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生殖健康相关因素与人工流产风险关联的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裴丽君 朱琳 +1 位作者 郭超 刘鸿雁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77-681,共5页
目的了解流动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生殖健康相关因素与人工流产发生风险的关联,为改善流动育龄妇女人工流产保健服务及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5年全国五城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调查数据,对543例有过1次及以上人工流产的流动已婚育龄妇女... 目的了解流动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生殖健康相关因素与人工流产发生风险的关联,为改善流动育龄妇女人工流产保健服务及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5年全国五城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调查数据,对543例有过1次及以上人工流产的流动已婚育龄妇女和1796例未经历人工流产的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的人口学特征、避孕方法选择、保健服务利用及人工流产状况进行描述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避孕相关因素与其人工流产发生风险的关联。结果〈30岁流动已婚育龄妇女发生人工流产风险是≥40岁者的2.08倍(95%a:1.26。3.42);选择短效避孕方法者的人工流产风险是选择长效方法者的2.56倍(95%CI:1.84~3.56),需要付费才能获得避孕药具的人工流产风险是免费获得者的1.72倍(95%CI:1.32~2.24),从妇幼保健院、综合医院、街道居委会获得避孕工具者的人工流产风险分别是从乡镇或市计划生育服务站获得避孕工具者的2.69倍(95%CI:1.71~4.22)、2.49倍(95%CI:1.68,3.68)和1.81倍(95%CI:1.20~2.72),不了解紧急避孕措施的流动已婚育龄妇女发生人工流产风险是知晓者的1.41倍(95%CI:1.12~1.78),避孕知识来源于同事/亲友中的流动育龄妇女人工流产风险是来源于计生服务人员的1.85倍(95%CI:1.28~2.67)。结论年龄、短效避孕方法、付费获得避孕药具、不知晓紧急避孕措施可能是流动已婚育龄妇女发生人工流产的危险因素,据此针对流动已婚育龄妇女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提高保健服务利用水平,可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其人工流产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流产 流动已婚育龄妇女 避孕方法选择 生殖健康
原文传递
已婚育龄人群的避孕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崔念 刘小章 +2 位作者 潘晓放 杨青 李民享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09年第3期19-22,共4页
目的了解并分析已婚育龄人群避孕方法的选择及影响因素。方法在四川省内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及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有效调查已婚育龄男女2631人,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率为89.25%。避孕方法使用比例居前3位的依次是宫内节育器(55.8%)... 目的了解并分析已婚育龄人群避孕方法的选择及影响因素。方法在四川省内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及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有效调查已婚育龄男女2631人,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率为89.25%。避孕方法使用比例居前3位的依次是宫内节育器(55.8%)、避孕套(24.2%)、输精管结扎(5.7%)。调查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城乡地域以及现有孩子数等是避孕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结论改善和提高个性化服务的质量,全面、客观、无偏见地向育龄人群提供各种避孕节育方法的信息,包括利益与风险,对于扩大避孕措施的合理选择、促进避孕方法的安全使用、正确使用和持续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已婚育龄人群 避孕方法 选择 影响因素 四川省
原文传递
固定效应模型对知情选择政策影响的再验证——以已婚育龄个体避孕措施选择的变化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存同 《南方人口》 CSSCI 2012年第2期1-6,共6页
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1988-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数据进行了再次分析,以量化考察知情选择政策对中国已婚育龄个体避孕措施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知情选择与已婚育龄个体避孕措施选择的变化之间呈现一定的因果关联。知情选择导... 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1988-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数据进行了再次分析,以量化考察知情选择政策对中国已婚育龄个体避孕措施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知情选择与已婚育龄个体避孕措施选择的变化之间呈现一定的因果关联。知情选择导致了育龄个体避孕措施选择的改变,表现为短效自控型避孕措施选择的可能性随着知情选择的开展在逐步升高,而长效医控型避孕措施选择的可能性在逐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情选择 避孕措施选择 固定效应模型
下载PDF
当国家意志与个体诉求相遇:计划生育与避孕选择
4
作者 王存同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6-108,共13页
以中国已婚育龄个体避孕措施选择的定量及定性相结合的分析为研究起点,揭示育龄个体避孕诉求与国家计划生育意志之间存在冲突的社会事实,即个体偏好短效自控型避孕措施,而国家着力推行长效医控型避孕措施。当个体诉求与国家意志相遇,在... 以中国已婚育龄个体避孕措施选择的定量及定性相结合的分析为研究起点,揭示育龄个体避孕诉求与国家计划生育意志之间存在冲突的社会事实,即个体偏好短效自控型避孕措施,而国家着力推行长效医控型避孕措施。当个体诉求与国家意志相遇,在互动中发生有限理性条件下的演进博弈,并形成演进稳定策略,出现唯一非合作演进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生育 个体避孕行为 演进博弈 有限社会理性选择
下载PDF
基于品管圈的流产后关爱服务对人工流产妇女生殖健康知识认知、自我感受负担和避孕方式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灵坚 陈晓娟 +3 位作者 王洁 罗誉川 邱秀容 陈晓燕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2321-2325,2331,共6页
目的:探索基于品管圈的流产后关爱服务对高危人工流产妇女生殖健康知识认知、自我感受负担和避孕方式的影响。方法:2019年3月-2020年3月前瞻性分析252例人工流产女性,根据分层区组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服务干预,观察组43... 目的:探索基于品管圈的流产后关爱服务对高危人工流产妇女生殖健康知识认知、自我感受负担和避孕方式的影响。方法:2019年3月-2020年3月前瞻性分析252例人工流产女性,根据分层区组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服务干预,观察组43例采用基于品管圈的流产后关爱服务,对比干预后两组女性对生殖健康知识认知了解度、避孕方式选择以及干预后1个月和2个月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心理弹性量表评分,随访6个月了解重复流产率和正确使用高效避孕、坚持每次避孕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和2个月的SPBS评分、SDS评分、SAS评分以及未采取避孕措施率(0)均低于对照组(14.6%)(P<0.05),乐观维度、力量维度、坚韧维度、心理弹性量表评分以及对生殖健康知识认知了解度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正确使用高效避孕、坚持每次避孕率均高于对照组,重复流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流产妇女进行基于品管圈的流产后关爱服务,可改善女性自我感受负担状态,提高高效避孕方法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流产 流产后关爱服务 品管圈干预 生殖健康知识 自我感受负担 避孕选择
下载PDF
上海市已婚妇女初产后避孕方法的选择和转换 被引量:4
6
作者 薛丽 袁伟 +3 位作者 楼超华 武俊青 方可娟 高尔生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4-41,共8页
本文对上海市3701名已婚妇女初产后15个月内避孕方法的选择和转换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产后15个月内,95.46%的妇女采取过避孕方法。产后首次采取的避孕方法城市以避孕套(50.72%)和IUD(29.09%)为主,农村以IUD(56.65... 本文对上海市3701名已婚妇女初产后15个月内避孕方法的选择和转换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产后15个月内,95.46%的妇女采取过避孕方法。产后首次采取的避孕方法城市以避孕套(50.72%)和IUD(29.09%)为主,农村以IUD(56.65%)和避孕套(30.60%)为主,其它方法较少。首次避孕选择避孕套者,终止向IUD的转换率较高;而选用IUD者终止向其它方法的转换率较低。15个月随访时,94.54%的妇女正在使用某种避孕方法,其中60.76%的城市妇女71.07%的农村妇女正在使用IUD。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特征的妇女对避孕方法的选择存在很大差异,城市、文化程度高的妇女倾向于选用避孕套和安全期,较少选用口服药;年龄大的妇女使用避孕套和安全期的人要多些;正在哺乳的妇女不愿用口服药;单位或计划生育部门对产后选用何种避孕方法有推荐意向的妇女使用IUD的比例较高。提示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应根据妇女的不同特征耐心、细致、客观地向她们说明各种避孕方法的优点和缺点,需纠正社会上对一些避孕方法的偏见。应充分尊重妇女的避孕选择,使妇女自觉满意地实行计划生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孕方法 选择 转换 LOGISTIC回归 女性
下载PDF
Choice and Changes of Contraceptive Methods after Primiparous Delivery in Shanghai
7
作者 XUELi(薛丽) YUAN Wei(袁伟) +3 位作者 LOU Chao-hua(楼超华) WU Jun-qing(武俊青) FANG Ke-juan(方可娟) GAO Er-sheng(高尔生)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Contraception》 CAS 1999年第1期40-48,共9页
Totally, 3 701 prim iparousw om en in Shanghaiw ere follow ed up for 15 m onths after delivery to assess their initialand subsequent changes in choice of contraceptive m ethods. Results show ed that 15 m onths after... Totally, 3 701 prim iparousw om en in Shanghaiw ere follow ed up for 15 m onths after delivery to assess their initialand subsequent changes in choice of contraceptive m ethods. Results show ed that 15 m onths after delivery, 95.46of w om en had al- ready used a contraceptive m ethod. The leading firstchoice of contraceptive m ethods am ong urban w om en w asthe condom (50.72) or IUD(29.09), w hile the leading firstchoice am ong ruralw om en w asIUD(56.65) or the condom (30.60). Within 15 m onths after delivery, w om en w hose first choice had been the condom tended to sw itch usually to an IUD. Butfew er w om en w hosefirstm ethod w asan IUD sw itched to other m ethods. Atthe 15th m onth follow -up, 94.54of w om en w ere all using a m ethod, w ith 60.76of urban w om en and 71.07of rural w om en using IUDs. Multinom i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uggests that w om en's characteristics influ- ence the choice of m ethods. Urban, w ell-educated w om en w ere m ore likely to choose condom and rhythm , and lesslikely to chooseOC. Older w om en tended to use condom and rhythm m ore often than younger w om en. Breastfeeding w om en w ere lesslikely to use OC. Wom en w ho received recom m endations regarding postpartum contraception from fam ily planning w orkers w ere m ore likely to use IUD. It w as concluded that fam ily planning w orkers should increase w om en's aw areness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of differentm ethods, dispelmythsand rum orsaboutsom em ethodsand improve w om en'sknow ledge of inform ed cho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raceptive m ethod choice contraceptive m ethod switching Multi- nom inallogistic regression
下载PDF
上海市夫妇产后首选避孕措施社会心理行为学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郭友宁 车焱 +1 位作者 吴敏伦 张德玮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71-173,178,共4页
对7101对上海市80年末初婚并已生育的队列夫妇进行8年的前瞻性调查。选择14项夫妇社会心理性学变量,拟合多项分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夫妇产后首选避孕措施因素的重要性。结果显示妻子单位的性质及医务人员掌握放置宫内节育器指... 对7101对上海市80年末初婚并已生育的队列夫妇进行8年的前瞻性调查。选择14项夫妇社会心理性学变量,拟合多项分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夫妇产后首选避孕措施因素的重要性。结果显示妻子单位的性质及医务人员掌握放置宫内节育器指征为两项重要外界因素,白领阶层、避孕知识得分较高的妻子、愿意接受新式男用避孕法的丈夫;具有明确避孕动机者或了解避孕套能预防性病或艾滋病的夫妇均明显倾向非首选放置宫内节育器(包括人工流产后)。分析提示单位管理者及医务人员除应继续掌握指征对妇女于产后放置宫内节育器外,有必要结合夫妇特性指导使用各类她们所乐意使用的避孕措施,及进一步开展有关避孕措施健康效益的教育,以增加夫妇对各类常用避孕措施的可接受性和使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项分布Logistic回归 夫妇素质 产后 避孕措施 上海市
下载PDF
四川省农村育龄妇女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干预项目研究报告 被引量:4
9
作者 田爱平 高博 +1 位作者 刘丹萍 曹力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74-476,共3页
目的:评价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活动对四川省农村育龄妇女的避孕节育知识和知情选择的知识、能力、态度和避孕行为等影响.方法:在四川省兴文县的2个乡开展持续1.5年的、以社区为基础、20~49岁的已婚育龄妇女为对象的干预性研究,干预活... 目的:评价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活动对四川省农村育龄妇女的避孕节育知识和知情选择的知识、能力、态度和避孕行为等影响.方法:在四川省兴文县的2个乡开展持续1.5年的、以社区为基础、20~49岁的已婚育龄妇女为对象的干预性研究,干预活动包括组织社区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录像带、组织讲座、面对面的宣传和开展同伴教育,分析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育龄妇女对避孕方法的使用、原理、优点、缺点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干预后避孕方法使用率及使用避孕套的比例均高于干预前;避孕方法使用的最终决定者由干预前计划生育服务人员转变为干预后为本人.结论:集知识、信息、咨询与服务为一体的社区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干预项目的实施,可显著提高农村育龄妇女的避孕节育知识水平和她们选择避孕方法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孕方法 知情选择 干预研究 避孕方法知情选择 农村育龄妇女 干预项目 四川省 研究报告 避孕节育知情选择 计划生育服务人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