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GA微球控释系统的突释及其控制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峰 涂家生 +1 位作者 张钧寿 卢晶 《药学进展》 CAS 2003年第3期142-146,共5页
针对目前限制 PL GA微球控释系统临床应用的突释问题 ,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的研究进展 ,包括突释现象、突释原因。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 微球控释系统 突释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渗透泵给药系统设计原理、关键技术与发展动态 被引量:22
2
作者 颜琨 梅兴国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92-97,共6页
渗透泵控释制剂作为缓控释制剂的典型代表,是以渗透压为释药动力、以零级释放动力学为特征的一种制剂技术。由于其释药行为不受介质环境pH和食物等因素的影响,以及体内外释药相关性较好等特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经过多年的发... 渗透泵控释制剂作为缓控释制剂的典型代表,是以渗透压为释药动力、以零级释放动力学为特征的一种制剂技术。由于其释药行为不受介质环境pH和食物等因素的影响,以及体内外释药相关性较好等特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经过多年的发展,渗透泵制剂的机制不断创新,结构不断完善,并已有多个产品上市。本文概述了渗透泵系统的发展历程及控释原理,并从药物溶解度、渗透压、释药孔及包衣膜4个方面,重点阐述影响渗透泵控释制剂药物释放速率的关键因素和国内外研发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泵 控释系统 渗透压 半透膜
下载PDF
口服固体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腊蕊 朱家壁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17,共4页
近年来,口服缓控释技术发展迅速,种类繁多,其中典型的给药系统包括骨架片、渗透泵制剂、多单元给药系统等。这几类制剂是口服固体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热点和主流,也是与实际生产应用结合最为紧密的制剂类型。本文综述了这几类口服缓控释制... 近年来,口服缓控释技术发展迅速,种类繁多,其中典型的给药系统包括骨架片、渗透泵制剂、多单元给药系统等。这几类制剂是口服固体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热点和主流,也是与实际生产应用结合最为紧密的制剂类型。本文综述了这几类口服缓控释制剂的最新研究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缓控释 骨架片 渗透泵 多单元给药系统
下载PDF
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海燕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2期57-59,共3页
本文对缓控释制剂的释药系统及制剂技术进行综述,并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做了分析。缓控释制剂有三种释药系统:定时、定位、定速释药系统。制剂技术主要包括:膜包衣缓控释技术、骨架缓控释技术、渗透泵技术等。
关键词 缓释制剂 控释制剂 释药系统 制剂技术
下载PDF
光控释药型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留伟 钱明 王静云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70-782,共13页
释药可控的药物递送系统能够在特定刺激条件下,在时间和空间上精确实现在病灶处释放包载的药物分子,具有药物利用率高、毒副作用低等诸多优点,为各种重大疾病,如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在众多的可控释药递送系统中,利用特定光照控... 释药可控的药物递送系统能够在特定刺激条件下,在时间和空间上精确实现在病灶处释放包载的药物分子,具有药物利用率高、毒副作用低等诸多优点,为各种重大疾病,如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在众多的可控释药递送系统中,利用特定光照控制药物释放的光控释药型药物递送系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潜力,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基于不同光响应机理的光控释药型药物递送系统被设计开发用于药物的精确可控释放,本文介绍了四种光敏感基团的不同光响应机理,对基于不同光响应机理的光控释药型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现有光控释药型药物递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响应 光控释放 纳米载体 药物递送系统 癌症治疗
原文传递
刺激响应性水凝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攀 吕福杰 +2 位作者 范治平 程萍 韩军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1-563,共13页
恶性肿瘤的治疗在临床中一直备受关注,由于肿瘤细胞的浸润性和顽固性,常规治疗通常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相较于全身化疗,局部载药水凝胶的使用显著降低了全身毒性并可实现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持续递送。此外,经物理掺杂或化学修饰的刺激... 恶性肿瘤的治疗在临床中一直备受关注,由于肿瘤细胞的浸润性和顽固性,常规治疗通常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相较于全身化疗,局部载药水凝胶的使用显著降低了全身毒性并可实现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持续递送。此外,经物理掺杂或化学修饰的刺激响应性水凝胶,还可响应环境条件变化(如温度、pH、光等),实现原位交联和药物可控释放,大大提高了临床顺应性和药物递送效率。本综述分类讨论了用于肿瘤治疗的刺激响应性水凝胶的设计策略;汇总了近年来此类水凝胶的研究进展及其药物递送方案;并针对该领域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响应性水凝胶 刺激响应性 水凝胶 药物控释 药物递送系统 抗肿瘤
原文传递
pH-responsive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employed in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systems for cancer treatment 被引量:8
7
作者 Ke-Ni Yang Chun-Qiu Zhang +3 位作者 Wei Wang Paul C.Wang Jian-Ping Zhou Xing-Jie Liang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34-43,共10页
In the fight against cancer,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systems have emerged to enhanc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nti-cancer drugs. Among these systems,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MSNs) with a func... In the fight against cancer,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systems have emerged to enhanc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nti-cancer drugs. Among these systems,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MSNs) with a functional surface possess obvious advantages and were thus rapidly developed for cancer treatment. Many stimuli-responsive materials, such as nanopartides, polymers, and inorganic materials, have been applied as caps and gatekeepers to control drug release from MSNs. This review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recent progress in the production of pH-responsive MSNs based on the pH gradient between normal tissues and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Four main categories of gatekeepers can respond to acidic conditions. These categories will be described in det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PH-RESPONSIVE controlled drug release drug delivery systems antineoplastic protocols
下载PDF
Electrospun nanofiber-based drug delivery systems 被引量:4
8
作者 Deng-Guang Yu Li-Min Zhu +1 位作者 Kenneth White Chris Branford-White 《Health》 2009年第2期67-75,共9页
Electrospinning is a very simple and versatile process by which polymer nanofibers with di-ameters ranging from a few nanometers to sev-eral micrometers can be produced using an electrostatically driven jet of polymer... Electrospinning is a very simple and versatile process by which polymer nanofibers with di-ameters ranging from a few nanometers to sev-eral micrometers can be produced using an electrostatically driven jet of polymer solution or polymer melt.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is process throughout the past few years and electrospinning has advanced its ap-plications in many fields, including pharmaceu-tics. Electrospun nanofibers show great prom-ise for developing many types of novel drug delivery systems (DDS) due to their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imple but useful and effective top-down fabricating process. The current state of electrospun nanofiber-based DDS is focused on drug-loaded nanofiber preparation from pharmaceutical and biode-gradable polymer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DDS. However, there are more opportunities to be exploited from the electrospinning process and the corresponding drug-loaded nanofibers for drug delivery. Additionally, some other related challenges and the possible resolutions are outlined in this revi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SPINNING NANOFIBERS DRUG Delivery systems controlled release
下载PDF
植入颅内治疗脑瘤的生物可降解药物控释体系 被引量:4
9
作者 高波 鲁格 苏同芳 《药学进展》 CAS 2000年第5期274-277,共4页
利用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包埋化疗药物制成控释剂型颅内植入后 ,在脑瘤局部定点化疗 ,可绕过血脑屏障 ,极大地提高瘤内药物浓度 ,同时降低身体其它部位的药物浓度。本文从聚合物材料、制备方法、植入方法、释药机理及药物体内分布、瘤... 利用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包埋化疗药物制成控释剂型颅内植入后 ,在脑瘤局部定点化疗 ,可绕过血脑屏障 ,极大地提高瘤内药物浓度 ,同时降低身体其它部位的药物浓度。本文从聚合物材料、制备方法、植入方法、释药机理及药物体内分布、瘤内化疗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颅内植入剂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剂 生物可降解材料 药物控释 脑瘤 药物疗法
下载PDF
Understanding the Glycoproteins Release from Alginate-Barium Capsules in Physiologic Enviroments
10
作者 Edgar Perez Herrero Eva M. Martin del Valle Miguel A. Galán 《Advanc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2011年第4期256-270,共15页
The authors carried out a steady and unsteady mass transfer studies to simulate both the release of proteins in physiologic environments and proteins transport through a tissue or organ from polymeric capsules by usin... The authors carried out a steady and unsteady mass transfer studies to simulate both the release of proteins in physiologic environments and proteins transport through a tissue or organ from polymeric capsules by using a substance, the rhodamine B isothiocyanate dextran (RBID) that mimics the behaviour of glycoproteins such a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FG). These studies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between alginate and proteins in the release processes. Thereby, this fact has opened new perspectives in order to use these kind of capsules in protein recognition processes. The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between alginate and RBID allow pH-dependent controlled release systems that simulate the behaviour of glycoprote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rolled release systems Proteins GLYCOPROTEINS Growth Factors Mass Transfer Unsteady Steady
下载PDF
分子识别响应型智能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壮 谢锐 +2 位作者 巨晓洁 汪伟 褚良银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2621-2630,共10页
分子识别响应型智能膜兼备分子识别特性和膜过程能耗低效率高的优点,可以实现特定分子识别型控制释放、以及化学或生物物质的高精度分离等.本文主要综述了分子识别响应型智能膜的设计方法与应用,重点介绍了3类分子识别响应型智能膜及其... 分子识别响应型智能膜兼备分子识别特性和膜过程能耗低效率高的优点,可以实现特定分子识别型控制释放、以及化学或生物物质的高精度分离等.本文主要综述了分子识别响应型智能膜的设计方法与应用,重点介绍了3类分子识别响应型智能膜及其应用:基于主客体作用分子识别响应型智能膜、基于耦合作用分子识别响应型智能膜以及基于螯合作用分子识别响应型智能膜,为新型分子识别响应型智能膜材料的研制以及分子识别响应智能膜过程的强化与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膜 分子识别 控制释放 刺激响应材料 主客体系统
原文传递
Preparation of the Rutin-SBA-16 Drug Delivery System
12
作者 Juliana Camila Fischer Karnopp Teofilo Fernando Mazon Cardoso +4 位作者 Daniel Araujo Goncalves Aline Regina Hellman Carollo Gustavo Rocha de Castro Adriana Pereira Duarte Marco Antonio Utrera Martines 《Journal of Biomaterials and Nanobiotechnology》 2020年第1期1-13,共13页
This study sets out a scheme for a controlled release delivery system using SBA-16 as a carrier matrix and Rutin as a drug (Rutin-SBA-16).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s were performed to confirm the structure of t... This study sets out a scheme for a controlled release delivery system using SBA-16 as a carrier matrix and Rutin as a drug (Rutin-SBA-16).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s were performed to confirm the structure of the SBA-16 for post-synthesis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The presence of Rutin-SBA-16 was confirmed by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 at 77 K. The dissolution kinetics was evaluated by the Zero Order, First Order and Higuchi models, and Rutin quantification was carried out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The best impregnation time, which was 8 hours, adsorbing 284 μg Rutin per mg of silica, and the maximum degree of dissolution occurred in a period of 20 - 25 h. The release kinetics of the Rutin was called Higuchi, and showed high linearity,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2) of 0.999 compared with 0.905 and 0.980 of the zero order and first order models respectively. The study shows the benefits of Rutin-SBA-16 as a drug delivery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TIN controlled release systems Kinetic Study Mesoporous Silica Flavonoid
下载PDF
氨基酸类聚合物材料及其在药物控释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岳山 赵修华 +1 位作者 吴效明 吴源清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39-42,共4页
氨基酸类聚合物材料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在控释药物领域有独特的用途,本文就氨基酸类 聚合物材料的类型、优点、生物降解与生物相容性、合成以及其在药物控释系统中的应用等方面做了一简要的综述。
关键词 氨基酸类聚合物 生物降解材料 生物相容性 药物控释系统
下载PDF
智能响应型水凝胶药物控释体系及其应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蔡紫煊 张斌 +3 位作者 姜丽阳 李允译 许国贺 马晶军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53-1668,共16页
药物控释体系可改善药物分子在机体内的释放、吸收、代谢和排泄过程,显著提高药物利用率并减弱药物的毒副作用。智能响应型水凝胶凭借其刺激响应性、亲水性和无毒性在药物控释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智能响应型水凝胶药物控... 药物控释体系可改善药物分子在机体内的释放、吸收、代谢和排泄过程,显著提高药物利用率并减弱药物的毒副作用。智能响应型水凝胶凭借其刺激响应性、亲水性和无毒性在药物控释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智能响应型水凝胶药物控释体系的概念、机理和应用,详细归纳了智能响应型水凝胶药物控释体系的研究进展。按照刺激源不同将智能响应型水凝胶药物控释体系分为p H响应型、温度响应型、光响应型、生物分子(如葡萄糖、酶)响应型、外场(如电场、磁场)响应型、压力响应型、氧化还原响应型及多重响应型水凝胶药物控释体系。进一步介绍了智能响应型水凝胶药物控释体系在治疗癌症、急性肾损伤、眼病、糖尿病等疾病及抗菌、防止伤口感染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基于目前智能响应型水凝胶药物控释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生物相容性差、存在突释或滞释现象、不可降解等)对其发展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药物控释体系 智能响应型
原文传递
胃滞留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霍涛涛 陶春 +1 位作者 姚枫枫 宋洪涛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0-426,共7页
胃滞留给药系统能延长药物在胃内的滞留时间、增加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减少给药次数、增加患者的耐受性、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理想的给药系统。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从作用机制及制剂因素等几方面,对目前发展较好的几种胃滞留... 胃滞留给药系统能延长药物在胃内的滞留时间、增加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减少给药次数、增加患者的耐受性、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理想的给药系统。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从作用机制及制剂因素等几方面,对目前发展较好的几种胃滞留给药系统进行综述,并对新材料以及纳米技术在胃滞留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给予简单的介绍。同时结合近几年胃滞留给药的研究热点,对胃滞留给药系统的发展前景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缓控释制剂 胃滞留给药系统 超多孔水性凝胶给药系统 协同型胃滞留给药系统
原文传递
介孔硅纳米储存器在智能药物释放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罗忠 蔡开勇 +3 位作者 张蓓璐 段霖 刘艾萍 龚端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26-2338,共13页
开发新型细胞微环境刺激响应性智能药物控释系统是目前材料学、药理学与临床医学研究的共同热点之一,其目的在于寻求合适的药物载体,提高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本文综述了介孔硅功能复合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 开发新型细胞微环境刺激响应性智能药物控释系统是目前材料学、药理学与临床医学研究的共同热点之一,其目的在于寻求合适的药物载体,提高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本文综述了介孔硅功能复合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通过对其进行特定的化学修饰、生物修饰、物理修饰,不仅能特异性细胞识别靶向,还能针对病变细胞实现药物定点、定时、定量的"生物爆破"释放;这在药物可控释放、靶向癌症治疗、靶向基因递送等领域展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本文还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各种智能响应性介孔硅纳米储存器的制备方法和响应机制,包括"无机纳米塞-介孔硅"纳米智能控释系统、"有机大分子控制器-介孔硅"智能功能复合型控释系统、"分子开关控制器-介孔硅"自响应性纳米控释系统等,这为设计新型响应性介孔硅纳米储存器系统提供了借鉴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硅纳米颗粒 刺激响应性 表面功能化 药物控制释放系统
原文传递
控释制剂释放动力学评价理论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继稳 陈军 +1 位作者 高美华 陈立兵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建立控释制剂释放动力学的评价新理论和模型。方法:针对控释制剂具有零级释放动力学基本特征,结合控释制剂释放度及其变化速率的曲线特征,阐明控释制剂释放动力学评价的原理。采用新建立的模型,评价市售非洛地平渗透泵片在不同转... 目的:建立控释制剂释放动力学的评价新理论和模型。方法:针对控释制剂具有零级释放动力学基本特征,结合控释制剂释放度及其变化速率的曲线特征,阐明控释制剂释放动力学评价的原理。采用新建立的模型,评价市售非洛地平渗透泵片在不同转速下的控释特征。结果:依据控释制剂释放动力学原理,提出控释度(ICR)、早期释放差异指数(IR-Di)、末端释放差异指数(IRDt)等指标。非洛地平渗透泵片在75,100,150r/min时的体外ICR分别为70.8%,74.8%和64.2%;IRDi和IRDt定量反映了测定因素转速对非洛地平渗透泵片的控释特征的影响。结论:本文提出的控释制剂释放动力学评价理论,可以对控释制剂的不同释放阶段及整体的控释动力学进行定量评价,相关参数为剂型定量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制剂 释放动力学 非洛地平 渗透泵片
下载PDF
离子交换树脂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用珍 王利民 +4 位作者 李树英 吴学萍 王龙江 王文笙 段洪东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33-39,共7页
药物缓控释与掩味在近十年来一直备受关注,在缓控释与掩味方面的进步能够较大程度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离子交换树脂(IER)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可作为药物缓控释与掩味系统的优良载体,近年来逐渐应用于药物传递系统(DDS)的研究和... 药物缓控释与掩味在近十年来一直备受关注,在缓控释与掩味方面的进步能够较大程度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离子交换树脂(IER)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可作为药物缓控释与掩味系统的优良载体,近年来逐渐应用于药物传递系统(DDS)的研究和开发。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对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药物缓控释与掩味机制以及在药物传递系统开发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拓展其应用范围,特别是在儿童用药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树脂 药物缓控释 掩味 药物传递系统
下载PDF
基于口腔特殊环境的水凝胶创面敷贴设计策略
19
作者 许瑞 潘钊 邹多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9-698,共10页
外伤、手术、疾病以及化学刺激等造成的口腔内创伤为患者带来疼痛并增加感染风险。有效的创面保护及修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维护口腔健康至关重要。敷贴材料通过阻隔创面与口腔环境,为创面提供理想的愈合条件。然而在口腔高度湿润且... 外伤、手术、疾病以及化学刺激等造成的口腔内创伤为患者带来疼痛并增加感染风险。有效的创面保护及修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维护口腔健康至关重要。敷贴材料通过阻隔创面与口腔环境,为创面提供理想的愈合条件。然而在口腔高度湿润且微生物富集的动态环境下,伤口敷贴如何保持性能稳定仍面临巨大挑战。水凝胶因其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以及性能多样性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解决口腔创面保护及修复难题的研究热点。本文探讨水凝胶敷贴克服口腔特殊环境实现持久黏附及功能发挥的设计策略,以期为理想的口腔创面屏障材料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创面 水凝胶敷贴 湿态粘接 机械性能 药物控释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在药物控释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美珍 林一飞 范辉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 介绍人工神经网络在药物控释系统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 ,总结、归纳国内外人工神经网络在药物控释系统中的应用。结果 人工神经网络能优化处方组成和工艺过程 ,使其在控释片剂、控释微粒以及透皮吸收中得到应用。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药物控释系统 处方优化 模型概述 ANN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