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豫西南晚白垩世红层时代厘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冯祖杰 周世全 李占扬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9年第3期320-328,共9页
研究区位于豫、鄂、陕三省相邻地带,在秦岭造山带后造山阶段构造体制转换过程中,形成了李官桥、滔河、西峡、夏馆、五里川、召北等一系列近于平行的断陷盆地,盆地内分别沉积了1000~4000m的陆相碎屑沉积。根据恐龙蛋、轮藻... 研究区位于豫、鄂、陕三省相邻地带,在秦岭造山带后造山阶段构造体制转换过程中,形成了李官桥、滔河、西峡、夏馆、五里川、召北等一系列近于平行的断陷盆地,盆地内分别沉积了1000~4000m的陆相碎屑沉积。根据恐龙蛋、轮藻、孢粉、介形类及一定数量的恐龙骨骼化石、同位素年龄等,将盆地内红层的时代归属为晚白垩世,并对每一盆地红层进一步作了详细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 恐龙蛋 轮藻 晚白垩世 豫西南 地层
下载PDF
轮藻对4种重金属离子的净化与富集作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傅华龙 秦捷 陈浩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3-268,共6页
作者采用16L54的正交设计表,以普生轮藻(Chara vulgaris L)为材料,在Cd2+,Hg2+,Pb2+和Cr6+等4种重金属离子不同浓度的模拟污水混合培养环境中,研究了轮藻对这4种重金属离子的富集与净化... 作者采用16L54的正交设计表,以普生轮藻(Chara vulgaris L)为材料,在Cd2+,Hg2+,Pb2+和Cr6+等4种重金属离子不同浓度的模拟污水混合培养环境中,研究了轮藻对这4种重金属离子的富集与净化能力.结果表明,轮藻对这4种重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净化与富集能力,且具有相对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藻 重金属 净化 富集 环境生物工程 生物监测环境 离子浓度
下载PDF
内蒙古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白垩纪轮藻化石 被引量:12
3
作者 彭维松 王启飞 +2 位作者 薛铎 卢辉楠 张放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5-376,共12页
本文记述了内蒙古银根 -额济纳旗盆地 8口钻井的白垩纪轮藻化石 ,建立两个轮藻化石组合 :Mesocharastipitata- Clypeator jiuquanensis- Flabellochara hebeiensis组合 ,分布于巴音戈壁组与苏红图组 ,地质时代为Barrem ian期 ;Aclistoch... 本文记述了内蒙古银根 -额济纳旗盆地 8口钻井的白垩纪轮藻化石 ,建立两个轮藻化石组合 :Mesocharastipitata- Clypeator jiuquanensis- Flabellochara hebeiensis组合 ,分布于巴音戈壁组与苏红图组 ,地质时代为Barrem ian期 ;Aclistochara mundula- Mesochara voluta组合产于银根组 ,地质时代为 Apt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藻 白垩纪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 内蒙古
下载PDF
松辽盆地“松科1井(北孔)”晚白垩世晚期至古新世早期轮藻化石组合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莎 高琴琴 +3 位作者 张翼翼 屈海英 王曼艳 万晓樵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6,共16页
松辽盆地"松科1井(北孔)"(210.66-1023.22m)嫩江组顶部-四方台组-明水组岩心中发现轮藻化石23属48种(包括4个未定种)。由下至上可建立四个化石带:Atopochara ulanensis-Hornichara anguangensis组合带,Atopochara ulanensis... 松辽盆地"松科1井(北孔)"(210.66-1023.22m)嫩江组顶部-四方台组-明水组岩心中发现轮藻化石23属48种(包括4个未定种)。由下至上可建立四个化石带:Atopochara ulanensis-Hornichara anguangensis组合带,Atopochara ulanensis延限带,Hornichara prolixa-Gobichara deserta组合带和Grovesichara changzhouensis-Neochara sinuolata组合带。将"松科1井(北孔)"的轮藻化石与同一时期中国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及欧洲和南美等地的做对比,我们发现华南地区与欧洲、南美较为相似,而松辽盆地则与华北地区及蒙古戈壁盆地更为相似,具有标准化石意义的Atopocharoideae(奇异轮藻亚科)的晚期分子Atopochara ulanensis目前在全球仅发现于松辽盆地和蒙古戈壁盆地。根据各轮藻化石的时代分布,前三个组合的年代为中坎潘期(Campanian)至马斯特里赫特期(Maastrichtian)。第四个化石组合中晚白垩世代表分子消失,化石个体明显增大,顶部梅花形顶盖发育,侧壁具波状起伏,体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中生代面貌的生物群,其时代很有可能为古新世。因此,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可能位于明水组二段上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藻 晚白垩世 古新世 “松科1井(北孔)” 松辽盆地
原文传递
湖北当阳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伟同 刘耕武 +3 位作者 Dennis R.Braman 曹卫生 陈钦保 Don Brinkman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7-206,共20页
陆生恐龙的绝灭是白垩系-古近系界线事件中最引人注目的。陆相地层是恐龙绝灭等事件信息的重要载体。全球白垩纪、古近纪陆相地层发育、分布广泛,单一的白垩系-古近系全球界线层型(GSSP)不能满足建立一个明确而可操作的界线标准的需要,... 陆生恐龙的绝灭是白垩系-古近系界线事件中最引人注目的。陆相地层是恐龙绝灭等事件信息的重要载体。全球白垩纪、古近纪陆相地层发育、分布广泛,单一的白垩系-古近系全球界线层型(GSSP)不能满足建立一个明确而可操作的界线标准的需要,建立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很有必要,其意义和重要性实际上不亚于建立GSSP。中国的白垩系、古近系绝大多数为陆相沉积,且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而中国目前正在做陆相地层建阶和完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工作,不解决好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问题,中国古近系最下面的一个阶便建不好,"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将不完善,所以建立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对于中国更加迫切并具实际价值。全球白垩纪-古近纪过渡时期(特别是古新世早期)的连续陆相生物地层记录十分匮乏,寻找合适的剖面建立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非常困难。从轮藻角度出发,湖北当阳跑马岗组露头剖面拥有全球迄今所知最连续丰富多样的白垩纪-古近纪过渡时期特别是古新世早期的陆相生物地层记录。界线层段的介形类生物地层记录也非常连续且丰富多样,并具建立界线层型的其他许多条件。它是中国至今所知惟一具有潜力成为全球(或大区性、或中国)的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也即中生界-新生界界线层型的候选剖面(露头剖面),从而也可能是中国古近系、也即新生界最下面一个阶的最合适的建阶剖面或层型剖面。为此,湖北当阳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问题无疑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型剖面 轮藻化石 陆相 白垩系-古近系界线 当阳剖面 湖北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南缘呼2井晚白垩世、古新世轮藻植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景林 王启飞 卢辉楠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1-268,共18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的露头剖面经过数十年的生物地层研究,一直未发现可靠的晚白垩世和古新世轮藻植物群。1995年,在准噶尔盆地南缘覆盖区的呼图壁背斜上钻探了呼2井,于井下3085—3588m井段发现了丰富的轮藻化石,其面貌迥异于地面所见的各轮... 准噶尔盆地南缘的露头剖面经过数十年的生物地层研究,一直未发现可靠的晚白垩世和古新世轮藻植物群。1995年,在准噶尔盆地南缘覆盖区的呼图壁背斜上钻探了呼2井,于井下3085—3588m井段发现了丰富的轮藻化石,其面貌迥异于地面所见的各轮藻组合。通过对该轮藻植物群的系统研究,发现其中含轮藻化石17属23种5比较种和3变种,包括1新种。根据各属种的时代分布,建立了两个组合:1.晚白垩世Charatenuis-Horni-charaprolixa-Mesocharacf.biacuta组合,大致相当于马斯特里赫特期;2.古新世Stephano characunei formis-Grovesichara kielani-Sphaerochara nana组合。本文的研究成果完善了准噶尔盆地南缘的轮藻组合序列,同时也揭示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凹陷区从边部向中心,随沉积条件的变化,地层层序趋于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藻 晚白垩世 古新世 呼2井 紫泥泉子组 准噶尔盆地 新疆 准噶尔盆地南缘 轮藻化石 植物群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紫泥泉子组的时空展布及成因解释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景林 沈一新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5-222,共8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的紫泥泉子组生物化石贫乏 ,以往在该组所见的少量古近纪介形类、轮藻化石也多集中在上部 ,因此《西北地区区域地层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册》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岩石地层》根据层位关系将紫泥泉子组置于古新统—上始新... 准噶尔盆地南缘的紫泥泉子组生物化石贫乏 ,以往在该组所见的少量古近纪介形类、轮藻化石也多集中在上部 ,因此《西北地区区域地层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册》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岩石地层》根据层位关系将紫泥泉子组置于古新统—上始新统下部。根据在准噶尔盆地南缘露头和钻井剖面的紫泥泉子组中新采获的介形类、轮藻化石 ,紫泥泉子组的时代应为晚白垩世—中始新世。紫泥泉子组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 ,露头区地层缺失多 ,覆盖区沉积较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类 轮藻 晚白垩世 古新世 始新世 河流平衡剖面 紫泥泉子组 准噶尔盆地 新疆
原文传递
巴彦浩特盆地及其边缘地区侏罗纪和早白垩世轮藻类 被引量:9
8
作者 卢辉楠 袁效奇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73-394,489-492,共22页
本文记述了巴彦浩特盆地及其边缘地区侏罗纪和早白垩世轮藻化石7属1亚属20种2相似种2未定种和1型,其中包括1新属4新种1新名和1新型。侏罗纪轮藻化石属种较单调,反映的地质时代为中、晚侏罗世。早白恶世轮藻类属种丰富,代表分子为Flabell... 本文记述了巴彦浩特盆地及其边缘地区侏罗纪和早白垩世轮藻化石7属1亚属20种2相似种2未定种和1型,其中包括1新属4新种1新名和1新型。侏罗纪轮藻化石属种较单调,反映的地质时代为中、晚侏罗世。早白恶世轮藻类属种丰富,代表分子为Flabellochara hebeiensis和Atopochara trivolvis triquetra,时代为早白垩世晚巴列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藻类 侏罗纪 早白垩世
下载PDF
关于库车巴什基奇克组时代的讨论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启飞 高琴琴 +2 位作者 卢辉楠 曹美珍 彭金兰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9-302,311,共5页
根据近年来对新疆库车前陆盆地及北部坳陷中生代主要储气层巴什基奇克组介形类、轮藻和孢粉化石的研究 ,认为该组主体的地质时代应为早白垩世中期。
关键词 巴会基奇克组 介形类 轮藻 孢粉 早白垩世 库东前陆盆地 新疆 地质时代 生物群
原文传递
中国当阳跑马岗组白垩-古近系界线附近的轮藻组合(英文)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伟同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3-186,共4页
陆相白垩 -古近系过渡段的生物地层记录通常稀少而不连续。从轮藻角度讲 ,中国当阳跑马岗组的白垩 -古近系过渡段的生物地层记录是世界上迄今所知的最连续和最丰富的。该过渡段剖面的介形类也非常丰富 ,其它建立界线辅助层型所需的许多... 陆相白垩 -古近系过渡段的生物地层记录通常稀少而不连续。从轮藻角度讲 ,中国当阳跑马岗组的白垩 -古近系过渡段的生物地层记录是世界上迄今所知的最连续和最丰富的。该过渡段剖面的介形类也非常丰富 ,其它建立界线辅助层型所需的许多条件也很好 ,或许当阳跑马岗组剖面可作为白垩 -古近系界线陆相辅助层型的候选剖面。对该剖面白垩 -古近系界线附近的轮藻组合作了简要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藻 白垩系-古近系界线 层型 跑马岗组 陆相 江汉盆地 中国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disappearance causes of the Tenghualuo Site in Lianyungang,Jiangsu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3
11
作者 LI Lan ZHU Cheng +2 位作者 JIANG FengQing ZHAO QuanHong LIN liuG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161-176,共16页
With brilliant civilization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from a original clan society to a state society in prehistory,the Neolithic Tenghualuo Site in Lianyungang was discovered by archaeological survey in 1989,whi... With brilliant civilization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from a original clan society to a state society in prehistory,the Neolithic Tenghualuo Site in Lianyungang was discovered by archaeological survey in 1989,which was titled as‘one of the nation’s ten great archeological discoveries in 2000’.However,the transgression and the anthropogenic environment deterioration have ever been employed to explain the abandonment of the site.Based on a dynasty framework established by the 14 C dating,and using the experimental methods such as micro-paleontology identification in foraminifera and charophytes, the content test of Rb and Sr,susceptibility analysis as well as granularity and sedimentary facies analysis,some researches on the sediments from the two exploration layers at Tenghualuo Site were conducted,and the following new findings have been gained:Firstly,foraminifera which are relevant to the marine environment were not found in the sediment layer,however,25 charales,which usually live in the freshwater environment,in 07LTT1 exploration samples were found.Among them,3 charales were found in the samples from the forth sediment layer below the late Longshan Cultural layer and 22 charates were from the second sediment layer above the late Longshan Cultural layer.Furthermore,5 plant seeds and 41 fungal spores,together with many carbonation holes,plant seed shells,as well as their roots and stems were also found in the second sediment layer above the late Longshan Cultural layer.Secondly,the cumulative probability curves of the sediments’granularity in both the last and its overlying culture intermittent layers have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phase river sediment curve,and the ratios between Rb and Sr are both quite high in samples from two layers sedimented during the disappearing time of the site.All above-mentioned evidences indicate that disappearance of the Tenghualuo Site was not related to the transgression.The late Longshan Culture of the site could be completely abandoned after a relatively long-te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ghualuo SITE FORAMINIFERA charophytes GRANULARITY sedimentary FACIES Rb and Sr ratio disappearing reasons
原文传递
三水盆地古近纪早期微体生物群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谢叶彩 刘春莲 +1 位作者 商建林 周洋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4-117,共4页
对三水盆地SB-01钻孔下古近系地层进行了微体化石分析,共发现介形类7属10种,分布于5个层位;轮藻化石9属15种,见于3个层位。根据介形类和轮藻化石的分布、丰度和分异度变化,讨论了三水盆地古近纪早期的古环境变化。分析结果表明,... 对三水盆地SB-01钻孔下古近系地层进行了微体化石分析,共发现介形类7属10种,分布于5个层位;轮藻化石9属15种,见于3个层位。根据介形类和轮藻化石的分布、丰度和分异度变化,讨论了三水盆地古近纪早期的古环境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三水盆地古近纪早期可划分为4个环境演化阶段。阶段A(89.0—75.5m):气候较干燥,水体较浅的半咸水环境;阶段B(75.5—53.5m):气候温暖潮湿为主,湖平面上升,水体盐度仍较高;阶段c(53.5—21.0m):温湿-干旱气候条件交替出现,湖平面和水体盐度波动频繁;阶段D(21.0—5.2m):气候温暖湿润为主,水体较深,湖水逐渐淡化,相应于湖盆发育盛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类 轮藻 古环境 三水盆地 早古近纪
下载PDF
Phylogeny and evolution of charophytic algae and land plants 被引量:6
13
作者 Yin-Long QIU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7-306,共20页
Charophytic algae and land plants together make up a monophyletic group, streptophytes, which represents one of the main lineages of multicellular eukaryotes and has contributed greatly to the change of the environmen... Charophytic algae and land plants together make up a monophyletic group, streptophytes, which represents one of the main lineages of multicellular eukaryotes and has contributed greatly to the change of the environment on earth in the Phanerozoic Eon.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to underst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members of this group by phylogenetic studies of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data over the last twenty-five years. Mesostigma viride is now regarded as among the earliest diverging unicellular organisms in streptophytes. Characeae are the sister group to land plants. Liverworts represent the first diverging lineage of land plants. Hornworts and lycophytes are extant representatives of bryophytes and vascular plants, respectively, when early land plants changed from gametophyte to sporophyte as the dominant generation in the life cycle. Equisetum, Psilotaceae, and ferns constitute the monophyletic group of monilophytes, which are sister to seed plants. Gnetales are related to conifers, not to angiosperms as previously thought. Amborella, Nymphaeales, Hydatellaceae, Illiciales, Trimeniaceae, and Austrobaileya represent the earliest diverging lineages of extant angiosperms. These phylogenetic results, together with recent progress on elucidating genetic and developmental aspects of the plant life cycle, multicellularity, and gravitropism, will facilitate evolutionary developmental studies of these key traits, which will help us to gain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on how plants adapted to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when they colonized the land during one of the major transitions in evolution of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演化 进化 藻类 陆生植物
下载PDF
青海柴达木盆地第四纪-现代轮藻的生态分区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4
14
作者 唐伦和 孙镇城 +1 位作者 杨平 冯晓杰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13-219,110-113,共7页
柴达木盆地第四纪地层广泛发育,其中轮藻的地理分布与水体含盐度有密切的关系,并严格受到淡水水域的控制。第四纪至现代轮藻的地理分布,实际上就是当时湖泊咸水与淡水的分区。湖泊的含盐度又取决于盆地周边雪山的分布。这种雪山补给... 柴达木盆地第四纪地层广泛发育,其中轮藻的地理分布与水体含盐度有密切的关系,并严格受到淡水水域的控制。第四纪至现代轮藻的地理分布,实际上就是当时湖泊咸水与淡水的分区。湖泊的含盐度又取决于盆地周边雪山的分布。这种雪山补给水量的差异,造成了盆地湖泊西咸东淡的地理格局及轮藻、介形类等化石的东西地理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藻 生态分布 第四纪 现代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湖北南襄盆地枣阳凹陷第三纪轮藻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戈春培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43-357,共15页
本文研究了南襄盆地枣阳凹陷第三系玉皇顶组到凤凰镇组轮藻化石。共划分出4个组合,其时代分别属早始新世、中始新世、晚始新世和渐新世。
关键词 轮藻 化石 第三纪 南襄盆地 湖北
下载PDF
古生代轮藻类的演化和分类 被引量:4
16
作者 卢辉南 王启飞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2,共12页
本文通过对古生代轮藻类群形态结构的比较研究,认为Trochiliscus和Moellerina具有不同的起源。前者藏卵器包围细胞右旋具横脊,底部结构两侧对称,起源于Sycidium;后者的左旋轮藻类包围细胞简单,底部... 本文通过对古生代轮藻类群形态结构的比较研究,认为Trochiliscus和Moellerina具有不同的起源。前者藏卵器包围细胞右旋具横脊,底部结构两侧对称,起源于Sycidium;后者的左旋轮藻类包围细胞简单,底部结构辐射对称,源于具简单直立包围细胞的Xinjiangochara。根据底部结构的对称性,将轮藻门划分为Sycidiphyceae和Charophyceae两个纲。Sycidiphyceae包含Sycidiales和Trochiliscales两个目,Charophyceae包括了Chovanellales,Moellerinalesord.nov.和Charales三个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藻 分类 演化 古生代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井下石炭纪轮藻植物群兼论古生代轮藻的分类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琴琴 杜品德 +3 位作者 黄智斌 吴新莹 李猛 谭泽金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8-300,共13页
石炭纪轮藻化石比较罕见 ,本文论述了塔里木盆地井下大量的石炭纪轮藻化石 ,同时发现了南、北两个不同的轮藻植物群 ,这些资料对其演化、分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井下 石炭纪 轮藻植物群 古生代 分类
下载PDF
株洲盆地与西峡盆地产恐龙化石地层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童光辉 何安国 《国土资源导刊》 2015年第2期16-18,共3页
株洲盆地与西峡盆地在晚白垩纪时期同属一个大的山间盆地,本文通过岩相古地理与古生物地层对比,发现两者的上白垩统地层戴家坪组和马家村组具有相似的岩相古地理背景和古生物组合,包括鸭嘴龙类和蜥脚类恐龙骨骼化石及恐龙蛋化石,轮藻化... 株洲盆地与西峡盆地在晚白垩纪时期同属一个大的山间盆地,本文通过岩相古地理与古生物地层对比,发现两者的上白垩统地层戴家坪组和马家村组具有相似的岩相古地理背景和古生物组合,包括鸭嘴龙类和蜥脚类恐龙骨骼化石及恐龙蛋化石,轮藻化石Charites,Eucypris-Ilyocypris-Talicypridea介形类化石组合以及以蕨类植物孢子Schizaeoisporites占大多数的孢粉组合,这些化石均为晚白垩世代表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 轮藻 介形虫 孢粉 晚白垩世 株洲 西峡
下载PDF
山西垣曲盆地始新世轮藻植物群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启飞 卢辉楠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2-166,共15页
记述山西垣曲盆地河堤组任村段至寨里段轮藻化石,计11属、14种、2未定种,建立了一个地区性轮藻化石组合:Raskyelasinensis-Linyiecharadecorosa-Stephanocharaglobul... 记述山西垣曲盆地河堤组任村段至寨里段轮藻化石,计11属、14种、2未定种,建立了一个地区性轮藻化石组合:Raskyelasinensis-Linyiecharadecorosa-Stephanocharaglobula组合,该组合位于中国早第三纪轮藻植物群序列中Obtusocharajianglingensis-Gyrogonaqianjiangica植物群的上部。轮藻植物群反映的地质时代为始新世中-晚期,倾向于中始新世晚期巴尔顿期(Bar-tonian)。含轮藻化石的层位可与渤海沿岸地区沙河街组四段上部至三段下部以及湖北江汉盆地潜江组下部对比。文中对中国Grovesichara,Raskyela的有关种进行了讨论和归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藻化石 始新世 垣曲盆地 山西
下载PDF
西北地区潮水盆地侏罗系青土井群轮藻化石 被引量:3
20
作者 蒋飞虎 王伟栋 +1 位作者 吕红玉 刘长番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57-265,共9页
潮水盆地青土井群为一套含煤碎屑岩 ,在盆地东部潮参 1井青土井群三段发育大量以Aclistochara占优势的轮藻化石群 ,其组合特征显示浓厚的晚侏罗世色彩。青土井群一、二段轮藻化石稀少 ,结合地层层序 ,推测其地质时代为早侏罗世。围岩沉... 潮水盆地青土井群为一套含煤碎屑岩 ,在盆地东部潮参 1井青土井群三段发育大量以Aclistochara占优势的轮藻化石群 ,其组合特征显示浓厚的晚侏罗世色彩。青土井群一、二段轮藻化石稀少 ,结合地层层序 ,推测其地质时代为早侏罗世。围岩沉积特征表明本井轮藻化石群为浅水生物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藻 青土井群 潮水盆地 侏罗系 化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