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化疗方案对于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凯玲 梅妍妍 +14 位作者 崔蕾 高超 刘飞飞 赵晓曦 李伟京 姜锦 张瑞东 谢静 石慧文 王彬 张永红 马晓莉 吴敏媛 周翾 李志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5-290,共6页
本研究旨在比较北京儿童医院(Beijing Children's Hospital,BCH)2003方案和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hinese Children's Leukemia Group,CCLG)2008方案对于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 本研究旨在比较北京儿童医院(Beijing Children's Hospital,BCH)2003方案和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hinese Children's Leukemia Group,CCLG)2008方案对于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疗效,探讨更加适合此亚型患儿的化疗方案。收集2003年1月至2010年10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的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化疗方案治疗的患儿初诊时临床特征、第8天泼尼松反应、诱导缓解治疗结束时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水平、无事件生存率(Event Free Survival,EFS)、无复发生存率(Relapse Free Survival,RFS)等。结果表明,在204例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中,134例采用BCH-2003方案治疗,70例采用CCLG-2008方案治疗。两组患儿在初诊时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水平、第8天泼尼松反应及中枢神经系统累及、临床危险度分层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但CCLG-2008组的男性较多(P=0.025)。BCH-2003组诱导缓解治疗结束时(第33天)的MRD阴性率高于CCLG-2008组(P=0.013)。按照BCH-2003方案分层标准,重新划分CCLG-2008组的危险度后,BCH-2003组的中危患儿的MRD阴性率仍然高于CCLG-2008组的中危患儿(P=0.014),而标危患儿MRD阴性率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异。两组患儿在化疗期间感染发生率、EFS及RFS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P=1.000,P=0.327,P=0.251)。结论:对于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ALL患儿,BCH-2003方案的诱导缓解治疗方案能迅速地降低患儿的白血病负荷,但是BCH-2003和CCLG-2008两种化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化疗方案 TEL—AML1 融合基因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林嘉乐 刘亢亢 +5 位作者 储金华 黄玲玲 谢志伟 杨林海 涂松济 王宁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67-774,共8页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期间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感染特点,分析不同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及早期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纳入CCCG-ALL-2015方案治疗的133例儿童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化疗阶...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期间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感染特点,分析不同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及早期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纳入CCCG-ALL-2015方案治疗的133例儿童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化疗阶段、危险度、MRD等)、住院期间感染情况(感染病程、实验室指标、感染部位、转归等)及患儿的营养状况(性别、年龄、身高/身长、体重),采用χ^2检验、 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3例ALL患儿医院感染率为19.9%,其中感染相关死亡3例。性别、免疫表型、危险度对医院感染的发生均无明显影响(P>0.05),而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化疗阶段、住院时长及营养状况对医院感染的发生均有影响(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化疗阶段、住院时长、中性粒细胞数、营养状况为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检测出的病原学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真菌各占44.1%、52.9%和2.9%。不同营养状况分组之间,d 19、46 MRD的阴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数、化疗阶段、住院时长、营养状况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呈负相关,营养状况越差,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越高。营养不良及超重、肥胖均会影响ALL患儿的早期治疗反应,初诊时的营养水平可作为评估ALL患儿早期治疗反应的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医院感染 营养状况 早期治疗反应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评估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02-206,共5页
目前危险指向性治疗使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接近80%。白血病细胞的分子基因分析和宿主的遗传药理研究是进一步改善预后的基础。评估微小残留病的早期治疗效应以综合反映白血病细胞的药物反应和宿主的遗传药理学,是调整治疗强... 目前危险指向性治疗使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接近80%。白血病细胞的分子基因分析和宿主的遗传药理研究是进一步改善预后的基础。评估微小残留病的早期治疗效应以综合反映白血病细胞的药物反应和宿主的遗传药理学,是调整治疗强度最可靠的指标。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技术有望鉴定个体化治疗的分子靶向。本文综述目前用于儿童ALL预后评估的危险因素及评估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预后评估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个体化治疗现状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健 陈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17-1622,共6页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时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而引起的恶性血液病。目前,儿童ALL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是个体化治疗。对于标危ALL,降低了化疗强度从而减轻化疗药物的副作用,...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时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而引起的恶性血液病。目前,儿童ALL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是个体化治疗。对于标危ALL,降低了化疗强度从而减轻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只有对真正属于高危型的ALL才进一步加强化疗,且应根据其不同的生物学特征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对于复发型ALL,即使加强化疗或换用新药,其预后仍旧较差,可采取分子靶向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此外,近年来微小残留病检测技术及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评价化疗药物敏感性并判断预后,也为ALL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本文就目前儿童ALL个体化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个体化治疗 分层化疗 微小残留病 药物基因组学
下载PDF
第19天微小残留病检测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预后意义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余洁明 易甜甜 +4 位作者 林贯川 温建芸 陈丽白 陈佳奇 吴学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5-261,共7页
目的探讨使用中国抗癌协会儿童肿瘤协作组(CCCG)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15方案治疗的患儿中,第19天微小残留病(D19 MRD)≥1%作为评价早期治疗反应对预后的意义及其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本中心使... 目的探讨使用中国抗癌协会儿童肿瘤协作组(CCCG)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15方案治疗的患儿中,第19天微小残留病(D19 MRD)≥1%作为评价早期治疗反应对预后的意义及其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本中心使用该方案治疗的ALL患儿病历资料共243例。以诱导化疗D19 MRD≥1%为节点,分为早期治疗反应良好(D19 MRD<1%)组和早期治疗反应不良(D19 MRD≥1%)组。比较两组生存时间的差异并分析D19 MRD≥1%的风险因素。结果D19 MRD<1%组3年总生存率(OS)优于D19 MRD≥1%组(100%vs 90.2%,P=0.004)。D19 MRD<1%组3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优于D19 MRD≥1%组(97.6%vs 71.6%,P<0.001)。单因素分析表明纵膈侵犯,T-细胞免疫分型、TEL/AML1(ETV6/RUNX1)融合基因及第5天外周血存在幼稚细胞的风险系数(OR)及95%置信区间(CI)分别是4.47(0.275~72.968,P=0.034)、5.250(1.950~14.133,P=0.02)、0.330(0.112~0.970,P=0.036)及4.407(1.782~10.895,P=0.01)。初治危险度(P<0.001),初治白细胞计数分等级间(P=0.018)及其数量(P=0.027),第5天幼稚细胞数量(P<0.001)在两组间均有差异。多因素分析表明初治危险度为中高危,第5天外周血存在幼稚细胞是D19 MRD≥1%的独立风险因素,其OR及其95%CI分别是2.889(1.193~6.996,P=0.019)、4.477(1.692~11.843,P=0.003)。结论D19 MRD≥1%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纵膈侵犯、T细胞免疫分型及第5天外周血存在幼稚细胞是风险因素,而TEL/AML1融合基因是保护因素;中高危及第5天外周血存在幼稚细胞为独立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风险因素 生存分析
下载PDF
化疗相关性高血糖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健 张碧红 +1 位作者 薛红漫 陈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72,共4页
本研究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诱导及再诱导治疗期间发生化疗相关性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2008年6月-2012年5月160名初发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随访至2013年5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6年(0.08... 本研究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诱导及再诱导治疗期间发生化疗相关性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2008年6月-2012年5月160名初发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随访至2013年5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6年(0.08-4.9年)。根据含有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及地塞米松两种药物化疗期间的血糖值将患儿分为高血糖组及无高血糖组,采用χ2检验分析高血糖的好发因素,Kaplan-Meier法及对数秩检验比较高血糖组与无高血糖组的5年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率。结果表明,高年龄组(≥10岁)患儿高血糖的发生率高于低年龄组(43.33%vs 19.2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且中、高危组的化疗相关性高血糖发生率高于低危组(26.62%vs 4.76%,P=0.017),而与性别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9);高血糖组患儿的5年总体生存率为83.1±6.3%,低于无高血糖组患儿(94.2±2.9%)(P=0.014);高血糖组的5年无复发率(64.1±8.9%)明显低于无高血糖组(88.6±3.8%)(P<0.001)。结论:高年龄(≥10岁)、中高危ALL患儿易发生化疗相关性高血糖,高血糖患儿的5年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率均低于无高血糖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化疗相关性高血糖 无复发率 总体生存率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黄志卓 张乐萍 贾月萍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019-1024,共6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2018-06-13-2019-06-27 25例ALL患儿接受大剂量阿糖胞苷联合伊达...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2018-06-13-2019-06-27 25例ALL患儿接受大剂量阿糖胞苷联合伊达比星方案(IA方案)化疗后PEG-rhG-CSF组和普通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组的临床资料,对2组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程度、持续时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N)和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结果 25例ALL患儿均为B细胞型ALL。在40轮IA化疗中,应用PEG-rhG-CSF组(20轮)与应用普通rhG-CSF组(20轮)的中性粒细胞最低值(U=150.5,P=0.173)及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开始时间(U=182.0,P=0.8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G-rhG-CSF组患儿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恢复时间及持续时间分别为(10.58±0.90)、(3.95±1.88) d,均短于rhG-CSF组的(12.65±1.98)和(6.25±2.0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64.0和79.0,P值分别为0.006和0.001。PEG-rhG-CSF组患儿使用普通rhG-CSF的天数(3.0±0.97) d少于rhG-CSF组的(6.25±2.0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0,P=0.013。PEG-rhG-CSF和rhG-CSF组患儿的FN发生率分别为30%(6/20)和20%(4/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3,P=0.716。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骨痛及白细胞过高。PEG-rhG-CSF组患儿白细胞过高发生率为70%(14/20),高于rhG-CSF组的20%(4/20),χ2=10.101,P=0.004。结论在儿童ALL强化疗后预防性使用PEG-rhG-CSF能缩短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时间,减少普通rhG-CSF的使用,且安全性较好,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血清胸苷激酶1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徐文鑫 梅序桥 刘慧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6期2311-231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sTK1)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3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患者化疗前、化疗后的sTK1浓度及3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的sTK1浓度。结果患儿组化疗前的sTK1浓...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sTK1)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3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患者化疗前、化疗后的sTK1浓度及3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的sTK1浓度。结果患儿组化疗前的sTK1浓度明显高于化疗后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不同疗效组(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未缓解组)之间sTK1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缓解组与化疗前的sTK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sTK1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化疗后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TK1的检测对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筛查、辅助诊断、化疗效果的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胸苷激酶1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
下载PDF
中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染色体6q16.3~21区域候选肿瘤抑制基因的定位与鉴定 被引量:5
9
作者 康睿 曹励之 +9 位作者 俞燕 杨明华 张朝霞 郭碧贇 谢岷 陈英 谭志红 王卓 胡婷 吴秀山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71,共7页
为了克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候选肿瘤抑制基因,首先选取分布于6q16.3~21上的11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139例中国儿童ALL标本进行杂合性缺失(LOH)分析.分析显示32%的患者存在至少一个位点的LOH,且高频缺失区位于D6S1709~D6S... 为了克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候选肿瘤抑制基因,首先选取分布于6q16.3~21上的11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139例中国儿童ALL标本进行杂合性缺失(LOH)分析.分析显示32%的患者存在至少一个位点的LOH,且高频缺失区位于D6S1709~D6S301之间,大小为2cM.各位点LOH与白细胞总数、病态细胞数有显著性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形态学分型和免疫学分型无显著相关(P>0.05).进一步在高频缺失区域内,采用定位候选克隆策略、生物信息学技术及RT-PCR技术筛选、鉴定与儿童ALL相关的候选肿瘤抑制基因及其cDNA片段.在D6S1709~D6S301之间筛选到一个在儿童ALL细胞中低表达的EST(GenBank登录号:AA403058),与正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比较,在15例ALL患者中有10例表达下调(P<0.05).采用数字化差异表达分析显示,位于6q16.3~21区域内的AMD1基因、PPIL6基因和WASF1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丰度要低于正常组织(P<0.05).上述结果为进一步在6q16.3~21区域克隆肿瘤抑制基因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6q16.3~21 肿瘤抑制基因 杂合性缺失 表达序列标签(EST) 数字化差异表达分析
下载PDF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致急性肾损伤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程道海 陆华 +1 位作者 刘滔滔 王广钊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致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方法:以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HDMTX治疗的儿童ALL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AKI的发生率,比较出现AKI的患者与未出现AKI患者...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致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方法:以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HDMTX治疗的儿童ALL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AKI的发生率,比较出现AKI的患者与未出现AKI患者的临床数据,并按MTX剂量、疾病类型、性别和民族进行分组,比较各组AKI的发生率。结果:AKI发生率为10.1%,其中1期、2期和3期AKI的发生率分别为5.5%,3.6%和1.0%,AKI患者与非AKI患者的年龄、基础血肌酐值(S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TX血药浓度降至安全范围所需天数明显长于非AKI患者(P<0.05),各分组间AKI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AKI患者经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AKI是儿童ALL患者HDMTX治疗后常见并发症,及时动态监测MTX血药浓度和Scr值,对于防治AKI极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肾损伤
原文传递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BAFF、APRIL及其受体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利辉 孙宝兰 +4 位作者 徐美玉 宋红花 顾健辉 杨治平 倪红兵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50-955,共6页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增殖诱导配体(APRIL)及其受体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培养ALL细胞株Raji和REH细胞,采用Real Time-PCR及ELISA、Western blot检测BAFF、APRIL及其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运...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增殖诱导配体(APRIL)及其受体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培养ALL细胞株Raji和REH细胞,采用Real Time-PCR及ELISA、Western blot检测BAFF、APRIL及其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运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术(FCM)鉴定BAFF、APRIL蛋白在Raji和REH细胞的定位与表达;同时运用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不同治疗阶段(初发20例,缓解23例)ALL患儿和健康对照儿童(15例)各指标mRNA和血浆蛋白水平,并分析BAFF、APRIL血浆蛋白水平和主要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各指标mRNA和蛋白在ALL细胞株中均有表达,BAFF和APRIL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FCM检测其阳性细胞比例及平均荧光强度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初发ALL儿童血浆BAFF、APRIL及其受体mRNA和蛋白水平比健康儿童显著升高(P<0.05);缓解期患儿各指标比初发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浆BAFF、APRIL水平和乳酸脱氢酶(LDH)、血清铁蛋白(SF)、白细胞计数(WBC)呈正相关,与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呈负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无相关性。结论:ALL中BAFF、APRIL异常表达,提示BAFF、APRIL和儿童ALL的发生发展有关;其两个受体BCMA、TACI水平亦有不同程度升高,推断BAFF和APRIL在儿童ALL中可能是通过BCMA、TACI发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增殖诱导配体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重症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春燕 陈琼 +2 位作者 吴挺柏 李丽羽 黄春辉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重症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90例ALL初发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63)与非感染...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重症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90例ALL初发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63)与非感染组(n=27),再根据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是否发生重症感染分为重症感染组(n=24)和非重症感染组(n=39)。采用Logistics分析儿童ALL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重症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儿童ALL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组的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长于非感染组,皮肤黏膜损害发生率高于非感染组,中粒细胞计数和血白蛋白水平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72,P=0.000;χ^(2)=4.120,P=0.042;t=15.669,P=0.000;t=2.070,P=0.041)。经单因素分析显示,重症感染组的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长于非重症感染组,皮肤黏膜损害发生率高于非重症感染组,中粒细胞计数水平、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重症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1,P=0.000;χ^(2)=10.470,P=0.001;t=22.907,P=0.000;t=3.893,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ALL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重症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为中粒细胞计数水平低、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长、皮肤黏膜损害发生率高、血红蛋白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粒细胞计数低水平、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长、皮肤黏膜损害发生率高、血红蛋白水平低是儿童ALL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重症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对患儿发生重症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性防控,以降低儿童ALL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重症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化疗 骨髓抑制 重症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儿童ALL的HLA-1类抗原表达及机体免疫功能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春 沈柏钧 《实用全科医学》 2005年第5期381-382,共2页
目的通过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人的白血病细胞及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HLA-1类抗原表达情况,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发病机制及机体免疫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初发病人42例、完全缓解期病人3... 目的通过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人的白血病细胞及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HLA-1类抗原表达情况,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发病机制及机体免疫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初发病人42例、完全缓解期病人36例、对照组34例儿童HLA-A2、HLA-B抗原表达。结果①三组儿童HLA-A2抗原均为高表达,阳性率均数均在90%以上,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初发组白血病细胞表面HLA-B抗原表达明显下调,完全缓解组外周血白细胞表面HLA-B抗原表达略下降;初发组与完全缓解组或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人白血病细胞表面HLA-B抗原表达下调,其作为靶细胞提呈抗原能力下降,可能是白血病细胞逃脱机体免疫监视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HLA-1抗原 肿瘤免疫 流式细胞术 HLA-1类抗原 机体免疫功能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儿童 表达及 ALL
下载PDF
L-天冬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晓英 吴振强 +1 位作者 林影 夏枫耿 《广东药学》 CAS 2003年第6期42-44,共3页
L-天冬酰胺酶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尤其是广泛应用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作者对L-天冬酰胺 酶的分离纯化工艺、与ALL的治疗、酶的修饰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L-天冬酰胺酶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痛 分离纯化 修饰
下载PDF
ARID5B基因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关联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钱锡峰 杨国华 +2 位作者 殷辰俞 陈湘 沈云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80-1283,共4页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其发病原因现在尚未阐明,但ALL具有遗传基础越来越得到认同,尤其是通过对一些候选基因的关联研究。来自两个独立的大型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位于10q21.2上的ARID5B基因的5个...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其发病原因现在尚未阐明,但ALL具有遗传基础越来越得到认同,尤其是通过对一些候选基因的关联研究。来自两个独立的大型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位于10q21.2上的ARID5B基因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7073837、rs10821936、rs10994982、rs7089424、rs10740055,与儿童ALL,特别是B-超二倍体白血病的发病风险上升有关。这些SNP的变异不仅影响ALL特定亚型的发病风险,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种族及性别特异性。进一步研究ARID5B基因变异影响儿童ALL的机制,不仅具有极大的诊断价值,而且对于临床治疗亦有指导作用,最终借以改善疾病的预后。本文就ARID5B基因与儿童ALL的关联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D5B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培门冬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近期疗效及对患儿不良反应的影响
16
作者 刘燕 戴莉 +2 位作者 黄倩 蔡力 肖李岩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4期129-133,共5页
目的:观察培门冬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近期疗效及对患儿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拟行化学治疗的ALL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目的:观察培门冬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近期疗效及对患儿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拟行化学治疗的ALL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联合化疗(VDLP方案);研究组行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国产培门冬酶+泼尼松联合化疗(VDPAP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幼稚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缓解率、平均住院时间、用药次数和治疗6个月及1年的无事件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幼稚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对照组患者血红蛋白与PLT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与血尿素氮(BUN)、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值明显升高,白蛋白(ALB)与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降低.研究组患儿临床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与用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及1年的无事件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与低蛋白血症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其他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培门冬酶在儿童ALL治疗的有明显的优势,不仅能大幅度降低ALL患儿的骨髓抑制,促进淋巴细胞成熟,还能明显提升ALL患儿的凝血功能及临床缓解率,大幅降低不良反应.但相对来说,培门冬酶对肝功能有一定影响,需要进一步改进治疗方式以降低肝细胞受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培门冬酶 左旋门冬酰胺酶 幼稚细胞百分比
原文传递
CD133两种亚型分子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文理 聂述山 +5 位作者 许云云 张艳兰 郭豆豆 潘健 汪家敏 张学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6-540,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初诊和治疗33 d时CD133两种亚型分子CD133-1和CD133-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指标的关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ALL患儿上述两个时间点骨髓单个核细胞的CD133-1、CD133-2表达和治疗33 d时微... 本研究旨在探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初诊和治疗33 d时CD133两种亚型分子CD133-1和CD133-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指标的关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ALL患儿上述两个时间点骨髓单个核细胞的CD133-1、CD133-2表达和治疗33 d时微量残留病(MRD)的变化。结果表明,B-ALL初诊组48例中CD133-1阳性表达18例(37.5%),CD133-2阳性表达30例(62.5%,P<0.05);治疗33 d组25例中CD133-1阳性表达2例(8.0%),CD133-2阳性表达23例(92.0%,P<0.05)。诱导化疗后CD133-1的表达显著减少,但高于正常对照组;而CD133-2的表达下降缓慢。结论:初诊B-ALL患者CD133表达与其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幼稚细胞比例、FAB亚型、细胞遗传学异常、融合基因表达、危险等级及完全缓解率等均无相关性。B-ALL患儿CD133-2阳性表达高于CD133-1,CD133表达与CD34表达无相关性。CD133-2的表达与MRD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D133亚型分子 微量残留病
下载PDF
lncRNA GATA3-AS1靶向miR-515-5p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18
作者 秦彦 韵雪雪 +2 位作者 郑忠梅 徐倩 左立旻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32-1037,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GATA3反义RNA1(GATA3-AS1)靶向mi R-515-5p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RT-q PCR检测对照者和ALL患儿血浆中GATA3-AS1和mi R-515-5p的表达水平。将人ALL细胞Jurkat分为si-...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GATA3反义RNA1(GATA3-AS1)靶向mi R-515-5p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RT-q PCR检测对照者和ALL患儿血浆中GATA3-AS1和mi R-515-5p的表达水平。将人ALL细胞Jurkat分为si-GATA3-AS1、si-NC、mi R-NC、mi R-515-5p、si-GATA3-AS1+anti-mi R-NC和si-GATA3-AS1+anti-mi R-515-5p共6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用于确定GATA3-AS1和mi R-515-5p的靶向关系。结果:ALL患儿血浆中GATA3-AS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者(P<0.001),mi R-515-5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者(P<0.001)。与si-NC组比较,si-GATA3-AS1组细胞抑制率、凋亡率、mi R-515-5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与mi R-NC组比较,mi R-515-5p组细胞抑制率、凋亡率显著升高(P<0.001)。GATA3-AS1与mi R-515-5p直接特异性结合。与si-GATA3-AS1+anti-mi R-NC组比较,si-GATA3-AS1+anti-mi R-515-5p组细胞抑制率、凋亡率显著降低(P<0.001)。结论:下调GATA3-AS1可通过靶向上调mi R-515-5p的表达抑制儿童ALL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GATA3-AS1 miR-515-5p 细胞增殖 凋亡
下载PDF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敬铁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11期19-20,共2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沂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20例,按照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法,结合相关危险因素,将所有患儿分为低度危险组(L...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沂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20例,按照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法,结合相关危险因素,将所有患儿分为低度危险组(LR组)33例、中度危险组(IR组)49例、高度危险组(HR组)38例。患儿均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LR组、IR组和HR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以不低于Ⅱ级作为不良反应判断标准,120例患儿中,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丙氨酸氨基转肽酶升高、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血肌酐升高、心肌酶升高、黏膜损伤、呕吐、腹泻发生率分别为67.5%、31.7%、50.0%、9.2%、5.0%、7.5%、41.7%、20.8%、8.3%。3组危险度分级不同患儿呕吐与黏膜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儿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丙氨酸氨基转肽酶升高、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血肌酐升高、心肌酶升高、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需规范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提前采取针对性措施,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大剂量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感染时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赖蜜 赖凤兰 雷雳 《当代医学》 2020年第32期35-37,共3页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感染时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感染患者243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时期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未感染患者243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感染时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感染患者243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时期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未感染患者243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hs-CRP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感染控制后,观察组hs-CRP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感染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使用超敏C-反应蛋白,属于疾病判断较为敏感的指标,可准确地进行疾病判断,且指标诊断价值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合并感染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