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换波地震勘探的若干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2
1
作者 刘洋 魏修成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3年第4期247-251,267,共6页
分析了采集和处理中转换波勘探的若干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研究表明 ,转换波勘探工区选择要有针对性 ;转换波观测系统一般不能直接采用纵波的观测系统 ,要结合转换波传播特点进行设计 ;转换波的横波静校正量 ,可以利用x分量上... 分析了采集和处理中转换波勘探的若干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研究表明 ,转换波勘探工区选择要有针对性 ;转换波观测系统一般不能直接采用纵波的观测系统 ,要结合转换波传播特点进行设计 ;转换波的横波静校正量 ,可以利用x分量上记录的横波信息来解决 ;为了提高转换波处理精度 ,采用非双曲交互速度分析实现转换波速度分析 ,采用精确公式计算转换点 ,采用非双曲方程进行转换波动校正 ;在转换波叠加时采用与速度比值有关的面元以确保覆盖次数的稳定性。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上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波地震勘探 横波勘探 裂缝勘探 岩性勘探 油气藏识别
下载PDF
转换波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法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国发 彭苏萍 +1 位作者 何兵寿 高日胜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5,共5页
针对转换波地震资料检波点静校正量过大的问题,分析了现有的转换波处理技术、波形变化、静态时移对面波压制影响.结果认为,面波压制、转换波静校正、速度分析等是影响转换波处理质量的关键.提出了基于模型的面波压制技术和利用共检波点... 针对转换波地震资料检波点静校正量过大的问题,分析了现有的转换波处理技术、波形变化、静态时移对面波压制影响.结果认为,面波压制、转换波静校正、速度分析等是影响转换波处理质量的关键.提出了基于模型的面波压制技术和利用共检波点叠加静校正和最大叠加能量剩余静校正的解决方案,为提高转换波速度分析的精度,利用变速抽取共转换点道集的方法,实现了真正的共转换点速度分析.对三维转换波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波处理 面波 共转换点 检波点 速度分析 地震资料处理 静校正量 关键问题 技术 影响
下载PDF
层状各向异性介质转换波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 被引量:23
3
作者 黄中玉 曲寿利 +4 位作者 王于静 赵改善 魏修成 徐亦鸣 余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109-3115,共7页
在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中,地震波走时的计算方法是决定大偏移距地震资料成像品质的重要因素.在常规的三维转换波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公式中,走时的计算是基于等效单层各向异性介质的非双曲线方法.用这种方法处理的成像道集,在偏移... 在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中,地震波走时的计算方法是决定大偏移距地震资料成像品质的重要因素.在常规的三维转换波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公式中,走时的计算是基于等效单层各向异性介质的非双曲线方法.用这种方法处理的成像道集,在偏移/深度比超过一定阈值后,成像道集中的反射同相轴将出现过偏现象,这种偏移不平的同相轴将影响偏移叠加的最佳响应,使得偏移成像波组呈低频化特征,最终降低三维转换波偏移成像质量.我们采用层状介质的走时计算方法代替常规算法,并且利用了常规方法的转换波各向异性偏移速度模型.基于层状介质的算法能够提高大偏移距转换波走时计算精度,克服中浅地层大偏移距远道成像道集中反射同相轴逐渐上翘的问题.两个地区的三维转换波资料处理结果证实,基于层状各向异性介质的转换波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方法,明显改善了反射成像剖面的连续性和分辨率,提高成像剖面构造的可解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波 层状各向异性介质 叠前时间偏移
下载PDF
应用三分量浅层地震反射方法探测隐伏活动断裂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保金 赵成彬 +5 位作者 酆少英 杨晓平 何银娟 李稳 左莹 寇昆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676-2686,共11页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方法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工程和活动断裂探测中过去还没有开展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先例.本文简要介绍了在北京黄庄—高丽营断裂上开展的三分量浅层地震反射试验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方法,以及取得的...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方法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工程和活动断裂探测中过去还没有开展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先例.本文简要介绍了在北京黄庄—高丽营断裂上开展的三分量浅层地震反射试验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方法,以及取得的初步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纵波震源或横波震源激发、三分量接收的浅层地震勘探方法,可获得较高信噪比的浅层地震纵波、横波和转换波剖面,特别是水平分量采集的横波和转换波可提供很有意义的地下结构和构造信息.综合利用纵波、横波和转换波剖面特征进行的地质分层和断层解释结果取得了与跨断层的钻孔联合地质剖面结果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波和横波 转换波 活断层 分辨率 黄庄—高丽营断裂
下载PDF
厚风化层覆盖区转换波静校正方法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彦鹏 马在田 +1 位作者 孙鹏远 杨海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14-621,共8页
P-SV转换波处理与传统的P-P波处理有很大的不同,如S波静校正、CCP叠加、P-SV速度分析和偏移等,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S波静校正问题.S波速度基本不受潜水面的影响,与纵波静校正没有直接相关性,有时横波静校正量能达到纵波静校正量的十倍,... P-SV转换波处理与传统的P-P波处理有很大的不同,如S波静校正、CCP叠加、P-SV速度分析和偏移等,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S波静校正问题.S波速度基本不受潜水面的影响,与纵波静校正没有直接相关性,有时横波静校正量能达到纵波静校正量的十倍,用纵波静校正量乘以比例系数来解决横波静校正问题将导致较大误差.同一接收点X和Z分量存在一定的初至时差,该时差代表了P波和S波在低降速带的走时差,可以利用该时差和近地表纵横波速度比信息去除低降速带对横波的影响,得到准确的静校正量.本文利用多分量初至时差推导了较为精确的横波静校正公式,再结合共检波点叠加求取剩余静校正量的方法,形成了完整的转换波静校正配套方法.利用该方法对苏里格气田二维及三维多波地震资料进行了实际处理,数据处理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其他方法难以奏效的风化层较厚地区的横波静校正量求解,该方法也同时考虑了长波长横波静校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波 横波 静校正 初至时差
下载PDF
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综述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丽艳 刘洋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34-1139,共6页
本文对各向同性介质和VTI介质中的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分析了每种方法优缺点和适用条件.认为应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实际资料选择不同的方法,才能得到较好的成像效果.在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中,速度模型的建立及各... 本文对各向同性介质和VTI介质中的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分析了每种方法优缺点和适用条件.认为应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实际资料选择不同的方法,才能得到较好的成像效果.在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中,速度模型的建立及各种方法对更复杂构造的适应性仍需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波 叠加 时间偏移 Kirchhoff积分 相移
下载PDF
PP波与P-SV波叠前联合反演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徐天吉 程冰洁 +2 位作者 唐建明 甘其刚 李显贵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8年第5期368-372,316,共5页
基于各向异性介质理论和Zoeppritz方程,利用PP波与P-SV波叠前地震资料能够反演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及各向异性系数,能够进一步计算得到弹性阻抗、泊松比、体积模量、剪切模量和拉梅常数等多种弹性参数。结合地质、测井、岩石物理... 基于各向异性介质理论和Zoeppritz方程,利用PP波与P-SV波叠前地震资料能够反演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及各向异性系数,能够进一步计算得到弹性阻抗、泊松比、体积模量、剪切模量和拉梅常数等多种弹性参数。结合地质、测井、岩石物理等资料,对反演获得的各种参数进行优化,归纳总结其变化规律,提炼岩性判断和流体识别的各种敏感参数,实现含油气异常区域的准确圈定。综合分析多种参数异常的交叉分布区域,能够更准确地实现有利储层及油气分布的预测与评价。基于新场3D3C地震资料,将这套方法和技术思路应用到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超致密非常规天然气藏储层预测与含气性检测中,获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联合反演 纵波 转换波 非常规气藏 致密砂岩 多分量地震 储层参数
下载PDF
弱度比在裂隙含流体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赟 石瑛 杨德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52-1155,共4页
裂隙中的流体检测对油气田勘探和开发有重要意义.裂隙弱度比受裂隙中流体的影响,而弱度比对速度比特别敏感,本文对弱度比与速度比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弱度比与转换波速度比和时间比的表达式,并将此应用到WJT气田的裂隙含气检测中.... 裂隙中的流体检测对油气田勘探和开发有重要意义.裂隙弱度比受裂隙中流体的影响,而弱度比对速度比特别敏感,本文对弱度比与速度比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弱度比与转换波速度比和时间比的表达式,并将此应用到WJT气田的裂隙含气检测中.实际资料的应用表明,用弱度比检测裂隙中的流体是可能的,弱度比剖面可作为裂隙含流体检测的基本剖面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 弱度比 速度比 转换波
下载PDF
海上多波地震在莺歌海盆地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何汉漪 张树林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9年第5期310-315,共6页
针对莺歌海盆地纵波地震模糊带、中深层及地层-岩性圈闭含油气性问题,试用海上多波地震方法,采集多波地震资料132km,研制了多波地震资料处理系统,并成功地处理了这批海上多波地震资料,莺歌海盆地多波地震试生产资料证实,现有多... 针对莺歌海盆地纵波地震模糊带、中深层及地层-岩性圈闭含油气性问题,试用海上多波地震方法,采集多波地震资料132km,研制了多波地震资料处理系统,并成功地处理了这批海上多波地震资料,莺歌海盆地多波地震试生产资料证实,现有多波地震采集,处理技术是可行的,多波地震能解决地震模糊带问题,并能辨别真假亮点,提供直接找油,找气的可靠标志,海上多波地震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潜在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多波地震 莺歌海盆地 应用 转换波 CCP道集 亮点 “气烟囱”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各向异性介质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春继 李录明 +2 位作者 罗省贤 丁伟 于世焕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3-179,共7页
地层存在各向异性时,将使地震波速度和时距曲线变得很复杂。在现有理论基础上,较系统地分析了地层各向异性系数与速度及时距曲线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了各向异性介质纵波,特别是P-SV转换波的速度分析方法。该方法不仅可求得各向异性... 地层存在各向异性时,将使地震波速度和时距曲线变得很复杂。在现有理论基础上,较系统地分析了地层各向异性系数与速度及时距曲线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了各向异性介质纵波,特别是P-SV转换波的速度分析方法。该方法不仅可求得各向异性介质的地震波速度,而且可求得地层各向异性参数。经理论模型试处理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转换波 各向异性速度分析 非双曲线时距方程
下载PDF
一种分离纵横波的方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詹正彬 刘江平 朱培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86-295,378,共11页
分离纵横波有多种方法,比较常用的是τ-p变换法。一般认为纵波和转换横波在τ-p域彼此是近于分离的,无大的重叠区, 因而可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分离这两种波。实践说明,这两种波的斜率值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是难以分离的,不好一刀切。我们认... 分离纵横波有多种方法,比较常用的是τ-p变换法。一般认为纵波和转换横波在τ-p域彼此是近于分离的,无大的重叠区, 因而可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分离这两种波。实践说明,这两种波的斜率值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是难以分离的,不好一刀切。我们认为按纵波或横波的轨迹进行切除,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文中给出了轨迹跟踪切除法分离纵横波的原理,以及记录道距、变换间隔和随机噪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试验结果说明,当变换间隔dp=5.4×10^(-6)不变时,对同样排列长度,道距dx缩小一倍(道数增加一倍),假频明显减少,分离效果好;当道距dx不变时,变换间隔dp减小一倍,假频消失;分离效果更好。可见,减小dx和dp,都会改善分离的效果;随机噪音不影响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波 转换横波 Τ-P变换 轨迹跟踪切除
下载PDF
苏里格二维转换波勘探应用研究与效果 被引量:7
12
作者 侯爱源 李彦鹏 谷跃民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5年第3期195-199,共5页
苏里格气田属典型的陆相沉积薄互层储层,前期勘探成果表明该区是一个大面积含气但具有明显非均质性的砂岩复合气藏,含气层单层厚度薄,产量低。分析了苏里格多波原始地震资料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采用了转换波静校正、叠前去噪、地表... 苏里格气田属典型的陆相沉积薄互层储层,前期勘探成果表明该区是一个大面积含气但具有明显非均质性的砂岩复合气藏,含气层单层厚度薄,产量低。分析了苏里格多波原始地震资料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采用了转换波静校正、叠前去噪、地表一致性处理和叠后提高分辨率等重点处理技术。利用纵波和转换横波的振幅信息,对含气砂岩的分布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转换波 含气砂岩
下载PDF
P-SV波反射系数计算方法综述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昭军 唐建明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7年第6期433-439,407,共7页
对P-SV波反射系数计算方法的研究,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简化或近似公式。总结了20余种P-SV波的反射系数计算方法,并对2界面Ostrander模型的反射系数进行了试算,结果表明,在小角度入射角情况下,这些方程都能较好地吻合Zoeppr... 对P-SV波反射系数计算方法的研究,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简化或近似公式。总结了20余种P-SV波的反射系数计算方法,并对2界面Ostrander模型的反射系数进行了试算,结果表明,在小角度入射角情况下,这些方程都能较好地吻合Zoeppritz方程解。最后指出了计算P-SV波反射系数方法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系数 ZOEPPRITZ方程 转换波 AVO
下载PDF
川西凹陷孝泉地区3D3C量地震资料采集方法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远志 李明 +2 位作者 杨继友 刘胜 张伟宏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60-669,共10页
川西坳陷孝泉地区深层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属于典型非常规裂缝性气藏,储层识别、裂缝检测、含气性识别是气藏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转换波3D3C勘探可同时获得反映岩石骨架和各向异性特性的C波资料及反映骨架及流体特性的P波资料,因而适用... 川西坳陷孝泉地区深层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属于典型非常规裂缝性气藏,储层识别、裂缝检测、含气性识别是气藏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转换波3D3C勘探可同时获得反映岩石骨架和各向异性特性的C波资料及反映骨架及流体特性的P波资料,因而适用于川西孝泉深层超致密裂缝性气藏.在3D3C地震勘探中,三维三分量地震采集方法是采集到高质量多分量原始资料的技术保障,本文重点研究这种采集方法.首先根据地球物理参数,结合地质任务要求,分析了三维三分量观测系统设计的方法及观测系统参数,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和勘探目的层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同时适合纵波勘探和转换波勘探的面元尺寸、最大和最小炮检距、接收线距、束间滚动距等参数并确定了三维三分量观测系统.该观测系统在孝泉地区资料采集中,获得的三分量资料波组特征清楚,同相轴连续,反射信息丰富;Z分量剖面和R分量剖面反射层次清楚,目的层反射特征明显,具有非常好的构造形态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凹陷 3D3C 观测系统设计 参数分析 转换波
下载PDF
转换波成像方法综述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明 韩大匡 +1 位作者 姚逢昌 甘利灯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5期553-556,共4页
转换波勘探成本低,获取的地下信息量大。但由于转换波的传播路径不对称,入射波与反射波的速度不同,因此转换波资料的成像比纵波资料更复杂。为此,对转换波成像的主要方法进行了讨论,并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的转换波成像思路作了介绍。... 转换波勘探成本低,获取的地下信息量大。但由于转换波的传播路径不对称,入射波与反射波的速度不同,因此转换波资料的成像比纵波资料更复杂。为此,对转换波成像的主要方法进行了讨论,并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的转换波成像思路作了介绍。转换波成像方法可分为叠后偏移和叠前偏移成像两种,叠后偏移主要包括共转换点道集抽取、动校正、转换波倾角时差校正和叠后偏移等,叠前时间偏移主要分为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和波动方程叠前时间偏移两大类。分别对叠后偏移的4个主要处理步骤和叠前偏移两类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指出叠前时间偏移方法是目前转换波资料处理的发展方向。新的转换波成像思路是,先对转换波资料进行转换,然后再成像,如非对称性校正法和纯横波成像法等,对这些新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论述。指出了转换波成像方法研究的发展方向,即转换波成像配套技术的研究如静校正、去噪,以及能更好地适应不同观测系统的高保真、高分辨率的叠前成像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波 成像 叠后偏移 Kirchhoff偏移 波动方程偏移 成像新思路 非对称性校正法 纯横波成像法
下载PDF
转换波叠加速度分析及动校正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军迎 雍学善 +2 位作者 杨午阳 高建虎 翟瑞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1-235,248,共6页
在P波勘探中,仅仅依据P波零炮检距旅行时(t0P)和非零炮检距(x0)信息分析P波叠加速度。与此类似,对于PS波地震资料,文中不引入任何各向异性参数,基于地层等效介质方法,推导出新的只包含PS波叠加速度、P波叠加速度的PS波时距曲线方程,使... 在P波勘探中,仅仅依据P波零炮检距旅行时(t0P)和非零炮检距(x0)信息分析P波叠加速度。与此类似,对于PS波地震资料,文中不引入任何各向异性参数,基于地层等效介质方法,推导出新的只包含PS波叠加速度、P波叠加速度的PS波时距曲线方程,使得PS波数据处理变得更为简单;同时,推导出了速度比分析方程,据此可在CMP道集数据中快速分析速度比,为共转点道集抽取提供较为准确的初始速度比参数。以上两个方法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法系列,从而提高了整个转换波速度分析与共转换点道集生成的效率。通过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的测试与验证,表明本文提出的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可为高精度PS波速度分析提供初始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波 速度谱 速度分析 时距方程 动校正 叠加剖面
下载PDF
三维转换波处理技术在海拉尔贝39井复杂构造区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丽艳 李昂 +1 位作者 裴江云 陈颖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8-686,3,共9页
在海拉尔贝39井构造复杂区,应用常规的三分量处理技术难以解决该地区的转换波成像问题。本文针对该地区的转换波噪声、静校正及成像等问题,应用了波动方程自适应折射噪声衰减技术、全局寻优和剩余迭代相结合的转换波静校正技术、复杂构... 在海拉尔贝39井构造复杂区,应用常规的三分量处理技术难以解决该地区的转换波成像问题。本文针对该地区的转换波噪声、静校正及成像等问题,应用了波动方程自适应折射噪声衰减技术、全局寻优和剩余迭代相结合的转换波静校正技术、复杂构造转换波方位各向异性校正及复杂构造叠前时间偏移等关键技术,对该地区的三维转换波资料进行了处理,最终取得较好的成像效果,为后续的纵横波联合解释和反演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构造 转换波 成像 平均速度比(γ0)
下载PDF
四参数速度分析法及其在垦71区三维转换波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毕丽飞 刘江平 +4 位作者 周永红 王延光 王慧 石建新 李向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4-39,共6页
胜利油田垦71地区多分量地震数据采用微型机电系统(MEMS)数字检波器采集,受转换波的非对称路径和各向异性的影响,剖面中非双曲同相轴广泛存在。传统的速度分析法基于各向同性理论,动校正时无法把同相轴拉平。为了实现同相轴的同相叠加,... 胜利油田垦71地区多分量地震数据采用微型机电系统(MEMS)数字检波器采集,受转换波的非对称路径和各向异性的影响,剖面中非双曲同相轴广泛存在。传统的速度分析法基于各向同性理论,动校正时无法把同相轴拉平。为了实现同相轴的同相叠加,利用不同偏移距的动校正信息估算不同的参数,提出了一种新的四参数速度分析法。四参数指转换波叠加速度vC2、垂直速度比γ0、等效速度比γeff和转换波各向异性系数eχff。应用该方法对胜利油田垦71地区三维多波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处理效果较好,且对该地区多分量资料的成像质量及PP波与PS波同相轴的相关性也有很大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处理 转换波 四参数理论 速度分析 动校正信息 参数估算
下载PDF
含裂隙煤层的地震记录模拟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德义 彭苏萍 +1 位作者 王贇 张美根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66,共6页
采用线性滑移(Linear Slip Deformation)裂隙介质模型、各向异性弹性波模拟方法,对含裂隙煤层进行了2D2C(二维二分量)单炮记录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煤层含裂隙后与不含裂隙时相比,反射时差的变化已不足以识别,但由于波速的改变会使煤... 采用线性滑移(Linear Slip Deformation)裂隙介质模型、各向异性弹性波模拟方法,对含裂隙煤层进行了2D2C(二维二分量)单炮记录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煤层含裂隙后与不含裂隙时相比,反射时差的变化已不足以识别,但由于波速的改变会使煤层顶底界面的波阻抗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波的动力学特征的改变,AVO现象尤其明显。当裂隙为非垂直时,炮点两侧的反射波能量和振幅出现不对称现象。x分量和z分量的特征明显不同,转换波主要记录在x分量上,横波在x分量上有不可忽视的能量。因此,应用各向异性理论、利用多分量转换波研究煤层裂隙的特征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介质 煤层 模拟 线形滑移 转换波
下载PDF
联合纵波确定转换波接收点大的静校正量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海峰 李向阳 +1 位作者 钱忠平 狄帮让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06-311,共6页
在转换波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接收点的横波静校正一直是较难解决的问题.因为横波速度基本不受潜水面的影响,横波低速带厚且不均匀,速度又比较低,通常会造成转换波接收点的横波静校正量大且横向变化剧烈,与纵波静校正没有直接相关性.针... 在转换波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接收点的横波静校正一直是较难解决的问题.因为横波速度基本不受潜水面的影响,横波低速带厚且不均匀,速度又比较低,通常会造成转换波接收点的横波静校正量大且横向变化剧烈,与纵波静校正没有直接相关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用改进的纵波构造时间控制方法求取转换波接收点的静校正,在转换波的共接收点叠加剖面上追踪拾取多组同相轴,联合纵波对应层位的地下构造时间确定接收点大的横波静校正量.通过不同的时移将几个相邻的层位合成一个反射层位,解决同相轴不能连续追踪的难题,同时利用浅、中和深层多组层位对一个接收点的静校正量求其平均,降低拾取误差对静校正量的影响,兼顾地下浅、中和深层的静校正效果.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静校正方法能稳定的解决转换波静校正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波 联合纵波 共接收点叠加 静校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