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动脉瘤内涡流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赵丛海 李淼 +5 位作者 史万超 王捷 赵军伟 殷文毅 丁光宏 杨新健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47-1449,I0020,共4页
目的利用计算机模拟颅内动脉瘤及其载瘤动脉的血液流动,并对宽、窄颈动脉瘤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方法选取颈内-后交通动脉瘤中典型宽、窄颈动脉瘤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DSA)图像,联合应用Photoshop、Matlab、Ansys以及Fluent软件,对动脉... 目的利用计算机模拟颅内动脉瘤及其载瘤动脉的血液流动,并对宽、窄颈动脉瘤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方法选取颈内-后交通动脉瘤中典型宽、窄颈动脉瘤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DSA)图像,联合应用Photoshop、Matlab、Ansys以及Fluent软件,对动脉瘤进行血液动力学的计算机模拟。结果成功模拟出在一个完整的心动周期中动脉瘤及其载瘤动脉内血流的动态变化。宽颈动脉瘤内可见涡流现象,流速在0.057~0.156 m/s。窄颈动脉瘤内无涡流现象,流速在0.001~0.014 m/S。结论宽颈动脉瘤与窄颈动脉瘤在血流动力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提示在动脉瘤介入治疗中,应先设法降低动脉瘤中涡流的流速或使涡流消失后,再进行栓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3D几何模型建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于红玉 李海云 +2 位作者 张莹 杨新建 王盛章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75-177,共3页
血流动力学的状态参数及其变化是认识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和破裂以及风险预测的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DSA图像的颅内动脉瘤的3D几何模型的建立方法,完成了动脉瘤3D形状的几何表达。该模型为进一步分析血流动力学因素的基础。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几何模型
下载PDF
血肿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急诊显微手术效果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吴臣义 孙彦军 +5 位作者 邹飞辉 刘芳 杨劲松 王明海 刘科峰 王有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6-18,22,共4页
目的评价血肿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行急诊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显微手术治疗的32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伴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 32例患者均在24 h内行急诊开颅动脉瘤夹闭并血肿清除术,其中15例行去骨瓣... 目的评价血肿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行急诊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显微手术治疗的32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伴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 32例患者均在24 h内行急诊开颅动脉瘤夹闭并血肿清除术,其中15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1周复查CTA均完全夹闭动脉瘤,1例术后出现交通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梗死。术后随访6个月,GOS预后分级5级5例(15.6%),4级12例(37.5%),3级12例(37.5%),2级2例(6.3%),1级1例(3.1%)。预后满意率为53.1%。结论急诊显微手术治疗血肿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动脉瘤 颅内血肿 显微外科手术 颅动脉瘤
下载PDF
颅脑动脉瘤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康复科理念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李延飞 宋永福 蒋顶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608-611,628,共5页
目的探讨颅脑动脉瘤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康复科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南京市浦口医院行血管介入治疗的86例颅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干预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1,就诊... 目的探讨颅脑动脉瘤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康复科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南京市浦口医院行血管介入治疗的86例颅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干预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1,就诊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采用围手术期常规干预措施)和观察组(n=45,就诊时间为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科理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早期功能恢复情况、远期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2%(1/4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07%(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轻微残疾、严重残疾、植物状态、死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科理念可提高颅脑动脉瘤血管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效果,促进术后恢复,控制相关并发症,积极改善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动脉瘤 血管介入术 康复科理念
下载PDF
Willis动脉环上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爱国 何俊(审校) 《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6-18,共3页
Willis动脉环上动脉瘤的研究一直是目前医学临床基础研究的难点和热点。由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仍是目前多数学者首荐的方法,介入法只能作为手术治疗的补充,因此了解Willis环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进展对于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WILLIS动脉环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解剖 研究
下载PDF
侧壁动脉瘤形态特点与血流关系的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
6
作者 李森 赵丛海 +5 位作者 王捷 高宇飞 李东原 张环 吕明 杨新健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7-519,共3页
目的利用三维计算机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不同形态侧壁动脉瘤的血流特点。方法选取资料完整的侧壁动脉瘤患者14例,在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图像基础上,利用本课题组自写程序及美国Fluent公司的Fluent6.02等,对动... 目的利用三维计算机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不同形态侧壁动脉瘤的血流特点。方法选取资料完整的侧壁动脉瘤患者14例,在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图像基础上,利用本课题组自写程序及美国Fluent公司的Fluent6.02等,对动脉瘤进行三维计算机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得出动脉瘤血流速度、轨迹、剪切力等多项参数,结合动脉瘤形态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分析结果将患者侧壁动脉瘤分为两种类型。I型:动脉瘤长径与载瘤动脉中心轴不共面,模拟结果显示动脉瘤中有涡流产生,血流速度范围0.86~1.03m/s。Ⅱ型:动脉瘤长径与载瘤动脉中心轴共面,模拟结果显示动脉瘤中无明显涡流产生,血流速度范围0~0.013m/s。结论从I、Ⅱ型动脉瘤特点可知,侧壁动脉瘤的形态特点决定瘤内血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双容积成像对颅内动脉瘤即刻栓塞效果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欢欢 李俊 +3 位作者 马廉亭 陈刚 杨铭 潘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40-1342,共3页
目的探讨双容积成像对颅内动脉瘤即刻栓塞效果的评价价值。方法采用血管内治疗43例患者、共43枚颅内动脉瘤,对术后即刻的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和双容积成像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成像技术显示动脉瘤残留的能力。术后评价结果... 目的探讨双容积成像对颅内动脉瘤即刻栓塞效果的评价价值。方法采用血管内治疗43例患者、共43枚颅内动脉瘤,对术后即刻的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和双容积成像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成像技术显示动脉瘤残留的能力。术后评价结果分为完全栓塞、瘤颈残留和瘤体残留。采用Mann—Whitney Test对两种成像技术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3枚动脉瘤术后2D—DSA显示26枚完全栓塞,10枚瘤颈残留,7枚瘤体残留。双容积成像显示16枚完全栓塞,16枚瘤颈残留,11枚瘤体残留,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9,P〈0.05)。结论双容积成像能够提高动脉瘤即刻栓塞残留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容积成像 颅内动脉瘤 填塞率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亚低温技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彦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13期2436-2438,共3页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瞬间阻断及缺血再灌注期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取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26例,随机抽取13例于动脉瘤夹闭瞬间阻断及缺血再灌注期行亚低温(5.7±2.9 h)处理。直肠温度(RT)控制在31.0℃~36.0℃,脑...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瞬间阻断及缺血再灌注期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取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26例,随机抽取13例于动脉瘤夹闭瞬间阻断及缺血再灌注期行亚低温(5.7±2.9 h)处理。直肠温度(RT)控制在31.0℃~36.0℃,脑温为32.0℃~35.0℃。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血糖、血乳酸、血气、血电解质以及脑组织氧分压(PbrO2)、脑组织温度(BT)和失血量。对照组13例,直肠温度控制在36.0℃~37.2℃,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亚低温脑保护组手术完成顺利,术中ICP、血糖、血乳酸较对照组显著性降低,而PbrO2则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生命体征、血气及血电解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降低,运动神经功能良好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确可明显降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颅内动脉瘤 脑损伤 麻醉
下载PDF
Chronic disseminated candidiasis complicated with a ruptured intracranial fungal aneurysm in ALL
9
作者 Teppei Okawa Toshiaki Ono +2 位作者 Akifumi Endo Masatoshi Takagi Masayuki Nagasawa 《World Journal of Hematology》 2014年第2期44-48,共5页
An 11-year-old boy with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 contracted disseminated candidiasis during induction therapy, which was complicated with rupture of a fungal cranial aneurysm. Ventricular drainage and coil embo... An 11-year-old boy with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 contracted disseminated candidiasis during induction therapy, which was complicated with rupture of a fungal cranial aneurysm. Ventricular drainage and coil embolization of a residual aneurysm in combination with intensive antifungal therapy rescued the patient. Although clinical improvement was achieved, high fever and elevated levels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β-D-glucan continued for more than 10 mo. One year later, the ALL relapsed during maintenance therapy with methotrexate and 6-mercaptopurine. After salvage chemotherapy, the patient received unrelated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 in a non-complete remission condition and survived. During subsequent chemotherapy and BMT, no recurrence of the fungal infection was observed under the prophylactic anti-fungal therapy with micafung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SEMINATED CANDIDIASIS Β-D-GLUCAN FUNGAL cranial aneurysm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下载PDF
亚低温对颅内巨大动脉瘤夹闭术临时阻断动脉血流及缺血-再灌注期的脑保护作用
10
作者 刘海根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颅内巨大动脉瘤夹闭手术中临时阻断动脉血流及缺血-再灌注期的脑保护作用。方法1998年9月-2002年6月施行颅内巨大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27例,其中13例于动脉瘤夹闭临时阻断动脉血流及缺血-再灌注期行亚低温处理(亚低温组)...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颅内巨大动脉瘤夹闭手术中临时阻断动脉血流及缺血-再灌注期的脑保护作用。方法1998年9月-2002年6月施行颅内巨大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27例,其中13例于动脉瘤夹闭临时阻断动脉血流及缺血-再灌注期行亚低温处理(亚低温组),脑温为32.0℃~35.0℃,同时监测生命体征、脑组织温度和失血量;另14例常温下手术者(常温组)作为对照,其他均同亚低温组。两组均于术后3个月根据GOS进行预后评估。结果术中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亚低温组,神经功能伤残评定等级为良好11例(84.62%),轻残1例(7.69%),死亡1例(7.69%);常温组,神经功能伤残评定等级为良好6例(42.86%),轻残4例(28.57%),重残2例(14.29%),死亡2例(14.29%),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Z=2.083,P<0.05)。结论亚低温可降低颅内巨大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对脑缺血及再灌注性损伤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颅内巨大动脉瘤 动脉夹闭术 动脉血流阻断 缺血-再灌注期 脑保护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