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个人成长期父母缺位与其成年后社会交往行为之间的关系 |
朱灵艳
|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5
|
|
2
|
青少年个体心理危机的生成机制及影响因素 |
曾红
严瑞婷
王爽
叶浩生
|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3
|
|
3
|
童年体验的追忆与童年的本质及其消逝 |
伍香平
|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11 |
20
|
|
4
|
《朝花夕拾》的生命解读 |
杨义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21
|
|
5
|
生命史理论:进化视角下的生命发展观 |
林镇超
王燕
|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1
|
|
6
|
童年的意蕴与人性的复归——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人为例 |
陆美静
|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7
|
|
7
|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论顾城的诗歌创作 |
王运卿
|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4 |
4
|
|
8
|
论童年经验与艺术创作 |
吴投文
|
《柳州师专学报》
|
2001 |
5
|
|
9
|
论童年经验对郁达夫人格及创作的影响 |
李鹏
|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
2003 |
5
|
|
10
|
进化心理学视角中的腐败行为及心理机制 |
任亮宝
田芊
孙时进
|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11
|
童年经验和现代作家的故乡书写 |
翟瑞青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
6
|
|
12
|
鲁迅的童年经验与其小说创作中的深层叙事结构 |
徐顽强
|
《天中学刊》
|
2002 |
5
|
|
13
|
“90后”农民工童年经历与社会资本积累的研究 |
南方
李振刚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14
|
论彭学军少年小说中的童年经验 |
杨宁
|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
2024 |
0 |
|
15
|
论童年经历对徐訏及其小说创作的影响——纪念徐訏诞辰百年 |
佟金丹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3
|
|
16
|
童年经验与张爱玲的文学创作 |
翟瑞青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7
|
论方方悲剧命运观的成因 |
张希
王欣
|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
2007 |
1
|
|
18
|
童年经验对赵树理文风形成的影响——赵树理文风形成原因探析之二 |
王育达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2002 |
1
|
|
19
|
童年家暴经历对女性成年后家暴可能性的影响 |
赵梦晗
高伟杰
|
《人口与社会》
|
2023 |
2
|
|
20
|
王安忆上海题材小说与其日常生活意识的形成 |
谢青
|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
200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