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培养海绵微生物诱导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郭鹏飞 靳艳 +2 位作者 张海涛 虞星炬 张卫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3-37,共5页
从大连潮间带繁茂膜海绵中分离得到10株放线菌,对各菌进行抗枯草芽孢杆菌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当各菌单独培养时,10株菌中有3株菌显示抗菌活性;当菌Hp-053与其余9株菌分别共培养时,9个共培养体系中5个显示出高于单培养的抗菌活性。进一... 从大连潮间带繁茂膜海绵中分离得到10株放线菌,对各菌进行抗枯草芽孢杆菌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当各菌单独培养时,10株菌中有3株菌显示抗菌活性;当菌Hp-053与其余9株菌分别共培养时,9个共培养体系中5个显示出高于单培养的抗菌活性。进一步对部分共培养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薄层层析显色分析、生物自显影分析,证明共培养能诱导海绵相关微生物产生不同于单培养的代谢产物和抗菌活性物质。共培养可能是一条重新开发利用一些由于无活性或低活性而被忽视的海洋微生物菌种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茂膜海绵 海绵相关微牛物 共培养 诱导 抗菌活性
下载PDF
纤维素和木聚糖复合诱导合成木聚糖酶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超纲 勇强 余世袁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9-73,共5页
以里氏木霉 (Trichodermareesei)为产酶菌 ,分别对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聚糖诱导产酶的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 ,纤维素具有诱导木聚糖酶合成的功能 ;纤维素和木聚糖混合对木聚糖酶合成具有促进作用 ,可大幅度提高木聚糖酶活力。与纯木... 以里氏木霉 (Trichodermareesei)为产酶菌 ,分别对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聚糖诱导产酶的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 ,纤维素具有诱导木聚糖酶合成的功能 ;纤维素和木聚糖混合对木聚糖酶合成具有促进作用 ,可大幅度提高木聚糖酶活力。与纯木聚糖 (5g/L)产酶相比 ,纯木聚糖 (4g/L)和纸浆 (1g/L)混合产酶木聚糖酶活可以提高 4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聚糖酶 复合诱导 里氏木霉 纤维素 木聚糖 合成
下载PDF
双层共挤木塑复合地板的性能表征 被引量:8
3
作者 黄东辉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6-89,共4页
以废旧塑料、木粉及抗氧剂等助剂为原料,利用共挤出的方法,制备了带有表层和芯层的木塑复合地板,主要对表层材料进行改性而不考虑芯层材料的耐候等性能,测试了该木塑复合地板的物理力学、抗低温和耐候性能。结果表明,双层共挤制备的木... 以废旧塑料、木粉及抗氧剂等助剂为原料,利用共挤出的方法,制备了带有表层和芯层的木塑复合地板,主要对表层材料进行改性而不考虑芯层材料的耐候等性能,测试了该木塑复合地板的物理力学、抗低温和耐候性能。结果表明,双层共挤制备的木塑复合地板的拉伸强度为23.98 MPa,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分别为38.53 MPa和3 200 MPa,弯曲破坏载荷为4 300 N,高于单层挤出的木塑复合地板(3 300 N),且其经循环冻融实验后的保持率为98.7%,低温落锤冲击下无破裂,吸水率为0.17%,,加热后尺寸变化率为0.12%,氧化诱导期为77.5 min,远高于单层挤出的木塑复合地板(15.4 min),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该木塑复合地板同时达到了日本木塑地板性能测试标准的要求,有效解决了因回收废旧塑料批次不稳定而产生颜色、耐候性、尺寸变化率、弯曲性能波动或不佳等问题,扩大了废旧塑料的利用范围,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挤 氧化诱导 耐候性 增强
下载PDF
胶原蛋白支架对载杜仲叶提取物处理的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刘焱 陈青宇 +1 位作者 高翔 高俊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537-2543,共7页
背景:胶原蛋白支架是一种良好的组织工程材料,但目前其对于载杜仲叶提取物的人牙周膜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增殖及成骨活性的影响尚未有报道。目的:通过对载杜仲叶提取物的人牙周膜干细胞与胶原蛋白支架的体外共培养,研究人牙周膜干细胞... 背景:胶原蛋白支架是一种良好的组织工程材料,但目前其对于载杜仲叶提取物的人牙周膜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增殖及成骨活性的影响尚未有报道。目的:通过对载杜仲叶提取物的人牙周膜干细胞与胶原蛋白支架的体外共培养,研究人牙周膜干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形态特征、黏附情况、增殖及成骨分化功能。方法:将载杜仲叶提取物的人牙周膜干细胞与胶原蛋白支架体外共培养作为实验组,以人牙周膜干细胞与胶原蛋白支架的共培养作为阳性对照组,无支架的人牙周膜干细胞常规培养作为空白对照组。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下可见,实验组支架上有大量人牙周膜干细胞附着,且细胞突触与支架紧密相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间相互接触、紧密相连;②共培养4,8和12 h后,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人牙周膜干细胞的黏附率均呈上升趋势,实验组黏附率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③MTT结果显示,复合培养3,5和7 d后,实验组的细胞吸光度值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④成骨诱导7,14 d后,实验组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⑤RT-PCR检测结果显示,成骨刺激作用21d后,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中成骨相关基因Runx2、OPN和OCN的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实验组上述基因的表达均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⑥上述数据说明,胶原蛋白支架对于载杜仲叶提取物的人牙周膜干细胞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复合培养后可保持细胞形态、促进其增殖及成骨分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人牙周膜干细胞 复合培养 细胞鉴定 生物相容性 增殖 成骨诱导
下载PDF
Neural cell injury microenvironment induces neural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被引量:3
5
作者 Jin Zhou Guoping Tia +11 位作者 Jinge Wang Xiaoguang Luo Siyang Zhang Jianping Li Li Li Bing Xu FengZhu Xia Wang Chunhong Jia Weijin Zhao Danyang Zhao Aihua X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4期2689-2697,共9页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neural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CMSCs) under the induction of injured neural cells. After in vitro isolation and culture, passage 5 hUCMSC...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neural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CMSCs) under the induction of injured neural cells. After in vitro isolation and culture, passage 5 hUCMSCs were used for experimentation, hUCMSCs were co-cultured with normal or AI31.4o-injured PC12 cells, PC12 cell supernatant or PC12 cell lysate in a Transwell co-culture system. Western blot analysis and flow cytometry results showed that 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 and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 a specific marker for neural cells, were expressed in hUCMSCs under various culture conditions, and highest expression was observed in the hUCMSCs co-cultured with injured PC12 cells. 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 and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 were not expressed in hUCMSCs cultured alone (no treatment). Cell Counting Kit-8 assay results showed that hUCMSCs under co-culture conditions promo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injured PC12 cell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microenvironment during neural tissue injury can effectively induce neural cell differentiation of hUCMSCs. These differentiated hUCMSCs likely accelerate the repair of injured neural ce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 ceil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 co-CULTURE induction DIFFERENTIATION neural cell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 injured cell TRANSWELL neural regeneration REGENERATION
下载PDF
基于角质酶共表达策略的大肠杆菌胞外生产耐高温α-淀粉酶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祝 段绪果 +1 位作者 宿玲恰 吴敬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17,共9页
在前期工作中通过分子改造提高了来源于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α-淀粉酶在高温酸性条件下的稳定性,同时改良了催化效率。为了实现α-淀粉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胞外高效表达,作者尝试采用共表达嗜热放线菌(Thermobif... 在前期工作中通过分子改造提高了来源于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α-淀粉酶在高温酸性条件下的稳定性,同时改良了催化效率。为了实现α-淀粉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胞外高效表达,作者尝试采用共表达嗜热放线菌(Thermobifida fusca)角质酶来增强大肠杆菌膜透性,同时优化诱导策略以提高重组α-淀粉酶的胞外表达。首先构建了能同时表达角质酶和α-淀粉酶的工程菌BL21(DE3)/pETDuet-amy-cutinase,并将此菌株与能单独表达α-淀粉酶的工程菌BL21(DE3)/pET-20b-amy进行摇瓶和3 L发酵罐的产酶发酵对比。结果显示,共表达菌株在胞外产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进一步对共表达菌株的诱导条件进行优化,在32℃、诱导剂为0.15μmol/L IPTG与0.5 g/(L·h)乳糖条件下,发酵32 h后胞外α-淀粉酶最高酶活力可达6.05×10^4 U/mL,是单表达菌株摇瓶发酵水平的28.3倍。此时胞外重组α-淀粉酶质量浓度为8.92 g/L,重组蛋白质的分泌效率为9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淀粉酶 角质酶 共表达 诱导策略
下载PDF
基于协整理论的美国电力期货市场实证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高辉 郭希明 葛明 《科学决策》 2009年第4期7-16,49,共11页
本文基于VAR的协整理论,对美国PJM电力期货市场作了模型实证研究。因果关系检验显示下月合约价格是现货价格单向的Granger原因。协整检验结果显示电力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存在长期稳定均衡的关系,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与现货市场... 本文基于VAR的协整理论,对美国PJM电力期货市场作了模型实证研究。因果关系检验显示下月合约价格是现货价格单向的Granger原因。协整检验结果显示电力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存在长期稳定均衡的关系,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与现货市场相比价格发现功能较弱。方差分解结果显示,期货价格受自身的影响很大,受现货价格的影响很小;而现货价格受自身影响很大,随着滞后期的增加,受自身的影响逐渐减弱,受期货市场的影响逐步增大,期货市场在价格决定中起主导作用;脉冲响应函数同样显示现货对期货的影响较小,期货对现货的影响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整 PJM电力期货市场 均衡关系 引导关系
下载PD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乙肝疫苗协同诱导小鼠细胞免疫应答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兴军 宋欣 +2 位作者 李立敏 董向锋 董爱华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考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原性及诱导的细胞免疫效果的加强作用。方法将Gm-csf和乙型肝炎疫苗分别采用4种不同方式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制备脾细胞,再以相应的HBsAg体外刺激,酶联免疫法(ELISA)... 目的考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原性及诱导的细胞免疫效果的加强作用。方法将Gm-csf和乙型肝炎疫苗分别采用4种不同方式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制备脾细胞,再以相应的HBsAg体外刺激,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细胞因子分泌水平,MTT法测定脾细胞对抗原刺激指数;以YAC-1细胞为靶细胞,测定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活性;同时ELISA法测定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G1和IgG2a。结果GM+疫苗组小鼠脾细胞产生的IFN-γ水平最高,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而各免疫组IL-5水平没有显著差别(P>0.05);GM+疫苗组小鼠脾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刺激指数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GM+疫苗组小鼠脾细胞对YCA-1的杀伤性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通过Gm-csf的联合免疫,可提高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原性,增强乙型肝炎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乙型肝炎疫苗 协同诱导 细胞免疫
下载PDF
K562细胞红系诱导分化方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傅泳航 郑凤娇 李治华 《医学综述》 2012年第5期785-787,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K562细胞红系诱导分化方法。方法比较不同方法对K562细胞红系诱导分化的效果,优化诱导剂成分组合和剂量组合,建立一种高效的红系诱导,鉴定指标选用细胞形态学、联苯胺染色阳性率计数及RT-PCR测定红系细胞标志物膜带3蛋...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K562细胞红系诱导分化方法。方法比较不同方法对K562细胞红系诱导分化的效果,优化诱导剂成分组合和剂量组合,建立一种高效的红系诱导,鉴定指标选用细胞形态学、联苯胺染色阳性率计数及RT-PCR测定红系细胞标志物膜带3蛋白(band3)的表达。结果多因素协同诱导K562细胞红系分化120 h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呈红系中、晚期特征,联苯胺染色阳性率可达(52.7±8.2)%,红系标志物band3在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条信号途径协同参与K562细胞红系分化的过程,多因素共同诱导可显著提高K562细胞的红系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协同诱导 红系分化
下载PDF
TBAB-SDS对高浓CO_2瓦斯水合分离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保勇 尹百元 +1 位作者 高霞 张强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602-605,共4页
为改善高浓CO2瓦斯水合分离效果,研究了TBAB-SDS复配添加剂对三种高浓CO2瓦斯气样水合分离过程的影响。通过自制高压全透明瓦斯水合分离实验装置,获得了不同实验体系瓦斯水合物形成的诱导时间、CO2分离浓度和分配系数,并对TBAB-SDS复配... 为改善高浓CO2瓦斯水合分离效果,研究了TBAB-SDS复配添加剂对三种高浓CO2瓦斯气样水合分离过程的影响。通过自制高压全透明瓦斯水合分离实验装置,获得了不同实验体系瓦斯水合物形成的诱导时间、CO2分离浓度和分配系数,并对TBAB-SDS复配体系的促进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TBAB-SDS复配体系较TBAB体系,三种气样形成水合物的诱导时间缩短1~4倍,CO2分离浓度分别提高8.16%、7.13%、2.09%,分配系数分别由1.14,1.18、1.17提升至1.21、1.29、1.30。该研究为瓦斯水合分离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co2 水合分离 TBAB SDS 诱导时间 分离浓度 分配系数
下载PDF
双金属氰化物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聚合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厚超 郭忠艳 +2 位作者 张莉 曲佳燕 刘宾元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72-1375,共4页
研究了双金属氰化配合物(DMC)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CO2)与环氧丙烷(PO)的共聚及PO的均聚反应,考察了DMC催化剂的诱导现象。结果表明,共聚时DMC催化的诱导期比均聚短,尤其是在低CO2压力(1.0MPa)下更明显,诱导期由均聚时的45min缩短为共聚... 研究了双金属氰化配合物(DMC)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CO2)与环氧丙烷(PO)的共聚及PO的均聚反应,考察了DMC催化剂的诱导现象。结果表明,共聚时DMC催化的诱导期比均聚短,尤其是在低CO2压力(1.0MPa)下更明显,诱导期由均聚时的45min缩短为共聚时的15min。共聚时诱导期随CO2压力升高而增加,当反应压力由1.0MPa升高至7.0MPa时,诱导期由15min增至40min。PO与CO2共聚时的引发现象不同于PO均聚:共聚引发时温度和压力突然异常升高并迅速降低至引发前的状态,而均聚引发时温度突然升高后逐渐下降。由此可知CO2能促进DMC催化剂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环氧丙烷 双金属氰化配合物 诱导期
下载PDF
微生物共培养对植物乳杆菌RX-8合成细菌素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聂蓉 李雪 +3 位作者 郜亚昆 刘国荣 王成涛 孙宝国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30,共10页
目的:植物乳杆菌RX-8分离自中国传统泡菜,可代谢合成Ⅱb类细菌素plantaricin EF。该细菌素抑菌谱广,加工应用特性良好,有作为天然食品生物防腐剂的巨大潜力,然而,其合成水平较低,工业化生产及应用严重受限。本研究探讨外源微生物共培养... 目的:植物乳杆菌RX-8分离自中国传统泡菜,可代谢合成Ⅱb类细菌素plantaricin EF。该细菌素抑菌谱广,加工应用特性良好,有作为天然食品生物防腐剂的巨大潜力,然而,其合成水平较低,工业化生产及应用严重受限。本研究探讨外源微生物共培养作为环境刺激因子,诱导菌株RX-8高效合成plantaricin EF的可行性。方法:基于菌株RX-8代谢产细菌素的现有常规纯培养条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低产、不产细菌素的纯培养模型体系,分别添加16株不同发酵食品来源菌株进行共培养,通过测定共培养前、后代谢所产细菌素的抑菌活性,筛选最佳共培养诱导菌株及其条件。对比分析诱导菌株不同处理菌体细胞及发酵上清液的诱导作用,初步推测起诱导作用的物质类型。结果:添加谷物醋来源的枯草芽孢杆菌BS-15共培养,可在低产、不产及常规培养体系中均表现显著诱导作用(P<0.01)。该菌株与植物乳杆菌RX-8共培养的最佳接种比例是10∶1、接种浓度分别是108CFU/mL和107CFU/mL。推测诱导作用是由菌株BS-15分泌产生的蛋白类物质所引起。结论:确定存在的特定微生物可以诱导细菌素plantaricin EF高效分泌表达,微生物共培养可作为提高乳酸菌细菌素产量的重要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细菌素 共培养 诱导作用
下载PDF
基于SaberRd_Simulink的异步电动机SVPWM系统联合仿真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睿 童朝南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38-843,共6页
以三相异步电动机为被控对象,对比研究各种基于SaberRD和Simulink的联合仿真方法。采用其中一种适宜混合建模的方法构建联合仿真平台。在Simulink环境中建立控制器模型,通过调用RTW(real time workshop)工具,编译并生成可移植的控制模块... 以三相异步电动机为被控对象,对比研究各种基于SaberRD和Simulink的联合仿真方法。采用其中一种适宜混合建模的方法构建联合仿真平台。在Simulink环境中建立控制器模型,通过调用RTW(real time workshop)工具,编译并生成可移植的控制模块;在SaberRD环境中调入控制模块,构建SVPWM(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系统。实验结果显示,采用联合仿真方法搭建的系统运行快速,数据正确,可为较复杂的电力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一种新的实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仿真 异步电动机 矢量控制 脉宽调制
下载PDF
促进真菌染色体重组的MCBL共诱导平板的构建和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艾云灿 孟繁梅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5-269,共5页
基于对樟脑(Camphor)和苯菌灵(Benomyl)可能分别诱导细胞核膜融合和染色体不分离性重组的机理认识,设计了MCBL共诱导平板,以察氏(Czapek)培养基含有1%Camphor及05μg/mlBenomy... 基于对樟脑(Camphor)和苯菌灵(Benomyl)可能分别诱导细胞核膜融合和染色体不分离性重组的机理认识,设计了MCBL共诱导平板,以察氏(Czapek)培养基含有1%Camphor及05μg/mlBenomyl为基础制作平板。以属间融合组合Aspergilusniger×Trichodermaresei为例,研究所设计的几种诱导平板处理方法对融合子代群体的基因型和表型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分步诱导处理,杂合二倍体阶段缺乏或极短暂难以获得重组单倍体;而经过MCBL共诱导平板处理能够获得类型齐全的分离子,显著提高表观二倍化率和染色体不分离性重组单倍体的比率。显示MCBL共诱导平板能够有效地扩增捕捉到极短暂杂合二倍体的机率,促进不稳定异核体向重组单倍体的转化,扩增染色体不分离性重组频率。再生菌丝菌龄对共诱导效果影响显著。由此对共诱导机制和应用前景提出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重组 共诱导平板 真菌 构建
下载PDF
体外定向诱导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许旺细胞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丽娜 崔晓军 +4 位作者 苏开鑫 王晓红 蔡雪彦 郭金华 雷林忠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05-110,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定向诱导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许旺细胞样细胞转化的有效方法。方法分别进行成年大鼠许旺细胞原代培养和BMSC分离培养。根据诱导方法不同,分为化学诱导组和共培养诱导组。采用显微镜观察许旺细胞和BMSC的生长情... 目的探讨体外定向诱导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许旺细胞样细胞转化的有效方法。方法分别进行成年大鼠许旺细胞原代培养和BMSC分离培养。根据诱导方法不同,分为化学诱导组和共培养诱导组。采用显微镜观察许旺细胞和BMSC的生长情况,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检测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和S-100抗体等许旺细胞标志蛋白]和流式细胞术鉴定两种细胞;显微镜下动态观察两组细胞的形态和生长情况;共培养诱导组共培养3 d后,化学诱导组诱导作用4 h、1 d后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的方法评估两组细胞的诱导分化情况。结果化学诱导组诱导后的细胞发生了明显的许旺细胞样细胞形态改变,预诱导4 h后即出现GFAP抗体表达阳性,维持诱导1 d后,GFAP抗体阳性表达率为(80.9±3.5)%,S-100抗体阳性表达率为(59.0±1.1)%。诱导2 d后分化细胞开始出现脱落死亡,3 d后大部分分化细胞脱落死亡。共培养诱导组共培养3 d后,被诱导的BMSC未出现类似化学诱导组明显的细胞形态改变,GFAP抗体阳性表达率为(89.8±2.4)%,S-100抗体阳性表达率为(80.9±1.7)%。共培养诱导组S-100、GFAP抗体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化学诱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共培养诱导法不仅对BMSC向许旺细胞样细胞定向分化具有明确的效果,而且对BMSC的存活和增殖均有促进作用,因此该法相对于化学诱导法更加安全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许旺细胞 共培养 诱导 分化
下载PDF
咪唑安定和/或氯胺酮全麻诱导的临床效应观察 被引量:60
16
作者 傅维安 王珊娟 +1 位作者 杭燕南 孙大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80-181,共2页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和 /或氯胺酮麻醉诱导的临床效应。方法 :全麻气管插管病人 36例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1 2例。分别静注咪唑安定 0 1mg/kg +氯胺酮 1mg/kg(Ⅰ组 )、氯胺酮 2mg/kg(Ⅱ组 )或咪唑安定0 2mg/kg(Ⅲ组 )诱...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和 /或氯胺酮麻醉诱导的临床效应。方法 :全麻气管插管病人 36例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1 2例。分别静注咪唑安定 0 1mg/kg +氯胺酮 1mg/kg(Ⅰ组 )、氯胺酮 2mg/kg(Ⅱ组 )或咪唑安定0 2mg/kg(Ⅲ组 )诱导。分别记录诱导前后各组的BIS、SEF、HR及MAP等变化。结果 :①Ⅱ组诱导后BIS、SEF值低于其他组 ,而Ⅰ组诱导 2分钟后的数值≥麻醉前值 ;②Ⅰ、Ⅲ组诱导后MAP和HR值比Ⅱ组平稳 ;③Ⅱ组术后 2例出现恶梦。结论 :①咪唑安定与氯胺酮联合诱导可导致BIS、SEF值升高 ;②咪唑安定能有效预防氯胺酮引起的心血管兴奋作用及恶梦 ;③咪唑安定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安定 氯胺酮 诱导剂量 全身麻醉
下载PDF
植物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多维本质(英文) 被引量:26
17
作者 王幼宁 刘孟雨 李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07-614,共8页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GAPDH 作为一种糖酵解蛋白在糖酵解的能量产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通常作为一种模式蛋白用于蛋白和酶的分析 ,也可以用作研究基因表达量的内在对照 .然而 ,最近的相关研究表明 ,真核及原核生物的 3-磷酸甘油醛脱...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GAPDH 作为一种糖酵解蛋白在糖酵解的能量产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通常作为一种模式蛋白用于蛋白和酶的分析 ,也可以用作研究基因表达量的内在对照 .然而 ,最近的相关研究表明 ,真核及原核生物的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多维本质 ,研究证明它在 DNA修复、细胞凋亡、核 RNA输出、及其在细胞周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尽管该酶在植物中的研究不如在哺乳动物中的深入 ,但研究已经陆续证明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在植物中同样具有许多未被发现的功能 ,目前已经报道该酶在厌氧、热激、伤害以及能量供应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就国内外对于该酶在植物中的研究作一总结论述 ,以期推进科学界对它的更深入认识和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 光和co2依赖的厌氧诱导 时空调控诱导 热激胁迫 糖源效应
下载PDF
La_(0.67)Mg_(0.33)Ni_(2.5)Co_(0.5)贮氢合金的制备和MH电极性能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王大辉 罗永春 +2 位作者 闫汝煦 兴长策 康龙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83-1286,共4页
采用高频感应熔炼方法制备了 PuNi3型 La0.67Mg0.33Ni2.5Co0.5 合金;用 X 射线衍射分析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添加不同 Mg 含量以补偿 Mg 元素烧损时合金的组织结构和电化学性能。X 射线衍射分析(XRD)表明,铸态合金由 PuNi3型主相和少量的 ... 采用高频感应熔炼方法制备了 PuNi3型 La0.67Mg0.33Ni2.5Co0.5 合金;用 X 射线衍射分析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添加不同 Mg 含量以补偿 Mg 元素烧损时合金的组织结构和电化学性能。X 射线衍射分析(XRD)表明,铸态合金由 PuNi3型主相和少量的 CaCu5型第二相组成,铸态合金经 1 223 K 和 10 h 退火处理后,CaCu5 型第二相可明显减少,其中 Mg增加 10%时得到纯度较高的 PuNi3 型组织。电化学测试表明,增加适当 Mg 含量和进行退火热处理能明显提高和改善合金电极容量、循环稳定性和大电流放电性能。与 AB5型和 AB2型 Laves 相贮氢合金比较,PuNi3型 La0.67Mg0.33Ni2.5Co0.5贮氢合金具有电极容量高及优良的大电流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0.67Mg0.33Ni2.5co0.5贮氢合金 合金制备 热处理 晶体结构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高生物诱导活性复合人工骨整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大章 费伟 +1 位作者 刘松筠 田卫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6,共4页
在建立家兔尺骨节段性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基础上 ,首次采用羟基磷灰石 -骨形成蛋白 -胶原 (HA- b BMP-Co)和羟基磷灰石 -胶原 (HA- Co)两种不同复合人工骨材料分别整复骨缺损 ,经 X线、大体、体视显微镜及组织学观察结果证实 ,HA- b BMP-... 在建立家兔尺骨节段性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基础上 ,首次采用羟基磷灰石 -骨形成蛋白 -胶原 (HA- b BMP-Co)和羟基磷灰石 -胶原 (HA- Co)两种不同复合人工骨材料分别整复骨缺损 ,经 X线、大体、体视显微镜及组织学观察结果证实 ,HA- b BMP- Co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显著的骨诱导及骨引导作用 ;在植入整复骨缺损区 ,其促使新骨形成的速度、数量和质量均显著优于 HA- Co复合人工骨 ,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bBMP-co 复合人工骨 骨缺损 骨生成
下载PDF
辐射诱变选育特优63糯的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黄荣华 张书标 +1 位作者 章清杞 杨仁崔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用60 Coγ射线 35 0Gy分别照射杂交稻保持系 (B系 )和恢复系 (R系 )干种子 ,M2 获得相应的糯性基因wx突变体 ,并育成糯不育系wxA和糯恢复系wxR ,组配出杂交糯稻新组合。特优 63糯与特优 63具有相似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水平和抗性。
关键词 辐射诱变 选育 恢复系 保持系 糯性 育成 产量水平 ^60coγ射线 照射 性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