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血红蛋白与银纳米粒子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沈星灿 刘新艳 +1 位作者 梁宏 卢昕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9-474,共6页
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CD)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研究牛血红蛋白(BovineHemoglobin,简称BHb)与银纳米粒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BHb能吸附在银纳米粒子的表面,使其415nm处的... 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CD)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研究牛血红蛋白(BovineHemoglobin,简称BHb)与银纳米粒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BHb能吸附在银纳米粒子的表面,使其415nm处的特征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强度下降,峰位红移.随银纳米粒子的浓度增大,BHb分子中Soret带的吸收持续降低,说明银纳米粒子可能使部分血红素辅基从它们的键腔中脱离出来.Stern-Volmer方程分析表明,银纳米粒子静态猝灭BHb的内源荧光.由UV-Vis和荧光光谱的变化,计算BHb与银纳米粒子的结合常数,其数量级达到109~1010.同步荧光光谱的蓝移说明,银纳米粒子扰动BHb分子内部的酪氨酸、色氨酸残基所处的微环境,使之包埋于疏水腔中.拟合计算远紫外CD数据发现,银纳米粒子诱导BHb产生轻微的二级结构改变,α-螺旋含量降低.FTIR光谱结果提示,BHb中半胱氨酸残基的硫、羧基氧、酰胺及氨基酸残基中的氮原子与银纳米粒子可能有表面键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银纳米粒子 构象变化 微环境 表面键合作用
下载PDF
稀土金属离子及pH诱导牛血清白蛋白构象变化的同步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秦身钧 申金山 +1 位作者 李艳廷 魏永巨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93-397,共5页
用同步荧光法并辅以普通荧光法对不同浓度稀土离子及pH诱导的牛血清白蛋白 (BSA)构象变化进行了详细研究 ,发现稀土离子使色氨酸 (Trp)残基的荧光蓝移 ,荧光强度降低 ;酪氨酸 (Tyr)残基荧光峰位置不变 ,稀土离子浓度较低时 ,荧光峰强度... 用同步荧光法并辅以普通荧光法对不同浓度稀土离子及pH诱导的牛血清白蛋白 (BSA)构象变化进行了详细研究 ,发现稀土离子使色氨酸 (Trp)残基的荧光蓝移 ,荧光强度降低 ;酪氨酸 (Tyr)残基荧光峰位置不变 ,稀土离子浓度较低时 ,荧光峰强度降低 ,而当浓度较高时 ,Tyr残基荧光峰强度反而增强。据此推断了稀土离子与BSA结合反应中Trp残基微环境和Tyr残基微环境及构象的变化并与pH引起的变化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 构象变化 同步荧光 牛血清白蛋白 稀土
下载PDF
化学抑制剂对果蔬食品多酚氧化酶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周亨乐 王富海 +4 位作者 易俊洁 程冯云 袁蕾 牛慧慧 周林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3-260,共8页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引起的酶促褐变会导致果蔬食品色泽劣变,营养成分降低,甚至使其丧失商品价值。化学抑制剂对PPO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并且使用方便,在果蔬食品中广泛使用,因此对它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该文论述...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引起的酶促褐变会导致果蔬食品色泽劣变,营养成分降低,甚至使其丧失商品价值。化学抑制剂对PPO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并且使用方便,在果蔬食品中广泛使用,因此对它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该文论述了羧酸、抗坏血酸及其衍生物、含硫氨基酸、酚酸及其他抑制剂对PPO的抑制作用和机理,并分析了它们在食品工业应用中的优缺点。同时,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了化学抑制剂处理后PPO构象变化,以及抑制剂与PPO的相互作用方式,得出了化学抑制剂可通过强酸作用、螯合作用、还原作用和强结合作用来导致PPO构象变化而抑制酶活,为深入研究抑制剂对PPO的抑制机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氧化酶 酶促褐变 化学抑制剂 抑制机理 构象变化
下载PDF
检测痕量Hg^2+的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7
4
作者 戈芳 曹瑞国 +2 位作者 朱斌 李经建 徐东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79-1783,共5页
通过自组装方法将修饰有二茂铁基团的富T序列DNA分子(DNA-Fc)固定在金电极表面,得到了一种基于DNA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汞离子(Hg2+)传感器.当溶液中有Hg2+存在时,Hg2+可与修饰电极上DNA的T碱基发生较强的特异结合,形成T-Hg2+-T发卡结构,使... 通过自组装方法将修饰有二茂铁基团的富T序列DNA分子(DNA-Fc)固定在金电极表面,得到了一种基于DNA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汞离子(Hg2+)传感器.当溶液中有Hg2+存在时,Hg2+可与修饰电极上DNA的T碱基发生较强的特异结合,形成T-Hg2+-T发卡结构,使DNA分子构象发生改变,其末端具有电化学活性的二茂铁基团远离电极表面,电化学响应随之发生变化.示差脉冲伏安法(DPV)结果显示:DNA末端二茂铁基团的还原峰在0.26V(vs饱和甘汞电极(SCE))附近,峰电流随溶液中Hg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Hg2+浓度范围在0.1nmol·L-1-1μmol·L-1时,电流相对变化率与Hg2+浓度的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该修饰电极对Hg2+的检测限为0.1nmol·L-1,可作为痕量Hg2+检测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干扰实验也表明,该传感器对Hg2+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Hg2+ DNA 构象变化 示差脉冲伏安法 电化学阻抗谱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与花青素非共价及共价作用对蛋白构象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孙红波 李杨 +5 位作者 王立敏 董济萱 隋晓楠 齐宝坤 王中江 江连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3-39,共7页
为对比解析大豆分离蛋白-花青素复合体系中非共价/共价作用对蛋白质构象变化规律的影响,以非共价结合(pH 7.4、2 h)和共价交联(pH 9、24 h)2种作用机制为处理手段,以大豆分离蛋白-花青素复合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浊度测定、结合度测定、凝... 为对比解析大豆分离蛋白-花青素复合体系中非共价/共价作用对蛋白质构象变化规律的影响,以非共价结合(pH 7.4、2 h)和共价交联(pH 9、24 h)2种作用机制为处理手段,以大豆分离蛋白-花青素复合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浊度测定、结合度测定、凝胶电泳分析、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法研究复合体系中蛋白质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大豆分离蛋白-花青素复合体系中,pH 9、24 h条件下样品4~6(20∶1、10∶1、5∶1,m/m)电泳图谱中有大分子衍生物生成,由此说明其形成共价复合物。共价交联处理(pH 9、24 h)样品4~6(20∶1、10∶1、5∶1,m/m)的浊度值低于非共价结合处理(pH 7.4、2 h)样品1~3(20∶1、10∶1、5∶1,m/m),且复合物4~6中花青素对大豆分离蛋白的亲和能力较强;随复合物中花青素含量的增加,花青素会降低蛋白的荧光强度使色氨酸残基暴露于较为亲水环境中,表明复合样品4~6的荧光猝灭效果明显,共价交联作用强度大于非共价结合作用;在低比例(20∶1,m/m)中,复合物1、4中的蛋白红外光谱吸收强度明显下降,表明复合物中蛋白质二级结构发生改变,且样品4中β-转角及无规则卷曲结构相对含量较高,这表明复合物中花青素共价交联机制对蛋白的解折叠能力较强,结构易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花青素 非共价作用 共价作用 构象变化
下载PDF
囊膜病毒膜融合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晓佳 张卫红 +1 位作者 汪明 高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2-491,共10页
囊膜病毒可能采用相似的病毒 宿主细胞膜融合机制 ,即病毒表面糖蛋白结合到宿主细胞受体后 ,启动了病毒融合蛋白的一系列构象变化 ,根据囊膜蛋白构象变化特征 ,囊膜病毒可采用两种以上的方式发生膜融合 ,并据此分为两类 :Ⅰ型病毒膜融... 囊膜病毒可能采用相似的病毒 宿主细胞膜融合机制 ,即病毒表面糖蛋白结合到宿主细胞受体后 ,启动了病毒融合蛋白的一系列构象变化 ,根据囊膜蛋白构象变化特征 ,囊膜病毒可采用两种以上的方式发生膜融合 ,并据此分为两类 :Ⅰ型病毒膜融合和Ⅱ型病毒膜融合 .Ⅱ型病毒膜融合以黄病毒为代表 ,其分子机制与Ⅰ型病毒膜融合不同 ,但不很清楚 .而Ⅰ型病毒膜融合中 ,如艾滋病毒 ,流感病毒等 ,在囊膜蛋白变构形成稳定折叠的发夹三聚体结构时 ,拉近了两膜之间的距离 ,此过程释放出来的能量进一步促使两膜融合 .膜融合使病毒蛋白及病毒RNA基因组释放到宿主细胞内而感染宿主 .以上述研究为基础设计的C肽 /N肽小分子抑制子 ,可以在病毒糖蛋白中间体构象形成的短时间内 ,高效、特异地竞争结合其配体 ,从而阻止糖蛋白的进一步折叠 ,达到抑制病毒入侵的目的 ,为病毒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和策略 .针对艾滋病毒设计的C肽 ,即T2 0或Enfuvirtide在临床应用效果很好 .以艾滋病毒和流感病毒为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膜病毒 病毒膜融合 构象变化
下载PDF
活性部位的柔性 被引量:6
7
作者 邹承鲁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2,共6页
比较酶在变性过程中构象和活力变化 ,发现在活性完全丧失时尚无可察觉的整体构象变化。排除变性剂抑制和寡聚酶解聚等可能性之后 ,提出了酶活性部位柔性假说。随后用多种实验方法直接证实了活性部位的构象变化先于分子整体构象变化 ,并... 比较酶在变性过程中构象和活力变化 ,发现在活性完全丧失时尚无可察觉的整体构象变化。排除变性剂抑制和寡聚酶解聚等可能性之后 ,提出了酶活性部位柔性假说。随后用多种实验方法直接证实了活性部位的构象变化先于分子整体构象变化 ,并与活性丧失同步。根据催化过程中活性部位构象变化 ,以及限制活性部位构象变化对酶活性的影响 ,提出了酶活性部位柔性为酶充分表现其催化活性所必需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象 催化机制 活性部位 柔性
下载PDF
利用红外光谱评价文物微环境中有机酸对蚕丝纤维化学结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罗曦芸 马雯婷 +4 位作者 武敬青 耿金培 李晓玉 李秀勇 杜一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21-924,共4页
研究文物微环境污染因素对文物材料影响是分析文物老化原因和妥善保存文物的重要基础。利用红外光谱(FTIR/ATR)剖析了文物微环境中甲酸、乙酸气体对蚕丝纤维结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甲酸气体能减弱纤维分子内氢键,使酰胺Ⅰ(1 617cm-1... 研究文物微环境污染因素对文物材料影响是分析文物老化原因和妥善保存文物的重要基础。利用红外光谱(FTIR/ATR)剖析了文物微环境中甲酸、乙酸气体对蚕丝纤维结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甲酸气体能减弱纤维分子内氢键,使酰胺Ⅰ(1 617cm-1)谱峰减弱、酰胺Ⅱ谱峰(1 515cm-1)变窄、无规线团构象的酰胺Ⅲ谱峰(1 230cm-1)增强、纤维结晶度下降;当浓度高于8.1mg.m-3时,呈β-折叠构象的肽链段(GlyAla)n特征谱峰(1 000,975cm-1)增强、纤维结晶度提高。分析认为呈无规线团构象的短肽链发生β-折叠构象转变。乙酸气体对酰胺Ⅰ和酰胺Ⅱ谱峰影响不明显,但能引起无规线团构象增加和纤维结晶度降低,其作用弱于甲酸气体。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丝织品保存环境污染物的危害作用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纤维 有机酸 红外光谱 构象变化
下载PDF
利用二维红外相关光谱研究胶原/透明质酸共混物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谭擎天 田振华 李国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70-974,共5页
以胶原/透明质酸共混物中透明质酸的含量为外扰,利用二维红外相关光谱法研究了胶原/透明质酸共混物的构象变化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1 694,1 524与1 241 cm-1归属于胶原酰胺带的C=O对称伸缩振动、N—H摇摆与N—H面内变形振动... 以胶原/透明质酸共混物中透明质酸的含量为外扰,利用二维红外相关光谱法研究了胶原/透明质酸共混物的构象变化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1 694,1 524与1 241 cm-1归属于胶原酰胺带的C=O对称伸缩振动、N—H摇摆与N—H面内变形振动峰之间存在同步正交叉峰,表明随着透明质酸组分的增加,胶原的链段构象发生了变化。当胶原/透明质酸共混体系中透明质酸含量由0增至50%时,1 045cm-1归属于透明质酸的C—OH伸缩振动峰与1 694 cm-1归属于胶原C=O对称伸缩振动峰存在同步负交叉峰,表明透明质酸的O—H与胶原分子的C=O之间形成了氢键;当透明质酸含量从50%增至90%时,1 045 cm-1的同步峰几乎消失,而在Φ(1 694,1 524),Φ(1 694,1 241),Φ(1 524,1 241)出现的正交叉峰反而增强,说明透明质酸的O—H不再与胶原形成氢键,而是透明质酸的C=O与胶原分子的N—H之间形成氢键,致使胶原构象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红外相关光谱法 胶原 透明质酸 构象变化 相互作用
下载PDF
石英晶体微天平在高分子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光明 张广照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8期174-188,共15页
固/液界面上高分子的行为直接影响着界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于高分子在界面的动态行为,由于缺乏有效的手段,检测一直十分困难。最近,一种频率-耗散联用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问世,它能够同时检测固/液界面上有关高分子质量和结构的... 固/液界面上高分子的行为直接影响着界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于高分子在界面的动态行为,由于缺乏有效的手段,检测一直十分困难。最近,一种频率-耗散联用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问世,它能够同时检测固/液界面上有关高分子质量和结构的变化,因而可应用于界面高分子研究的多个方面。本文介绍石英晶体微天平的基本原理,并综述作者实验室最近几年利用QCM-D开展的若干工作,包括固/液界面上高分子链的构象变化,固/液界面上高分子的吸附,高分子降解动力学和聚电解质的"层层组装"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晶体微天平 液界面 高分子层 构象变化
下载PDF
大豆蛋白-黄芩素的结合机制及蛋白构象和功能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闫馨月 贾亦佳 +7 位作者 孙诗艳 张东蒙 耿梦洁 杨晋杰 Stanislav SUKHIKH Olga BABICH 齐宝坤 李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98,共8页
探索大豆蛋白组分中β-伴大豆蛋白(7S)/大豆蛋白(11S)与黄芩素的结合机制,考察复合物构象及功能特性的变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黄芩素诱导蛋白的β-折叠转化为α-螺旋和无规卷曲。内源荧光光谱证实了黄芩素的加入使7S、11S结构变... 探索大豆蛋白组分中β-伴大豆蛋白(7S)/大豆蛋白(11S)与黄芩素的结合机制,考察复合物构象及功能特性的变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黄芩素诱导蛋白的β-折叠转化为α-螺旋和无规卷曲。内源荧光光谱证实了黄芩素的加入使7S、11S结构变得更紧密。黄芩素与蛋白的反应自发进行,并通过静态方式猝灭蛋白荧光。7S、11S蛋白分别通过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与黄芩素结合。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黄芩素对11S的亲和力高于7S。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了7S、11S与复合物的微观结构差异。此外,与黄芩素结合后,7S、11S的表面疏水性下降,热稳定性及其他功能特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大豆蛋白(7S) 大豆蛋白(11S) 黄芩素 结合机制 构象变化 功能特性
下载PDF
荧光光谱分析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构象变化及其功能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阳 赵怡 +1 位作者 谢丽思 李任强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763-2769,共7页
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分子构象在不同浓度盐酸胍、尿素以及不同pH条件下的变化及其与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SOD构象与功能的变化与其荧光光谱的变化有明显的对应关系。随着盐酸胍浓度的增加,SOD发射峰红... 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分子构象在不同浓度盐酸胍、尿素以及不同pH条件下的变化及其与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SOD构象与功能的变化与其荧光光谱的变化有明显的对应关系。随着盐酸胍浓度的增加,SOD发射峰红移,荧光强度不断下降,且这两种变化同步发生;酶则出现快失活慢变构现象。而利用尿素变性SOD时,SOD先是荧光强度增强,然后发射峰红移,酶活力的下降与构象变化同步进行。尿素和盐酸胍使SOD变性的机理明显不同。处于不同酸碱度时,SOD活力的变化与荧光光谱所表现出的构象变化几乎一致。通过荧光分析法是可以对不同条件下SOD分子的构象变化及其酶活进行快速测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超氧化物歧化酶 构象变化 酶活力
原文传递
柠檬黄与玉米醇溶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饶震红 王明安 +1 位作者 陈蓁蓁 张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1-519,共9页
为了对玉米醇溶蛋白的改性研究及柠檬黄色素的安全使用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借助于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全内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自去卷积计算及核磁共振氢谱研究了人工合成色素柠檬黄对玉米醇溶蛋白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对玉米醇溶蛋白的改性研究及柠檬黄色素的安全使用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借助于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全内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自去卷积计算及核磁共振氢谱研究了人工合成色素柠檬黄对玉米醇溶蛋白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黄对玉米醇溶蛋白有明显的荧光猝灭作用,猝灭机理较复杂。柠檬黄可以与玉米醇溶蛋白结合,分子间主要以疏水作用力结合,利用Stern-Volmer方程和Van’t Hoff公式计算获得结合比为1∶1,结合常数Ka值较大。通过FTIR的自去卷积计算分析,这种结合反应导致玉米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结构、β折叠和β转角均发生显著改变。核磁共振氢谱分析表明由于玉米醇溶蛋白具有两亲性,当溶剂为二甲基亚砜时,混合溶液为低极性环境,化学位移略向高磁场移动;当溶剂为重水D2O时,化学位移明显地向低磁场移动,而且这种作用与反应时间长短无关。进一步说明在极性和低极性的环境下柠檬黄都会引起玉米醇溶蛋白构象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 构象变化 柠檬黄 玉米醇溶蛋白 二级结构
下载PDF
基于乙二醇链段构象变化的涤纶工业丝聚集态结构研究
14
作者 张乐 杨志超 +4 位作者 张坤 李涛 陈世昌 曾卫卫 石教学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4年第4期22-27,共6页
在150℃烘箱中对3种不同纺丝工艺即常规工艺(A)、提高喷丝头拉伸倍数(B)、提高喷丝头拉伸倍数并降低第二级拉伸倍数(C)制备的涤纶工业丝试样F-A、F-B、F-C进行30~120 d热处理,研究纺丝工艺及热处理时间对涤纶工业丝乙二醇链段构象的影响... 在150℃烘箱中对3种不同纺丝工艺即常规工艺(A)、提高喷丝头拉伸倍数(B)、提高喷丝头拉伸倍数并降低第二级拉伸倍数(C)制备的涤纶工业丝试样F-A、F-B、F-C进行30~120 d热处理,研究纺丝工艺及热处理时间对涤纶工业丝乙二醇链段构象的影响,以此考察涤纶工业丝的聚集态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提高喷丝头拉伸倍数促使纤维中乙二醇链段的旁式构象向反式构象转变,降低第二级拉伸倍数不足以破坏纤维的原有结构;喷丝头拉伸倍数从109.62提高到120.00,试样的乙二醇链段反式构象相对含量(X_(t))从23.37%增加至29.00%,结晶度(X_(c))从43.04%降至42.57%;第二级拉伸倍数从3.389降至3.200,试样的X_(t)从29.00%增加至41.73%,X_(c)从42.57%提高至45.44%;对于F-A与F-C试样,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试样的X_(t)及X_(c)均先增加后下降,均在热处理90 d时出现最大值;而对于F-B试样,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试样的X_(t)及X_(c)均逐渐增大,在热处理120 d时分别达到64.90%与63.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工业丝 热处理 乙二醇链段 构象转变 聚集态结构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的胞浆中无标记酵母细胞色素c构象变化追踪 被引量:2
15
作者 占建华 胡琴 +3 位作者 朱勤俊 蒋滨 张许 刘买利 《波谱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29,共8页
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 c)是一个重要的多功能蛋白.在线粒体中,它作为载体传递电子.而在细胞质中,它可能会作为凋亡起始因子启动细胞凋亡程序.复杂的细胞质环境是否会对其构象产生影响,以及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仍然没有得到确证.... 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 c)是一个重要的多功能蛋白.在线粒体中,它作为载体传递电子.而在细胞质中,它可能会作为凋亡起始因子启动细胞凋亡程序.复杂的细胞质环境是否会对其构象产生影响,以及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仍然没有得到确证.本研究通过无标记的基于甲基的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技术追踪了野生型酿酒酵母iso-1 cyt c在酵母细胞匀浆液中的构象变化.发现cyt c在细胞匀浆中至少存在4种不同的氧化态构象和1种还原态构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不同构象之间发生转换.结果表明cyt c的构象会随环境改变,这可能与抵抗氧化应激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构象变化 甲基 细胞色素C
下载PDF
靶向作用p53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代晓丽 刘静 +1 位作者 罗瑛 张继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12-916,共5页
随着对肿瘤发生、发展的认识,抗肿瘤药物的靶向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p53基因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编码的p53蛋白在细胞周期调控、DNA修复和诱导凋亡等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p53基因的突变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p53可能成为... 随着对肿瘤发生、发展的认识,抗肿瘤药物的靶向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p53基因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编码的p53蛋白在细胞周期调控、DNA修复和诱导凋亡等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p53基因的突变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p53可能成为抗肿瘤药的一个重要的靶点基因。随着很多小分子药物筛选方法不断的发现和运用,目前已有部分以p53为靶点的化合物研究报道,并且以突变p53为靶点的化合物APR-246已进入临床II期试验。同时,以p53为靶点的化合物研究推动着蛋白相互作用和蛋白突变体构象领域药物的发现。该文主要讨论以p53为靶点的药物的研究前沿,并分类阐述该类药物作用特点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药物 抗肿瘤 P53基因 靶点基因 构象改变 p53-MDM2相互作用 化合物作用机制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比克白芷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7
作者 滕晓鹏 任婷 +3 位作者 恽鸿博 时建伟 滕晓旭 曹团武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79-2185,共7页
利用光谱法在不同温度和模拟生理pH条件下,研究了比克白芷素(Byakangelicin,BYA)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通过静态猝灭机制,BYA使HSA内源荧光发生有规律的猝灭,两者的结合常数K_... 利用光谱法在不同温度和模拟生理pH条件下,研究了比克白芷素(Byakangelicin,BYA)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通过静态猝灭机制,BYA使HSA内源荧光发生有规律的猝灭,两者的结合常数K_(a)>1×10^(4) mol·L^(-1),结合位点数n接近于1。BYA与HSA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G<0、△H>0、△S>0,表明BYA与HSA的结合过程是自发进行的,主要作用力是疏水作用力。由Förester非辐射转移理论计算出不同条件下BYA与HSA的结合距离r为2.95~3.20 nm。BYA使HSA的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所处的微环境极性增强、疏水性减弱导致HSA肽链结构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克白芷素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相互作用 静态猝灭 疏水作用力 构象变化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碳量子点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晶静 童裳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07-1113,共7页
近年来,纳米材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纳米颗粒尺寸小、反应活性高,当其进入机体后很可能与体内的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使其原来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更容易被细胞识别、吞噬,进而对组织、器官等产生危害... 近年来,纳米材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纳米颗粒尺寸小、反应活性高,当其进入机体后很可能与体内的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使其原来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更容易被细胞识别、吞噬,进而对组织、器官等产生危害;作用过程中生物大分子也会受到纳米颗粒的影响,可能导致其生理结构受到损伤,并干扰其特定功能的正常执行;因此研究纳米材料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对探究其生物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实验通过多种光谱手段研究了碳量子点(CQDs)对人血清白蛋白(HSA)结构与功能性质的影响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机制。荧光光谱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显示,CQDs通过与HSA结合形成复合物导致蛋白质荧光猝灭;结合常数K A与结合位点数n的计算结果表明CQDs在HSA上只有一个结合位点,且同步荧光和位点竞争实验发现,这个结合位点接近HSA中ⅡA亚结构域上的色氨酸残基;根据Forster共振能量转移(FRET)理论计算出两者的作用距离r=2.89 nm<8 nm,表明HSA与CQDs之间通过非辐射能量转移导致蛋白质内源性荧光猝灭;根据Van’t Hoff方程计算得到HSA-CQDs体系的热力学参数,由热力学参数计算结果推断相互作用过程中主要有氢键和范德华力参与;根据共振光散射(RLS)、三维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CD)结果显示,相互作用会导致HSA的二级、三级结构发生改变,蛋白质中α-螺旋结构含量增加,HSA进一步卷曲折叠,使色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疏水性增大;而结构变化还进一步影响着蛋白质的聚集状态和一些生理功能,使得相互作用后HSA的聚集程度和类酯酶活性降低,不利于蛋白质的团聚,自由基清除能力略有提高。该研究可为纳米材料的生物与环境安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也为探究纳米颗粒-蛋白质相互作用提供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光谱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碳量子点 光谱法 相互作用 结构变化
下载PDF
磷酸丙糖异构酶的折叠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江红 石毅 周筠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5-472,共8页
从鸡胸肌中纯化出磷酸丙糖异构酶(triosephosphateisomerase,TIM),通过蛋白质内源荧光,圆二色性,紫外吸收二阶导数光谱等多种研究溶液构象的方法,对TIM被盐酸胍和热变性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用不同测量方法得到TIM的变性过程... 从鸡胸肌中纯化出磷酸丙糖异构酶(triosephosphateisomerase,TIM),通过蛋白质内源荧光,圆二色性,紫外吸收二阶导数光谱等多种研究溶液构象的方法,对TIM被盐酸胍和热变性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用不同测量方法得到TIM的变性过程均高度协同,没有观察到折叠中间态,应用单分子二态去折叠模型计算了TIM去折叠的热力学参数.通过圆二色光谱在222nm处的变化监测的TIM热变性过程也是高度协同的二态过程,天然态TIM的表观Tm为64.6℃.在低浓度盐酸胍存在下,TIM的热稳定性降低.讨论了二体蛋白质的可能去折叠机制,证明在使用的实验条件下磷酸丙糖异构酶去折叠过程中二级结构与三级结构的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其去折叠遵循观察不到二体解离的表观二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丙糖异构酶 变性 构象变化 折叠中间态 二态模型
下载PDF
从Hsp90对eNOS活性的影响探讨Hsp90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施伟丽 徐浩 +1 位作者 丛伟红 陈可冀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350-354,共5页
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 Hsp90)是一组高度保守的ATP依赖型二聚体分子伴侣,具有维持细胞内蛋白构象与功能稳定的作用,也是公认的与应激耐受密切相关的保护性分子之一,参与体内各种信号转导通路。研究发现Hsp90与肿... 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 Hsp90)是一组高度保守的ATP依赖型二聚体分子伴侣,具有维持细胞内蛋白构象与功能稳定的作用,也是公认的与应激耐受密切相关的保护性分子之一,参与体内各种信号转导通路。研究发现Hsp90与肿瘤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具有密切的关系,或许Hsp90对心血管疾病可能有重要的保护作用。文章从Hsp90构象改变和翻译后修饰两个方面探讨其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eNOS)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热休克蛋白90 构象改变 翻译后修饰 ENOS NO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