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测定Li^+扩散系数的几种电化学方法 被引量:10
1
作者 丁燕怀 张平 高德淑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41-743,756,共4页
介绍了测定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中锂离子扩散系数的电化学方法。重点对交流阻抗技术(AC)、电位阶跃技术(PSCA)、恒电流间隙滴定技术(GITT)和电流脉冲驰豫技术(CPR)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扩散系数 电化学方法
下载PDF
LIMn_2O_4的溶胶─凝胶─酯化法合成及性能Ⅲ电学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尉继英 孙长敏 高海春 《盐湖研究》 CSCD 1999年第2期11-15,共5页
以库仑滴定法测定了实验电池Li/DME+EC—LiPF6/LiMn2O4的EMF曲线,有三个放电平台分别位于4.08V、3.97V及2.98V,4V区平台较宽。800℃烧结的样品初始放电容量为126mAh/g,低温样... 以库仑滴定法测定了实验电池Li/DME+EC—LiPF6/LiMn2O4的EMF曲线,有三个放电平台分别位于4.08V、3.97V及2.98V,4V区平台较宽。800℃烧结的样品初始放电容量为126mAh/g,低温样品的容量衰减较小。应用交流阻抗法测定LiMn2O4的电导率,在室温下为10(-7)S/cm;超细LiMn2O4粉材具有较大的扩散系数(10(-9)10(-8)cm2/s),且随插入锂量不同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放电容量 电化学性能 LIMN2O4 溶胶-凝胶-酯化
下载PDF
SF6及SF6/N2中分解气体在气体绝缘传输管道内的扩散特性计算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溟 邹建明 +2 位作者 邱睿 李振柱 周文俊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78-2490,共13页
为明确气体绝缘传输线或称气体绝缘输电管道(GIL)内分解气体的扩散过程及其对化学检测法的影响,基于Fick定律和Fuller-Schettler-Giddings(FSG)方程建立GIL内分解气体在SF6及SF6/N2中的扩散模型。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范德华表面分析... 为明确气体绝缘传输线或称气体绝缘输电管道(GIL)内分解气体的扩散过程及其对化学检测法的影响,基于Fick定律和Fuller-Schettler-Giddings(FSG)方程建立GIL内分解气体在SF6及SF6/N2中的扩散模型。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范德华表面分析,得到了分子扩散体积Vd的预测方法。通过有限元法(FEM)对不同温度T、压力p及SF6混合比φSF6下的扩散过程进行计算,并结合理论分析及多元非线性拟合,得到八种主要特征分解气体浓度的时域和空间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分解气体的扩散主要与扩散系数DG有关,T、p以及φSF6对于扩散过程的影响也主要体现在扩散系数上,且温度对扩散系数的影响要小于压力p和SF6混合比φSF6。各分解气体浓度cG随距离的增加呈指数衰减,随时间的增加呈指数增长。扩散过程会使检测处和缺陷源头处间的cG产生差异,从而影响化学检测法的准确性。此外,在扩散作用下,各类特征气体在绝缘诊断中的权重也会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检测法 气体绝缘传输线 分解气体扩散 扩散系数 分子扩散体积 传质模型
下载PDF
Investigations on structure and prot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rare earth ion (Y^(3+)/Nd^(3+)) and aluminum codoped α-Ni(OH)_2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长久 宋莎 +1 位作者 李延伟 刘爱芳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594-597,共4页
Rare earth ion (Nd^3+/Y^3+) and Al^3+ codoped α-Ni(OH)2 powers were synthesized by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method. The structttre was analyzed with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thermal gravity (TG). Cyclic... Rare earth ion (Nd^3+/Y^3+) and Al^3+ codoped α-Ni(OH)2 powers were synthesized by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method. The structttre was analyzed with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thermal gravity (TG). Cyclic voltammetry (CV) tests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proton diffusion coefficients of the sampl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doping of Y-Al and Nd-Al resulted in more water molecules contained within the crystal lattice and accordingly increased the interlayer spacing. In particular, the Y-Al codoped α-Ni(OH)2 showed a turbostratic structure. The calcula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s of the Y-Al codoped α-Ni(OH)2 and Nd-Al codoped α-Ni(OH)2 were 3.5×10^-10cm^2/s and 2.8× 10^-10 cm^2/s,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nickel hydroxide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prot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rare earths
下载PDF
A位置复合掺杂对钙钛矿氧化物(La_(1-x)Pr_x)_(2/3)Sr_(1/3)Co_(0.8)Ni_(0.2)O_3化学扩散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范文亮 丁铁柱 +3 位作者 潮洛蒙 张磊 闫祯 王晓波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0-573,577,共5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La1-xPrx)2/3Sr1/3Co0.8Ni0.2O3(LPSCN,x=0.2、0.4、0.6、0.8)钙钛矿型氧化物系列样品,采用电导弛豫法研究了LPSCN样品的氧化学扩散系数。结果表明,LPSCN样品具有较高的氧化学扩散系数,且随着镨含量的减少、温度...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La1-xPrx)2/3Sr1/3Co0.8Ni0.2O3(LPSCN,x=0.2、0.4、0.6、0.8)钙钛矿型氧化物系列样品,采用电导弛豫法研究了LPSCN样品的氧化学扩散系数。结果表明,LPSCN样品具有较高的氧化学扩散系数,且随着镨含量的减少、温度的升高而增大;LPSCN样品的电导率与氧分压呈σ∝Pon2关系,且电导率随镨含量的减少、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样品LPSCN-82在800℃下的氧化学扩散系数Dchem值为1.18×10-4cm2/s;样品LPSCN-82在500℃下氧分压为1.0×105Pa时电导率有最大值为974.74S/cm,是比较理想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阴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位置复合掺杂 钙钛矿氧化物 氧化学扩散 电导弛豫
下载PDF
气浮过程中油滴与气泡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金亚 李丰 +3 位作者 朱宏武 常牧 丁矿 王杰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5-529,共5页
分析了分散相液滴在水中的受力情况和上升速度的影响因素,采用Fluent软件与VOF多相流模型模拟了气泡在水中的上升过程,研究了影响气泡变形和上升速度的参数。研究发现:表面张力是维持气泡形状的主要因素;气泡的上升速度主要受黏度比和... 分析了分散相液滴在水中的受力情况和上升速度的影响因素,采用Fluent软件与VOF多相流模型模拟了气泡在水中的上升过程,研究了影响气泡变形和上升速度的参数。研究发现:表面张力是维持气泡形状的主要因素;气泡的上升速度主要受黏度比和密度比影响:黏度比越大,上升越慢,密度比越大,上升越快。随后,模拟了气浮过程中气泡和油滴在水中相互作用的过程,对油滴在气泡表面的扩散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只有当热力学扩散系数为正时,油滴才能在气泡表面扩散,形成稳定的黏附关系,由气泡带着油滴上升;油滴与气泡的粒径差别过大时,两者无法形成稳定的黏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过程机械 含油废水 油水分离 气体浮选法 热力学扩散系数 表面张力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1+x)V_3O_8的制备及动力学研究
7
作者 李枝贤 鲁道荣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84-987,共4页
采用二次缩合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首次放电容量达330 mA.h/g,循环15次后容量衰减7.6%。测试不同温度下放电时正极材料Li1+xV3O8中Li+的扩散系数DLi+;从动力学角度研究了温度放电倍率密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 采用二次缩合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首次放电容量达330 mA.h/g,循环15次后容量衰减7.6%。测试不同温度下放电时正极材料Li1+xV3O8中Li+的扩散系数DLi+;从动力学角度研究了温度放电倍率密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增加,DLi+增大,比容量相应增大;当以0.02 C的放电倍率放电时,电容量较高,以0.08 C的放电倍率放电时,电容量衰减约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正极材料Li1+xV3O8 扩散系数
下载PDF
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之抗有机溶剂浸透测试研究(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克平 王坪 王雅婷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4-419,共6页
本研究利用ASTM F739标准浸透测试方法及浸入试验,探讨三种厚度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对于三氯乙烯、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及二氯甲烷有机溶剂之抗化学浸透性。研究发现:有机溶剂浸入HDPE为non-Fickian扩散模式,经由浸入试验之... 本研究利用ASTM F739标准浸透测试方法及浸入试验,探讨三种厚度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对于三氯乙烯、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及二氯甲烷有机溶剂之抗化学浸透性。研究发现:有机溶剂浸入HDPE为non-Fickian扩散模式,经由浸入试验之吸附数据,可得到有机溶剂在HDPE中的扩散系数及溶解度系数,ANOVA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扩散系数及溶解度系数在不同厚度HDPE中有显着差异(p<0.01)。同时,本研究利用浸入试验数据计算HDPE之浸透性,结果发现ASTM F739浸透方法与浸入实验所得到之稳定浸透速率有显着相关(r2=0.947,p<0.001)。因此,简单且快速之浸入试验可应用于评估有机溶剂在HDPE的稳定浸透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化学浸透性 ASTM F739 标准浸透测试 浸入试验 扩散系数 浸透速率 Fick方程
下载PDF
Dynamic Molecular Behavior and Cluster Structure of Octanoic Acid in Its Liquid and CCl<sub>4</sub>Solution
9
作者 Hideyo Matsuzawa Masaya Tsuda +1 位作者 Hideyuki Minami Makio Iwahashi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3年第9期25-32,共8页
Fatty acids such as oleic and stearic acids having a long hydrocarbon chain are known to exist as dimers in their melt and even in a non-polar solvent. In their melt the dimers arrange longitudinally and alternately t... Fatty acids such as oleic and stearic acids having a long hydrocarbon chain are known to exist as dimers in their melt and even in a non-polar solvent. In their melt the dimers arrange longitudinally and alternately to form clusters which resemble a smectic liquid crystal. The clusters determine the liquid properties of the fatty acids such as density, viscosity and fluidity. Then, do the dimers of fatty acid having a moderate-length hydrocarbon chain construct such the clusters?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dynamic molecular behavior and assembly structure of octanoic acid in its melt and also in CCl4 solutio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the X-ray diffraction,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1H-NMR chemical shift, self-diffusion coefficient and 13C-NMR spin-lattice relaxation time measurements. From these results it has been revealed that the clusters of octanoic acid exist in its melt and also in CCl4 and that the clusters in the melt disintegrate with an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The dissociation profile of dimers of octanoic acid into monomers in CCl4 also has been clar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anoic ACID Oleic ACID Stearic ACID X-Ray Diffraction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SELF-diffusion coefficient 13C-NMR Spin-Lattice Relaxation Time 1H-NMR chemical Shift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70)Co_(0.20)M_(0.10)O_2软化学合成及结构与性能
10
作者 苏玉长 谢维 +1 位作者 禹萍 邹启凡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2005年第3期149-154,共6页
采用软化学的方法合成了LiNi0.70Co0.20M0.10O2(M=Al,Mn)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分析了材料的结构及电化学特性。XRD分析发现采用软化学法合成的两试样其衍射峰比较尖锐,强度较高,说明试样结晶良好,Al、Mn均达到了连续固溶,形成了LiNi0.70C... 采用软化学的方法合成了LiNi0.70Co0.20M0.10O2(M=Al,Mn)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分析了材料的结构及电化学特性。XRD分析发现采用软化学法合成的两试样其衍射峰比较尖锐,强度较高,说明试样结晶良好,Al、Mn均达到了连续固溶,形成了LiNi0.70Co0.20M0.10O2(M=Al,Mn)固溶体。采用两种方法初步估算了LiNi0.70Co0.20Al0.10O2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扩散系数的数量级为10-11~10-12cm2/s;采用软化学法制备的LiNi0.70Co0.20M0.10O2(M=Al,Mn)正极材料无论从结构还是电化学性能上均表现出较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二次电池 LiNi0.70Co0.20M0.10O2(M=Al Mn)正极材料 软化学法 扩散系数
下载PDF
超细SiO_(2)改性壳聚糖膜的制备、表征及蛋白质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龙腾 陈义强 +3 位作者 柯文林 唐旭 徐长安 吴鹏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7-613,共7页
本研究通过先共混沉淀后溶解去除超细SiO_(2)颗粒(5~10μm)制备改性壳聚糖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显示,改性后的壳聚糖膜由微尺度多孔结构和光滑表面结构的非对称结构组成,并且改性前后壳聚糖膜... 本研究通过先共混沉淀后溶解去除超细SiO_(2)颗粒(5~10μm)制备改性壳聚糖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显示,改性后的壳聚糖膜由微尺度多孔结构和光滑表面结构的非对称结构组成,并且改性前后壳聚糖膜的机械性能没有明显改变。死端过滤实验测试膜通量的结果显示,由于微观凹凸膜结构可增大膜的有效扩散面积,因此改性后壳聚糖膜的水渗透性比未改性壳聚糖膜提高了1.5倍。采用自由扩散法测试溶菌酶(14 kDa)、胰蛋白酶(20 kDa)、胃蛋白酶(34 kDa)、鸡卵清蛋白(43 kDa)和牛血清白蛋白(65 kDa)在壳聚糖膜内的有效扩散系数(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s,D_(eff)),实验结果表明,虽然蛋白质分子量的变化仅为4.6倍,但是改性壳聚糖膜中蛋白质的D_(eff)变化达330倍,说明壳聚糖膜具有一定的蛋白质选择过滤性能。另一方面,鸡卵清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的D_(eff)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由此推测改性壳聚糖膜传质通道的大小与鸡卵清蛋白的分子大小相当。本研究结果可为生物酶制剂精制过程的膜过滤操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资源及开发 化学工程 壳聚糖膜 超细SiO_(2) 非对称微结构 蛋白质 有效扩散系数
下载PDF
涂层中伴有化学反应的传质动力学模型及解析解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顺祥 郝荣章 +3 位作者 刘峰 程振兴 陈海平 胡非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6-752,共7页
有害液体在均匀有界固体介质中的扩散通常是一个伴有化学反应的传质过程,本文采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对其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新的求解,得出了吸收过程的解析解。通过定义标准函数err(x)及反函数aer(x),推导出当降解速率常数k=0时扩散系数D的... 有害液体在均匀有界固体介质中的扩散通常是一个伴有化学反应的传质过程,本文采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对其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新的求解,得出了吸收过程的解析解。通过定义标准函数err(x)及反函数aer(x),推导出当降解速率常数k=0时扩散系数D的精确解,理论误差为0.以芥子气在醇酸漆涂层中的传递为例,验证得该方法与实验值的标准差为σ=1.95×10-10cm2/s,其精度远远高于常规方法。在此基础上,求出了液体在涂层中的吸收量、扩散通量,得到了它们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了降解速率常数k对它们的影响。文章更为准确、系统地描述了有害液体在涂层中的吸收规律,所给出的扩散系数计算方法更加简洁、精确,对有害物质的洗消、危害评估及相应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传递过程 吸附动力学 拉普拉斯变换 扩散系数 解析解 有界固体介质
下载PDF
Li_xNiO_2—锂电池阴极材料
13
作者 彭正顺 高海春 《盐湖研究》 CSCD 1993年第3期31-35,共5页
高温固相反应法在Li—Ni—O体系中成功地合成了具有层状结构的Li_xNiO_2,固溶体区间为0.45≤x≤0.98;用XRD,XPS等技术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和金属离子Ni的存在价态,用恒电流间断滴定法测得了Li^+在Li_xNiO_2中的化学扩散系数和离子电导率,... 高温固相反应法在Li—Ni—O体系中成功地合成了具有层状结构的Li_xNiO_2,固溶体区间为0.45≤x≤0.98;用XRD,XPS等技术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和金属离子Ni的存在价态,用恒电流间断滴定法测得了Li^+在Li_xNiO_2中的化学扩散系数和离子电导率,室温下(?)_i和σ_i分别为10^(-9)cm^2/s和10^(-5)S/cm量级,试验电池充放电实验表明,Li_xNiO_2是有前途的锂电池阴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xNiO2 混合导体 阴极材料 锂电池
下载PDF
无定形硅固相锂离子扩散系数研究
14
作者 吴弘 林卫 +2 位作者 万华 张剑军 李冰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第12期17-19,21,共4页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EIS)测定了无定型硅中的Li+的扩散系数,并与石墨进行比较。因硅负极在嵌锂时体积膨胀较大,在采用EIS公式进行计算时,对公式中的浓度参数(C)进行了修正。重点对这种电化学测试方法进行了讨论。处理结果表明采用EIS...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EIS)测定了无定型硅中的Li+的扩散系数,并与石墨进行比较。因硅负极在嵌锂时体积膨胀较大,在采用EIS公式进行计算时,对公式中的浓度参数(C)进行了修正。重点对这种电化学测试方法进行了讨论。处理结果表明采用EIS时,公式中的σ值对D值的数量值影响很大。随着嵌锂量的减少,即电极电压的升高,无定形硅的扩散系数呈现递减趋势,直到0.8 V以上,电极处于完全脱锂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型硅 扩散系数 电化学方法
下载PDF
Li_xNiO中锂离子扩散行为研究
15
作者 彭正顺 高海春 《盐湖研究》 CSCD 1993年第1期62-66,共5页
本文利用单阶跃电流法测得了Li_xNiO(0<x≤1)中锂离子的化学扩散系数(D_i),其室温下为10^(-11)~10^(12)cm^(2)·s^(-1)数量级。根据库仑滴定曲线和D_1值求得了Li^+在Li_xNiO电极中的离子迁移率和离子电导率分别为10^(-11)cm... 本文利用单阶跃电流法测得了Li_xNiO(0<x≤1)中锂离子的化学扩散系数(D_i),其室温下为10^(-11)~10^(12)cm^(2)·s^(-1)数量级。根据库仑滴定曲线和D_1值求得了Li^+在Li_xNiO电极中的离子迁移率和离子电导率分别为10^(-11)cm·V~(-10·s^(-1)和10^(-7)cm^(-1)数量级。锂插入NiO形成Li_xNiO,当插入量x=1时的标准插入自由能△G_in为—257.93KJ·mol^(-1);插入熵△S_in为0.61KJ·K^(-1·mo1-1);插入焓△H_in为—78.25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xNiO 锂离子 化学扩散系数 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中硝基苯的扩散系数与量子化学参数的相关研究
16
作者 倪良 徐美 赵琛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0-83,共4页
采用量子化学半经验AM1方法,分别对[CMIM]+(1,3二-甲基咪唑离子)、[C2MIM]+(1-甲基-3-乙基咪唑离子)、[C4MIM]+(1-甲基-3-丁基咪唑离子)、[C6MIM]+(1-甲基-3-己基咪唑离子)和硝基苯,以及它们1∶1复合物构象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以DFT(B3L... 采用量子化学半经验AM1方法,分别对[CMIM]+(1,3二-甲基咪唑离子)、[C2MIM]+(1-甲基-3-乙基咪唑离子)、[C4MIM]+(1-甲基-3-丁基咪唑离子)、[C6MIM]+(1-甲基-3-己基咪唑离子)和硝基苯,以及它们1∶1复合物构象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以DFT(B3LYP/6-31+G)计算它们的单点能,从获得的几何结构参数、电荷布居、前线轨道能量和结合能等方面探讨复合物形成时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硝基苯在离子液体中的扩散系数与复合物的结合能和LUMO轨道能量具有良好的二元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硝基苯 量子化学参数 扩散系数
原文传递
LiMn_(0.8)Fe_(0.2)PO_4/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苏婧 吴兴隆 郭玉国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48-1254,共7页
结合溶胶-凝胶和高温固相合成方法成功制备了橄榄石结构的LiMn0.8Fe0.2PO4/C固溶体材料, 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结果表明纳米尺度的LiMn0.8Fe0.2PO4颗粒均匀分散于原位形成的碳导电... 结合溶胶-凝胶和高温固相合成方法成功制备了橄榄石结构的LiMn0.8Fe0.2PO4/C固溶体材料, 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结果表明纳米尺度的LiMn0.8Fe0.2PO4颗粒均匀分散于原位形成的碳导电网络中。将该纳米复合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 充放电曲线中除了对应于Fe3+/Fe2+电对的较短平台(-3.5 V vs Li+/Li)外, 更高电压的长平台(-4.1 V vs Li+/Li)对应于LiMn0.8Fe0.2PO4晶格中Mn随Li+脱出嵌入的氧化还原反应, 该高的电压平台可明显提高相应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此外, 使用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GITT)和电化学阻抗谱(EIS)详细研究了LiMn0.8Fe0.2PO4/C电极中锂的化学扩散行为, GITT和EIS所得的锂化学扩散系数DLi分别为5×10-15 - 1×10-14 cm2/s和1.27×10-13 - 2.11×10-13 cm2/s。研究结果表明, DLi值随测试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工作温度来改善该类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n0 8Fe0 2PO4 C纳米复合材料 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 电化学阻抗谱 锂化学扩散系数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水蒸气对煅烧石灰石碳酸化反应影响的实验与模型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洋 杨勇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88-1096,共9页
利用热重分析仪,对比了不同反应温度、不同水蒸气浓度对煅烧石灰石碳酸化反应的影响。碳酸化反应温度在500℃时,反应初期水蒸气对碳酸化反应的影响并不明显,反应10 min之后,在含有1.5%、10%和20%(体积分数)水蒸气条件下碳酸化转化率比... 利用热重分析仪,对比了不同反应温度、不同水蒸气浓度对煅烧石灰石碳酸化反应的影响。碳酸化反应温度在500℃时,反应初期水蒸气对碳酸化反应的影响并不明显,反应10 min之后,在含有1.5%、10%和20%(体积分数)水蒸气条件下碳酸化转化率比无水蒸气条件下转化率分别提高了19.8%、27.2%和30.5%。水蒸气的存在有助于提高碳酸化反应转化率,但随着水蒸气浓度的增加转化率增加幅度减小。利用随机孔隙模型,对产物层扩散阶段扩散系数及反应活化能进行了计算。高温条件下,气氛中含有1.5%的水蒸气使反应活化能从237.7 k J·mol-1降低到179.9 k J·mol-1,提高水蒸气浓度到10%和20%后,反应活化能从156.6 k J·mol-1降低到148.6 k J·mol-1。不同水蒸气浓度条件下,碳酸化反应存在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大约在550℃处存在一个明显扩散系数的斜率变化,这一温度与气氛中是否存在水蒸气无关;另一特征是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水蒸气的促进作用减弱。依据实验和模型计算结果,推测了当反应处于产物层扩散阶段时水蒸气对碳酸化反应影响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化学反应 催化 产物层扩散系数 活化能
下载PDF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of Iodine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Permeation and Chemical Desorption (PCD) Using a Silicone Rubber Membrane
19
作者 Jun Sawai Hitomi Tomizuka +3 位作者 Naoki Hatanaka Tamotsu Minami Mikio Kikuchi Toshimitsu Ishii 《Advanc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2012年第4期508-513,共6页
New technologies for iodine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are required to decreas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improve iodine production.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of iodine (I2) in aqueous solution was achieved using permeat... New technologies for iodine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are required to decreas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improve iodine production.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of iodine (I2) in aqueous solution was achieved using permeation and chemical desorption (PCD) with a silicone rubber membrane (SRM). The SRM separated an aqueous feed solution from an alkaline or reducing recovery solution such as a mixture of sodium hydrate and sodium sulfate. The I2 crossed the membrane from the aqueous feed solution into the recovery solution, where it was converted into iodide (I–). Iodide in the recovery solution did not return to the feed solution across the SRM. An acidic feed solution promoted a high recovery of iodine. The permeation process followed first-order kinetics, allowing the overall mass-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parameters related to permeation of I2 through the SRM to be determined. Permeability of I2 increased with temperature, and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Ea) for penetration of I2 through the SRM was determined. The value of Ea for I2 was of the same order of magnitude as those for phenols and anilines. The large membrane/aqueous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for I2 indicated that I2 had a high affinity toward the SRM.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CD method is effective and powerful for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of iodine from aqueous sol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BRANE SEPARATION PERMEATION and chemical DESORPTION (PCD) Method diffusion coefficient Membrane/Aqueous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Polydimethylsiloxane
下载PDF
钙钛矿氧化物(La_(1-x)Pr_x)_(0.6)Sr_(0.4)Co_(0.8)Fe_(0.2)O_(3-δ)氧化学扩散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潮洛蒙 丁铁柱 +3 位作者 王晓波 范文亮 张磊 闫祯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5-20,共6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La1-xPrx)0.6Sr0.4Co0.8Fe0.2O3-δ(x=0.2,0.4,0.6,0.8)钙钛矿氧化物系样品,用电导驰豫法研究了(La1-xPrx)0.6Sr0.4Co0.8Fe0.2O3-δ系样品的氧化学扩散性能。结果表明:(La1-xPrx)0.6Sr0.4Co0.8Fe0.2O3-δ系样品的...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La1-xPrx)0.6Sr0.4Co0.8Fe0.2O3-δ(x=0.2,0.4,0.6,0.8)钙钛矿氧化物系样品,用电导驰豫法研究了(La1-xPrx)0.6Sr0.4Co0.8Fe0.2O3-δ系样品的氧化学扩散性能。结果表明:(La1-xPrx)0.6Sr0.4Co0.8Fe0.2O3-δ系样品的电导率随氧分压的增大而增大;氧化学扩散系数Dchem随温度的降低、Pr含量增加而线性下降;在高氧分压下,Dchem随末态氧分压的变化不大;(La0.8Pr0.2)0.6Sr0.4Co0.8Fe0.2O3-δ样品的氧扩散系数最大,在600℃时达到9.41×10-5cm2·s-1,是比较理想的中温固体燃料电池阴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1-xPrx)0.6Sr0.4Co0.8Fe0.2O3-δ 氧化学扩散 钙钛矿氧化物 电导弛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