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66
1
作者 王文章 李荣启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0,共6页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生存之根、立世之魂、传承之本。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创造和传承的传统节日文化,可谓是最具活力和影响力、最具民族特色和个性的文化,它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生动展示了广大民众的精神世界。这些节...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生存之根、立世之魂、传承之本。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创造和传承的传统节日文化,可谓是最具活力和影响力、最具民族特色和个性的文化,它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生动展示了广大民众的精神世界。这些节日久经沧桑,凝聚着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延不衰,其传承民族血脉、提升民族精神的价值,强化民族文化记忆、心理认同的价值,维系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价值,激发与释放情感、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是任何文化形式都难以替代的。本文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厚重而多彩的文化内涵,一是中国传统节日是农业文明的缩影,是先人追求天人和谐的产物;二是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着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三是中国传统节日是民族精神的写照,蕴涵着中华传统美德;四是中国传统节日是民族情感的凝结,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我们要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形成守护精神家园的文化自觉,使中国传统节日成为展示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成为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中国传统节日 中华文化 民族精神 文化内涵 文化特征
下载PDF
当代中国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解释维度与场景设计 被引量:65
2
作者 傅才武 侯雪言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8-43,共6页
公共文化空间是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农村文化生发、传承的重要载体。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青壮年人口持续快速向城镇转移,农村"空心化"趋势明显,这势必会弱化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既有的公共文化空间秩序。建构农村... 公共文化空间是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农村文化生发、传承的重要载体。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青壮年人口持续快速向城镇转移,农村"空心化"趋势明显,这势必会弱化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既有的公共文化空间秩序。建构农村公共文化空间体系的研究框架,成为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文章借鉴场景理论的维度体系和分析框架,对我国农村公共文化空间进行了维度设定和场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公共文化空间 农村场景理论 解释维度
下载PDF
中国特色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历史发展与当代构建 被引量:24
3
作者 肖希明 沈玲 《中国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2,共19页
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本土化探索经历了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和改革开放至今三个时期,不同历史时期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以改革开放40余年来的成果最为丰硕。但中国特色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体系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中... 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本土化探索经历了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和改革开放至今三个时期,不同历史时期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以改革开放40余年来的成果最为丰硕。但中国特色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体系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中国特色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特有的文化渊源、现实国情、话语体系和方法构建四个方面,核心理念主要体现为四个意识:问题意识、范式意识、方法意识和视野意识。以此为依据,中国特色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体系应该由四个部分组成:图书馆学元理论、图书馆发展理论、图书馆治理理论和图书馆职业理论。这是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体系,随着社会发展和事业进步而不断创新。图1。参考文献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学 基础理论 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 历史发展 当代构建
下载PDF
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发展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3
4
作者 倪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22,共6页
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个没有资本介入的市场,是没有前途的。从世界范围内艺术品市场的基本经验来看,资本的介入程度往往标志着艺术品市场的规模及成熟程度。艺术与资本的对接不是选择而是必须。发展中国艺术金融市场是中国艺术品... 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个没有资本介入的市场,是没有前途的。从世界范围内艺术品市场的基本经验来看,资本的介入程度往往标志着艺术品市场的规模及成熟程度。艺术与资本的对接不是选择而是必须。发展中国艺术金融市场是中国艺术品与资本对接所迈出的极为重要的一步,艺术品市场金融化也是改变当前艺术品市场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探讨艺术品证券、艺术品信托和艺术品保险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艺术市场 文化建设 金融 资本 权益 交易 证券 基金 信托 保险
下载PDF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周光毅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84,共9页
近些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国家,依靠几十年的成功经验占领了世界的每个角落,他们大肆掠夺其他国家靠着传统产业积累起来的利润,同时,也将其文化精神产品输出到这些地区,对全球文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异化"影响... 近些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国家,依靠几十年的成功经验占领了世界的每个角落,他们大肆掠夺其他国家靠着传统产业积累起来的利润,同时,也将其文化精神产品输出到这些地区,对全球文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异化"影响。当下美国大片、韩国电视剧和日本动漫充斥着中国的文化市场,使不少年轻人从精神思想到行为规范都出现了偏差,文化创意产业的"舶来品"不仅抢占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也在挑战着我们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线。21世纪初,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政府的扶持下,各地区都有了不同规模的发展,但是整体的结果却是差强人意或者效果不彰:首先是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角色不明,过多地参与发展扶持或者经济支撑,导致文化创意产业失去了本来应有的世界竞争能力;其次是文化创意产业资金运作的狭隘思想,简单的集资行为或者民间小资本,不可能造就大规模的国际化产业,自然也就退出了全球发展的舞台;最后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缺乏科学的态度,没有完整的高等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陷入了传统的窠臼。如何使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新常态"的经济调整大背景下找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已成为现阶段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文化创意产业 国家战略 文化产业政策 金融资本运作 培养复合人才
下载PDF
中国当代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宋亨国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1,共5页
"类意识"回归体育本质是当代体育人文精神的主体内涵,它将隐没在自然精神、宗教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族文化精神之中的体育精神升华到独立的普遍性存在,其深刻反映出体育实践活动中主体的"类本性"。近30年来,在中... "类意识"回归体育本质是当代体育人文精神的主体内涵,它将隐没在自然精神、宗教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族文化精神之中的体育精神升华到独立的普遍性存在,其深刻反映出体育实践活动中主体的"类本性"。近30年来,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多元体育文明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日趋多样化和深层次化,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这种趋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站在这一视角重新审视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对中国体育的和谐发展,以及主导体育价值观的确立具有显著的观念性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中国体育人文精神 内涵 研究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生态、动态”保护与发展——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20
7
作者 罗新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35,共7页
本文结合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从其活态属性入手,探究其生存发展境遇,以期理清一条卓有成效的动态保护与发展思路。笔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第一步是抢救性保护以保住其活性,第二步则是重点加强其自身的造血功能,... 本文结合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从其活态属性入手,探究其生存发展境遇,以期理清一条卓有成效的动态保护与发展思路。笔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第一步是抢救性保护以保住其活性,第二步则是重点加强其自身的造血功能,通过综合性探究,以期完善、优化其生态,第三步则是采用灵活、动态化的多种方式使之能够更好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活态属性 生态 动态保护与发展
下载PDF
木建筑系统的当代分类与原则 被引量:19
8
作者 朱竞翔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共8页
介绍了木建造系统的当代分类,并由此探讨了建造系统所蕴含的议题、当代分类准则。这一分类的清晰性与合理性对教学、研究以及创新活动十分重要。
关键词 木建造系统 当代分类 材料与建造 原则 合理性
原文传递
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及其历史启示 被引量:16
9
作者 周逸先 宋恩荣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8-23,共6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兴起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一种发端于民间的、由胸怀救国之志的知识分子所领导的、采用非激进的和平手段的社会改良运动。近代中国乡村建设实验,面对的是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农民,以启迪民智、培植国本、振兴民族为已任,...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兴起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一种发端于民间的、由胸怀救国之志的知识分子所领导的、采用非激进的和平手段的社会改良运动。近代中国乡村建设实验,面对的是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农民,以启迪民智、培植国本、振兴民族为已任,其理论基础源自中外的“民本思想”和外国的乡村运动。它给人们留下了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与历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乡村建设 启示
下载PDF
当前我国文化企业融资趋势、问题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波 王凡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98,103,共10页
文化企业融资难也严重阻碍了其成长,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文化企业融资的基本趋势,梳理了文化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为破解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理论视角。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文化企业 融资 问题与成因
下载PDF
利益共享、制度正义与价值共识——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建设的三重困境 被引量:17
11
作者 蒙象飞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7,共6页
政治认同是在多方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和产生的,涉及主体的存在性、对象的条件性和现实的有效性。就政治认同对象而言,其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政绩基础(政治行为及其绩效)、制度基础(政治制度和法律规范)、理念基础(政治价值理念)。三... 政治认同是在多方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和产生的,涉及主体的存在性、对象的条件性和现实的有效性。就政治认同对象而言,其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政绩基础(政治行为及其绩效)、制度基础(政治制度和法律规范)、理念基础(政治价值理念)。三大基础分别对应着政治认同建设的三大关键问题:利益共享、制度正义和价值共识。基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引发的深刻社会变革对民众政治认同带来的深层影响,从政治认同对象角度出发,围绕利益共享、制度正义、价值共识三个方面探讨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建设面临的困境,可以为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建设精准施策,进一步提升和巩固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政治认同 建设 现实困境
下载PDF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转型的历程与观念——由我国私营企业主阶层兴起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4
12
作者 胡海波 赵德江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4,155,共11页
意识形态是这个时代的哲学主题,人们对这个时代的思考愈深入,就会愈益自觉地汇聚到一个焦点上,这就是意识形态及其转型问题。研究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转型涉及这样几个重要问题: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转型过程中形成哪些社会思潮及其思想论争... 意识形态是这个时代的哲学主题,人们对这个时代的思考愈深入,就会愈益自觉地汇聚到一个焦点上,这就是意识形态及其转型问题。研究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转型涉及这样几个重要问题: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转型过程中形成哪些社会思潮及其思想论争;意识形态转型有着怎样的理论选择、现实基础,经历了怎样的转型历程与观念变革。中国私营企业主从有到无、又从无到有、再从有到优的历史命运,体现了国家意识形态对私营企业主从批判到允许再到鼓励、从消灭到培育再到引导的理论转变,这一社会历史现象是深入研究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转型的重要维度,它标示着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经历了从"革命型"到"建设型"再到"和谐型"的两次历史性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意识形态转型 私营企业主阶层 “革命型” “建设型” “和谐型”
下载PDF
当前专家学者关于中华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探讨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心峰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47,共14页
近年来,学术界及社会上围绕传统节日的讨论,常常聚焦到一个重要问题上来,即传统节日的符号与仪式问题,也就是在今天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元以及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的大语境下,我们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节日符号与仪式吸引更广... 近年来,学术界及社会上围绕传统节日的讨论,常常聚焦到一个重要问题上来,即传统节日的符号与仪式问题,也就是在今天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元以及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的大语境下,我们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节日符号与仪式吸引更广大的民众积极参与传统节日,过好我们的传统节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节日文化。为深入思考、积极探索这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2011年初,"弘扬节日文化研究"课题组邀请在京的部分节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中国文化报》社联合召开"探讨节日符号仪式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专题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畅所欲言,着重讨论了为什么要深入研究传统节日的符号与仪式问题、应如何理解传统节日的符号与仪式、传承和建设节日符号与仪式,以及节日符号一与多关系问题、如何理解传统节日的仪式及其重要价值、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变与不变也就是传承与发展关系问题、如何看待所谓"洋节",尤其是有关春节的符号与仪式的问题,等等,它们大都是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问题上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专家们积极而深入的思考,思想观点的交锋、对话与交流,碰撞出不少充满睿智的思想火花,取得切实、丰硕成果,产生积极、热烈反响,有力推动了社会及学界对此问题的进一步关注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传统节日符号 仪式 文化符号 弘扬节日文化
下载PDF
教育“规划纲要”视野中的中国当代艺术职业教育 被引量:14
14
作者 于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14,共5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高度重视包括艺术职业教育在内的各类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教育是面向全社会、面向所有人的教育,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多项关乎国计民生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高度重视包括艺术职业教育在内的各类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教育是面向全社会、面向所有人的教育,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多项关乎国计民生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规划纲要"对于思考艺术职业教育的现状提供了宏观、前瞻的视野,是我们思考艺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的路径与指针。文章分别从教育"规划纲要"的要义是"以改革促发展"和艺术职业教育应正确处理的十大关系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教育"规划纲要"包涵有"中长期"和"改革和发展"两个明确的指认,强调"以改革促发展",其中包括了努力解决两个"不适应"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改变两个"不适应"要正视"三大矛盾",关于"能力不足"、"资源短缺"和"体制机制约束",教育改革必须确立"育人为本"的观念,发展职业教育的总体思路,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创新这六个主要问题。艺术职业教育不同于素质教育视野中的艺术熏陶。在"规划纲要"的宏观视野和发展职业教育的总体思路中,本文认为当下的艺术职业教育应正确处理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终身教育与就业教育、传承教育与创新教育、实验教育与实用教育、自律教育与他律教育、学理教育与技能教育、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立场教育与视野教育、统编教育与特色教育这十大关系。应当说,"纲要"的出台,对于职业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在"纲要"这样的大视野中,相信当代中国的艺术职业教育也会有更大的机遇和更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艺术职业教育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发展 科学发展
下载PDF
“文化科技对文化创新驱动力”调研报告 被引量:14
15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调研组 董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32,共6页
文化科技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创新驱动发展中占有核心地位。文化创新驱动的着力点是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提高科技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宣部、... 文化科技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创新驱动发展中占有核心地位。文化创新驱动的着力点是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提高科技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宣部、文化部大调研专项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科技对文化创新驱动力"调研组深入基层一线,从文化科技发展的创新主体、创新动力、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几大关键环节出发,主要调研了我国东部江苏省、中部河南省和东北辽宁省的区域文化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情况,包括文化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现状与特点、主要做法与经验、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发展思路与愿景、政策需求等方面的情况。调研组发现,第一,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化与科技融合呈加速推进态势,工具创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效果明显,文化产业技术研发与转化增强了产业装备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文化遗产保护(含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手段、目标及效果更加积极有效,文化科技在文化创新各个环节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第二,各地探索实践表明,文化科技融合必然有力驱动文化创新,这种驱动既体现为杠杆助推功能,也体现为平台托举功能,更体现为引擎牵引功能,强大的内驱力为文化创新插上新的腾飞翅膀。第三,文化科技融合过程中,存在观念滞后、制度缺位、投入不足、复合人才匮乏等瓶颈性发展障碍,存在政府支持与社会、市场现实诉求之间的严重不相适应,同时也存在政府职能一定程度缺位。第四,面对科技高速发展时代严峻挑战,文化建设机遇稍纵即逝,必须站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高度,统筹谋划,科学应对,努力寻求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及其对文化创新驱动的制度张力,让文化创新全面释放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文化科技 文化创新 融合 驱动力 调研报告
下载PDF
当前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4
16
作者 仲呈祥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34,共7页
当前,我们要关注艺术学学科建设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建设的独特作用和重要地位。我长期以来坚持认为,高等院校是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思维的先锋阵地,而高等艺术院校则是中华民族艺术思维的先锋阵地。如果我们的高等艺术教育落后了,那么... 当前,我们要关注艺术学学科建设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建设的独特作用和重要地位。我长期以来坚持认为,高等院校是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思维的先锋阵地,而高等艺术院校则是中华民族艺术思维的先锋阵地。如果我们的高等艺术教育落后了,那么这个民族在思维科学上就会落后,思维科学上的落后就是哲学上的落后,一个在哲学上落后了的国家是谈不上具有较强的文化软实力的。我们本次召开的全国艺术学学会年会很有必要,也很有成果。在目前的艺术学学科建设中,虽然"不通一艺莫谈艺",但也不能固守仅通一门的优势,而是要扩大学术研究的视野,开阔思路,激活思维,增加自己的哲学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科学修养。当前的艺术学学科建设和学科设置还要进一步完善,以彰显中国特色。同时,我们当下的艺术学学科建设不要搞冒进主义,决不能用大跃进的办法来搞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有自身规律,一定要日积月累,水到渠成。我们要把党中央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所提出的号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精神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落实到艺术学学科建设的全过程当中去。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非常有现实针对性的。文化自觉,首先要自觉地认识和把握文化艺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促进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二要真正遵循文化艺术发展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践行文化艺术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我们一定要团结起来,要说真话,讲真情,求真理。如果在中国的高等院校里面不能够敞开思想探讨艺术的独特功能、把握艺术的独特规律、承担艺术的社会担当,不能够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充满自信,艺术的自强是很难实现的。我认为,在当前国内高校以至艺术教育界、文化界的艺术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艺术学 学科建设 发展 社会现实 问题 文化自觉
下载PDF
当代中国戏曲的现实情境或曰振兴之可能 被引量:14
17
作者 胡应明 柳隐溪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32,共8页
中国戏曲艺术的当代现实情境及其所面临的生存和振兴问题,其复杂难解,或许于今尤甚。当前,有着深厚的民众情感基础、深远的历史文化基础的戏曲艺术,已然成为了卓尔不群的中国文化符号、已然做到了古老却老而不僵的戏曲艺术,虽然现状令... 中国戏曲艺术的当代现实情境及其所面临的生存和振兴问题,其复杂难解,或许于今尤甚。当前,有着深厚的民众情感基础、深远的历史文化基础的戏曲艺术,已然成为了卓尔不群的中国文化符号、已然做到了古老却老而不僵的戏曲艺术,虽然现状令人纠结,但依然能够活在当下。本文分别从中国戏曲何以纠结人心、中国戏曲如何深入人心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关于第一点,究其原因,因为中国戏曲是作为一种欲罢不能的民间生活方式,一种挥之不去的历史情感积淀,一种卓尔不群的中国文化符号,一种老而不僵的审美创化系统。关于第二点,文章提出,要放大审美效应、注入现代意识、诗化道德守望、强化娱情功能。文章认为,中国戏曲倘若能在前述本体性支撑的基础上,成功地放大审美效应,诗化道德守望,注入现代意识,强化娱情功能,使戏曲作品具有良好的审美感染力、精神感召力、道德感化力、情感感应力,以切近人性本真的感动,浸濡当代观念及现代元素,让其怡情悦性的雅致、喜闻乐见的通俗,得以在彼此可以对接的符号系统中顺畅地传递戏曲的艺术魅力,如此,戏曲作品一定能够更加深入人心,这样的戏曲艺术作品也一定能够拥有更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现实 振兴 文化符号 审美 道德 娱情
下载PDF
国家文化形象建构的自觉、自信和自强 被引量:13
18
作者 于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35,共4页
"国家文化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构成,是国家对内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外产生亲和力和感召力的"软实力"。"国家文化形象"理念的提出,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建构国家文化形... "国家文化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构成,是国家对内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外产生亲和力和感召力的"软实力"。"国家文化形象"理念的提出,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建构国家文化形象,是我们国家摆脱贫困、实现温饱、迈向小康征途上的文化抉择,也是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进入"国家公关时代"的文化召唤。国家文化形象的建构体现着"文化自觉"的时代高度。我们对国家文化形象的建构充满"自信",因为我们血液里流淌的是五千年不间断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充满着"厚德载物"的生存大智慧和"自强不息"的发展硬道理。建构国家文化形象是在改革开放中的文化实践,我们一方面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要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化"文明的冲突"为"文明的共荣"是我们信守的"文化自信"。建构国家文化形象要有"自强"意识,而"文化自强"的实质在于贯彻"人民至上"的理念。建构"人民至上"的国家文化形象,是这一形象实现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保证。建构国家文化形象是在世界格局中的文化实践,是一个"自塑"和"他塑"互动的过程。我们不仅要突破"跨文化传播"的瓶颈,而且要矫正西方"本文化中心主义"的镜像。这是我们"文化自强"的应有之义。可以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国家文化形象建构的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们国家文化形象建构的时代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国家文化形象 建构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
下载PDF
当代中国公共文化建设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高迎刚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30,共12页
"公共文化"概念的出现,反映了我国文化行政部门执政理念的转变。经过数年努力,我国的"公共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体现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已基本建立。然而,目前我国的公共文化建设还处在... "公共文化"概念的出现,反映了我国文化行政部门执政理念的转变。经过数年努力,我国的"公共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体现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已基本建立。然而,目前我国的公共文化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依然面临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以及整体上文化活动不够活跃,内容不够丰富等诸多问题。"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作为破解当前"公共文化"建设种种困境的有效方式之一,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有待不断完善提高;西方国家中较为普遍的存在着的非营利性公共文化机构的运营模式,对于调动普通群众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作用非常显著。如能适当的借鉴其中的某些方式,对于改善我国当前公共文化主要由政府运作的局面,应该会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公共文化 历史 现状 文化志愿者 非营利性
下载PDF
艺术管理以及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仲呈祥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的"8·19讲话"既为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指针,同时也为艺术学、艺术管理学的建设提供了方向和指针。艺术学学科建设、艺术管理学的学科建设应该坚信艺术乃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 习近平总书记的"8·19讲话"既为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指针,同时也为艺术学、艺术管理学的建设提供了方向和指针。艺术学学科建设、艺术管理学的学科建设应该坚信艺术乃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识形态,文艺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文化体制改革,是艺术管理在当下的重要现实任务。文化建设和艺术学学科建设要实现自身的繁荣发展,就必须将艺术管理学置于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坚持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美学观为指导。艺术管理一定要牢记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传统、艺术积淀和审美优势,走出一条独特的艺术管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艺术管理 艺术学理论 学科建设 文化繁荣 审美境界 文化品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