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采工作面煤层注水降尘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谢建林 庞杰文 +1 位作者 菅洁 李川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1-156,共6页
为降低综采工作面空气粉尘浓度,减小粉尘对矿工及设备的危害,在西山煤田3号煤层开展煤层注水试验。通过测量固定测点粉尘的质量浓度及分散度,分析煤层注水的效果及其对综采工作面粉尘浓度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煤层单孔设计... 为降低综采工作面空气粉尘浓度,减小粉尘对矿工及设备的危害,在西山煤田3号煤层开展煤层注水试验。通过测量固定测点粉尘的质量浓度及分散度,分析煤层注水的效果及其对综采工作面粉尘浓度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煤层单孔设计注水量440 m^3条件下,煤层内在水含量平均增加1.02%,外在水含量平均增加了2.21%;注水后煤尘粒径分布范围变窄,平均粒径减小,整个工作面空气中全尘浓度平均降低28%,呼尘浓度平均降低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注水 煤尘浓度 中位径 煤尘粒径 降尘效果
下载PDF
220t/h燃油锅炉改烧煤焦油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彻 张传名 周月桂 《发电设备》 2007年第3期177-180,218,共5页
针对燃油锅炉改烧煤焦油引起的冒黑烟的问题,研究了煤焦油燃烧及热解特性,设计了新的燃油雾化喷嘴和稳焰器结构,在实炉上进行了热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设计的燃油雾化喷嘴和改进结构的稳焰器后,燃烧煤焦油锅炉负荷能稳定在210 t/h左... 针对燃油锅炉改烧煤焦油引起的冒黑烟的问题,研究了煤焦油燃烧及热解特性,设计了新的燃油雾化喷嘴和稳焰器结构,在实炉上进行了热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设计的燃油雾化喷嘴和改进结构的稳焰器后,燃烧煤焦油锅炉负荷能稳定在210 t/h左右,且烟尘排放浓度有所降低,缓解了燃油锅炉改烧煤焦油后引起的锅炉冒黑烟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燃油锅炉 煤焦油 Y型喷嘴 稳焰器 烟尘排放浓度
下载PDF
煤矿粉尘成分与煤工尘肺的关系 被引量:14
3
作者 鹿德智 宋志方 +2 位作者 李少奎 杨海兵 许琳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年第3期390-393,共4页
目的监测煤矿井下粉尘浓度及组成成分,研究其与煤工尘肺的发病关系,为尘肺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情况相似的二个煤矿进行粉尘测定和成分分析;同时对二矿的井下接尘在岗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结果①... 目的监测煤矿井下粉尘浓度及组成成分,研究其与煤工尘肺的发病关系,为尘肺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情况相似的二个煤矿进行粉尘测定和成分分析;同时对二矿的井下接尘在岗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结果①甲、乙二矿PC-STEL分别为(13.61±17.65)mg/m3、(39.35±148.10)mg/m3,超过国家标准,样本超标率分别为52.9%、55.8%;PC-TWA分别为(3.20±8.42)mg/m3、(2.15±2.07)mg/m3,超标率分别17.5%和30.2%。②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平均为9.60mg/m3,乙矿显著高于甲矿(P<0.05),岩巷作业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③粉尘中Ni、Pb、Mn、As、Cd、Fe、Ca、Mg、Zn、Cu等金属与类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别为(16.2±6.5)μg/g、(50.6±36.1)μg/g、(103.4±54.7)μg/g、(37.5±44.4)μg/g、(235.9±292.4)ng/ml、(6224.6±4295.5)μg/g、(12715.8±26930.8)μg/g、(919.7±915.4)μg/g、(656.7±774.5)μg/g和(28.2±12.8)μg/g;不同煤矿粉尘中金属与类金属元素的含量显著不同,同一煤矿不同采样点(工种)间亦有差异。④煤工尘肺检出率:甲矿0.72%、乙矿1.39%(P<0.05)。结论煤矿作业场所粉尘超标比较严重,煤尘成分中10种金属与类金属元素的含量占总粉尘的2.1%,粉尘浓度及金属与类金属元素含量高的矿,煤工尘肺的发病率较高,提示我们应进一步加强综合防尘措施,完善防、降尘体系,降低煤矿粉尘浓度,降低和控制煤工尘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粉尘 粉尘浓度 金属与类金属元素 煤工尘肺
下载PDF
综掘工作面分级除尘系统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宜生 胡胜勇 +3 位作者 邵和 廖奇 高扬 胡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0-154,共5页
为解决煤矿生产过程中综掘工作面除尘技术存在的不足,减少过量粉尘对工人职业健康造成的威胁,首先分析井下现场除尘现状,得出当前除尘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为喷嘴易堵塞、尘源覆盖不完全、水雾受工作面风流影响、防尘帘隔尘效果差;其次根据... 为解决煤矿生产过程中综掘工作面除尘技术存在的不足,减少过量粉尘对工人职业健康造成的威胁,首先分析井下现场除尘现状,得出当前除尘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为喷嘴易堵塞、尘源覆盖不完全、水雾受工作面风流影响、防尘帘隔尘效果差;其次根据不同区域的产尘特性和粉尘的运移特征,设计出一套分级、分区域的高效除尘系统,该系统由环形包裹抑尘器、气幕隔尘风刀及散射雾幕除尘设备组成,分别控制综掘工作面前、中、后3个区域的粉尘;最后现场应用系统设备测试漳村煤矿26运输巷综掘工作面的除尘效果。结果表明:有人作业区域全尘和呼尘的除尘率均达到95%以上,较现行除尘措施提高约40%,基本实现了工作区域无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综掘工作面 粉尘浓度 除尘系统 喷雾设备 气幕
下载PDF
煤矿粉尘浓度传感器及检测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黄成玉 赵立永 +1 位作者 张全柱 李学哲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4-27,共4页
针对现有煤矿井下粉尘浓度检测可靠性低,报警信号不明显的问题,在消化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测尘技术的基础上,对粉尘传感器进行了研究,结合蒋庄煤矿井下的实际情况,采用粉尘浓度传感器与单片机SPMC75F2413A-QFP64相结合,设计出一种新型粉... 针对现有煤矿井下粉尘浓度检测可靠性低,报警信号不明显的问题,在消化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测尘技术的基础上,对粉尘传感器进行了研究,结合蒋庄煤矿井下的实际情况,采用粉尘浓度传感器与单片机SPMC75F2413A-QFP64相结合,设计出一种新型粉尘浓度检测系统。阐述了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硬件原理图,并编写了单片机算法程序,实现了井下粉尘浓度的实时在线检测。当粉尘浓度超限时有明显的声光报警信号、并直接输出粉尘质量浓度,同时输出控制信号,驱动防尘装置,进行降尘处理。该系统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性能稳定、定点显示、维护方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粉尘浓度 传感器 单片机 检测系统
原文传递
煤尘爆炸特征参数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贞堂 郭汝林 喜润泽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0-33,共4页
采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研究了煤尘粒径、浓度、点火能量对煤尘爆炸最大压力、爆炸最大压力上升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煤尘粒径一定的条件下,随着煤尘浓度的增大,爆炸最大压力及爆炸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煤尘浓度在400... 采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研究了煤尘粒径、浓度、点火能量对煤尘爆炸最大压力、爆炸最大压力上升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煤尘粒径一定的条件下,随着煤尘浓度的增大,爆炸最大压力及爆炸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煤尘浓度在400~480 g/m3之间取得爆炸最大压力最大值0.94 MPa、爆炸最大压力上升速率最大值28.79 MPa/s;在煤尘浓度一定的条件下,爆炸最大压力不随煤尘粒径的减小而单调变化,爆炸最大压力上升速率随煤尘粒径的减小而逐渐增大;随着点火能量的增大,爆炸最大压力及爆炸最大压力上升速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爆炸 球形爆炸装置 煤尘浓度 煤尘粒径 点火能量 爆炸特征参数 爆炸最大压力 爆炸最大压力上升速率
下载PDF
瓦斯爆炸激波诱导沉积煤尘爆炸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尉存娟 谭迎新 郭紫晨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7-39,27,共4页
为了研究煤矿瓦斯爆炸卷扬并引爆沉积煤尘造成的二次爆炸规律,采用水平管道式气体-粉尘爆炸装置,用隔爆膜片将装置分割成2部分。试验时,在第Ⅰ部分管道充入瓦斯气体,同时在第Ⅱ部分管道内铺上煤尘。瓦斯爆炸后的爆炸波冲破膜片形成激波... 为了研究煤矿瓦斯爆炸卷扬并引爆沉积煤尘造成的二次爆炸规律,采用水平管道式气体-粉尘爆炸装置,用隔爆膜片将装置分割成2部分。试验时,在第Ⅰ部分管道充入瓦斯气体,同时在第Ⅱ部分管道内铺上煤尘。瓦斯爆炸后的爆炸波冲破膜片形成激波卷扬并引爆沉积煤尘,造成二次爆炸。通过改变瓦斯浓度、煤尘粒径和煤尘浓度,对瓦斯爆炸后产生的激波卷扬并引爆沉积煤尘造成二次爆炸的最大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最大爆炸压力与压力上升速率随瓦斯浓度和煤尘浓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煤尘粒径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浓度 煤尘粒径 煤尘浓度 最大爆炸压力 压力上升速率
下载PDF
煤尘浓度和粒度对煤尘燃烧爆炸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育德 曲志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6-140,共5页
煤尘粒度和浓度对煤尘燃烧爆炸存在重要影响,爆炸的危险性随粒度的减小而迅速增加。挥发分15%~30%和灰分小于30%的煤尘的爆炸下限随挥发分的增加而减少。实验研究发现,当燃料室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煤粉而发生燃烧爆炸时,混合物的爆压... 煤尘粒度和浓度对煤尘燃烧爆炸存在重要影响,爆炸的危险性随粒度的减小而迅速增加。挥发分15%~30%和灰分小于30%的煤尘的爆炸下限随挥发分的增加而减少。实验研究发现,当燃料室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煤粉而发生燃烧爆炸时,混合物的爆压和爆速变化也各不相同。煤粉加入量少,爆压、爆速很低,混合物处于爆燃状态。实验中,当煤尘浓度为276g/m3、368g/m3时,煤尘出现稳定爆轰。爆压随着煤尘粒度的减小而增大,45~75μm粒度煤尘出现稳定的爆轰过程,采用此粒度等级煤尘进行燃烧爆炸特性实验研究是非常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 浓度和粒度 燃烧爆炸 爆压和爆速
下载PDF
矿井粉尘浓度在线监测技术 被引量:8
9
作者 杨昆 吴东旭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6-849,共4页
解决在矿井监控中传统粉尘采样器不能满足在线监控粉尘浓度的问题,采用一台主机带多台分机的实时监测模式,将改进的数据融合算法应用到主机和分机中对粉尘数据进行实时处理.结果表明:改进的数据融合算法使粉尘传感器测量结果的误差得到... 解决在矿井监控中传统粉尘采样器不能满足在线监控粉尘浓度的问题,采用一台主机带多台分机的实时监测模式,将改进的数据融合算法应用到主机和分机中对粉尘数据进行实时处理.结果表明:改进的数据融合算法使粉尘传感器测量结果的误差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一台主机带多台分机分别计算测量参数的模式使矿井粉尘浓度测量实时性得到解决.该成果对煤矿井下粉尘数据在线监控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数据融合 粉尘浓度 在线监测 喷雾除尘 多机处理 自适应加权算法 光电式粉尘传感器
下载PDF
煤粉—惰性介质混合体系爆炸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杜兵 蒯念生 +2 位作者 黄卫星 袁旌杰 李宗珊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29-234,共6页
为深入认识煤粉—惰性介质混合体系爆炸行为,在Siwek 20 L球形爆炸测试系统内研究了煤粉—惰性介质混合体系的爆炸威力(最大爆炸压力、最大升压速率、燃烧持续时间)、敏感度(爆炸上、下限)和惰性介质的抑爆效力,并重点考察了点火能量、... 为深入认识煤粉—惰性介质混合体系爆炸行为,在Siwek 20 L球形爆炸测试系统内研究了煤粉—惰性介质混合体系的爆炸威力(最大爆炸压力、最大升压速率、燃烧持续时间)、敏感度(爆炸上、下限)和惰性介质的抑爆效力,并重点考察了点火能量、煤粉热值、惰性介质组分、煤粉浓度、煤/惰性介质混合比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惰性介质能显著降低煤粉爆炸威力,其抑爆效力随点火能量增加而下降,并由此建议采用5~10 kJ点火能量考察惰化效应;煤粉热值增加可显著提高混合体系的爆炸威力;就惰化效应而言,湿分的抑爆效力优于磷酸二氢铵和碳酸钙,而磷酸二氢铵的抑爆效力又优于碳酸钙,其中煤粉完全惰化所需惰化剂量与煤尘浓度密切相关,在200~400 g/m3处有最大值,为"最危险浓度";增加惰性介质添加量可降低爆炸上限,提高爆炸下限,有效压缩煤粉尘可爆浓度范围。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粉尘爆炸规律、优化惰化标准,完善测试方法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粉尘爆炸 惰化 点火能量 爆炸最危险浓度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煤矿粉尘浓度测量装置优化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丹丹 刘衡 +1 位作者 李德文 景然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97-101,128,共6页
针对现有的应用静电感应原理测量低浓度粉尘不够精确的问题,根据文丘里效应改进现有的直通管道,使之形成收缩段、喉道段、扩散段来提高粉尘的运行速度,增大环状静电传感器的感应电荷量,通过遗传算法求解改进模型,分析静电感应电荷量的... 针对现有的应用静电感应原理测量低浓度粉尘不够精确的问题,根据文丘里效应改进现有的直通管道,使之形成收缩段、喉道段、扩散段来提高粉尘的运行速度,增大环状静电传感器的感应电荷量,通过遗传算法求解改进模型,分析静电感应电荷量的最大值,获得喉道段最优直径。结果表明:改进管道的管径比为0.732时,静电传感器的感应电荷量最大,带电颗粒越靠近管壁,感应电荷量越大。该研究提出的改进装置提高了粉尘浓度的检出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粉尘浓度 静电感应 粉尘传感器 遗传算法
下载PDF
煤矿防尘技术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文婧 杨阳 +2 位作者 吕晓丽 吴浩波 张文发 《陕西煤炭》 2020年第S01期200-202,174,共4页
随着机械化采掘技术及装备在煤矿的普及应用,我国煤矿开采效率有效提高,但一些采掘工作面粉尘浓度常超《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和从业人员的安全健康。如何有效降低工作面粉尘浓度,对于预防矿井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随着机械化采掘技术及装备在煤矿的普及应用,我国煤矿开采效率有效提高,但一些采掘工作面粉尘浓度常超《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和从业人员的安全健康。如何有效降低工作面粉尘浓度,对于预防矿井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改善井下作业环境以及促进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了煤矿粉尘产生、扩散的原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干法和湿法两大类型防尘技术,包括通风除尘、除尘器除尘、煤层注水、喷雾降尘、化学抑尘和泡沫抑尘等,并对防尘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对煤矿综合防尘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粉尘浓度 粉尘防治 降尘效率
下载PDF
煤尘运移中气-粒两相流动的CFD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雷雨 魏秀业 +1 位作者 刘邱祖 王欣东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8-150,共3页
在煤矿喷雾降尘中,把握煤尘运移的规律对提高煤矿降尘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应用FLUENT软件,对不同风速下的模拟巷道内煤尘运移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粉尘浓度和粒径的分布情况,并对相应情况进行现场测试。结果表明:煤尘在产生后,运移... 在煤矿喷雾降尘中,把握煤尘运移的规律对提高煤矿降尘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应用FLUENT软件,对不同风速下的模拟巷道内煤尘运移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粉尘浓度和粒径的分布情况,并对相应情况进行现场测试。结果表明:煤尘在产生后,运移主要发生在煤壁附近,浓度较高,大粒径粉尘沉降明显;随着风流的推移,小粒径粉尘沿工作断面向外扩散加剧,煤尘浓度沿工作面向外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粒两相流 煤尘运移 风速 粉尘浓度 粒径 数值模拟 喷雾降尘 粉尘防治
原文传递
确定采煤工作面粉尘浓度的新方法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晓豁 赵树强 宋纪侠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8-70,共3页
通过对现有工作面粉尘浓度确定方法的分析, 发现该方法只考虑机器参数, 未考虑被截割对象的性质, 而在反映煤岩性质的性能指标中, 煤岩破碎性能指标m值对粉尘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对m与产尘量的定量分析, 利用修正项将m加入到数... 通过对现有工作面粉尘浓度确定方法的分析, 发现该方法只考虑机器参数, 未考虑被截割对象的性质, 而在反映煤岩性质的性能指标中, 煤岩破碎性能指标m值对粉尘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对m与产尘量的定量分析, 利用修正项将m加入到数学模型中, 并求出其线性回归系数, 从而构造出更符合实际的计算工作面粉尘浓度的数学模型。修正前后两个数学模型的结果分析表明, 修正后的数学模型更准确, 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工作面粉尘的影响与危害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工作面 粉尘浓度 煤岩破碎性指标 截割粉尘 数学模型
下载PDF
竖直管道内煤尘浓度对瓦斯爆炸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景国勋 张胜旗 +2 位作者 段新伟 郭绍帅 刘闯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20,共6页
为研究不同煤尘质量浓度对瓦斯爆炸的影响,采用自主搭建的竖直管道,开展质量浓度为25、50、100、200 g/m3的4种煤尘与体积分数为9%的瓦斯混合爆炸试验,分析爆炸室和传播管道内爆炸压力及火焰传播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增加煤尘质量浓度,... 为研究不同煤尘质量浓度对瓦斯爆炸的影响,采用自主搭建的竖直管道,开展质量浓度为25、50、100、200 g/m3的4种煤尘与体积分数为9%的瓦斯混合爆炸试验,分析爆炸室和传播管道内爆炸压力及火焰传播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增加煤尘质量浓度,混合爆炸压力减小;爆炸室和传播管道内的爆炸特性对煤尘的敏感性不同,爆炸室内爆炸压力对高浓度煤尘较敏感,传播管道内爆炸压力对低浓度煤尘较敏感;煤尘的参与,能促进爆炸室和传播管道内火焰的发展,而煤尘质量浓度的增加主要影响爆炸室后段中的火焰发展,对传播管道内火焰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煤尘质量浓度为50 g/m3传播管道内火焰发展速度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直管道 煤尘质量浓度 爆炸压力 爆炸室 火焰传播
下载PDF
煤层动压注水降尘技术在综放工作面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孟智奇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68,72,共4页
介绍了淮南矿业集团潘一煤矿2631(3)综放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采用煤层高压注水降尘法降低工作面煤尘浓度的技术和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 煤层动压注水 综放工作面 煤尘浓度
下载PDF
煤尘二次爆炸燃烧持续时间及残留气体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晓亮 鄢利 +4 位作者 刘贞堂 刘浩雄 钱继发 洪森 张瑞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2-68,共7页
利用20L球形爆炸装置在不同煤尘浓度、粒径及点火能量条件下进行了煤尘二次爆炸实验,分析了煤尘浓度、粒径及点火能量对燃烧持续时间及残留气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煤尘二次爆炸燃烧持续时间大于一次爆炸燃烧持续时间;点火... 利用20L球形爆炸装置在不同煤尘浓度、粒径及点火能量条件下进行了煤尘二次爆炸实验,分析了煤尘浓度、粒径及点火能量对燃烧持续时间及残留气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煤尘二次爆炸燃烧持续时间大于一次爆炸燃烧持续时间;点火能量对二次爆炸燃烧持续时间的影响最大,煤尘粒径的影响最小;随着煤尘浓度的增大,二次爆炸燃烧持续时间先减小后增大;随着煤尘粒径减小或点火能量的增大,二次爆炸燃烧持续时间不断减小;对于相同条件下的同种气体,煤尘二次爆炸后残留气体体积分数均小于一次爆炸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煤尘粒径减小,二次爆炸后残留的CO体积分数不断减小,CO,CO_2体积分数的比值减小,CH_4体积分数增大;随着点火能量的增大,二次爆炸后残留的CO和CH_4体积分数均不断增大,CO,CO_2体积分数的比值呈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 煤尘爆炸 煤尘二次爆炸 煤尘浓度 煤尘粒径 点火能量 燃烧持续时间 残留气体
下载PDF
面向煤矸识别的近红外反射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丁震 常博深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3-97,共5页
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进行煤矸识别时,光谱采集装置距工作面的探测距离变化及粉尘干扰会对近红外反射光谱产生影响。为选取最佳的煤矸近红外反射光谱预处理方法,收集了外观相近的无烟煤和矸石样本,在实验室搭建了由近红外光谱仪、准直镜... 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进行煤矸识别时,光谱采集装置距工作面的探测距离变化及粉尘干扰会对近红外反射光谱产生影响。为选取最佳的煤矸近红外反射光谱预处理方法,收集了外观相近的无烟煤和矸石样本,在实验室搭建了由近红外光谱仪、准直镜、卤素灯等组成的光谱采集装置,采集了不同探测距离(1.2,1.5,1.8 m)和粉尘浓度(200,500,800 mg/m^(3))下的煤矸近红外反射光谱。通过对煤矸近红外反射光谱特征分析,发现探测距离和粉尘浓度变化对煤矸近红外反射光谱曲线波形和吸收谷位置无明显影响,即不会改变光谱特征吸收波长点,但对煤矸近红外反射光谱的反射率产生明显影响,即光谱反射率随着探测距离和粉尘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会造成煤矸近红外反射光谱漂移。为增强煤矸近红外反射光谱吸收特征,利用微分、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和多项式平滑3种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将经过预处理的煤矸近红外反射光谱数据输入至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煤矸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微分预处理方法对探测距离和粉尘浓度变化下采集的煤矸近红外反射光谱数据的优化效果最佳,能有效消除探测距离和粉尘浓度变化对光谱反射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识别 近红外反射光谱 数据预处理 探测距离 粉尘浓度
下载PDF
大采高综采面粉尘分布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苗彦平 桂长庚 +4 位作者 郑旭鹤 赵义元 温国祥 刘宽 李世航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4-128,共5页
为研究采煤作业时综采工作面各作业地点粉尘浓度分布规律,以红柳林煤矿25210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在25210综采工作面正常作业时,对采煤机下风侧、液压支架行人侧、主运输巷及回风巷等采煤区域各测点的全尘和呼尘浓度进行测试,研究采煤... 为研究采煤作业时综采工作面各作业地点粉尘浓度分布规律,以红柳林煤矿25210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在25210综采工作面正常作业时,对采煤机下风侧、液压支架行人侧、主运输巷及回风巷等采煤区域各测点的全尘和呼尘浓度进行测试,研究采煤作业时各区域粉尘浓度占比以及呼尘占全尘比例,明确不同区域粉尘危害程度;基于现场粉尘浓度分布特征分析,提出针对不同区域粉尘的有效防治方法。结果表明:采煤机下风方向30 m范围内粉尘浓度仍超过200 mg/m^(3),液压支架行人侧作业点粉尘浓度大于90 mg/m^(3),远远高于国家标准;不同区域内呼尘占比差异较大,破碎机所在区域呼尘占比最高达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粉尘浓度 分布规律 呼吸性粉尘
下载PDF
新庄选煤厂煤尘治理实践 被引量:4
20
作者 尹茂 王发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1-63,共3页
介绍了新庄选煤厂在煤炭洗选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煤尘产生源,分析了煤炭产品在生产、运输、储装、发运环节中产生煤尘的原因,并针对目前生产系统的实际情况,通过布置除尘器、封闭物料溜槽和运输胶带、在煤尘点和储煤场洒水、降低设备出料... 介绍了新庄选煤厂在煤炭洗选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煤尘产生源,分析了煤炭产品在生产、运输、储装、发运环节中产生煤尘的原因,并针对目前生产系统的实际情况,通过布置除尘器、封闭物料溜槽和运输胶带、在煤尘点和储煤场洒水、降低设备出料口风压、加装排风装置、增加在转载点和入料口物料防破碎装置等有效措施来降低煤尘浓度,结果表明,通过治理和改造,各环节煤尘浓度控制在10mg/m3以下,同时每年可为厂增加经济效益约106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厂 煤尘产生源 煤尘治理 除尘器 煤尘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