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唐诗的咏史与观政 |
邓乔彬
陈建穰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2
|
《河岳英灵集》选评孟浩然诗及其诗歌史意义 |
卢燕新
|
《阅江学刊》
|
2015 |
2
|
|
3
|
作为修辞的历史——论渡也的咏史诗 |
杨学民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4
|
音情之悲与词体之尊——李清照《词论》新探 |
彭玉平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0
|
|
5
|
李大钊历史观的三个阶段——兼论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对李大钊历史观近代化的意义 |
廉敏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6
|
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学术回顾与反思 |
崔勇
|
《华中建筑》
|
2004 |
2
|
|
7
|
当代中国史学评论理论的研究述评 |
李庆祥
范敏娟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2
|
|
8
|
龚自珍在19世纪——关于龚自珍的几则札记 |
张勇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9
|
《稽古别录》序言 |
蒙文通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0
|
北宋绘画品题的“增重”效应及画史后效 |
蒋忠磊
|
《中国美学》
|
2023 |
0 |
|
11
|
理学与诗歌的关系演进——朱熹《斋居感兴二十首》评论史考察 |
林阳华
|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
2020 |
0 |
|
12
|
浅论绘画评论与绘画史的关系 |
宗恒
|
《抚州师专学报》
|
2002 |
0 |
|
13
|
《唐律疏议》——中国古代法律与历史融合的典范 |
王立民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2005 |
8
|
|
14
|
从《四书辑释》的编刻看《四书》学学术史 |
顾永新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15
|
试论王国维悲剧理论及其发展 |
葛琦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4
|
|
16
|
关于叶景葵及其《述汉冶萍产生之历史》的考证 |
张实
|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
2008 |
4
|
|
17
|
《史通》“偏记小说”类目厘定评述 |
段庸生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18
|
“名教之罪”与《金云翘传》的思想史意义 |
张小芳
|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17 |
3
|
|
19
|
论钱穆与张舜徽对刘知几的评价 |
许刚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1
|
|
20
|
日本学术界的甲午战争研究 |
郭海燕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