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非地区B盆地下白垩统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忠民 卞德智 +2 位作者 潘校华 黄先雄 肖坤叶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76-981,共6页
目的分析中非地区B盆地下白垩统沉积环境、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方法利用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理论及分析技术。结果B盆地中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大多形成在河流—三角洲、近岸水下扇等沉积环境中。碎屑岩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岩,不同... 目的分析中非地区B盆地下白垩统沉积环境、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方法利用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理论及分析技术。结果B盆地中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大多形成在河流—三角洲、近岸水下扇等沉积环境中。碎屑岩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储层物性存在较大差异;物性最好的储层为河道、(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结论储层物性主要受压实作用、碳酸盐溶解与胶结作用及沉积环境四大因素控制,其中压实、溶蚀作用及胶结作用是主要控制因素,而沉积环境对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控制原生孔隙的发育程度,并进一步控制溶蚀、胶结等成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储层 下白垩统 B盆地 中非地区
下载PDF
中非铜矿带造山带特征演化模式 被引量:9
2
作者 孙国锋 张明云 鲁培庆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1年第2期95-106,共12页
本文对中非铜矿带造山带基本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其大地构造演化模式,认为造山带的加丹加超群标准地层剖面由4个群组成,分别为罗安群、木瓦夏群、下昆代隆古群和上昆代隆古群,底部沉积岩时代为8.8亿年,其中以5.5~5.6亿年的卢... 本文对中非铜矿带造山带基本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其大地构造演化模式,认为造山带的加丹加超群标准地层剖面由4个群组成,分别为罗安群、木瓦夏群、下昆代隆古群和上昆代隆古群,底部沉积岩时代为8.8亿年,其中以5.5~5.6亿年的卢菲利造山运动产生大规模北东向逆推作用为主要造山事件,并认为裂谷拉张与陆陆碰撞为本区大地构造演化的基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菲利造山运动 铜矿 逆推作用 中非
下载PDF
中非地区B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忠民 刘洛夫 程顶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1-513,共3页
中非地区B盆地下白垩统泥岩是该盆地目前唯一证实的烃源岩。对该套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盆地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为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型;由于构造反转、剥蚀和高地温梯度,现今生烃门限深度普遍偏浅;平面上,由北西西向... 中非地区B盆地下白垩统泥岩是该盆地目前唯一证实的烃源岩。对该套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盆地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为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型;由于构造反转、剥蚀和高地温梯度,现今生烃门限深度普遍偏浅;平面上,由北西西向南东东方向生烃门限深度变深;有效烃源岩为下白垩统阿普第阶下部和巴列姆阶;盆地北部斜坡带浅层油气存在生物降解作用,与其深层油藏存在明显亲缘关系;推测盆地存在多个生烃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地区 B盆地 地球化学特征 烃源岩 下白垩统
下载PDF
路基沉降控制技术在中西非区域公路建设中的应用
4
作者 姚浩明 胡瑞卿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第34期43-45,共3页
非洲中西部区域公路由于具有区域起伏较大及地质条件复杂的特点,容易发生局部路基沉降。若不及时对路基沉降进行控制,则会引发路面坍塌。基于此,本文以某中西非公路项目为例,首先阐述了重锤击实处理方法的实际应用,然后详细探讨了路基... 非洲中西部区域公路由于具有区域起伏较大及地质条件复杂的特点,容易发生局部路基沉降。若不及时对路基沉降进行控制,则会引发路面坍塌。基于此,本文以某中西非公路项目为例,首先阐述了重锤击实处理方法的实际应用,然后详细探讨了路基沉降控制技术的要点及地基综合处理技术,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希望能为今后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非区域 公路路基沉降 基础建设 施工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