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材料管状结构的能量吸收性能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熙 卢国兴 余同希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5-160,共6页
复合材料结构作为防撞结构的能量吸收元件,已经逐步得到工程领域的广泛认同。复合材料结构的能量吸收能力是一种特殊要求的力学性能,它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手段有其独特之处。综述了近年来复合材料管状结构能量吸收性能研究的最新进展,以... 复合材料结构作为防撞结构的能量吸收元件,已经逐步得到工程领域的广泛认同。复合材料结构的能量吸收能力是一种特殊要求的力学性能,它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手段有其独特之处。综述了近年来复合材料管状结构能量吸收性能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结构 能量吸收性能 冲击载荷 压溃(塌陷)破坏模式
下载PDF
武汉市江夏区大桥新区红旗村黏土盖层岩溶塌陷致塌模式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涂婧 李慧娟 +2 位作者 彭慧 魏熊 贾龙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19,共8页
武汉市江夏区大桥新区红旗村文化大道附近发生岩溶塌陷,其上覆盖层为黏土。文章针对该类型岩溶塌陷,结合岩溶发育特征、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因素,对致塌模式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在溶沟底部分布有软塑至... 武汉市江夏区大桥新区红旗村文化大道附近发生岩溶塌陷,其上覆盖层为黏土。文章针对该类型岩溶塌陷,结合岩溶发育特征、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因素,对致塌模式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在溶沟底部分布有软塑至流塑状的力学性质较差的红黏土,溶沟底部发育的溶蚀裂隙与下部的溶洞或通道相联通;流塑状红黏土流失至下部岩溶通道中,形成土洞;钻探施工、楼房载荷、振动作用加速黏土体的软化、崩解和溶蚀作用,进而加速土洞向上发展。此外,地基开挖减少上覆黏土厚度,降低了土体抗剪强度,最终在上覆土体自身重力和附加荷载作用下发生塌陷。根据土体受力情况,得出塌陷力学模型,并利用数据进行验证,其验证结果与实际相符合,并结合致塌模式和力学分析提出应增强土体抗塌性能、增加建筑物地基稳定性和减缓岩溶系统水动力因素变化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盖层 岩溶塌陷 致塌模式 力学模型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复合材料对称元件的缓冲吸能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瑞同 林建平 王鑫伟 《热固性树脂》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9-46,共8页
复合材料对称元件的缓冲吸能特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已在工程中得到应用。试验研究表明在相同重量下,设计合理的复合材料对称元件可以比金属元件吸收更多的冲击能量。在笔者的研究基础上,综述了复合材料对称元件缓冲吸能性能试验研... 复合材料对称元件的缓冲吸能特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已在工程中得到应用。试验研究表明在相同重量下,设计合理的复合材料对称元件可以比金属元件吸收更多的冲击能量。在笔者的研究基础上,综述了复合材料对称元件缓冲吸能性能试验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元件的宏观压溃模式、载荷-位移曲线、微观破坏形式和影响因素,然后论述了复合材料对称元件缓冲吸能特性分析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比较了这些分析模型之间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应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对称元件 缓冲吸能 压溃模式 微观破坏 分析模型
下载PDF
大跨网壳结构的动力倒塌判别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明飞 徐赵东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36-840,共5页
为了研究大跨网壳结构的倒塌模式以及判别倒塌过程中各阶段所对应的临界荷载,基于LS-DYNA软件,同时考虑结构的双重非线性和材料的失效应变,对3种典型大跨网壳结构的倒塌过程进行了模拟.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大跨网壳结构的倒塌模式.参考... 为了研究大跨网壳结构的倒塌模式以及判别倒塌过程中各阶段所对应的临界荷载,基于LS-DYNA软件,同时考虑结构的双重非线性和材料的失效应变,对3种典型大跨网壳结构的倒塌过程进行了模拟.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大跨网壳结构的倒塌模式.参考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得到了带肋施威德勒网壳从动态失稳直至倒塌状态所对应的临界荷载,并且分析了地震时程响应、最大顶点位移-地震波峰值加速度和失效杆件数量-地震波峰值加速度曲线,量化了各状态对应的指标.结果表明:与地震波峰值加速度6.2 m/s2作用下顶点最大位移相比,动力局部失稳状态,顶点最大位移幅值波动135.9%;动力整体失稳状态,顶点最大位移幅值波动762.4%;整体倒塌状态,顶点最大位移幅值波动1 76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塌模式 动力局部失稳 动力整体失稳 临界荷载 施威德勒网壳
下载PDF
山岭隧道塌方成因分析及治理 被引量:1
5
作者 顾鑫杰 闫兴田 《西北水电》 2016年第6期17-21,共5页
基于"新奥法"的基本原理,结合地质条件分析,归纳出山岭隧道4种常见的塌方模型。根据施工过程中塌方的成因及形态,分为2类,即承载拱塌方、松散体塌方,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原则。以某工程隧道塌方治理为案例,按"稳固后方、超... 基于"新奥法"的基本原理,结合地质条件分析,归纳出山岭隧道4种常见的塌方模型。根据施工过程中塌方的成因及形态,分为2类,即承载拱塌方、松散体塌方,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原则。以某工程隧道塌方治理为案例,按"稳固后方、超前注浆、分步开挖、加强支护"的原则,顺利通过塌方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新奥法 塌方模型 承载环塌方 松散体塌方
下载PDF
基于可靠度理论的现役框架结构的维修设计
6
作者 夏明进 霍达 《基建优化》 2004年第6期39-41,共3页
现役建筑结构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其抗力和荷载效应都与设计时的不同。本文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串联分析模型,计算结构体系的失效概率。并通过对结构体系的失效概率直接进行调整,实现对现役结构可靠度的维修设计。以此对结构的安全性进行... 现役建筑结构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其抗力和荷载效应都与设计时的不同。本文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串联分析模型,计算结构体系的失效概率。并通过对结构体系的失效概率直接进行调整,实现对现役结构可靠度的维修设计。以此对结构的安全性进行评估,为框架结构的维修决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结构 失效概率 失效模型 可靠度 维修设计
下载PDF
一种黄土湿陷性原位评价技术
7
作者 张继文 穆青翼 +3 位作者 孟龙龙 周超 廖红建 曹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90-97,共8页
结合原位参数测试和湿陷模型,提出了一种黄土湿陷性原位评价技术。首先,基于时域反射技术和简易环刀法原位测试黄土体积含水率和湿密度;其次,依据原位测试参数和相关物性指标,运用湿陷模型开展湿陷性评价。上述原位湿陷性评价技术在5个... 结合原位参数测试和湿陷模型,提出了一种黄土湿陷性原位评价技术。首先,基于时域反射技术和简易环刀法原位测试黄土体积含水率和湿密度;其次,依据原位测试参数和相关物性指标,运用湿陷模型开展湿陷性评价。上述原位湿陷性评价技术在5个场地中进行200组测试验证。结果表明,原位测试黄土体积含水率中95%数据的绝对误差在±3%以内,湿密度的相对误差在±2%以内。另一方面,采用机器学习模型和简化弹塑性模型定性评价黄土湿陷程度(如:无、轻微、中等和强烈)的准确率分别为88%和83%;定量评价方面,考虑轻微、中等和强烈湿陷程度,湿陷系数中90%数据的绝对误差可分别控制在±0.01、±0.03和±0.06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湿陷性 原位评价 时域反射 湿陷模型
下载PDF
RC框架结构地震倒塌反应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杜修力 尹之潜 李小军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7-13,共7页
本文研究了极限后负刚度段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倒塌反应的影响,从理论上探讨了结构地震倒塌模式,提出了以退化刚度比作为破坏参数的地震破坏模型,最后,通过实例数值模拟分析,重点讨论了负刚度模型对强震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强... 本文研究了极限后负刚度段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倒塌反应的影响,从理论上探讨了结构地震倒塌模式,提出了以退化刚度比作为破坏参数的地震破坏模型,最后,通过实例数值模拟分析,重点讨论了负刚度模型对强震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强度、变形和延性等方面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钢混凝土 框架结构 地震
下载PDF
岩溶塌陷光纤传感试验装置的标定试验 被引量:11
9
作者 管振德 蒋小珍 高明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73-178,197,共7页
根据岩溶土洞(塌陷)变形演化特点,分析土体与传感光纤之间的力学关系,简化塌陷力学模型,加工塌陷模拟试验装置并进行试验。首先通过对光纤加载和卸载来模拟土洞形成过程顶板荷载的变化及分析传感光纤相应的变形和轴向应变特点,然后研究... 根据岩溶土洞(塌陷)变形演化特点,分析土体与传感光纤之间的力学关系,简化塌陷力学模型,加工塌陷模拟试验装置并进行试验。首先通过对光纤加载和卸载来模拟土洞形成过程顶板荷载的变化及分析传感光纤相应的变形和轴向应变特点,然后研究了土洞规模变化对光纤传感监测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土洞形成过程中,因土洞规模和上覆土层荷载不一而导致的应力场的分布变化,以及不同光缆对应力场变化响应灵敏性的差异,是影响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岩溶土洞中应用的关键因子。文中所标定的光纤传感试验装置能较好地显示岩溶土洞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应变变化特征,说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可应用于岩溶土洞的监测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分布式光纤传感 塌陷模装置 监测 试验
下载PDF
串列双圆柱桥墩局部冲刷精细化模拟 被引量:9
10
作者 喻鹏 祝志文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为研究不同墩心距下沿流向串列布置的双圆柱桥墩局部冲刷坑形态的变化规律,提出1种平衡湍流边界层模型以获得稳定的湍流来流边界条件;利用雷诺时均N-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求解河床上双圆柱桥墩周围的复杂绕流场;基于能考虑河床面任... 为研究不同墩心距下沿流向串列布置的双圆柱桥墩局部冲刷坑形态的变化规律,提出1种平衡湍流边界层模型以获得稳定的湍流来流边界条件;利用雷诺时均N-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求解河床上双圆柱桥墩周围的复杂绕流场;基于能考虑河床面任意斜坡和泥沙坍塌效应的泥沙输运模型和动网格技术模拟双圆柱桥墩局部冲刷的动态演化过程,得到平衡冲刷坑形态,揭示冲刷发展过程的流动特征和冲刷机理。模拟结果与中美规范局部冲刷预测结果比较表明:串列双圆柱桥墩之间存在干扰效应;受下游桥墩施扰,最大冲刷都发生在上游桥墩,冲刷深度比单圆柱桥墩大,当墩心距L与桥墩直径D之比L/D=4时,达到最大值;而下游桥墩受上游桥墩遮挡的影响,最大冲刷深度在L/D=2时达到最小值,随着墩心距的增大,下游冲刷深度增大;当墩心距大于5倍桥墩直径后,下游桥墩可不考虑遮挡效应;获得的串列双圆柱桥墩最大冲刷深度值与美国规范预测值较为接近,而中国规范公式预测值偏小,提出的下游桥墩冲刷深度遮挡因子可为桥梁抗冲刷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局部冲刷 串列双圆柱桥墩 CFD模拟 平衡湍流边界层 泥沙坍塌模型 干扰效应
原文传递
极限后负刚度模型对RC框架结构地震倒塌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杜修力 李小军 尹之潜 《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 CSCD 1993年第2期179-186,共8页
本文研究了极限后负刚度段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倒塌反应的影响。从理论上探讨了结构地震倒塌模式,提出了以退化刚度比作为破坏参数的地震破坏模型。最后,通过实例数值模拟分析,重点讨论了负刚度模型对强震下钢筋混凝士框架结构的... 本文研究了极限后负刚度段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倒塌反应的影响。从理论上探讨了结构地震倒塌模式,提出了以退化刚度比作为破坏参数的地震破坏模型。最后,通过实例数值模拟分析,重点讨论了负刚度模型对强震下钢筋混凝士框架结构的强度、变形和延性等方面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刚度模型 地震 倒榻 框架结构
下载PDF
安徽淮南舜耕山岩溶发育特征及其塌陷模式 被引量:8
12
作者 黎志豪 许光泉 +2 位作者 高加林 张海涛 杨婷婷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8年第2期86-93,共8页
舜耕山位于华北板块和下扬子板块的交汇处,是逆冲推覆构造下的产物,其岩溶现象较发育,本文以碳酸盐岩露头区和隐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岩溶调查,获得空间上的地层、岩性组合特征,及构造地质特征与岩溶发育特征,并归纳出本区岩溶塌陷... 舜耕山位于华北板块和下扬子板块的交汇处,是逆冲推覆构造下的产物,其岩溶现象较发育,本文以碳酸盐岩露头区和隐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岩溶调查,获得空间上的地层、岩性组合特征,及构造地质特征与岩溶发育特征,并归纳出本区岩溶塌陷的四种模式。结果发现:区内岩溶发育受多期构造地质运动与岩溶地下水流共同作用影响,露头区岩溶塌陷(溶洞)发育的位置多发生在二组或三组以上不同类型岩溶裂隙交汇处,或发生在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面上,形成机制以重力崩塌和潜蚀为主。被第四系松散层覆盖的隐伏区,岩溶较发育,采矿疏放奥陶系灰岩地下水,以真空吸蚀作用,形成地面岩溶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舜耕山 岩溶特征 岩溶塌陷模式 形成机制
下载PDF
层状颗粒柱体崩塌-堆积过程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波林 张全 +2 位作者 王健 罗朝林 陈小婷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0-117,共8页
碎屑流具有高速度、冲程远、危害范围广等特点,颗粒粒径被认为是影响其运动距离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对碎屑流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范,基于单面临空下不同分层堆积模式颗粒柱体的一系列崩塌运动物理试验对其崩塌-堆积过程进行了研究。结... 碎屑流具有高速度、冲程远、危害范围广等特点,颗粒粒径被认为是影响其运动距离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对碎屑流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范,基于单面临空下不同分层堆积模式颗粒柱体的一系列崩塌运动物理试验对其崩塌-堆积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层堆积模式颗粒柱体崩塌后,颗粒的堆积层序和试验前颗粒初始堆积层序保持一致;崩塌后的颗粒堆积层序和试验前颗粒初始堆积层序有关;不同粒径的颗粒相互间运动时,粒径较小的颗粒填充到大颗粒间的空隙之中,并起到润滑作用;颗粒柱体在单面临空面方向崩塌时,颗粒运动方向呈放射状,堆积平面形式是“圆形态”;分别以d 7颗粒为顶层和d 13颗粒为顶层时,d 7颗粒最远堆积长度比d 13的高约6.3%;顶层颗粒(d 7颗粒)运动能力越强,则最终的堆积范围越大,底层颗粒(d 13颗粒)的运动能力,对整个堆积体最终堆积范围影响相对较小。上述规律可应用于层状危岩体崩塌过程及其颗粒堆积范围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柱体 崩塌模型试验 速度场 堆积层序 圆形态
下载PDF
颗粒柱坍塌运动与堆积特性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4
作者 来志强 江恩慧 +3 位作者 赵连军 周伟 田文祥 马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1-433,共13页
通过总结国内外有关颗粒柱坍塌运动模型的研究成果,分析了颗粒柱初始空间形态特征、颗粒基本物理特性、模型边界及环境条件等因素对颗粒柱运动堆积特性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制.颗粒柱的运动距离和堆积高度与其初始宽高比之间存在显著的线... 通过总结国内外有关颗粒柱坍塌运动模型的研究成果,分析了颗粒柱初始空间形态特征、颗粒基本物理特性、模型边界及环境条件等因素对颗粒柱运动堆积特性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制.颗粒柱的运动距离和堆积高度与其初始宽高比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及幂函数关系,高、低颗粒柱坍塌运动模式和能耗机制差异显著.颗粒粒径、颗粒刚度、颗粒破碎与颗粒潮湿等因素对颗粒柱坍塌运动与堆积特性的影响规律已基本达成共识.不同的挡墙约束条件、由气体掺入导致的流态化现象以及水体环境影响下颗粒柱运动的堆积特征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是有关颗粒柱初始孔隙率、颗粒摩擦因数、挡墙摩擦因数对颗粒柱运动堆积特性影响的结论仍存在分歧.综观当前的研究成果,颗粒受力特性与运动机制存在内联关系,复杂颗粒形状、可侵蚀床面、颗粒密度和水动力条件等对颗粒柱坍塌运动与堆积特性的作用机理均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柱坍塌模型 运动机制 堆积特性 颗粒物质
下载PDF
多元混合PBX炸药孔隙塌缩热点模型 被引量:3
15
作者 段卓平 刘益儒 +1 位作者 欧卓成 黄风雷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71-775,共5页
为能模拟不同炸药配比的多元混合PBX炸药冲击起爆过程,在弹黏塑性双球壳孔隙塌缩热点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混合炸药中各炸药组分之间的耦合机制,建立了一个多元混合PBX炸药孔隙塌缩热点模型,并根据该模型给出了新的热点反应速率的理论表达... 为能模拟不同炸药配比的多元混合PBX炸药冲击起爆过程,在弹黏塑性双球壳孔隙塌缩热点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混合炸药中各炸药组分之间的耦合机制,建立了一个多元混合PBX炸药孔隙塌缩热点模型,并根据该模型给出了新的热点反应速率的理论表达式.运用该模型计算了不同炸药配比的HMX/TATB二元混合PBX炸药在冲击起爆点火阶段的反应度.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炸药配比对多元混合PBX炸药点火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冲击起爆 多元混合炸药 热点点火 孔隙塌缩模型
下载PDF
"universe collapse model"and its roles in the unification of four fundamental forces and the origin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universe
16
作者 Jiapei Dai 《Natural Science》 2012年第4期199-203,共5页
To unify the four known fundamental forces and provide an explanation for the origin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universe are two long-term goals of theoretical physics. Here a “universe collapse model” has been propos... To unify the four known fundamental forces and provide an explanation for the origin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universe are two long-term goals of theoretical physics. Here a “universe collapse model” has been proposed. The universe consists of Matter and No-matter. No-matter is the universal energy that constructs a consistent universe field, presenting a spiral wave motion at the speed of light at the small scale. The partial collapse of the universal energy forms the particles of the universal energy in a variety of sizes, which are called as the elementary particles. These elementary particles form atom and matter, which construct the galaxies. The collapse of the universe field induces the formation of the universe collapse potential (UCP) and universe collapse force (UCF), and the later is represented by four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fundamental forces at the large or small scales. The mathematical equation and the derivation of UCP and UCF are described, and possible experimental tests are also suggested. Therefore, this new model may give a novel explanation for the unification of four fundamental forces and the origin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univer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VERSE collapse model Field Theories Beyond Standard model String Field Theory Grand Unification model FUNDAMENTAL FORCES Elementary Particles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UNIVERSE
下载PDF
GaN HFET偏置转换中的亚稳态能带 被引量:2
17
作者 薛舫时 杨乃彬 陈堂胜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9-163,共5页
从场效应管瞬态电流谱中慢峰展示的异质结慢充电过程出发,提出了研究GaN HFET偏置转换中出现的亚稳态新概念。利用亚稳态随时间的缓变特征,建立了自洽求解二维泊松方程和薛定谔方程的能带计算方案。选用能带峰和填充能级来描绘亚稳态,... 从场效应管瞬态电流谱中慢峰展示的异质结慢充电过程出发,提出了研究GaN HFET偏置转换中出现的亚稳态新概念。利用亚稳态随时间的缓变特征,建立了自洽求解二维泊松方程和薛定谔方程的能带计算方案。选用能带峰和填充能级来描绘亚稳态,编制成计算不同应力偏置和测试偏置下亚稳态能带的计算软件。运用新编软件计算了不同能带峰和填充能级下的亚稳态能带。详细描述了偏置转换中产生的能带谷充电过程及外沟道堵塞,由此建立起应力偏置与测试偏置下动态电流间的关联。从场效应管射频工作中栅、漏电压的变化条件出发提出新的电流崩塌动态模型。运用应力偏置和测试偏置下的定态能带和亚稳态能带解释了瞬态电流谱随应力偏置和测试偏置的变化行为。最后讨论亚稳态能带在GaN HFET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稳态能带 电流崩塌 能带峰 填充能级 能带谷充电 应力偏置对动态电流的影响 电流崩塌模型 陷阱
下载PDF
不同颗粒级配柱体堆积范围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波林 张全 +2 位作者 王健 罗朝林 陈小婷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9-95,共7页
碎屑流具有冲程远、危害范围大等特性,难以进行有效预测防范。颗粒级配被认为是影响碎屑流运动距离的重要因素之一。开展了一系列基于单面临空不同颗粒级配颗粒柱体崩塌运动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柱体崩塌后,颗粒运动斜向... 碎屑流具有冲程远、危害范围大等特性,难以进行有效预测防范。颗粒级配被认为是影响碎屑流运动距离的重要因素之一。开展了一系列基于单面临空不同颗粒级配颗粒柱体崩塌运动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柱体崩塌后,颗粒运动斜向箱体外,水平板上的颗粒运动呈放射状,堆积平面形式为圆形态,颗粒静止轮廓可分别用抛物线、圆的方程拟合,效果较好;颗粒类型相同时,随着颗粒柱体高度的增加,崩塌后颗粒堆积成圆形态的圆心位置有沿着y轴向前移动趋势;颗粒柱体高度相同时,小颗粒的运动距离比大颗粒的运动距离远;颗粒粒径小时,松散堆积区范围小,颗粒的影响区域为密集堆积区范围;反之,颗粒的影响区域为密集堆积区范围+松散堆积区范围。试验研究成果对预测碎屑流堆积区范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柱体 崩塌模型试验 速度场 堆积区范围 圆形态 颗粒级配
下载PDF
GaN HFET偏置转换中的亚稳态能带(续) 被引量:1
19
作者 薛舫时 杨乃彬 陈堂胜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37-242,257,共7页
从场效应管瞬态电流谱中慢峰展示的异质结慢充电过程出发,提出了研究GaN HFET偏置转换中出现的亚稳态新概念。利用亚稳态随时间的缓变特征,建立了自洽求解二维泊松方程和薛定谔方程的能带计算方案。选用能带峰和填充能级来描绘亚稳态,... 从场效应管瞬态电流谱中慢峰展示的异质结慢充电过程出发,提出了研究GaN HFET偏置转换中出现的亚稳态新概念。利用亚稳态随时间的缓变特征,建立了自洽求解二维泊松方程和薛定谔方程的能带计算方案。选用能带峰和填充能级来描绘亚稳态,编制成计算不同应力偏置和测试偏置下亚稳态能带的计算软件。运用新编软件计算了不同能带峰和填充能级下的亚稳态能带。详细描述了偏置转换中产生的能带谷充电过程及外沟道堵塞,由此建立起应力偏置与测试偏置下动态电流间的关联。从场效应管射频工作中栅、漏电压的变化条件出发提出新的电流崩塌动态模型。运用应力偏置和测试偏置下的定态能带和亚稳态能带解释了瞬态电流谱随应力偏置和测试偏置的变化行为。最后讨论亚稳态能带在GaN HFET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稳态能带 电流崩塌 能带峰 填充能级 能带谷充电 应力偏置对动态电流的影响 电流崩塌模型 陷阱
下载PDF
Schrödinger’s Cat Paradox Resolution Using GRW Collapse Model: Von Neumann Measurement Postulate Revisited
20
作者 Jaykov Foukzon Alex Potapov +1 位作者 Elena Men’kova Stanislav Podosenov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17年第2期494-521,共28页
In his famous thought experiment, Schr?dinger (1935) imagined a cat that measures the value of a quantum mechanical observable with its life. Since Schr?dinger’s time, no any interpretations or modifications of quant... In his famous thought experiment, Schr?dinger (1935) imagined a cat that measures the value of a quantum mechanical observable with its life. Since Schr?dinger’s time, no any interpretations or modifications of quantum mechanics have been proposed which give clear unambiguous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posed by Schr?dinger’s cat of how long superpositions last and when (or whether) they collapse? In this paper appropriate modification of quantum mechanics is proposed. We claim that canon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wave function is correct only when the supports of the wave functions and essentially overlap. When the wave functions and have separated supports (as in the case of the experiment that we are considering in this paper) we claim that canon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wave function is no longer valid for a such cat state. Possible solution of the Schr?dinger’s cat paradox is considered. We pointed out that the collapsed state of the cat always shows definite and predictable outcomes even if cat also consists of a superposition: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bability Representation of Quantum States Schrödinger’s CAT GRW collapse model Von NEUMANN MEASUREMENT Postulat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