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村民自治与国家政权建设 被引量:60
1
作者 吴理财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29,共6页
2 0世纪初以来 ,国家政权建设就是我国现代化的一项主要内容。在前半个世纪 ,由于不能消除赢利型经纪体制 ,各种国家政权试图进入乡村社会的努力都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新政权成立以后 ,国家通过人民公社体制将国家政权直接深入到乡村... 2 0世纪初以来 ,国家政权建设就是我国现代化的一项主要内容。在前半个世纪 ,由于不能消除赢利型经纪体制 ,各种国家政权试图进入乡村社会的努力都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新政权成立以后 ,国家通过人民公社体制将国家政权直接深入到乡村社会之中 ,实现了政治的一体化 ,虽然摧毁了旧的经纪体制 ,但也毁坏了乡村社会传统的“权力的文化网络”。村民自治则是国家政权在乡村社会重建的一种方式 ,通过它国家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和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国家政权建设 经纪体制
下载PDF
行政下乡与自治下沉:国家政权建设的新趋势 被引量:61
2
作者 赵晓峰 魏程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0-116,171,共8页
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是发展基础权力,处理好与地方自治单位的关系。现阶段行政下乡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村级组织的行政化色彩加强,成为乡镇政府的派出机构;另一方面惠农政策进村入户改善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增强了农民对国家的认同感... 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是发展基础权力,处理好与地方自治单位的关系。现阶段行政下乡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村级组织的行政化色彩加强,成为乡镇政府的派出机构;另一方面惠农政策进村入户改善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增强了农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但是,农村基层行政效率总体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自治单位从行政村向自然村下沉,激活了村庄社会积累的内生性资源,使得以自然村为边界的社区社会组织兴起,为农民提供了平等参与和民主协商公共事务的空间。这意味着后税费时代国家政权建设不是要完全打碎地方自治单位使国家权力直面农民家庭,而是应重视农村基层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社区自治能力的提升,增强国家通过社会获得权力的能力,构建社会自治协同提升基层行政效力的体制机制,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下乡 自治下沉 国家政权建设 国家基础权力 社会自治
下载PDF
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内涵、性质与价值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柳 罗生全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3-128,共16页
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的话语确立,是新时代党中央寻求并确证教材事业发展方向与建设理念的立场反映,本质在于重申教材建设国家办的法理规制。教材建设国家事权作为阐释百年教材建设规律及其作用的经典论断、党和国家领导教材事业的政治... 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的话语确立,是新时代党中央寻求并确证教材事业发展方向与建设理念的立场反映,本质在于重申教材建设国家办的法理规制。教材建设国家事权作为阐释百年教材建设规律及其作用的经典论断、党和国家领导教材事业的政治宣言、中国教育现代化思想体系中的价值真理、为党和国家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目的承诺,内含鲜明的政治性、法理性、文化性、人民性和实践性等特质,有着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制度及执政地位、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材建设现代化格局、实现学生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目的承诺、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教材建设提供中国经验的价值旨趣。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理解和解释教材建设国家事权仍应站在中国立场,从立德树人和文化自信的双重脉络、法理与学理的双重维度诠释其核心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建设 国家事权 高质量教材体系 美好生活观 政治实践话语
原文传递
国家建设: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 被引量:9
4
作者 韩奇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1,共5页
二战后,伴随着新兴国家的大量出现,西方兴起了研究政治发展的高潮。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政治发展理论并没有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通过对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困境的思考和对近代以来欧洲国家建设的回顾,学者们认识... 二战后,伴随着新兴国家的大量出现,西方兴起了研究政治发展的高潮。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政治发展理论并没有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通过对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困境的思考和对近代以来欧洲国家建设的回顾,学者们认识到国家建设对于后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意义。只有通过有效的国家建设,发展中国家才能摆脱落后的状态,实现国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发展 国家建设 国家权力 官僚体制 公共服务
原文传递
国家权力嵌入跨区域生态治理机制研究——以长江中上游为例
5
作者 马杰 罗浩轩 曾珠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3-101,共9页
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内蕴的价值旨归,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生态环境问题兼具政治、民生和经济等多重属性,具象化为党的使命宗旨、国家治理现代化意涵以及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全局性实... 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内蕴的价值旨归,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生态环境问题兼具政治、民生和经济等多重属性,具象化为党的使命宗旨、国家治理现代化意涵以及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全局性实践,生态环境治理质量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态获得感、生存幸福感、生命健康感。经济发展布局和地理区位制约了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但却为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契机。目前,长江上游跨区域生态文明治理面临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间和地方部门间的三重冲突困境,从思想、制度、组织和政策等四个层面分析了现有国家权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后,提出了由协同政策议程机制、执行机制、评估机制和公民参与表达机制组成的国家权力嵌入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跨区域生态文明治理 国家权力嵌入
下载PDF
信息化时代的村治精英更替:机制与后果 被引量:4
6
作者 柯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近十余年来,伴随基层政权规范化建设的推进及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村治精英群体发生了大规模的更替。村治精英更替主要有两种机制:一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和普及;二是国家政权建设规范化的不断推进。政府在治理工作中主动采纳各种新型... 近十余年来,伴随基层政权规范化建设的推进及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村治精英群体发生了大规模的更替。村治精英更替主要有两种机制:一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和普及;二是国家政权建设规范化的不断推进。政府在治理工作中主动采纳各种新型信息技术,并不断加强对乡村基层社会的渗透与控制。各种自上而下的业务工作需要现代型村治精英才能更好地对接。这倒逼传统型村治精英退出村治舞台,而掌握新型信息技术的现代型村治精英逐渐被吸纳进入村治舞台中。村治精英更替有利于提升村治精英的整体文化水平,促进基层治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然而,村治精英更替同时带来了技术治理和行政控制的强化、治理成本增加以及乡村治理能力弱化等负面后果,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更替 传统型村治精英 现代型村治精英 国家政权建设
下载PDF
厘清与重构:生态文明建设的宪法规范内涵 被引量:4
7
作者 姜峰 郑晓军 《江汉学术》 CSSCI 2019年第6期100-110,共11页
对基本权利功能与遴选标准的不同认识,是造成环境权入宪纷争的主要原因之一。平等主体间环境侵权行为不需要由宪法给予基本权利层面的保护。2018年宪法修改,在第89条第6项新增国务院领导和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的职权,属于授权性规范与职责... 对基本权利功能与遴选标准的不同认识,是造成环境权入宪纷争的主要原因之一。平等主体间环境侵权行为不需要由宪法给予基本权利层面的保护。2018年宪法修改,在第89条第6项新增国务院领导和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的职权,属于授权性规范与职责性规范于一体的权力规范,其规范内涵应解释为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构建区别于传统基本权利为核心的权力机制,确立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权力,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其他国家机构协同的生态文明建设。面对由中央、地方与社会关系异化、环境利益与私有财产权等权益冲突引发的问题,需要坚守权益位阶判断的相对性与特殊性,谋求合乎比例的权益协调,明确与生态文明建设职权相对应的职责,从而化解生态环境领域理论与实践层面的种种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利益 环境权 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权力 宪法
下载PDF
藏区法律冲突背后的利益博弈——基于民国时期甘南“杨麻案”的深度阐释 被引量:2
8
作者 申伟 朱佳林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8-103,共6页
1942年发生于甘肃甘南地区的"杨麻案",从案发到平息起伏延宕,影响巨大。通过梳理甘肃省档案馆所藏档案材料再现本案的真实图景,20世纪40年代的民国政府政权下移过程中国家政权、地方精英与当地民众等多方主体之间,在甘南藏区... 1942年发生于甘肃甘南地区的"杨麻案",从案发到平息起伏延宕,影响巨大。通过梳理甘肃省档案馆所藏档案材料再现本案的真实图景,20世纪40年代的民国政府政权下移过程中国家政权、地方精英与当地民众等多方主体之间,在甘南藏区这一地域内,以利益争夺为指向,以权宜性地运用国家法和藏族习惯法为理据的博弈格局得以明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麻案” 藏族习惯法 国家法 国家政权建设
下载PDF
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权力作用逻辑及风险规避 被引量:1
9
作者 龚滢 随国栋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4期17-24,共8页
教材建设国家事权是一种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和合法律性的社会关系活动。从权力的运行逻辑看,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权力运作遵循着目的价值与手段价值辩证统一的价值导向逻辑、主体创造与制度约束双向互动的关系调适逻辑以及宏大叙事与个... 教材建设国家事权是一种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和合法律性的社会关系活动。从权力的运行逻辑看,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权力运作遵循着目的价值与手段价值辩证统一的价值导向逻辑、主体创造与制度约束双向互动的关系调适逻辑以及宏大叙事与个体叙事耦合嵌入的话语调控逻辑。审视当下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权力运作,发现教材建设国家事权权力作用存在着理念更新滞后、职能结构单一以及责任规制失灵的可能风险。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权力运作需要提升主体认知,追求理念更新同步化;完善机构设置,增强系统要素耦合性;培育自主精神,实现责任生成自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建设 国家事权 合目的性 合规律性 合法律性 主体认知 要素耦合 责任生成
下载PDF
政党主导型的国家政权建设研究——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逻辑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清 刘玲斐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2023年第1期79-91,共13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国家机构经过一系列改革,得以持续优化,与此同时,也面临一些亟须破解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执政党于2018年进行国家机构改革。这场改革通过增强执政党的统合力来实现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统领,进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国家机构经过一系列改革,得以持续优化,与此同时,也面临一些亟须破解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执政党于2018年进行国家机构改革。这场改革通过增强执政党的统合力来实现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统领,进而破解国家机构运行的困扰性难题,实现政权建设的政治目标。政党主导型的国家政权建设构成了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的基本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改革 国家政权建设 政党
下载PDF
国家建构视角下乡村权力结构的民主化转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方成 余礼信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76-82,共7页
从现代国家建构理论视角对20世纪80年代村民自治以来的中国乡村权力结构进行学理性分析。分析表明,"权力结构变革"问题的实质系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相互冲突博弈的结果,是权力结构的民主化转型,其深层根源在于现代国家建构的... 从现代国家建构理论视角对20世纪80年代村民自治以来的中国乡村权力结构进行学理性分析。分析表明,"权力结构变革"问题的实质系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相互冲突博弈的结果,是权力结构的民主化转型,其深层根源在于现代国家建构的内在要求。现代国家建构的根本目的是整合国家与社会、市场的关系,在建构过程中乡村权力结构的民主化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举体制的普遍推行,权力合法性来源渠道发生变化;二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村民自治范围的扩大。国家实行"权力下放",把更多的职能逐渐交还给基层社会,同时为避免乡村"失序",又"民主下乡",创新乡村社会治理,重建乡村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国家建构 乡村权力结构 权力博弈 民主化转型
下载PDF
内外合力中的国民政府首都建设经费筹措(1927-1930)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海懿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年第5期73-78,共6页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开启首都建设,但南京市财政困境无法提供充足经费。在国民政府和南京市府的双向合作中,首都建设经费借助"外力":索取中央与江苏省资助,要求地方分担经费;发挥"内功":整顿市产与车捐,发行建设公债...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开启首都建设,但南京市财政困境无法提供充足经费。在国民政府和南京市府的双向合作中,首都建设经费借助"外力":索取中央与江苏省资助,要求地方分担经费;发挥"内功":整顿市产与车捐,发行建设公债。在内外合力之下,"国政"与"市政"相融合,"党国"权力渗透进首都建设,经费筹集取得一定效果。国民政府首都建设初期的经费筹措充分反映了新生政权的自我权威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建设 经费 国民政府 国家权力
下载PDF
从权利与权力的视角论和谐社会的法律构建
13
作者 曾殷志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5期27-29,共3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一个政治决策,也是一个法律工程。为此,从权利角度,必须保障、拓展公民权利;从权力角度,必须规范、制约国家权力。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法律构建 公民权利 国家权力
下载PDF
新时期我国政府能力建设的意义与任务 被引量:19
14
作者 汪永成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0-46,共7页
在新的历史时期,政府能力不仅是继续推进现代化战略的必要条件和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战略资源,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领域。新时期的政府能力建设应该适应行政环境的新特点、新变化和新要求,根据政府能力的现状,不断提升能力总... 在新的历史时期,政府能力不仅是继续推进现代化战略的必要条件和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战略资源,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领域。新时期的政府能力建设应该适应行政环境的新特点、新变化和新要求,根据政府能力的现状,不断提升能力总量、优化能力结构和加强能力运行控制。通过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致力于塑造一个强大政府,通过能力运行控制致力于塑造一个以公共利益依归的民主政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能力 能力建设 执政能力
下载PDF
国家如何引领私人生活的变革——基于近年来农民生活治理实践的考察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向阳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23,共10页
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美好生活的全面实现,离不开国家的适时介入与有效引领。既有"经济社会发展"视角和"国家治理"视角,难以准确揭示国家引领与私人生活变革之间的复杂关联机制。引入"治理型发展"这一中观视... 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美好生活的全面实现,离不开国家的适时介入与有效引领。既有"经济社会发展"视角和"国家治理"视角,难以准确揭示国家引领与私人生活变革之间的复杂关联机制。引入"治理型发展"这一中观视角,基于近年来农民生活治理实践的考察,研究发现:在既有"基层组织建设"这一基本路径之外,国家适时介入并有效引领私人生活的良性变革,是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的另一条主要路径和基本内容。其内在关联机制在于:国家引领与资源下沉是私人生活发生变革的重要驱动机制,而后依托党政科层制中心工作和基层社会群众动员工作机制,进而可在明显提升基层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有效改善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体验、极大传播现代社会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同时,最终全面转化为广大群众普遍的美好生活获得感和鲜明的国家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生活治理 美好生活 国家认同 国家基层政权建设
原文传递
工程为媒 搭建心与心的桥
16
作者 彭纳 《一带一路报道》 2019年第2期36-41,共6页
雄伟的非洲大陆在肯尼亚东部因为大海戛然而止,位于这片海域的拉穆岛上至今仍保持着几个世纪前的风貌。弯曲狭窄的巷道、古色古香的建筑将人带回到几百年前的海岸小岛。如今,拉穆群岛附近的曼达湾700多米长的引堤从陆地伸出,工程车在25... 雄伟的非洲大陆在肯尼亚东部因为大海戛然而止,位于这片海域的拉穆岛上至今仍保持着几个世纪前的风貌。弯曲狭窄的巷道、古色古香的建筑将人带回到几百年前的海岸小岛。如今,拉穆群岛附近的曼达湾700多米长的引堤从陆地伸出,工程车在25万平方米的人造陆地上往来穿梭,几百根钢管桩跃出海面,远处几艘大型施工船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输变电项目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电力公司 拉穆岛 中国瓷器 中国交建
原文传递
论探索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包容性思想
17
作者 张洪萍 《宜春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2-17,共6页
社会主义探索建设时期,我党已是取得全国政权的执政党。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包容性思想方面进行了艰辛地探索实践,有成功的经验,更有失败的教训。回顾总结这段历史,由此得出的必须科学把握发展和整合社会利益的主线、始终坚持... 社会主义探索建设时期,我党已是取得全国政权的执政党。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包容性思想方面进行了艰辛地探索实践,有成功的经验,更有失败的教训。回顾总结这段历史,由此得出的必须科学把握发展和整合社会利益的主线、始终坚持固本包容的基本原则和坚定地走"体用统一"的实践路径等几点启示,对于我党执政包容性思想的建设与发展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建设时期 中国共产党 执政 包容性
下载PDF
聚沙难以成塔:近代中国国家基层政权内卷化的根源探析
18
作者 陈兆旺 《复旦政治学评论》 2022年第1期232-271,共40页
本文采取税收政治学的研究视角,分析近代中国基层国家建设内卷化困境的根源。近代中国中央政府财政危机的产生原因有外源性的,也有内生性的,主要包括:因帝国主义的侵略所付出的战争赔款、社会内部的动乱以及叛乱破坏、加强国防建设的实... 本文采取税收政治学的研究视角,分析近代中国基层国家建设内卷化困境的根源。近代中国中央政府财政危机的产生原因有外源性的,也有内生性的,主要包括:因帝国主义的侵略所付出的战争赔款、社会内部的动乱以及叛乱破坏、加强国防建设的实际需要等,这些都加重了近代中国的国家财政负担,而这些财政负担又被不断向基层社会传递。与此同时,近代中国的农业主导型社会的性质、前现代的产业结构、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比较低、税赋公平性不足以及政权公共性缺失等原因,使得近代中国基层国家政权由于财政压力而导致越来越严重的内卷化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汲取 农业主导型社会 基层国家政权建设 内卷化 税收政治学
原文传递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动力机制探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燕红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24-27,32,共5页
如何在执政党政治输出的外在要求下激发企业主和党员职工的内在动力,成为决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实效性的关键点。党组织要增强在党员群众中的凝聚力,党建工作要成为非公企业的内生需要,党的组织结构、功能体系及其政治作用的发挥不仅要... 如何在执政党政治输出的外在要求下激发企业主和党员职工的内在动力,成为决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实效性的关键点。党组织要增强在党员群众中的凝聚力,党建工作要成为非公企业的内生需要,党的组织结构、功能体系及其政治作用的发挥不仅要贴近新时期党的建设要求,贴近党员和员工实际,还要贴近企业主和管理层的需要,贴近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推动党建动力机制的构建与完善。为此,要寻求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双方的利益结合点,同时构建高效的党建模式,实行有效的目标管理,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动力机制 内源动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