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滨海重盐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水盐特征 被引量:28
1
作者 张鹏锐 李旭霖 +1 位作者 崔德杰 胡景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7-121,203,共6页
盐碱地的水盐特征对盐碱土的性质及其合理利用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黄河口附近东营市利津县毛坨村的盐碱荒地、柽柳地、草地、棉花地和葡萄地等利用方式的6月份土壤水分、盐分离子0-190cm土壤剖面的特征变化研究,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土... 盐碱地的水盐特征对盐碱土的性质及其合理利用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黄河口附近东营市利津县毛坨村的盐碱荒地、柽柳地、草地、棉花地和葡萄地等利用方式的6月份土壤水分、盐分离子0-190cm土壤剖面的特征变化研究,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土的合理施肥、科学灌溉、改良以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盐碱荒地的水分含量低,而pH恰好相反;水分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呈增加趋势。滨海盐碱地离子构成以Cl-、Na+为主,SO42-、K+普遍缺乏,属于氯化物型,总体为Cl->Na+>HCO3->Ca2+>Mg2+>SO42->K+>CO32-。东营滨海盐碱地盐分和8大离子在0-190cm土壤剖面垂直分布呈现"V"型,即随着土体深度增加呈先急剧减少后缓慢增加趋势。长期种植农作物,可以提高盐碱土pH,有效减少盐碱地水分、盐分含量,改良盐碱地盐分构成,使盐碱化程度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剖面 水盐特征 土地利用方式 滨海盐碱地
下载PDF
缓释肥和无机肥配施对滨海盐碱地水稻生长和食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董晓亮 侯红燕 +4 位作者 张金凤 周红 张茂林 魏立兴 朱德峰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4期1-7,共7页
研究旨在探讨滨海盐碱地缓释肥与无机肥配施情况下,氮素在各时期的用量分配对水稻生育期、生长特性、产量及食味品质的影响。以中粳中晚熟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在3‰~6‰土壤盐分条件下,设计了5种施肥方式,在生育期的关键节... 研究旨在探讨滨海盐碱地缓释肥与无机肥配施情况下,氮素在各时期的用量分配对水稻生育期、生长特性、产量及食味品质的影响。以中粳中晚熟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在3‰~6‰土壤盐分条件下,设计了5种施肥方式,在生育期的关键节点测定水稻的根系指标、叶面积指数、各部位干物质积累,并比较各施肥处理水稻的生长指标和食味品质。结果表明,配施缓释肥与无机肥且减少氮素用量20%的T3处理组,水稻的生殖生长期占全生育期的比例较全氮量施肥且施用无机肥的T1处理组缩短0.25%,营养生长期占全生育期的比例增长0.23%,全生育期减少2天。水稻的总根系长度、叶面积指数、单位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单位面积茎鞘干物质及产量总体趋势为T3>T1>T2>T4>T5。稻米中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呈现负相关性,蛋白质含量越高,食味值越低;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值之间呈现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越高,食味值越低。氮肥用量的提高显著降低了稻米的食味品质,不施用氮素的T5处理组食味值最高,配施缓释肥与无机肥处理土壤肥效增强,但稻米的食味值也最低。缓释肥与无机肥配施,减少氮素用量20%,且穗肥不追施任何氮素处理时,水稻的生长指标、稻米的食味值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缓释肥 水稻 产量指标 食味品质
下载PDF
滨海盐碱地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干物质转运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侯红燕 董晓亮 +3 位作者 周红 张茂林 魏立兴 朱德峰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1,共5页
为探讨滨海盐碱地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稻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常规中粳中晚熟品种圣稻2620为试验材料,在含盐量3‰~6‰条件下研究了6种氮肥施用方式(N5,40 kg/667 m~2;N4,32 kg/667 m~2;N3,24 kg/667 m~2;N2,16 kg/66... 为探讨滨海盐碱地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稻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常规中粳中晚熟品种圣稻2620为试验材料,在含盐量3‰~6‰条件下研究了6种氮肥施用方式(N5,40 kg/667 m~2;N4,32 kg/667 m~2;N3,24 kg/667 m~2;N2,16 kg/667 m~2;N1,8 kg/667 m~2;N0,不施氮肥)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及产量、品质的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提高,水稻生殖生长期占全生育期的比例由N0的23.67%增长至N5的25.00%,营养生长期占全生育期的比例由N0的76.33%减少至N5的75.00%,全生育期由N5的180 d减少至N0的169 d。干物质积累盛期在返青期后25 d至抽穗后20 d,总体干物质积累速度表现为N5>N4>N3>N2>N1>N0。茎鞘、叶片的干物质输出率、转化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减少20%的氮肥用量,不影响干物质的输出和转化。氮肥用量的提高可以显著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但显著降低了其食味品质,食味值由N0的72分降低至N5的67分。氮肥用量提高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由N0的388.34 kg/667 m~2升高至N4的525.83 kg/667 m~2,减少20%氮肥用量的N4处理比全氮量的N5处理产量提高4.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氮肥用量 干物质转运 农艺性状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性信息素和香根草在盐碱地稻二化螟绿色防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侯红燕 董晓亮 +4 位作者 周红 张茂林 魏立兴 高嵩 朱德峰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2020年第4期247-251,共5页
【目的】探索滨海盐碱地水稻生态种植模式下,利用性诱剂和香根草对水稻二化螟的综合防治效果。【方法】在0.3%~0.6%的土壤盐分下,种植中粳中晚熟南粳9108水稻品种,设置4种绿色防控措施,每15~20 d调查诱捕螟虫量、虫害穴率、虫害株率、... 【目的】探索滨海盐碱地水稻生态种植模式下,利用性诱剂和香根草对水稻二化螟的综合防治效果。【方法】在0.3%~0.6%的土壤盐分下,种植中粳中晚熟南粳9108水稻品种,设置4种绿色防控措施,每15~20 d调查诱捕螟虫量、虫害穴率、虫害株率、防治效果,并比较水稻的食味品质、生长和产量指标。【结果】综合利用性诱剂和香根草对水稻螟虫的综合防治技术,可以降低虫害穴率7.10%,降低虫害株率5.72%,防治效果达87.31%,可以显著的提高水稻结实率22.80%,稻谷产量为6810.45 kg·hm-2,提高了22.35%,显著提高了稻米的外观品质,食味值提高了4.29%。【结论】性诱剂与香根草配合进行水稻螟虫的绿色防控,可以作为滨海盐碱地水稻生态种植模式的主要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诱剂 香根草 滨海盐碱地 螟虫防控 绿色防控
下载PDF
向日葵种植和灌排淋洗改良滨海盐碱地的协同效应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韩冬 姚宇阗 +5 位作者 陈超 汪帆 彭昊 侯毛毛 钟凤林 金秋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0-95,109,共7页
灌排淋洗是盐碱土降盐的重要水利工程措施,在滨海土壤改良上应用广泛且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协同改良滨海盐碱地的研究较为匮乏。为了寻求沿海盐碱地植物和工程协同改良方案,设计0.9 m(D1)、1.2 m(D2)埋深和15 m(S1)... 灌排淋洗是盐碱土降盐的重要水利工程措施,在滨海土壤改良上应用广泛且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协同改良滨海盐碱地的研究较为匮乏。为了寻求沿海盐碱地植物和工程协同改良方案,设计0.9 m(D1)、1.2 m(D2)埋深和15 m(S1)、20 m(S2)间距的不同暗管布局方式,同时设种植向日葵(Y)和未种植向日葵(N)处理,观测不同暗管布局方案下土壤含水率、剖面土壤全盐含量、向日葵生长和产量等指标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暗管间距越小、埋深越浅,土壤含水率总体上越低,种植向日葵有利于提升生育期尤其是生育后期耕层土壤含水率;暗管排水基础上种植向日葵对盐碱地0~100 cm土体盐分有明显的消减作用,成熟期向日葵处理土体平均含盐量为2.27~2.74 g/kg,而无向日葵处理土体平均含盐量为2.81~3.09 g/kg;向日葵株高和茎粗总体表现为D1S1Y最高,移栽后120 d分别达到183 cm和38.1 mm,而D2S2Y处于最低水平,分别为162 cm和32.7 mm;不同暗管布置方式对向日葵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D1S1Y处理向日葵产量最高,达到2.73 t/hm^(2),显著(p<0.05)高于D2S2Y处理;D1S1Y对主根区盐分的去除效果最优,0~20 cm和20~40 cm盐分消减效率分别达到50.3%和43.4%。推荐以种植向日葵协同埋深0.9 m、间距15 m的暗管布局作为适宜盐碱土改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暗管排水 暗管布置 植物措施 土壤改良 洗盐 滨海盐碱地 淋洗
下载PDF
滨海盐碱地氮肥高效利用及作物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程文娟 肖辉 +2 位作者 王立艳 赵杰 潘洁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6期30-33,共4页
受全球气候变迁影响以及各地区的土壤变异性,土壤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都存在不同,需要有不同的施肥管理措施。有研究显示,小麦施肥技术的关键在氮肥的施用上,而氮肥受土壤间差异的影响很大,小麦在不同的土壤需要不同的氮肥用量,而... 受全球气候变迁影响以及各地区的土壤变异性,土壤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都存在不同,需要有不同的施肥管理措施。有研究显示,小麦施肥技术的关键在氮肥的施用上,而氮肥受土壤间差异的影响很大,小麦在不同的土壤需要不同的氮肥用量,而土壤质地愈粗,需氮量愈大。根据区域土壤性质及配合肥料施用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肥料用量,将有益于农业经济生产永续经营。通过使用缓释肥料利用氮素等量替换的方式研究氮素利用率及吸收效率,以探讨氮肥在天津地区小麦地施用的最佳方式,能达到合理施肥和高收益的目标。结果表明,增效肥料在化肥减量增效方面效果显著,与普通氮肥相比,可降低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淋溶量;相同施氮量的情况下,增效肥料可较长时间维持土壤供氮能力,减少氮素损失,氮肥利用率可提高16.16%~79.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玉米 氮肥利用率 土壤硝态氮
下载PDF
耐盐碱水稻研究现状、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83
7
作者 王才林 张亚东 +10 位作者 赵凌 路凯 朱镇 陈涛 赵庆勇 姚姝 周丽慧 赵春芳 梁文化 孙明法 严国红 《中国稻米》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我国有234万hm^2沿海滩涂和1亿hm^2内陆盐碱地,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土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巨大。水稻作为沿海滩涂和盐碱地改良的首选粮食作物,国内外学者对耐盐碱水稻开展了广泛研究。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 我国有234万hm^2沿海滩涂和1亿hm^2内陆盐碱地,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土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巨大。水稻作为沿海滩涂和盐碱地改良的首选粮食作物,国内外学者对耐盐碱水稻开展了广泛研究。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单产在300 kg/667 m^2以上的水稻品种。本文对耐盐水稻种质资源筛选、耐盐基因/QTL的定位与克隆、耐盐水稻鉴定与评价方法、耐盐水稻新品种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指出耐盐碱水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耐盐碱水稻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盐碱 沿海滩涂 盐碱地
下载PDF
滨海盐碱地改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0
8
作者 赵英 王丽 +1 位作者 赵惠丽 陈小兵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3期67-74,共8页
在中国东部耕地资源紧缺、人地供需失衡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增加耕地,保证"占补平衡"。滨海盐碱地作为一类潜在的土地后备资源,其合理开发利用对缓解土地资源不足的压力、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战... 在中国东部耕地资源紧缺、人地供需失衡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增加耕地,保证"占补平衡"。滨海盐碱地作为一类潜在的土地后备资源,其合理开发利用对缓解土地资源不足的压力、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滨海盐碱地的资源现状及主要特点,从物理、化学、水利工程、生物4个方面总结了当前滨海盐碱地改良利用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从盐碱地生物物理过程、障碍消减、地力提升与养分扩容、新材料研制与应用、土壤碳固存、综合治理与修复等方面提出了未来滨海盐碱地土壤改良的研究展望,以期为新时代生态文明背景下滨海盐碱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新理念、新技术和基础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资源现状 典型特征 土壤改良 研究展望
下载PDF
盐地碱蓬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功能 被引量:36
9
作者 孙建平 刘雅辉 +3 位作者 左永梅 韩民利 张虹伟 吕晶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18-1629,共12页
盐地碱蓬作为生物改良盐碱地的理想材料,其根际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改良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深入探索环渤海滨海盐碱地碱蓬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其功能,采用Illumina Misep高通量测序平台对环渤海地区滨海盐碱地盐地碱蓬根际土壤和... 盐地碱蓬作为生物改良盐碱地的理想材料,其根际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改良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深入探索环渤海滨海盐碱地碱蓬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其功能,采用Illumina Misep高通量测序平台对环渤海地区滨海盐碱地盐地碱蓬根际土壤和裸地土壤进行测序。从16个样本中获得有效序列734792条,4285个OTUs,归属于41门、100纲、282目、400科、892属、1577种。盐地碱蓬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曲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蓝藻细菌门(Cyanobacteria)、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组成。Alpha多样性计算结果表明,盐地碱蓬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高并与裸地土壤间差异显著;LEfSe(LDAEffectSize)分析发现,盐地碱蓬与裸地差异指示种明显不同。PCoA与相关性Heatmap表明,盐地碱蓬、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电导率是影响土壤细菌目类水平群落组成的主要因子。PICRUSt(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Communities by Reconstruction of Unobserved States)分析表明微生物群落在新陈代谢等40个功能方面盐地碱蓬根际土壤比裸地土壤高。本研究表明盐地碱蓬覆盖能够降低土壤盐分,增加土壤养分,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其功能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滨海盐碱地 盐地碱蓬 根际土壤 细菌群落结构 细菌群落功能
下载PDF
基于样带的滨海盐碱地土壤养分和盐分的空间变异 被引量:24
10
作者 王娜娜 齐伟 +2 位作者 王丹 秦天天 路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27-1532,共6页
在黄河三角洲北部刁口黄河故道盐碱地设置一条南北土壤样带,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土壤养分指标(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全盐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全盐含量的块... 在黄河三角洲北部刁口黄河故道盐碱地设置一条南北土壤样带,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土壤养分指标(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全盐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全盐含量的块金系数分别为0.38、0.40、0.50、0.32和0.34,5个土壤指标均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样带上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土壤速效钾与全盐含量的分布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波动式的空间分布.综合土壤有机质和全盐含量,将样带土壤划分为盐大肥低型、盐大肥高型、盐小肥高型3种类型.研究区各土壤指标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成土母质、土地利用方式、距海距离、道路阻隔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地统计学 样带 土壤养分
原文传递
滨海盐碱地水盐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棉花光合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冯国艺 张谦 +6 位作者 祁虹 雷晓鹏 王树林 王燕 杜海英 梁青龙 林永增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12-1022,共11页
为研究滨海盐碱地土壤水盐空间分布及运移变化对棉花光合生产和产量的影响,并探讨棉田地形和土壤容重对滨海盐碱地水盐空间分布的影响方式,在位置相近区域选取海拔和容重差异较大的4块棉田,于4—10月份测定土壤0~200 cm深度水分、盐分... 为研究滨海盐碱地土壤水盐空间分布及运移变化对棉花光合生产和产量的影响,并探讨棉田地形和土壤容重对滨海盐碱地水盐空间分布的影响方式,在位置相近区域选取海拔和容重差异较大的4块棉田,于4—10月份测定土壤0~200 cm深度水分、盐分和pH等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其对棉花光合生产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轻度盐碱棉田海拔较高,在141~160 cm处形成"高容重隔层",土壤盐分和pH较低,雨季(7—8月份)土壤水分较低,生育后期(9—10月份)土壤水分明显高于中度盐碱棉田,棉花遭受盐碱胁迫较小,光合生产与水热资源吻合度高,长期处于物质积累活跃期;中度盐碱棉田较高的海拔和容重阻滞了土壤盐分和pH上升,在雨季盐碱胁迫得到解除,但棉花生育早期(4—6月份)和后期仍有明显盐碱胁迫,光合生产与光热资源丰富期吻合度较差;重度盐碱棉田海拔较低,容重差异未对水盐运移规律产生明显影响,长期处于高度盐碱胁迫之下,光合生产能力和产量水平低下。滨海盐碱地改良采用适当抬高地表高度并形成一定厚度的高容重"隔层",增强土壤蓄排水能力,是一种效果持续并有利于作物光合生产的改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棉花 水盐运移 光合生产 时空变化
下载PDF
腐殖酸对滨海盐碱土水盐运移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晓菊 单鱼洋 +2 位作者 王全九 马晨光 余乐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8-293,共6页
为了探索腐殖酸对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及入渗参数的影响,进行了5种施量(0,1,3,5,7 g/kg)的一维垂直入渗试验。结果表明,入渗时间相同,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均随腐殖酸施量的增加而减小;相同入渗深度随腐殖酸施量的增加所需的入渗时间、累积... 为了探索腐殖酸对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及入渗参数的影响,进行了5种施量(0,1,3,5,7 g/kg)的一维垂直入渗试验。结果表明,入渗时间相同,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均随腐殖酸施量的增加而减小;相同入渗深度随腐殖酸施量的增加所需的入渗时间、累积入渗量、剖面平均含水量均不断增加。入渗完成时相较于CK,施量为7 g/kg时累积入渗量、含水量分别增加8.0%,10.0%;施加腐殖酸可促进土壤剖面盐分向土壤深层运移并有效降低土壤pH,相较于CK施量为7 g/kg时0-20 cm土层平均脱盐率增加10.2%;Philip模型和代数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施加腐殖酸条件下水分入渗特征。吸渗率S随腐殖酸施加量的增加而呈线性减小,综合形状系数α则随着腐殖酸施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另外,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05~0.018,0.004~0.014 cm^3/cm^3,表明代数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含水量的分布。该研究结果可为应用改良剂改良滨海盐碱地的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滨海盐碱地 入渗特征 水盐运移 入渗模型
下载PDF
山东滨海盐碱地11个造林树种叶解剖特征对土壤条件的响应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旭 刘洪凯 +2 位作者 赵春周 王强 王延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97-708,共12页
叶片作为植物与大气环境连接的重要纽带,对逆境具有强烈的响应。基于叶性状探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对盐碱地植物群落构建具有指导意义。该研究以山东省滨海盐碱地3种不同土壤条件下的11个造林树种为对象,通过对各树种叶解剖性状的测... 叶片作为植物与大气环境连接的重要纽带,对逆境具有强烈的响应。基于叶性状探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对盐碱地植物群落构建具有指导意义。该研究以山东省滨海盐碱地3种不同土壤条件下的11个造林树种为对象,通过对各树种叶解剖性状的测定分析,阐明叶片功能性状与盐碱地土壤环境的关系,以期为盐碱地植被修复与群落构建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1) 11个树种的叶片厚度较大,栅栏组织发达,紧密排列在叶肉近轴面,呈3–5层。各树种叶片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PT/ST)普遍较高但差异较大,可指示叶解剖特征在树种间的差异性。(2)不同树种的叶解剖结构在立地环境间具有显著差异, PT/ST可作为指示指标。(3)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树种叶片解剖结构与立地土壤条件具有密切联系。PT/ST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程度高,且与土壤pH以及土壤电导率(25℃)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叶片特征和叶脉特征可解释叶性状随环境变异约84%的信息量。综上所述,叶解剖结构与盐碱地土壤条件存在密切关系,基于叶解剖特征可进一步分析树种对盐碱环境的适应性,并为盐碱地植物群落构建的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叶片 叶脉 解剖特征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土壤理化性质
原文传递
微地形对滨海盐碱地土壤水盐分布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贺文君 韩广轩 +6 位作者 颜坤 管博 王光美 路峰 周英锋 张乐乐 周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585-3597,共13页
微地形可以改变滨海盐碱地水盐分布格局和植物生长,实现滨海盐碱地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滨海盐碱坡地为对象,利用样线法对不同高程下土壤水盐和植被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植物生物量及根冠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 微地形可以改变滨海盐碱地水盐分布格局和植物生长,实现滨海盐碱地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滨海盐碱坡地为对象,利用样线法对不同高程下土壤水盐和植被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植物生物量及根冠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程显著改变了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电导率及pH。随高程的增加,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和pH呈降低趋势,而表层土壤电导率呈增加趋势。土壤盐分的剖面分布呈"表聚"现象,土壤水分分布则呈现"底聚"现象。盐碱坡地以盐地碱蓬(Suaeda sals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优势种,两者的单株地上生物量都与土壤电导率呈正相关,与p H呈负相关。随着高程的增加,植物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呈降低趋势,地上生物量呈增加趋势。土壤含水量和pH的协同影响可以解释根冠比68%的变化。基于微地形的滨海盐碱地生态修复和高效利用模式突破了盐碱地利用的传统思维,有助于实现滨海盐碱地的高效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微地形 高程 土壤水盐 生物量 根冠比
原文传递
蚯蚓粪生物炭配施对盐碱地设施番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丁守鹏 张国新 +2 位作者 姚玉涛 孙叶烁 丁冯洁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60-67,共8页
以番茄品种‘博萨’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分析复合肥、蚯蚓粪、生物炭配施对滨海盐碱地番茄生长、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为蚯蚓粪和生物炭应用于盐碱地改良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蚯蚓粪、生物炭可影响番茄农... 以番茄品种‘博萨’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分析复合肥、蚯蚓粪、生物炭配施对滨海盐碱地番茄生长、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为蚯蚓粪和生物炭应用于盐碱地改良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蚯蚓粪、生物炭可影响番茄农艺性状与产量。配施水平下各因素对番茄株高、茎粗和土壤电导率的影响大小是生物炭>复合肥>蚯蚓粪,对生物量积累影响大小为蚯蚓粪>生物炭>复合肥,对番茄产量、光合作用影响大小为生物炭>蚯蚓粪>复合肥。在一定范围内生物炭和蚯蚓粪可以促进番茄生长,提高产量,改土降盐。与对照相比,T4产量显著提高了42.1%,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分别增加57.3%、56.8%、62.3%,达显著水平。降盐率为51.9%,综合各指标看,滨海盐碱地设施番茄最优配施组合是每667 m2分别施复合肥、蚯蚓粪和生物炭21、1575、315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设施番茄 蚯蚓粪 生物炭 光合特性
原文传递
冲水洗盐对滨海盐碱地盐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朱光艳 刘国锋 徐增洪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52-56,共5页
【目的】改良盐碱地。【方法】通过引水冲刷的方法,研究盐碱地盐分因子的时空变化,采用常规理化分析方法对样点土壤的盐碱度进行分析,并比较土壤的阴阳离子和生态离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冲洗的次数增多,土壤中SAR从11.87 mmol/... 【目的】改良盐碱地。【方法】通过引水冲刷的方法,研究盐碱地盐分因子的时空变化,采用常规理化分析方法对样点土壤的盐碱度进行分析,并比较土壤的阴阳离子和生态离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冲洗的次数增多,土壤中SAR从11.87 mmol/L降到3.02 mmol/L,pH值(从8.47降到8.25,夏季盐碱因子量最低,而秋季为返盐期盐碱因子小幅增加;盐度量随着月份的增加而增加,10月份最大为8.30‰;EC和TDC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分别从982.67μS/cm到1037.67μS/cm和491.33 mg/L到523.67 mg/L;上、中、下层土在不同月份间有差异。本试验盐碱离子主要是Na^+、CL^-构成,表现为CL^->Na^+>Mg^2+>SO4^2->Ca^2+>HCO^3->K^+>CO3^2-,SAR与Na^+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减少土壤中Na^+量对治理盐碱地具有极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壤 引水冲洗 盐分离子 滨海盐碱地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的水土资源约束与均衡配置策略 被引量:11
17
作者 左强 吴训 +7 位作者 石建初 王全九 刘兆辉 朱安宁 尹冬勤 冯权泷 纪文君 康绍忠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9-179,共11页
基于现有耕地优势并开发利用好各类后备耕地资源,对确保国家粮食与生态安全意义重大。黄河三角洲(黄三角)盐碱地后备耕地资源丰富,农业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但因水资源短缺、水土资源配置不平衡而制约了高效可持续利用。本文梳理了黄三角... 基于现有耕地优势并开发利用好各类后备耕地资源,对确保国家粮食与生态安全意义重大。黄河三角洲(黄三角)盐碱地后备耕地资源丰富,农业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但因水资源短缺、水土资源配置不平衡而制约了高效可持续利用。本文梳理了黄三角滨海盐碱地治理利用与种植业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地区水土资源条件,从水资源供应、地下水位调控、治理利用体系、科技创新及运行管理等方面明晰了发展挑战。提出的水土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与均衡配置策略为:适度增加引黄配额并实施滨海入海河道水系联通工程以优化调配区域水资源,启动高标准灌排体系完善与配套建设工程以促进耕地提质增效,加快盐碱地治理利用关键技术集成示范推广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相关成果可为我国滨海盐碱地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研究提供启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滨海盐碱地 治理与利用 水土资源配置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我国沿海滩涂盐碱地改良与综合利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盛楠 严学兵 尹飞虎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沿海滩涂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其生态生产力价值是沿海“蓝碳”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长期以来沿海地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效率低下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不高等问题,本文通过梳理沿海滩涂开发的历史和现状,总结不同改良方式主... 沿海滩涂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其生态生产力价值是沿海“蓝碳”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长期以来沿海地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效率低下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不高等问题,本文通过梳理沿海滩涂开发的历史和现状,总结不同改良方式主导的滩涂盐碱地利用方式的转变,评估滩涂盐碱地的生态生产力价值,分析滩涂盐碱地利用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期为新时期我国沿海滩涂盐碱地的改良与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地区 盐碱地 草田轮作 生态种养循环 土地资源
下载PDF
滨海盐碱地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与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相关关系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小雪 李红丽 +3 位作者 董智 张起利 陈鹏 王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7-45,59,共10页
为揭示滨海盐碱地林地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群落物种多样性,以山东寿光机械林场5种纯林和4种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化学计量手段,对比分析营林过程中林地间土壤营养元素差异和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并通过CCA和RDA排序探讨了影响... 为揭示滨海盐碱地林地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群落物种多样性,以山东寿光机械林场5种纯林和4种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化学计量手段,对比分析营林过程中林地间土壤营养元素差异和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并通过CCA和RDA排序探讨了影响植物多样性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1)各林地0—20 cm表层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N)占整个剖面的41.76%~54.56%和40.51%~51.46%,全磷(P)除旱柳林外其余林地各层无显著差异,全钾(K)在0—60 cm土层无明显分层规律,表层SOC和N可作为表征盐碱地林地最敏感的养分指标。(2)造林后林地土壤C/N由逐渐降低演变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分布规律,C/P,N/P,N/K由先降低后升高的分布特征呈逐渐降低的分布规律,C/K,P/K无明显变化,造林前后均呈逐渐降低趋势。盐碱地养分含量普遍偏低,N和P对滨海盐碱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限制,纯林更易受到N,P养分的限制。(3)各林地土壤养分间具有极显著非线性耦合关系,SOC,N,P与K相互影响,SOC,N与P相互影响,SOC,N间表现为相互促进、协同增长的正相关关系。(4)林地灌草群落大致可分为3个类群,其中耐盐碱植物的分布与P有效性关系密切相关,一年生草本喜肥沃土壤,多年生草本更倾向于低养分土壤。灌草层植物多样性与土壤K和C/N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滨海盐碱地林地养分含量普遍偏低,旱柳林、黑杨林、白蜡臭椿林和皂角臭椿林,蓄肥保墒效果优越,可以改善盐碱地土壤贫瘠现象,造林还可以改变养分在不同土层的吸收利用及分布规律,且N和P对滨海盐碱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限制。各林地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比间呈极显著耦合关系,同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又影响盐碱地灌草植物的分布与多样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耦合关系 物种多样性 滨海盐碱地
下载PDF
江苏省构建沿海滩涂盐碱地甜高粱产业技术体系的设想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培通 李春宏 +1 位作者 郭文琦 张恒友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7-20,共4页
江苏省沿海滩涂资源十分丰富,利用类型多、潜力大,在沿海地区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战略中有重要位置。本文分析了江苏省沿海滩涂盐碱地发展甜高粱产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从发展现代农业的角度探讨了江苏省构建沿海滩涂... 江苏省沿海滩涂资源十分丰富,利用类型多、潜力大,在沿海地区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战略中有重要位置。本文分析了江苏省沿海滩涂盐碱地发展甜高粱产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从发展现代农业的角度探讨了江苏省构建沿海滩涂盐碱地甜高粱产业技术体系的一些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滩涂盐碱地 甜高粱 产业技术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