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纤维素酶放线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吴斌 胡肄珍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共4页
介绍了由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的组成及作用机制,概述了产纤维素酶放线菌的特点和其所产纤维素酶系的组成,以及放线菌产生的纤维素酶在工业上的应用,并简述了国内外的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放线菌 纤维素酶 组成 应用
下载PDF
Screening of a Composite Microbial System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Wheat Straw Degradation 被引量:17
2
作者 LI Pei-pei WANG Xiao-juan YUAN Xu-feng WANG Xiao-fen CAO Yan-zuan CUI Zong-ju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1586-1594,共9页
To accelerate the decomposition of wheat straw directly returned to soil, we constructed a microbial system (ADS-3) from agricultural soil containing rotting straw residues using a 40-wk limited cultivation. To asse... To accelerate the decomposition of wheat straw directly returned to soil, we constructed a microbial system (ADS-3) from agricultural soil containing rotting straw residues using a 40-wk limited cultivation. To assess its potential use for accelerating straw decomposing, the decompos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icrobial composition of ADS-3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t could degrade wheat straw and filter paper by 63.8 and 80%, respectively, during 15 d of incubation. Straw hemicellulose degraded dramatically 51.2% during the first 3 d, decreasing up to 73.7% by the end of incubation. Cellulose showed sustained degradation reaching 53.3% in 15 d. Peak values of xylanase and cellulase activities appeared at 3 and 11 d, with 1.32 and 0.15 U mL-1, respectively. Estimated pH averaged 6.4-7.6 during the degradation process, which approximated acidity and alkalinity of normal soils. The microbial composition of ADS-3 was stable based on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analysis. By using bacterial 16S rRNA and fungal 26S rRNA gene clone library analysis, 20 bacterial clones and 7 fungal clones were detected. Closest identified relatives of bacteria represented by Bacillus fusiformis, Cytophaga sp., uncultured Clostridiales bacterium, Ruminobacillus xylanolyticum, Clostridium hydroxybenzoicum, and uncultured proteobacterium and the fungi were mainly identified as related to Pichia sp. and uncultured fung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straw degradation composite microbial system CELLULOSE hemicelulose cellulase XYLANASE microbial composition
下载PDF
Effect of Cellulase and Lactic Acid Bacteria on Fermentation Qualit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Wheat Straw Silage 被引量:16
3
作者 Kuikui Ni Yanping Wang +1 位作者 Huili Pang Yimin Cai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4年第13期1877-1884,共8页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cellulase and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on fermentation qualit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wheat straw silage. Silages were prepared using a small-scale fermen...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cellulase and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on fermentation qualit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wheat straw silage. Silages were prepared using a small-scale fermentation system and the moisture level was adjusted to 60% of fresh matter (FM) with deionized water. Treatments were designed as: control silage without additives, LAB inoculant Lactobacillus casei Z3-1 (1.0 × 106 cfu·g-1 of FM), commercial inoculant L. plantarum FG 1 (1.0 × 106 cfu·g-1 of FM), Z3-1 + cellulase and FG 1 + cellulase. The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 acid detergent fiber (ADF) and crude protein (CP) contents of the wheat straw prior to ensiling were 76.93%, 48.52% and 4.63% of dry matter (DM), respectively. After 30 days of fermentation, the silages treated with LAB and LAB + cellulase had a lower (P < 0.05) pH and higher (P < 0.05) lactic acid content than the control, and the coliform bacteria, yeast and mold were inhibited at the early stage of fermentation. Besides, silages treated with cellulase had lower (P < 0.05) values of ADF and NDF than the control.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e addition of cellulase and LAB contributed to improving the fermentation quality of wheat straw sil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ulase Chemical composition LACTIC Acid BACTERIA SILAGE FERMENTATION Wheat STRAW
下载PDF
纤维素酶对玉米秸青贮营养成分及其奶牛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马慧 苗树君 刘君 《草食家畜》 2006年第4期43-46,共4页
本研究探讨了添加纤维素酶制剂对玉米秸青贮营养成分含量变化及其瘤胃内降解率的影响。以去穗玉米秸为试验材料,分别以0.00 g/1kg(C)、0.05g/1kg(Ⅰ)、0.2g/1kg(Ⅱ)、1g/1kg(Ⅲ)进行添加纤维素酶,贮藏4周后进行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变化分... 本研究探讨了添加纤维素酶制剂对玉米秸青贮营养成分含量变化及其瘤胃内降解率的影响。以去穗玉米秸为试验材料,分别以0.00 g/1kg(C)、0.05g/1kg(Ⅰ)、0.2g/1kg(Ⅱ)、1g/1kg(Ⅲ)进行添加纤维素酶,贮藏4周后进行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变化分析和饲养试验。用4头装有永久性瘘管荷斯坦乳牛,按4×4拉丁方设计进行瘤胃内降解率的试验。结果为:Ⅰ组、Ⅱ组和Ⅲ组玉米秸青贮DM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低于C组;不同处理组的玉米秸青贮CP含量随纤维素添加量增加而显著提高,以1g/1kg纤维素酶添加处理的提高幅度最大;NDF和ADF含量均随着纤维素添加量增加而显著下降,其中1g/1kg纤维素酶添加处理的下降幅度最大。Ⅲ组、Ⅱ组和Ⅰ组玉米秸青贮的DM和CP奶牛瘤胃有效降解率均显著高于C组,并且Ⅲ组显著高于Ⅱ组和Ⅰ组;不同处理组的玉米秸青贮NDF有效降解率之间差异显著,Ⅲ组>Ⅱ组>Ⅰ组>C组;玉米秸青贮ADF有效降解率Ⅲ组、Ⅱ组和Ⅰ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C组。表明纤维素酶处理能提高青贮营养价值,且纤维素酶以1g/1kg添加量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青贮 纤维素酶 营养成分 瘤胃降解率
下载PDF
不同混合比例和青贮制剂组合对紫花苜蓿与甜高粱裹包青贮饲料营养成分与发酵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永珍 刘小莉 +2 位作者 薛莉萍 周文期 刘瑞刚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00-106,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混合比例与青贮制剂组合对紫花苜蓿和甜高粱裹包青贮饲料营养成分与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以紫花苜蓿和甜高粱为原料,按照鲜重比为100∶0(A1S0)、75∶25(A3S1)、50∶50(A1S1)、25∶75(A1S3)、0∶100(A0S1)进行裹包青贮,每种... 为了研究不同混合比例与青贮制剂组合对紫花苜蓿和甜高粱裹包青贮饲料营养成分与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以紫花苜蓿和甜高粱为原料,按照鲜重比为100∶0(A1S0)、75∶25(A3S1)、50∶50(A1S1)、25∶75(A1S3)、0∶100(A0S1)进行裹包青贮,每种比例再设3种青贮制剂处理[分别为0.01 g/kg乳酸菌(LAB)、0.005 g/kg纤维素酶(E)、0.01 g/kg乳酸菌+0.005 g/kg纤维素酶(LE)处理]和零添加对照(CK)处理,青贮60 d后测定裹包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结果表明:当青贮制剂相同时,随着混合原料中紫花苜蓿比例的降低、甜高粱比例的增加,各处理的干物质、粗蛋白含量大体呈现降低趋势,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大体呈现升高趋势;当混合比例相同时,LAB、E和LE处理的干物质、粗蛋白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高于CK处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基本低于CK处理(A1S0混合比例LAB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LE处理的酸性洗涤纤维,A0S1混合比例LAB处理的酸性洗涤纤维除外);仅A1S3混合比例E和LE处理、A0S1混合比例LAB、E和LE处理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大于6%。当青贮制剂相同时,随着混合原料中紫花苜蓿比例的减少、甜高粱比例的增加,各处理的pH值、氨态氮/总氮、丙酸和丁酸含量大体呈现降低趋势,乳酸含量大体呈现升高趋势,乙酸含量无明显规律性变化。当混合比例相同时,LAB、E和LE处理的pH值和氨态氮/总氮均低于CK处理,乳酸含量均高于CK处理;LE处理的pH值均最低,乳酸含量均最高。混合比例和青贮制剂的交互作用对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乳酸、丙酸和丁酸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中性洗涤纤维和乙酸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混合比例对所有营养成分指标和发酵品质指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青贮制剂对干物质含量、pH值和乙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甜高粱 裹包青贮 乳酸菌 纤维素酶 发酵品质 营养成分
原文传递
离子液体[BMIM]PF_6酶法辅助提取姜黄挥发油工艺优化及成分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卢彩会 牟德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64-271,共8页
以姜黄粉为原料,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离子液体[BMIM]PF_6结合酶法提取姜黄挥发油的工艺进行优化。以离子液体添加量、纤维素酶添加量、液料比和酶解温度为自变量,姜黄挥发油含量为响应值,优化得到姜黄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离子液... 以姜黄粉为原料,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离子液体[BMIM]PF_6结合酶法提取姜黄挥发油的工艺进行优化。以离子液体添加量、纤维素酶添加量、液料比和酶解温度为自变量,姜黄挥发油含量为响应值,优化得到姜黄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离子液体添加量体积分数18%、纤维素酶添加量质量分数1.4%、液料比10∶1(mL/g)、酶解温度50℃,在此条件下姜黄挥发油含量为5.0 mL/g。将水蒸气蒸馏和离子液体酶2种方法制得的姜黄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分别鉴定出48种和53种组分,主要为倍半萜烯类物质,占相对含量的74.49%和84.57%。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离子液体酶法获得的姜黄挥发油组分也有所增加。2种提取方法得到的姜黄挥发油其主要成分相同,但相对含量有所差别。其中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芳姜黄酮、姜黄新酮和1-(1,5-二甲基-4-己烯-1-基)-4-甲基苯的相对含量为42.86%、13.71%和7.22%;离子液体酶法分别为39.37%、15.02%和9.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BMIM]PF6 纤维素酶 姜黄挥发油 组分
下载PDF
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青贮大豆秸秆的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顾拥建 占今舜 +4 位作者 沙文锋 朱娟 詹康 林淼 张维有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16年第3期52-55,共4页
研究了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青贮大豆秸秆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分为5个处理组,分别为试验I组(添加20g/t乳酸菌)、试验II组(添加400g/t纤维素酶)、试验III组(添加10%麸皮+20g/t乳酸菌)、试验IV组(添加10%麸皮+400g/t纤维素酶)和... 研究了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青贮大豆秸秆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分为5个处理组,分别为试验I组(添加20g/t乳酸菌)、试验II组(添加400g/t纤维素酶)、试验III组(添加10%麸皮+20g/t乳酸菌)、试验IV组(添加10%麸皮+400g/t纤维素酶)和试验V组(添加10%麸皮+20g/t乳酸菌+400g/t纤维素酶),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结果表明:试验V组的感官评定和V-Score评分分数均最高;试验II组的pH值,氨态氮、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含量最高;与试验I组相比,试验III^V组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升高了15.66%、11.52%和10.2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升高了89.01%、57.14%和21.98%,单宁含量分别升高了20.69%、51.86%和70.61%;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下降了7.76%、10.23%和13.62%(P<0.05)。综上所述,在青贮大豆秸秆中添加麸皮、乳酸菌和纤维素酶能够影响其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秸秆 乳酸菌 纤维素酶 青贮 发酵品质 营养成分
下载PDF
纤维素酶和糖蜜对天然牧草青贮品质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逸超 贾玉山 +6 位作者 降晓伟 李宇宇 司强 刘明健 格根图 张玉兰 马千鹏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4-72,共9页
为研究纤维素酶和糖蜜对天然牧草青贮营养、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设置4组处理,分别为对照组(无添加剂)、单独添加纤维素酶组(0.2 g/kg)、单独添加糖蜜组(30 g/kg)、混合添加纤维素酶和糖蜜组(0.2 g/kg+30 g/kg),每组3个重复,取... 为研究纤维素酶和糖蜜对天然牧草青贮营养、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设置4组处理,分别为对照组(无添加剂)、单独添加纤维素酶组(0.2 g/kg)、单独添加糖蜜组(30 g/kg)、混合添加纤维素酶和糖蜜组(0.2 g/kg+30 g/kg),每组3个重复,取样时间为青贮7 d、15 d、30 d、6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单独或混合添加纤维素酶和糖蜜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天然牧草的青贮品质,纤维素酶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pH和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糖蜜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纤维素酶+糖蜜组的干物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增加(P<0.05),添加剂组的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菌和酵母菌数量均显著增加(P<0.05)。综上,单独添加纤维素酶的效果优于混合添加纤维素酶和糖蜜,混合添加纤维素酶和糖蜜的效果优于单独添加糖蜜组,表明单独添加纤维素酶对天然牧草青贮品质提升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牧草 纤维素酶 糖蜜 青贮品质 微生物组成
下载PDF
纤维素酶对柱花草青贮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立冬 字学娟 +4 位作者 李茂 吕仁龙 胡海超 唐军 周汉林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8-121,共4页
为了探究纤维素酶对柱花草营养成分和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以热研2号柱花草为材料,设对照组(CK组)和4个纤维素酶添加组(S1~S4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不添加纤维素酶,S1~S4组分别添加5,10,20,40 mg/kg纤维素酶,青贮30 d后取样分析营养成... 为了探究纤维素酶对柱花草营养成分和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以热研2号柱花草为材料,设对照组(CK组)和4个纤维素酶添加组(S1~S4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不添加纤维素酶,S1~S4组分别添加5,10,20,40 mg/kg纤维素酶,青贮30 d后取样分析营养成分和青贮品质。结果表明:S1~S4组的干物质含量和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纤维素酶的S1~S4组能显著降低柱花草青贮饲料的pH值(P<0.05),S1~S4组的乳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S4组(添加40 mg/kg纤维素酶)的干物质、粗蛋白和乳酸含量分别提升了10%、12%和69%,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及pH值降低了10%、8%和15%。说明添加纤维素酶可以有效改善柱花草青贮品质并提升营养价值,添加40 mg/kg纤维素酶较为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研2号 柱花草 纤维素酶 营养成分 青贮品质
原文传递
外源纤维素酶对江华苦茶红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缪凤 王俊懿 朱海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38-46,共9页
本文以江华苦茶鲜叶为原料,研究了不同纤维素酶浓度对江华苦茶红茶加工品质的影响,实验添加20 mL浓度分别为0.5、1、1.5 g/L的外源纤维素酶进行江华苦茶红茶的加工,经过茶叶感官审评、常规理化分析和茶叶挥发性物质分析等发现,添加20 m... 本文以江华苦茶鲜叶为原料,研究了不同纤维素酶浓度对江华苦茶红茶加工品质的影响,实验添加20 mL浓度分别为0.5、1、1.5 g/L的外源纤维素酶进行江华苦茶红茶的加工,经过茶叶感官审评、常规理化分析和茶叶挥发性物质分析等发现,添加20 mL浓度为1.5 g/L的纤维素酶与2.5 kg茶鲜叶发酵生产的红茶品质最佳,红茶中水浸出物总量、游离氨基酸、茶黄素和茶红素等物质含量增加,EGCG、咖啡碱等苦涩物质含量降低,滋味愈发醇厚,茶汤浓度和苦涩度明显降低,红茶口感得到良好改善。同时,外源纤维素酶能够促进红茶挥发性物质种类的增加,推动茶叶香气前体物质向芳香类化合物转化,使得苦茶红茶花香馥郁,高扬悠长,从而改善江华苦茶红茶的品质,以期为江华苦茶资源开发及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华苦茶鲜叶 外源纤维素酶 感官品质 理化成分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一株产高温纤维素酶曲霉菌的发酵条件及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捷 严芬 +4 位作者 叶秀云 李仁宽 刘志坚 吕文静 林娟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5-120,共6页
对一株产高温纤维素酶的曲霉(Aspergillus sp.)F4菌株进行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最佳产酶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稻草粉40 g·L-1,(NH4)2SO43.5 g·L-1,NaCl 2 g·L-1,KH2PO42 g·L-1,MgSO4.7H2O 0.5g·L-1,甘油0.20%,... 对一株产高温纤维素酶的曲霉(Aspergillus sp.)F4菌株进行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最佳产酶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稻草粉40 g·L-1,(NH4)2SO43.5 g·L-1,NaCl 2 g·L-1,KH2PO42 g·L-1,MgSO4.7H2O 0.5g·L-1,甘油0.20%,pH 5.5;优化后CMC酶活力提高16.7倍.优化后产酶条件为:接种量4%,温度37℃,摇床转速150 r.min-1,装液量80 mL/250 mL.在此条件下发酵8 d,CMC酶活力达到了12.26 U.mL-1,比优化前提高了约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培养基 发酵条件 优化
原文传递
造纸废液氧化塘纤维素酶产生菌群的分析与产酶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静静 聂犇 杨江科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85-1993,共9页
【目的】解析造纸废液氧化塘中产纤维素酶微生物的群体组成和结构;筛选并获得一批纤维素酶产生菌,丰富菌株资源,并为纤维素酶的工业应用和环境污染的生物处理奠定基础。【方法】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信息,系统考察了造纸废液氧化塘环境... 【目的】解析造纸废液氧化塘中产纤维素酶微生物的群体组成和结构;筛选并获得一批纤维素酶产生菌,丰富菌株资源,并为纤维素酶的工业应用和环境污染的生物处理奠定基础。【方法】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信息,系统考察了造纸废液氧化塘环境中产纤维素酶细菌的群体组成和结构,并通过测定纤维素酶在不同pH条件下酶活变化考察所产纤维素酶的特性。【结果】造纸废液氧化塘中产纤维素酶微生物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在分类上分属于Firmicutes、Actinobacteria、Alpha-proteobacteria和Gamma-proteobacteria 4个门(亚门)15种。来自泥液混合样和黑液排污口泥样的产纤维素酶细菌群体多样性最为丰富,由6-7个种的细菌组成;而来自强碱性的黑液下层样品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则较为贫乏,主要由来自Bacillus类细菌组成。分离菌株除酸性纤维素酶产生菌外,碱性纤维素酶和中性纤维素酶产生菌也较为丰富,且其分布与样品来源有紧密的关系。【结论】对造纸废液氧化塘产纤维素酶微生物群体组成和结构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对新菌株资源的挖掘,也可为特殊环境的微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废液 纤维素酶 16S RRNA基因 群体组成 酶学活性
原文传递
不同添加处理对紫花苜蓿裹包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薛莉萍 常生华 +2 位作者 王永珍 王健 张琰丽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18-121,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6种添加剂对苜蓿青贮营养成分的影响,改善青贮原料中乳酸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不足等问题。试验共设7组,无添加青贮为对照组(CK组),试验组分别添加5 g/t乳酸菌(LA组)、1 000 g/t纤维素酶(CE组)、5 g/t乳酸菌+500 ... 试验旨在研究6种添加剂对苜蓿青贮营养成分的影响,改善青贮原料中乳酸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不足等问题。试验共设7组,无添加青贮为对照组(CK组),试验组分别添加5 g/t乳酸菌(LA组)、1 000 g/t纤维素酶(CE组)、5 g/t乳酸菌+500 g/t纤维素酶(LA+CE组)、5 g/t乳酸菌+23 kg/t玉米面粉(LA+CF^(1)组)、23 kg/t玉米面粉(CF1组)、28 kg/t玉米面粉(CF^(2)组)进行青贮。结果显示:与CK组相比,各添加组苜蓿青贮的pH值均显著降低(P<0.05);LA+CE组、LA+CF^(1)组、CF^(2)组、LA组苜蓿青贮的乳酸(LA)含量显著升高(P<0.05);LA+CF^(1)组、CE组、LA组苜蓿青贮的乙酸(A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LA+CF^(1)组、LA+CE组、CE组、LA组、CF^(2)组苜蓿青贮的丙酸(PA)含量显著降低(P<0.05);LA+CF^(1)组、LA+CE组、LA组苜蓿青贮的丁酸(B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LA+CF^(1)组、LA+CE组、CF^(2)组、LA组苜蓿青贮的氨态氮/总氮(NH3-N/TN)均显著降低(P<0.05)。与CK组相比,LA+CF^(1)组、LA组苜蓿青贮的干物质(DM)含量显著升高(P<0.05);LA+CF^(1)组、CF^(2)组、LA+CE组苜蓿青贮的粗蛋白质(CP)含量显著升高(P<0.05);LA+CF^(1)组、CF^(2)组、CF^(1)组、LA+CE组、LA组苜蓿青贮的WSC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处理组苜蓿青贮的粗脂肪(EE)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CF^(2)组、LA+CF^(1)组、LA+CE组、CE组苜蓿青贮的粗灰分(Ash)含量显著降低(P<0.05);LA+CF^(1)组、LA+CE组、CE组、LA组、CF^(2)组苜蓿青贮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降低(P<0.05);LA+CE组、CE组、LA+CF^(1)组苜蓿青贮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LA+CF^(1)组苜蓿青贮的品质最好,其次为LA+CE组;LA组苜蓿青贮的发酵品质优于CF^(2)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乳酸菌 纤维素酶 玉米面粉 青贮 营养成分
下载PDF
米糠膳食纤维纤维素酶水解工艺优化及其功能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艳兰 刘爽 +2 位作者 林本平 李燕云 易翠平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11,共6页
目的:探讨纤维素酶水解制备米糠膳食纤维的工艺条件,分析引起米糠膳食纤维功能性质差异的原因。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工艺条件,测定膳食纤维的化学成分、持油力和吸附胆酸钠能力,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结果:纤维素酶用量100 U/g,... 目的:探讨纤维素酶水解制备米糠膳食纤维的工艺条件,分析引起米糠膳食纤维功能性质差异的原因。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工艺条件,测定膳食纤维的化学成分、持油力和吸附胆酸钠能力,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结果:纤维素酶用量100 U/g,反应时间5 h,料液比(m_(米糠纤维)∶V_(水))1∶15(g/mL)时,不溶性膳食纤维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无显著变化。水解后膳食纤维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质量分数分别从26.23%和28.71%显著性下降(P<0.05)至18.29%和25.24%,木质素质量分数从20.22%显著性增加(P<0.05)至31.46%。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可溶性膳食纤维的表面致密光滑,未见明显的孔洞结构,水解后的不溶性膳食纤维表面出现更多且更深的孔洞结构。米糠可溶性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和水解前的米糠膳食纤维的持油力分别为0.86,5.21,4.15 g/g,胆酸钠吸附率分别为15.17%,24.04%,20.84%。结论:米糠膳食纤维的功能性质差异是由其化学成分和表面结构的差异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米糠 可溶性膳食纤维 不溶性膳食纤维 化学成分 表面结构 持油力 胆酸钠
下载PDF
纤维素酶系组成对废新闻纸脱墨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尤纪雪 叶汉玲 +1 位作者 顾琪萍 勇强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5,共5页
采用不同F/C比值的纤维素酶对废新闻纸进行脱墨,以探讨不同酶系组成对脱墨浆白度、尘埃度、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脱墨浆白度随着F/C比值的增加而提高;尘埃度和强度则得到相反的结果。对酶处理液中还原糖含量的分析和脱墨浆结晶度... 采用不同F/C比值的纤维素酶对废新闻纸进行脱墨,以探讨不同酶系组成对脱墨浆白度、尘埃度、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脱墨浆白度随着F/C比值的增加而提高;尘埃度和强度则得到相反的结果。对酶处理液中还原糖含量的分析和脱墨浆结晶度的测定则证明了脱墨所采用的纤维素酶系组成中所含外切酶和纤维二糖酶越多,对脱墨浆白度及纤维强度的影响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酶系组成 废新闻纸 生物脱墨 酶处理液 结晶度
下载PDF
纤维素酶对苜蓿草粉营养成分及其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玉琴 孙彦 +2 位作者 滑静 黄辉 朱晓晔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8-51,共4页
研究纤维素酶在不同水平 (0、0 .0 5 %、0 .1% )下 ,发酵时间对苜蓿草粉营养成分及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纤维素酶发酵处理苜蓿草粉 10~ 2 4 d,能提高酸度 ,其酸度随着纤维素酶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发酵17d,添加纤维素酶 0 .0 5 ... 研究纤维素酶在不同水平 (0、0 .0 5 %、0 .1% )下 ,发酵时间对苜蓿草粉营养成分及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纤维素酶发酵处理苜蓿草粉 10~ 2 4 d,能提高酸度 ,其酸度随着纤维素酶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发酵17d,添加纤维素酶 0 .0 5 % ,组蛋白质含量最高。发酵 10~ 2 4 d,不影响粗脂肪、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及磷的含量。当发酵 17d时 ,粗灰分含量随着纤维素酶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添加纤维素酶 0 .1% ,随着发酵天数的增加 ,苜蓿草粉含钙量随之增高。肉鸡代谢试验结果表明 ,纤维素酶发酵 17d,对苜蓿草粉的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钙在肉鸡体内的利用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发酵时间 苜蓿草粉 营养成分 肉鸡 利用率 饲料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象草青贮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
17
作者 桂干北 曾泽 +2 位作者 代方强 万海 张华琦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03-107,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纤维素酶、玉米粉对象草青贮感官品质、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为优化象草青贮提供参考。研究以象草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对照组(CK组)、乳酸菌组(A组)、纤维素酶组(B组)、玉米粉组(C组)、乳酸菌+纤维素酶(D组)... 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纤维素酶、玉米粉对象草青贮感官品质、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为优化象草青贮提供参考。研究以象草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对照组(CK组)、乳酸菌组(A组)、纤维素酶组(B组)、玉米粉组(C组)、乳酸菌+纤维素酶(D组)、乳酸菌+玉米粉组(E组)、纤维素酶+玉米粉组(F组)及乳酸菌+纤维素酶+玉米粉组(G组),每组3个重复,青贮30 d后取样检测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混合添加组(D组、E组、F组、G组)、单独添加组(A组、B组、C组)象草青贮酸香味明显,颜色呈亮黄色,可评为1级优良。与对照组相比,所有处理组象草青贮的干物质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且G组干物质含量最高,G组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除A组和C组外,其余处理组象草青贮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F组和G组象草青贮中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所有处理组象草青贮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相对饲喂价值均显著提高(P<0.05)。所有处理组象草青贮的p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E组、F组和G组象草青贮中的乙酸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组均未检出丙酸和丁酸。所有处理组象草青贮的有氧稳定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混合添加组高于单独添加组(P<0.05),G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研究表明,象草在青贮过程中添加乳酸菌、纤维素酶、玉米粉及不同组合混合添加上述物质,均会不同程度地改善象草青贮的感官、营养价值及发酵品质,且以乳酸菌+纤维素酶+玉米粉组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草青贮 乳酸菌 纤维素酶 玉米粉 营养成分 发酵品质
下载PDF
纤维素酶系组成对二次纤维形态与表面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景宜 王仁荣 吴国泉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7-10,共4页
 用不同滤纸酶活力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比(F/C)值的纤维素酶系处理轻量涂布纸二次纤维,研究了纤维素酶系组成对二次纤维性能的影响。随着F/C值从0增到2.5,长度小于0.2mm的纤维分布密度由23.55%降低到17.50%。纤维加权平均长度由1.067m...  用不同滤纸酶活力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比(F/C)值的纤维素酶系处理轻量涂布纸二次纤维,研究了纤维素酶系组成对二次纤维性能的影响。随着F/C值从0增到2.5,长度小于0.2mm的纤维分布密度由23.55%降低到17.50%。纤维加权平均长度由1.067mm增加到1.168mm,纤维的卷曲系数由0.103下降到0.087;纤维的扭结强度由0.78个/mm增加到0.84个/mm。随着F/C值的增加,纤维素酶系外切酶的酶解作用增强,细小组分逐渐减少,二次纤维平均长度呈上升趋势,卷曲程度下降,有利于浆料滤水性能的改善,但纤维扭结强度上升对单根纤维强度和纸张强度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酶系组成 二次纤维
下载PDF
纤维素酶预处理对鼠尾草精油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凯利 刘兴泉 +3 位作者 吴峰华 成纪予 芮鸿飞 袁玲玲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5-151,共7页
考察纤维素酶预处理对鼠尾草精油化学组分、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鼠尾草经酶预处理,精油得率提高了25.61%。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共鉴定出29种成分。酶预处理得到的精油与对照组中含氧单萜类化物的含量分别... 考察纤维素酶预处理对鼠尾草精油化学组分、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鼠尾草经酶预处理,精油得率提高了25.61%。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共鉴定出29种成分。酶预处理得到的精油与对照组中含氧单萜类化物的含量分别为64.42%和53.28%。酶预处理能显著提高鼠尾草精油的还原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增强对两种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抑制作用。纤维素酶预处理能提高精油的得率和生物活性,在食品和医药行业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鼠尾草 精油 化学组分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
原文传递
木霉及其混合培养酵母和曲霉产生的纤维素酶系的比较研究
20
作者 张海 颜日祥 刘涛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4-38,共5页
应用盘状聚丙烯酸胺凝胶(PAGE)电泳对绿色木霉A10及其混合培养碑酒酵母和曲霉所产生的纤维素酶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凝胶段切割没提酶液分析表明,混合培养,特别是混合培养曲霉时有较多的同工酶带和较高的酶活力,说明混合培养法提... 应用盘状聚丙烯酸胺凝胶(PAGE)电泳对绿色木霉A10及其混合培养碑酒酵母和曲霉所产生的纤维素酶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凝胶段切割没提酶液分析表明,混合培养,特别是混合培养曲霉时有较多的同工酶带和较高的酶活力,说明混合培养法提高酶活性是活化调节基因和共生菌产酶协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混合培养 木霉 曲霉 酵母 植物纤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