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
作者 洪嘉振 尤超蓝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04年第2期1-6,共6页
首先简要回顾了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前期研究的3个阶段,针对传统零次近似模型的缺陷提出了新的建模理论,并在新的一次近似耦合模型的基础上,就“动力刚化”问题和刚柔耦合动力学问题中的离散化方法与实验等方面进行研究;研制了供理论研... 首先简要回顾了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前期研究的3个阶段,针对传统零次近似模型的缺陷提出了新的建模理论,并在新的一次近似耦合模型的基础上,就“动力刚化”问题和刚柔耦合动力学问题中的离散化方法与实验等方面进行研究;研制了供理论研究和动力学现象揭示的实验平台.文中对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文末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柔耦合系统 系统动力学 建模理论 变形理论 柔性多体系统
下载PDF
生物扰动在水层-底栖界面耦合中的作用 被引量:38
2
作者 孙刚 盛连喜 千贺裕太郎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06-1110,共5页
综合评述了生物扰动在水层-底栖界面耦合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并进行了展望。国际上十分重视水层-底栖界面耦合过程的研究并已有一定基础,生物扰动作为海洋生态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就已开展了工作,但直到10余... 综合评述了生物扰动在水层-底栖界面耦合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并进行了展望。国际上十分重视水层-底栖界面耦合过程的研究并已有一定基础,生物扰动作为海洋生态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就已开展了工作,但直到10余年前才真正开始定量研究,进入了实验模拟、现场观测与建立模型相结合的新阶段。国内的生物扰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加上技术方法落后,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国内外关于水层-底栖界面生物扰动效应研究基本上都在海洋中开展,尤其在河口、近岸和浅海水域进行,湖泊和河流研究明显薄弱。作为水生态动力学的重要分支和前沿领域,生物扰动研究具有广阔前景。急需针对我国水域特点,引进先进的现场观测和室内测试手段,进一步揭示水层-底栖界面耦合过程中的生物扰动机制,更精准和更详细地掌握水域中各种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全过程,为控制水体内源污染释放、富营养化治理和生态建模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层-底栖界而 耦合 生物扰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城市公园滨水空间形态与水体自净效能的关联耦合:上海梦清园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汪洁琼 朱安娜 王敏 《风景园林》 2016年第8期118-127,共10页
水体自净作为水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态服务之一,并未成为风景园林学科进行滨水空间形态营造的出发点,如何研判场地层面的滨水空间形态是否能有效地提供水体自净更是困难重重。通过构建"水体自净效能评价方法",对水体自净&qu... 水体自净作为水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态服务之一,并未成为风景园林学科进行滨水空间形态营造的出发点,如何研判场地层面的滨水空间形态是否能有效地提供水体自净更是困难重重。通过构建"水体自净效能评价方法",对水体自净"实际效能"与"设计效能"评估和拟合分析比对,旨在厘清城市公园滨水空间与水体自净生态服务效能之间的关联耦合。选取上海梦清园进行实证研究,阐明二者的响应关系,揭示与水体自净高效能息息相关的滨水空间形态关键性因子,从而为城市公园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后期维护提供参数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服务 水体自净 空间形态 效能评价 关联耦合
下载PDF
应力、碳化及酸雨作用下混凝土中性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许崇法 曹双寅 +1 位作者 范沈龙 刘其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70,共7页
考虑酸雨、碳化和荷载等单一因素及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构件中性化的影响因子,对室内快速劣化试验进行设计与研究。通过模拟酸雨侵蚀和碳化作用对无应力、弯曲应力和轴心压应力混凝土试件进行相应试验,研究多因素作用下混凝土构件的... 考虑酸雨、碳化和荷载等单一因素及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构件中性化的影响因子,对室内快速劣化试验进行设计与研究。通过模拟酸雨侵蚀和碳化作用对无应力、弯曲应力和轴心压应力混凝土试件进行相应试验,研究多因素作用下混凝土构件的中性化规律及耦合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碳化和酸雨存在耦合现象,酸雨在某种程度上抑制碳化作用,酸雨和碳化耦合系数小于1,混凝土中性化各因素影响由低到高依次为dS<dST<dT<dTS<d(T+S);无论酸雨、碳化等单一因素或多因素耦合作用,混凝土中性化深度值都与时间平方根呈正比关系;拉应力可促进混凝土中性化,而压应力抑制其中性化,应力与混凝土中性化深度值之间呈近似线性关系,并通过试验数据拟合出不同腐蚀模式下的应力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碳化 应力 耦合作用 混凝土中性化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南京城市化与水资源环境耦合关系实证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熊东旭 陈荣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5-101,共7页
通过建立城市化和水资源环境综合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市化水平与水资源环境二者之间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对南京市2000—2012年间的城市化与水资源环境交互耦合作用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市化综合指数呈线... 通过建立城市化和水资源环境综合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市化水平与水资源环境二者之间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对南京市2000—2012年间的城市化与水资源环境交互耦合作用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市化综合指数呈线性增长趋势,水资源环境综合指数及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处于均衡发展态势,虽然近些年两者的协调度出现波动式变化,但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在合理可控的范围,需要对出现的协调度下降状况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水资源环境 耦合关系 实证研究 南京
下载PDF
转子动态过程弯扭耦合振动的仿真和实验 被引量:11
6
作者 傅忠广 杨昆 宋之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5-59,共5页
利用弯扭耦合振动微分方程,仿真研究了弯曲振动与扭转振动的相互影响。研究结 果表明,轴系上的不平衡使得弯曲振动和扭转振动之间产生耦合,导致轴系上发生扭转振动。 当轴系上发生扭矩冲击时,将发生频率为固有频率的扭转振动,弯振... 利用弯扭耦合振动微分方程,仿真研究了弯曲振动与扭转振动的相互影响。研究结 果表明,轴系上的不平衡使得弯曲振动和扭转振动之间产生耦合,导致轴系上发生扭转振动。 当轴系上发生扭矩冲击时,将发生频率为固有频率的扭转振动,弯振的振幅稍有增大。实验 研究证实了仿真研究的结果。仿真研究表明,当轴系转速在弯扭耦合区而没有发生弯扭耦合 时,扭矩冲击可能会导致转子发生较大的弯曲振动和扭转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发电机组 耦合振动 扭转振动 转子 仿真
下载PDF
中国科技创新扩散的链式耦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宝建 张丽波 孙国强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13,共5页
基于创新扩散过程理论,构建了科技研发机构—高技术企业—工业企业的链式耦合评价模型。通过两阶段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近10年来中国30个省份的创新扩散过程。研究结果显示:科技研发机构—高技术企业间的耦合(第Ⅰ阶段)与高技术企... 基于创新扩散过程理论,构建了科技研发机构—高技术企业—工业企业的链式耦合评价模型。通过两阶段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近10年来中国30个省份的创新扩散过程。研究结果显示:科技研发机构—高技术企业间的耦合(第Ⅰ阶段)与高技术企业—工业企业间的耦合(第Ⅱ阶段)呈交替上升趋势。总体而言,第Ⅱ阶段已经实现了对第Ⅰ阶段的超越。区域层面看:第Ⅰ阶段耦合协调度由东、中、西向西、中、东逆转;第Ⅱ阶段由西、中、东向东、中、西逆转。逆转是由政策性科技资源与市场性科技资源两种创新配置差异造成的,据此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扩散 链式耦合 评价研究 中国科技
原文传递
黄河干流生态与环境需水量研究综述 被引量:9
8
作者 郝伏勤 黄锦辉 +2 位作者 高传德 王新功 张建军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0-63,共4页
本研究在收集分析国内外有关生态环境需水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紧密结合黄河水环境和水生态特点,界定了黄河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内涵和组成。对宁蒙(下河沿—头道拐)、龙三(龙门—三门峡)和下游3个重要河段的河道生态需水量、环境需水量计算... 本研究在收集分析国内外有关生态环境需水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紧密结合黄河水环境和水生态特点,界定了黄河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内涵和组成。对宁蒙(下河沿—头道拐)、龙三(龙门—三门峡)和下游3个重要河段的河道生态需水量、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及生态需水量、环境需水量耦合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黄河干流10个重要水文断面的适宜生态环境水量和最小生态环境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量 环境需水量 水质目标 河道湿地 耦合研究 黄河
下载PDF
利用不同类型引文探测研究前沿及比较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宫雪 崔雷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8-10,31,共4页
准确、科学、迅速地把握某领域的研究前沿,是科研人员和决策者共同关注的焦点。目前,利用引文分析探测研究前沿的方法较为单一,以同被引居多。为能更科学、更准确、更快捷地探测学科前沿,分别对直接引证、同被引和文献耦合3种方法进行探... 准确、科学、迅速地把握某领域的研究前沿,是科研人员和决策者共同关注的焦点。目前,利用引文分析探测研究前沿的方法较为单一,以同被引居多。为能更科学、更准确、更快捷地探测学科前沿,分别对直接引证、同被引和文献耦合3种方法进行探讨,并对其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直接引证能够较早地探测较大较新的类,效果最好,同被引效果最差,直接引证和文献耦合相比,前者的聚类系数较大,说明其文献具有较高的内容相似性,也不容易遗漏新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前沿 直接引证 同被引 文献耦合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热油管道与土壤环境间不稳定传热的耦合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崔慧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7-21,共5页
通过对因输量、加热温度等因素引起的埋地热油管道非稳态运行过程的研究,提出了以管外壁与土壤交界处的热流量作为耦合参数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热流量的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以大量的算例为基础,对实际运行数据和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通过对因输量、加热温度等因素引起的埋地热油管道非稳态运行过程的研究,提出了以管外壁与土壤交界处的热流量作为耦合参数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热流量的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以大量的算例为基础,对实际运行数据和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及方法的合理性,其处理方法为埋地热油管道非稳态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油管道 土壤环境 不稳定传热 输量 加热温度 耦合参数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流体-结构耦合振动的液压脉动滤波器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何志勇 何清华 +1 位作者 贺尚红 李涛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7-144,共8页
分析了船上泵源液压系统压力脉动产生的原因及频率成分。根据气体消声器的原理,结合液压系统高压、大流量等工作特点,设计和制造了一种基于流体-结构(fluid-structure)耦合振动的结构共振式液压脉动滤波器,并推导出其波动衰减的传递矩... 分析了船上泵源液压系统压力脉动产生的原因及频率成分。根据气体消声器的原理,结合液压系统高压、大流量等工作特点,设计和制造了一种基于流体-结构(fluid-structure)耦合振动的结构共振式液压脉动滤波器,并推导出其波动衰减的传递矩阵模型。通过调整液压泵转速来改变压力脉动频率,在液压系统压力脉动试验平台上进行了三组对比试验。试验表明,当滤波器的结构振动体固有共振频率与系统频率接近时,系统的脉动能量得到有效衰减,系统的压力波动幅度和脉动率大幅降低。试验结果验证了结构共振式液压脉动滤波器的使用效能和存在的不足,它为液压系统振动控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源回路 压力脉动衰减 传递矩阵 耦合振动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干湿联合冷却塔消雾节水特性的耦合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铁锋 胡少华 +2 位作者 赵元宾 高沙沙 刘忠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7-287,共11页
随着节水、减排、环保等问题的日益严峻,消雾节水型冷却塔逐渐受重视。针对消雾节水型干湿联合冷却塔,建立其传热传质过程气水参数变化的理论计算模型,根据其出塔空气与环境空气掺混过程参数变化,计算分析其成雾特性、蒸发水量,并结合... 随着节水、减排、环保等问题的日益严峻,消雾节水型冷却塔逐渐受重视。针对消雾节水型干湿联合冷却塔,建立其传热传质过程气水参数变化的理论计算模型,根据其出塔空气与环境空气掺混过程参数变化,计算分析其成雾特性、蒸发水量,并结合文献数据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对标干湿联合冷却塔消雾验收测试的典型规程,通过出塔空气干湿球温度曲线、最大相对湿度曲线、成雾频率曲线和塔雾指数等,结合某干湿联合冷却塔实测数据,分析了干区进水比例对消雾特性、节水特性、冷却特性的影响。对所研究工况,百叶窗全开时干区进水比例越高,干湿联合冷却塔的消雾节水性能及冷却性能越好,为干湿联合冷却塔的设计优化和运行优化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联合冷却塔 消雾特性 节水特性 冷却特性 耦合研究 干区进水比例
下载PDF
飞行模拟器六自由度运动系统负载交联耦合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灏泉 赵克定 吴盛林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470-1472,1477,共4页
以所研制的飞行模拟器液压六自由度运动系统试验样机为研究对象 ,通过建立运动系统的多通道数学模型 ,对并联六自由度运动系统的耦合特性作了定性分析 ,探讨了该类控制系统的特点和适用的控制策略 ,并在试验样机上作了实验研究 ,从理论... 以所研制的飞行模拟器液压六自由度运动系统试验样机为研究对象 ,通过建立运动系统的多通道数学模型 ,对并联六自由度运动系统的耦合特性作了定性分析 ,探讨了该类控制系统的特点和适用的控制策略 ,并在试验样机上作了实验研究 ,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并联六自由度运动系统的负载交联耦合特性作了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模拟器 六自由度运动系统 液压伺服系统 耦合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铁轨重力储能系统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与风电场的耦合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聂亚惠 周学志 +2 位作者 郭丁彰 徐玉杰 陈海生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00-1910,共11页
大规模储能技术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及电网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铁轨重力储能(rail gravity energy storage,RGES)技术可灵活调度载重机车进行储/释能,有效解决风电场大幅度功率波动问题,在长时大规模储能应用技术中前景广阔。本文... 大规模储能技术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及电网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铁轨重力储能(rail gravity energy storage,RGES)技术可灵活调度载重机车进行储/释能,有效解决风电场大幅度功率波动问题,在长时大规模储能应用技术中前景广阔。本文开展了RGES系统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与风电场耦合调度的研究,基于MATLAB软件搭建了RGES系统模型及其与风电场的耦合系统模型,研究了储/释能过程中关键参数对RGES系统的影响规律,并且以减少风电场的弃风率为目的,选取了四个季节的典型日,详细研究了耦合系统的运行特性及RGES系统的配置方案。结果表明,储/释能功率随载重质量增加而增大,随匀速阶段的上/下坡速度增加而增大;储/释能效率及系统效率随载重质量的变化极小,随上/下坡速度增大而减小;RGES系统与风电场耦合运行时,可根据功率需求灵活配置各时段的载重车辆数及上/下坡速度进行储/释能,并可在四个季节典型日的用电高峰期分别实现22 MW、16 MW、27 MW、29 MW的恒定功率并网,且风电利用率平均增长1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储能 重力储能 铁轨重力储能 风电场 耦合研究
下载PDF
泵源液压系统压力脉动抑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何志勇 何清华 李自光 《起重运输机械》 2010年第10期24-26,共3页
介绍了泵源液压系统振动与噪声产生的原因,分析了液压系统振动与噪声的危害。设计制造了一种基于流体—结构耦合振动的结构共振式液压脉动滤波器,在转运车泵源液压系统压力脉动测试试验平台上进行了2组试验。测试了泵源液压系统实际工... 介绍了泵源液压系统振动与噪声产生的原因,分析了液压系统振动与噪声的危害。设计制造了一种基于流体—结构耦合振动的结构共振式液压脉动滤波器,在转运车泵源液压系统压力脉动测试试验平台上进行了2组试验。测试了泵源液压系统实际工况的压力脉动和安装滤波器后系统的压力脉动情况,得出2种试验条件下的液压脉动波动幅度和脉动率。验证了结构共振式液压脉动滤波器的使用效能和不足,为液压系统振动控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源回路 压力脉动 耦合振动 滤波器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内聚耦合视角下的广东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肖田野 罗广宁 +1 位作者 孙娟 陈丹华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3-37,共5页
分析广东科技企业孵化器资源要素的需求与供给,研究孵化器内聚耦合机理,提出"内源型内聚""外源型内聚""横向耦合"和"纵向耦合"等概念并对其特征进行对比,提出提升内聚度和耦合度的两条典型路... 分析广东科技企业孵化器资源要素的需求与供给,研究孵化器内聚耦合机理,提出"内源型内聚""外源型内聚""横向耦合"和"纵向耦合"等概念并对其特征进行对比,提出提升内聚度和耦合度的两条典型路径。在此基础上,从支持孵化器服务能力提升、鼓励孵化器与科技服务机构的联合、鼓励多主体合作共建、建立孵化合作联盟、强化孵化链条对接、提升政府管理效能等6个方面提出政府管理部门加强广东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聚 耦合 广东 科技企业孵化器 对策研究
下载PDF
某型高温涡轮叶片冷却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振 高建民 +2 位作者 徐亮 席雷 李云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7,共14页
为了有效监测高温涡轮叶片的安全运行状态,基于响应面模型对某型高温涡轮叶片进行了实验研究,旨在探究关键工况参数对其冷却性能的影响,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采用中心复合表面设计对某型叶片的工况参数进行设计,研究了主流入口温度、... 为了有效监测高温涡轮叶片的安全运行状态,基于响应面模型对某型高温涡轮叶片进行了实验研究,旨在探究关键工况参数对其冷却性能的影响,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采用中心复合表面设计对某型叶片的工况参数进行设计,研究了主流入口温度、主流出口压力、主流进出口压比、冷气与主流温度比及流量比对某型叶片冷却效率分布、无量纲温度分布及温度非均匀度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响应面模型,探究了工况参数的耦合作用对某型叶片冷却性能的综合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拟合得到的响应面模型有较高的精度,其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001,决定系数均大于0.99;主流入口温度和出口压力对叶片冷却性能的影响均较小;在实验工况范围内,当主流进出口压比、冷气与主流温度比及流量比分别从1.3~1.5、0.6~0.7、3~8增大时,叶片的平均冷却效率分别增大了9.67%、9.39%、30.49%;叶片的平均无量纲温度分别提高了2.98%,降低了1.34%、3.78%;叶片的温度非均匀度分别降低了2.69%、28.79%,提高了5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冷却性能 响应面模型 耦合作用
下载PDF
Progress in octahedral spherical hohlraum study 被引量:5
18
作者 Ke Lan Jie Liu +36 位作者 Zhichao Li Xufei Xie Wenyi Huo Yaohua Chen Guoli Ren Chunyang Zheng Dong Yang Sanwei Li Zhiwen Yang Liang Guo Shu Li Mingyu Zhang Xiaoying Han Chuanlei Zhai Lifei Hou Yukun Li Keli Deng Zheng Yuan Xiayu Zhan Feng Wang Guanghui Yuan Haijun Zhang Bobin Jiang Lizhen Huang Wei Zhang Kai Du Runchang Zhao Ping Li Wei Wang Jingqin Su Xuewei Deng Dongxia Hu Wei Zhou Huaiting Jia Yongkun Ding Wanguo Zheng Xiantu He 《Matter and Radiation at Extremes》 SCIE EI CAS 2016年第1期8-27,共20页
In this paper,we give a review of our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progress in octahedral spherical hohlraum study.From our theoretical study,the octahedral spherical hohlraums with 6 Laser Entrance Holes(LEHs)of octa... In this paper,we give a review of our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progress in octahedral spherical hohlraum study.From our theoretical study,the octahedral spherical hohlraums with 6 Laser Entrance Holes(LEHs)of octahedral symmetry have robust high symmetry during the capsule implosion at hohlraum-to-capsule radius ratio larger than 3.7.In addition,the octahedral spherical hohlraums also have potential superiority on low backscattering without supplementary technology.We studied the laser arrangement and constraints of the octahedral spherical hohlraums,and gave a design on the laser arrangement for ignition octahedral hohlraums.As a result,the injection angle of laser beams of 50°-60°was proposed as the optimum candidate range for the octahedral spherical hohlraums.We proposed a novel octahedral spherical hohlraum with cylindrical LEHs and LEH shields,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laser coupling efficiency and improve the capsule symmetry and to mi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wall blowoff on laser transport.We studied on the sensitivity of the octahedral spherical hohlraums to random errors and compared the sensitivity among the octahedral spherical hohlraums,the rugby hohlraums and the cylindrical hohlraums,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ctahedral spherical hohlraums are robust to these random errors while the cylindrical hohlraums are the most sensitive.Up till to now,we have carried out three experiments on the spherical hohlraum with 2 LEHs on Shenguang(SG)laser facilities,including demonstration of improving laser transport by using the cylindrical LEHs in the spherical hohlraums,spherical hohlraum energetics on the SGIII prototype laser facility,and comparisons of laser plasma instabilities between the spherical hohlraums and the cylindrical hohlraums on the SGIII laser fac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rect-drive 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 Novel spherical hohlraum with 6 LEHs High and robust radiation symmetry High energy coupling efficiency Theoretical study Experiments
下载PDF
Theory and test of underground explosions:Coupling rule between cratering and ground shock
19
作者 Wei Guo Jie Li +4 位作者 Benjun Shi Tianhan Xu Xiaohui Xu Gan Li Jie Shi 《Underground Space》 SCIE EI CSCD 2024年第4期146-160,共15页
Calculating the parameters of the ground shock induced by an underground explosion is a complex energy coupling problem.It is difficult to establish a unified ground shock coupling law from limited test data.This pape... Calculating the parameters of the ground shock induced by an underground explosion is a complex energy coupling problem.It is difficult to establish a unified ground shock coupling law from limited test data.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btained at home and abroad and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coupling mechanism of craters formed by an underground explosion and the ground shock.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ncepts of"closed-explosion critical depth"and"equivalent closed-explosion critical depth"are clearly explained.The spreading of the ground shock energy is attributed to the explosive expansion of the air cavity,revealing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olume of the cavity region(or the volume of the crack region)and the ground shock energy associated with the underground explosion.The proportionality factor is related to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um and is independent of the magnitude of the explosion equivalent.Based on this,a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formula and conversion method for the ground shock coupling coefficient were established.Explos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in clay and Plexiglass under varying burial depths.The test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ly calculated results.Our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sign of explosion-resistant structures i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ground explosion Ground shock coupling coupling coefficient Equivalent closed explosion Experimental study
原文传递
新型浮式风渔平台耦合动力学研究
20
作者 殷桃峰 《机械制造》 2024年第8期49-53,33,共6页
在多种海洋环境载荷作用下,浮式风力机的耦合动力学响应非常复杂,模型试验是研究浮式风力机耦合动力学性能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对新型浮式风渔平台进行耦合动力学研究,建立包含风力机、塔筒、浮体、系泊的耦合动力学模型,进行风浪流水... 在多种海洋环境载荷作用下,浮式风力机的耦合动力学响应非常复杂,模型试验是研究浮式风力机耦合动力学性能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对新型浮式风渔平台进行耦合动力学研究,建立包含风力机、塔筒、浮体、系泊的耦合动力学模型,进行风浪流水池模型试验,利用模型试验结果对耦合动力学模型进行修正,进而计算极限海况下新型浮式风渔平台的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显示,新型浮式风渔平台具有良好的运动性能,极限海况下纵荡不大于5.174m,纵摇不大于4.6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渔业 耦合 动力学 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