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电解质溶液中白云母与二氧化硅间的相互作用力(英文) 被引量:4
1
作者 蒋昊 谢珍 +2 位作者 刘国蓉 俞亚文 张丁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13年第6期1783-1788,共6页
运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二氧化硅胶体探针(直径,5μm)与白云母表面之间在电解质溶液环境下的相互作用力。试验考察了平衡时间、电解质浓度和溶液pH值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解质浓度和溶液pH值对白云母/二氧化硅之间相互... 运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二氧化硅胶体探针(直径,5μm)与白云母表面之间在电解质溶液环境下的相互作用力。试验考察了平衡时间、电解质浓度和溶液pH值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解质浓度和溶液pH值对白云母/二氧化硅之间相互作用力及粘附力都产生显著的影响。在低电解质浓度和高的溶液pH值条件下,观察到一个很强的长程排斥力;而在高电解质浓度和低pH值条件下,两表面之间产生一个弱的长程吸引力。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增加,相互作用力从强的排斥力变化到强的吸引力。当溶液pH值在5.8~10.2时,相互作用是单调的排斥力;当溶液pH值降低至3.4时,在距离22~32nm处出现一个弱的吸引力。在低浓度或低pH值下,白云母与二氧化硅之间的粘附力比较大,随着电解质浓度和溶液pH值的增加,粘附力不断减小,最后相对稳定。运用经典DLVO理论对相互作用力进行理论计算,与实验曲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力 原子力显微镜 白云母 胶体探针 DLVO
下载PDF
SiO2胶体探针的制备及其在表面力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臧利杰 葛小鹏 +3 位作者 涂华民 王东升 刘华亭 汤鸿霄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4-218,共5页
采用一种新方法——双向三维移动平台法制备胶体探针,该方法使用两个三维移动平台,同时将CCD与长工作距离显微镜集成,组成视频监视系统来监控探针的整个制备过程,方便了操作。利用此自组装装置制备的二氧化硅胶体探针在原子力显微镜上... 采用一种新方法——双向三维移动平台法制备胶体探针,该方法使用两个三维移动平台,同时将CCD与长工作距离显微镜集成,组成视频监视系统来监控探针的整个制备过程,方便了操作。利用此自组装装置制备的二氧化硅胶体探针在原子力显微镜上进行力曲线测量,将分析数据与Ducker的经典论文进行对照,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胶体探针 针尖制备 力曲线
下载PDF
典型构筑植物表面不同湿度条件下黏附和摩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玉娟 宋小闯 +2 位作者 杨决宽 毕可东 陈云飞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86-94,共9页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的胶体探针技术,对不同湿度条件下四种具有典型构筑(光滑二维蜡质层、微褶皱、大褶皱、三维蜡质晶体)的原始植物表面以及两种氯仿处理后的植物样品表面的黏附力和摩擦力进行定量测试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冬青叶表面光...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的胶体探针技术,对不同湿度条件下四种具有典型构筑(光滑二维蜡质层、微褶皱、大褶皱、三维蜡质晶体)的原始植物表面以及两种氯仿处理后的植物样品表面的黏附力和摩擦力进行定量测试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冬青叶表面光滑二维蜡质涂层降低了其表面能和亲水特性,这不仅降低胶体探针与其表面在干燥条件下固固接触的摩擦力和黏附力,而且有效地阻碍了小湿度条件下液桥的形成,提高了其在小湿度条件下的脱附性能;荔枝叶表面微褶皱结构特征增大了固固接触的缝隙,不利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并在毛细力的作用下形成液桥,从而在更大的湿度范围内提高了其脱附能力,脱附效果优于二维蜡质涂层;仙客来表面大褶皱特征和猪笼草表面三维蜡质晶体能有效排除接触界面附近的水蒸气,在干燥条件和高湿度条件下均能保持高效脱附功能,而猪笼草表面的微结构特征和蜡质晶体低表面能的耦合作用使其具有比仙客来表面大褶皱结构特征更优良的脱附功能。这些研究成果为仿生反黏附表面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探针 湿度 黏附力 摩擦力 典型构筑
下载PDF
利用胶体探针技术研究多巴与纳米、微米及微纳复合结构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威 苏玉 +2 位作者 刘芳慧 杨惠 王金本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44-1654,共11页
通过在硅片表面有机蒸镀不同厚度的二十九烷制备了不同晶体密度的仿生旱金莲叶面蜡质纳米结构表面,采用端基修饰多巴的原子力显微镜胶体探针,对各纳米结构表面进行了粘附性能测试,发现蒸镀200 nm厚度二十九烷结晶的纳米结构表面具有较... 通过在硅片表面有机蒸镀不同厚度的二十九烷制备了不同晶体密度的仿生旱金莲叶面蜡质纳米结构表面,采用端基修饰多巴的原子力显微镜胶体探针,对各纳米结构表面进行了粘附性能测试,发现蒸镀200 nm厚度二十九烷结晶的纳米结构表面具有较低粘附力。采用反应离子刻蚀方法制备了不同高度的硅材质仿生鲨鱼皮微米结构表面,并选择了200 nm厚度二十九烷在仿生鲨鱼皮表面进行有机蒸镀制备了微纳复合结构表面,通过胶体探针的研究发现多巴与高度为1、3、5μm微纳复合结构表面的粘附力均小于与200 nm厚度二十九烷结晶的纳米结构表面之间的粘附力,说明微纳复合结构表面具有很强的抗多巴粘附能力,并且这种复合结构表面相对于硅材质的仿生鲨鱼皮微米结构表面还兼有旱金莲叶面的强疏水性和极佳的抗水粘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 微纳复合结构 胶体探针 抗粘附
下载PDF
基于AFM胶体探针测量液固界面DLVO力及表面电势
5
作者 田维芳 郑旭 +1 位作者 李战华 徐征 《实验流体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21,共6页
表面电势是微纳流控芯片中流体流动的重要参数。本文介绍了基于AFM胶体探针技术测量液固界面DLVO力并进一步测量表面电势及表面电荷密度的方法。本文改进了胶体探针制作的技术手段,并提出用双探针法测量胶体探针的弹性系数。在0.1~1mM... 表面电势是微纳流控芯片中流体流动的重要参数。本文介绍了基于AFM胶体探针技术测量液固界面DLVO力并进一步测量表面电势及表面电荷密度的方法。本文改进了胶体探针制作的技术手段,并提出用双探针法测量胶体探针的弹性系数。在0.1~1mM浓度范围内的NaCl溶液中,测量了硅、二氧化硅和氮化硅液固界面双电层内的DLVO力及表面电势。实验结果表明胶体探针技术可以很好地测量液固界面的DLVO力,尤其对静电力指数变化段非常敏感。通过DLVO力曲线可以间接测量表面电势、表面电荷密度等重要参数,是微纳流动及界面属性测量的有效手段。此外,在不同硅基材料表面的测量结果显示了硅烷醇基密度对表面电势起主导作用,可以通过选用不同硅烷醇基密度的材料来有效调控表面电势,从而在硅基材料制作的微流控芯片中调控电动流动的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M 胶体探针 液固界面 DLVO力 表面电势
下载PDF
纳米气泡浮选过程强化研究进展
6
作者 邢耀文 杨海昌 +1 位作者 桂夏辉 曹亦俊 《选煤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
浮选是低品质矿及煤分选提质的有效手段,其中微细粒浮选难题突出,而纳米气泡则是解决该难题的重要途径,但关于纳米气泡浮选过程强化的诸多基础科学问题仍未解决。为促进微细粒纳米气泡浮选过程强化技术的开发,重点围绕浮选过程中纳米气... 浮选是低品质矿及煤分选提质的有效手段,其中微细粒浮选难题突出,而纳米气泡则是解决该难题的重要途径,但关于纳米气泡浮选过程强化的诸多基础科学问题仍未解决。为促进微细粒纳米气泡浮选过程强化技术的开发,重点围绕浮选过程中纳米气泡的界面选择性成核动力学、界面纳米气泡超常稳定性机理及纳米气泡强化颗粒-气泡捕获效率微观作用机制等三个关键科学问题,介绍了笔者团队在纳米气泡浮选过程强化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气泡的选择性成核是纳米气泡浮选过程强化的关键,而纳米气泡的稳定性则是纳米气泡浮选过程强化的前提;纳米气泡浮选过程强化的机制主要包括促进颗粒絮团与缩短诱导时间,其内在作用机制来自纳米气泡长程疏水引力与边界滑移的协同作用。笔者团队的研究阐明了纳米气泡固-液界面选择性成核的能量作用机制,提出了基于界面高密度气层自动补偿的界面纳米气泡稳定性机理,建立了微纳力学-边界滑移协同驱动的纳米气泡强化浮选界面作用机制,进一步丰富发展了现代浮选基础理论,为开发微细粒纳米气泡浮选过程强化技术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过程强化 纳米气泡 成核动力学 稳定性 AFM胶体探针 分子动力学模拟 颗粒絮团 长程疏水引力 诱导时间
下载PDF
微滤过程中腐殖酸与膜表面黏附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磊 王磊 +1 位作者 黄丹曦 王旭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007-3011,共5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微滤过程中腐殖酸对微滤膜的污染机制,通过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结合自制的PVDF胶体探针考察了不同的pH、离子强度以及钙离子浓度等水质条件下膜-腐殖酸与腐殖酸-腐殖酸之间微观黏附力的变化趋势以及与膜的通量衰减幅... 为了进一步研究微滤过程中腐殖酸对微滤膜的污染机制,通过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结合自制的PVDF胶体探针考察了不同的pH、离子强度以及钙离子浓度等水质条件下膜-腐殖酸与腐殖酸-腐殖酸之间微观黏附力的变化趋势以及与膜的通量衰减幅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微观黏附力是膜面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由于pH的电性中和以及离子强度的电性屏蔽作用,膜-腐殖酸以及腐殖酸-腐殖酸之间黏附力随着pH的减小或离子强度的增大都呈增大趋势;而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大,由于少量钙离子的"架桥"作用以及过量时的电性中和作用,两种黏附力先增大后减小.各条件下,膜-腐殖酸与腐殖酸-腐殖酸之间黏附力都呈相同的变化趋势,且与对应污染膜的通量衰减幅度具有正相关性,为更加深入了解膜污染的形成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污染 原子力显微镜(AFM) PVDF胶体探针 黏附力 腐殖酸
原文传递
基于AFM的固液界面表面电荷密度测量方法(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景大雷 李大勇 赵学增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2-276,共5页
固液界面的表面电荷会影响微纳流体系统的流体阻力,因此如何测量固液界面的表面电荷密度以及分析表面电荷的产生机理对于研究表面电荷对流体阻力的影响具有较大的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接触式AFM的固液界面表面电荷密度测量方法。基于该... 固液界面的表面电荷会影响微纳流体系统的流体阻力,因此如何测量固液界面的表面电荷密度以及分析表面电荷的产生机理对于研究表面电荷对流体阻力的影响具有较大的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接触式AFM的固液界面表面电荷密度测量方法。基于该方法测量了浸在去离子水和0.01mol/L的NaCl溶液中的高硼硅玻璃和二氧化硅样本的表面电荷密度,并研究了溶液pH值对表面电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硼硅玻璃和二氧化硅由于表面硅烷基的电离带负电。溶液pH值和离子浓度的增加都会增加浸在去离子水和0.01mol/L的NaCl溶液中高硼硅玻璃和二氧化硅的表面电荷密度的绝对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电荷密度 固液界面 静电力力 探针原子力显微镜
下载PDF
水质条件对膜-羧基官能团之间微观作用力的影响特征
9
作者 王磊 田莉 +2 位作者 苗瑞 王旭东 吕永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03-1409,共7页
为了探讨p H值、离子强度及膜材料对膜-污染物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特征,利用自制的典型膜污染物羧基官能团胶体探针,结合原子力显微镜定量考察了羧基官能团与PVDF及EVOH超滤膜间的相互作用力随p H值及离子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带有... 为了探讨p H值、离子强度及膜材料对膜-污染物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特征,利用自制的典型膜污染物羧基官能团胶体探针,结合原子力显微镜定量考察了羧基官能团与PVDF及EVOH超滤膜间的相互作用力随p H值及离子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带有羧基基体的污染物与PVDF及EVOH超滤膜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皆随着p H值的增大而减小;但是上述作用力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呈现特殊的变化趋势:在离子强度为0~10mmol/L时,膜-带有羧基基体的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力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在离子强度为10~500mmol/L时,膜-羧基之间相互作用力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在特定的水质条件下,EVOH-羧基间的作用力远小于PVDF-羧基之间的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污染 胶体探针 相互作用力 膜材料 水质条件
下载PDF
斑点免疫金渗滤法检测边虫病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徐梅倩 陈克喜 +2 位作者 张北民 吴鉴三 张小正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CAS 1996年第3期10-12,共3页
应用自行制备的直径25nm~30nm的胶体金标记SPA,建立了检测抗边虫抗体的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DIGFA),同时作与补体结合试验(CFT)、团集凝集试验(CAT)比较试验,结果表明DIGFA是一种检测边虫病抗体的... 应用自行制备的直径25nm~30nm的胶体金标记SPA,建立了检测抗边虫抗体的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DIGFA),同时作与补体结合试验(CFT)、团集凝集试验(CAT)比较试验,结果表明DIGFA是一种检测边虫病抗体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快速、简便易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虫 胶体金探针 斑点免疫 金渗滤试验
下载PDF
猪乙型脑炎血清抗体DIGF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祥 陈焕春 +4 位作者 吴斌 胡长敏 贾杏林 何启盖 何国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0-204,共5页
本试验建立了一种以固相滤膜为载体,以红色胶体金颗粒标记的兔抗猪IgG作为探针,特异性地检测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抗体的斑点金免疫渗滤测定法(DIGFA)。与血凝抑制试验(HI)对比检测了54份猪血清临床样本,两法的阳性符合率为71.4%... 本试验建立了一种以固相滤膜为载体,以红色胶体金颗粒标记的兔抗猪IgG作为探针,特异性地检测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抗体的斑点金免疫渗滤测定法(DIGFA)。与血凝抑制试验(HI)对比检测了54份猪血清临床样本,两法的阳性符合率为71.4%、阴性符合率为65.5%、总符合率为81.4%。本法中抗原抗体通过渗滤在膜上进行反应,数分钟内即可用肉眼观查结果,具有快速,操作简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易于判读等优点,特别适合于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快速诊断和大规模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 血清抗体 胶体金探针 斑点金免疫渗滤测定法 血凝抑制试验 诊断
下载PDF
胶体金探针的研制及在T细胞亚群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舒邦良 江洪 陈敬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53-155,共3页
采用鞣酸—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了不同颗粒大小(如φ6nm、φ10nm、φ15nm)、不同种类的胶体金标记抗小鼠IgG、抗人IgG及SPA等探针。所制备的胶体企探针直径达到标记要求,颗粒大小均匀,稳定性好。用该探针检测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表... 采用鞣酸—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了不同颗粒大小(如φ6nm、φ10nm、φ15nm)、不同种类的胶体金标记抗小鼠IgG、抗人IgG及SPA等探针。所制备的胶体企探针直径达到标记要求,颗粒大小均匀,稳定性好。用该探针检测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如CD3、CD4和CD8等T-淋巴细胞亚类抗原,其本底低,对比度好,阴阳性分明,优于常规的免疫荧光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 探针 T细胞亚群 免疫金银染色法
下载PDF
金标SPA斑点免疫金及免疫金银染色法检测恶性疟原虫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福勇 刘克义 程义亮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2年第4期249-251,共3页
应用自行制备的直径15nm 的胶体金标记 SPA,以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Dot-IGS/IGSS)检测恶性疟原虫抗原,同时作 Dot-ELISA 进行比较。结果表明,Dot—IGS 和 Dot—IGSS 的抗原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00ng/ml 和50ng/ml,优于 Dot—ELISA 的400ng... 应用自行制备的直径15nm 的胶体金标记 SPA,以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Dot-IGS/IGSS)检测恶性疟原虫抗原,同时作 Dot-ELISA 进行比较。结果表明,Dot—IGS 和 Dot—IGSS 的抗原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00ng/ml 和50ng/ml,优于 Dot—ELISA 的400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探针 银染色法 疟原虫 抗原
下载PDF
单增李斯特菌胶体金免疫探针的制备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繁桐 王莹 +1 位作者 葛怀娜 刘珊娜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1,共3页
利用胶体金标记技术,建立快速检测方法以检测和控制食品中的李斯特菌。通过柠檬酸三钠还原氯金酸的方法制得胶体金溶液。再用胶体金与李斯特菌抗体蛋白的结合制备胶体金探针。通过对胶体金与蛋白结合时的p H值、与胶体金结合的蛋白量、... 利用胶体金标记技术,建立快速检测方法以检测和控制食品中的李斯特菌。通过柠檬酸三钠还原氯金酸的方法制得胶体金溶液。再用胶体金与李斯特菌抗体蛋白的结合制备胶体金探针。通过对胶体金与蛋白结合时的p H值、与胶体金结合的蛋白量、胶体金探针的活性等方面的测定,确定出胶体金探针制备的最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 胶体金探针 李斯特菌蛋白抗体 快速检测
下载PDF
HBsAb标记胶体金探针对HBV阳性血清感染HPT-8细胞的示踪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磊 邵晨 +6 位作者 邵中军 张景霞 王安辉 门可 闫永平 徐德忠 卢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11期1662-1664,1642,共4页
目的:为临床诊断提供HBV进入HPT-8的依据。方法:HBV阳性血清(1.5×10^8拷贝/毫升)体外感染HPT-8细胞48h,设感染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提取感染后传代的各代细胞中DNA用于PCR检... 目的:为临床诊断提供HBV进入HPT-8的依据。方法:HBV阳性血清(1.5×10^8拷贝/毫升)体外感染HPT-8细胞48h,设感染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提取感染后传代的各代细胞中DNA用于PCR检测HBVDNA。免疫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BVDNA的滴度。采用乙肝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标记的胶体金探针对感染的HPT-8细胞中的乙肝表面抗原进行标记示踪。结果:ELISA检测感染组细胞第1、2代培养上清中HBsAg阳性,PCR检测感染组第1、2代细胞HBVDNA,结果均阳性。免疫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组细胞上清在第1、2代、3代48h的HBV滴度分别为8×10^4、4.6×10^3〈10^3(拷贝/毫升)。通过胶体金探针的标记:乙肝表面抗原存在于感染细胞的溶酶体内、细胞膜和绒毛上。结论:血清中的HBV病毒能进入胎盘滋养细胞,并可从感染滋养细胞的树脂切片中获得乙肝表面抗原的超微结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滋养细胞 感染 胶体金探针
下载PDF
金探针标记LAK细胞体内示踪的研究
16
作者 乔泰东 王福安 +3 位作者 杨静 胡家露 樊代明 张学庸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57-259,共3页
用胶体金(cAu)标记PHA、ConA,制备出cAu-PHA和cAu-ConA金探针。电镜示踪显示,该金探针与LAK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后,可在2小时内发生完全内化。主要定位于LAK细胞的溶酶体内,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用胶体金(cAu)标记PHA、ConA,制备出cAu-PHA和cAu-ConA金探针。电镜示踪显示,该金探针与LAK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后,可在2小时内发生完全内化。主要定位于LAK细胞的溶酶体内,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稳定地滞留在LAK细胞内,故可作为LAK细胞可靠的示踪标志物。将内化有金探针的LAK细胞输入荷结肠癌的裸鼠体内,然后对不同时间的各种组织分别作光镜银染和电镜观察,既可清楚地显示LAK细胞在组织中的分布,也可对LAK细胞与靶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作仔细的观察。结果为LAK细胞的体内示踪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探针 体内示踪 杀伤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