF
评清代小说《小豆棚》
13
作者 徐承伟 《闽江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15-118,共4页
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到清代进入鼎盛阶段,《聊斋志异》的巨大成功引发了仿作的创作热潮,曾衍东的《小豆棚》就是其中成就较高、令人瞩目之作。时代、环境对作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风格的重要影响,创作意图与作品评价息息相关,都在小说中充分... 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到清代进入鼎盛阶段,《聊斋志异》的巨大成功引发了仿作的创作热潮,曾衍东的《小豆棚》就是其中成就较高、令人瞩目之作。时代、环境对作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风格的重要影响,创作意图与作品评价息息相关,都在小说中充分体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衍东 创作意图 评价
下载PDF
大小舞台上的人生凝聚——论曹禺戏剧中的“堆积”意向
14
作者 哈建军 《宜宾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8-21,共4页
"堆积"是曹禺戏剧创作中的一独特意向,这种意向有的可从曹禺的文学活动中看到,有的是他诉诸文学作品、读者从中归纳领悟到的。在曹禺所审视的大大小小的人生舞台上,他把不同地位、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人物堆积到同一戏剧环境... "堆积"是曹禺戏剧创作中的一独特意向,这种意向有的可从曹禺的文学活动中看到,有的是他诉诸文学作品、读者从中归纳领悟到的。在曹禺所审视的大大小小的人生舞台上,他把不同地位、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人物堆积到同一戏剧环境里,把积久的矛盾冲突、欲望、情愫堆积在某几个人物身上,把几代人的生命轨迹堆积在某一时段里加以展示,用戏剧的外形、诗的内核,关照社会,思考人性,审视命运,从而获得了超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 叙事模式 戏剧效果 心路历程 创作意向
下载PDF
重释新旧伦理观——论析欧阳予倩《回家以后》的创作意图
15
作者 雷超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8-24,共7页
欧阳予倩独幕剧《回家以后》所呈现的新旧伦理观十分复杂。除却时人评论和今人研究中高度关注的吴自芳形象,剧中男主角陆治平及其身上所折射的新旧伦理问题也不容忽视。这对于全面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十分重要。作品不仅能见出作者在时... 欧阳予倩独幕剧《回家以后》所呈现的新旧伦理观十分复杂。除却时人评论和今人研究中高度关注的吴自芳形象,剧中男主角陆治平及其身上所折射的新旧伦理问题也不容忽视。这对于全面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十分重要。作品不仅能见出作者在时代社会历史语境中"针砭冒失青年"的意图,还能看到作者在新旧伦理观问题上跳出二元对立的深刻洞见及其对新旧伦理观的审思与重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家以后》 新旧伦理观 创作意图
下载PDF
《洛丽塔》美学存在漫谈
16
作者 薛慧林 《科教文汇》 2016年第19期162-163,共2页
亨伯特对性感少女的审美不仅停留在感官层面,也囊括精神层面,他对这种审美存在有着清醒的自我认知,却在与时间的博弈中无法自拔,最终沦陷。当《洛丽塔》的感官审美遭遇道德考量,不论是从作者创作意图还是文本内容,都并不属于"色情... 亨伯特对性感少女的审美不仅停留在感官层面,也囊括精神层面,他对这种审美存在有着清醒的自我认知,却在与时间的博弈中无法自拔,最终沦陷。当《洛丽塔》的感官审美遭遇道德考量,不论是从作者创作意图还是文本内容,都并不属于"色情文学"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感官审美 奎尔蒂 色情 创作意图
下载PDF
威廉·格纳齐诺小说中叙事视角的变化特点
17
作者 涂媛媛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4年第6期21-25,共5页
德国作家威廉·格纳齐诺早期的作品多采用零聚焦叙事视角,而1989年后的小说则多采用固定式内聚焦叙事视角。这种转变使叙述者在文本中的聚焦位置﹑聚焦范围和叙事方式随之发生了变化。作品也由早期的按时间顺序展开﹑直线式的叙述... 德国作家威廉·格纳齐诺早期的作品多采用零聚焦叙事视角,而1989年后的小说则多采用固定式内聚焦叙事视角。这种转变使叙述者在文本中的聚焦位置﹑聚焦范围和叙事方式随之发生了变化。作品也由早期的按时间顺序展开﹑直线式的叙述结构转向了以人物心理为线索﹑不连贯性和随意性的叙述结构。格纳齐诺前后期作品叙事视角的变化以及随之所带来的作品结构的变化与作家的创作意图﹑文本所突出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格纳齐诺 叙事视角 作品结构 创作意图
下载PDF
试论《魏书·官氏志》的创作意图及价值
18
作者 王宵宵 胡祥琴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38-43,共6页
《官氏志》是魏收新创的志书,其在继承前代《百官志》的基础上融入了鲜卑民族的氏族发展情况,首次将官制和姓氏合为一体,为研究北魏政权建立前后的历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官氏志》旨在塑造北魏政权的正统地位,其官制和氏族的书写... 《官氏志》是魏收新创的志书,其在继承前代《百官志》的基础上融入了鲜卑民族的氏族发展情况,首次将官制和姓氏合为一体,为研究北魏政权建立前后的历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官氏志》旨在塑造北魏政权的正统地位,其官制和氏族的书写不仅与传统政权的官制相衔接,而且在思想意识层面与中原正统思想保持一致。该志不仅为研究北魏政权的官制和氏族发展提供重要的史料,也是研究鲜卑民族逐渐汉化及与周边民族发展交融的重要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书·官氏志》 创作意图 价值
下载PDF
鲁迅与果戈理《狂人日记》的比较阅读
19
作者 白洁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57-61,共5页
果戈理《狂人日记》的主人公波普里希钦是俄国文学中一个著名的"小人物"形象。鲁迅笔下的狂人是一个清醒的反封建战士。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揭露了沙俄等级制度的不公,表明了作家鲜明的人道主义。鲁迅的《狂人日记》揭露了... 果戈理《狂人日记》的主人公波普里希钦是俄国文学中一个著名的"小人物"形象。鲁迅笔下的狂人是一个清醒的反封建战士。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揭露了沙俄等级制度的不公,表明了作家鲜明的人道主义。鲁迅的《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关系,表达了作家的立人思想。从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小说主题的深度以及小说情感的表达力度上来看,鲁迅的《狂人日记》比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有更深广忧愤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人物形象 创作思想 忧愤
下载PDF
论“三言”中的友谊观
20
作者 陈丹丹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66-72,共7页
中国晚明之前的友谊伦理形态是尚"义"重"信",晚明时期受社会现状等影响,友谊伦理形态发生改变,呈现出尚"利"的新特点。"三言"中有关友谊的篇目体现了作者比较一致的友谊观念:高度赞扬朋友之间... 中国晚明之前的友谊伦理形态是尚"义"重"信",晚明时期受社会现状等影响,友谊伦理形态发生改变,呈现出尚"利"的新特点。"三言"中有关友谊的篇目体现了作者比较一致的友谊观念:高度赞扬朋友之间讲信义、重然诺、生死不渝的情谊,批评以友相称,混吃混喝,关键时刻却不仗义甚至落井下石、重利轻义的伪朋友。"三言"中有关友谊主题的故事受创作者本人、时代、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以作品——时代——社会为线索,对"三言"的友谊观作比较,可探讨小说家的创作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友谊观 友谊伦理形态 创作意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