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主要森林类型建群种的含碳率分析 被引量:115
1
作者 马钦彦 陈遐林 +5 位作者 王娟 蔺琛 康峰峰 曹文强 马志波 李文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6-100,共5页
应用干烧法对华北地区主要森林类型的 8个乔木建群种和 1 0个灌木树种不同器官的有机含碳率进行了测定 ,同时利用生物量标准地资料对其中的 7个乔木树种的林分平均含碳率进行了分析 .8种乔木及 1 0种灌木的器官平均含碳率分别为辽东栎 0... 应用干烧法对华北地区主要森林类型的 8个乔木建群种和 1 0个灌木树种不同器官的有机含碳率进行了测定 ,同时利用生物量标准地资料对其中的 7个乔木树种的林分平均含碳率进行了分析 .8种乔木及 1 0种灌木的器官平均含碳率分别为辽东栎 0 475 0、白桦 0 51 2 5、山杨 0 4880、椴树 0 476 4、油松 0 51 0 5、侧柏 0 50 1 0、华北落叶松 0 51 5 8、红皮云杉 0 51 1 8,1 0种灌木 0 4897;7个乔木树种林分的平均含碳率分别为 ,辽东栎 0 476 1、白桦 0 50 0 8、山杨0 485 9、油松 0 50 3 0、侧柏 0 50 5 3、华北落叶松 0 50 97、红皮云杉 0 51 1 1 .各树种器官含碳率的种内变动系数在1 49%~ 6 32 %之间 ;器官含碳率的种间变动系数在 2 1 5 %~ 7 48%之间 .针叶树种器官的平均含碳率普遍比阔叶树种平均高 1 6 %~ 3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森林类型 建群种 含碳率分析
下载PDF
放牧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建群种与优势种空间分布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40
2
作者 吕世杰 刘红梅 +2 位作者 吴艳玲 卫智军 聂雨芊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469-3474,共6页
采用多种分析方法探讨放牧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建群种与优势种无芒隐子草、碱韭的种群空间分布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碱韭群落的景观特征主要由草原的土壤理化性质和种群的固有属性决定.自由放牧导致的空间分布的变... 采用多种分析方法探讨放牧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建群种与优势种无芒隐子草、碱韭的种群空间分布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碱韭群落的景观特征主要由草原的土壤理化性质和种群的固有属性决定.自由放牧导致的空间分布的变异程度为碱韭>无芒隐子草>短花针茅.自由放牧对短花针茅和碱韭密度的影响显著,但对无芒隐子草影响不大.随着无芒隐子草密度的增加,自由放牧区短花针茅密度呈现增大趋势,而围封区短花针茅种群密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自由放牧区和围封区内短花针茅密度均随碱韭密度的增加而减小.表明植物种群种间关系存在密度效应,在受到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密度效应可能消失;因植物种对或干扰条件不同,植物种间关系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 建群种 优势种 种间关系
原文传递
我国沙区重要蒿属植物的特性及应用 被引量:30
3
作者 黄兆华 刘媖心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1年第1期12-21,共10页
在中国北方74万平方公里的沙区中,共有蒿属植物50余种。其中有重要资源价值和环境功能的至少有5种,即差不嘎蒿、褐沙蒿、黑沙蒿、白沙蒿和沙蒿。它们是本区沙丘——沙地植被的主要建群种和优势种,由它们构成的沙地草场植被占1亿亩以上,... 在中国北方74万平方公里的沙区中,共有蒿属植物50余种。其中有重要资源价值和环境功能的至少有5种,即差不嘎蒿、褐沙蒿、黑沙蒿、白沙蒿和沙蒿。它们是本区沙丘——沙地植被的主要建群种和优势种,由它们构成的沙地草场植被占1亿亩以上,可提供650余万绵羊单位的放牧饲料。它们又都是优良的固沙植物,对沙区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提供大量的中草药,它们的种子含油丰富,在工业利用上有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区 蒿属植物 建群种 优势种 应用
下载PDF
气候变化条件下东北森林主要建群种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22
4
作者 冷文芳 贺红士 +1 位作者 布仁仓 胡远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257-4266,共10页
全球气候模型HADCM2SUL和CGCM1分别预测100a后全球年均温增加3.7℃和5.2℃,年降水增加30.7%和25.1%。为了研究东北森林对这两种预测方案的反应,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东北森林8个建群种与11种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除... 全球气候模型HADCM2SUL和CGCM1分别预测100a后全球年均温增加3.7℃和5.2℃,年降水增加30.7%和25.1%。为了研究东北森林对这两种预测方案的反应,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东北森林8个建群种与11种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除了山杨和蒙古栎之外,年均温是决定其它树种存在与否的重要因子。采用模型结果预测现行气候条件下8个树种的分布并与其现实分布比较,发现针叶树种的总正确率、敏感度、指定度和错误肯定率均比阔叶树种的要高,而错误否定率比后者低,说明模型对针叶树种的拟合程度要优于对阔叶树种的拟合程度。在此基础上,预测了8个树种在两种气候变化方案下100a后的分布图。结果表明,在HADCM2SUL方案下,兴安落叶松、白桦、冷杉和云杉的覆盖率分别下降91.2%、67.4%、11.9%、10%;长白落叶松、红松和蒙古栎的覆盖率分别增长87.8%5、4.6%、31.3%;在CGCM1方案下,兴安落叶松、白桦、云杉、冷杉和红松的覆盖率分别下降99.2%8、9.9%、85.9%、83.2%、4.9%;长白落叶松、蒙古栎的覆盖率分别增长93.3%、27.5%;山杨在这两种方案下数量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回归模型 建群种 全球变暖 HADCM2SUL方案 CC-CM1方案
下载PDF
亚洲东部常绿阔叶林的分布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昌华 《自然资源》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7-45,共9页
夏雨常绿阔叶林是亚洲东部特有和重要的森林资源类型。将亚洲东部的常绿阔叶林划分为 4个区 :日本区、中部东部区、中国西部区和中国西部硬叶分布区。按区说明了气候特点以及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建群种和生长状况 。
关键词 亚洲东部 常绿阔叶林 建群种 生物气候带 分布
原文传递
火地塘林区天然次生林类型及群落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雷瑞德 彭鸿 陈存根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S1期43-52,共10页
火地塘林区的天然次生林可划分为2个植被型组:针叶林和阔叶林;6个植被型: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8个群系。低山地带分布有马尾松林和青冈—短柄栎林群系,表... 火地塘林区的天然次生林可划分为2个植被型组:针叶林和阔叶林;6个植被型: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8个群系。低山地带分布有马尾松林和青冈—短柄栎林群系,表现出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植被特征。同时,对各群系的动态和发展趋向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植被型 群系 建群种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内蒙古羊草草原建群种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周勤 刘钦普 林振山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8,共5页
通过对锡林郭勒盟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地区1981~1994年14年的温度观测和植被调查数据的逐年滑动平均处理,分析该地区气候和植被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羊草草原地区的气温在研究期内具有高低温变化不对称的特点,表现为全... 通过对锡林郭勒盟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地区1981~1994年14年的温度观测和植被调查数据的逐年滑动平均处理,分析该地区气候和植被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羊草草原地区的气温在研究期内具有高低温变化不对称的特点,表现为全年最低温升高明显,最高温和平均温升高不明显.羊草草原的建群种羊草和大针茅对气温变化有不同的响应,最优建群种羊草的重要值和地上初级生产力随着最低温的升高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次优建群种大针茅的重要值和地上初级生产力由于种间互补作用而略有升高.可以认为,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大针茅有可能代替羊草,成为群落的最优建群种,使得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在研究与模拟羊草草原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时,研究不同温度因子和年温度不同时段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关系,有助于认识单个种群和整个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草原 建群种 最低温 内蒙古
下载PDF
江西大岗山低海拔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7
8
作者 宋庆丰 王兵 +1 位作者 牛香 罗志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4-393,共10页
以江西大岗山生态站低海拔常绿阔叶林乔木层为研究对象,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物种组成、空间分布、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1)样地植株密度为1667株·hm-2,来自于22科34属41种,个体数最多的为樟科、壳斗科和山茶... 以江西大岗山生态站低海拔常绿阔叶林乔木层为研究对象,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物种组成、空间分布、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1)样地植株密度为1667株·hm-2,来自于22科34属41种,个体数最多的为樟科、壳斗科和山茶科,其个体占样地内总个体数的52.49%,各物种在环境因素、干扰因素与生物学特性相互影响下,在空间上呈现规律性分布;2)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enhinick丰富度指数分别为0.896、2.674、0.725和0.978,生物多样性指数低于亚热带其他地区常绿阔叶林;3)整个样地植株树高阶和径阶均呈现近似倒"J"型分布,表现为典型的异龄林结构,说明群落结构较为稳定,但就每个物种而言,树高阶和径阶具有多种分布形式,如在径阶分布方面,刨花楠(Machilus pauhoi)为类似泊松分布,而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则为多峰分布;4)群落处于近顶极群落阶段,建群种为丝栗栲、刨花楠和山矾(Symplocos sumuntia),从树高阶分布和径阶分布上看,三者具有稳定的种群结构,有利于整个群落的稳定发展。本研究有助于认识多物种组成在演替过程中资源竞争变化规律,为探讨森林群落演替过程及其维持机制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空间分布 建群种 演替
原文传递
毛乌素沙地主要建群植物蒸腾耗水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丁越岿 杨劼 +1 位作者 张仲平 宋炳煜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43,共7页
在植物生长旺季初期(7月份),采用LI-1600型气孔针对毛乌素沙地主要建群植物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沙柳(Salix psammophyla)和旱柳(Salix matsudana)的蒸腾耗水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植物的... 在植物生长旺季初期(7月份),采用LI-1600型气孔针对毛乌素沙地主要建群植物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沙柳(Salix psammophyla)和旱柳(Salix matsudana)的蒸腾耗水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植物的蒸腾速率日动态曲线均为单峰型,无午休现象,其中固定沙地油蒿和半固定沙地油蒿的蒸腾速率在中午13∶00出现峰值。气孔扩散阻力是所有供试植物蒸腾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对供试植物的蒸腾耗水进行的评估表明,不同植物的日最大蒸腾速率和日平均蒸腾速率大小为固定沙地油蒿>半固定沙地油蒿>沙柳>旱柳>中间锦鸡儿;植物单株月累计蒸腾耗水量大小为旱柳>沙柳>固定沙地油蒿>半固定沙地油蒿>中间锦鸡儿;植物种群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蒸腾耗水量大小顺序为固定沙地油蒿>半固定沙地油蒿>沙柳>旱柳>中间锦鸡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建群植物 蒸腾速率 气孔扩散阻力 蒸腾耗水量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优势种植物及其根际土壤化学计量对降雨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9
10
作者 罗叙 王誉陶 +1 位作者 张娟 李建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02-1014,共13页
为探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优势种植物及其根际土壤化学计量对不同降水量的响应,以宁夏固原云雾山封育20年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遮雨棚技术模拟了3个不同的降水梯度(自然降水量的50%、100%和150%),测定了优势种长芒草(Stipa bungeana)... 为探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优势种植物及其根际土壤化学计量对不同降水量的响应,以宁夏固原云雾山封育20年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遮雨棚技术模拟了3个不同的降水梯度(自然降水量的50%、100%和150%),测定了优势种长芒草(Stipa bungeana)、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和白莲蒿(Artemisia sacrorum)的地上、地下全碳(TC)、全氮(TN)、全磷(TP)含量及其根际土壤有机碳(RSOC)、全氮、全磷含量,分析了各个优势种及其根际土壤化学计量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3个优势种地上、地下总C含量、地上N含量均在50%降水下较高,星毛委陵菜地上和地下P含量及地上、地下总P含量均在100%降水处理下最高。(2)50%降水与150%降水处理相比较,长芒草地上C/N、C/P及白莲蒿、星毛委陵菜地下C/P均有显著差异(P<0.05),150%降水处理下优势种N/P显著高于50%降水处理(P<0.05)。(3)3个优势种根际土壤C、N含量高于黄土高原土壤C、N含量且150%降水处理下根际土壤C含量显著高于50%降水处理(P<0.05),增雨处理下优势种根际土壤C/N、C/P高于减雨处理,增雨处理N/P较减雨处理变化小。(4)50%降水处理下,白莲蒿和星毛委陵菜地上和地下N含量与其根际土壤C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100%降水处理下,优势种地上和地下及地上、地下总C、N、P含量与其根际土壤C、N、P之间均表现出较强的相关关系(P<0.05);150%降水处理下,优势种地下C含量与其根际土壤N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5)3个优势种根际土壤N含量与地下N含量的负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根际土壤P含量与地下P含量的相关系数绝对值。研究结果将为深入了解黄土高原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及判断植被养分限制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降水梯度 建群种 根际土壤 化学计量比
下载PDF
中山市风水林主要建群树种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修小娟 孙红梅 彭伯雄 《广东林业科技》 2014年第3期52-57,共6页
采用样方法对广东省中山市66个风水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保存完整及较完整的有41个,风水林评定等级为A级的有35个;中山市风水林植物种类丰富,共有维管植物149科388属603种,其中野生植物141科334属509种,栽培植物42科77属94种;主要建群... 采用样方法对广东省中山市66个风水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保存完整及较完整的有41个,风水林评定等级为A级的有35个;中山市风水林植物种类丰富,共有维管植物149科388属603种,其中野生植物141科334属509种,栽培植物42科77属94种;主要建群树种有43科92属121种,其中以樟科、桃金娘科、大戟科、含羞草科、苏木科、芸香科、楝科为主,共56种;分布区类型以热带为主,共107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市 风水林 建群树种
下载PDF
生态工业园网络建设——以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金兰 刘子刚 +1 位作者 曹勇宏 邹德涛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12-117,共6页
以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CETDZ)为例,根据循环经济理念,探讨了第一代工业区的生态工业网络建设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资源环境负荷,以及构建生态工业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建设生态工业园的一般性原则,探讨了CE... 以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CETDZ)为例,根据循环经济理念,探讨了第一代工业区的生态工业网络建设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资源环境负荷,以及构建生态工业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建设生态工业园的一般性原则,探讨了CETDZ的生态工业循环经济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建群种的特征分别进行了分析。运用系统集成手段,对园区的物质、能量、水资源进行优化,构建了全区的生态工业循环经济模型。最后提出了开发区生态工业实施策略,包括产业结构、企业结构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 循环经济 建群种 系统集成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草原三种植物根系分泌物组分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雪峰 韩国栋 张国刚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2-97,共6页
为明确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群落中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特性,采用砂培法对其建群种短花针茅和优势种无芒隐子草和冷蒿的根系分泌物进行了收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组分进行了鉴定。短花针茅根系分泌物组分共检测到22种有机物质,... 为明确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群落中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特性,采用砂培法对其建群种短花针茅和优势种无芒隐子草和冷蒿的根系分泌物进行了收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组分进行了鉴定。短花针茅根系分泌物组分共检测到22种有机物质,无芒隐子草和冷蒿根系分泌物各检测到20种有机物。三种植物的根系分泌物均含有酯类、烃类、酚类和酰胺类物质,共有7种组分,其中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和1-丙烯-1,2,3-三羧酸-三丁基酯既是三种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共有成分,也是主要成分。1,2-二甲苯和芥酸酰胺的相对含量在建群种中显著高于优势种,推断其可能与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生态位的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建群种 优势种 根系分泌物
下载PDF
西藏东南部柏木属群落类型及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其强 池翔 +2 位作者 汪书丽 任毅华 郑维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35-742,共8页
西藏东南部柏木属植物群落是青藏高原天然林资源的重要组分,在维持高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方面作用显著.为明确其群落类型及物种多样性,本研究通过在米林县、朗县和波密县设置典型样地和划分群落类型,分析了不同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 西藏东南部柏木属植物群落是青藏高原天然林资源的重要组分,在维持高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方面作用显著.为明确其群落类型及物种多样性,本研究通过在米林县、朗县和波密县设置典型样地和划分群落类型,分析了不同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建群种径级结构.结果表明:柏木属植物群落可划分为4个群落类型:西藏柏木-柳叶忍冬+绒毛山梅花-凤尾蕨+紫马唐群落(群落Ⅰ)、巨柏-圆锥山蚂蝗+砂生槐-线形草沙蚕+芸香草+固沙草群落(群落Ⅱ)、巨柏-甘肃野丁香-杂配藜+固沙草群落(群落Ⅲ)、巨柏-小蓝雪花-藏沙蒿+固沙草+蒺藜群落(群落Ⅳ).各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种间相遇机率指数均表现为:群落Ⅰ>群落Ⅱ>群落Ⅲ>群落Ⅳ.4个群落的建群种幼龄级个体多而中老龄级少,植株由幼龄级向中龄级过渡阶段死亡率较高,柏木属植物种群呈衰退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柏木 巨柏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建群种
原文传递
啮齿动物对秦岭松栎混交林建群种种子扩散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霍雪莹 康海斌 +2 位作者 王得祥 常明捷 于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435-2443,共9页
森林群落中的啮齿动物对林木种子存在着一定的取食偏好性,这种偏好性会使啮齿动物形成不同的捕食和贮藏策略,从而导致林木种子形成不同的扩散格局。以秦岭中段松栎混交林建群种锐齿槲栎、油松、华山松为研究对象,采用塑料标签标记种子方... 森林群落中的啮齿动物对林木种子存在着一定的取食偏好性,这种偏好性会使啮齿动物形成不同的捕食和贮藏策略,从而导致林木种子形成不同的扩散格局。以秦岭中段松栎混交林建群种锐齿槲栎、油松、华山松为研究对象,采用塑料标签标记种子方法,研究啮齿动物对种子传播和扩散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种子特征是影响啮齿动物对其进行扩散的重要因子,油松种子以其质量小、种皮薄等特点吸引啮齿动物大量捕食,其原地取食率达到83.33%,显著高于华山松和锐齿槲栎种子。(2)锐齿槲栎和华山松种子大部分被搬运一定距离后再被取食和埋藏,其中,扩散距离在1 m以内、1—3 m和5—8 m的锐齿槲栎种子分别占59.12%、18.23%和13.26%,最远扩散距离达12 m处;华山松种子扩散距离主要介于在1—3 m(37.85%)和3—5 m(23.73%),在距离5—8 m(13.56%)、8—10 m(11.86%)和大于10 m(11.30%)区间也有一定的分布,最大扩散距离为12 m。(3)啮齿动物倾向于将锐齿槲栎种子搬运至松林内取食,而将华山松种子搬运至栎林内埋藏,说明不同林分类型及其环境因素对林木种子扩散后的分布格局具有重要影响。(4)3种类型种子被啮齿动物捕食的比例以油松最大(96.90%),锐齿槲栎次之(73.57%),华山松最小(50%);次年调查时,未被捕食的种子大部分已经被取食,仅有极少数锐齿槲栎种子萌发成幼苗(1.67%)。啮齿动物的捕食和贮藏行为对林木种子扩散及其成功更新都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栎混交林 建群种 种子扩散 种子特征 林分类型
下载PDF
荒漠草原矮小型针茅属建群的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16
作者 闫宝龙 吕世杰 +1 位作者 古琛 韩国栋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39-44,共6页
为阐释荒漠草原不同矮小型针茅属为建群种的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本文以荒漠草原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小针茅(Stipa klemenzii)、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和戈壁针茅(Stipa gobica)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结合建群种、共有... 为阐释荒漠草原不同矮小型针茅属为建群种的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本文以荒漠草原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小针茅(Stipa klemenzii)、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和戈壁针茅(Stipa gobica)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结合建群种、共有种及群落物种的重要值特征综合分析植物群落各成员型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果表明:①4种矮小型针茅属植物的重要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小针茅≥戈壁针茅≥沙生针茅>短花针茅;②不同植物群落中共有种的重要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群落中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和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的作用相对较大,而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的作用相对较小;③4种矮小型针茅属植物在群落中重要值的排序均较靠前,小针茅在植物群落中的重要值最大。研究结果可为荒漠草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草原 建群种 共有种 群落演替
原文传递
现代黄河三角洲植被主要建群种野外光谱特征及TM分类试验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庆生 刘高焕 +1 位作者 姚玲 宋创业 《遥感信息》 CSCD 2009年第5期82-86,共5页
通过对2007年10月现代黄河三角洲芦苇、柽柳、翅碱蓬野外光谱数据处理、分析获得3种植被的特征光谱。经Fisher比率法和方差分析发现芦苇、柽柳、翅碱蓬类内和类间特征均分别位于350~700nm和350~550nm之间。通过波段综合,获得TM相应波段... 通过对2007年10月现代黄河三角洲芦苇、柽柳、翅碱蓬野外光谱数据处理、分析获得3种植被的特征光谱。经Fisher比率法和方差分析发现芦苇、柽柳、翅碱蓬类内和类间特征均分别位于350~700nm和350~550nm之间。通过波段综合,获得TM相应波段的野外光谱数据,对其分析发现利用(TM2-(TM3+TM1)/2)和(TM4-TM3)组合可以很好地区分出这3种植被,并利用2006年10月的TM数据进行判别试验,经同年野外植被调查数据验证,该方法判别精度为63.3%,为主要建群种快速制图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群种 野外光谱特征 TM 现代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石灰岩山地淡竹林“岩石-土壤-植物”系统的重金属元素迁聚规律 被引量:3
18
作者 茅思雨 李百球 +2 位作者 樊燕 俞社保 施建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72-877,共6页
【目的】为探讨石灰岩山地"岩石-土壤-植物"生态系统(The Rock-Soil-Plant System,简写RSPS)的重金属元素迁移累积规律。【方法】以江西省瑞昌市石灰岩山地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岩石、土壤和植物,... 【目的】为探讨石灰岩山地"岩石-土壤-植物"生态系统(The Rock-Soil-Plant System,简写RSPS)的重金属元素迁移累积规律。【方法】以江西省瑞昌市石灰岩山地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岩石、土壤和植物,包括建群种淡竹和伴生种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枸骨(Ilex cornuta)中Cu、Zn、Co、Pb等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①从岩石到土壤,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都有不同程度升高,Pb含量增幅较大,是岩石的35.92倍;植物的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土壤,其中植物的Co含量相比土壤有较大幅度地降低,占土壤中元素含量的1.15%;②枸骨的Zn含量高达(331.92±67.71)mg/kg,是其他植物的十几倍;淡竹Pb的含量只有(2.63±1.41)mg/kg,远小于其他3种植物;③从岩石到土壤重金属的迁移系数排序为:Pb>Co>Cu>Zn,植物体内重金属的累积能力趋势为Zn>Pb>Cu>Co。【结论】赣西北石灰岩山地重金属元素从岩石到土壤重金属元素均相对积累,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差异;不同石灰岩地区重金属从岩石到土壤均相对累积,Pb元素在赣西北石灰岩山地RSPS中具有较强的累积能力;根据土壤和植物中重金属含量研究结果,该地区发展淡竹和油茶作为经济林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群种 伴生种 迁移积累 生物吸收 淋溶系数
下载PDF
火后喀纳斯泰加林乔木更新数量与质量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帆 潘存德 +3 位作者 李贵华 郭珂 刘博 邹卓颖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5-462,共8页
以喀纳斯泰加林主要建群种为研究对象,区分火干扰烈度的情况下,对火后乔木树种的更新数量和质量进行研究,并分析火后乔木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喀纳斯泰加林4种建群种在不同烈度火干扰后的更新量不同,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 以喀纳斯泰加林主要建群种为研究对象,区分火干扰烈度的情况下,对火后乔木树种的更新数量和质量进行研究,并分析火后乔木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喀纳斯泰加林4种建群种在不同烈度火干扰后的更新量不同,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中烈度(79.29 plant?hm^(-2))>强烈度(69.14 plant?hm^(-2))>弱烈度(28.33 plant?hm^(-2)),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中烈度(581.06 plant?hm^(-2))>强烈度(439.68 plant?hm^(-2))>弱烈度(414.17 plant?hm^(-2)),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弱烈度(832.78 plant?hm^(-2))>强烈度(705.11 plant?hm^(-2))>中烈度(689.77 plant?hm^(-2)),疣枝桦(Betula pendula):弱烈度(148.19 plant?hm^(-2))>强烈度(110.67 plant?hm^(-2))>中烈度(97.09 plant?hm^(-2))。(2)建群种更新变化趋势:西伯利亚落叶松和西伯利亚红松的更新木数量在火干扰后均呈增长趋势;西伯利亚落叶松在中、后期更新木数量增长变快;西伯利亚红松在中、后期更新木数量增长速度稍有下降。西伯利亚云杉则在弱烈度火干扰后更新木数量呈下降趋势;在中烈度火干扰后更新木数量前期呈下降趋势,中、后期呈增长趋势;在强烈度火干扰后前期呈平稳趋势,中、后期呈增长趋势。疣枝桦的更新木数量在弱烈度火干扰后前期呈上升趋势,中、后期呈下降趋势;在中、强烈度火干扰后均呈下降趋势。造成几种树种更新木数量变化的原因是落叶松和红松在泰加林中属于后更新树种,云杉和疣枝桦属于优先更新树种,树种间存在竞争关系。(3)建群种在不同烈度火干扰后更新木数量增加速度均为:强烈度>中烈度>弱烈度。(4)不同烈度不同森林恢复时期乔木更新质量不同,弱烈度下前、中和后期森林更新质量得分:更新最差时(22-20-26);更新最好时(34-34-32);平均(30-28-30)。中烈度下森林更新质量评价得分:更新最差时(22-26-24);更新最好时(34-34-32);平均(30-28-28)。强烈度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加林 火烈度 建群种 更新 森林质量
下载PDF
西南亚高山次生灌丛促进建群树种更新恢复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庞学勇 向双 +2 位作者 赵文强 李丹丹 刘庆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67-676,共10页
针对西南亚高山区大量退化灌丛恢复技术缺乏的问题,在浓密灌丛抑制建群树种幼苗更新的生态系统,采用调控灌丛冠幅和适当去除地被物层技术,以改善灌丛生态系统中限制建群树种更新和生长的环境因子,促进幼苗生长和更新;在缺乏种源的灌丛... 针对西南亚高山区大量退化灌丛恢复技术缺乏的问题,在浓密灌丛抑制建群树种幼苗更新的生态系统,采用调控灌丛冠幅和适当去除地被物层技术,以改善灌丛生态系统中限制建群树种更新和生长的环境因子,促进幼苗生长和更新;在缺乏种源的灌丛生态系统,利用灌丛微环境的直播和栽植技术补充种源.对调控处理后的幼苗存活、生长及微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2018-2020),发现:(1)水平或垂直去除部分灌丛冠幅增加了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建群种幼苗的基径和株高,其中水平去除处理使得幼苗基径和株高分别增加了51.5%和61.6%;(2)仅凋落物去除和地被物全部去除后,灌丛空地移栽的云杉幼苗死亡率从20.8%下降到7.1%,且株高和基径增长率为24.6%-35.8%,均高于地被物保留时的对照幼苗(4.0%-20.7%);(3)野外原位播种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和粗枝云杉种子的萌发率为密灌>疏灌>草地(P<0.05),抚育方式对种子萌发和保存的影响均为微肥>CK>微肥+保水剂>保水剂(P<0.05);(4)未添加有机底肥条件下,栽植在灌丛根围区域和非根围区域的云杉幼苗存活率分别为56.9%和30.0%,其中栽植在灌丛坡位上方位更有利于幼苗存活,添加底肥促进了栽植在无灌丛植被区域的云杉的存活,存活率达到100%.可见,在有建群树种幼苗的浓密灌丛区,通过改善抑制幼苗生长的微环境,建群树种的生长得到明显改善;在次生灌丛无建群树种种源区,通过引入建群树种种源,能促进建群树种幼苗定居;上述研究结果为亚高山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灌丛 建群树种 更新 演替 生态恢复 亚高山森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